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知识点总结——教案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根据目标和本节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要求学生课前准备:(1)寻找生活中与杠杆相关的图片和工具,例如:各种用途的剪刀(理发剪、手术剪、手工剪、园艺剪等)、指甲剪、镊子、钳子、羊角锤、钢丝钳,螺丝刀等。
(2)绘图工具:直尺、铅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12.1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12.1杠杆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二、三类杠杆。
2. 力臂和杠杆平衡:讲解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
3. 杠杆的原理应用:介绍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力臂的概念和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工具。
2. 学具:学生用手中的笔和一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剪刀、钳子等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为什么能起到省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力臂的概念和杠杆平衡的条件。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杠杆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和纸,画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并标出力臂。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定义: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分类:1. 一类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
2. 二类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
3. 三类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下生活中你见过的杠杆,并画出其示意图。
答案:略A. 撬棍是一类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B. 剪刀是二类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C. 钳子是三类杠杆,因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答案:A一根杠杆,动力为10N,动力臂为2m,阻力为15N,阻力臂为0.5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1 杠杆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 杠杆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杠杆的概念,区分一、二、三类杠杆。
2. 力臂和杠杆的长度:讲解力臂的概念,分析力臂与杠杆长度之间的关系。
3. 杠杆的平衡条件: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4. 杠杆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力臂的概念及杠杆的长度。
2. 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演示文稿。
2. 学具:学生手册、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讲解力臂的概念及杠杆的长度。
3. 平衡条件讲解: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应用杠杆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平衡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定义与分类一、杠杆: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分类:1. 一类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
2. 二类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距离。
3. 三类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
七、作业设计实例1:撬棍(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实例2:剪刀(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实例3:钳子(动力臂小于阻力臂)2. 答案:实例1:一类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省力费距离。
实例2:二类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不省力不费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12.1杠杆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4. 学习杠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五要素;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概念、五要素及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绳子;学具: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杠杆撬起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作用。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杠杆的作用。
3. 平衡条件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应用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
7. 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杠杆;列出杠杆的五要素;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六、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分析其作用和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杠杆的概念、五要素和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这是因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整个章节的核心,是理解杠杆原理的关键,同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第一章:杠杆的概念与分类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2. 教学内容a. 杠杆的定义与特点b.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c. 杠杆的应用实例分析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奥秘。
4. 教学步骤a. 引入杠杆的概念,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实例b. 讲解杠杆的特点,如支点、动力、阻力等c. 介绍杠杆的分类及判断方法d. 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实例,如撬棒、剪刀等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条件1. 教学目标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b.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判断杠杆是否平衡、计算力的大小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4. 教学步骤a. 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定义和公式b.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验证杠杆平衡条件c.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平衡条件计算力的大小第三章:杠杆的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a. 杠杆在生产中的应用:如钳工、机械制造等b.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具、交通工具等c. 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无人机等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教学步骤a. 讲解杠杆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钳工工具b. 分析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家具、交通工具等c. 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无人机等第四章:杠杆的效率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效率的概念,掌握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
2. 教学内容a. 杠杆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b. 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选择合适的杠杆长度等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第一章:杠杆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分类及应用1.2 教学内容杠杆的定义与特点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杠杆的应用实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应用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讲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运用场景1.4.2 讲解杠杆的分类及应用实例1.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应用实例1.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条件2.1 教学目标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2.2 教学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2.4.2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实例进行解释2.4.3 教授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2.