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爱生活,爱写作
爱生活,爱写作
----《教育写作》读后感
今天是7月16日,天阴沉沉的,坐在办公室里,一边喝茶,一边看看书,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拿起颜莹的《教育写作》,不免有些羞愧。
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动笔了。
当读到福楼拜的话语“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时,不免感慨万千。
教育写作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
一、多读书,多做笔记
一本好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同睿智和高尚的人对话。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就是要多读书。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因此,教师要利用空闲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还要及时做好笔记,理清思路,画好思维导图,便于今后的温故而知新。
二、多积累素材,养成写作习惯。
平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素材。
有专家指出,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70%来自于眼睛。
写作也是一样,离不开眼睛。
处处留心,素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也意识到写作对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乐于写作,勤于写作。
及时捕获写作的灵感。
在教学时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在教学中经常反思。
平时要养成爱读书读报的习惯对于他们的文章读后要善于多思,假如是自己,会从哪些角度写,外出学习中也要做个有心人,通过今天的学习,自己又什么感受和启发。
读好书,可以从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预见最美的未来!善于教育写作,能让你摆脱教师职业倦怠,体会创造的欣喜和成长的幸福。
作文教学呼唤回归生活
吴成亮作文教学呼唤回归生活 由于适应考试和升学的需要,导致作文教学犹如大人教小孩说话,教师要学生说什么,学生就说什么,学生的作文结构一致、内容相似、思想一律,甚至语言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学生把作文当成沉重的负担,望文生畏,乃至哀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写作文变成了一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作文教学异化为压抑学生个性的精神枷锁,无病呻吟、脱离生活实践的文章完全沦为机械理念的传声筒。
这些现象的产生,其原因主要是当前作文教学与生活本身的脱节,忽略了作文要像生活那样多彩多姿、赏心悦目。
在此,笔者就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有关问题谈谈拙见。
一、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1.生活是写作动力、兴趣产生的土壤。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需要,两者相辅相成,是鱼与水的关系,缺一不可。
作文教学回到生活,就是回到了动机、兴趣滋生的土壤,因为心理学表明,动机、兴趣是伴随着需要产生的。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了写作的需要,学生就会产生写作冲动,就会把不同的体验、人生的苦恼和欢乐,通过作文传达出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获得心灵的解放,会从自我需要出发,说内心真实的感受、情感和体验,放开束缚,大胆行文,“以我手写我心”,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这样,从假大空的应试套路回归到真正任性行文的朴素写作,学生会把写作看成是一种人生形式,是表达对生命价值、意义的阐释和表现或对自然的景象、人类的生命和精神状态的反映的载体。
2.回归生活是自主写作得以实现的保证。
在回归学生自主学习下的作文教学,不应再是驯化型的教学,而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得”,让学生自主的去“悟”,领会写作的真谛,一句话,就是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的主人。
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就是实现这些理念的基础,因为只有生活才能给自主写作提供一个最好的环境、最大的空间,才能使自主写作成为可能。
另外,生活本身蕴涵着无穷的写作资源,当代作文教学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与其他职业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他们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奉献、耐心和爱心。
首先,教师的生活方式需要充满耐心。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和培养学生。
他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惑,耐心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教师的生活方式需要充满奉献。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批改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各种工作。
即使在工作之外,教师也会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让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常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最后,教师的生活方式需要充满爱心。
教师需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他们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家庭和生活。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爱心去引导学生,用爱心去帮助学生,用爱心去支持学生。
