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导语与结语艺术例析

合集下载

课堂的三亮点:导语、高潮和结语

课堂的三亮点:导语、高潮和结语

课堂的三亮点:导语、高潮和结语一节成功的课,或许有许多亮点,至少三个亮点必不可少。

那就是导语、高潮和结语。

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精彩的导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个精彩的导语,可以用一个美妙的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置一个悬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个好的导语,就为本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教《再别康桥》时,这样设计导语:1928年11月,有一个学子。

再一次向母校依依作别,留下一片深情,不带走一片云彩。

就在他返回途中的大海上,创作出一首拨动无数人心弦的诗篇《再别康桥》,至今脍炙人口。

这节课,我们伴随诗人一起《再别康桥》。

这个导语既交代了创作背景,又创设了课堂情境,将同学们引导诗歌欣赏中来。

我觉得这样的导语,能够发挥出难以替代的作用。

高潮就是一节课的最闪光处,是学生学习情绪或思想情感达到最高点。

一节精彩的课,可以高潮迭起,但至少也得有一个高潮点。

没有高潮,课堂教学就显得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甚至让人觉得沉闷。

所以,一节课应该设计一个或若干个教学亮点,力争设计的巧妙、有趣或者有创意,这样才会受到预想的效果。

我教《再别康桥》,读到“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诗人撑一支长篙,划一条小船,向康河深处漫溯,追寻自己当日的“梦”。

请问诗人寻到自己的“梦”了吗?诗人的“梦”是怎样的呢?请结合诗歌意境,发挥你们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文字来描绘诗人的“梦”。

这时候,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一段段精彩闪光的文字跃出笔端。

限于篇幅,仅摘录一段如下:傍晚时分,晚霞满天,给水面洒下一片片金色。

康河上,许多小船自由自在地飘流,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不远处,一位妙龄少女正在挥动手里的彩带,向着这边招摇,一边唱着动听的歌曲《人间四月天》。

随着她的歌声飘扬,随着她手中的彩带在空中挥动,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星光火花,飘落到诗人的小船上,装满小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设计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设计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设计的艺术•相关推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设计的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设计的艺术(一)教学结课的原则1、水到渠成,自然妥帖——课堂教学的结课不仅仅是因为时间到了结课,也因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发展同时到了该告一段落的时候了。

教师要把结课控制恰到好处,做到水到渠成,避免生拉硬套。

2、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结课时要使结语和前面的教学内容保持脉络贯通,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使结语好似一条金线,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首尾相连,前后照应。

3、语言精练,紧扣中心——教学结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并且一定要紧扣中心。

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炼主题、提升认识、升华感情的作用。

(二)结束语设计艺术1、课外引活水——延伸式结课。

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卒章升感情——震颤式(激励式)结课。

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以情感人,以情促人。

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寻找教学内容中能够拨动学生情思的结合点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发人深省的教学作用。

3、悬念诱思考——悬念式结课。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

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4、对照促理解——照应式(对比式)结课。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概括提钩要——归结式结课。

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6、想象出创新——畅想式结课。

课堂教学固然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到课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对课文挖掘,而要点拨激发学生改变思维常规,对课文进行创。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艺术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赵明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开头。

好的导语,可以承上启下,由旧入新,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一上课,就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为整堂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不拘一格精心设计好导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设计导语呢?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设臵悬念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如果能有的放矢地精心设臵一些悬念,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以多种形式寓于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中,在他们心里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感知的最佳状态,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来说,应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设臵悬念,比如《内蒙访古》这一课,笔者是这样设臵悬念的:“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怎能不回头”,这时写北方游牧民离开大青山南麓北归的诗句,为什么大青山南麓一带这样使他们留恋难返呢?(稍停,让学生做各种猜想,然后,再出示挂图并解释)这时因为,在中国的北部有一个巨大的沙漠——翰海沙漠——横亘于大青山之北,这个沙漠和以北的地区因气候寒冷以至于人们求生艰难,促使游牧民族无休止地企图摆脱它而进入大青山以南的沃野,所以整个中国古代史,几乎就是一部游牧民族与汉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历史。

对于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中国历史上统治者的抵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付诸战争,一是付诸和亲,究竟哪一种好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下面咱们来看看翦老在《内蒙访古》这篇文章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运用这类导语的关键是不但要让学生把教师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悬”起来,而且更要“念”(即思考),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才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合理并和课文内容紧密相关。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设臵悬念的目的。

