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健康思想研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
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总结
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总结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是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指导下,通过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来表达皇权和体现美学理念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发展于宋、元、明、清等朝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总结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注重自然美学。
中国古人崇尚自然,将自然界的美景融入园林设计中。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如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都是对自然的再创造和再表达。
园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山水画,追求“山水一色”和“画景如真”等理念,力求将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相结合,使人们感受到纯净、美丽和宁静。
其次,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注重空间布局和整体性。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通常占地较大,其中蕴含着严谨的空间布局。
园林空间被分为前、中、后三进,并采用回廊式布局,使人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产生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感受。
整体性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一大特点,园林设计力求整体的和谐与统一,不仅突出各个景点和构筑物的个性,同时保持整体布局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第三,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注重意境和情趣的表达。
园林造园不仅是一种美学的追求,更是一种情趣和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有诗词、对联等文学作品镶嵌其中,以表达主人的情感和内涵。
如清代的颐和园,园内处处可见古代文学作品的脍炙人口的名句,使园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蕴和审美价值。
最后,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园林造园不仅要顺应自然环境,同时也要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与和谐的居住环境。
在中国皇家园林中,常采用水景、林木等自然景观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创造一个宜人的生活和游玩场所。
同时,在园林中人们可以尽情欣赏自然的美景,感受到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总之,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思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统,通过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来表达皇权、体现美学理念以及展示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造园思想注重自然美学、空间布局和整体性、意境和情趣的表达,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浅谈清代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浅谈清代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至清代,达到发展顶峰,受传统儒家文化家国同构、家国天下思想影响,反映着一个王朝兴衰,同时又被赋予统治者的军事、政治、宗教、文化等用意。
我将以承德避暑山庄清代皇家园林代表为出发点,浅谈我对这一清代皇家园林的个人认识。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是清政权奋发图强和怀柔政策的体现,同样见证了清朝由盛及衰的历程。
康熙平定三藩叛乱之后,决定在承德建造木兰围场,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作为木兰围猎的行宫,承德避暑山庄这一皇家园林应运而生。
承德避暑山庄有别于堆造假山、布置水面、养花种树、营构建筑、点联题词等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直接纳自然山水入园。
康熙年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后,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
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木兰围猎皇家行宫,虽有别于私家园林,但仍高度符合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鲜明特点:就承德避暑山庄整体布局来看,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宫殿区——青砖灰瓦,简朴风格,为北方常见的多重式院落结构,建筑和自然和谐统一,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湖泊区——仿造江南风景名胜,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平原区——蒙古草原和东北森林的混合体,地势开阔,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山峦区——眺望远景想起新疆和西藏,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园林中的自然景观是华夏大地锦绣河山的自然浓缩,园林的营造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园林古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古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中国传统园林自古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古代皇家园林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些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古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并阐述它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古代皇家园林的设计古代皇家园林的设计精细而周密。
它们通常由多个区域组成,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主题。
例如,有些区域是供皇帝修身养性的地方,有些是供皇帝办公和决策的地方,还有一些是供皇帝休憩和娱乐的地方。
