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作者背景)
陶渊明饮酒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陶渊明《饮酒》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主持人】陶渊明幽居于田园之中,不问世事的隐士,竟然能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归宿,您能谈一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吗?【程郁缀】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
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
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
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
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
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
陶渊明《饮酒》知识点
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饮酒》的背景
《饮酒》的背景《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dǒu斗胆┍nàn 灾难┍jǐ 济南斗┥难┥济┥┕dòu斗争┕nán 困难┕jì救济┍sè堵塞┍sàng 丧失┍xià 厦门塞┥sāi塞住丧┥厦┥┕sài要塞┕sāng 丧事┕shà 大厦3、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结庐】构筑房舍。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何能尔】这样。
【相与还】相伴。
【欲辨】辨识。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今安在】哪里。
【济沧海】渡。
【三重茅】泛指多。
【挂罥】挂。
【长林梢】高。
【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昏黑】渐近。
【何由彻】天亮。
【安得广厦】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宽敞的大屋。
【大庇天下寒士】庇,遮盖、掩护;寒士,贫寒的士人。
【突兀】高耸的样子。
【胡天】塞北的天空。
【不得控】拉开。
【瀚海阑干】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辕门】军营的大门。
【风掣】拉,扯。
【吟鞭】马鞭。
【落红】落花。
《饮酒》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饮酒》陶渊明(365—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知识积累《饮酒》1.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2.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3.尔:这样。
4.日夕:傍晚。
5.相与:相伴。
6.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考题例析1.(2015•贵州毕节中考)填空。
(1)《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残酷惨烈的诗句是,。
(2)在《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利名禄的名句是:,。
(3)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
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的愿望。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回答)2.(2015•广西百色中考)古诗词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饮酒历史背景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饮酒历史背景【—知识积累之饮酒历史背景】,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作者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
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
第二年又攻克长安。
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
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
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
他想当皇帝,当今的皇上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
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
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总结: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
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浅析陶渊明饮酒诗
浅析陶渊明饮酒诗——陶渊明饮酒诗研究宋丹丹[内容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人,尤其是他的《饮酒》诗二十首,集中表现了诗人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些诗有的以“醉人”的语态指责是非颠倒,黑暗腐朽的上流社会;有的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争权夺利,平庸昏聩的上层统治;有的表现诗人退居官场后怡然自得的心情;有的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饮酒的表面现象,我们可以体悟到其饮酒诗中所蕴涵的诗人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体悟到诗人追求自然和本真,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其人其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自然本真刚正不阿目录一、陶渊明饮酒诗的时代背景二、陶渊明与酒的不解之缘三、陶渊明饮酒诗的内容1、揭露社会黑暗的诗2、总结自己“仕”“隐”经历的诗3、表明自己不屈从流俗,拒绝再仕的诗4、藉酒表现“自然之趣”的诗5、表明自己傲视世俗,不愿同流合污的诗6、思考人生、名利的诗总结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陶渊明人品高洁,文学成就卓越,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屈原、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文豪对陶渊明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们仰慕其人,推崇其诗。
如李白写有“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1]的诗句,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也有“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2]的诗句。
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3]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宋元时期,陶渊明仍然是人们喜爱与崇敬的诗人。
许多文豪都对陶渊明作过评论,其中以苏轼对陶渊明评价最高。
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即《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知识点+同步练习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悠然:自得的样子。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饮酒(其五)》知识点总结