二、巧妙提问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例谈教学的导入与结尾技巧

例谈教学的导入与结尾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11课堂教学的开头很重要,结尾也不可轻视。

好的开头可以引人入胜,好的结尾同样能够画龙点睛。

如果能在教学中精心安排导入与结尾环节,必定会使课堂熠熠生辉。

一、精心导入———引人入胜的工具我们都知道导入语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设计新颖巧妙的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确实有着精妙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在导入语上下工夫。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朗诵导入法等,但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还必须要注重方法的交替使用及创新,否则千课一律学生也会生厌。

人们常说“文章有法,文无定法”,其实导入语也是如此,虽然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但要做到因课而异,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如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今天有几位朋友来我们班啦,看看它们是谁?”出示鼹鼠、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图,并画上一条小路,接着说:“这些新朋友的家各自在什么地方呢?请朗读课文后来贴一贴。

”这样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则乐,乐则欲,欲则学。

总之,教师设计导入语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

二、巧妙结尾———推波助澜的主力1.情感深化结束语既可以似圆满的句号,自然收尾,直截了当,也可以似陈年的佳酿,余味醇香。

如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文,结尾处可结合本课的情感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安排写字环节,让学生在心愿卡上写祝福语,这心愿卡分心形、花生形、书签形……且上面都印有四个田字格。

组织学生写“祝你快乐!”或“祝你幸福!”,既练习了“祝”字的书写,又回顾了感叹号的用法。

这时,教师再说:“小熊和松鼠的友谊让人感动,相信同学们的友谊也一定很纯真。

请你把自己的心愿卡送给你的好朋友,并大声向你的好朋友说出你的祝福!”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本课,情感也在活动中升华。

2.知识巩固高明的结尾语则好比是编筐编篓的收口环节,教师要把好收口之关,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

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

1. 设疑引趣法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时,可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谁?”学生答:“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师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

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

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

”这段导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弄清缘尾,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2. 释题引申法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如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

”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

”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奇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3. 抒情描摹法即把自然抒情和描摹景物结合在一起,用所描绘的景物唤起学生的联想,以教者的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如教《草原》这篇课文时,先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再用抒情的格调描述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欣赏草原一碧千里,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翔集的风景图片,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朗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比较导入法等。

总之,我们老师设计导入语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4. 创设情境法对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先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

开场赛“炮仗” 结尾似“撞钟”——浅谈语文课导语和结束语的妙用

开场赛“炮仗” 结尾似“撞钟”——浅谈语文课导语和结束语的妙用

显得 环环 相 扣 、 韵流 转 。 气 名 文所 蕴 涵 的真 精 神 。 天 这 节 课 , 们 就 来 学 习这 篇 著 名 的 今 我 堂 精 彩 的语 文 课 光 有 好 的 导语 作 开 头是 不够 的 ,好 的 散 文— — 《 影 》 背 。 结 束 语 更 加 重 要 ,结 束 语 是 一 堂 课 给 学 生 留 下 的最 后一 个 印 ( 是一 则 直 接 式 的 导 语 , 门见 山点 明 课 文 的 主题 。 ) 这 开

象 。 它要 收 束 整 堂 课 的 教 学 内容 , 要 “ 有尽 而意 无 穷 ” 才 又 言 , 例 2 最 后 一 课 》 语 及 结 束 语 ( 年 级 下 册 《 文 》 《 导 七 语 ) 能使 学 生 留下 深 刻 的 印 象 。 好 的 结束 语 可 以激 活 学 生继 续 学 导 语 : 个 民 族 有 一个 民族 的 语 言 , 一 一个 国 家 有一 个 国 家 习 的欲 望 , 为课 内 与 课 外 联 络 的桥 梁 , 为巩 固 与 创 新 的 助 的尊 严 。学 习 、 爱 民族 语言 , 是 维 护 国 家 的 尊严 , 是爱 国 成 成 热 就 就 力 那 些 味 同嚼 蜡 毫无 创意 的套 话 既 不能 让学 生保 持课 后 温 主 义 精 神 的 具 体 表 现 。今 天 , 们 学 习都 德 的 《 后一 课 》 感 我 最 , 习课 文 的热 情 ,更 有 可 能导 致学 生 的 兴趣 与语 文课 堂 的 距离 受法 国人 民深 厚 的 爱 国 情 感 。 ( 则导语兼有间接式和直接式的特点 , 这 间接 议 论 以 阐述 渐行 渐 远 。 以 有 经验 的教 师更 注 意 精 心 设 计 结 束语 。 话说 所 俗 “ 筐 编 篓 , 在 收 口 ” 好 的 结 束 语 必 须 像 撞 钟 一 样 , 音 缭 道 理 , 时也 直接 点 出课 文 的 主 题 。 ) 编 全 , 余 同 结 束 语 : 正 属 于 民族 的 东 西 唯 有 语 言 , 言 是 民族 的根 真 语 绕 、 人 回味 。 让