在具体的设计中,古代皇家园林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和谐”。
它们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精心设计的花园、池塘、假山和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和景观相互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此外,古代皇家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动线的引导。
通过巧妙地设计路径和布置景点,使得游客在园林中可以按照预定的路线有序地游览。
同时,园林中的空间层次感也使游客在景点的变换中感受不同的美景。
二、古代皇家园林的意义古代皇家园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是对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中国古代思想家常常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古代皇家园林的设计正是基于这一观念,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相融合,呈现出一种“似天地之间”的宏伟景象,展现了中国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其次,古代皇家园林是政治和文化的象征。
作为皇帝权力的象征,皇家园林的建设体现了帝王对天下臣民的管理和治理。
同时,皇家园林还是文人雅士展示才情和品味的场所,经常举办文化活动和诗词比赛。
古代皇家园林还对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们以其美丽的景观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同时,皇家园林的建设也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保护了许多珍稀的植物和野生动物。
三、古代皇家园林的重要性古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
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们以其精美绝伦的设计和深远的意义而闻名于世。
这些皇家园林的建造,不仅在空间布局、景观装饰、建筑设计等方面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意义。
一. 园林设计的空间布局清代皇家园林以空间布局的巧妙设计而著称。
它们的布局常常以一个中心点为核心,周围环绕着多个景点和建筑。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中和”思想,即追求平衡和谐的原则。
例如,圆明园的布局以长廊和湖泊作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山石、假山和亭台楼阁等景点。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还营造了一种和谐、舒适的空间氛围。
二. 景观装饰的精美设计清代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景观装饰而令人赞叹。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和装饰元素包括假山、水井、雅座、廊檐等。
这些元素的设计经过精心构思和细致雕琢,不仅形成了园林的独特景观,也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高超技巧。
例如,在颐和园中,假山和水井被巧妙地融入园林的布局中,形成了一幅山水画般的景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三. 建筑设计的精湛工艺清代皇家园林的建筑设计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之处。
园林中的建筑风格经常采用传统的中国宫殿建筑风格,结合独特的线条和雕刻来展示建筑的美感。
例如,在颐和园的宫殿建筑中,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精美的石雕和绘画等都表现出建筑工艺的精湛之处。
这些建筑设计不仅美观,也展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作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四. 历史文化意义的体现清代皇家园林的建造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这些园林中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现状。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记录了清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例如,颐和园作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集中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思想和文化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
综上所述,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们的空间布局、景观装饰和建筑设计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历史文化背景。
以清代园林为例浅议中国皇家园林特点
5 结 论
中 国皇家 园林不 同于私家 园林 的含蓄典 牙 不同于西方古典园林 的开放规整 , 它有其 自己 和谐 、 气势 恢宏 、 海纳百川 I 、 穷 极奢靡 。由于各 园林 不再为皇家所独有 , 我们也 可 以亲身感 受 多曾经大放异彩 的皇家 园林现 已不 复所 见。而 园林 园林 ( 主要集 中在北京及周边 地 区) 仍 旧是 年的造园经验和造 园艺术 的精华 , 具有 很高的{ =
大多 直抒 胸臆 , 博 大 崇高 。( 图1 )
因此 我就 以点 带 面 , 由清代 的皇家 园林 人 手 , 初 步探 讨 一 下 中国皇 家 园林 的特 点 。
。
1 建 园意 旨 : 一切 以维 护专 制 为 出发
皇家 园林 的建 园 意 旨大致 可 以从 以下 几点帝个 人 和皇室 所私 有 , 在 遵循 风景式 造 网规则 的 同时 尽量 凸显 皇家 的气 派 , 同时也不忘 向民间 的园林 汲取养 分 以丰 富皇家 园林 的 内容 。 因为皇室 的政 治特权 和无上 财力 , 使 皇家 园林 有着 远胜于 于私 家园林 的规模 和规 格 。 由于历 史 的沧 桑 巨变 , 现存 的 皇家 园林 数 目已经 非常 之 少, 主要 是 明清 两 代 的遗 物 , 而 且集 中 于北 京 及其 周 边 地 区
帝 王 为一 国之 君 , 可 以为 所 欲 为 , 皇家 园林 可 以满 足 其 追 求 享 乐生 活 的渴 望 , 也 是反 映 帝 王奢 靡生 活 的一 个 强有 力 的历 史 见证 。皇家 园林 无 一不 具天下 绝美 的 自然景 致和珍 奇 的名 花异木 ; 也不乏 各式 各样 的享乐 性建 筑 , 比如清漪 园万 寿
1 . 2 满 足 享 乐 的 需要
以清代园林为例浅议中国皇家园林特点
以清代园林为例浅议中国皇家园林特点作者:周珏琳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16期摘要:中国皇家园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源流,而清代皇家园林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园林。
如今我们徜徉其中,仍旧可以感受到其宏大的气派、无尽的威严和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控制思想。
本文主要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从建园意旨、规模布局、要素处理、造园手法等角度阐述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关键词:清朝皇家园林;中国皇家园林;特点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在遵循风景式造园规则的同时尽量凸显皇家的气派,同时也不忘向民间的园林汲取养分以丰富皇家园林的内容。
