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梁隧道通过浅埋沟施工方案2
永寿梁隧道渗流场分析
1 工 程 概 况
永 寿梁 隧 道穿 越 渭 河 与泾 河 水 系 的分 水 岭永
寿梁 , 为双洞 单 线隧道 , 间距 3 左 线 D 9 线 5 m; K 5+ 6 5~D 1 7 1 全 长 1 . 5 m; 0 K12+ 6 , 7 1 6k 右线 D K 5+ y9 6 5一D K 1 7 9 全 长 1 . 2 m; 西平 铁 路 0 y 1 2+ 3 , 7 17 k 为 的控 制性工 程 。 永寿 梁 以北及 蒿店 梁 以东 的地 表水 汇入 泾河 , 永 寿 梁 以南 与 蒿店梁 以西 的水 汇人 渭河 , 大 冲沟 较 沟底 常有小 股水 流 。永 寿梁黄 土覆 盖 , 岭 顶及 沟 仅
() 1 地下 水通 过 隧道 空 间 被 大量 排 放 , 成 部 造 分 隧道 地表 井 泉干 枯 、 工农 业 生 产 生 活 用 水 缺失 、
地表沉降、 岩溶塌陷 、 水土流失 、 土壤沙化等系列环 境 问题 。 () 2 地下 水 软 化 岩 层 , 隧 道 围 岩 松 弛 , 层 使 地 压 力增 大 , 响 隧道 稳 定 。对 围 岩 侵 蚀 ( 刷 、 影 冲 带 走、 分解 部 分 围 岩 ) 造 成 衬 砌 背 后 空 隙 。地 下 水 ,
2 隧道 围岩渗流场分析
隧道 属于细长 结 构物 , 隧道 的横 断 面相 对 于 即 纵 向长度来说很小 , 以假定在 围岩荷 载作 用下 , 可 其
纵 向没有位移 , 只有 横 向产 生 位移 。建模 时考 虑 隧 道开挖半 径和 渗流 场 的影 响 , 同时考 虑研 究 的必要 性 和代表 l 取宽 度 方 向计 算 范 围 为 6 l 深度 方 生, 5I, l 向取 1 . 开挖进尺为 每循 环 2 5m, 5组 浇注 2 5m( . 每 二衬混凝 土 1 ) 次 。整个计 算 范 围为 6 6 × 5m× 0m 1. 25m。考虑到 结果 的可信 性 以及 模拟 的真 实性 , 数值模拟 中采用 实 际设 计 马蹄形 隧 道 断 面形状 , 隧 道为五心 圆 , 最大开挖 高度 85 宽度 6 1 初 .2m, .2m, 次衬砌厚 度 0 0 二次衬砌 厚度 0 3m。 .8m, .
隧道浅埋偏压方案
浅埋、偏压、冲沟段隧道施工方案1 引言在浅埋、偏压、冲沟段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运用或处理不当,经常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坍方,由此带来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工期延误等是无法估量的。
黄土隧道,施工难度相当大,工期要求也非常紧张,保证隧道按期安全贯通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制定了隧道过浅埋、偏压、冲沟及软弱围岩隧道段专项方案。
2工程概况武家岭隧道位于吕梁山西坡黄土梁茆区,冲沟发育,地形起伏大,高程957~1143.1m之间。
隧道进出口沟底及沟壁见基岩出露,上层覆盖黄土。
隧道进口里程为DK14+715,出口里程为DK18+840,全长为4125m。
隧道最大埋深为156.71m,为单洞双线隧道。
本隧道设计行驶速度120km/h,正线采用60kg/m的钢轨,有砟道床。
以Ⅳ、Ⅴ级围岩为主,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新黄土、老黄土、砂及卵砾石,第三系黏土和粉质黏土、半胶结砾岩,下伏中生界砂岩、页岩、泥岩,地质构造复杂。
武家岭隧道共3处浅埋偏压段,埋深为3~25m,分别是:DK14+727~DK15+080、DK17+110~DK17+460、DK18+450~DK18+832隧道进出口位于土石分界线上施工安全风险高。
3 施工组织因隧道均处于软弱围岩及黄土V级加强围岩段,为保证施工安全,采取早进晚出的进洞方案,即洞门修建应尽量避免对山体的扰动,尽可能减少边仰坡刷坡范围。
洞口处已有部分按路基开挖,且边仰坡较高,不宜再破坏洞口边坡,以采取套拱、超前长管棚等辅助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首先,我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地表测量小组,对所有隧道进行了地表测量,每5-10米一个测点,分别对应相应里程的隧道与地表断面图,由埋深分析该隧道段的浅埋、偏压、冲沟地段的位置与地理情况;再则,我们从数据出发,实地观查了隧道浅埋、偏压、冲沟地段的情况特别是薛家塔1#隧道DK22+060~DK22+130和DK22+430~DK22+490段埋深最浅处距隧道正洞顶仅9m,为明显的冲沟、浅埋地段,测量小组对该段布控了测量观测点从而由隧道外部这方面掌握好隧道开挖过程中山体自稳情况,开挖过程中以及开挖后将对测量控制点反复量测数据、分析数据,以确保隧道安全施工;隧道内控制开挖遵循“超支护、短进尺、少扰动、勤量测、强支护”的原则。
永寿梁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方案
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X P S-2标编制:审核:批准: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西平铁路XPS-2标工程指挥部二O一O年五月二十日一、编制依据和目的1、编制依据⑴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工程施工设计图。
⑵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的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设计暂规、施工技术指南、安全技术规程。
⑶国家和铁道部的适用于本标段的设计施工技术指南、规程、规则、规定、质量验收标准等。
⑷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调研结果。
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对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隧道的理解。
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目的保证隧道水沟、电缆槽建成后达到铁路隧道的验收标准,满足隧道内防排水和铺设各种电力、通信电缆等设计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永寿梁、太峪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
三、设计概况西平铁路XPS-2标永寿梁隧道、太峪隧道洞内设置双侧水沟、双侧电缆槽。
电缆槽位于边墙侧,水沟置于道床侧。
电缆槽深度为20cm,宽度为25cm,水沟深度为65cm,宽度为40cm。
在靠近隧道中线的水沟槽壁处设置钢筋(N1Φ12@250mm、N2Φ10@250mm),以加强水沟槽身强度和结构整体性。
疏排水设计为在衬砌背后设环、纵向盲管,盲管出口在边墙墙脚与水沟连通,电缆槽与水沟通过宽4cm的泄水槽连通(间距3~5m)。
水沟、电缆槽设计图(图1)。
图1 水沟、电缆槽设计图四、施工要求隧道水沟和电缆槽是隧道防排水系统和电力、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永寿梁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基底(基面)处理,槽壁钢筋、加强筋安装,模板安装、预埋件(综合接地、过轨管)安装,混凝土浇筑,盖板铺装等工序。