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三章:杠杆的力臂与力矩3.1 教学目标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2 教学内容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力矩的计算方法:力臂与力的乘积力矩的应用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讲解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臂在杠杆中的应用3.4.2 讲解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3.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力矩及应用实例3.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四章:杠杆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4.2 教学内容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剪刀、钳子、撬棍等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4.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讲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4.4.2 讲解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4.4.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五章:复习与拓展巩固本章所学内容拓展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应用5.2 教学内容复习杠杆的概念、分类、平衡条件、力臂与力矩及应用拓展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人体杠杆、工程杠杆等5.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提问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5.4.2 讲解复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杠杆的理解5.4.3 讲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5.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六章:简单机械与杠杆6.1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及特点掌握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分类:斜面、滑轮、杠杆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剪刀、钳子、撬棍等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及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作用6.4.2 讲解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实例6.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及杠杆应用实例6.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七章:杠杆的动态分析7.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杠杆的动态变化掌握力矩的计算与平衡条件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杠杆的动态变化分析:力与力臂的变化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力矩的计算及平衡条件的应用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讲解杠杆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力与力臂的变化对平衡状态的影响7.4.2 讲解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7.4.3 讲解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7.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7.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八章:生活中的杠杆8.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8.2 教学内容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具、工具、交通工具等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8.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的方法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讲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杠杆原理8.4.2 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的方法8.4.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实例8.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九章:杠杆的效率9.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效率的概念掌握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9.2 教学内容杠杆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减小力臂与力的乘积、增大负载的力臂与力的乘积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效率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讲解杠杆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9.4.2 讲解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及应用实例9.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杠杆效率应用实例9.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十章:复习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巩固本章所学内容拓展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应用10.2 教学内容复习杠杆的动态分析、生活中的杠杆、杠杆的效率等内容拓展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人体杠杆、工程杠杆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4 教学步骤10.4.1 导入:提问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10.4.2 讲解复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杠杆的理解10.4.3 讲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10.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杠杆的概念与分类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杠杆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 杠杆的类型: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3. 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2. 能够判断各种生活中的杠杆类型,并运用杠杆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类型的判断,力臂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为什么能起到省力或费力的作用。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转动原理。
3.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杠杆类型的判断方法,如撬棒是省力杠杆,剪刀是费力杠杆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天平秤、吊车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省力杠杆,并实际制作和测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 杠杆的类型:省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3.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杠杆一定是硬棒。
()动力臂越长,杠杆越省力。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 选择题: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撬棒B. 剪刀C. 钳子D. 天平3. 计算题:一根杠杆,动力臂为1m,阻力臂为0.5m,求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杠杆的五要素(3)杠杆平衡条件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兴趣。
2.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3. 讲解杠杆平衡条件,并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安排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6.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杠杆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杠杆在历史上的应用,如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
2. 探讨现代社会中杠杆的应用,如工程机械、物理学研究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七、课堂小结2. 强调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索杠杆原理。
八、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有关杠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研究性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并进行分析。
3. 创意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展示杠杆原理的应用。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评价。
2. 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12.1杠杆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杠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杠杠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学会用杠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杠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杠。