因为皇室的政治特权和无上财力,使皇家园林有着远胜于于私家园林的规模和规格。
由于历史的沧桑巨变,现存的皇家园林数目已经非常之少,主要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且集中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1]。
因此我就以点带面,由清代的皇家园林入手,初步探讨一下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1 建园意旨:一切以维护专制为出发皇家园林的建园意旨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1 维护中央集权[2]西周开始,周天子便确立了皇家地位的神圣不可侵犯。
皇家园林的建筑群规模非常宏大而壮丽,不惜人力物力极尽铺张,认为“非壮丽无以重威”;园林的布局又严格遵循法度,常常具有中轴线,用各种手法烘托处于中轴上的主景;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象征着大清朝的版图,在景色组织中极力体现“大一统”的思想。
1.2 满足享乐的需要帝王为一国之君,可以为所欲为,皇家园林可以满足其追求享乐生活的渴望,也是反映帝王奢靡生活的一个强有力的历史见证。
皇家园林无一不具天下绝美的自然景致和珍奇的名花异木;也不乏各式各样的享乐性建筑,比如清漪园万寿山东山坡上的景福阁,是专门供朝臣陪慈禧看社火、杂耍的地方;山脚下的德和园戏楼,是专门供皇帝、太后看戏的地方。
1.3 满足勤政的需要由于旧宫城的诸多局限和人员增多、天气不适和气氛压抑等因素,统治者往往愿意另辟行宫,建立宫苑。
养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2、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养生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园林的设 计和建造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绘画、哲学等。这些元 素不仅丰富了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 场所。同时,养生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是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论
养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植物、建筑、景观等 方面的应用,养生文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养生环境,还对人的身心健 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养生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园林中的养生文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以 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需求和对传统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相信未来现代园林中的养生文化将会呈现更加多 元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中,竹建筑和竹景观是竹文化的重要体现。竹建筑包括竹亭、 竹阁、竹廊等,以其简洁明快、自然流畅的风格,为园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竹景观则通过竹子与其他植物的搭配,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例 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和“翠玲珑”就是以竹为主题的景观,给游客留下 深刻的印象。
例如,城市公园中设置的健身区、太极广场等,都是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园 林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这些区域为市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场所,同时也传承了中 华民族的传统养生文化。
然而,现代园林中的养生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园林在设计过程 中过于追求形式和美感,忽略了人体的舒适度和健康需求;有的园林虽然设置了 养生区域,但缺乏对传统养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融合等。因此,现代园林中的养 生文化仍有待发展和完善。
2、竹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 运用
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风格与文化意蕴
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风格与文化意蕴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最为典型和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
其精美绝伦的设计和优美动人的景象,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园林既是古代建筑、园林技术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风格与文化意蕴。
一、“皇家园林”的设计风格1. 形式特点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风格在形式上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首先,清代皇家园林不仅处理了空间形式的和谐,而且努力在自然景观与建筑场景的结合上突出园林特色,以达到统一自然和人工造景的效果。
其次,清代皇家园林的土木造景技术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它重新运用矿石等加工材料,构建出高峻险峭、曲折盘旋、异形奇景的地貌景观。
例如,颐和园的万寿山、琉璃山就是清代园林土木造景中的代表作之一。
最后,清代皇家园林注重经营,不断进行规划和改造,致力于满足皇家家庭生活的需求和愿望。
因此,皇家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融合了自然美学、建筑美学和生活美学,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文化内涵。
2. 颜色认知清代皇家园林在色彩应用上也独具风格。
在一般园林中使用“四季”的花木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在皇家园林中肯定不会采用像这样的手法,反而会运用一些奇异的植物花卉和有鲜明色彩的花草树木这样的散景。
清代皇家园林花园的色彩非常上乘,而且色彩的应用讲究五行八卦和吉祥寓意,如“白”色代表金,捐助财富;“黑”色代表水,具有流动、富有生机等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火,具有热烈、喜庆的意蕴等等。
3. 空间构造清代皇家园林的空间构造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佛教的思想。
庙宇、石塔、碑刻和卷草图案等元素常常被运用于园林空间构造中,充分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宗教作用。
另外,在空间运用上,清代皇家园林注重大小、高低、远近的平衡和谐,追求空间优美和流动感,多采用弧线构造和曲径通幽进行空间分区,各区间连通、交错、隐现,呈现出极富变化的景象。
二、文化意蕴1. 反映龙华文化清代皇家园林不单是一种艺术创造,更是一种文化表达。
