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王羲之是个用情很深的人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与王献之、王璠以及王珪合称为“王氏四家”。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潇洒大方,充满了深情与理智的韵味。
王羲之的深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处处可见的情感与人文关怀。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切思考和表达。
王羲之擅长草书,他的草书作品中蕴含了浓厚的情感。
他在书写《兰亭集序》时,采用了流畅而富有变化的笔画,展现了笔者的心境。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他在序中表达了对友谊和情感的敬重与追寻。
王羲之用诗意的笔墨描绘了兰亭的美景,以及他与好友们在此的聚会。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王羲之对自然美的赞叹,更能感受到他对友情和思乡之情的深感。
除了深情之外,王羲之的作品中还充满了理智的思考和洞察。
他的字迹端庄严整,笔画有力而稳定。
王羲之独创的“兰亭体”字,结构严谨,每个笔画的布局都经过了精心的考虑。
这种字体的形成,是王羲之多年的实践与研究的结晶,体现了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真理追求和严谨态度。
王羲之的理智思考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艺术价值。
他研究过古代的碑铭和铜器铭文,吸取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精华,融会贯通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王羲之将古代的法度与自身的创新相结合,形成了新的书法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创造力和魅力。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在他的书法创作中达到了巧妙的平衡。
他的作品既有富有情感的草书作品,也有端庄典雅的楷书作品。
他的笔墨流畅而自由,字迹工整而有力。
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与艺术追求,既能打动人心,又能让人品味和思考。
王羲之的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他的深情与理智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他对于人类情感和艺术真理的思考,使得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对生活和人性的思索和颂扬。
正是由于这种深情与理智的融合,王羲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于书法艺术的影响和贡献无法估量。
书法家王羲之资料
书法家王羲之资料王羲之是我国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在我国的书法界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那么,关于王羲之这个人,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人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
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
【名人故事】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苦练成才
【名人故事】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字逸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他的书法非常具有个性和艺术性,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才华早在年轻时就已经显现。
据说他八岁时就能写《三字经》,十三岁时能写八行对联,十五岁时已经开始研究碑帖,十九岁时就已经能写出了成熟的行书。
在他的练字日记中,他写道:“吾之志不在安乐,以求高洁,故练字以求其美。
”这句话把他内心深处的追求十分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王羲之对书法有着极大的热爱和执着。
他练字时常常一连续练数日,直至手指出现血痕。
有时他也会在夜里起床练字,直到天亮才休息。
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样酷爱书法的年轻人一定能成为一位大手笔。
王羲之也没有让人们失望。
他的书法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了东晋时期的一名名将。
王羲之不仅在书法上有着出众的才华,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理论。
他在《兰亭序》中写道:“气脉有所通,则笔走龙蛇;阴阳变化之妙,孟浪之难言。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书法所包含的“气脉通腑”的理解。
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笔画的运用,更是表现出人的气质和情感。
他的思想在后来的书法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宋代,成为了一种书法的理论。
王羲之在书法界的地位非常高。
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建造了一座名为“王羲之祠”的纪念馆,以供后人学习、悼念。
在后来的几千年里,这座纪念馆不断被拓展,成为了一座隆重的庙宇,成为了中国书法文化的代表之一。
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热爱才能驱动人去学习,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的书法成就,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的执着和热爱,成就了他在书法界的地位。
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相信努力会有回报。
书法家身份的王羲之为何备受后世推崇
书法家身份的王羲之为何备受后世推崇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书法大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
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
《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
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
”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
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
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
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
但是当他不得已而任官时,他又决不尸位素餐。
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青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
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
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
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
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
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
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济济一堂,父辈王导、王旷、王异等都是高手,这对他的书法学习的帮助也是极为显着的。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书法作品精美绝伦,气韵生动,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学术界和艺术界,王羲之的地位都十分显赫。