2. 掌握杠杠的平衡条件,能运用杠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杠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杠杠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杠杠、尺子、钩码等。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撬棍撬起重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撬棍能撬起重物?这里涉及到了什么物理原理?2. 知识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上关于杠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明确杠杠的基本概念。
(2)教师讲解杠杠的平衡条件,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杠杠平衡条件的应用,如何用杠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的杠杠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答,让学生学会运用杠杠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有关杠杠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杠杠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动手实践教师布置一个简单的杠杠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杠杠知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12.1 杠杠一、杠杠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杠杠的分类:1. 费力杠杠: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2. 省力杠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3. 等臂杠杠: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三、杠杠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四、杠杠的应用:1. 撬棍:省力杠杆。
2. 剪刀、钳子:费力杠杆。
3. 天平:等臂杠杆。
七、作业设计2. 运用杠杠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及分类。
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归纳的能力。
4.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物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分类和平衡条件。
2.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天平、剪刀、撬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学生回答:它们都是杠杆。
2.探究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撬棍撬石头、扳手拧螺母等,让学生找出杠杆的五个要素。
(2)学生回答: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教师讲解:杠杆的五要素是杠杆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它们对于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至关重要。
3.探究杠杆的分类(1)展示图片: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的实例。
(2)引导学生观察并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杠杆两端的力,使杠杆保持平衡。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教师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解决杠杆问题的关键。
5.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1)展示实例:剪刀、撬棍等。
(2)引导学生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动力或阻力的大小。
(3)教师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的设计、撬棍的使用等。
6.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分类和平衡条件。
(2)学生回答:杠杆的定义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五个要素组成的刚体;杠杆的分类有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7.课后作业(2)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分析其属于哪一类杠杆,并尝试解释其平衡条件。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使学生对杠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3.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图表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作业评价:
1.教师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改进。
2.评选优秀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思考,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炼出杠杆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系统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利用固定点(支点)放大力或改变力方向的简单机械。
-讲解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支点在一端)、二类杠杆(支点在中间)、三类杠杆(支点在两端)。
1.对杠杆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力与力臂的概念容易混淆,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出现误区。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杠杆概念。
2.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杠杆原理。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物理下册杠杆知识点总结
物理下册杠杆知识点总结一、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由一个固定点(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
力臂是指用来施加外力的杠杆的长度,支点是指杠杆的中心点,固定在支点上。
当一个外力作用在一个力臂上时,杠杆会绕支点旋转,从而产生力矩。
二、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原理是以力矩平衡为基础。
力矩是力在距离上的乘积,是物体绕支点旋转的趋势。
在杠杆上作用着两个力,分别是作用在两个力臂上的力,这两个力会产生力矩。
当力矩平衡时,杠杆就处于静止状态,称为静力平衡。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计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杠杆的种类按照支点的位置不同,杠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1. 一类杠杆:支点在作用力和阻力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作用力和阻力在力臂的两侧,通过力矩平衡可以计算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2. 二类杠杆:支点在作用力和阻力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作用力位于支点的一侧,阻力位于支点的另一侧。
通过力矩平衡可以计算出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3. 三类杠杆:支点位于作用力和阻力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支点位于作用力和阻力的中间。
通过力矩平衡可以计算出作用力和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杠杆的分类杠杆可以按照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进行分类。
1. 机械优势机械优势是指在杠杆上作用的力与杠杆长度的乘积的大小关系。
当杠杆的长度不同时,所需的力也会不同。
根据力的大小关系,杠杆可以分为机械优势大于1的情况(增力杠杆)、机械优势等于1的情况(等力杠杆)和机械优势小于1的情况(减力杠杆)。
2. 作用点作用点是指在杠杆上施加外力的位置。
根据外力作用点的不同,杠杆可以分为受力点位于支点处、位于力臂上或者位于阻力臂上的情况。
3. 方向杠杆上施加的外力可以有多种方向,可以分为斜向力、垂直向力和水平向力等情况。
五、杠杆的应用杠杆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杠杆的应用情况:1. 撬开物体:撬开门、窗户、盖子等物体都可以利用杠杆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1 杠杆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1 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学习杠杆的原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杠杆物品,如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
3. 演示:利用杠杆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如剪刀、钳子的使用等。
5. 讲解:讲解杠杆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省力的杠杆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定义:分类:特点:平衡条件:原理: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1)使用剪刀剪东西时,如何才能更容易地剪断?(2)使用钳子时,如何才能更容易地夹住物体?答案:1. 杠杆的定义:2. 杠杆的分类:3. 杠杆的特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常见的杠杆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杠杆的原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杠杆的应用领域,如工程、科技等,让学生了解到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是“杠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1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1杠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杠杆原理,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孩子们发现杠杆的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杠杆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孩子们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应用,如何利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水果、剪刀、平衡尺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把剪刀、一张纸、一个小棒。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水果切分游戏,让孩子们观察到杠杆的作用。
