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五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管理物质上的激励和精神上的激励,我校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中心学校每学期不定时对各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采取教师业绩量化评比机制对每一位教师各方面业绩进行量化评分,以此来激励教师教学发展,同时我们还有绩效工资,是和教师的业绩评定、职称、评优挂钩。
同时在课时的补助上也规定了足课时按实拿报酬,如超课时的多出课时则双倍补给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教师量化管理,把评优、奖励、晋级工作的求实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评优、晋级由于人际关系往往有很大的水分,现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谁积分高,谁当先进,谁受奖多。
通过这样的物质激励和精神上的激励,这样使那些埋头工作、默默无闻的人不被遗忘,公正如实地评选出来。
同时积分的高低自然成了个人荣辱的标志,教师对此十分关心,由压力变动力。
建立健全这样的激励机制以此来强化学校的教学管理。
四、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专业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精细化管理中“细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细节决定成败。
在教学质量管理实践中,很多教学管理人员都认识到了这点,在“细节”上做足文章,丝毫不马虎,可是由于过分强调“细节”,而忽视了“战略”,这种非此即彼的做法不利于教学的整体和长远发展。
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精细的系统工程,是规范、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事实上,“教学质量管理精细化”不是繁琐化,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它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实现教学质量战略目标的具体化策略,是建立在专业化科学管理基础上的精细化;不是“见事不见人”,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因此,要推行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一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也就是离不开教学管理要专业化这一基本前提。
只有这样,教学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才不会舍本逐末,真正做到通盘考虑,粗细兼顾。
如果没有这样的管理专业化队伍,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离目标越走越远。
因此,以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以专业化为前提。
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的老师
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的老师一、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1、教育的困惑坦率的说,我们的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于市场经济新的转型,国家独生子女的政策,网络文化时尚文化的侵袭,加上合肥地区的招生政策,我们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尽人意,也成为我们教育最大难题。
毋庸讳言,埋怨学生不学习,不听话,难以教育,也似乎成为我们平时谈的比较多的话题。
实际上,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无法改变现实,改变环境,唯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也就是说,欲改变学生,必须从我们自己开始。
其实真正改变了自己,也就在改变着学生,改变了社会.如何改变我们自己,只有从读书开始。
从现代社会来看,终身学习是现代人基本要求。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我们的事业,适应我们的时代。
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
阅读的广度决定你生活的内涵,阅读的深度决定你思想的高度。
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与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解学校和周围世界出现的新现象。
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教师才能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完善教师自身修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明确“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意识。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要想取得深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合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
只有如此,才能使自身得以发展,才能成为学习型教师。
人有两张文凭,一张是在大学获得的,可能是大专、本科,也可能是研究生、博士等,但这张文凭并不是你在社会上的通行证。
另一张文凭是在社会上获得的,这就是终身学习的文凭,而这张文凭是谁穷其一生也拿不到的,因为“活到老,学到老”,这张拿不到手的文凭才是一个实现生命价值的所在。
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生
活方式。
他们不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生活方式注重自律和责任。
他们通常会早早起床,为了备课和准备教学
材料。
即使下班后,他们也会花时间批改作业和准备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师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他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更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生活方式也注重专业素养和不断学习。
他们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
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他们也会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们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另外,教师的生活方式还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他们会花时间倾听学生的
烦恼,给予他们建议和支持。
他们也会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教师们深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责任感、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
他们以自
己的行动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样一个“ 学习化” 的社会 , 作为教师应 当或首先应
当成为终身学习者。现在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的课 题或问题 是 : 教师为什 么需要 学习?如何 理解 “ 让 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句话 的内涵?教 师应通过哪些学习途径来提升 自身的发展 ?本文试
简言之 , 学习是 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 、 学 习成 为 当代 教师 的一种 生活 方 式 让
今天, 人们 面对的是一个大变 革、 大发 展 的时
代 , 事物、 新 新观念 、 新知识不断涌现。一个人要跟 上时代的步伐 , 不断有所发展 、 有所进步 , 就必须重 视学习 , 善于学习, 通过 不断的学习来开阔眼界 , 在
得进步与发展。
从根本上讲 , 教师和其他职业有所不同 , 学习不 仅仅 是 一种 观 念 、 一种 态 度 , 而是变 成 了一 种职 业 需
求、 一种生存格调 、 一种生活方式。朱永新教授曾说