他们的爱心和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总之,教师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耐心、奉献和爱心。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意义,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他们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更是社会的脊梁。
愿所有的教师都能坚守初心,用爱心和奉献精神去教育和培养学生,让教育之花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绽放。
营造书香校园--追寻幸福教育“书香校长”申报材料
营造书香校园追寻幸福教育——“书香校长〞申报材料读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读书凝聚起来的文化底蕴,会渗透于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身为胡村小学校长,我以“营造书香校园,追寻幸福教育〞为办学理念,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让孩子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始终坚决不移地“营造书香校园,追寻幸福教育〞,为师生的幸福成长撑起了一片温馨的绿荫……一、树立共同的读书理念阅读优秀的童书,理解儿童,理解儿童的世界,才可能有优秀的小学教育。
教育需要理解,由此,我们全体师生及家长形成共识并确立了我们的读书理念:1.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2.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开展史;3.带着童心上路,让阅读变得轻松愉悦;4.阅读经典童书,享受幸福人生;5.学生、老师、家长共读一本书。
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6.幸福人生读书始;7.让不同年龄的儿童读到他此时此刻最适宜的书。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师生在书香四溢的高雅环境里接受人类文化精品的熏陶与感染,对唤醒师生的阅读激情有重要作用。
〔一〕建设开放的墙壁、楼道文化。
学校通过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力争让每堵墙说话,让每一棵树传情,我们努力将校园的每面墙壁都设计成开放阅读的“书页〞,力求使每面墙壁成为意蕴深厚、文化浓厚的亮丽景观。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理念让我们把师生引领到“悦读〞这条幸福的道路上,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获得智慧的幸福,享受与历史对话、与智者对话、与心灵对话的幸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它提示着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国家,成为未来社会的小主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俗的语言却蕴含着做人做事的哲理。
从低年级孩子读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到高年级学生读的科学故事、名人传记等,每本书都是师生共同挑选出来的,每本书都符合各年龄段的特点,推荐阅读书目的内容简介展板成了楼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生
活方式。
他们不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生活方式注重自律和责任。
他们通常会早早起床,为了备课和准备教学
材料。
即使下班后,他们也会花时间批改作业和准备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师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他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更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生活方式也注重专业素养和不断学习。
他们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
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他们也会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们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另外,教师的生活方式还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他们会花时间倾听学生的
烦恼,给予他们建议和支持。
他们也会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教师们深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责任感、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
他们以自
己的行动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样一个“ 学习化” 的社会 , 作为教师应 当或首先应
当成为终身学习者。现在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的课 题或问题 是 : 教师为什 么需要 学习?如何 理解 “ 让 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句话 的内涵?教 师应通过哪些学习途径来提升 自身的发展 ?本文试
简言之 , 学习是 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 、 学 习成 为 当代 教师 的一种 生活 方 式 让
今天, 人们 面对的是一个大变 革、 大发 展 的时
代 , 事物、 新 新观念 、 新知识不断涌现。一个人要跟 上时代的步伐 , 不断有所发展 、 有所进步 , 就必须重 视学习 , 善于学习, 通过 不断的学习来开阔眼界 , 在
得进步与发展。
从根本上讲 , 教师和其他职业有所不同 , 学习不 仅仅 是 一种 观 念 、 一种 态 度 , 而是变 成 了一 种职 业 需
求、 一种生存格调 、 一种生活方式。朱永新教授曾说
经过时。椐英 国技术预测专家 J 马丁测算 , . 人类 的 知识是 每 三年 就增 长 一倍 。西 方 白领 阶层 目前 流行 这样一条“ 知识折旧率” “ :一年不学 习, 你所拥有 的 知识就会折旧 8 %。 一个教师 要想跟上时代前进 0 ”
今, 这一观点在“ 知识经济”知识爆炸的召唤下, 、 被 的人 ,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 习的人 。 教师作为知识 ”
赋予 了更深刻 的内涵。一提到“ 知识” 人们就会想 ,