2.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展示杠杆模型,解释杠杆的定义,让孩子们动手尝试调整杠杆两边的力臂,观察平衡状态的变化。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利用杠杆模型进行力的转换,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用杠杆抬起重物、用杠杆拉伸物体等。
4.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实际场景,让孩子们利用杠杆解决问题,如用杠杆打开瓶盖、用杠杆拨动琴弦等。
6.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运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解决一个小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难点:杠杆的应用,如何利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情景模拟,让孩子们掌握了杠杆原理,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了杠杆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孩子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应用,如家庭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尝试发明一个实用的杠杆装置,解决一个小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实践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感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1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1 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十二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学习力臂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3. 能够准确计算力臂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力臂的计算方法。
2.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演示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杠杆例子(如撬棍),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示例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演示:进行杠杆实验,展示杠杆的平衡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选择杠杆和力臂,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5. 讲解:讲解力臂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力臂的长度。
6. 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杠杆和力臂,计算力臂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能够绕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杠杆可分为一、二、三类杠杆。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相等,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力臂的概念: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力臂的计算方法: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力臂的长度。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实例中的杠杆属于哪一类杠杆,并说明原因。
实例1:撬棍实例2:剪刀答案:实例1:撬棍属于一类杠杆,因为力的方向和移动方向相同。
实例2:剪刀属于三类杠杆,因为力的方向和移动方向相反。
2. 题目:计算下列实例中的力臂长度。
实例1:一把剪刀,力的作用点距离支点20cm,力的方向与剪刀的刃口方向垂直。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5篇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篇1】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磁铁有磁性”是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
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
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教学开始,我创设了钓鱼的小游戏:在鱼头上放上回形针,诱饵用磁铁。
当学生游戏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
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
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
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
小游戏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
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得出:磁铁能吸铁的性质。
再进行简单的生活运用。
然后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我先出示一个试管,告诉学生试管中掉入了一个回形针,问同学们有没什么好的办法帮我取出来!然后,让同学们也来玩玩我帮他们准备的量杯中的回形针,再请同学们在教室找找,看磁铁还能隔着哪些物体吸铁,最后请同学们得出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最后请同学们猜测磁铁最多能隔着练习本多少本将铁吸住!做实验,根据得出实验结果不一样,让同学说出原因,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最后总结下课!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知识点总结——教案
杠杆
一、知识概述
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之为杠杆;
2、杠杆有五个要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4、杠杆应用时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l1>l2);费力杠杆(l1<l2);等臂杠杆(l1=l2);
5、天平是等臂杠杆,杆秤和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二、重点知识归纳
三、难点知识剖析
1、杠杆及杠杆的要素
一根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能成为杠杆,不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
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硬棒就不能成为杠杆。
例如:汽水扳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
因此,一根硬棒成为杠杆时,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①支点:能绕其转动的固定点。
用同一根硬棒作杠杆时,使用中方法不同,支点位置也会不一样。
如撬石块的过程中支点可在棒的一端[图1(A)]也可在棒的中间[图1(B)]。
②动力和阻力:动力使杠杆转动,阻力阻碍杠杆转动。
动力和阻力的区分是根据实际情况或人为因素决定的。
例如:剪刀剪布时,需要使刀口合拢,手作用于剪刀的力就是动力;布的作用是阻碍剪刀口合拢,布对剪刀口的作用力是阻力。
必须注意,不论动力或阻力,杠杆都是受力体。
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体。
③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即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线段长。
所谓力作用线是指沿着力方向上可向两端延伸的一条直线。
表示力臂的线段可以在杠杆上,[图2(A)],也可以在杠杆外[图2(B)、(C)]。
如果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则力臂长为零。
所以有力臂时一定有力,有力却不一定就有力臂。
2、画杠杆示意图的三个要点
①找出支点。
②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
画的时候要判断清楚力的方向。
如:铡刀铡草时,刀口向下受到草的阻碍,因此阻力是向上的。
③正确画出力臂。
要注意的是,不能认为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都叫杠杆平衡。
一般情况下,从静止状态去分析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证明,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F1l1=F2l2。
可见,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长,力就越小。
4、杠杆的应用
①省力和省距离不能兼顾
杠杆平衡条件说明: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但省距离;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动力等于阻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必须明确,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违反力学原理的,是不存在的。
②各类杠杆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是按人力允许的条件,从有利于生产出发。
例如:钓鱼竿使用时,要求能迅速将鱼提离水面,因此钓鱼竿是费力省距离的杠杆;汽水瓶扳手使用时,遇到阻力较大,必需使用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天平就是利用等臂杠杆两边力大小相等的原理,由砝码数直接得出物体质量数。
“可见,选择何种杠杆都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的,千万不要误认为使用机械都是为了省力。
5、使用杠杆时最小动力的确定
使用杠杆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F1l1=F2l2,即,也就是说,在
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欲使动力最小,就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一般说来,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力臂,沿着垂直于此连线的方向所作的动力便是最小的动力。
下图所示的是钉锤拔钉子时施加在手柄上的最小动力及滚动圆木时所作用的最小动力。
图3
6、如何判定使用的杠杆属于哪类杠杆?