他在书法艺术的领域中,表现出了深情与理智的双重特质,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贯穿于他的一生中。
深情的一面:王羲之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他的书法作品在形式上讲究意境,在情感上讲求感染力。
他的书法作品毫不隐瞒地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充满了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文的热爱和追求。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常常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深情。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翩然起舞的云和风,蒼茫的山水和自然奇观。
王羲之笔下的飞瀑山河、苍翠山林,不仅真实形象,更富于感情的渲染,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情感与对大自然的赞赏。
除此之外,王羲之的情感还表现在对人文的追求中。
他的书法作品中,所表达的人文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经典文化、经典诗词的阐释来体现的。
他笔下的诗词经典,字字蕴含深情厚爱,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对人生经验的领悟,更让他的书法作品在情感上更为生动、饱满。
在情感和情绪之外,王羲之也展现出了罕有的理智和睿智。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性。
王羲之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严谨的思维逻辑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他的书法艺术是在博览群书,深入思考之后的产物,他融合了传统文化、神话传说、哲学思考、艺术诉求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和表达,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文化内涵,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和外在的美感。
除此之外,王羲之还极为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规范。
他强调在书法创作中要讲究诚信和自律,不做假冒伪劣之事,保持自己纯洁的艺术品质和道德风范。
总体来说,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凝聚了深情和理智的双重韵味。
他在情感和情绪的同时,能够坚守道德规范,不断进行深入思考,展现出他高超的智慧和睿智的品质。
正是这种深情与理智的对峙与统一,让王羲之与众不同,在中国书法史中独树一帜。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王羲之作文700字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王羲之作文700字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王羲之作文王羲之,字逸士,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篆刻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公认为卓越的艺术品,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看来,王羲之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历史人物,他的品质和才华令人敬佩。
首先,王羲之以其高尚的品德令我深感敬佩。
他一生谦和、恭敬,不骄不躁,对待他人和事物充满敏感和关怀。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用手中的笔墨描绘出动人心魄的景色和情感。
他的书法作品流露出内心的善良和美好,给人以深入人心的感受。
他的谦逊和谦和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追随的。
其次,王羲之的艺术才华令人叹为观止。
他擅长多种书体,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每种书体都经过精心的琢磨和创作。
他的书法作品从字形、结构到笔画,无一不展示了他高超的书法技巧和艺术修养。
特别是他的草书作品,自成一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每一幅作品都带有他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这种个性和情感通过作品传递给观赏者,引发共鸣,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再次,王羲之勇于创新,对书法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书法作品开创了魏晋风骨,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提倡“狂草”书法风格,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他将草书的生命力与艺术创造力相结合,刷新了书法艺术的界限,让人们对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创新精神和勇于突破的精神值得我们研究和效仿,激励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和突破自我。
总的来说,王羲之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历史人物。
他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艺术才华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人们对他的故事和作品深感敬佩和感动。
他是一位倾注心血和情感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将继续让后人感动和启发。
作为后辈,我们应该研究他的品质和精神,努力追求卓越,为社会和艺术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王羲之的感悟和敬意,他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故事和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和追寻内心的美好。
王羲之的故事入木三分
王羲之的故事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号怀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出生于东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王羲之的故事,如同他的书法一样,入木三分,深深影响着后人。
王羲之从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他的父亲王褒也是一位书法家,对他的影响很大。
王羲之从小聪颖好学,对书法艺术有着非凡的天赋。
他勤奋刻苦,不断钻研书法,终于成为了一位卓越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和楷书最为著名。
他的行草书法,潇洒俊逸,气韵生动,被誉为“洒脱自如,气象万千”。
而他的楷书,端庄大方,笔力遒劲,被誉为“气度雄浑,刚劲有力”。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除了书法造诣,王羲之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兰亭集序》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以其豪迈的笔墨、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出了王羲之的卓越才华和深厚情感。
《兰亭集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一生追求书法艺术的完美,他不断追求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他提出了“行、草、隶、篆”的书法发展理论,对中国书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行草还是楷书,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