皇家园林研究报告
皇家园林研究报告皇家园林研究报告引言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皇帝及贵族的私人庭院,它们的建设和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卓越成就。
本报告将对几个著名的皇家园林进行研究,探究其建造背景、设计理念和影响力。
一、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是清朝乾隆皇帝为给母亲寿福戴妃修建的花园。
整个园林占地467公顷,主要包括水泊、山水、人文景观等几大部分。
颐和园以“山水园林”的设计理念为基础,注重布局与地形的相互呼应。
园内的清漪园、绮春院、宜芸馆等景点皆以仿古建筑为主,再加上琼华岛、寿康宫等人工建筑,使整个园林浑然一体,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
颐和园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二、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朝同治、光绪两代修建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占地约350公顷,由水泊、山水、人文景观组成。
园林的设计理念以“仿古”为主,从建筑到装饰,都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情。
园内的绿波漪漪湖泊和广袤的山水相映成趣,给人以开阔、宁静的美感。
圆明园的建设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它的规模和建筑风格对后来的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避暑山庄避暑山庄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清朝乾隆皇帝为避暑而修建的园林。
避暑山庄占地约660公顷,主要由水泊、山水等景观组成。
避暑山庄采取了“人工斗地主”的设计理念,通过不同高度的诸多山头和水系相连,使整个园林形成一种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
避暑山庄的建设技巧和设计理念对后来的皇家园林和私人庭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皇家园林之冠”。
结论通过研究几个著名的中国皇家园林,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建设和设计均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卓越成就。
这些园林注重布局与地形的相互呼应,融入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些皇家园林的建设技巧和设计理念对后来的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园林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与文化价值
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与文化价值中国的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从古代的瑶台、菊花台,到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中国人一直热衷于创造美丽的园林。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时期,是历史上皇家园林建设的高峰时期。
清代皇家园林秉承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了时代的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本文将从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和文化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清代皇室在园林建设方面十分讲究,园林建设有大量规范,并且非常注重细节。
清初是亲自批改设计图纸的皇帝,后来则多由内务府负责。
园林建设通常由宫廷专业的建筑师和园林师操刀,这些专业人才大都得到过专门培训,并且在园林建设中具有相当的声誉。
在皇家园林中,除了建筑师和园林师,还有许多其他的工匠,例如测量师、土木工程师、木工、花匠等等。
清代皇家园林多从地形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出发,重点考虑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相互融合。
因此,整个园林布局重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清代皇家园林不是单纯的美丽景观集合,更是综合了文化、哲学、艺术、戏曲、诗歌、音乐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二、清代皇家园林的文化价值清代皇家园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历史价值清代皇家园林多以历史故事和传説为题材,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历史价值。
园林各个景点的名称,均含有由来和典故,如颐和园中的“万寿山房”据说是因为康熙帝的生辰八字中有一个“万寿”字。
2. 艺术价值清代皇家园林中,建筑、雕刻、园林、工艺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体现。
园林内的建筑设计有自己的特点,以及在园林格局中形成独立的美感。
例如乾隆皇帝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设计的静思堂,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儒家“偃师之颂”中的“亭肆静矣”一句。
3. 地理意义清代皇家园林所处的位置,内部布局和各个景区的景色往往与当地的地域特点、历史特色有关。
园林的内部环境又对当时的地方文化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当时的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清代皇家园林设计思想
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思想一、皇家园林概述(一)概念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
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
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
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
因此,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二)皇家园林的发展过程1.殷商时期由于殷商甲骨文中存在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因此人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据周朝史料《周礼》记载,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灵囿”以自然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
2.秦汉时期秦汉是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秦汉时期出现以大规模宫苑建筑为特色的皇家园林,以规模气势恢宏见长。
在此时期,苑中苑兴起,面积宏大的园林丰富而不至广泛。
最富中国园林特色的叠山理水手法初步形成,奠定了中国传统园林后续发展的基础。
“苑”与囿相通,“古谓之囿,汉谓之苑”。
秦汉时期的宫苑是一种以宫室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形式,是古代“囿”的继承和发展。