经过时。椐英 国技术预测专家 J 马丁测算 , . 人类 的 知识是 每 三年 就增 长 一倍 。西 方 白领 阶层 目前 流行 这样一条“ 知识折旧率” “ :一年不学 习, 你所拥有 的 知识就会折旧 8 %。 一个教师 要想跟上时代前进 0 ”
今, 这一观点在“ 知识经济”知识爆炸的召唤下, 、 被 的人 ,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 习的人 。 教师作为知识 ”
赋予 了更深刻 的内涵。一提到“ 知识” 人们就会想 ,
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 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 、 现
在和未来 , 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 , 不断以新 的 知识充实 自己, 养成热爱学习、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初中语文学习简报(第四期)主编:2011 年10 月22 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谓生活方式,就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方式。
在传统社会里,主要指人们的衣、食、住、行。
它有着明显的历史性、地域性和群体性。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东方人有东方人的生活方式,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白领阶层和平民百姓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
信息社会的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当让学习像衣食住行一样,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有人提出教师角色“三维说”,即显性角色是“教育者”,隐性角色是“学习者”,本质角色是“创造者”。
教师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自身的内在必需。
学习是教师较高层次的个人精神需求,是符合个人成长的需要。
在学习型社会,教师只有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者。
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自己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教师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做中学”。
学习不只是听听报告,开开会,或是培训进修,而是要与日常的教学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融入日常生活中。
教师不仅仅要向书本报刊学,向老教师学,还要有向学生学的勇气。
信息时代的学生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教师的学习要有创新和反思。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在学习中创新,即要不断更新学习观念和内容,改进学习方法。
在反思中学习,可以发现问题,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习更有目的、更有意义。
教师的学习要有选择性,要循序渐进。
教师要多读名著、教育理论和科研书籍。
书中生动的情景、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有助于教师品味教育的乐趣,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学习成了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手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教师就会主动地自觉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有了这样的“活”教师,教育定会有生机,与时俱进。
初中古文言文教学的一点认识发布者:发布时间: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修炼下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二、 在பைடு நூலகம்目研究中学习,反思教育科研的价值导向
通过科研学习理论,通过科研探索方法,通过科研寻求教改对策是我崇尚的一种 工作方法。 在教科研方面,多年来我努力带领学科团队积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如上 海市双名工程立项课题“高中学生学习心理分类辅导实践研究”、国家教育部“ 十五” 规划课题“中小幼发展性心理辅导” 子课题“ 数字化校园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教育对 策研究”“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国家科技部攻关课题“ 青 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干预策略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九五” 规划专项任务项 目“小学‘良性压力教育实验’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上海市家庭教育重点规划课题“ 人 的成长系统性和家庭教育阶段性的研究” 等,每一个项目研究的过程,都是促使我在 项目研究中学习思考,在实践反思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和团队共 同成长的过程。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在价值导向上,要倡导“ 学习—研 究—实践”一体化的科研文化。 要坚决摒弃科研和工作“ 两张皮” 的现象,我们要倡导 “真实的研究”“行动的研究” “ 合作的研究”,唯此,研究提升问题解决智慧的价值才 能真正显现。
130
—— 位特级谈教师专业成长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梅 洁
做有思想的教育者是我们很多教育人共同追求的教育理想。 思想的生成不仅源 于书本的学习,更是源于教育实践中思维的碰撞、反思的生成。 30 年来的工作学习经 历,让我深切地感悟到,作为一个专业人,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是做实自己、做实专业、自身成长的必经途径。
(二) 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一次次学习活动,一场场专家报告,一遍遍互动研讨,如张民生教授的“ 名师的成 长之路” 、卢家楣教授的“ 今天怎样做名师” 、顾泠沅老师的“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课 改背景下的有效课堂”、谢利民老师的“教育理论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等。 每一次互动 活动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的专家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 由之路。 张民生教授指出,“ 我们对学术要有本真的执着追求,从走入研究到培养终 身研究素养,再到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是我们的信念追求。 当学习成为生活,反思成为 习惯, 工 作 成 为 研 究, 学 生 成 为 中 心, 我 们 也 就 成 为 名 师, 成 为 专 家 型、 反 思 型 的 教 师” 。 (三) 成为一名有品格的教师 名师的成长之路绝不是培养培训就能成就的,名师的“ 名” 不仅是学术造诣的体 现,教学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人格的修炼。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辈导师们言传 身教和对名师成长之路的定位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要成为一位受学生喜欢与尊重的教 师,必须要做到品德、品格、品行的修炼。 恩师徐崇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闪烁着人格魅 力的老师,他戏称自己是“70 后” ,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着对学员的关爱、对工作的 挚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他的淡定从容、温和慈祥、聪明睿智总是对我们 发出一种神奇的魔力,激励我们要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有品格的老师。 基地还有另一 位导师———享誉全国、德高望重的燕国材教授,老先生已经 80 岁高龄,但是每次活动
