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 ppt课件
药品生产微生物污染控制与环境监测技术ppt课件

◦ 监测项目包括空气微生物、设备表面微生 物、人员卫生。
环境条件监测
◦ 温湿度、压差、风速、换气次数、自净时 间等。
.
22
悬浮粒子监测采样模式
.
23
微生物监测采样模式
空气浮游菌的监测使用主动采样法; 空气沉降菌监测使用被动式的自然沉降
法; 设备表面微生物、人员卫生情况监测使
用接触碟取样法。
步骤6:建立各自区域/工位的消毒程序、更衣程 序,确定各自区域的环境控制监测指标(动态级 别)进行日程监测。
.
15
思维拓展:
按照工艺、功能分区与加大空调净化等 级比较,哪个措施对于洁净区环境更有 效?
冷库是否可以设在洁净区? 级别是否可以跨越?(D-B;C-A)
.
16
二.环境监控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在制药行业,HVAC系统是保证药品生 产环境的基础。
.
4
对HVAC系统的判断?
药品生产环境区域设计就是净化级别划 分
净化级别越高对药品污染控制程度越有 力
物品、人员不得跨级别穿越 不同级别物品不得混用
.
5
HVAC净化级别的项目与设置目的
“粒子”项目(分静态与动态)
◦ 净化后的空气“粒子”负荷水平 ◦ 系统的净化能力
法规期望
◦ 社会期望
.
19
GMP对环境监测的要求
第四十八条 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 状况等配 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 湿度控制和空气 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 外 用药品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及其直接接触药品 的包 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当参照“无菌药 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 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 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
环境微生物-绪论PPT课件

❖ 1969年Whittaker根据细胞组织 及营养吸收方式的不同提出生物 分类的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 动物界;微生物分别属于五界中 的三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和 原生生物界
精选ppt课件2021
动物界;微生物分别属于五界中
的三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和
原生生物界
❖ 1980年Woese等提出古细菌的概
念,又建议将生物分真核生物、
真细菌和古细菌三精选个pp概t课件念2021
13
二、微生物的特点
(一) 个体极小、结构简单
精选ppt课件2021
14
二、微生物的特点
(二)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精选ppt课件2021
精选ppt课件2021
10
生物的总称。
1.1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二、微生物的分类
❖ 在微生物发现之前,生物分为: 动物界和植物界
❖ 1866年Haeckel提出三界系统, 把生物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原 生生物界
精选ppt课件2021
11
1.1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二、微生物的分类
❖ 在微生物发现之前,生物分为: 动物界和植物界
镇江高专专科学校化工系
环境微生物
任课教师:*** QQ: ********* E-mail:***********
精选ppt课件2021
0
教学安排与成绩评定
❖ 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 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微生物学》王家玲主编
❖ 教学安排:
总学时:40 学时(理论)+ 16 学时(实验)
《污染控制三章》课件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
工业废水来源: 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废水
处理方法:物 理、化学、生
物等方法
回用方式:循 环利用、再生 水、中水回用
等
处理技术:膜 分离技术、生 物处理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
等
04 大气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来源和危害
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等 危害:影响人类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危害: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动物生存等 危害:影响气候,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
土壤修复工程与实践
土壤修复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修复过程:污染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方案制定、修复实施、效果评估 等 修复案例: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
修复效果: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国家政策:《土壤污染防治法》
防治措施:土壤污染监测、土壤修 复、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等
污染控制的方法:包括物理 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国内外污染控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污染控制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监 管、推广清洁能源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外污染控制现状:发达国家在污染控制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 管体系,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
催化燃烧法:利用催化剂将 VOCs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过滤法:利用微生物降 解VOCs
吸收法:利用水或其他溶剂 吸收VOCs
光催化氧化法:利用光催化 剂将VOCs氧化分解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等吸附 材料吸附VOCs
低温等离子体法:利用低温 等离子体分解VOCs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环境微生物学 PPT课件

研究内容。 (3)在治理污染的人工构筑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
此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4)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此即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
(三)环境微生物学学科特点
1、以微生物学为基础,与微生物生态学联系紧密。 2、是实用性极强的独立学科。与发酵微生物、工
五 环境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一)环境微生物学概念
环境微生物学是由普通微生物学发展起来的环境 科学和环境工程相结合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
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在研究微生物一般规律 的同时,着重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微生物活动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环境污染 控制工程中有关微生物学原理的研究。
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细胞结构的:
①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
②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原 生动物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
H1N1病毒
我们生活中的微生物
土壤 水体 空气 极端环境 皮肤 肠道 •••••• 土壤:细菌数亿/g
人口腔中的微生物
教学安排