宫苑一般在圈定的广大区域内聚土为山、辟灵沼水池,池中堆石积土成岛,并种植奇树异卉,养禽鸟百兽,供皇帝行猎游乐。
宫苑中宫室建筑占重要地位,宫室建筑的布局多以地形错落变化,宫室之间有辇道相通,曲折迂回。
3.魏晋时期在此时期,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因而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已有用石叠山的做法;理水与园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结合,建筑的内容多样,形象丰富,楼阁、观等多层建筑有所发展,台已不多见。
清朝的园林建筑与文化审美
清朝的园林建筑与文化审美一、引言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园林建筑与文化审美在传承和发展之前的朝代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清朝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湛的技艺和强烈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清朝园林建筑的特点、设计理念和文化审美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清朝园林建筑的特点1. 庭院布局清朝园林建筑的庭院布局以中轴线为主线,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为主要进院、迎宾区,中部为景观区,后部为主要居住区。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封建礼制和等级观念,同时也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理论相契合。
2. 园林元素清朝园林建筑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常见的元素包括湖泊、山石、建筑、花木等。
湖泊作为景观核心,常常与山石相映成趣,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建筑则以亭、台、轩、楼、阁等形式出现,通过布局和材料运用展示出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3. 园林功能清朝园林建筑不仅仅是居住和娱乐场所,更是展示主人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的表现。
园林中常设有雅座、书斋、亭台楼阁等设施,供主人和客人休憩、赏景、交流思想。
这种功能设置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三、清朝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1.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清朝园林建筑注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精心选择和布置植被、塑造山石,营造出山水意境和人文氛围,给人以舒适和宜人的感受。
园林中的建筑物也与景观相呼应,相互烘托,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2. 追求自然之美清朝园林建筑以“雅俗共赏”为宗旨,既追求自然之美,又考虑到寻常百姓的审美需求。
园林中的景观和建筑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不仅供主人和文人雅士欣赏,也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3.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清朝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中大量运用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假山等元素,使人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园林中的植被选择和排列也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依赖。
清朝的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
清朝的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是一个重视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时期。
清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致的园林艺术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清朝的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的特点、影响以及传承情况。
一、园林建筑的开创清朝园林建筑的开创,可追溯到康熙和乾隆时期。
康熙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和规划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展现了清朝园林建筑的鼎盛时期。
乾隆时期,这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皇家园林不仅追求自然与人造结合,还注重表现山水景色的优美与和谐。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1. 自然与人造的结合:清朝的园林景观设计独特之处在于其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
园林中的亭台楼榭、池塘流水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2. 景色的变化:清朝的园林设计注重景色的变化,通过布局合理的建筑和植物,使游览者在行走中不断领略不同的景色。
同时,透过窗户欣赏园内景色,也成为清代园林建筑的特色之一。
3. 讲究室内与室外的互动:清朝园林建筑不仅重视景观设计,同时注重室内与室外的互动。
室内的建筑与室外的园林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和视觉效果。
三、清朝园林建筑的影响清朝的园林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清朝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影响了后来的园林设计,如20世纪的圆明园、颐和园等。
其次,清朝园林建筑的精神内涵也影响了后代,使其重视环境与自然保护。
四、清朝园林建筑的传承情况尽管时间和历史的变迁,部分清朝园林建筑经历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
然而,一些受到保护的园林建筑仍然保存完整,并对当代园林建筑师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清代园林建筑的精髓也通过相关文献和研究得以传承和延续,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结论:清朝的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致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园林景观的精巧设计、景色的变化以及室内与室外的互动构成了清朝园林建筑的特点。
清朝园林建筑对后世不仅在设计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使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清代皇家园林的虚拟梦幻意蕴研究
清代皇家园林的虚拟梦幻意蕴研究作者:吉星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2期摘要:中国艺术有着重视生命意趣体验、向往精神境界超越的虚拟美学文化自觉和梦幻意蕴。