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 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 、 现
在和未来 , 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 , 不断以新 的 知识充实 自己, 养成热爱学习、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
老师写作的意义兼谈投稿
老师写作的意义——兼谈投稿大概是因为若干年前曾经发表过几篇文章,杨主任让我以一位中青年教师的身份给年轻教师谈谈如何做教学研究这个话题。
我知道,对于老师们来说,教科研主要就是指写文章。
所以,这里我想就老师写作谈三个问题:教师写作的意义、如何写作及怎么投稿。
老师为什么要写文章?这其实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
我认为,写作——是老师的一种自我超脱。
我们一线教师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感觉工作非常辛苦——备课、上课、改作、辅导,既要面对学校考核、家长期待,还要面对班级竞争、学生管理的压力。
因此,我们常常抱怨:我哪有时间来研究、写文章?生活有时候是很无奈的,存在本身有它的合理性,教师职业生活的现状也一样。
人有时候需要跳出世俗设下的圈套,以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审视周围的世界。
如此,我们才能从这忙碌、压抑的生活中拾起尘封于世俗浮华中的教育理想与职业价值,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存在方式。
而主动地投入对你从事的工作的研究和思考、书写出自己对教育的体悟,是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最有效、便捷的途径。
教育研究不仅仅是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想让天天上课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这条道路上,你会发现对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方式的研究本质上都是对生命的研究。
你的思考越深入,你便越接近人的心灵,教育研究也便成为对心灵的呵护、与心灵的对话。
你的一篇篇饱含自己生命思考的文章会告诉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那么,怎么写文章呢?在平时的闲聊中常听到有老师说,感觉没什么好写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老师们不妨多看些教育教学类的文章(网站(如新思考网)、杂志、报刊等),了解别人都在想些什么,也许你会从别人的文章中得到启发,从而发现自己也可以做点什么;多与同行交流,善于聆听,养成谦卑的心态,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思想,常常也会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我还特别建议青年老师在有了三两年的工作经验后重温大学课本——我指的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如果你真的那样去做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写作成为学生自然的生命状态
让写作成为学生自然的生命状态【摘要】写作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更能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自然的生命状态。
要培养写作习惯,每天定时写作,不断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
激发写作兴趣,通过创新的题材和写作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提升写作能力,定期进行写作训练和提供反馈,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融入写作学习方法,将写作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探讨写作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方法,写作可以成为学生自然的生命状态,对学生的影响将更为深远,助力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写作、学生、生命状态、重要性、习惯、兴趣、能力、学习方法、应用、影响、习惯、成长。
1. 引言1.1 为什么写作是重要的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和工具。
写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写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思考问题、梳理逻辑关系、查找资料、研究论据等,这些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写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和批判思维。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不断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提出新观点,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提升学习和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批判思维,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让写作成为学生自然的生命状态,是非常值得推崇和鼓励的。
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生
活方式。
他们不仅仅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
首先,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责任和使命感的。
他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贯穿于教师的生活中,让他们时刻牵挂着学生的成长。
其次,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耐心和关爱的。
教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每
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