做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做学习型老师心得体会范文三篇做学习型老师心得体会范文三篇做学习型老师心得体会篇1老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可靠的引路人。
因此,老师应不断进步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做一名新型学习型的老师。
首先,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
阅读的广度决定你生活的内涵,阅读的深度决定你思想的高度。
作为一名老师,决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
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能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进步老师自身素质,完善老师自身修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
这就要求老师明确“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意识。
老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要想获得深沉的学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合向书本学习、向理论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
只有如此,才能使自身得以开展,才能成为学习型老师。
做一名新型学习型老师,在如今和将来的时间里,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金钱、精力、热情等,需要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新的见解,满足学生不断渴求新知识的需要。
做一名新型学习型老师,要有不连续的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不但要对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文化知识融会贯穿,可以举一反三,而且还应当把握本学科的开展动态,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化浅出,有机动和盘旋的余地,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活力、兴趣与哲理。
做一名新型学习型老师,还要学习和掌握多种现代教学媒体技术,进步教学的直观性和效益性。
学生有了兴趣,学起来就会轻松,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假如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由被动地接收转化为主动学习,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必须有一缸水。
今天,老师要有一条小溪的水,需要不断地涌出新泉水,才能适应社会不断进步提出的新要求。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思想理论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思想理论
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思想理论可以理解为将学习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态度和一种价值观。
这种思想理论强调持续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倡将学习与个人发展和成长紧密结合起来。
以下是几种关于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思想理论:
1. 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限于学校教育的年限。
人们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学习、成长和进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2.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基于个人兴趣和主动性的。
人们应该主动探索、发现和应用知识,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发展目标。
3. 持续学习:持续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人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环境,以保持竞争力和适应力。
4.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人们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建立起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学习理解。
通过将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能够更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这种思想理论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地追求个人发展和成长,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谈教师如何成长——让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主旋律
谈教师如何成长——让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主旋律作为普通教师都仰慕名师的风采,要想向名师看齐,须磨好三把把剑。
第一剑:把根深扎在教育的沃土上。
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常常羡慕大师们在课堂上的风采,感叹于他们臻于化境的教学艺术。
但事实上,光彩照人的背后,是汗水,是心血。
名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高度,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在大地上。
课堂,是老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
所谓根深叶茂也。
第二剑:读书,让精神更加充实。
作为一名教师要阅读教材,不仅要读你所教学段的教材,还要读其他学段的。
我们小学教师不仅要读小学教材,而且要读初中、高中教材。
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
要读点历史,因为“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要阅读杂书,教数学的,不妨读点文学、读点哲学、读点美学……做一个“杂家”。
要阅读经典,经典能帮助我们分辨是非,澄清黑白,领悟真谛。
不但要读,而且要读到书的背后去。
除了读有字之书外,我们更要读无字之书。
要阅读同事,能够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就是一种缘分,“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事是益友,更是良师,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学习。
要阅读社会,社会是一部大书,“留心处处皆学问”,要读懂这部大书,必须抛开浮躁,沉下心来,处处留心。
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文学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如果说课堂是老师的根,那么,教学理念则是一个老师的魂。
教学理念怎么样形成,一靠实践中提炼而成,二靠阅读积淀与摒弃。
教师的阅读视野,直接决定了其理论高度与厚度。
因此,一个有所作为的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让读书成为我的生活,必须成为我的生活,我们不要为校长读,不要为新课程读,不要为学生读,而为你自己!只要你心静,有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我们内在的东西。
”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化妆。
第三剑:用文字描绘人生。
郭志刚老师提到“总结整理”,王校长提到“修正”,这都体现反思的重要。
浅谈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时代在变,教师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全球范围内,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即在职研培已经趋向制度化,教师将是最先进入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群体,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与普通人相比,教师的终身学习更具目的性、系统性和紧迫性。