王羲之的故事,如同他的书法一样,入木三分。
他的一生,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对文化的不懈探索,更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完美,不断超越自我,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羲之,他的书法作品,他的文学成就,他的一生追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叹他的伟大。
他的故事,入木三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王羲之的故事50字
王羲之的故事50字
王羲之,字子昂,晋代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出生于一
个书香世家,自幼酷爱书法,勤奋好学,潜心研习,终于成为了一
代宗师。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清秀俊逸,气韵生动,被誉为“行书圣手”。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魅力,深受后人喜爱。
他
的代表作品《兰亭序》更是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羲之一生坎坷,历经风雨,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对书法的热
爱始终如一。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书法艺术的完美,不断探索创新,
开拓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新境界。
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热爱和坚持,才能成就非凡。
无
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王
羲之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一点,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王羲之的故事就像他的书法一样,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无数
的后人。
他的一生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坚持不懈,才能取得
真正的成就。
王羲之的故事,就是一部关于执着与坚持的传世之作,也是一
部关于艺术与人生的启迪之书。
让我们从王羲之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之美,不断追求人生的真谛。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首先,我来说说王羲之。
王羲之,字子美,东晋书法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在书香氛围中长大。
他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家庭环境使得他对书法有着很深的感情和了解。
他对书法的热爱使得他在这个领域有着非凡的天赋,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王家风骨”。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气韵独特,行草隶篆兼通,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其次,我要谈谈左思。
左思,字子昂,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他是当时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代表作《谢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绚丽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赢得了当代文人的赞美和尊重,被称为“骈文之首”。
再者,我想说说阮籍。
阮籍,字士彦,又称阮宾。
他是中国西晋初期的一个耀眼的人物。
他的一生曲折离奇,成就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迹。
他身世显赫,但由于家族原因,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他在写作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成就,他的代表作品《咏怀》以其深刻的意境和饱满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之作。
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最后,我要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典型的魏晋名士,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诗文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意境,为后人所称道。
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以其新奇的情节和情感,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美好的向往。
他的作品在书学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以其苍劲有力,草木变化,腴润有生气得到了人们的赞美。
总的来说,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在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们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高尚的品德形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成就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他们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将永远被后人所缅怀和怀念。
【名人故事】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苦练成才
【名人故事】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字逸少,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
他以其出色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对此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年幼时,王羲之就跟随父亲学习书法。
父子二人常常去附近的山坡上紧锣密鼓地做功课,借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王羲之对书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王羲之的家人见他对书法如此痴迷,也经常鼓励他努力练习,希望他能在书法上有所成就。
王羲之的好友石渠梁也是一位书法家,两人常常一起切磋讨论书法艺术。
石渠梁聪明机智,年少时已经很有才华。
而王羲之则注重细致入微,追求完美。
两人互相切磋,共同进步,逐渐成为当时书法界中的佼佼者。
王羲之并没有因为自己在书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而停下脚步,他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他经常研究古人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和艺术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他也勤奋地练习字画,希望能够在笔触上有所突破。
他敏锐地观察自然界的物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中汲取灵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除了对书法的追求,王羲之还十分重视自己的思想修养。
他广泛阅读经史文章,学习先贤的思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常常在作品中融入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思考,使其作品更加富有内涵。