54 学时,3学分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成绩 20% 期末考试 50%
主要参考教材: 殷士学主编. 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参考书目: 1. 乐毅全,王世芬主编.环境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 2. 和文祥,洪坚平主编.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科研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目前研究的成果:
1、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70年代初分离筛选有效 微生物,成功处理氯丁橡胶、腈纶、TNT炸药等工 业废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球衣菌处理生活污水及 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PPT演示课件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应用 • 微生物检测与评价方法 •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技术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前沿研究动态 • 总结与展望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01
微生物的多样性 02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 03
微生物分类与形态
常见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介绍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和步骤,如平板划线 法、稀释涂布法等。
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
详细讲解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制以及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如平板计数法、比浊法等。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
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如糖发酵实验、蛋白质分解实验 等,用于鉴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免疫学方法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微生物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具有高 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生物传感器法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等)作为识别元件,结合换能器将生 物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等优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通过测定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及其分布情况,评价环境的微生物多
废气处理中的微生物技术
01 生物滤池法
利用附着在滤料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气中的有机物, 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02 生物洗涤法
将废气通入含有微生物的营养液中,通过微生物 的代谢活动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03 生物滴滤法
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向滤料上喷洒营养液, 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废气处理效果。
环境工程领域的微生物技术应用需要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支持,如何维持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ppt

将微生物菌体或离心得到的细胞沉淀物置100— 105℃的烘箱中干燥至水份去除,然后再称重。
3.细胞成分含量法
如蛋白质、还原糖、总糖、核酸等含量的测定。因 为每个细胞成分的含量是一定的,单位体积培养液中微 生物群体细胞数目越多,总的细胞成分的含量就越多。
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比较
方法
特点与应用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生长与繁殖的相关概念
• 生长——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当 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时,生命个体的重量和体积不断增 大的过程。
• 繁殖——生命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 新的生命个体,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 发育——从生长到繁殖,是生物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 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发 育。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
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 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相对应的称 为不纯培养物。
一.纯培养的分离方法
➢稀释倒平皿法
将待分离的材料作一系列稀释(如1:10、1:100、 1:1 000、1:10 000…),取不同稀释液各少许与已熔化 并冷却至45 ℃的琼脂培养基相混合,倾入灭过菌的 培养皿中,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保温培养一定时间,
• 个体生长——微生物细胞个体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 代谢,原生质与细胞组分的增加为个体生长。
• 群体生长——群体中个体数目的增加。可以用重量、体 积、密度或浓度来衡量。(由于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所 以常用群体生长来反映个体生长的状况)
•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
•
群体生长 =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威胁,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治理技术,其中微生物技术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特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案例应用等方面探讨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微生物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独特优势。
首先,微生物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它们能够生存于各种环境条件下,包括极端温度、压力和酸碱度等。
这种适应性使得微生物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作用,从而适应不同类型的污染。
其次,微生物具有高效的降解能力。
许多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废物作为能源,并将其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这种降解过程是通过微生物代谢活动中的酶来完成的,酶可以高效催化废物的降解反应,加速污染物的分解。
最后,微生物具有天然的生物安全性。
相比于化学物质和物理治理手段,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更加安全可靠。
微生物天然存在于环境中,不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带来直接危害。
此外,微生物技术具有自身的生态平衡机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有多个应用领域,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分别介绍相关技术。