(一)教师学习的内涵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新型人才一所学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能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教师。
" 历来没有一个国家敢忽视学校的德育问题。
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
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
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大多数的教师政治立场坚定,高风亮节终身不变,但也有少数人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
“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为人师,身为师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
1.学习提高内在素质。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向课堂教学的更深处漫溯——深化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质量
创新课堂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音画结合的新境界、人机互动的新天地,声音、图像、文字并用,把抽象的文字所塑造的形象、所揭示的内涵,转换成图文并茂的可欣赏画面展示出来,是语言与画面、视觉和听觉、感知和理解融为一体,创设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的空间和环境。
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能激起学生的极大的欣赏兴趣,唤醒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在教《葡萄沟》一课时,按课文顺序播放九寨沟录像的精彩剪辑,学生欣赏了幕幕优雅美丽的自然景致之后,在看、听、想中仔细体味“葡萄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的优美境界,从而激起一股热爱之情、自豪之情、赞美之情,学生在趣味盎然情绪兴奋的状态下,何愁不能把握文章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汉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
只要是对汉语教学有帮助,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都值得尝试。
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清晰地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关键是课堂,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深化有效教学研究,全力锻造高效课堂,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有效教学研究(一)有效教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和方法,而且会育人;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
1、更新学习理念:“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高效课堂建设不仅要求老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
为此,我校提出“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来促使教师学习观念、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引导自主学习。
我们采取了“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的教学措施。
通过对教师学习的量化、考核的制度,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
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通过纳入“教师绩效考评”,要求教师必须建立“理论学习笔记”,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将日常教学的心得,先进的教育科研及时“储存”下来,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发言稿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发言稿你读了十几年书,有没有想过,学习,到底是什么?亦舒曾经说过,"作为女性,先要争取经济独立,然后才有资格谈到应该争取什么。
十五至二十五岁,争取读书及旅游机会;二十五至三十五,努力工作,继续进修,组织家庭,开始储蓄;三十五岁以后,将工作变为事业,加倍争取学习,一定要拥有若干资产防身。
"其实,这段话放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样。
我们拼命学习,我们努力看书充实自己,无数个夜晚复习背诵,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以后打好基础,现在辛苦一点也值得。
倘若现在放弃,不止前功尽弃也为了不让自己后悔,免得到时候不甘心处处抱怨。
我们所有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心中想要的生活。
不管你有再多的兴趣爱好,再多的社会关系,再深的对努力学习的厌恶之感。
在你青春期的某一个时间点,你都会明白,学习的重要性高过所有。
你要无欲则刚,你要学会孤独,你要把自己逼出最大的潜能,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未来买单;你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
这就是生活。
你毋庸置疑学习的意义。
如果别人努力学习时,你在看无厘头的偶像剧;如果别人认真上课思考问题时,你在耽误时间跟人聊天。
那么以后,你也不要妒忌别人的成功与收获,不要抱怨自己一事无成,事实就是这样。
你必须很努力,才能做到看起来毫不费力。
契诃夫说得好,"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久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
"学习,是一场人生的修行,更是提升自己最好的生活方式,我始终相信,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生活中的知识更值得学习,不是吗?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那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如果一个人,他的知识仅来自书本,他永远也成长不了,因为,他不懂得生活,也不明白生活的含义。
或许你会问道,怎样从生活中学习?生活有什么东西值得学习?孰不然,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生活中的忍耐,我们就可以学会耐心,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认可,我们便可以学会自爱,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分享,我们便可以学会分享。
坚持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坚持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2023年了,这一年,教师队伍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时候,建设和谐校园、坚持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了每个地区教育部门都在努力推动的事情。
因为,一个良好的教师队伍、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推动教育进步、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首先,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领导要带头营造人性化、关爱式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注和照顾。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
学生们也要积极配合,提高自我素质,维护校园和谐。
其次,坚持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和谐校园必须的内容。
教育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育意识,展现出良好的师德师风。
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格把关师德质量,防止出现各种违规行为。