施工注意细节较多,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对沟槽布置、结构尺寸、沟底标高、纵向坡度等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
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永寿梁隧道出口横洞进入正洞后平凉方向,目前已贯通,且基本无施工机械通行,具备沟槽施工的条件,可提前施做作为试验段,工艺成熟后再施工其它区段。
永寿梁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永寿梁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永寿梁隧道是中国交通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南北双线隧道全长52.32公里。
由于隧道长、地形崎岖、地下水位高、岩层复杂等地质条件,对控制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针对永寿梁隧道的控制测量技术,提出以下方案。
一、测量控制点位置的选择隧道内部控制测量点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工程需要、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选定大面积测量控制点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其他各项测量控制的工作。
1.大面积控制测量点的选择隧道内部是建设的目标空间,因此必须在建设前对其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控制测量。
在隧道内部,可以选取隧道线路和施工场地等与施工工艺和隧道性质有关的位置作为大面积控制测量点。
2.尺寸控制测量点的选择隧道施工中各种尺寸要求严格,尺寸控制点的选择要考虑隧道壁面、顶部、底部等不同位置的尺寸。
在设置地质力学、导向板布置以及固结措施等方案时应设计相应的控制测量点。
例如,在隧道内设置位于左右边墙内壁、隧道正中轴线等位置的尺寸控制测量点。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测量结果即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隧道施工尺寸的准确。
二、测量控制方法1.全站仪法隧道控制测量需要测量的内容比较复杂、测点数多,而且隧道内光线比较昏暗,全站仪法可满足需要。
在测量前先标注好测点位置,根据测量控制点设计的测量思路和方案,在隧道线路中选取测量目标,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并确保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站仪法能够实现自动记储各项参数,并及时反馈数据,避免了手写记录的不准确性,同时大大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效果。
2.分散点法分散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整个控制测量网络,增强测量的可靠性,减少误差。
在分散点法中应根据隧道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点。
同时,每个测量点的相对位置和准确度也需要充分考虑。
分散点法相对于全站仪法来说难度更大,但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地质环境的复杂性。
三、测量控制精度的要求测量控制精度是保证整个隧道建设质量的关键,要根据施工的要求确定精度控制的标准。
永寿梁隧道开挖方案
一、编制说明为了使永寿梁隧道开挖工作能够紧张有序的进行,确保开挖支护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开挖工作能按步有序的进行,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特编制开挖方案。
二、编制依据1、铁道部部颁标准TB10203-200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2、铁道部部颁标准TB10415-200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3、铁道部部颁标准TZ203-2008《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4、铁道部部颁标准TZ210-20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5、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三、永寿梁隧道工程概况永寿梁隧道位于陕西省永寿县、彬县境内,地处渭北黄土南缘,泾(河)渭(河)分水岭东端。
隧道进口(西安端)位于永寿县永坪乡双庙村东侧蔡家山沟左岸,出口位于彬县太峪镇太峪河谷右岸陡坡沟沟口处。
永寿梁隧道设计为两座相对平行的单线隧道,I、II线线间距为35m。
I线隧道起讫里程DK95+607~DK112+765,长17160.76(长链2.76m),II线隧道起讫里程DyK95+591~DyK112+750,长17152.92m(短链6.86m)。
1、地质情况⑴、地层岩性隧道工程涉及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等。
按成因时代及由新到老描述如下:①第四系(Q)a.全新统堆积黏质黄土(Q4sl3):主要分布于沟两侧坡面,淡黄色、灰黄色,为滑坡、错落堆积体,厚10~30 m,土质不均,粉粒为主,结构疏松零乱,易坍塌,坚硬,Ⅱ级普通土。
b.全新统冲积黏质黄土(Q4al3):分布于沟心,淡黄色,厚10~20m,粉土质,硬塑为主,Ⅱ级普通土,σ。
=120kPa。
c.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Q3eol3):分布于黄土塬梁的顶部,塬顶部中间厚,边缘薄,厚10~60m,浅黄、淡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具孔隙,垂直节理发育,自然坎壁坡度约75°,易坍塌,在塬边、沟岸多见陷穴。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XPS-2标永寿梁隧道Ⅱ线出口贯通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隧道集团西平铁路工程XPS-2标第三项目部2010年1月4日永寿梁隧道Ⅱ线出口贯通方案一、编制依据⑴《西安至平凉线施工图永寿梁隧道设计图》(一、二、三、册),《西安至平凉线施工图》(设计图集(一)(三)(四));⑵《永寿梁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⑶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⑷施工现场调查、地形复测所掌握的资料;⑸我单位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对永寿梁隧道出口的理解。