王羲之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的故事在当时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他的执着与努力,成为时代楷模,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代书法家都不禁要回顾这段故事,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兴趣和努力是成就一项事业的关键。
只有真正热爱并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某一事物,才能够取得突破和成就。
不断学习和追求进步,时时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王羲之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艺术是深情而又富有灵性的,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内涵。
创作与思想相结合,才能使艺术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王羲之的故事不仅鼓舞了当时的人们,也给了后人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为什么王羲之被奉为书圣
为什么王羲之被奉为书圣01主要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他最初跟卫夫人学书法,后改变初学,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最终推陈出新,改变了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创造了妍美流畅的书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历代书法名家都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王羲之享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世推崇为书圣。
那么,作为书圣的王羲之,究竟“圣”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现在:1、忠君爱国。
《世说新语》记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在国家处于危难当头,王羲之能放弃闲淡之心,以国家社稷为重,这是何等境界。
王羲之在受到奸人谗害,迫不得已辞官后,于父母墓前发誓说:“羲之敢告二尊之灵。
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
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
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坠深谷。
止足之分,定之于今。
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誓先灵。
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
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
信誓之诚,有如皦日!”在受到奸人谗害之时,王羲之没有退缩,而是大义凛然,即使是死,也不会改变他的报国之心。
充分体现了王羲之的忠君爱国思想和情怀。
这就是王羲之的忠君爱国之处。
2、仁义。
王羲之无论在朝中为官,还是出使外任,都能亲理政务,勤求民隐,对种种弊政深切痛恨。
在护军将军任上,他深入调查,力欲纠治营中弊端,发布《临护军教》,提出“公役均平”。
在会稽内史任上,他针对吏治与赋役黑暗,努力推行慎选吏与均平赋役之策。
在连年大旱、民生困顿之际,不等朝廷下令,果断开仓赈灾,救民于危难。
史书赞王羲之“清贵有鉴裁”。
这正是王羲之的仁义之处。
古代诗人王羲之是怎样的人
古代诗人王羲之是怎样的人推荐文章古代诗人王羲之热度:经典的王羲之草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王羲之草书集字书法作品图片热度:王羲之兰亭序毛笔行书图片热度:王羲之毛笔行书字体书法图片热度:王羲之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作品在我国的字体发展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对王羲之的评价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因以右军将军衔领会稽内史,遂世称王右军。
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
忧国爱民王羲之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
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琅琊王氏是两晋时期最显赫的士族。
在王氏家族中,很多人担任过显官要职。
其从曾祖王祥出仕魏晋两朝,历任司空、太尉,太保等职。
伯父王衍先后为晋惠帝的中书令、尚书令和太尉。
南渡后,伯父王导官居宰辅,把持朝政;另一伯父王敦驻守荆州,掌握重兵,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政局。
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是首先建议晋元帝司马睿渡江的东晋开国功臣。
少年时期的王羲之不善言辞,但性格倔强,为人正直,很有主见。
王导和王敦都非常器重他的才华,称赞他是王氏家族中最有出息的子弟。
太尉郗鉴对他更是赏识,主动将女儿嫁给他。
偏居江南一隅的东晋政权,从一开始就由于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而动乱频仍。
在这些动乱中,琅琊王氏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王羲之虽然出身在琅琊王氏,但很少以一家一族的利益为念。
他多次拒绝王导要他到中央政府为官的建议。
他愿意在地方上担任具体工作,以便为振兴东晋王朝建立一番功业。
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起,大约有六年的时间,他一直在荆州的征西将军庾亮那里供职。
庾亮反对王氏专制朝廷,与王导格格不入。
然而王羲之却能注意与庾亮融洽相处。
他终于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庾亮把他的职务从参军提升到长史。
咸康六年(340),庾亮去世。
临终前,庾亮亲自上表称赞王羲之的才能,建议成帝任命他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不久,晋成帝前后两次发布诏令,委任王羲之作侍中和吏部尚书。
王羲之的个人资料
王羲之的个人资料王羲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书法受到许多人的赞赏,他所写的兰亭序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人物介绍,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人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王羲之的家族背景晋室南渡北民南迁,在江南大融合。
山东琅琊国王氏望族,经王览(206年-278年)、王正到王旷(约274年-328年)时,两晋(266年-316年),发生“八王之乱”(290年-306年),历16年,死30万人。
王旷善於审时度势,效法先祖王览,于东汉末年避乱南居30年。
在五胡侵鲁,琅琊危急,299年开始,两晋大分裂,北方大混战。
王旷为避战乱,携家眷於300年来江南吴地、江南洛社乡下定居,为官江南,任丹阳太守、安东将军的参军多年(302年-307年)。
公元302年,长沙王司马乂杀山东齐王司马冏时,王旷全家均已避乱南下,迁居山阴(绍兴),并上奏朝廷,建议晋室南迁。
公元303年,西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王旷的夫人在江南洛社(今江苏无锡市洛社镇)家内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羲之,字逸少。
对于王羲之的评价
对于王羲之的评价王羲之是东晋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有自身的艺术特点。
现如今,他的书法作品价值连城。
那么,外界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对王羲之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对王羲之的评价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