语文课堂导语讲授语和结束语的锤炼

语文课堂导语讲授语和结束语的锤炼

语文课堂导语讲授语和结束语的锤炼作者:张扬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07期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愈来愈多地进入了课堂,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相对来说教师面授的教学语言更少了,师生交流的时间更短了,所以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也更高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上的规范性、启发性、感染性以及教育性,对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尽快提高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算得上是当务之急。

教学语言一般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语言,按照其教学过程,教学语言大致可分为导语、讲授语和结束语三种,结合实例分述如下: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开始的话,或者叫“导语”,即每堂课教师讲授之前导人的话。

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具体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赏析一下于漪老师教《春》一课的导语。

课一开始于漪老师就充满感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于老师又问:“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呢?”学生又齐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一开始就充满了诗情画意,于老师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春》中写的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你们注意到没有?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这个导语好,好在既复习了原来学生学习过的诗词,又极其自然地与即将教授的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真可谓“温故而知新”;这个导语好,好在于老师用充满文学情感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很快地沉浸在“春”的氛围之中,受着“春”的熏陶;这个导语好,好在围绕教学内容构想,突出教学重点。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要求合理设计课堂的导语和结语,充分体现首尾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和精巧。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讲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语文教学也应如此,如果把语文整堂课教学比作“一台戏”,那么,导语就是序幕,序幕表演精彩,一下子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结语就如一场“压轴戏”,压轴戏演得好,这台戏就更精彩。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开课导入,使学生为之一震,而且在课程结束时还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使结语达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余音绕梁的效果。

一、导语的设计导语就是导入新课的语言,它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设计的简洁生动、有启发性、鼓动性、概括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导语就好比是教师给学生的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所学意境。

什么样的导语具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呢?1.谈话式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在讲授《我的空中楼阁》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一处人类理想的家园——世外桃源。

同学们,你理想中的家园会选在哪里?你理想中的房子会盖在哪里?在青山脚下,在弯弯的小河边,还是在辽阔的大海边?”学生一听,兴趣来了,有说在乡村田野的,有说在大城市的,还有的说要到国外的……我话锋一转:“你们的住处都设计得很理想,等你们事业有成时再去实现吧,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李乐薇的‘空中楼阁’在哪里,看看他的理想住处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好吗?”在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引导下,学生很快就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情境式导语:创设美妙意境,促使共鸣的产生我在讲授《诗经·氓》这首诗时,这样设计导语:“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爱情。

优秀案例 《最后一课》导入语、过渡语和结束语的设计

优秀案例 《最后一课》导入语、过渡语和结束语的设计

优秀案例《最后一课》导入语、过渡语和结束语的设计导入语:同学们,我们要在四十分钟里学习一篇近三千字的文章,这对大家来讲是一种挑战,大家愿不愿意接受这种挑战?这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一篇小说,叫《最后一课》。

题目就很有意思,都德为什么给它取这样一个名字呢?这是一堂什么课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求答案!首先我们来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1、默读课文,能过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细读课文,认识主人公的形象,体会其内心丰富的情感。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本节课学习的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概括文意。

出示问题:(课件展示)默读要求:做到“三不”,即不出声.不动唇,不指划。

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思考问题:能够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说说这是一堂什么样课。

预设回答: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是一堂洋溢的爱国主义的课。

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老师:非常好,大家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从文章中看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这是一种读书的习惯和功夫。

很了不起。

那么故事发生的背景究竟如何呢?请看屏幕。

课件展示:这是1870年—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

在这场战争中,结果法国大败,普鲁士长驱直入,占领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

于是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部分就成了德国的领土。

当局要求这两个地区不准再学法语。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一位普通的老师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教授法语的情景。