1. 水污染治理技术水污染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微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常见的技术包括生物滤池、微生物沉淀池和自净技术等。
生物滤池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构建生物膜,将水源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使其被微生物降解,并最终形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滤池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
微生物沉淀池是一种将微生物与用于处理污水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物的技术。
在微生物沉淀池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和沉淀作用,将颗粒物沉淀下来,并最终形成沉淀污泥。
微生物学与环境污染治理

微生物学与环境污染治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支学科,而环境污染治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
微生物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应用范围涉及到水体、土壤、空气等各种环境媒介。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微生物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来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和去除重金属等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治理中。
例如,利用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减少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
1.2 污泥处理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泥是一种含有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的混合物。
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污泥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质,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既能够减少废物的处理难度,又能够产生绿色能源。
二、微生物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2.1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例如,利用含有降解能力的细菌,可以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从而净化土壤。
2.2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指将植物和微生物结合起来进行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将其积累在根系或地上部分,而微生物则通过降解有害物质,减少土壤中的污染负荷。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结合了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中。
三、微生物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3.1 生物净化技术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物。
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吸收和降解的方式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
例如,利用含有氨化细菌的生物滤池可以将空气中的氨气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氨气对人体的影响。
3.2 空气微生物监测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是环境污染治理与微生物学需昂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型学科,属于环境微生物学到的研究范畴,重点是研究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的微生物学问题,是在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栖息在自然环境、受污染环境和人工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的自净作用、环境污染及其生物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评价给水水质的重要内容:水的卫生细菌学标准,这也是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谁是病原体的传播媒介,给水工作者应具备水的卫生细菌学知识,了解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及传播规律,进而掌握消毒和灭菌方法,以保证饮水卫生,防止疾病蔓延。
水中的微生物可以用微生物检测出来。
藻类的滋生时会堵塞给水厂的滤池,使水中有异味、增加色度、浊度。
因此给水工程应尽可能去除这些微生物,以提供符合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可利用工程菌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来消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絮凝剂,以进一步提高饮水水质。
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利用各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降解转化,使之矿化且使水中的重金属得以转化。
有高效、经济的特点。
农业上不断的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工业废水的农田排放、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堆放与填埋所引起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泄露等原因,造成土壤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
利用土壤微生物或筛选驯化的工程菌来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原核生物真核细菌核糖体 70s,在细胞质中 80s,在细胞之中;70s,在某些细胞器中与氧的关系好氧、兼性、厌氧好氧,少数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单位)微生物的命名:林耐:双命法由两个名字组成,由它所属的属名后面加上种名形容词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裂殖繁殖,个体微小,多数在1μm左右。
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及内含物构成。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肽聚糖、脂类、蛋白质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革兰氏染色法:碱性染料结晶紫---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番红复染G+ 紫色G—红色原理: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网格结构紧密,脂类含量低,被酒精脱色时,引起肽聚糖层网格结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阻止不溶性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浸出,故菌体呈深紫色。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控制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却被低估了。
事实上,微生物具有独特的能力来降解污染物、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并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应用及前景。
一、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最耐受和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生物。
由于它们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微生物可以在各种污染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并对污染物进行降解。