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疑惑和困惑,关爱地指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种耐心和关爱贯穿于教师的生活中,让他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再次,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学习和进步的。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
是学习知识的人。
他们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这种学习和进步贯穿于教师的生活中,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最后,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感恩和幸福的。
教师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看着
他们一点点进步,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
教师感恩于学生的成长,感恩于学生的进步,感恩于自己能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这种感恩和幸福贯穿于教师的生活中,让他们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总之,教师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充满责任、耐心、关爱、学习、感恩和幸福。
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
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学生,成为他们心中的良师益友。
为专业而生活——颜莹老师与《教育写作》印象
我跟颜莹老师最初相识在省“教海探航”颁奖活动上。
当时我们都是获奖选手,在那个以“教育写作”为主题的论坛上,都有着书生意气的我俩,聊得很开心。
后来我们天各一方,各自奋斗,很少联系。
机缘巧合,我们先后来到南京工作,联系也逐渐多了起来:她邀请我讲课,向我约稿、帮我改稿、促我成稿;我也邀请她到学校为教师讲学。
渐渐地,素来端庄优雅的颜莹老师给我的印象活泼起来、生动起来、立体起来。
一、对教育写作有专业的认知说实在的,我所阅读的关于教师写作的书着实不少,但大多数是选择性阅读,找一些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浅读,或引用,留下的印象并没有多少。
但《教育写作》却是让我一页页阅读,常常停下来圈画,不时蹙眉思索、反复阅读后郑重推荐为全校教师必读书目之一的一本书。
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如何认识教育写作?林林总总地,我的脑海里储存了大量的关于教师写作的“名人名言”。
比如,福楼拜曾说“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朱永新则提出“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写作与上课是教师生命成长之双翼,缺一不可”……但比之上述关于“写作的价值判断”,《教育写作》中的观点,则有着更为“专业”的认知与论述。
颜老师认为,教师写作可以促进教师的认知觉醒,寻找丢失的身份认同。
教育写作要从技术性的操作、功利性的要求,真正转型成为教师自觉能动的专业活动形式,需要从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出发,对教育写作实现新的理解与超越。
颜莹老师告诉我们,写作对于教师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教师将写作当成一种研究方式,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教师把教育教学经验转化为切实的研究成果,并让其充分服务于教学实践。
颜莹老师告诉我们,教育写作是在专业视域中进行的,浸润着教师职业特点的专业活动方式。
教育写作有特定的边界和内涵,不包括事务性写作、文学创作或其他写作,也不应仅仅局限为论点明晰、论证严密的纯学术论文。
教师从事教育写作,应当正视自己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写作差异,建立专业视域下的表达自信。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马彩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实验小学摘要:在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其兴趣的培养,只有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
教学中的“趣味性”不仅仅使人觉得教学有趣,而是让他们感受到写作中的乐趣,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灵感。
通过对故事进行阅读,加强词语的积累,让他们获得丰富的阅历,充实其思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性;作文教学一、精心创设情境,增强写作兴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若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便会产生压力,使其厌恶写作。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创设,提升其学习兴趣,让其能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对情境进行创设是考虑到其年龄还较小,对外界事物所知甚少,存在着较强的好奇心,容易受到情境的激励这一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写作课程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让教学内容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激发其写作的兴致。
例如,在进行以保护动物为题的写作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预习的方式,布置搜集与动物保护有关的资料。
教师也应当对课程进行积极的准备,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搜集一些与动物保护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以小组交流的模式,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享与探讨。
让学生在小组中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他们进行更好的分享。