中国园林更是将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以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为例,对清代皇家园林的梦幻意蕴做了初步研究。
指出,清代皇家园林的虚拟写意表达,主要体现在对神佛仙境的幻想和再现、对宇宙自然的象征与刻画、对其他人工景胜的模仿虚拟与再创造三方面。
关键词:清代皇家园林;虚拟;美学;梦幻意蕴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精华所在。
集传统园林艺术之大成的清代皇家园林更是融合自然美和人工美、艺术美与技术美,一面充满激情地对社会生活勾勒刻画,一面孜孜不倦地对梦幻生活虚拟再现。
超越现实,梦幻虚拟;把握虚拟,回归现实。
园林成了涵泳生命、栖息心灵的梦想家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虚拟存在。
同属中国园林艺术这颗大树上开出的花朵,又一起作为繁荣鼎盛时期清代皇家园林的最佳范例,避暑山庄、颐和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艺术上,都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并将模仿和虚拟的美学意蕴诠释得淋漓尽致。
1 清代皇家园林代表避暑山庄、颐和园“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
生命之间彼摄互荡,浑然一体。
我心之主宰,就是天地万物之主宰。
人超越外在的物质世界,融入宇宙生命世界中,伸展自己的性灵,则为中国哲学关心的中心。
”[1]的确,正是在中国哲学的指导下,中国艺术展现出重视生命意趣体验、向往精神境界超越的虚拟美学文化自觉和梦幻意蕴。
纵观中国皇家园林的发展历程,这一特点在清代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颐和园上得到充分展示。
避暑山庄、颐和园都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集大成之作,也均达到了明代造园家计成所推崇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但却也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鲜明特色。
崇尚“鉴奢尚朴、宁拙舍巧”的避暑山庄在总体规划和设计上因山就水,充分利用当地奇峰丽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
清代皇家园林设计思想
明清园林建造占主体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设 计美学理论的运用已经成熟,统一和谐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 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感谢观看
3.建筑风格方面
皇家园林的建筑布局多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都为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 合丰富的建筑群;与之相反,私家园林在建筑的外观上则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 盈。
(二)明清园林与前代园林相比
1. 功能全 2. 形式多 3. 艺术化
无论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均在前朝园林发展的基础上增 添了新的内容,明清时期的园林已经功能齐全。
5. 教化思想
清代皇家园林还具有鲜 明的政治功能——通过景点 的设置与布局体现政治教化 意义,达到威慑百姓、维护 统治、处理朝政的目的。
(二)布局美
1
总体布局
(1)前宫后苑,对称均衡 (2)院落递进,尚中情结 (3)海纳百川,多元融合 (4)轴线清晰,严谨大气
颐和园建筑布局图
(二)布局美
2
山水布局
佛道寺观园林风格的融入
(一)思想美
3. 礼制思想
清代在造园风格上强调宏大 的气势,通过对称、均衡等 艺术法则来表现礼制精神, 烘托皇帝的至高无上;建筑 要素的样式、脊饰、颜色也 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异。
(一)思想美
4. 仁学思想
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思想, 很多都体现了以“仁”为核心 的政治理念——台用以望氛、 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囿 用以养禽兽;沼用以养虫 鱼……
清代皇家园林设计思想
什么是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 苑”,为中国园林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
清朝的皇家花园与园艺研究
清朝的皇家花园与园艺研究清朝时期,中国皇家花园以其精美的园林建筑和与之配套的园艺研究而闻名于世。
这些皇家花园不仅是皇帝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历代君主们对园林景观和园艺技艺不断探索的见证。
本文将探讨清朝的皇家花园与园艺研究,以全面展示这一历史时期在园林艺术和植物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一、宫廷花园的设计与建造清朝的皇家花园以其细腻的园林设计和丰富的建筑风格而著称。
这些花园一般由南北主轴线的对称和多个次轴线的环绕组合而成,园中的建筑物和景观被很好地融入其中。
根据清朝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皇家花园的建造采用了严格的规划和施工过程,保证了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首先,宫廷花园的规划和布局一般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园林师团队负责。
他们根据地理环境和皇帝的喜好进行设计,在花园的结构和空间布局上追求平衡和对称。
例如,皇家花园一般由一座主体建筑、配以假山、池塘、走廊和廊桥组成,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层次感。
其次,宫廷花园的建筑风格也很重要。
清朝的皇家花园一般采用传统中国园林风格,并与满洲文化融合,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园林中的建筑物常常采用木结构,以及精美的彩绘和雕刻,使人们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二、园艺研究的成果与技术创新与花园设计和建造相伴而生的是对园艺技术的深入研究。
清朝时期,园艺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重要的成果和技术创新在皇家花园中得以应用。
清朝皇帝对于园林植物的研究特别有兴趣,并下令对植物进行广泛的收集、繁育和观察。
这为当时的植物学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皇家园艺师对于植物的分类和栽培技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出许多现代园艺学所采用的技术。
此外,清朝时期对于植物疾病和虫害的防治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皇家园艺师发展了许多新的防治方法和药剂,不仅保护了园中珍贵的植物,也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
三、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影响清朝的皇家花园与园艺研究对于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成为了后世园林建筑的重要参照和借鉴对象,也为中国园艺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清朝的皇家园林
清朝的皇家园林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独特的王朝,其皇家园林更是以其雅致、华丽和富丽堂皇而著称。
