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 马原各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ppt课件
10、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 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 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 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 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 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
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3、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 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 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 趋势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 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 提供条件
《马原》每章习题
绪论一、单选题: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C)A休谟 B爱因斯坦 C马克思 D康德2、马克思主义是(A)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B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C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3、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C)A马克思创立的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4、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D)A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A)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C特指的马克思主义 D泛指的马克思主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B)A科学技术的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C)A科学技术的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那些学说的理合思想(B)C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B 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9、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康德和黑格尔C康德和费尔巴哈 D谢林和费希特1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B)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 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 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1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A)A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B英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法国的罗伯特·欧文C德国的罗伯特·欧文、昂利·圣西门和英国的沙尔·傅立叶D德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2、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A)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B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 C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1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B)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1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D )B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C)D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C)A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所有现实的人们的根本利益17、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C)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原第一章习题
马原第一章习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1章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6 分)。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h1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h1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3.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ch1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的具体形式的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 A )ch1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ch1A.对立统一规律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的规律6.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 B )ch1A.归根到底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是否坚持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7.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C ) ch1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8.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ch1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ch1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相互唯物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1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ch1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的是(C)ch1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12.发展的实质是(D )ch1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ch1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14.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xl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马原一章一练-第一章(答案版)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目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具有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5.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8.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9.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0.“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1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客观规律性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1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2.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原 第一章 练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基础知识题(一)单项选择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A)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实在基础,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辩证法道理是(C)A.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中国古代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C)A.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规律是指(A)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现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二)多项选择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BE)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E.克服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2、下列论述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BCE)A.人的自由选择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间一切C.自然规律是绝对观念的表象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辩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二、材料分析题(一)单项选择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马原习题(第一章)
马原习题(第⼀章)第⼀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题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类⽣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的本质问题2. ⼈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A.⽅法论B.认识论C.⾃然观D.世界观3.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史观的根据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4.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唯⼀标准是()A.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性5. 哲学的党性是指(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定阶级服务B.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根本对⽴和⽃争C.辩证法和形⽽上学的根本对⽴和⽃争D.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和⽃争6. 辩证法和形⽽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联系C.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变化、发展D.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盾7. 唯物主义⼀元论同唯⼼主义⼀元论对⽴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8. 否认世界同⼀性的哲学是()A.主观唯⼼主义B.客观唯⼼主义C.形⽽上学D.⼆元论9. 在世界的统⼀性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A.世界是否统⼀B.世界统⼀于物质还是精神C.世界是否可知D.世界统⼀于客观实在还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10.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客观唯⼼主义命题B.主观唯⼼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11.“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A.形⽽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主义观点12.“旧唯物主义是半截⼦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的辩证法1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4.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是()A.社会范畴B.⾃然范畴C.意识范畴D.物质范畴16. “物、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思维和存在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时间和空间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人的意识可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 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10、发展的实质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9、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 “擅苗助长”的事例是(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原各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单选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5、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D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D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多选8、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B-D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物质和意识(1)单选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未有世界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 )C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贝克莱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实证主义观点3、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DA、由精神和物质两个本原构成的B、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没有规律的事物的杂乱堆积D、“绝对精神”或主观意识的产物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A、万物皆备于我B、心外无物C、物是感觉的复合D、死生由命,富贵在天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CA、存在B、精神C、实物D、物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 )B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简单和复杂的关系7、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D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8、“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是一种( )B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9、“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C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0、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 )CA、人们的主观愿望B、先进分子的要求C、客观存在的事实D、正确的指导思想1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河北农业大学 马原一至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十六世纪中叶B.十七世纪中叶C.十八世纪中叶D.十九世纪中叶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法兰西内战》D.《德意志意识形态》3.马克思的第一次伟大发现()A.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史观C.唯物论D.唯物辩证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C.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 美国古典政治经济学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8.“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9.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10.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1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1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人类社会历史B.整个物质世界C.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西方矛盾的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是()A. 俄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1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7.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8.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实践性C.革命性D.与时俱进1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核心实现人权20.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 )A.细胞学说B.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经典力学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法国的七月革命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C.英国宪章运动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思想有()A.黑格尔的辩证法B.费尔巴哈的唯物论C.斯密的劳动价值论D.帕累托的最优化理论5.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凯恩斯6.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 黑格尔B. 费尔巴哈C.笛卡尔D.凯恩斯7.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 圣西门B. 傅立叶C.欧文D.西斯蒙8.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指()A. 劳动价值论B.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 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10.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客观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马原第一章参考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5 CABBD 6-10 ABACB 11-15 ADCAD 16-20 AACAD二、多项选择题1.ACD2.BD3.ABC4.ABC5.ABC6.ABD7.AC8.ABD9.ABC 10.ABC三、辨析题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答案要点:前面半句对,后面半句错,因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所以动中有静;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所以静中有动;但不能因此就说二者都是绝对的,因为只有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答案要点:(1)这种观点抹煞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的本质区别,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是机械论的观点。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但是电子计算机却不能完全代替人脑。
