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加强基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
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精选6篇)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篇1教研室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单位,为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研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严格管理,特指定教研室规章制度如下:1、教研室全体同志必需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2、教研室全体老师应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到、早退和缺课,不得随便自行调课、停课和擅自增减学时数。
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等,需提前按规定程序申请批准。
坚决杜绝各类教学事故的发生。
3、每位老师应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做好课件。
所讲章节的教案(含电子稿)和教学幻灯片,应作好备份,每月由教研室负责人存档一次。
4、为保证教学质量,坚持老师试讲制度,每位新任课老师和老老师讲新课均要在教研室进行试讲。
5、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鼓舞老师在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如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的同时乐观探究教学方法的`改革,坚持执行集体备课制度。
6、坚持教研室例会制度,统一教学要求。
7、为了检查和督导教学工作,教研室应坚持听课制度。
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篇2一、例会的意义教研室例会是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度和部署、总结、检查教研室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的集体会议。
是调整教研室工作正常运行的紧要会议。
二、例会的要求1、由教研室负责人召集与主持,每两周一次教研室例会,每次不少于1小时。
2、每次例会召开时,教研室全体老师都要定时参加、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3、教研室负责人布置人员对每次例会做好认真的记录。
三、例会的内容1、教研室例会重要研究决议本室工作计划、工作分工和重点活动;讨论部署本室阶段工作;学习学院有关紧要会议精神;转达上级紧要文件;通报学院紧要工作布置等。
2、本室老师要在例会上汇报阶段工作完成情况及重要工作计划,教研室负责人要对本室阶段工作进行布置部署。
集体备课制度一、集体备课的目的和意义集体备课是教研室紧要的教学活动,为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要求,掌握教学进度,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助于青年老师的培养与老师教学本领的提高,形成严谨治学的良好教风。
大类招生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年第6期Popular Science一、概述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会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实行大类招生是高等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学科门类相近或者学科交叉的原则,将若干专业进行合并,统一成专业大类对外招生[1]。
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二、大类招生背景下赋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新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2]。
大类招生是对传统的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然会对原有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影响。
因此,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课程建设理论体系,拓宽课程建设思路,推动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三、基于大类招生的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注意事项(一)课程目标的设置。
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课程目标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构建满足社会经济、行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课程体系,制定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网络学习空间课为抓手的课程建设规划。
整改效果评估报告
整改效果评估报告篇一:整改效果评价报告篇二:评估整改报告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工作报告山东省教育厅:2009年11月11日至14日,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明教授为组长的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一行9人,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
专家组既充分肯定了学校以评促建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又以严谨、务实和对学校建设与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客观指出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是高职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建议学校以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把特色专业做精做强,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议学校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教科研能1力。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学团队;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水平。
三是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议学校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力度。
四是资金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建议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更大资金投入,加快新校区建设速度,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评估结束后,学校高度重视评估整改工作,对专家组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细化整改内容,落实责任部门,明确目标要求,制定整改措施。
一年来,全校上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整改工作,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落实整改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确立整改指导思想,理清整改工作思路学校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把学校2建成特色鲜明,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等中医药学校,力争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0.06.06•【文号】•【施行日期】1990.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1990年6月6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各级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教研室)在恢复和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积极组织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当前有些地方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指导思想和工作职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教研人员数量不足,有的经济待遇不够落实,教研经费也比较紧缺,致使教研室工作还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形势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级教研室的作用,现就改进和加强教研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供各地参照执行。
一、教研室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地适应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需要。
为此,在工作方针上,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必须立足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和整个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2.必须立足于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要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第一线,面向所有的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和不断提高。
3.必须立足于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热情帮助教师探索、掌握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二、教研室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承担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
其基本职责是:1.根据中小学教学需要,研究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评价等。
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摘要:加强和加快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教师发展的先进经验;建立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建立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机制;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并依托“本科教学工程”,全方位地采取措施,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最强音。
它不仅是高等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
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影响和制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具体措施。
《若干意见》颁布后,各级各类高校立即掀起了贯彻落实高潮,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主题,结合各自的办学定位、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纷纷制定实施意见和办法,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确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和根本保障。
有鉴于此,根据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加强和加快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的工作思考和实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力图对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1. 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内涵专业素养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作为专业人员的高校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
这种专业素养主要是指建立在专业理念与师德基础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对新形势下提高基层党校教学质量论文