方法1: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标出支点、动力、阻力.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然后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相对大小来确定.
例1、用羊角锤拔钉子,羊角锤可以看成一个杠杆,如图4甲所示.如果人在柄上A点用力,力的方向与锤柄垂直,说明它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图4
解析:
画出杠杆示意图,把杠杆的五要素都标出来.具体的作法是:
先要辨认杠杆.弄清物体的哪一部分是杠杆,用粗线条把杠杆的形状、轮廓表示出来.羊角锤拔钉子时,杠杆轮廓见图乙;在图乙上确定支点O、动力F1和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从图上可以看出L1>L2,故羊角锤是省力杠杆.
方法2:根据杠杆工作的效果来判定它是哪一类杠杆.
例2、正常使用下列工具时,哪些属于省力杠杆?哪些属于费力杠杆?
①剪铁皮的剪刀;②镊子;③理发用的剪刀;④钓鱼竿;⑤扳手;⑥开瓶盖的起子.
解析:
人们在使用①⑤⑥这些工具时,能用较小的动力克服很大的阻力,因而它们属于省力杠杆;而在使用②③④这些工具时,杠杆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把它们设计成费力杠杆,以便省距离(动力的作用点移动较小的距离时,阻力的作用点移动较大的距离)
例3、如图5所示,在B点悬挂重物G,在C点用弹簧测力计勾住,使杠杆AB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G,则AB∶BC=_____.
图5
解析:
由图可知杠杆的支点在左端A点,杠杆受物体向下拉力F1、弹簧测力计拉力F2,此二力均与杠杆垂直,则F1、F2的力臂分别为AB、AC.将上述分析结果代入杠杆平衡条件,得出F1·AB=F2·AC.
又因F1=G,F2=3G,所以AC=AB.而AC+CB=AB,则CB=AB,
故AB∶BC=3∶2.
例4、如图6所示,轻质杠杆AOB,左边挂重物G1,右边挂重物G2,支点是O,且AO<BO,此时杠杆平衡在水平位置.若在G1和G2下分别再加挂重为G的重物,此时杠杆()
图6
A.仍然平衡在水平位置
B.不再平衡,A端下降
C.不再平衡,B端下降
D.由于G1和G2的大小未知,无法判断其是否平衡
解析:
决定杠杆平衡的因素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现杠杆平衡,则有F1·OA=F2·OB.当杠杆的两边各加挂重物G时,使杠杆顺时针转动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为OB·F2′=OB·(G2+G)=OB·G2+OB·G;使杠杆逆时针转动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为OA·F1′=OA·(G1+G)=OA·G1+OA·G.比较上述两式,由于OA<OB,所以OA·G<OB·G,即OB·G2+OB·G>OA·G1+OA·G,杠杆不再平衡,B端下降.应选C.
例5、甲、乙两同学同样身高.用一条长1.5 m的扁担抬一筐重600 N的重物.将筐系在距甲端0.6 m的地方.不计扁担和绳重,求甲、乙两人各用多大的力才能把筐抬起来?
图11
解析:
以扁担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1:筐对扁担的拉力G;甲、乙两人对扁担的支持力F甲和F乙.这三个力都与杠杆垂直.支点选在哪里为好?
若选B为支点:则G的力臂为0,F甲的力臂是AB,F乙的力臂是BC.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得:F甲×AB=F乙×BC,其中AB=0.6 m,BC=(1.5-0.6)m,但F甲和F乙都是未知数.所以无法解出答案.
若选A为支点:则F甲的力臂为0,G的力臂为AB,F乙的力臂为AC.则F乙·AC
=G·AB,其中G=600 N,AB=0.6 m,AC=1.5 m,所以F乙=G×=600 N×
=240 N.若选C为支点:则F乙的力臂为0,G的力臂为BC,F甲的力臂为AC.则有F甲·AC=G·BC,其中G=600 N,BC=(1.5 m-0.6 m)=0.9 m,AC=1.5 m,所以,
F甲=G×=600 N×=36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