最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也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校要厚植校园文化,营造出积极向上、包容温暖、自由开放的校园氛围。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建设和谐校园、坚持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教育工作的必须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努力,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2023年,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藏 在 深 处 的 自 己 的时 候 ,就 读 出 了喜 怒 哀 乐 ,读 出 了 春 风 秋 雨 ,读 出 了情 深 意 切 。
3 . 读 书可 以使 人 心 怀 理 想
应 该 是 天 经 地 义 的 ,应 该 是 生 活 必 然 的组 成 部 分 。
一
、
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苏 霍姆 林 斯 基 说 过 : “ 只 有 当那 些 堪 为世 世 代 代
毕 其 一 生 能读 的 书 ,也 不 会超 过 2 0 0 0本 。 ” 因此 , 有
选 择 地 阅读 是 非 常重 要 的 。但 这 种 选 择 一 定 不 能 局 限 在 自 己 的专 业 领 域 内 。诵 读 民族 文 化 经 典 、 阅读 教 育 理 论 经 典 和 教育 刊物 ,研 读 哲 学 书 籍 , 品味 思 想 性 与 人 文性 并 重 的作 品 ,与古 今 中 外 的 大 师对 话 ,倾 听人 类 真正 的 声 音 ,是 教 师在 选 择 阅读 的 时候 要 着 重 关 心
身体 需 要 滋 养 ,心 也 是 需 要 滋 养 的 ,要 靠 知 识 、 见 地 、 思 维 、 情 趣 来 滋 养 ,而 这 些 东 西 大 都 来 自 读
书 ,尤 其 是读 那 些 无 用 的 书 ,所 谓 开 卷 有 益 , 即是 此
意 。 易 中 天说 : “ 读 书 分 两 种 情 况 ,~ 种 是 谋 生 的 ,
百味
T 兰 熹J
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惠安 县 实验 小学 龚国琛
教 师是 文 化人 ,读 书就 理 应 是 一 种 生 活 方 式 :教 师是 专业 人 士 ,读 书就 理 应 是 一 种成 长 载体 ;教 师 是 儿 童 成 长 的 引 路 人 ,读 书就 理 应 是 生 命 之 树 常 青 的 源
让校本教研融进教师的生活
论 支 撑 。 其 实 , 习 随处 可 在 , 公 桌 上 、 几 上 、 头 上 随 时 学 办 茶 床 放 几 本 书 , 成 “ 间 时 间 、 余 饭 后 、 觉 前 后 ” 时读 书 的 养 课 茶 睡 随
一 一
特 点 、 识 基 础 、 维 能 力 、 习方 法 , 正 理 解 学 生 、 重 学 知 思 学 真 尊 生 、 任 学 生 , 而 不 断 改进 教 学 方 法 , 高 教 学能 力 。 信 从 提 二 、 研 究成 为 教 师 的 一 种职 业 习惯 让 教 师 的职 业 是 教 育 , 育 是 动 态 发展 的 。 师应 该 是持 续 教 教 发展的 , 而校 本 教 研则 是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途 径 。学 校 要 为 教 师 倾 心 营 造 “ 时 能 学 习 , 处 可研 究 , 人 是 学 者 ” 时 处 人 的 良好 的研 究 氛 围 , 使 他 们 不 把 工 作 当 任 务 去 完 成 , 是 把 促 而 工作 当课 题 去 研 究 。在 教 学 过 程 中积 极 、 动地 发 现 问 题 、 主 研
■墨
k: 校l 本
. 型
教 研 融 进 教
王 艳 荣
( 台 县教体 局 教研 室 , 东 鱼 台 2 2 0 ) 鱼 山 7 3 0
师
的 生 活
百 年 大计 , 育 为 本 ; 育 大 计 , 师 为 本 。优 化 教 师 队 教 教 教 伍 , 面 提升 教 师 的 教 育 教 学 水 平 是 实施 新课 程 、 实 新课 改 全 落 的关 键 。通 过 多年 的教 学 实 践 和 教 研 经 历 , 深 深 体 会 到 : 我 校 本 教研 是 引 领 教 师 学 习 、 践 、 流 、 思 、 升 的最 好 途 径 。 实 交 反 提 因此 , 校 要 努 力 提 倡 “ 作 学 习 化 , 学 研 究 化 , 究 生 活 学 工 教 研 化 ” 让 校本 教 研 融 进 教 师 的生 活 。 ,
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学习——教师的生活方式
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学习——教师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中职骨干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教师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学习是教师的生活方式。
在培训中,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和追求。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教授知识,还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
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教育的最新知识和先进理念。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止步于自己的舒适区,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其次,学习的方式也非常重要。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学习方法和技巧。
比如,如何高效记忆和复习知识,如何利用互联网和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进行学科研究和课题研究等等。
这些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我将会把这些学习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最后,学习是一种态度和习惯。
在培训中,我发现很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学习有着强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他们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我认为,这种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学习是教师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于学习和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我将会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如何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如今的社会中,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永恒的使命,而是成为了一种主动的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呢?1. 规划好学习计划学习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事情,需要用心去规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把它当做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比如给自己设定一个每日、每周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并且对完成的进度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控制学习的节奏和进度,同时也能够让你更有成就感。
2. 针对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领域学习并不意味着只要把书看完就行了,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让自己学习到感兴趣的领域里。
无论是学习新技能还是了解新知识,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学习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范围。
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学习才能让你感觉到乐趣和成就感。
3. 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社交媒体的兴起让我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更加方便。