如,你们知道多少动物?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所了解吗?又有哪些动物是国家保护动物呢?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让他们进行更为良好的口语交流,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便可以引入之前准备好的视频或图片,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其对保护动物产生共鸣,使他们拥有创作的欲望。
学校: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学校: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一、营造书香校园什么是“营造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之所以要“营造书香校园”,是因为: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存。
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
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
我们坚信,没有书香的校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没有书香的校园,教育只是一个训练的场所。
我们希望,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为学校打下精神底色的一项最重要的活动。
二、师生共写随笔“师生共写随笔”,就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其实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之所以要“师生共写随笔”,是因为教育随笔(日记)是教育者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批判反思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
慢慢养成习惯,阅读、思考、写作便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终身受益。
三、聆听窗外声音“聆听窗外声音”,指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
之所以要“聆听窗外声音”,是因为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关门教育。
如果教师缺乏人生阅历,就难以点燃孩子的人生激情,难以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
聆听窗外声音可以引导师生关心社会,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开展“与大师对话”,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大型思想碰撞交流会,则可以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和欲望。
这样,他们才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听到真实的声音,寻找到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本真价值和意义。
《教师第一课》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篇
《教师第一课》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篇《教师第一课》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暑假学校里发了一本《教师第一课》,教师除了耕耘和忙碌,还应不时地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
看到《教师第一课》这一书名,工作十多年的我产生了疑问:“在教师这岗位上我已度过多少春秋,我还得回到起点,从“教师第一课”开始?”带着可笑与疑问,我翻开了这本《教师第一课》这本书。
对照这八首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优美篇章,回想着自己的教书历程,可笑的是自己在懵懵懂懂中过了十几年,离真正的教师却是那么的遥远。
现在的我除了每天都在做着重复的工作外,剩下的就是倦怠,毫无挑战,又怎能往更高的境界走?我该如何摆脱这种倦怠,拥有梦想呢?还得像朱永新教授所说,在我们抱怨日子陈旧黯淡时,其实我们可以用阅读去无限拓展心灵的领空,只要有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
当我们的精神摆脱束缚时,就是我们真正强壮的时刻;当教师的心灵开始飞翔时,就是教育翱翔长空的时刻!于是,我改变了最初可笑的想法,用心阅读从这里出发。
读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向我们推荐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能作为教师心灵飞翔的导航,引领教师一路前行。
一、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历不知难。
”反观自己,生活中的交谈,教学中的言语表达,教改中的观点陈述,还是写作时的表述,语言贫乏,缺少理论支撑。
究其原因,应是少阅读,即使偶尔读读,也是毫无目的,不曾深入。
这本书对专业阅读的叙述虽然深奥,细细读来还是有所收获。
首先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它需要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对心理学的经典思想,教育哲学基本观点,人类最好的教育经验,所教学科的知识精华,所教学科的成功案例,人类的基本价值,中国文化的精髓等等,有一个丰富的了解,再逐渐上升到透彻的理解。
我想这应该是给我们读什么提供了一些思路。
其次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
所谓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那些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
回归:走写作教学的简约之路
回归:走写作教学的简约之路作者:丁卫军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3期写作教学难,需要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加以突破,寻找属于写作教学的“乌托邦”。
简约语文教学主张回归本真的生活写作观,强调真实是写作教学的价值追求。
写作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中,重结果轻过程倾向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一倾向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写作的虚假化。