这些园林是皇家家族居所的一部分,也是皇帝及其宫廷成员进行休闲、艺术创作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本文将重点介绍清朝的皇家园林,探讨其设计特点和文化背景。
一、皇家园林的历史背景清朝的皇家园林起源于明朝时期,但真正达到鼎盛的发展是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时期。
康熙皇帝对园林建设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改建和扩建工程。
随后,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加以改善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朝皇家园林风格。
二、皇家园林的设计特点1. 园林布局严谨:清朝的皇家园林注重对称与均衡。
它们通常采用了对称轴线的布局,将整个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景观。
每个区域之间通过廊廡、门户和走廊等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整体。
2. 园林建筑精巧华丽:清朝的皇家园林建筑以精细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而著称。
建筑物常常采用了红木、雕花和彩绘技术,细致地表达了皇家威严和富丽堂皇的氛围。
同时,园林建筑也注重与周围自然景观的融合,以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互交融的美感。
3. 水景与假山的运用:水景和假山是清朝皇家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元素之一。
水景通常由湖泊、池塘和流水组成,以其宽广的视野和清澈的水质成为园林的一大亮点。
假山则被设计成各种形状,如山峦、岛屿和洞穴等,给园林增添了一份山水之趣。
4. 亭台楼阁的分布:亭台楼阁是清朝皇家园林中重要的景点和休闲场所。
它们被分布在各个景区内,通常由亭、阁、楼和台组成,供皇帝和宫廷成员欣赏景色、品茶休憩或举行小型宴会。
三、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1. 皇家权力象征:清朝的皇家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创作,更代表了皇权的象征。
园林的规模、设计和建筑都展示了皇帝的显赫地位和尊贵身份,它们彰显了清朝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
2. 古代文化的传承:清朝皇家园林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汲取了历代园林艺术的精华。
这些园林不仅保留了先代园林的构思和设计手法,还加入了新的元素和创新,形成了一种富有独创性和多样性的园林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健康思想研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On the Health Thoughts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Taking the Imperial Garden in Qing Dynasty as Example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
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
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健康园林;环境决策;园景营建;园居生活;清代皇家园林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ntains rich and unique health thoughts,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unearthed and summarize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about health thoughts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takes the imperial garden of Qing Dynasty as example, through ancient books and field survey, and analyzes its design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health thoughts. The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healthy environment decision, healthy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healthy lives and activities in classical gardens, and so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valuable to enrich and promote the theory study of contemporary healthy landscape architecture.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ealth garden; environment decis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garden life; imperial garden in Qing Dynasty健型景观等理论概念的相继提出与建设实践引起学界、业界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智慧与知识的结晶,是汇聚健康生存理念之发生、发展乃至永续理想的栖居场所,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健康园林典范。
它根植我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与生存智慧,围绕孕育于传统医学的养生观念进行了一系列形而上的表意决策和具体、务实的建造与经营,虽说始终未能明确形成具备西方科学范式的系统化健康理论体系,但依旧在民族性、地域性造园思想、设计方法与华夏意匠张学玲李雪飞ZHANG Xueling LI Xuefei支撑下,通过环境解读、语境营造、空间演绎、生活植入等系统方法与手段进行健康思想的景观演绎与场景诠释,并楔入健康问题的精神深度。
1 近10年健康视角下园林研究概述自2009年《中国园林》连续两期以“医疗花园”为专题、专栏引领,风景园林学科密集开展了以健康园林为导向的规模化研究,本土学者自主探索与积极吸纳国际前沿理论成为近10年研究的整体趋势。
与此同时,健康园林也成为近年来学术会议普遍采纳的热门议题,2018年于文章编号:1000-6664(2019)06-0028-06DOI:10.19775/j.cla.2019.06.0028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9-01-12 修回日期:2019-04-03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8M6413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678327)共同资助当代风景园林学高度关注现代社会群体性心理、生理健康与生存环境、生活场景的交互关系,针对全球环境、生态与社会问题日益恶化,物欲膨胀下精神危机深重,亚健康人群持续增多等社会现实,以及十九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应运而生并迅速深化的时代特征,近年来持续开展了以健康园林(健康景观)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理论探索,相关研究与进展成为当前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焦点议题[1]。