一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染物作为其基质和能源,通过代谢作用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降解石油、农药、有害化学品等有机污染物。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害物质,实现对环境的净化。
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修复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生态系统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时,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结构和增强植物抗性来帮助重建生态系统。
举个例子,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重金属,减少其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修复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因此,在生态系统修复中,利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和速度。
三、微生物在污染物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除了降解污染物和修复生态系统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污染物的监测和预警。
微生物对环境中的变化非常敏感,它们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来识别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
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变化,可以及早发现污染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污染控制和修复。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作生物传感器,通过对微生物的反应来监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和变化情况,提供实时的监测和预警。
四、微生物技术的前景和挑战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任务,我们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策略和降解能力。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_第三版(周群英_王士芬_著)课件(绪论)25页PPT文档

细菌域 Domain bacteria
古(生)菌 域 Domain archaea
真核生物域 Domain eukary ota
紫色细菌 叶绿体 蓝细菌 黄杆菌 产液菌属
线粒体
甲烷球菌属
甲烷杆菌属
真菌
植物
革兰氏阳性细菌
甲烷八叠球菌属
极端嗜盐菌
无硫绿细菌
热球菌属
伪变形虫
栖热胞菌属
4、食品、药物、工程学
二、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概念。
(一)微生物的分类
分类单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关于:域(p6、p30)
生物五界分类系统
魏泰克的五界分类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 界和植物界。
王大耜的六界分类系统 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 菌界、பைடு நூலகம்物界和植物界。
一、微生物学的发展沿革(补充) (一)微生物学的奠基
微生物学是在19世纪末期,在法国学者巴斯德和 德国学者科赫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巴斯德(1822—1895)
证明酒、醋的酿造过程:微生物引起的发酵。 酒变酸是有害微生物作用; 提出了巴斯德消毒法
证实了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否定自生说。
例如 B. Subtilis AS 1.398和B. Subtilis BF 7.658是枯草 杆菌的两个菌株,前者可生产蛋白酶,后者可生产 α-淀粉酶。
出现在分类学文献中的学名,往往还加上首次定名 人(外加括号)、现名定名人和现名定名年份,但 在一般使用时,这几个部分总是省略的。
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Cohn 1872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CATALOGUE目录•微生物污染概述•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检测•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微生物污染的耐药性及应对策略•结论与展望01微生物污染概述微生物污染指的是由细菌、病毒、真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等微生物对环境或人类活动领域造成的污染。
定义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污染的对象,微生物污染可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生物污染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1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23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气溶胶颗粒物,以及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和昆虫等。
空气污染源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等,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工业废水等。
水污染源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主要来源于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
食品污染源03影响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会对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降低环境质量。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01引发疾病微生物污染可以导致多种传染病,如肠道感染、呼吸道疾病、皮肤感染等。
02威胁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甚至引发食物中毒等。
02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检测环境监测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包括空气、水、表面和食物等,以评估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监测方法与技术生物学方法利用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对微生物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体和抗原的反应,检测和鉴定微生物,如ELISA、免疫荧光等。
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制定相应的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
检测规范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规范的采样、运输、储存、检测和报告程序。
检测标准与规范预警系统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预测微生物污染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微生物污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消毒、防疫、检疫等。
微生物污染的预警与控制03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控制原料筛选与清洗01严格筛选原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清洗加工原料,去除杂质和有害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及其控制
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曝气池中的活 性污泥,正常情况下是由许多具有絮凝 作用的絮凝细菌——菌胶团细菌占优势, 辅以少量的丝状细菌,大量钟虫类的固 着型纤毛虫、旋转虫等组成。
