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高考历史调研(第五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文科综合历史(第五模拟)
一、单选题:共12题
1.孔丘弟子子贡经商于曹、鲁之间,使孔丘名扬天下,“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国语·晋语》载,晋国的富商“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指流通)”。材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商业发达
B.春秋时期出现官商勾结
C.商人地位高、财力雄厚
D.孔子善于传授经商之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商人的政治地位。根据材料信息,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晋国的富商“能行诸侯之贿”可知,春秋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C项正确。B、D项说法错误,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2.据《周礼》记载,古代社会的“民”享有“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的权利。《尚书》载,“民”已经成了受“天”庇护的政治主体,“民”意即“天”意,“君”不安民、养民,则会受到“天”的惩罚。下列对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概括准确的是
A.“民本”和“德治”思想
B.“民主”和“仁政”思想
C.“民本”和“法治”思想
D.“法治”和“德治”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治国思想。材料中“民”享有“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的权利,是“民本”思想的反映;“‘君’不安民、养民,则会受到‘天’的惩罚”强调君要爱民,体现了“德治”之重要。故正确选项是A。古代不存在民主,也不存在真正的法治,故其他选项都可排除。
3.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宋代社会可以看到显著的资本主义倾向,呈现了与中世纪社会的明显差异。”下面关于宋朝的叙述与上述结论相吻合的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
B.儒家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巩固和加强
C.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有划时代的发展
D.城市经济繁荣,打破“市”“坊”界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社会经济。从关键信息“经济的跃进”“资本主义倾向”等可知,材料重在反映宋朝经济繁荣,故正确选项是D。A项反映的是政治,B项反映的是思想,C项反映的是科技。
4.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表明,中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也没有惊慌,中国文明只是在已有农业文明基础上做加法——增加一个工业的或商业的文明而已。中国人不会走向另外一种例外,一定会面对西方慢慢改造自己,就像过去几百年面对印度佛教改变自己一样。然而,中西之间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相对于中原文明,满洲人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材料意在强调
A.落后的游牧文明影响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
B.中西文明各有所长、相互对立
C.中国以农业文明为主,西方以商业文明为主
D.满洲文明远远落后于中原文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中西方交流的认识。据材料信息“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表明,中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等可知,在清朝以前,中西文明的交流是正常的。“中西之间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是因为“相对于中原文明,满洲人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故正确选项是A。B项材料没有体现;C、D项不是材料表达的意图。
5.洋务运动没能救中国,但它不自觉地促进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立物的产生,这是不容抹煞的。“对立物”指的是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民族资本主义
D.新民主主义经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无产阶级在洋务运动之前就有了,A可排除;资产阶级的对立物是地主阶级(或封建阶级),B项可排除;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于20世纪,D项也可排除。故正确选项是C。
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也是不断启蒙的过程。这次启蒙的内容是要告诉中国人:你不是奴隶,你不是牛马,你是人;在此前提下,它又告诉中国人……你还是你自己,你有独立的价值,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独立的生命。这次启蒙是指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从材料“你是人”“独立的价值,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独立的生命”可以看出,这次启蒙强调个性解放(否认传统思想、封建礼教),据此可推断这次启蒙是指新文化运动。
【备注】中国近代前期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或“三次启蒙”),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启蒙的侧重点是民族觉醒(不当亡国奴);辛亥革命启蒙的侧重点是建立民主政体(走共和道路);新文化运动启蒙的侧重点是追求个性解放(民主、科学、自由思想)。
7.列宁说,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下列做法符合列宁这一论断的是
A.过渡时期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和推行集体化运动
C.“一五”计划时期制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列宁旨在说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因此,一个落后的国家,特别是落后的农业国,在取得政权之后,应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作为首要任务。故正确选项是C。A中的做法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不符合题意,排除;B中的做法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脱离了中国
国情,排除;D是农业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8.有专家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很多,其中非正常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里的“非正常因素”是指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对抗苏联的共同需要
D.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中国外交陷入困境,希望通过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以牵制和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可以增加其对抗苏联的筹码。由此可见,苏联因素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特殊因素,故选C项。
9.有一则小故事,一列火车穿过隧道,因车窗没有关,坐在窗前的一个人的脸被迎面而来的煤烟熏黑了,他对面坐着的另一个人的脸并不脏。车过隧道后,两人互相看了看,脸脏的那位没动,倒是脸没脏的那位连忙起身洗脸去了。这则小故事反映的哲理是
A.认识你自己
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知识即美德
D.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看到别人的脸脏,就以为自己的脸也一样脏,因此赶忙去洗脸。脸脏的人见别人的脸不脏,以为自己的脸也不脏,所以没去洗。由此可见,材料反映的哲理是认识你自己。故正确选项为A。
10.法国《人权宣言》指出:全部主权的源泉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不是明确来自国民的权利。材料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君权神授
B.主权在民
C.天赋人权
D.自由平等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