都德这位平民出生的作家也最能体会普通民众内心的朴素感情。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认识形象。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思考:韩麦尔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求:综合全文内容,表达自己独到见解,并拟出发言要点。

思考后交流,发表见解。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当学生回答出爱国的人时,反复敲打,让学生通过朗诵体会感情。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艺术摘要笔者对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语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课前导语的质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四十分钟,分秒必争,重点、难点突出,段落清楚,层层紧扣,上下衔接,任务明确。

为此课堂导语要加强目的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要符合总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切忌花样翻新、洋洋洒洒、离题万里。

根据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将新课导语总结出以下几种形式:一、故布疑云、设置悬念。

这种导课方式是教师导课时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导课形式。

即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设置与文章中心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应的知识。

例如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三个问题:“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孩子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前两个问题学生们很容易回答,而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对课文分析之后才能得到答案,这样本节课就由这三个由浅入深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去。

这样,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

揭示答案的过程当然需要教师的指点,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

二、创设情境,切身体会。

课堂情境主要指课堂的教学气氛、基调,它是由师生两个方面的情绪、精神状态等心理因素构成的。

导语,往往是饱含感情、形象生动的语言,为课堂定下基调,制造气氛。

一堂课的导语究竟采取哪种基调,哪种感情色彩,必须与教材的基本情调一致。

导语创设课堂情境的作用,是由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令人鼓舞、令人愉悦的内容;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思想境界高尚、充满思辩色彩的内容;在悲痛、沉郁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怀念烈士、继承遗志的内容;在高涨、昂扬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种富有战斗精神的内容等。

课堂导入语和结束语案例

课堂导入语和结束语案例

课堂导入语和结束语案例
课堂导入语和结束语是每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总结课堂内容。

下面是10个符合标题内容的案例。

导入语案例:
1. 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课堂!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基础知识,今天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相关的应用和实践。

2. 大家好,希望大家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今天的课程将会引导我们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点。

3.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有趣的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

4.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决某个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解决方案,并学习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5.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讨论一个有趣的案例来引入新的概念和理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结束语案例:
1. 今天的课程已经结束,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对课堂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2. 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希望今天的课程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果,欢迎大家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3. 本节课的内容可能有些复杂,但我相信大家通过努力都能够掌握。

如果还有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4. 课程即将结束,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的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做好准备。

5.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不断追求进步。

让我们期待下一次课堂的相聚!。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艺术摘要:如果一堂语文课有一个新颖别致、先声诱人、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学习重点。

如果围绕重点来设计导语,就能够将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所教课文的学习轨道。

在导入语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制造悬念,不仅能促使学生急于阅读文章,而且能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艺术导语是一节课的起始,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一堂语文课有一个新颖别致、先声诱人、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积极思维,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基础。

那么,怎样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呢?一、紧扣课文重点,激发积极思维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学习重点。

如果围绕重点来设计导语,就能够将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所教课文的学习轨道,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跟随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和探求知识。

如果东拉西扯,说了半天都不着边际,讲得再精彩也没有效果,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一位教师根据本课的学习重点,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如果说漂泊是人生,那么旅途中挥之不去的便是对温暖家园的情感记忆,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

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有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

1919年鲁迅先生返回故里,买掉老屋,接母亲和家眷举家北上。

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故乡》,去触摸先生的喜怒情感。

”通过这个导语,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快地进入了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从而迅速地把握了学习重点。

二、运用优美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优美生动。

中学语文课堂导语艺术探求

中学语文课堂导语艺术探求

中学语文课堂导语艺术探求
导语即课堂教学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课题, 启发诱导的话,他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教学步骤,导语设计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好坏,因此,精心探讨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堂的开始,其
导入语就如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演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语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承上启下。

如果把整个教学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的话,那么,导语就是联接每个阶段的中间环节,它起着衔接、过渡或内容转换的作用。

它“承上”就是把每堂课纳入整个教学内容的系列和教学行为系统,把这堂课看作是已经学过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和已经进行的教学活动自然发展;它“启下”就是把学生引入新的内容、新的训练中,给学生的认识过程增加新的刺激、新的兴奋点,使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新环境,新问题的吸引下,得到新的充实或调整,导语是联接教程和教程之间,阶段语阶段之间,课与课之间桥梁,它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由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和教学过程的行为系列决定的。

二、诱发兴趣。

导语在激发学习兴趣发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首先,导语可以打破学生对教材、新内容的陌生感、疏远感。