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且从别人那里获取到更多的学习资源。
同时,在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让学习成为一种更加丰富和充实的生活体验。
4. 制定自我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就需要自己制定一些自我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
比如,在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之后,奖励自己一些小礼物或者感受到成就感,进而激励自己去往更高的目标迈进。
同时,也可以制定一些奖惩措施,比如如果没有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就要执行一些惩罚措施,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更加高效的动力。
总之,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技能,它更是一种改变生活方式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领域、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以及制定奖惩措施等方式,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和多彩。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感悟(一二九)文/王营原文: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7.2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7.34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感悟:这两章表述的其实是一个意思,是孔子以一个师者的身份阐明自己对于教和学的严谨态度。
他谆谆告诫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对待“教”要做到“诲人不倦”;对待“学”要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当然这里所说的“学”不仅仅指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一切以学问为中心的道德实践。
这正如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方能“学高”,唯有做到“诲人不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身正”。
教师不读书、不学习是非常可怕的,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到“默而识之”,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
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首先具备一桶水”,这个比喻形象地概括了教师知识量与学生知识量之间的关系。
因为教师如果不具备“一桶水”的知识,就很难搞清“一碗水”知识的来胧去脉,也难以针对不同的知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只能是“灌输”,学生学到的也是“一碗”没有灵性的死知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的学习虽然不能穷尽人类创造的所有知识,但教师首先要学好、精通本专业的所有知识,同时还要有选择地学习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知识,尤其是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有关知识。
比如语文教师除了学好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一些历史、地理以及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不但要学习这些知识,而且要把这些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厚积薄发、随时应用,学了记不住等于白学,记住了不会应用也是白学。
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学习——教师的生活方式 (2)
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学习——教师的生活
方式
参加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
是学习成为了教师的生活方式。
首先,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知识。
通过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和实践活动,我深入了解了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学习了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
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以及如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知识让
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为我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策略。
其次,在培训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通过观摩
优秀教师的课堂,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技巧和教育理念,这些经验对我的教学发挥了巨
大的影响。
同时,培训还为我提供了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的机会,我们互相分享和讨
论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这让我对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成为了教师的生活方式,意味着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新知识,不断
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我会定期阅读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参加各种教育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也会时刻关注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他们的反馈和评价不断调整和改进我的教学方式。
通过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习是永恒的主题。
只有通过不断
地学习和成长,我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并成为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
我将以学习为生活方式,不断追求教育的进步和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
的力量。
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与其他职业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他们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奉献、耐心和爱心。
首先,教师的生活方式需要充满耐心。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和培养学生。
他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惑,耐心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教师的生活方式需要充满奉献。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批改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各种工作。
即使在工作之外,教师也会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让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常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最后,教师的生活方式需要充满爱心。