二、工程概况和施工说明永寿梁隧道出口位于彬县太峪镇中山村太峪河河谷右岸陡坡沟口处,山体坡势和洞口地形地质条件都较差,属洞口偏压。
隧道Ⅱ线出口进洞里程为DyK112+740,余10米明洞未施工。
由横通道(40)施工进入Ⅱ线后,向出口方向掘进里程为DyK112+553.3,施工长度为184米,仰拱至掌子面安全步距为19.3米,二次衬砌至掌子面安全步距为88.4米。
此工作面已经在11月份停止了掌子面掘进和后续分部施工。
另一工作面是由隧道出口向横通道(40)方向施工,施工里程为DyK112+590,施工长度为150米,仰拱至掌子面安全步距为37.6米,二次衬砌至掌子面安全步距为88.3米。
该地段掌子面岩体为三叠系砂岩及页岩,拱顶为第四系圆砾土。
该地段岩体整体较破碎,岩层层面不清晰,岩节理裂隙发育杂乱无序,无明显成组节理,弱风化,地下水不发育。
掌子面状态为正面掉块,毛开挖面状态为随时间松弛、掉块。
经过对地质素描资料分析,认为该段围岩情况与设计资料相符,设计支护参数无需进行变更修改。
截止2010年1月4日,隧道贯通长度仅剩余36.7米。
三、施工方案根据围岩现状,目前Ⅱ线出口方向保持上下短台阶法施工工法不变,上下台阶距离严格控制在3米至5米。
施工稳中求快,开挖进尺保持在每循环1米,开挖后及时按设计要求支护,并及时施工仰拱以封闭成环。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目录**隧道1#横洞工点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工程简介**铁路**隧道设计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开行双层集装箱),隧道起止里程D4K339+026~D4K352+651,全长13625m。
隧道一般埋深100~400m,最大埋深455m,隧道于D4K342+620~+645及D4K343+095~+150为浅埋段,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此两段塌方初始风险为“高”。
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标准表隧道岩性为辉绿岩,灰、深灰色,风化后为灰褐、褐黄色,中粒~粗粒钛辉辉长辉绿岩,具典型嵌晶含长结构,条块状构造。
水文地质隧道区属珠江水系,地表水主要为河沟水,均属普厅河直流或支沟水系,主要有里呼和、那农河及莫勺河,主沟Q=100~600L/s,支沟Q=20~60 L/s。
隧道洞身上常年流水河沟主要为D4K348+157附近的那农河和D4K343+112的沟谷,这些沟槽一般都有水流,受上游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水量较大。
D4K342+340~D4K343+180段正常涌水量为h。
气象特征**县年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极端最低气温为-3.7℃。
年平均风速为1.3m/s,最大风速为17m/s。
年平均降雨量为1156.6mm,最大一日雨量为172.2mm。
年平均蒸发量为1611.6mm。
年雾日数为天。
最大积雪深10cm。
霜、冻期平均为天。
年平均雷暴日数为天。
相对湿度为79%。
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浅埋段设计参数表1-2 浅埋段设计参数表隧道浅埋段里程为D4K342+620~+645、D4K343+095~+150,浅埋段施工前先将洞顶冲沟清理排水畅通后,才能进行暗洞施工。
浅埋段洞内开挖先按要求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施作Ф108大管棚或Ф60中管棚超前支护,同时根据地质预报结果和地质条件,确定采用大拱脚台阶法或三台阶七步法进行开挖,支护按V级B型复合衬砌参数及全环I20b型钢钢架加强支护施作,并及时施作二衬封闭成环。
永寿梁隧道横洞便道过高速公路涵洞施工方案
永寿梁隧道横洞便道过高速公路涵洞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和说明1.1工程概况永寿梁隧道位于陕西省永寿县、彬县境内,地处渭北黄土南缘,泾(河)渭(河)分水岭东端。
隧道全长17.16km(里程DK95+607~DK112+765)。
隧道在DK112+400处设146m长的辅助坑道(横洞)以增加工作面,横洞具体位置位于福银高速公路西长段DK1799+850处右侧约100米的山凹处。
1.2施工说明永寿梁隧道是西平铁路控制性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全隧Ⅳ、Ⅴ级围岩占到总长的36.4%。
隧道工期紧,进度指标要求高,施工组织难度大,施工任务重。
前期施工的重点在于迅速开工进洞,打开施工局面。
永寿梁隧道横洞位于福银高速公路线路右侧山凹处,横洞施工通行受到严重制约,施工便道必须通过或跨越福银高速公路并与太峪镇中山村四组的乡村公路连通,所以尽快打通施工便道瓶颈,保证施工便道畅通,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2.便道施工方案2.1总体方案通过实地勘察和综合论证并充分考虑和兼顾交通道路、地形地貌和施工需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本着经济、合理、安全、美观的原则,确定采用下挖永寿梁隧道横洞出口右侧300m处既有涵洞(净空尺寸为2.7m×3.4m)的基础,拓宽净空以满足通行中大型施工机械的要求,并与太峪镇中山村四组的乡村公路连通,保证便道能满足隧道施工的要求。
2.2方案设计因涵洞净高仅为2.7米,而为了保证施工机械安全通行,要求其净高不小于4.5m,必须开挖涵洞基础。
为保障施工安全,预先加固涵洞基础及台身,再进行弱爆破开挖;开挖完成施做40cm C30钢筋混凝土铺底。
2.2.1加固方法2.2.1.1方法选用采用压力注浆法,就是利用压力输送的方式将具有一定凝胶时间的浆液注入到岩土体内, 通过浆液对松散岩土体颗粒的物理或化学形式的凝结,或浆体压力挤压土体、充填土层孔隙, 以减少地表水下渗, 同时土体的力学特性和水理性质都得到了改善, 从而达到预期的工程加固效果; 钢花管压力注浆不但对土体进行了加固, 而且由于加固后钢花管保留在土体内, 也起到了锚固墙体的作用; 此法基本不干扰道路交通, 加固效果良好且简单行。
伸缩缝处理施工方案
永寿梁隧道不合格伸缩缝处理方案
一、情况说明
永寿梁隧道左线出口无砟道床施工破检DK110+391.25和DK110+397.5两处无砟道床伸缩缝均为贯通,具体为中部未见分隔板。
二、原因分析
经事情调查后,原因分析为,主要原因为无砟道床预埋伸缩缝板未固定牢固,施工时因混凝土倾倒挤压,造成上部预埋伸缩缝板扭曲偏移,使伸缩缝未能贯通。
如下图所示:
图1:无砟道床伸缩缝布置示意图
三、处理方案
造成伸缩缝为贯通的主要原因是上层预留的木板加泡沫与下层
沥青浸模板未能连接牢固,下层沥青浸木板并未偏移,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1、对于已施工地段逐条伸缩缝进行检查。
采用切缝机将未贯通伸缩缝切开,切缝宽度20mm,高度60mm,以露出下层沥青浸木板为宜。
2、采用沥青胶砂灌满伸缩缝,沥青胶砂比例为油-60,甲沥青
60%,石灰25%,石棉屑15%。
3、对于未施工地段,采用刚劲箍卡对上下层木板进行固定,并在伸缩缝两侧植筋定位。
浇筑混凝土时,在伸缩缝周围采用人工铲混凝土,避免混凝土直接倾倒在木板上。
振捣是注意振动棒触碰伸缩缝木板。
永寿梁隧道出口掌子面排水专项方案