往往采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活见闻,尽量缩小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使。

优秀教案导语范例欣赏

优秀教案导语范例欣赏

优秀教案导语范例欣赏标题:优秀教案导语范例欣赏导语:欢迎各位教师朋友们来到本节课的教案导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深知教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份优秀的教案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更能够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欣赏一份优秀教案的导语范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教案导语范例:尊敬的各位教师朋友们:大家好!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共同探索如何有效地教授《文言文阅读》这一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仔细研读和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案。

本节课我们将以“古文名篇赏析”为主题,通过分析古文的结构特点、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理解古文的结构特点,包括文言文的句式、修辞手法等;2. 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包括理解古文的上下文关系、推测词义等;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演练、文本解读等。

同时,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文言文阅读中体味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们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和积极的参与,本节课将给学生带来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最后,希望各位教师朋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学习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祝愿大家教学顺利,学生进步!谢谢!。

课堂教学导语与结语艺术例析

课堂教学导语与结语艺术例析

课堂教学导语与结语艺术例析作者:严久官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10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与结语都很重要。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引人入胜,中间能环环相扣,课的结尾也应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一、课堂教学导语与结语价值的理论阐释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与他人合作,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是精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好的导语能通过设问等方式激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迅速开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欲望,在情境、协作、会话等建构要素中自主生成学习意义。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强调已有知识在学习中的作用。

激疑的导语能够刺激学生原有知识图式,帮助学生快速重温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旧知识纳入新知识结构,优化学生认知。

设问类导语,不是简单的知识性提问,而是通过巧妙、机智的设问引领学生关注课题,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语文教学结语的价值可从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中得到理解。

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其趋向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

教师的结束语,要关注学生认知结构及认知心理,如是巩固内容,就需要以精练的语言提炼本节课的内容要义,让学生深化认知。

结束语要突出中心,强化学生认知,启迪学生思维。

教育心理学注重“认知加工”,通常有“精加工”与“组织化”,学生信息储存需要“认知加工”完成。

结语时教师给予学生“组织化”知识结构小结,或引导学生自行“组织化”加工,这种“组织化”实质即认知信息加工与认知结构优化。

好的结语不仅能优化学生认知结构,使学生获得知性满足,还能使学生获得情感满足。

二、课堂教学导语与结语的案例分析1.以导激疑,一举多得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经典课例《死海不死》的导语是“以导激疑,巧妙揭题”的典范,呈现出“导读”的教学艺术。

导语: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的是一篇说明文。

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目录的第一页,这一页列出两个说明文单元,我们要阅读的说明文就在这两个单元中,同学们还不知道是哪一篇,现在给你们一个条件.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你们猜是哪一篇,看谁猜的快,猜的准。

导语及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导语及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导语及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相关推荐导语及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每次期未考试后,我们都要进行试卷分析,找出不足与差距。

我发现有些试题在平时学习中练习过多次,但考试时仍然准确率不高,究其原因,我想跟学生平时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

我调查了一些学生,发现甚至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也表现出对语文不感兴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我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于是我在每课的导语和结尾上都下了一番功夫,下面就这两方面来举例谈谈:一、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导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诸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导语设计得好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1、直接性导语。

即直接利用课文中的语句或段落做导语。

例如教学《蜘蛛》一文,我直接利用课文开头的诗谜,导出题目,直奔中心。

“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这个诗谜说的什么意思?让学生思考回答,可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

2、释题性导语。

即以解释文章的题目为导语。

如《死海不死》这个题目中,“死”与“不死”看似矛盾,其实两个“死”的含义不同。

第一个“死”指动植物不能生存,第二个“死”指淹死人。

这样明确了含义,既解释了题目,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3、连贯性导语。

即以介绍与所教课文相衔接的有关内容情节做导语。

如《变形记》一文,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西方表现主义文学,所以在教此文前,我按照认识的一般过程,先总体介绍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产生、兴起及其特点,然后介绍了作家作品、背景等,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这样再去学习《变形记》,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表现主义手法来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

4、设疑提问法。

对某些课文,为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联系相关知识的记忆轨迹,可一上课就有意识地设疑。

如在讲授《与朱元思书》时,板书课题后问:“课题的意思是给‘朱元思一本书’吗?”待学生回答后,跟学生指出文言文中“书”的意思是“信”,故现代汉语也有由此发展而来的双音合成词“书信”古代的书则往往称“籍”,现代汉语也有“书籍”,这个并列式结构的双音合成词。