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博士在《虚假写作向真实写作的追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指引》(《语文教学通讯》B版2012年第5期)一文中呼唤写作教学走向真实。
写作教学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活动,没有真实的过程就难以实现真实写作的追求。
就当下写作教学的实际状况看,我们要从过高的写作目标,过繁的写作程序,过死的写作评价的泥潭中走出来。
简约,应该成为当下写作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回归生活:熟悉地方也有风景新版课标在“写作”目标和要求中明确要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留心周围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无生活。
真的如此吗?事实并非尽然。
王栋生先生在《在熟悉的地方“发现”》(《语文学习》2012年第4期)一文中这样说:在目前应试为中心的教学状态下,除了做题与考试,一名学生关注的事物很有限,他非但不关注社会大问题,对周围的一切,很可能也是漠然的。
客观地说,虽然城市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渠道通畅的环境中,在写作方面应当有优势,但是纷繁的社会和高节奏的都市速度反而让他们难以养成静思的习惯,需要唤醒他们的记忆,在启发他们开阔视野了解社会的同时,教师也要启发他们在熟悉的地方去“发现”。
王老师的分析可谓一语中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就要设法培养学生一双慧眼,在熟悉的地方“发现”,看到美丽的风景。
要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找到发现多彩生活的路径,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
首先,教师要有写作教学整体规划的智慧。
教师教育写作的四个“关键要素”
一
伐, 笔者觉得 以下四个 “ 关键要素” 值
得关 注。
一
、
唤醒教 育 写作 意识
教 师 的 教 育 写 作 为 何 会 引 起 关 注 ,主要是 教 师的职称 评 审和 名优教 师评 选 中对教 师有论 文 的要求 。 因此 , 不少 教 师 因为 缺乏相 应 的论文 而 无缘 职称 评 审。 于是 , 就有 了教 师职称 评审 因缺 乏论 文被 “ 一票 否决 ” 的说 法 。近
保障 部发 布的关 于教 师职 称改 革 的要
求指 出, 要淡 化论 文 , 并没 有说要 取 消
因此 , 教育 教学 的工作 现 场 , 就 是 我们 教 育 写作 的 “ 富矿 ” , 有 很 多的 内 容可供 我们 挖 掘。 比如 , 如何 关注 中等
论文 。可 见 , 在 教 师的 职称 评审 中 , 论
章 。这样 , 他 们 的抱怨 就 出来 了 , 认为 职 称 评 审 有 论 文 要 求就 是 在 为 难 自 己。 而有 教育 写作 意识 的教 师 , 平 时就
文 ,这使得教师不得不面对教育写作
这 一现 实问题 。
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教师研究的 内容, 也是教师教育写作 的主题。 这样 的教育写作,写的是教师 日常的工作
展 了“ 如何 帮 助教 师走 出 写作 焦 虑 ” 的
讨 论 ,并分 几次刊 发 了讨 论文 章 。 当
接 的动 力。 在 公开 刊物 上发表 , 既是 自 己的成 果得 到认可 的标 志 ,也是 为 自 己的职称 评 审等 实质性 的 刚性 需求积 累“ 资本” 。有 些教 师就 是提 着猪 头 找 不 到庙 门 , 不 知道 该往 哪里 投稿 。 很多 教 师有这样 的感觉 ,与教 师 的发表 需 求来说 ,刊 物所 能提供 发 表 的机会 是
“读与写”教师成长的另一种方式--曹金晶
“读与写”教师成长的另一种方式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本次演讲的题目是《“读与写”教师成长的另一种方式》。
读是教师的眼睛,写是教师的心。
读书,可以感知世界,感受自然,感受阴晴圆缺、四季冷暖和沧海桑田;写作,就是体味人间,体验生命,体会冬去春来、桃红柳绿与叶落花开。
读,可以使教师博爱,是一种在生命世界里的闯荡;写可以让老师沉静,是一种生存体验的思考。
读了才知道生命世界的前世今生,写了能明了内心思绪的变化万千。
所以,读与写应该成为教师内在的需求,而非外在的显摆。
要读书,拓宽自己的视野;要写作,给学生更多的引领。
最能致远是书香,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能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那么我们读什么呢?首先,阅读一两种核心期刊,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方式,是专业素养提升的梯子。
《中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核心期刊是英语教师不错的选择,它们从专业知识、英语教学、师生成长的不同角度,给我们一线教师启迪和帮助。
其次,阅读教育学方面的各类书籍,作为教学研究的资料用书。
只有教师专业的精深,学生才能信服。
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
写作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能让你静下心来。
在写作的过程中,你会把模糊变成清晰、破碎变成完整、凌乱变得有条理。
那么我们写什么呢?写,可以是教学随笔,三五百字;可以是教学小论文,三两千字;可以是人生感悟,三五段落。
多一些反思,做一点总结写下来就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有了交流,写下来就能让时光飞逝变得有迹可循。
写下来好处很多,不需要句句经典,但一定是内心感受;不需要长篇累牍,但需要说的明白。
我们可能刚写出来的东西艰涩,相信时间可以把其酿造的更香更醇。
读与写,无疑是教师在参加培训,听课评课之外的另一种成长方式,就让我们把读与写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也让他们养成终身读写的良好习惯吧!。
优秀教师要学会表达自己
一名优秀教师要学会表达自己,写作则是这种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
对普通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纯粹的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
写作即观察,写作即思考。
日积月累的观察,能够为写作带来无尽的源泉、力量和基本素材。
只有悉心的观察,才能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写作是一个记录、整理、反思、提升、创造的过程——对于教师成长不可或缺。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在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是这样描述写作的:“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用笔静静记录下自己,并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崭新的自我。
