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doc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c3ed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8.png)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板书:20穷人)(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
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很善良)板书:善良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三)学习第一段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
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e6c4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e.png)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份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探讨其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案例描述本案例是在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上进行的一次教学活动。
教师使用了课件、教材和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策略和方法分析1.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师使用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 示范和练习相结合:教师通过示范阅读和写作表达等技巧,引导学生学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3.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阅读理解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并提取关键信息。
4.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效果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测评,可以评估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
可以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等方式,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结论本次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显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多媒体资源的运用、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等。
这些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ec1cabf524ccbff0218404.png)
[语]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假若你是扁鹊……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 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认认真真地改过。
”B 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 生说:“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 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
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听了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
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
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
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分析与反思]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2651d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6b.png)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一、案例背景《普罗米修斯》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普罗米修斯”为主题,单元要素为“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和献身精神”,本篇课文是学习动态描写的好例子。
这篇课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带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更要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开展写作训练,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完美融合。
二、案例描述(一)情景导入,强化交流老师:同学们,中国神话故事中说女娲创造了人类。
那你知道希腊神话中是谁创造了人类吗?(学生一起阅读主题)【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神话历史中的英雄。
因此,在开始上课时,结合学生之前学习的中国神话形象女娲作为起点,在相关内容的联系和积累中,介绍主题和文本。
这样的介绍不仅贴近学生的学习经验,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激励学生尊重普罗米修斯。
】(二)初探课文,认读字词《普罗米修斯》微课片段播放,利用这些故事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本篇课文的主旨。
(带领学生先认读本节课生字,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课文重点词语: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让学生们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段落读一读,品一品,感受文中优美的用词。
老师:在这节课中,有一些很有特点的生词(出示:驱赶)。
先看生词。
谁会读?老师:在字典里,“驱”就是“赶”的意思。
这个词中的两个词意思相同,对于这样的生词,我们可以使用其中一个熟悉的生词来推导整个生词的含义。
“走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生词。
你能在这组生词中找到它们吗?(表演宽恕惩罚卑鄙无情不服从屈膝)学生:“饶恕惩罚悲惨违抗遭受”。
老师:你能告诉我们“惩罚”这个词的意思吗?老师:是的,“惩罚”的意思是“罚、处罚”。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40d588580216fc710afd71.png)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ﻫ教育案例分析之1:“打架事件”得处理今天学生打架了,为了一个小小得圆珠。
两个男孩子纠缠到了一起,一个流出了牙齿血。
等我出来发现得时候,两个男孩子都挂满了泪水。
我真得不知道该怎么了,很生气地拉开了她们,其中一个还虎视耽耽地瞧着对方。
“为什么?”ﻫ“她拿我得圆珠!”“很令老师失望,您们站在那里好好想想,我今天瞧到您们很失望,而且很难过!”她们就这样站到了教室后面,这时候正就是放学期间,小朋友都走了,我拿了条凳子坐在她们前面瞧着她们。
大概等了五分钟,她们得气消了,我也就是!我拉过她们得小手,说:“知道老师为什么难过吗?”一个小孩子说:“打架!”“一半对了!”“还有一半!”她们相视无语。
我就这样瞧着,忽然眼里有了泪花,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小朋友平时很乖,真得不就是那种往死里打得人,我忽然觉得自己教育得失败。
“您就是哪里人啊?”我问。
“安徽!”“您呢?”“湖北!”“知道吗,最多也只有三年得时间在一起学习了,也许她爸爸说明年就要转学,您们还能见面吗?”“不会!”小孩子异口同声地说。
“圆珠比同学之间得友谊更重要吗?”小孩子不说话,却哭了。
我瞧她们哭了,心里真得感动了。
“该谁说对不起?”小朋友握住了双手,笑了!多么可爱得孩子!很多时候,小朋友打架,总会让我很难过,我第一句话都就是说:“老师瞧到您们这样很失望,真得,很难过!”因为总就是教育孩子别打架,珍惜同学之间得友谊,孩子间得真情总会让我感动!有时候开始还打着,过会儿就与好了,多么单纯得心!希望她们永远能这样!ﻫ我得分析与思考:ﻫ教育过程就这样结束了,孩子们都认错与表示与好了,老师也觉得成功了。
然而我们还就是要问问,老师这样得处理发生得就是真正得教育吗?打架就是正常得,不怕出现这样得问题,只怕出现了这样得问题还没有使其发挥教育意义就可惜了。
在这里孩子们为什么认错与与好了?有好多种可能得情况:比如,第一,这个老师很爱孩子,我们能在她写得案例里感受到,而且她在孩子们得心里很有威信,以至孩子们不愿意瞧到老师难过,所以只要老师说您们得表现让老师失望与难过,学生就立即会就范并表示自己错了与愿意改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与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3230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f.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与分析一、引言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合理的教学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分享一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并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背景介绍该案例发生在某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
该班级学生数量为40人,以普通话授课。
本次课堂的主题为《写话故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通过观察图片,提供故事情节和角色,由学生完成故事的写作。
2. 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及角色,并设计故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3)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他们所设计的故事,并由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教学实施过程1. 兴趣激发教师展示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你们能看出这张图片想要表达的故事吗?”“你们认为主人公是谁?”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意见。
2.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选择情节和角色,并完成故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互相补充和建议。
3. 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他们所设计的故事。
全班师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参与度高该教学案例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通过本次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有机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提升了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
3. 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集体意识。
六、教学案例的优势与不足1. 优势(1)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3)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5ff17e0740be1e650e9ade.png)