一、编制说明为了使永寿梁隧道能够有序的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各项工作的按步有序的进行,特编制永寿梁隧道掌子面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1、新建西平铁路永寿梁隧道及太峪隧道施工设计图纸;2、《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技术条件(暂行)》3、《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6、《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4-2008);8、我单位多年来拥有的经验和各种施工资料及现场施工实际情况。
三、防排水编制原则1.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排水方案,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2.防水排水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外,尚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适用里程本方案适用于DK109+800~DK112+765段的掌子面排水工程。
五、工程概况新建西平铁路XPS-2标段永寿梁隧道工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境内,我项目部承担DK109+800~DK112+765段隧道施工任务。
本段隧道地质结构复杂,围岩变化大,围岩自稳能力差,Ⅳ,Ⅴ级围岩所占比例居多。
由于本段隧道跨越冰凌沟,隧道局部出水量很大,施工难度高。
六、防排水施工1、为保证掌子面正常施工,可视现场情况施做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位于隧道中线,宽50cm,深50cm与中央排水沟相连;临时水沟施做基本顺直,须将碎石淤泥清理干净,不得堆放其他杂物,影响排水效果。
2、如遇仰拱开挖,则距离仰拱小里程端头3m处开挖临时集水井,集水井大小深度视现场水量而定,位置以不影响隧道正常施工为准。
临时排水沟将水引入临时集水井,临时集水井中设置水泵将水及时抽排至中央水沟,不得使积水溢出,影响仰拱清底及混凝土浇筑。
永寿梁隧出口道贯通方案1
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X P S-2标编制:审核:批准:中铁隧道集团西平铁路XPS-2标工程指挥部第三项目部二O一一年八月七日永寿梁隧道横洞工区隧道贯通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⑴《西安至平凉线施工图永寿梁隧道设计图》(一、二、三、册),《西安至平凉线施工图》(设计图集(一)(三)(四));⑵《永寿梁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⑶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⑷施工现场调查、地形复测所掌握的资料;⑸我单位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
二、工程概况及施工情况永寿梁隧道位于陕西省永寿县、彬县境内,地处渭北黄土南缘,泾(河)渭(河)分水岭东端。
隧道进口(西安端)位于永寿县永坪乡双庙村东侧蔡家山沟左岸,出口位于彬县太峪镇太峪河谷右岸陡坡沟沟口处。
永寿梁隧道设计为两座相对平行的单线隧道,I、II线线间距为35m。
I线隧道起讫里程DK95+607~DK112+765,长17160.76,II线隧道起讫里程DyK95+591~DyK112+750,长17152.92m。
永寿梁隧道设4座无轨运输斜井和1座横洞辅助I、II线隧道施工,详细布臵如表 1 :表-1 辅助坑道分布表各个辅助坑道所处位臵及承担施工任务如图 1 所示:平 凉西1#斜井1372m六工区五工区四工区三工区二工区一工2#斜井1024m 3#斜井838m 4#斜井930m 横洞146m 出口DK112+765DK101+470DK103+950DK106+100DK109+700DK112+400DK109+800DK106+200DK104+050DK101+910DK99+335DK97+DK107+790DK111+089DK104+000DyK112+750图 1 辅助坑道所处位臵及承担任务图4#斜井工区Ⅰ线由DK109+700向平凉(大里程)方向施工至DK109+755,Ⅱ线由DyK109+700向平凉(大里程)方向施工至DyK109+752,目前4#斜井工区向平凉方向均已停止掘进;横洞工区Ⅰ线由DK112+400分别向平凉(大里程)方向和西安(小里程)方向施工,目前平凉方向已贯通,西安方向施工至DK109+950,Ⅱ线由DK112+400分别向平凉(大里程)方向和西安(小里程)方向施工,目前平凉方向已贯通,西安方向施工至DK110+200。
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方案
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批准:目录1.编制依据 (4)2.工程概况 (4)3.浅埋地段施工总方案 (5)4. 浅埋段施工方法 (6)4.1施工前准备工作 (6)4.2隧道洞外施工 (6)4.1.1清表 (6)4.1.2拌制水泥土 (7)4.1.3水泥土运输 (7)4.1.4水泥土回填 (7)4.1.5地表加固技术要求 (8)4.1.6洞顶水沟 (9)4.2隧道洞内施工 (9)4.2.1超前支护 (9)4.2.2开挖 (14)4.2.3支护 (17)4.2.4 衬砌 (18)4.3主要机械及人员配置 (18)4.3.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18)4.3.2劳动力配置 (20)5.监控量测 (21)5.1监控量测项目 (21)5.2监控量测管理及人员配备 (21)5.3隧道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量测方法 (21)5.3.1地质和支护状况信息的观察 (21)5.3.2浅埋地表沉降监测 (22)5.3.3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 (22)5.3.4量测布置 (22)5.4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24)6.成立组织机构 (25)7.施工环保措施 (25)8.施工安全措施 (26)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方案1.编制依据(1)、《XXXX隧道设计图(咨询版)(2)、《XXXX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4)、本单位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
(9)、《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方案修改11
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方案修改11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方案1.编制依据(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2)、《龙永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现场勘测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4)、本单位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5)、《茅坪隧道土建工程说明书》。