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
09年亚洲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现存的和未被发觉的书法作品中《兰亭集序》以2.66亿美元的收购意愿排名世界第一。
王羲之本人家世显赫,世代簪缨,自己做到将军,史称“王右军”,为人性情豪爽,潇洒俊逸,学富五车,论相貌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那一笔惊为天人的行书,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梁武帝和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精湛造诣和妙趣天成曾先后给予高度评价,梁武帝赞之为“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赞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准确地总结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看王羲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实并不都是因为李世民的作用。
唐太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王羲之客观的书法水平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再者,如果说字因人(李世民)贵,那皇帝贵为天子,那岂不字更贵?但事实上皇帝留下的字迹,还是没有王羲之的字贵。
因此,字因人贵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王羲之个人书法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来谈书法风格问题。
风格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在古代很难谈到“风格”问题,但也强调书法某方面的特色问题。
你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圈定他,诠释他,很难做到。
因为往往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
这是一句什么话呢?这也是现在书法论坛上很少有人提到的。
真正的书法大家都没有什么特色,包括其他方面的,绘画是,诗文都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看到戏曲频道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其中有一个人就论到梅兰芳的特色问题。
说梅兰芳没有特色,为什么没有特色?因为他浑身都是优点,他每个方面都超长与别人,你说他特色在哪里?王羲之作为书圣也是这样。
书圣王羲之的资料
书圣王羲之的资料王羲之是我国东晋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受到后世人的临摹与赞赏。
那么,关于王羲之这个人,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资料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个人简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王羲之的习惯一、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很少有绞转笔法;三是横折的地方几乎都是转折,有明显的折笔动作。
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章草、今草发展演变时期,王羲之擅楷书,楷书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等。
楷书和篆隶书相比,线条的中段没有篆隶书沉实、厚重,但起笔和收笔要比篆书、隶书精致、丰富、谨严;在横折的处理上,楷书以转折为主,相比较于篆书和隶书绞转笔法的使转,虽少了厚重和沉实,但多了几分爽利,特别是向下折笔的笔势为行草书打开单个字的结构、加强连带形成字组合和字群,以致整幅作品的贯气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转折用笔在篆隶用笔习惯的基础上,又为王羲之的行草书创作提供了另外一种丰富的借鉴和参考。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被历代称为“书圣”。
他的作品既有艺术性的追求,又表现出他深情与理智的个性特征。
深情是王羲之的一个鲜明标志。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深情主要表现在他对画面所表达的意境的把握上。
他能够深情地感受到画面所表达的情感,然后通过笔画的运用来表达出来。
比如在《兰亭集序》中,他深情地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通过笔画的细腻描绘,呈现出自然、优美、质朴、悠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友谊的真挚和珍贵。
在他的作品中,深情是一种能够让人感受到内心情感的情感,它表现出王羲之独特的个性魅力。
然而,王羲之的作品还表现出他的理智特质。
他不仅在书法技巧上有非常高的造诣,而且在表达意境和情感的同时,更注重逻辑性和合理性。
在书法中,他不断地寻求新的形式和技巧,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特点,比如“点画”的使用、书风的转变等。
这种理智的特质让他的作品更加卓绝,更具有时代的代表性。
同时,王羲之还注重将自己的艺术熏陶带给更多的人。
他曾多次讲课授艺,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后继者。
他所表现出的理智特质,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在他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上。
总之,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用笔画表达自己深情内敛的情感,同时也注重自己的艺术造诣,创造出了许多独树一帜、富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
他所表达的深情和理智,不仅是艺术上的体现,更是一种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事的态度。
他的作品不仅令人钦佩,更让人心灵深处感悟到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平衡点所在。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六朝第一书法家”,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及其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其书法作品中,深情和理智是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首先,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流露出深情的情感。
深情是王羲之书法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
他的作品中表现得充满了爱和情感,这点可以从他的题诗、题画、跋字等处得知。
王羲之曾经写下“世间尽是物,情意往来间”的话,这正是他对书法情感的精辟概括。
他的书法承载着他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情感的深情表达。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文情感的赞美,几乎所有他书写的字句中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他曾经写下“劝君更尽一觞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句话,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场景描写,却透露出深情和失落的情感,读者们也可以在这句话中感受到王羲之的心情。
其次,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也充满着理智的思考和创新。
王羲之是书法史上第一位专门研究书法的学者,他对书法的研究独辟蹊径,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他在创作中理智思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字形、结构和构图的研究上。