《饮酒(其五)》知识点总结《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并序》
陶渊明《饮酒诗·并序》《饮酒二十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并序》,欢迎阅读。
《饮酒》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
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
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
此诗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
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叁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 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湿透 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 “半卷红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的景象,诗人写这个景象是 要表现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 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背景介绍
首。
《饮酒》诗共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 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 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 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桃花源
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社会。
杜牧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
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 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 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
作结。
诗歌主题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 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
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
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 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 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 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饮酒赏析
饮酒(其五)赏析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著名诗人。
据传陶渊明曾祖为东晋名臣陶侃,后家道中落。
他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
从此躬耕自资,直至贫病而卒。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
其诗质朴自然,冲和平淡,对唐以后的诗歌有很大影响。
部分作品表达愤世嫉俗之情,呈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
有《陶渊明集》。
背景:陶渊明因家庭贫穷而出仕,十多年间时官时隐。
最后一次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几天,即弃官归田,并终身告别仕途。
委运自然是陶渊明人生观的核心,这种人生哲学,促成了他怡然自得、耿介狷洁、平和实际的独特人格,也促成了他诗文平淡自然的风格和言约旨远、情趣高妙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他的诗,以歌颂农村自然风光、抒发恬静审美情趣的田园诗为代表,但也有不少感情深沉的咏怀诗。
《饮酒》诗共20首,都是陶渊明在归隐田园期间于酒后陆续写成的,颇能见出他当时的内心世界。
这里所选的第五首大约写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还乡,定居南村六七年后,即晋安帝义熙十年(417)左右,当时作者五十三岁。
体现了陶渊明适意自然心态的深度,是公认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庐",建造房屋;"人境",人们聚集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意味着上层人士间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间的各种纷繁杂尘.诗人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诗人紧接着就有了一问:"问君何能尔" 你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然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说精神和现实拉开了距离,超脱世俗的功名利禄,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是偏僻和宁静的.宁静在心,心不动,外边的世界就不会动.表达了作者超脱自在的生活态度.一个归隐之士的高雅情志跃然纸上.它告诉读者,诗人的心灵超然净化,使车马喧闹的环境也因之幽静僻远了,诗句涵蕴着深刻的哲理."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同时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这四句借眼前之物,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其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转折,造成悬念,类似"拗救".第三句借势发问,第四句给出答案,四句浑然一体,以致于以造语奇险著称的忘安石都称赞说:"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还有一种版本将"见"字写作"望"字,苏东坡认为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因为"望"属于有意识地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诗人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情态;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图境,把主体的情感化为客观的景物.难怪明人谢榛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二句是对全诗的总结."此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逻辑的语言却无法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诗人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这无非是在告诉读者:你们看,这归隐的生活多么美好啊!又何必要去为官,去为"五斗米"折腰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庄哲学的痕迹,也可以让人感悟到后世禅宗大彻大悟的意味.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登幽州台歌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陶渊明《饮酒》赏析
目录
• 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赏析 • 《饮酒》的创作背景 • 《饮酒》的影响与评价
01
陶渊明简介
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末年一 个没落的官僚家庭,自幼 接受儒家思想教育。
仕途经历
他曾任江州祭酒、参军等 职,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 辞官归隐。
晚年生活