2.工程概况第六合同段茅坪隧道为双洞单向交通隧道,左右洞设线间距30m ,属分离式隧道。
隧道平面左右线均位于直线段内,左右洞路面横坡均为-2%。
隧道纵面左右线龙山段均位于-2.2%的下坡段。
ZK25+815 ―ZK25+910段,该段围岩为寒武系上统的中风化白云质灰岩,为较坚硬岩石,性脆,局部含泥质,多呈薄层状,该段位于断层带边缘,受断层影响,岩体非常破碎,密集发育一组裂隙,局部发育揉褶,层间结合较差,结构面把岩体切割成碎石状,岩体结构松散。
其中左洞ZK25+842~ZK25+899段处于冲沟内,埋深浅,雨季地表水易渗入隧道内,围岩自稳能力差,其QB值小于250,该段围岩级别为Ⅴ级围岩。
经过实际勘测茅坪隧道左洞ZK25+842~ZK25+899段地表为冲沟,埋深浅,二衬拱部局部外露,雨季地表水易渗入隧道内,岩层产状不稳定,裂隙发育,层间结合较差,岩体破碎,围岩自稳能力差。
本段设计为Ⅴ级围岩,二次衬砌采用S-Vc型。
设计本隧道要求先开挖右洞,利用右洞弃渣对ZK25+842-ZK25+899段冲沟进行反压回填后再进行左洞的开挖。
回填弃渣要求粒径不大于15cm,采用分层夯实,压实度>70%,暗洞开挖时,对回填段采用超前导管注浆。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二衬拱部局部外露,埋深浅,岩体破碎,围岩自稳能力差。
建议将洞内注浆加固变为地表注浆加固,在反压回填完成后对回填段注浆加固,以加强本浅埋段的围岩自稳能力,保证暗洞开挖安全。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一)工程简介 (2)(二)技术标准 (5)(三)工程地质 (5)三、浅埋偏压施工防范措施 (7)(一)隧道洞口段塌方防范措施 (7)(二)隧道洞身开挖过程中塌方防范措施 (8)四、浅埋段隧道施工准备 (10)五、浅埋段隧道施工要点 (10)(一)浅埋段隧道施工中对开挖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 (10)(二)浅埋段隧道施工的防治先从工程地质入手 (10)(三)雨季施工对浅埋段隧道施工影响很大 (11)六、洞外地表处理 (11)(一)对埋深段地表河沟进行清理 (11)(二)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该浅埋段 (11)七、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点布置 (11)(一)监控量测项目 (11)(二)测点布设 (12)(三)监控量测方法 (12)八、浅埋段施工重大风险源坍塌应对措施 (14)(一)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14)(二)预防坍塌事故措施 (15)(三)坍塌事故处理措施 (16)九、浅埋偏压段隧道塌方应急预案 (17)(一)塌方(坍塌)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17)(二)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18)十、应急救援措施 (19)(一)应急处置(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19)(二)应急预案的工作流程 (20)(三)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21)(四)应急资源 (22)(五)互助协议 (23)(六)培训和宣传、演练 (24)(七)应急结束 (25)(八)后期处置 (25)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4、《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QCR9219-2015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TB10304-2009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8] 105号9、《铁路隧道风险评价与管理暂行规定》1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11、其他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12、本项目的合同、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开工前现场实地调查资料等。
隧道浅埋暗挖法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浅埋暗挖法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时间:二O一六年九月目录第一篇工程概述 (8)第一章编制说明 (8)一、编制依据 (8)二、编制原则 (9)三、编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程概况 (9)一、工程位置及周边环境 (10)二、结构概况 (10)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1)四、主要工程数量 (13)第三章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分析 (13)一、工程特点 (13)二、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14)第二篇施工部署 (18)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 (18)一、部署原则 (18)二、项目划分 (19)三、施工安排 (19)第五章施工场地布置 (20)一、施工总平面布置 (20)二、施工用水、用电、用风及通讯设施布置 (20)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22)二、施工进度阶段性目标 (22)三、施工进度计划 (22)四、工期保证措施 (22)第七章资源配置计划 (24)一、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24)二、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 (26)三、施工周转材料计划 (27)第三篇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 (28)第八章施工控制测量 (28)一、本工程测量特点 (28)二、测量程序 (28)三、测量仪器及人员 (28)四、导线建立及控制限差 (29)五、竣工测量 (30)六、保障测量精度的措施 (31)第九章超前支护施工及开洞门 (32)一、超前预注浆施工 (32)二、超前大管棚施工 (33)三、超前小导管 (39)四、开洞门 (42)第十章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 (43)一、隧道开挖 (43)二、格栅钢架制安 (44)三、喷射混凝土 (45)第十一章隧道防水施工 (50)第十二章二衬结构施工 (51)一、施工工艺流程 (51)二、整体施工方法简介 (51)三、施工工序流程 (51)四、钢筋工程 (52)五、模板及支架工程 (55)六、二衬背后注浆 (65)第十三章管线保护措施 (65)一、地下管线改移及保证措施 (66)二、管线沉降控制及安全保证措施 (66)第十四章施工监控量测 (68)一、监控量测目的 (68)二、监控量测项目 (69)三、监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 (69)四、监测仪器设备 (70)五、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71)第四篇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73)第十五章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73)一、质量目标 (73)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73)三、质量保证措施 (74)四、质量教育与技术交底保证措施 (80)五、关键工序质量保障措施 (80)六、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及成品质量保证措施 (82)七、质量考评制度及奖罚措施 (84)第十六章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85)一、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85)二、安全保证体系 (86)三、危险源辨识、评价和公示警示 (88)四、现场防护设施布设 (88)五、施工临时用电防护措施 (89)六、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92)七、有害气体防护及监控措施 (94)第十七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95)一、文明施工目标 (96)二、安全文明措施费使用计划 (96)三、文明施工措施 (96)四、临时设施的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 (97)五、环境保护措施 (98)六、渣土清运、卫生保洁措施 (101)七、便民措施 (101)八、安全保卫措施 (102)第十八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102)一、雨季施工阶段的确定 (102)二、雨季施工措施 (102)三、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104)第十九章应急预案 (104)一、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组织机构及职责 (104)二、应急预案的方针和目标 (106)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06)四、应急设施管理 (106)五、潜在危险源的应急预案 (108)第二十章危险源辩识分析及处理措施 (113)一、危险源的风险分析 (113)二、风险评价 (115)三、主要危险源分析及处理措施 (115)第一篇工程概述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6、《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9、《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DGTJ08—236—2006);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12、《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1999);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5、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16、现场调查资料。
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保证措施方案
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保证措施方案质量技术保证措施1.1.1.质量管理机构建立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质检负责人员参与组成的工区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实施本合同段质量管理、兑现本合同段质量目标;工区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负责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组织机构,领导和组织项目作业队质量领导小组、质量自检小组和各质量QC小组开展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攻关和管理活动。
安全环保部是本合同段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执行机构,在进行质量专检的同时,对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和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质量管理“一票否决权”。
(一)、主要人员质量职责(1)、项目经理质量职责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质量法规和政策及本合同段的技术标准和我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制订并实施各项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确保本施工范围内质量目标全面实现。
②、负责建立健全各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配齐所需资源,落实质量责任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③、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组织对本工程项目参战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
④、主持本合同段工程的质量管理策划,组织并参与质量审核,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
⑤、组织推广保证工程质量的先进施工方法和工艺,表彰奖励质量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
⑥、主持制订本合同段创优规划,全过程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
⑦、对本合同段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负全责。
项目总工程师质量职责①、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质量法规和政策及本合同段技术标准和我公司的质量方针,组织制订本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
②、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对因技术管理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负责。