教师需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他们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家庭和生活。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爱心去引导学生,用爱心去帮助学生,用爱心去支持学生。
他们的爱心和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总之,教师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耐心、奉献和爱心。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意义,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他们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更是社会的脊梁。
愿所有的教师都能坚守初心,用爱心和奉献精神去教育和培养学生,让教育之花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绽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建设学习型校园,打造教师发展平台沈正元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名为《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书,掀起了全世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风潮。
许多企业组织纷纷转型为学习型组织,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革。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词语之一。
关于学习型组织界定,可能还没有比较为科学的定义,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在这种组织里,你不可能不学习,因为学习已经完全成了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群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力的人组成的集合或团队。
”他还强调:“组织的学习水平、能力的高低可能是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还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1.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有自己的哲学的组织,它在预期、对变化的应对和反应,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
2.学习型组织是能够通过改变信息处理和评估的规划、方式来适应新的信息要求的一个团队。
3.学习型组织是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的组织。
4.学习型组织善于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而且善于修正以获取新的知识和观念。
这些解说都不够全面,也不一致,但如果从特征角度来分析,大家由比较趋同的认识。
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具有五个特征: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构想;在解决和工作中,抛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成员对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人们之间坦率的相互沟通;人们抛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织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
与圣吉相类似,沃特金斯和马席克以“七个C”说明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即持续不断(continuous)的学习、亲密合作(colla borative)的关系、彼此联系(connected)的网络、集体共享(collective)的观念、创新发展(creat ive)的精神、系统存取(captured and codified)的方法和建立能力(capacity building)的目标。
圣吉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模型:1. 自我超越:能够不断理清个人的真实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实现自我超越;2.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看待旧事物形成的特定的思维定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会影响对待新事物的观点;3. 建立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愿望,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4.团队学习:是发展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5.系统思考:要求人们用系统的观点对待组织的发展。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的兴起和迅速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背景。
上个世纪末,人类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有:一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和更新非常迅猛,每个人都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必须持续不断的增强学习的能力,终身教育的理念随之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竞争的范围和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科学技术成为了竞争的核心要素,而科技创新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作支撑,因此,竞争的实质就体现为学习力的竞争。
二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心。
以人为本思想、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
为组织的发展引进人自身发展的指标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三是企业发展改革必需。
当时,用制度加控制迫使人勤奋工作的企业管理模式,导致人在工作的过程丧失了生命的意义,沦为了一种工具。
加上由于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和成长,并最终导致了组织的衰败。
圣吉通过对一批全球性的大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在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的大公司,到1983年就有1/3的公司销声匿迹了。
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在工作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员工的工作由“工具性”转为“目的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习型组织理论应运而生了。
学习型组织理论问世以来,首先在企业管理中取得长足进展,继之被引入以政府机构为代表的非赢利性公共组织的管理过程。
也对学校的组织建设产生了影响,中小学可以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实践上获得许多的启示。
启示之一:走向学习型组织将成为学校组织的必然选择与企业组织相比,学校更能体现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其一,学校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组织建设的质量不仅影响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更直接地影响到她的“产品”——学生的终身发展。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迅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应该成为新世纪教师的必然选择。
如果没有“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没有“能让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没有“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仍然按照“制度+控制”型组织形式进行学校管理,无疑是难以实现教师素质的迅速提高的。