每种力量、每个领域都在为自己找到存在的理由,每个人也都需要自我引导,自觉创造课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李镇西则告诫:教育写作,不要有功利性。
在实践中成长,在写作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作是思想的拐杖,没有写作,思想走不了多远。
教师为什么要写作?我觉得有如下几点:首先,这种语言叙述的巧妙安排,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活动。
其次,“我思故我在”,写作是自我确定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生命的探索与追问。
第三,我们需要文学来扫除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第四,“文章千古事”,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生命转瞬即逝,而一篇好的文章却能千古流芳。
即使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也不想“文以载道”,但写作却可以像音乐、舞蹈、绘画那样,给心灵以美的愉悦和享受。
今天,我欣喜地看到东城教委主编的《名师育人智慧》即将出版,这是一本有故事、有方法、有路径、有思想、有温度的好书,凝聚了东城20多所学校、近50位名师的智慧。
东城作为首都核心功能区,有北京二中、五中、景山等一大批名校,史家、光明、和四小等学校更是名师荟萃,高手云集。
将这些名校、名师的思想智慧梳理出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资源共享的应有举措。
此书的内容分两部分,一是“我的德育故事”,二是“我的教学方法”,文章全部是一线教师的智慧结晶。
故事真实动人,每一位教师都有过相似的经历,读来自会产生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师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读了徐飞撰写的《教师第一课》中有关文章,感受很深。
特别是作品第一章《写作:卓越教师和平庸教师的分水岭》,作者从教师日常所用的教育文体----日常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文学作品等几个方面细谈教师写作。
字里行间透出哲理和智慧,作者就教师写作益处,写作给老师带来心灵丰富、精神丰盈,做了全方位和有力地论述。
特别是引用当代好多教育家的写作实践和成功经验,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能够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悟。
写作,是一项伟大的能力。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几乎决定或表明了他的全方面能力或水平。
写作,就是思考生活、积淀经验、重塑自我的过程。
高万祥先生反复宣扬这样的理念:“写作,是平庸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水岭!一个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商人,只能算是一台赚钱的机器。
而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呢,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简单劳动力。
”当然,生活中也有一些优秀的老师不常写作,同样成果斐然,但如果他也能拿起笔来,相信他一定能取得更为卓越的成绩。
这些教师写作上的新理念,第一线的教师不一定能够感受,更不能上升到这样的认识。
联系自己的写作经历,我觉得自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还是读得少、写得少。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个前十年,自己几乎是淡忘了写作。
只知道每天按着课表上课,批改作业,就算一天完事了。
我那时很少再拿笔写写什么。
师范的时候,虽然有《语文基础知识》《文选》等语文课程,老师讲了一些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我没有真正听进去多少。
只是我在那时确实认真地看过课本课外一些文章。
不过,我还是觉得阅读量上的欠缺,有些时候,不由自主也到图书室去逛逛。
甚至约几位学友,整个礼拜日都在新华书店里溜达。
那时个人经济拮据,口袋寒酸,往往买不起一本稍微丰页的书。
心里喜欢书店新架上散发的书味,喜爱的书一旦手捧就是舍不得放下。
惹得书店营业员眼睛不时地盯着我看。
没有钱买书,只能在书店里读读翻翻瞧瞧。
看着那些来往书店的大人小孩,也是有趣。
一次书店逛下来,心里平生几分充实与满足感。
师范学习语文课时,也有单独写作课。
一学期下来,将近十来篇作文要上交;有命题的,也有自选的。
我们交上去的每篇作文,语知老师都要细细地修改,点评得精彩到位。
我的同位俞厚道同学作文写得很好,每次作文本发下来,惹得我好多羡慕的目光。
他的钢笔字娟秀,每次把个自己的洋洋大作,认真地誊抄到作文本。
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完美地创作。
后来,我无意地受他影响,读了一些小说名著。
像《平凡的世界》《人生》《流泪的红蜡烛》《复活》《战争与和平》等小说。
有了书就读,不大挑选。
只不过读得断断续续的。
有时还在寝室未熄灯时,读读翻翻。
随意随性也随乐。
因为没有阅读任务,都是全凭自己的喜好,想读就读,不做读书笔记。
一本书有时静静地躺在床头枕边,好长时间不理不问。
这样的阅读是纯粹散淡和消遣的。
还有就是,我们都喜欢读些报刊杂志什么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报刊杂志盛行的岁月。
城里的报刊亭里,应有尽有,真的让你眼花缭乱。
像《辽宁青年》《青年文摘》《安徽青年报》我们几乎每期都买都读。
读完一期,就翘首下一期。
常常一个人到报亭打听新刊到了没有,为此跑着空趟是经常的。
报亭里那些杂志的封面,像个世界万花筒,我们被这样五彩缤纷的窗口深深地吸引。
封面都好看,何况那里面的内容?青年人好奇心就是强,总想先睹为快的。
有了这样的零零碎碎的阅读,也能增长我们的见识。
学校的作文,我还能凑活,每次按时能够完成。
虽然我的作文只是班级中等水平。
在我的记忆里,只是在小学有那么一次,语文老师堂堂正正地读了我写的作文。
那是作为范文来课堂讲评的。
首先是语文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后来是美美地欣赏和不住地赞叹。
这次作文是要求写一个熟悉的动物,我的作文题是《我家的大母鸡》。
老师说我把文中的母鸡写活了!都拟人化了!母鸡下蛋从鸡窝里走下来“咯咯哒!咯咯哒!”地叫,我把它写成了像在为自己也对主人唱起赞歌:“下蛋啦!下蛋啦!我好吧!我好吧!”更为奇怪的想象是,主人见了母鸡下蛋,丢下米谷犒劳它。
我把当时母鸡开心吃米谷的神态写下来。
母鸡欢欢地吃着米谷,“咯咯咯咯”地叫。
我把它的叫声写成“谢谢主人!谢谢主人”的想象之类的句子。
孩童时期,我的想象力就是丰富,也很离奇。
我记得写这篇文章时,我读过《少年文艺》,看过此类的文章,我是仿写的。