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这种理智思考为中国书法史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贡献。
例如他的《兰亭序》就是中华书法最能代表王羲之形象的代表作,这篇文章除了语言文学之外,就连字形、结构、构图、格调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书法艺术中的追求和探索,让以后的书法大师有更多的路可以走,更多的方向可以探索。
最后,王羲之的作品不仅表现着深情和理智,同时也表现着对中国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他的作品反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继承。
在其作品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他本人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尊重。
王羲之一直在强调书法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继承了中国文化精髓的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他的书法艺术不仅表现了深情和理智,更是为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深情、理智与传承的印象。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王羲之,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不仅在书法技艺上有着非凡的造诣,而且在人生态度上也展现出了深情与理智的统一。
王羲之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的沉淀。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深情与理智的交融,这种独特的心境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本文将对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进行阐述,探究其对后人的意义。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展现出了深情。
他的字体流畅自然,饱含着深深的情感。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流露着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王羲之在书法创作中注重笔墨情致,通过对笔墨的运用,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他的作品不仅在结体上突破了古人的字法,更在意境上展现了他的文化品位和情感气息。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深情的艺术感受,使人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王羲之在书法创作中展现出了高度的理智。
他不仅在技术上有着精湛的造诣,更在思想上有着高远的眼光。
王羲之深谙文化传统,对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都有着深刻的研究,他对自己的作品也有着严格的自我要求。
他善于取法古人,却又能够超越前人,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可以感受到他对艺术的理性思考和探索。
王羲之对书法的细腻品味和严格要求,使得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理智,这种理智来源于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高度把握。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对后人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的书法作品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王羲之的作品在技术上独具匠心,风格上别具一格,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许多后人都深受他的影响,努力学习他的书法技艺,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在他的作品中寻求灵感和启示。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也对后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巨大的影响。
王羲之在创作中追求深情,对他的作品充满了热爱和感悟,这种深情跳跃出了书法的界限,给人以深刻的心灵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代王羲之是个用情很深的人
附:王羲之幼年诈睡典故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以王右军观之,甚然。
《日月如驰帖》曰“永惟悲摧,情如切割。
”;
《灵柩垂至帖》曰“永惟崩慕,痛贯心膂,痛当奈何计。
”;
《建安帖》曰“永惟慕痛彻五内,永酷奈何,无由言告,临纸摧哽。
”
《追寻帖》曰“追寻伤悼但有痛心,当奈何奈何,得告慰之。
吾昨频哀感,便欲不自胜,举旦复服散,行之益顿乏。
”
《丧乱帖》曰:“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奈何奈何......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叹,不知何言。
”
《哀祸帖》曰“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
”
《增哀怀帖》曰“此月增哀怀,奈何奈何,念卿不可居处。
”
《从弟帖》曰“首从弟子夭没,孙女不育,哀痛兼伤不自胜,奈何奈何。
”《二月廿日帖》曰“伤悼深至,切割心情,奈何奈何。
”
《得长风贴》曰“痛慕崩绝,岂可居处,抽裂不能自胜......感远怀近增伤惋,每见范母子哀号,使人情悲。
”
《十月五日帖》曰“十月五日羲之互有感情兼深......”
《痛慜帖》曰“痛慜不可为心,奈何奈何。
”
《罔极帖》曰“念足下罔极之至,不可居处。
”
《姨母帖》曰“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
”
《谢范新妇帖》曰“上下集聚欣庆也......自新妇母子去,寂漠难言,思子辈不
可言。
”
以上仅录右军行书诸帖中言情处,草书帖尚未及。
鲁迅以“风度”总魏晋人精神世界,重其精神世界之客观表现,表现为一种生活姿态,此等多出于强作,目的在于作成一种假面,示人耳目之同时以掩人耳目,背后自藏处着真实的自我,自把持,亦自把玩。
然鲁迅所言皆魏晋人中不见容、不自容于世之奇绝人物,如右军之具有常态生活者,须以宗白华所谓“深情”观之。
右军帖中遍满“悲催”、“哀怀”、“痛慜”等思亲念友之真切感受,敞朗分明,且程量极大,往往至于“崩绝”“如切割”、“贯五内”、“贯心肝”而“不可居处”、“不可为心”、“不自胜”之境地。
从帖中可见,右军日用生活中动辄哀怀增起,内深中郁,实是一多情敏感、近乎女性气质之人。
而《罔极帖》中自言思念友人“罔极之至,不可居处”,实在是一番情人热恋、一日如三秋的言情场面,使人怀疑右军是否有基情存在。
故而,观右军书法,全不能只留意其字面之上的风行流丽,须深下其内心情感世界,探索其各种哀、痛、伤、悼、悲、酸,始能知人论书。
又,右军此等书法风格固代表一代书风,此等情感世界亦足以说明魏晋普通文人士大夫之一般情感生活。
附:王羲之幼年诈睡典故
【原文】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
曰:“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称其有谋。
【翻译】
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王羲之叔父,后叛乱)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
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
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
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
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
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
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
”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