对新形势下提高基层党校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党校是我们党培养优秀党员干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阵地,教学质量是党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的培养效果,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校教育是党员干部提升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党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教育和政策学习,从而不断实现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自我提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就近期来对基层党校党员干部教学培训方面的调查,对新形势下基层党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几点思考:一、基层党校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1.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目前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力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现实需要。
基层党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受到社会现有公共资源分配的限制,对于新兴人才尤其是优秀党建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因而导致了目前师资队伍老、中、青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的业务结构等比例失衡。
从对县级基层党校进行教师队伍调查研究中发现,专职教师10-11人,其中高级教师仅仅1-2名,不足平均比例的15﹪。
党校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各学科分工无法实现,专业理论学习和基层实践经验不匹配,对于基层党的执政经验缺乏较强的社会认识。
因而,目前基层党校教师队伍难以和新时期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形势相适应。
2.教学内容脱离实践需要基层党校的教学培训内容依然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之上,与新时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要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教学理论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理论和实践有着一定的差距。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基层党校教学培训的效果不明显。
在日常教学培训中时常出现理论讲授不具有吸引力,不适应时代发展和党员干部实际需求的状况。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基层党校的教学培训对象主要是面向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
这些基层学员往往有着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急需在理论学习中增强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学院教学管理校院两级实施细则
学院教学管理校院两级实施规范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学院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坚持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XX学院关于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的若干意见》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教务处是学校负责学生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学院是学校学生教学的基层组织单位。
学校职责第三条学校负责制定学校教学改和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学校教学工作总体要求,制定学校教学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全校范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和监督。
第四条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转型发展需求,确立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具体要求,指导学院编制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变动,并对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引导学院开展课程建设。
第五条学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负责新设专业的论证、评审。
第六条学校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规划,编制全校各专业招生计划,统筹管理全校学生的学籍异动、学位,负责学生成绩及毕业、学位的认定审批工作。
第七条学校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实践实习基地、教风学风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划与管理工作。
第八条学校统筹协调全校教学日常运行,制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办法,构建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教学评估,发布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制定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执行教学督导管理。
第九条学校建立健全教学奖励和教学事故追究制度,组织进行全校优秀教学成果,以及各项校级教学奖励和表彰活动,查处各类教学事故。
第十条学校负责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项目的立项、检查、验收以及经费的管理。
组织申报省级和级教学改项目、教学基本建设项目,加强对各类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学校负责校级教学成果奖、各类教学奖的评审和奖励工作,负责、省级教学奖项的和初审工作。
第十二条学校负责全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对各学院教学干事进行教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和指导。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23•【字号】浙政发[2007]29号•【施行日期】2007.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29号)为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现就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把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通过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高教园区和新校区建设,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等多种举措,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步入大众化阶段。
目前,全省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达到77所(含筹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形式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举办高等教育的格局逐步形成,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总体上滞后于办学规模的增长;一些高校定位模糊,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学科专业趋同;一些高校办学行为不够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部分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许多高校债务负担比较重,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等等。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量的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主要矛盾已基本缓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高等教育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不相适应。
必须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提升发展理念,加快把全省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到内涵建设上来,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浙教高教…2000‟1号近年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加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保证其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0-2020年)》,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我省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我省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根本在人才。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办学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高职教育,有利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缓解高中毕业生升学压力,改善高等教育结构,改变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样性、综合性的大众高等教育体系。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我省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第三产业持续上升,新兴行业迅速发展,技术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发展高职教育,顺应了这一趋势,有利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要充分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抓住机遇,开拓前进,力争通过5-10年努力,在我省形成以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其他院校共同参与,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相结合,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时代特征和浙江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高职院校要将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2012年3月22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把握《若干意见》主要精神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2012年3月22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为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转化为具体政策和举措,教育部决定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针对当前影响和制约质量提高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围绕高校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具体措施。
刘延东国务委员对《若干意见》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教育部精心组织,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文件送审稿。
去年12月,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第4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这个文件。
《若干意见》凸显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要求,提出了六个部分30条政策举措。
第一部分重点阐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文件的第1条和第2条;第二部分重点阐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措施,第3条至第11条;第三部分重点阐述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政策措施,第12条至第18条;第四部分重点阐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第19条至第25条;第五部分重点阐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第26条至第28条;第六部分重点阐述加强条件和经费保障,第29条和第30条。