[语]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假若你是扁鹊……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 生说:“ 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 讳疾忌医’ 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认认真真地改过。
”B 生说:“ 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 生说:“ 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 …… ,…… (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 站起来说:“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
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听了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
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
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说“ 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 (学生稍稍安静)有的说:“ 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 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说:“ 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
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 ,……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 分析与反思]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 一石击起千层浪” ,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67456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2.png)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语文课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强化小学语文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研究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研究、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
可是合作研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
所以,合作研究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研究对小学生语文研究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研究在我校得以推广。
二、案例的观察描述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
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在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支付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终究全班以小组汇报。
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苦,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研究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434dc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c.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7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篇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征。
2.仔细观察课文,体验语言正确的特征。
3.产生观察兴趣,学习观察方法。
教育要点::有情感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教育难点::产生观察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育准备:课件教育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课时,我们已经学了18课的生字,现在老师来考你们了。
(课件显示本课生的字。
指名阅读开火车阅读一起阅读)本课程继续学习18课雷雨(板书课题)师:雷雨是自然现象,在我们北方的夏天很常见。
你不想知道雷雨前后有什么变化吗?请看大屏幕,听你看到的话。
(教材展示雷雨天的动画)师:你想知道作者写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吗?请打开书籍,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大画面显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指名读问题师巡视,指导回答板书雷雨之前。
在雷雨中。
雷雨过后。
二研究雷雨前部分,让学生们快速朗读雷雨前的部分,寻找雷雨前的天气变化。
(和学生一起回答板书雷雨前乌云大风雷电雷电)小组讨论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重点说明黑沉写了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乱摆说明了什么?比较一下大风前后有什么区别?垂字又说明了什么?用越这句话怎么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现雷雨前的天气特征呢?(师范读)学生试读单独读模仿读集体读。
总结: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而且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总结学习方法,寻找特点-勾词-朗读体验。
老师:你能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己学以下部分吗?三自学雷雨中组讨论这部分作者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板书:雷雨中雷雨树家)在桌子上交流,画出喜欢的话吗?你为什么用得很好?如何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哗看不见说明雨很大,雨很多很着急。
读重音。
渐渐地表明雨从大到小的过程,雨停止,语速慢。
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为什么?团队评价最好的东西。
播放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雷雨变化的全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c42fdc58fb770bf68a5586.png)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在前不久执教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倔强的贝多芬》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篇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前言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
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
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教学片断]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b900d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1.png)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案例分析篇一【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53829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8.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背景说明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策略,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准确的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教学案例分析的方式,通过逐步展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教学目标在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对优秀作文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正确的观点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作文技巧的讲解:如如何选取合适的话题,如何进行构思,如何组织语言等。
2. 优秀作文的分析:教师通过对一些优秀作文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习并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3. 作文习作:学生完成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评价,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文,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个别指导法: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对每位学生进行个别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所提供的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准备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 作文技巧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话题等。
3. 优秀作文分析:教师选取一些优秀作文,与学生一起分析作文的亮点和特点,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思维。
4. 作文习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指导,完成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评价,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5. 作文修改与反思:学生根据教师的修改和评价意见,进行作文的修改和反思,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eb46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a.png)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以一节小学语文课为案例,运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分析其教学过程和效果,以期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导向。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及批判性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
然后老师请学生观察板书上的一幅古代书画作品,带着学生一起品味、欣赏、感受这副画,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2.课文阅读及讨论老师向学生介绍《白鹿原》中的一首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朗读该诗,老师向学生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赏析,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表达。