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技能讲解

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技能讲解

20、说唱式
结尾形式:与学生玩文字游戏。 把文章内容编成相声、诗歌、朗 诵、歌曲…… 学生上完一节课,已经很疲劳了, 用总结、复述等单调的方式巩固所学 知识,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因此结尾 应尽量生运活泼些,有时甚至可以设 计游戏、唱歌等形式。
六.课堂教学结尾要注意的方面
1.要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尽 量做到不要遗漏不同观点。
二、课堂教学的结尾的作用
1、一堂课的结尾应该是课外活动的 铺垫,是下一节课的前奏,要能填补两节 课之间大量的空白。
2、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 结的作用;
3、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 4、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 炼的作用。 5、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 志之一。
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十分注 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 等环节的教学艺术,但对结尾却很少讲 究,往往只是通过布置作业、预习下一 节课内容等单调的形式结束教学。
好的收尾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教师不 但把结论告诉学生,更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得到这结论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他们今后在 学习类似知识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最常见收尾方式
是教师在一堂课快结束时对本堂课的教 学内容加以归纳和小结,通常包括以下一些 内容:
先简要回顾本堂课讲了哪些内容,然后 指出其中哪些内容是最基本的,是必须要掌 握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准 确地加以理解,采用何种方法记忆效果最好 等。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堂课的收尾只有这 一种方式,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 只是“观众”和“听众”。
17、分析交流式
结尾形式:“这一堂课学下来,你学得了 一些什么知识(怅得了一些什么道理)?”
“学完了这一段教学内容,你还有些什 么疑问(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或有什么收 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语 : 人们常说 , 人生有三大 不幸 : 少年丧母 , 中年 丧妻 , 老 年丧子 。归有 光就 占了两大不 幸 !谁不 想 自 己有一个 亲情温 暖的港湾 ?谁 不想 自己有一个一帆风
性提问, 而 是通 过巧 妙 、 机 智 的设 问引领 学生 关注 课 顺 的前程 ?可是归 有光 , 他, 好端端 一个大家 庭 , 最终 题, 自然进入学 习状态 。 分崩离析 , 这是悲 !功名久久未 遂 , 辜负 了祖 母的殷切 语 文教 学结语的价值可从 皮亚杰的认知学 习理 论 期望 , 也是悲 !这接二连三 的悲压得 他喘不过气来 , 他 只 能借 《 项 脊 轩志 》 这 一篇 散 文来寄 托 自己 感慨和 怀 中得 到理解 。学 生认知 结构不断发 展变 化 , 其趋 向是 “ 借 一 阁以记三代之 遗迹 ” ( 清代梅 曾亮语 ) 。却是 从简单 到复杂 , 从 感性 到理 眭。教师 的结 束语 , 要 关注 念 , 娓娓细谈 , 笔意极清淡 , 而感情极深至 , 散发 学 生认 知结构及认知心理 , 如是巩 固内容 , 就需要 以精 随事曲折 , 出一种极浓郁 的阴柔美 。 练 的语 言提 炼 本节课 的内容要 义 , 让 学 生深 化认 知 。 这一结 语是 “ 以情 束篇 , 意味 深长 ” 的典 范 。一开 结 束语 要突出中心 , 强化学生认知 , 启迪学生思维 。教 就用 了“ 人生三大 不幸 ” , 触动学 生情感 , 紧接 着用 育心理 学注 重 “ 认 知加 工” , 通常 有 “ 精 加 工” 与“ 组 织 始 ,
中学 语 文 ・ 阅 读 教 学
当意识到下一堂课教师要讲授 的内容 , 并 自觉进行阅读 预习, 提 前将 文章大意和主 旨思想进行 概括 , 做好 预习 笔记 , 着重标 出困惑之处 ; 在课堂学 习中 , 注意紧跟教师 的节奏 , 踊跃发言 , 将 自己的困惑提出来 , 与教师和同学
共 同商讨 , 各抒 己见 , 活跃课堂氛围 ,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 , 学生信息储存 需要“ 认 知加 工” 完成 。结语时教师 给予学生 “ 组织化 ” 知识结构小结 , 或引导学生 自行 “ 组
I 誊
织化 ” 加工, 这种 “ 组织化 ” 实质即认知信息加工 与认 知 结构优化 。好 的结语 不仅能优化 学生认 知结构 , 使 学 生获得知性满足 , 还 能使学 生获得 情感满足。
束篇 , 意味深长 ” 之 功效 , 不仅 使学生加 深对课 文的理
解, 深化对作品思想底蕴 的感知 ; 而 且使 学生在情感上 获得丰厚 的体验 。
疑 的导语 能够刺 激学生 原有知 识图式 , 帮 助学 生快速 重温 旧知识 , 建 立新旧知识 的联 系 , 把 旧知识纳 入新 知 识结构 , 优化 学生认 知 。设 问类 导语 , 不是简单 的知识
课堂教 学导话与结语艺术例析
画 严 久 官
在语 文课 堂教学 中 , 导语 与结语都很 重要 。一 堂 现 ” 课题 , 而且激起进 一步深入文本探究的欲望 。该 导 成功 的语文课 , 不仅 耍 弓 1 人人胜 , 中间能环环 相扣 , 课 语 创设 了良好 的课 堂氛 围 , 使 学生在愉 悦 的情 感体验 的结尾也应精心设计 , 做到课虽尽而意无 穷。 中深入课 文 , 甚至整 节课都沉 浸在 导语创设 的情境感
课堂教学导语与结语价值的理论 阐释 染 中。钱 梦龙 老师 本人课 后 对这 一导 语作 了经 验 总 建 构 主 义学 习观 认 为知 识是 学 习者 在一 定情 境 结 , 他认 为 , 这样 导入 , 一石三 鸟 : ( 1 ) 激 活了 学生的思 下, 通过 与他 人合作 , 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 式获得 的。建 维 ; ( 2 ) 巧妙地进行了解题 ; ( 3 ) 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 构主义学 习环境 四大要 素是 : 情境 、 协作 、 会话 和意 义 系。可谓 “ 一导在手 , 一举多得 ” 。 建 构 。好 的导语 能通过 设 问等方 式激疑 , 创设 问题 隋 2 . 以情束篇 , 知情深化