总体来讲,《若干意见》突出了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是夯实办学的核心理念。
要重新认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进一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进一步树立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南京大学优质课程建设为例
中国大学教学 2021年第4期一、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转向无论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发展格局,还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发的深刻变革,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教育教学的结构形态也在加快重塑,知识获取的方式、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深刻变革,课程及学习资源、学习场景正在被重新定义。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一所大学文化与价值体系的反映,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成效。
高校应主动回应时代需求,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长期以来,课程是大学最重要的事,但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课程建设一定程度上处于高校工作和高等教育研究的边缘[1]。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引领下,国内一批一流大学以课程建设为轴心,自发地、大幅度地、实质性地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2]。
特别是对于一流大学而言,一套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其课程应该更具研究性、个性化、通识性、跨学科性和国际化,更加体现未来引领性人才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
在国家宏观政策引领和高校内部改革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在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一是课程建设的理念,更加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课程建设的内容,注重反映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等;三是课程建设的方法,重视教学方法创新,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四是课程建设的运行机制,强调资源整合,将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学习模式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资源、技术与文化支撑,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南京大学优质课程建设为例施佳欢 蔡颖蔚 郑 昱摘 要: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教学管理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加强教学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严格教学纪律,深化教学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加强教学工作,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XX省教育厅《关于严格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教学工作的地位。
高等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第三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管理一般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学风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
第四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
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并组织实施教学改,努力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第五条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管理要坚持办学方向,科学合理地运用思想教育方法、行政管理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法律手段,注重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对教学活动全过程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规范实施,科学控制,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第六条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
学校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应有的比例,用好、管好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第七条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学管理的依据和准绳。
学校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建立符合国情、校情的教学管理制度;各级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制度;要不断改教育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成长,为学生志趣和特长发展提供机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过程规范要点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过程规范要点教学过程管理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包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组织管理和校、院(系及相应组织)两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
合校以来,我校已先后出台了《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教学过程管理作出了明确规范。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特制定本要点。
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各院(系及相应组织)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教研室及相应教学组织(以下简称教研室)、课程小组和公共课部(中心)等教学组织,各自职能如下:1.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本院(系及相应组织)宏观教学发展战略,组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评估等各项工作,制订并落实符合学院(系及相应组织)实际,富有学院(系及相应组织)特色的管理制度,认定教学责任事故并提出处理意见。
2.督导组指导、监督学院(系及相应组织)的教学秩序,关注教学质量及教学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教学巡视,对学院(系及相应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督导团负责。
3.教研室及相应教学组织组织落实本教研室相关课程的具体教学工作,确定教师、教材,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并于每学期开学2周内提交所在学院(系及相应组织)教学办公室;组织实施相关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及改革工作,落实试讲和听课制度。
4.课程小组每学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改革,制订教学大纲,组织集体备课、讨论,检查教学进度与教学日历的执行情况,组织课程考试(查)、命题及阅卷工作。
5.公共课部(中心)在相关学院(系及相应组织)内成立公共数学、公共物理、公共化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部(或“中心”),部内设立课程小组,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3.16•【字号】苏人社发[2012]112号•【施行日期】2012.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苏人社发[2012]112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公务员局,厅各处室、直属单位: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以下简称“两大体系”)是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任务。
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作用,确保“两大体系”建设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决定在全省开展完善“两大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开展“两大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提升“两大体系”整体工作水平,是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需要,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两大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整体规划部署,确保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中得到实惠。
二、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总体安排“两大体系”的试点项目,主要是针对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急需重点突破的事项和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通过先行先试,鼓励开拓创新,为重点难点工作的突破推进提供可供借鉴、可供推广的实践经验;示范项目主要是针对已具备良好基础的工作事项,按照更高标准和更新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上攀登,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示范。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4.03.07•【字号】闽教综〔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各高等院校,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学校):现将《福建省教育厅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教育厅2024年3月7日福建省教育厅2024年工作要点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工作要求,紧扣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聚焦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要使命,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教育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落实《福建省高等学校“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
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举办第九季全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
2.谋划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研制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推动巩固部省会商战略合作机制。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推动建设两岸教育融合发展示范区。
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纲要