在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之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诗歌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3.小组合作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成员作为代表,围绕诗歌中的情感、意境进行深入探讨,并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观点和看法。
完成后,代表进行汇报,让全班同学能够听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4.创作性活动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填空、写诗、画画等形式的创作,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体会诗歌的魅力。
四、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在情感、情感和文化素养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资料:案例分析-案例10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资料:案例分析-案例10](https://img.taocdn.com/s3/m/58a859c419e8b8f67c1cb95b.png)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资料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资料 1 案例分析
问题:
姚柯炜专家好,帮帮忙,这段时间孩子总是说我们不理解他,让他干个啥吧就说我管的严了,以前总是可高兴和我们说学校的事,但现在就是问他,他也不说,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答案:
12岁的孩子刚好是出现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时候,很容易根据自己的思想来做事情 聊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蹲下来好好谈 不要有架子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秘密了,不喜欢跟父母说太多是很正常的现象。
他们现在的注意力已经从父母转移到了同伴 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
可以不过问孩子们的谈论内容,尊重孩子的隐私,但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分享自己当时的事情,让孩子逐渐开口和你们沟通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主动和你沟通。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ec1cabf524ccbff0218404.png)
[语]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假若你是扁鹊……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 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认认真真地改过。
”B 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 生说:“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 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
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听了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
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
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
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分析与反思]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运输小学:方丽君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
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
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
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生:(大声齐)学会了!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
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
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
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
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生:好!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二、评析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
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
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
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
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
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
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
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
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 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
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一句话: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赞赏鼓励的魅力运输小学:张春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例:我在上《生命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生1 :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师:为什么呢?生1 :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生2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3 :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哪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生1 :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生2 :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3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生4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
可好在哪里呢?生4 :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1 :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大家想一想,“即使”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生: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
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生:“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分析与反思]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
在《生命生命》这一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方法。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你读得真棒、你评得很到位、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脑子好灵活,词语真丰富!”之类的话语,受到老师真诚的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
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学生互评在这一片段中运用的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如在朗读时,学生能对同伴的朗读作一番点评:“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你读得语气很美,我要和你比一比。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
” 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朗读,学会了竞争,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我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并且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导语促生成运输小学:李明娜案例:教师布置一道思考题给学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想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 学生的答案有“吹”“到”“来”“染”“过”......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字放到诗中读一读,和原文作比较,然后问他们哪个字用得好。
有学生比较完后说自己的字比原文用得好。
教师说:“你也变成个诗人了,不过还是‘绿'字用得好。
”这样的评价是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其实,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加入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值得赞赏。
请把你选择的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想一想,再读原文,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去读,去比较,去感悟,去发现“绿” 字的美妙,也体会自己选择的字的不同凡响,而不必一定非得要学生接受“绿” 字就是唯一的好答案。
笔者当时就在听课,问了坐在自己身边的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字用得好。
他说:“‘染'字让我想到春天就像一个画家,她把小草染成绿油油的,而让花儿开得五彩缤纷。
‘绿'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草,充满春的生机。
我觉得自己用的字所描绘的世界很美。
”你看,这学生说得多好,不值得肯定吗?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将隐含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教师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轻过程体验与经验的积累,轻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课堂中的生成与预设没有有机的融合,教师即时评价的语言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就不能达到及时回应、有效回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