境, 让学 生在 情境中思考 , 迅速开启学生 自主探 究学 习 欲望, 在情境 、 协作 、 会话 等建构要 素 中自主生成 学 习 意 义 。布 鲁纳 的结 构主 义学 习理论 认 为 , 学 习在 于主
动 形成认 知结构 , 强 调 已有知识在 学 习中的作 用。激
特 级教师林 国爽在 《 项 脊轩志 》 中的结语 有“ 以情
二、 课堂教 学导语 与结 语的案例分析
率 。而课届需要教师及时布置相应的作业 , 并要求学生 在课后进行 反复的阅读 , 可以使用不 同的阅读方 式 , 以
1 . 以导激疑 , 一举 多得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 师的经典 课例《 死 海不死》 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 , 增强学生 的个 陛化阅读能力 。 的导语是“ 以导激疑 , 巧妙揭题 ” 的典范 , 呈现出 “ 导读” 个性 化阅读 教学方 式既考 虑到 了知识 的趣 味性 , 又考虑到 了学 生的特 点 , 它以具体 的学 习行 为为 引导 , 的教学 艺术 。 导语 : 今 天 要 和 同 学们 一 起 阅读 的是 ~篇 说 明 引领学生走 上个 性化阅读的方 向。而 学生需要积极地 看一下 目录 的第一 页 , 这一 配合教师 的引导, 自觉加强 阅读 训练 , 从 而增强 自己的 文 。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 页 列出两个说 明文单 元 , 我们要 阅读 的说 明文就在 这 阅读 能力。 两个单 元中 , 同学们还 不知道是哪一篇 , 现在给 你们一 ★作者单位 : 广州市番 禺区石楼 中学。 个条件 : 这篇文章 的标题很 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 你 们猜是哪一篇 , 看谁猜 的快 , 猜 的准 。 这一导语 实乃高招 , 出乎人们意料 。按常理 , 引出 课题 的方 式或 是开 门见 山式 直接揭题 , 或 是运 用与课 文有关 的信息加 以提 示。从表达方式看 , 有的陈述 , 有 的抒情 , 大都 围绕 课文背景 来 引题 。钱梦龙 老师却别 具一格地让学生猜课 文题 目, 从课 本 目录中查寻 , 看谁 猜 得快 , 猜得准 。 该 导语 不仅激 发 了学 生兴 趣 , 巧 妙地 让学 生 “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