围绕园林景观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理论探索愈发具有现实意义,园艺疗法、康复景观、康养景观、康健花园、疗愈景观、保张学玲,李雪飞.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健康思想研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中国园林,2019,35(6):28-33.29中国园林 /2019年 / 第35卷 / 第6期清华大学成功召开的亚洲园艺疗法联盟国际会议暨中国园艺疗法学术和实践研讨会主题即为“园艺疗法新时代、国民健康新生活”;2018年第八届城市与景观“U+L新思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健康中国视野下的风景园林”。
此外,2018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2019年CELA国际会议也相继将“健康景观”设立为会议常规议题。
健康园林与学术主题的“高频互动”透析出学术研究敏感性与整体趋向,相关成果基本可以勾勒出当前健康园林学术研究现状。
进一步以“健康景观”“健康园林”等相关概念为关键词,使用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检索到2009—2019年发表相关论文206篇,剔除弱关联及重复文献,排除其他学科影响,共检索论文147篇。
其中,发文量于2015年以来的占比高达78%,并且呈现正向增长趋势,发文峰值集中在2017—2018年。
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侯韫婧等以健康导向为视角,对西方风景园林的嬗变进行研究[2];贾梅等依托“康复景观-植物环境-人体健康”三者之间效应,系统梳理康复景观中园林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趋势[3];姚亚男等关于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关系探究[4];刘博新等着重园林景观类型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研究[5];李瑨婧从东西方健康景观的发展历程入手,对健康景观的发展与衍变进行研究综述[6]等。
以上研究成果说明,在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社会推动下,风景园林主动应对公共健康问题的研究与日俱增,学术研究渐成系统;基于现实问题与专业实践,从医疗花园到康复景观直至健康园林,风景园林对于预防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积极、正向影响已获得广泛共识,其效益的科学评价与量化解析正迅速获得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进展,专题研究在精深与广博2个层面开展,相关成果迅速出现。
与此同时,纵观近10年健康园林总体研究趋势发现,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主要依托现代西方景观理论与人文思潮发展而来,基于健康视角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挖掘与研究尚未形成足量研究成果,古典园林的健康环境营造策略尚未获得足够重视,其对当代研究实践的启发、引导价值尚未充分显现。
因此,本文试图就中国传统健康思想与园林营建进行共时性概略梳理,探求古典园林健康思想渊源及其发生机制,聚焦于以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古典园林营造观念与人文渊源,进而从健康的科学含义出发探求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的表意途径,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获得现代健康园林语境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健康策略实施机制。
2 中国古典园林中健康思想辨析“健康”一词源于西方医疗卫生领域。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其定义为“一种完整的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状态”[7]。
其中特别强调健康不仅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WHO对“健康”的定义虽较为全面与合理,但是却忽视了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8],这与当代健康园林中普遍将人与园林视为“同构”的认识不尽相同。
与西医相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对健康理解最全面、深刻的则为中医学,《黄帝内经》《类经》《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中无不包含大量关于生活环境的医学评述。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部分,具有完善而独特的理论体系[9]。
其虽未对“健康”明确阐释,但思想理念却贯穿整个体系之中。
从传统医学出发,“健康”可理解为是“身体、生理和心理所处的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指在各种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因素影响下,人的肌体、感觉、知觉的和谐状态[10]。
“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孟子·尽心上》)与传统医学并行的是,园林自古即被视为舒适安逸、修身养性、改善健康、颐养天年的理想栖居场所。
二者思想基础是相同的,理论依据是相通的,在健康的环境里健康的生活是一种必然的认知,如何理解、阐释健康环境与健康生活则存在中西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理解与经营之差异。
传统医学认为疾病与健康本就是辩证的统一体,其根源则在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人的身心与外在环境协调统一,才可实现祛病延年的健康功效;古典园林理论同样强调整体观念下的朴素自然主义,仿效自然、接近自然,其目的显然包含了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自然观决定着包括传统医学、古典园林在内的一系列的文化理解与行动策略。
由此,以“师法自然,有若自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造园准则的中国古典园林自古即被视为养生佳境。
2.1 知觉健康的表意策略——精气神在构成健康属性的3个子项内容中,知觉是最高级的形态,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决定着主观思维对“是否健康”这一问题的判定。
这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用“精气神”进行表意。
精气神是对人体生命本原及发展变化的一种象征性的自然主义认识[11]。
从传统医学角度来讲,“精”是指人体内维系生命的一切有形精微物质,为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12]。
“夫精者,身之本也”(《黄帝内经·素问》) 。
气则有有形与无形之分,有形之气指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无形之气可理解为生命活动的推动力和调控力[11],通过各种生理功能显现[12]。
神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可指自然界各种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也为生命的主宰;狭义上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精神心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