没想到这次仿写成功了。
招来老师的好多赞美:“看,霍同长同学的作文写得多好!简直成了小作家!”“小作家!小作家!”班里的孩子嚷开了。
后来班上有同学就这样叫我,我也乐意他这样叫我。
也有同学给我投来羡慕的眼光,要我的作文本看。
我似乎尝到写作的好处,对语文老师的那次赞美,我还真真切切地记得。
尽管这样的声音过去近四十年了。
赞美多好啊!我做了老师后,常常提醒自己:多多赞美身边的孩子,孩子多么需要我口中的赞美啊!走上工作岗位后十年,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读写的不足。
特别是家庭稳定,女儿上学前班,我有着更多的空余时间。
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才三十出头,我不能就这样庸庸碌碌地虚度每天的光阴。
说做就做,我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走进汉语学习中,拿到一本本陌生的教材,方才感到自己的好多欠缺。
我从一行行一页页读起,一本本书,一学期就这样读完了。
我沉下心深耕每本自学教材,圈圈点点,杠杠画画,大有书不读破不罢休的气概。
牺牲每个节假日休闲的时间,这是一个自考生起码的要求。
有了奋斗努力的方向,心里就笃定踏实了。
有着希望,充满梦想的前行,才有源源不竭的动力。
我想:那段岁月,我给了时光很多书香,时光恩赐我一些读书气质。
这就够了。
在自学考试中,我真正修到的不再是一张张大红文凭那样简单地学历认定,而是一个教师学习习惯的养成,一颗恒久持定的钻研精神。
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地拓展自身阅读视野的读书人。
说到语文的读写,我想起我的一个堂弟,他是一个会写文章的人。
从小学到初中,他的作文都很优秀。
他的毛笔字写的也好。
每逢春节时,庄上家家的对联,都是他龙飞凤舞的字儿。
他是我们这里小有名气的“小才子”。
说起他,我对语文的喜好,也受他无意中的影响。
我当时认为他有着写文章的天才。
他的每篇文章,老师都给他“甲等”,还有着好多点赞佳评。
有时候,一学期的作文本发下来,满满都是“甲”字。
我们把它借来,当作自己的“作文选”。
那样的年龄,那个岁月,我们还不知道抄袭文章,也很少有书可看可抄。
不过,堂弟的爸爸是我们大队的会计,队里和队里人订阅的所有报刊都由邮递员送到他家。
有着报纸看,是十分奢侈的事。
那个年月,要说让孩子上学都有困难,好多女孩子,上了两年学,就自动辍学了。
回家里做家务,或者到队里打小工。
每个家庭,想得都是挣工分,想得都是糊口的事。
朝思暮想的是怎样能够吃饱肚子,怎样才能让房子不倒?哪年再翻翻房子、盖上瓦?哪里还有闲心和闲功夫来理论看书学习之事?我们比着自己的哥姐小好几岁,赶上家里生活越来越好,上学没有间断过。
至于上学成绩好坏,能不能在校下功夫,父母不大问,也没那个闲功夫。
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
就是这样简单,父母有着自己好多田间的劳作。
可能就是堂弟家这样“丰富多彩”的读书资源,什么报刊,什么书,他都可以翻翻看看,先睹为快。
长期下去,他比着我们见识书上的事就多,比着我们更多地知道天下之事。
识文断字的堂叔,也给予他很多良好的教育影响。
堂弟写的作文,大都是身边发生的事。
经过他文笔润染,让文字一一道来,简单的经历和我们曾经的熟识,变得饶有兴趣,让人回味。
“爬树掏鸟蛋”----这对于农村的男孩子太熟悉不过了。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可我就是写不出其中感觉。
堂弟对爬树的细节进行生动的描述。
到了树顶,看到一个个鸟蛋后的开心劲儿,言语生动,形象毕生。
还有那些无比失望的,远处鸟儿的凄惶的叫声,在文中让他一一得以展现。
读了他的文章,脑子里加上语文老师常常对他的褒奖。
你会觉得:能够写一手好文章的人,内心世界丰富无比。
一篇好文章,给予写文章的人带来无穷的魅力。
身边熟悉的堂弟写作,一直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好写作、写作好的初心,种在了我的生命里。
对写作的赞美,写作来的荣誉,感召着我。
他们所拥有的光环,无论大小、强弱;都一直在我心里点亮。
写作带来美丽光晕,柔柔地,也无限温暖地照耀着我。
心仪一个文笔好的同学----我的堂弟,学习他,把文章写好,这样的念头,一直滋生在我心里。
心系文苑,酷爱文字,这样的感觉,原始于我对文学的热爱,还是遇到文学气质的这样的小男孩,施于我文学最初的影响,我一下子说不清道不明了。
像庄子所说,它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反正,我不讨厌书,我对文字有着好感。
从文字里,我能找到自己熟识的,似曾熟悉的,以致那些久违的,深深地令我无比感动东西。
我在寻找。
我一直在用心寻找着。
这些东西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确然地知道:书籍中和写作里,有着另一个世界,一个别样的大世界。
这个世界,比着我们身边呼吸的自然世界并不逊色。
我是多么地向往,向往着自己能够走进去。
哪怕是越早越好。
我的读写第一课,应是我的堂弟。
而不是我的那些熟识的语文老师关于读写的诸多讲解。
我是这样想的。
读写需要触动心灵。
真正能够触发心灵的,往往不是那样堂堂正正的课堂,风风光光的辉煌;而是那些小小的一个个随意,那些淡淡的不经心不经意的东西。
这些东西一旦融入生命,迟早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融入生命的初心,会在一个生命特有的季节里,静静地开放,静静地芬芳。
如果说,《我家的大母鸡》是我写作生涯的第一篇文章发表,这虽然是“口头发表”,老师口中的发表;它带给我的文学影响是深刻的,说它的印记镌刻到我生命中,这不为过的。
我对于文学作品的好感,我对于写作的虔诚,可能就是缘于这位老师的嘉奖。
我的“处女作”,是在课堂里发表的。
同伴的目光,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带着这样美好的写作初衷,又有着那位堂兄在我前面引路,我俨然像是找到生命生长的另一片天地。
我要到那里徜徉,我还要到那里挥锄,用心用力耕耘。
我想:写作,无论是当初老师的“口头发表”;还是后来我的诸多文字见报见刊,都是一个人的精神之旅、思想印记。
写作能使我们的心灵更加柔软,使眼神更加纯澈,使情怀更加真挚。
也许有老师会认为,写作,这应该是语文老师的专利。
其实不然,只要你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新鲜感,你就可以用文字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
也许最初的文字是稚嫩和寒碜的,但你只管写下去。
一直写下去,你的灵感会越来越多,你的文笔也会越来灵秀。
教师写作,就是教师心灵的漫长修行。
写作的伟大,在于它能帮助写作者认识世界、认识自身。
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在《生活体验研究》一书中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写作是某种自我制造或自我塑造。
写作是为了检验事物的深度,也是为了了解自身的深度。
”我说:“写作,也是一个人对于尘世风情的温度。
”老师们,就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写作中走向深刻,回归自我,守望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