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使污泥会发生膨胀现象
活性污泥的沉降可用污泥体积指数SVI(Sludge Volume Index)表示。 SVI 在 200mL/g 以 下 为 正 常 活 性 污 泥 , 一 般 在 50-150mL/g,最好在100mL/g左右 当SVI在200mL/g以上时说明出现了污泥的膨胀。
(2)好氧活性污泥的存在状态
悬浮状态
(3)好氧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
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 菌胶团。在其上面生长有其他微生物, 如酵母菌、霉菌、放线菌、藻类、原 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等。
活性污泥的主体细菌(优势菌)来源于土壤、 水和空气。它们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动胶 菌属和丛毛单胞菌属,还有其他的革兰氏阴性 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好氧活性污泥的细菌能迅 速稳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自我絮凝 能力和沉降性能。
3、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几种处理工艺流程
4、菌胶团的作用
菌胶团:所有具有荚膜或粘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 相絮凝聚集成的细菌团块。 (1)具有有机物强烈的生物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的能力。 (2)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 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反映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
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 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 生物)与污(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固 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絮状体。
①组成: 微生物(好氧、兼性及少量厌 氧) + 固体杂质(有机和无机)
②性质:絮状,大小为0.02~0.2mm,比 表面积在20 ~ 100cm2/ml;含水率在99%, 比重1.002 ~ 1.006,具有沉降性能; pH在6 ~ 7,弱酸性,具一定的缓冲能 力;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一般为黄 褐色,工业污水则与水质有关;具有生 物活性,能吸附氧化有机物。
如弯豆形虫量低时,细菌不起絮凝作用, 4mg/L时细菌产生絮凝作用, 10mg/L时形成 很大的细菌絮凝体。
6、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菌种来源:生活污水、粪便污水、污水处理厂的活 性污泥;本厂集水池或沉淀池的下脚污泥,本厂污 水长期流经的河流淤泥经扩大培养后也可备用。
活性污泥的驯化和培养有间歇式曝气培养和连续曝 气培养。一般可先在较低废水浓度下曝气,以后逐 渐提高废水浓度,一直到原废水浓度。同时应对活 性污泥的生物相进行镜检,并进行化学测定分析, 以确定活性污泥的成熟程度。
当豆形虫属、草履虫属、四膜虫属、屋 滴虫属、眼虫属等出现,说明活性污泥 结构松散,出水水质差。
③ 可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 体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 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以钟虫为例,当溶解氧不足或其他环 境条件恶劣时,则出现由正常虫体向胞 囊演变的一系列变态变化。
(2)净化作用
1ml正常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中有500020000个原生动物,70-80%是纤毛虫,尤 其是小口钟虫、沟钟虫、有肋楯纤虫、漫游虫 出现频率高,起重要作用,轮虫则有100生性营养的鞭毛虫 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污、废水中的有机物。动物 性营养的原生动物可吞食有机颗粒、游离细菌 和其他微小生物,对净化水质起积极作用。
(3)促进絮凝和沉淀作用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主要靠细菌起净化作用 和絮凝作用。然而有的细菌需要一定浓度的 原生动物存在,由于原生动物分泌一定的粘 液协同和促使细菌发生絮凝作用。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鞭毛虫、变形虫 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游泳型纤毛虫、鞭毛虫 活性污泥培养成熟期:钟虫等固着型纤毛虫、
楯纤虫、轮虫
② 根据原生动物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 理水质的好与坏。
如固着型纤毛虫中的钟虫属、累枝虫属、 盖纤虫属、聚缩虫属、独缩虫属、楯纤 虫属、吸管虫属、漫游虫属内管虫属及 轮虫等出现,说明活性污泥正常,出水 水质好。
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相对稳定,但当营 养条件、温度、供氧、pH等环境条件改变,会 导致优势种群的改变。
(4)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和数量
常用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或MLVSS(混合液 挥发性悬浮固体)来表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 浓度,即1L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所含的固体或挥 发性固体物质的量。
一 般 城 市 污 水 处 理 中 , MLSS 在 2000-3000mg/L , 工业废水在3000 mg/L左右,高浓度工业废水在 3000-5000 mg/L。
1ml好氧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数在107-108个。
显微镜下的活性污泥
2、 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好氧活性污泥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1)在有氧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 微生物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 (2)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 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 污(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 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 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 (3)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 彻底的有机物和游离细菌。
第十章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
第一节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废水的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 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根据微生物在构筑物中处于 悬浮状态或固着状态,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是净化污(废)水的工作主体。
一、好氧活性污泥法
1、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1)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质
5、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
(1)指示作用 有机废水净化过程中微生物的演变: 细菌→植物性鞭毛虫→肉足虫→动物性鞭毛虫→ 游泳型纤毛虫、吸管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指示作用 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 可根据上述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 物的演替,根据它们的活动规律判水 质和污、废水处理程度,还可判断活 性污泥培养成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