陶渊明晚年生活贫困,但 仍坚持诗歌创作,表达对 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术风格。
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以平实质朴为主,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繁复的 表达方式,而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自然流畅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流畅自然,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读来让人感到舒 适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含蓄蕴藉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含蓄蕴藉,常常通过暗示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 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空间。
接受和欣赏,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瑰宝。
02
跨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增强,陶渊明的《饮酒》也逐渐被世界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所了解和喜爱,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03
文学价值
陶渊明的《饮酒》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中
国古代诗歌的成就,也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THANK YOU
03
《饮酒》的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东晋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 ,士人普遍感到苦闷和彷徨。陶渊明 身处的时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 社会风气崇尚浮华虚荣。
当时政治腐败严重,官场黑暗,陶渊 明不愿随波逐流,选择远离官场,归 隐山林。
个人经历
陶渊明在多次出仕后,深感官场之腐败黑暗,与自己的志向相违背,最终选择辞官 归隐。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情感表达
归隐之情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
厌倦和逃避。
高洁之志
通过描绘菊花等意象,诗人表达 了自己高洁品格和清高志向,以
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宇宙之思
诗人在诗中不仅对自然景物进行 描绘,还融入了对宇宙、人生等 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
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04
俗。
步入仕途
二十岁时开始游宦生涯,然官场黑 暗,仕途险恶,理想难以实现。
归隐生活
四十一岁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 官归隐,直至六十三岁去世。在乡 野他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并创作 了大量的田园诗。
文学成就
01
02
03
诗歌散文方面
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 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歌 散文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 就。
音韵、节奏等音乐性表现
音韵
陶渊明在《饮酒》中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回环 往复的音乐之美。如诗中多处运用叠词、双声等音韵技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字词的短长、轻重、缓急等变化,形成起伏跌宕、疾徐有致的节奏美。这种 节奏感与诗人饮酒后微醺的状态相契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与情感的波动。
陶渊明《饮酒》ppt 课件
• 诗人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背景及内容 • 《饮酒》中的意象与意境 • 《饮酒》中的艺术手法与技巧 • 《饮酒》主题思想探讨 • 《饮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
目录
01
诗人陶渊明简介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出生于没落仕宦家庭,自幼修习 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 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
饮酒陶渊明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饮酒陶渊明翻译和原文及注释摘要:一、饮酒诗的背景与作者简介1.陶渊明的生平介绍2.饮酒诗的创作背景二、饮酒诗原文及注释1.原文内容概述2.原文详细内容3.注释解释三、饮酒诗的翻译1.英文翻译2.翻译赏析四、饮酒诗的主题与意义1.诗的主题解析2.诗的意义解读五、总结1.饮酒诗的艺术价值2.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正文:一、饮酒诗的背景与作者简介1.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与谢灵运并称“陶谢”。
2.饮酒诗创作于东晋时期,陶渊明在诗中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饮酒诗原文及注释1.原文内容概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原文详细内容:我建了个小屋,坐落在喧嚣的尘世之外。
请问我是如何做到的?因为我的内心远离了这些纷扰。
在东边的篱笆下摘菊花,心情悠闲地看着南边的山峦。
山间的气息白天黑夜都很美好,飞鸟结伴归来。
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却又忘记了言辞。
3.注释解释:结庐:建造小屋。
人境:喧嚣的尘世。
尔:如此,这样。
心远:内心远离纷扰。
地自偏:地方自然就偏僻了。
采菊:摘菊花。
悠然:悠闲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气息。
日夕:白天黑夜。
相与还:结伴归来。
三、饮酒诗的翻译1.英文翻译:I built a small house, away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world.How can I do this? Because my heart is far away from these disturbances.Picking chrysanthemums under the eastern hedge, leisurely looking at the southern mountains.The air in the mountains is beautiful day and night, and the birds return together.There is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in this, but I want to distinguish it and forget the words.2.翻译赏析:这首诗的英文翻译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七年级下册语文《饮酒》陶渊明课件
传统文化背景下诗歌价值
陶渊明的诗歌在传统文化背景下 具有重要地位,其田园诗风格为 中国古代诗歌增添了新的艺术境
界。
《饮酒》一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 表达了陶渊明对人生和社会的深 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