③、监督检查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运行,不断强化和更新质量监测及控制方法,主持对有疑问产品的评审和处置。
④、加强技术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建立质量记录。
制订和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严把“图纸、测量、试验”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铁路XPS-2标编制:审核:批准: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西平铁路XPS-2标第三项目部二O一O年六月四日永寿梁隧道通过冰凌沟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⑴《西安至平凉线施工图永寿梁隧道设计图》第一册;⑵施工现场调查、地形复测所掌握的资料;⑶永寿梁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 编制范围永寿梁隧道通过冰凌沟段施工。
适用里程为DK110+975~ DK111+380。
二、工程概况永寿梁隧道设计隧道通过冰凌沟里程为DK110+975~ DK111+380,设计为Ⅳ级围岩加强支护衬砌,已变更为Ⅴ级围岩加强支护衬砌。
冰凌沟地表水流量较大,枯水季节流量为350m³/d;沟谷地段上覆黄土层厚度小,基岩埋藏浅,局部地段基岩甚至出露,基岩裂隙水易接受大气降水及沟谷中地表水的入渗补给。
冰凌沟沟谷宽7m,隧道最小埋深约为19m,地表植被丰富,冲沟两侧均为陡峭的山壁,高差约为60m,隧道掌子面围岩目前以砂岩夹页岩为主,洞顶上部完整基岩较薄,围岩自稳性较差,并且边墙部位有较大涌水。
三、总体施工方案坚持“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对减小地表及隧道变形至关重要,针对掌子面围岩自稳性较差,在开挖过程中加强超前及初期支护强度,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
超前支护为拱部布设Φ42、L-3.5m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0cm,并注水泥浆进行拱部围岩的加固。
初期支护拱架采用格栅钢架,间距由原来1m/榀变为0.6m/榀;拱墙布设Φ22系统锚杆,间距1.2m×1.0m;布设φ8钢筋网,网格尺寸20×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23cm。
开挖循环进尺按0.6m进行掘进,且仰拱封闭成环及二衬仰拱紧跟,同时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围岩扰动情况,并根据量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法。
同时浅埋段地表沿隧道法线方向埋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并在开挖过程中加强地表沉降的观测频率。
如地表可能出现地表较大裂痕及大面积沉降时应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等加固措施。
四、施工方法4.1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法永寿梁隧道通过冰凌沟浅埋地段,位于砂岩夹页岩地层中,洞顶基岩薄,地下水发育,容易产生坍塌冒顶、引起地表沉陷或边坡滑坍等现象,预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施工。
施工方法:⑴开挖上台阶1部弧形导坑,预留4部核心土,核心土距隧道开挖顶高度为2.0~2.5m,并将开挖土方向下台阶转移。
⑵施作上台阶Ⅰ弧形部份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架0.6m/榀,环向打系统锚杆φ22、L=3.5m,间距1.2m×1.0m,拱脚打φ42锁脚锚管L=4m, 每榀每侧2根。
挂0.2m×0.2m(环×纵)φ8钢筋网。
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开挖下台阶,为减少对上台阶围岩及支护的扰动,下台阶开挖两侧交错进行,右边边落后1.8m以上,预留5部核心土,将开挖后土方用出碴车运出洞外弃碴场。
⑷施作下台阶Ⅱ、Ⅲ初期支护:接上台阶型钢钢架继续施工钢架,型钢钢架脚底垫牢固,并打φ42锁脚锚管L=4m,每榀每侧打2根,下台阶墙部打φ22系统锚杆,L=3.5m,间距1.2m×1.0m,挂0.2m×0.2m(环×纵)φ8钢筋网。
拱架间用φ22钢筋连接,间距1m。
⑸及时施工仰拱,封闭成环,仰拱距掌子面距离不超过50m;并迅速跟进衬砌施工,衬砌距掌子面距离不超过90m。
4.2监控量测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在该段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对洞内拱顶下沉和净空水平收敛进行监测,浅埋段还要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加强结构的监控量测,对施工安全、施工工序安排非常重要,实施拱顶下降和周边收敛变形量测。
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决定是否掘进、二衬、围岩注浆加固、结构支撑加固等,以确保施工稳妥可靠有序,万无一失。
4.2.1洞内拱顶下沉和净空水平收敛量测观测内容对隧道拱顶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进行观测,净空水平收敛及收敛速率进行观测,从而对围岩的稳定性作出判断,为采取相应措施的确定提供依据。
观测断面及测点的布置每隔5m布置1个观测断面,在每个观测断面的拱顶中线位置埋设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两对净空水平收敛观测点。
洞内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量测点应与地表下沉观测点建立联系,设在同一断面。
各观测点均采用钻孔混凝土浇注埋设,埋人基岩中深度不小于0.2m。
洞内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读数,最迟不得超过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完成。
观测方法及频率观测方法:拱顶下沉测采自动安平水准仪、挂钢尺。
净空水平收敛采用隧洞收敛仪进行观测。
观测频率:当位移速度≥5mm/d时,2次/d;1~5mm/d时,1次/d;0.5~lmm/d时,1次/2~3d;0.2~0.5mm/d时,1次/3d。
拱顶下沉速度≤0.1mm/d、收敛速度≤0.1~0.2mm/d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
4.2.2浅埋段地表沉降观测隧道进入浅埋段施工时,要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地表沉降观测在隧道开挖至浅埋段之前布设。
在开挖至浅埋段时,加强沉降观测频率,由每天一次加至每天二次,确保随时掌握地表沉降情况。
如发生沉降变化较大时,及时上报至现场施工负责人,并调整隧道内开挖施工方法及加强初期支护。