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纲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学校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为了更好地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等三部委共同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高校质量管理先进理念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XX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第二条本《纲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应用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加大各类资源的保障力度,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健全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和评价,重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构建具有我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条本《纲要》包括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激励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共六个子系统。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第四条教学质量目标是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质量总体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标。
第五条质量总体目标。
学校根据“立足地方、面向、接轨国际、独具”的服务面向目标,制定学校教学质量总体目标,使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效实施并持续改进;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设备更完善、课程体系更健全;人才培养工作思路清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运行有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对学校教学服务及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高、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满意度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办成社会满意的教育。
经济管理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
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等方面开展编制。
“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工程重大改革举措一、“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
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本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
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
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
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
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二、发展目标二,“十三j”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仨务(一)总体目标全面实现系部转型提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办学规模适度发展,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努力把我系建设成为和谐院系、创新院系、实力院系。
(二)具体发展目标1.办学规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立足t*,面向++,服务商贸行业发展,到2020年,将院系建设成为拥有休司与观光、商贸服务两个专业群,在校生1500左右。
构建独立学院三级教学督导制
院、 系两级 督导 , 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并与 上述举办 高校校级
督导一起 , 构成校 、 、 院 系三级督导制 , 这是独立学院 建立完善
督查与发挥指导、 促进作用结合 。所谓指导作用就是对被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创新 。不仅对新建院校有借鉴作用 , 而设
77 4 《 当代经济)o o 2 l 年7月( 下)
手材料 , 教学督导所特有的控制力 , 使教师提 高教学责任心 ,
基 警善
_
高 教 锈 究
■■■■ I 6 衙E
:
【 摘要 】教学质量是独立 学院赖 以生存 的根 本 , 独立 学 在
院 内部如 何 做 好 教 学质 量 监控 , 文 主 要 通 过 独 立 学 院 实行 三 本
级 督 导 制 是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的 创 新 以及 三 级 督 导 制 的 组 织 结 构
提供实质性的指导 ,这是督导工作是否有生命 力的重要方面 。 同时 , 促进 良好教风 、 学风形成 。只有深入 的调查才有发言权 。 教学督导 深入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 第一线督 查不仅能 获得 第
一
势, 又分工合作 。校级督导主要侧重学院教学工作整 体情况进
行督导与监测 , 从宏观层次把握独立学院的教学运行质量。不
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
校、 、 院 系三级教学督导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协调 , 定期 并 进行分析 、 讨论 。并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级 、 院级教学督导定期编 制工作简报及 调研报告 , 一方面是对学 院教学运行状况进行 信息反馈 , 出 提
建议。另一方面也是三级教学督导的信息沟通与协调的桥梁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119 2007 4 1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同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北京林业大学根据教育部2号文件及“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神,制定了我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决定,以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关于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决定一、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文件精神“2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的指导性文件。
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把“2号文件”作为重要学习文件,深入领会,将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开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二、巩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为教学服务的意识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优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指导思想,明确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不断加强本科教学,用学术前沿成果来更新、完善和丰富本科教学的内容,引进科学发展的新概念,狠抓科学素养和基本的科学训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为教学服务的意识。
学校要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教学工作会,研究教学工作,制定改革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各单位要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思想的指导下,提高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关心教学、服务教学,想教学之所想,急教学之所急,在对干部考核中,把为教学工作做贡献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扬州化工学校和扬州
序言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扬州化工学校和扬州建筑工程学校。
原扬州化工学校始建于1978年,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隶属于原江苏省石油化学工业厅。
原扬州建筑工程学校始建于1981年,隶属于原国家核工业部。
两校于1999年划归江苏省教育厅直管,2003年筹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办学,启用现校名。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成为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基地。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品牌特色战略、开放发展战略和管理创优战略,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中文名称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英文名称为“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缩写为“YPI”。
学校域名是:http://。
第三条学校法定住所为江苏省扬州市华扬西路 199号。
学校可根据办学需要设置分校区。
第四条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主管部门是江苏省教育厅。
学校举办者和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任免学校负责人,依法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和资源支持,保障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学校依据法律和学校章程独立自主办学,并依法对学校进行监管和考核。
因教育发展需要,经审批机关批准,学校可以分立、合并、更名及终止。
第五条学校为实施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及财务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七条学校崇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民主治校、人际和谐的风气,营造环境宽松、学术自由的氛围,弘扬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良好校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管理学院加强基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现就今后一段时期经济与管理学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大对基层教学组织的经费投入,丰富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
(一)为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研究方向,使专业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对接,每年每个专业投入7000元,用于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及相关学术会议。
要求出外参加会议的老师要有会议总结,留存相关会议资料和图片,并在院级或系级会议上进行学术专题汇报。
(二)为了进一步在全院教师中培养多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升各专业教师的学科外延知识,每年每个专业投入图书资料费3000元,用于购买专业及相关图书。
把优秀图书内容作为基层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丰富教师的学科外延知识。
所购图书所有权归学院图书馆,由专业责任人负责代管。
为避免图书资料的重复购买,由系主任进行统一协调。
(三)对于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和图书资料费,由系主任和专业责任人进行支配,教师出外参加专业及相关学术会议采用审批制(见附件一),系主任及专业责任人应定期向本系及本专业教师反馈经费使用情况。
二、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团队(参见相关文件)
三、以实践教学资源为基础,积极在学生中开展学科竞赛
(一)依托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在学生中开展ERP沙盘模拟对抗赛,商务谈判模拟大赛,股票模拟大赛,打造我院的特色学生活动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科竞赛的报名组织有学生管理部门负责,教师和学科竞赛的场地
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
对于学科竞赛付出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由学院进行相
应的教学酬金补贴。
(三)学科竞赛每年举行一次,所有奖品提供由学院负责。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9年11月
注:该表一式二份,一份交学院综合办存档。
一份由所在系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