其二,学校教育活动更能体现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宗旨。
企业组织内的基本关系在很大程度是人(管理者与员工)与物(原材料与产品)的关系,而学校组织内部的关系结构则完全是人与人的关系,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尤其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其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正处于生命发展中的特殊阶段,需要有成人的关心、引导,从而逐步完成社会化进程。
教师也是特殊的生命体,实现生命的价值是其特殊的追求,而学习型校园的建设将有利于师生生命价值的实现。
其三,学校教育活动更能体现出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
学生活动的学习本质自不待言,就教师来说,教师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教,是为了学生学得更好,“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古训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当代教师的理念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因此,教师自身的继续教育与持续学习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构建学习型组织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设学习型校园是将成为学校组织的必然选择。
启示之二:学习型校园建设要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学习型组织是因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应运而生的,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也应该是为了人的发展,尤其是为了作为学习型校园主体的教师的发展。
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发展学校,是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我们知道,教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期望得到人们的尊重,获得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认可。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作为生命体,教师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成功欲望是人的生命本能之一,没有谁会去追求失败。
教师更是如此,几乎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班级自己执教的学科比其它班级其它学科教得更好。
所以,在建设学习型校园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目标放在——通过学习来“洗脑”,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现代理念;通过学习来“充电”,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通过学习来“提升”,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成为教育专家。
启示之三:重新审视学习型校园中的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不断地丰富、扩大,学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认知活动,也不再局限于学生以及学校范围,更不仅仅为了升学、考试、晋升,学习型校园中的学习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
学习意识的确立、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受环境和氛围影响的,所以学校要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作为专业化的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同时,要制订学习的制度、公约、规范等,创造显性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习是一种对话、一种互动。
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而是人与人的交流与互动。
既包括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的沟通,也包括我们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
学习型校园中的学习,学习的对象(书本之类)已成为读者与作者交流与沟通的载体,我们可以为作者的观点击节、喝彩,可以为对作者的观点生发疑虑,甚至怀疑……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学习型校园中的学习,更多的是团队学习、共同学习,学习者与学习者因学习而增加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就教育理念、教育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交流和互动中,知识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
第三,学习是一种质疑、一种批判。
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信书,不泥古,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去分析那些似乎“千真万确”的真理、那些所谓的“不可怀疑”的理论,还要联系理论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就本质而言,老师的学习应该是质疑和批判。
第四,学习是一种研究,一种反思。
作为教师科研活动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反思”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研究——反思”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
”教师就应该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
因此,教师要把学习与研究、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迅速地成长起来。
启示之四:校长,要成为学习型校园的首席学习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校长的办学思想就像舵盘,决定着学校的走向,科学、前卫、踏实的办学思想会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中发挥其决定性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具备前瞻性、可行性、持久性、发展性,应当令师生乐于接受,真正成为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美好愿景,唤起员工的热情,成为校园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而不是校长或某几个人的“孤芳自赏”。
这就要求校长不断学习。
学习型校园是由学习型教师个体构成的,学校领导是否率先成为学习型至关重要,不但可以形成“气场”,影响教师的学习态度,而且也能正确引导教师的学习方向。
一个学校,应该是先有学习型领导,后有学习型组织。
所以说,校长应该首先加强学习。
校长应该而且必须成为“首席学习官”(CLO)。
作为“首席学习官”的校长,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学习观。
校长要确立活的知识观,不再只重视死的知识,而是高度重视知识的发展更新;活的信息观,重视信息的时效性、动态性、综合性;活的人才观,重视的不是人已经具备的技能,更重视一个人学习创新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活的资源观,重视可发展的资源;活的组织观,重视组织的弹性、适应性、可调性,淡化组织的等级观念等。
校长要以自己的切实行动引导教师摒弃被动应付式的、形式主义的、无实质意义的所谓学习,转向教育改革发展所迫切需要的能力的学习修炼,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其次,校长要善于学习。
一是善于选择学习的内容。
作为校长应该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涉猎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过程中,要涉猎诸如营销学、广告学等方面的知识,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