测点布置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同一里程断面,沿隧洞中轴线每间隔5m布设一排地表下沉观观测点,观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在隧洞开挖影响范围以外稳固、不易受到破坏且通视条件良好的地方埋设2~3个基准点。
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每次爆破前后进行对比观测,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观测点埋设方法:在地面上钻孔后用16mm钢筋浇注混凝土埋设。
基准点采用钻孔混凝土浇注钢筋埋设而成,埋入稳定基岩中的深度不小于0.5m 。
观测的仪器、方法及频率利用自动安平水准仪,采用闭合方法进行观测。
观测频率:量测点距开挖面距离(O~1)b时,对该测点每天观测2次,量测点距开挖面距离(1~2)b时,对该测点每天观测1次;量测点距开挖面距离(2-5)b时,每2~3天1次,当量测点距开挖面超过5b时,每周量测1次(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当监测到洞内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速度较大时,应加强地表沉降的观测频率。
地表沉降观测应需注意以下事项:⑴地表沉降监测必须采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进行量测;⑵基点应设置在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⑶测点采用地表钻孔埋设,测点应牢固、稳定;⑷当采用常规水准测量手段出现困难时,可采用全站仪量测。
4.2.3监测信息的反馈和指导施工每次观测后,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上报主管领导,方便调整爆破参数、修改施工措施;并且每周以报表的形式将当周的测试结果提交汇总整理,指导施工。
4.3仰拱施工经验监控量测数据表明,隧道施工在仰拱封闭前,围岩收敛变形较大,且发展速度快,很难稳定,而施做了仰拱封闭成环后,变形很快趋于稳定。
因此,隧道施工,仰拱跟进是关键。
隧道在初期支护完成支护及时施作仰拱,使支护及早封闭成环。
隧底开挖对初期支护有较大的影响,隧底开挖时拱顶下沉和围岩收敛变化速率较大,一旦初支闭合成环后其围岩变形即趋于稳定。
隧底开挖长度以5~6m最为安全,一般不超过7m,距下台阶最大距离不超过25m,有条件时需紧跟;必要时,在隧底开挖时在初期支护钢架部位布设临时横撑,稳定初期支护,混凝土浇筑时再拆除临时横撑。
仰拱必须预留20~30cm由人工开挖,开挖时严禁被水浸泡,必要时可用换填10~20cm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地下水,确保地基承载力;清底要干净,不能有淤泥、虚渣、杂物等;清底完毕要及时浇筑混凝土,仰拱混凝土和填充混凝土分次整体浇筑。
为防止出碴、进料运输与仰拱施工之间的干扰问题,保证仰拱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在已开挖仰拱上铺设栈桥,出碴运输车辆在栈桥上行驶,栈桥下进行仰拱以及仰拱填充施工。
4.4防排水施工该段设计通过冰凌沟,地下水发育,防排水工作尤为重要。
决定采用以下措施:加强初期支护防排水:超前小导管进行注浆,堵塞岩石裂隙,形成止水帷幕,隔绝地层,减少地下水的渗流。
在开挖后立即喷混凝土,封闭洞壁和工作面,封闭透水层通向膨胀性围岩的通路,隔绝膨胀岩与空气中水分的接触。
在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发现较大渗水点,预先在该处埋设盲管引排地下水,施工衬砌时在该处预留泄水孔。
加强施工排水工作:在工作面附近设置集水池,将工作面施工用水和渗流水引至集水池,用抽水机排出洞外。
并派专人把工作面及初期支护后的渗水、滴水及时集中到集水池抽排至洞外。
加强衬砌防排水: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加密环向盲管,并增加泄水孔。
加强对初期支护基面、防水板焊缝、防水板完整性等的检查,防止防水板被破坏导致渗水。
4.5衬砌施工根据围岩监控量测数据,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
但若围岩变形速度加快,长期不能稳定,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下,采取衬砌紧跟、加强衬砌的措施,以确保隧道结构与施工安全。
衬砌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台车,一次衬砌长度12 m,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
五、质量安全保证措施5.1施工时,洞内值班人员要随时观察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的稳定性。
5.2在施工浅埋段时加强测量控制,开挖循环采用短进尺作业,防止发生大量超欠挖的情况。
5.3隧道开挖后总的变形量值基本受控于各分部开挖闭合时间的长短,各分部施工尽快封闭,并尽早封闭成环。
5.4严格控制拱顶下沉及围岩收敛,拱脚必须置于可靠的地基上,必要时可通过进一步增加锁脚锚管,扩大拱脚基础,增设支撑垫板来增强拱脚承载力,减小拱顶下沉。
5.5建立完整的施工安全监控系统,实施动态施工管理,通过围岩监控量测,随时掌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根据反馈的信息,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措施,确保支护措施安全合理。
5.6喷锚支护时,危石清除,脚手架牢固可靠,喷射手配戴防护用品;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5.7若一旦发生坍塌及严重涌水时,停止作业,待技术人员观察后制定施工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
5.8特别是过浅埋地段时,掌子面作业人员要时刻注意周边围岩的情况,一有异常,尽快报告,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如情况危急,人员立即撤出。
5.9若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或围岩长期不能稳定,采用锁脚锚杆、临时地梁、临时卡口梁、套拱或衬砌跟进的形式,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5.10如两侧山体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时应采取以下措施:⑴滑坡采取锚杆、深基桩、挡墙、土袋等加固措施;⑵崩塌采取喷射砼、锚索、防落石棚等加固措施;六、应急处理若隧道一旦发生坍塌、涌水等,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6.1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按照抢险组、技术组、物资供应组、后勤保障。
6.2劳动力组织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合理地安排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