因为人脑是活的有机体,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智慧结晶,是死的机械装置,电子计算机是人制造的,受人的支配。
(3)人脑本身及人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因此电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
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对的。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哲学是:()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 )B.结构性()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完整word版)马原试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一章一、判断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凡是哲学都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对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对一切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世界是精神的。
错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观念”的产物。
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康德的先验论。
错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错“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错唯心主义是一元论。
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方法必须坚持,已过时的个别理论要修改。
对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对哲学的物质范畴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错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对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对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对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错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对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一因多果。
错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对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要由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对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对意识的本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错人的大脑是自我感觉的产物。
错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和宇宙万物。
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现象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对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对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唯物论和唯心主义。
对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对“此亦彼也,彼亦此也。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马原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承认事物的矛盾性B. 联系与发展C. 存在决定意识D. 事物的绝对运动5.量变是指A. 事物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B. 事物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C. 事物的显著突变D.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6.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 上升性B. 重复性C. 回复性D. 循环性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8.“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命题表达的是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表达的哲学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辩证法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形而上学1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1.“扬弃”是A. 既克服又保留B. 抛弃C. 既保留又继承D. 矛盾的调和12.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A.规律是普遍的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C.规律是固定不变的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3.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 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4.矛盾是A.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 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 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D. 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1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辩证形式B. 趋势和道路C. 不同状态D. 源泉和动力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马原第一章题库
第一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C )。
A.自然观B.历史观C.人生观D.世界观2.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 )。
A. 世界观B. 价值观C.人生观D. 历史观3.人的本质属性是( B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C.地缘属性D.业缘属性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 B )。
A.自然性 B.社会性C.抽象性D.生物性5.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B )。
A.人生目的B.人的本质C.人生道路D.人生态度6.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人生价值 B.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D.人生道路7.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事例告诉我们( A )。
A.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B.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D.人生目的决定保持什么样的人生精神状态8.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D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B.人的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9.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下列选项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 C )。
A.玩世不恭 B.怨天尤人C.勇于开拓 D.悲观怯世10.人生观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中,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是( A )。
A.人生目的B.人生境遇C.人生价值D.人生态度11.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马原第一章客观题(答案在最后)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2、哲学是()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观点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不同观点3、哲学基本问题是()A.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作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一元论和二元论5、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D.自然科学是从哲学中产生的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A.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B.是彻底的唯心主义一元论C.掩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D.是被自然科学证明了的科学命题7、把物质看作是一种或多种可感知的实的是()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8、“人为自然界立法”是()A.不可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9、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意识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思维依赖于存在D.存在就是被感知1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存在和思维、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作不同回答,哲学上可划分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从现实存在着的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这一共同特性是()A.运动属性B.时空特性C.客观实在性D.多样性13、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是:()A.运动B.客观实在性C.时空D.结构性14、“物质是不依赖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单选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3. “假相同真相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折衷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一切事物都是转瞬即逝C.从根本上说事物是静止不变的D.事物只有运动,没有静止5. 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张()A.世界统一于物质B.世界统一于精神C.世界是运动发展的D.世界只有一个本原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B.世界的统一性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D.世界的可知性7.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唯心论B.不可知论C.机械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8.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A.感性地存在着的事物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C.特定的物质形态D.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9. 物质是运动的()A.形式B.主体C.属性D.存在方式10.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运动B.时空C.意识D.客观实在11. 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12.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万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3.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14. 时间和空间()A.同物质运动无关系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的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15. 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不可知论B.诡辩论C.二元论D.唯心论16.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17.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间断性B.时间的连续性C.时间的重复性D.时间的不可逆性18.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能被人们所认识D.实际存在的实物19. 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关系是()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20.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论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2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的标准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多样性B.系统性C.可知性D.物质性2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24.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5.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26.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2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2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29.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30.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31.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3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33.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34. 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35.“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36.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37.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38.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39.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40. 发展的实质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1.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42. 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A. 辩证法的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43.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44.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是()观点()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物论D.唯心论45. 辩证的否定即“扬弃”,他的含义是()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既克服又保留D.纯粹的否定46.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体现了()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人与规律的关系47. 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协调发展的哲学依据是()A.普遍联系B.永恒发展C.辩证否定D.质量互变48. 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周而复始的自我循环B.事物相互转化与无穷发展C.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经过两次否定再回到出发点的运动49. 《周易·系辞上》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论语·卫灵公》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些名言主要揭示的哲理是()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D.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5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1.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52.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5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54. 列宁指出:“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起来或者张惶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
”这段话主要表明()A.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B.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C.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发展方向55.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是()A.前者研究诸多矛盾之间的关系;后者研究矛盾内部对立面之间的关系B.前者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后者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C.前者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形式;后者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形式D.前者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后者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抓中心56. 矛盾的性质是()决定的A.主要矛盾B.次要矛盾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次要方面57.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
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
”从哲学上理解,这段话主要是说()A.复杂的事物不只包含一个矛盾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特殊性C.任何事物的矛盾都包括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D.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58.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