艺术价值。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情 感真挚,易于引起读者共鸣,对 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对陶渊明创作影响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深受道家思 想影响,表现在对自然景物的细 腻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喧”体现了陶渊明追求内心的宁 静与超脱,这与道家追求心灵自
由的思想相契合。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 事雕琢,这也符合道家“道法自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人文地理环境
探讨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人文地理环境,如村落、乡野等,理解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影响。
美学知识:自然美学观念探讨
自然美学观念
介绍自然美学的基本观念,分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自然美学元素。
诗歌美学价值
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价值,如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品鉴陶渊明的 其他田园诗作,进一步感受其诗歌魅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饮酒》陶渊明课 件
目 录
• 陶渊明简介与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与欣赏 • 艺术手法鉴赏与运用 • 文化内涵拓展与延伸 • 跨学科知识链接与应用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01 陶渊明简介与背景
陶渊明生平及主要成就
生平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 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 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 赋家、散文家。
饮酒课堂笔记
饮酒课堂笔记饮酒课堂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饮酒》课堂笔记一、导入1.介绍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
2.了解背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来到农村,做起了隐士,因此对农村的田园生活有特别的感受,写了不少田园诗。
二、整体感知1.放录音范读。
2.学生跟读正音。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回答:你从诗中听出什么了?(请学生口述)三、细读悟情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的是诗人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写的是诗人隐居乡村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远离世俗,从容悠闲的生活情趣。
2.研读“结庐在人境”四句。
思考:“心远”是什么意思?“悠然”指什么?“远”与“悠然”有何关系?明确:“心远”是说只要内心远离尘世,就能忘却生活的繁杂,淡泊宁静。
“悠然”是指闲适自在的样子。
因为“心远”,所以“悠然”。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看”“望”“望见”?为什么?东篱和南山都是指的什么?为什么说“悠然见南山”?明确:“见”字不能换成“看”“望”“望见”,因为“见”字表现的是作者无意看山,而是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之内,山不得不看见;而换成“看”“望”“望见”则太刻意,有一种看山的感觉,而不是身在庐山之中。
东篱和南山都是指田园风光。
因为“心远”,所以“悠然”。
作者采菊时无意中看见南山美景,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写景有何特点?前两句与后两句有何关系?明确:这两句写景的特点是写夕阳下山时云彩的变化和飞鸟结伴而还的情景,表现了傍晚景色的美好和迷恋自然之情。
前两句写的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后两句则是由景生情,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前四句所写的生活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没有山林的幽美和作者的超然心境,就不可能有这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景象。
饮酒其四拼音版翻译
饮酒其四拼音版翻译摘要:一、饮酒其四背景介绍二、饮酒其四拼音版内容三、饮酒其四翻译及解读四、总结与反思正文:【一、饮酒其四背景介绍】《饮酒其四》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孟浩然生活在唐朝盛世(618-907年),他的诗歌以自然、恬淡为主题,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与陶冶。
饮酒诗是孟浩然创作的一个重要系列,共五首,描述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饮酒的情景和心境。
【二、饮酒其四拼音版内容】《饮酒其四》的拼音版如下:qǐ zūn zhāi lǐ yān,yú cháng shū yǒu jiā。
chén chù jiān fēng yǔ,dú shū kǎo shì liáng shān。
【三、饮酒其四翻译及解读】1.起:起身,站起来。
尊:酒杯。
zūn zhāi:举起酒杯。
里:里边,里面。
yān:饮。
于:在。
长:长久。
shū:书。
有:拥有。
家:家中。
解读:诗人在家中举杯畅饮,长时间地沉浸在饮酒的快乐中。
2.陈:陈年,过去的。
处:地方。
jiān:间。
风:风景。
与:和。
du:读。
书:阅读。
考:考察,对照。
试:测试,检验。
liáng shān:梁山,古地名,传说为孟浩然向往的隐居之地。
解读: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梁山读书的日子,渴望过上宁静的隐居生活。
【四、总结与反思】《饮酒其四》通过描绘诗人举杯畅饮、回忆读书时光的情景,表现了孟浩然在自然、恬淡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这首诗展示了唐代文人对饮酒、读书、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闲适生活态度和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和谐的精神境界。
杜甫的饮酒诗
杜甫的饮酒诗(最新版)目录1.杜甫饮酒诗的背景和意义2.杜甫饮酒诗的特点和风格3.杜甫饮酒诗的代表作品及其赏析4.杜甫饮酒诗对后世的影响正文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广泛涉猎,主题丰富,形式多样。
其中,杜甫的饮酒诗是他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邃、独特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杜甫饮酒诗的背景和意义,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饮酒之风盛行,文人墨客把酒临风,对酒当歌,以此来表达他们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之情。
杜甫的饮酒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他在诗中歌颂了饮酒的快乐,同时也借酒消愁,表达了他对时代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杜甫饮酒诗的特点和风格,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形式和内容上。
形式上,杜甫的饮酒诗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为主,诗句对仗工整,韵律优美,富有音乐感。
内容上,杜甫的饮酒诗主题多样,既有饮酒作乐的欢快,也有借酒消愁的苦闷,更有忧国忧民的深沉。
他的诗歌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
杜甫饮酒诗的代表作品有《月夜忆舍弟》、《春望》等,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杜甫饮酒诗的代表作。
例如,《月夜忆舍弟》中“闲敲棋子落,终夜误双眠”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在饮酒之余,怀念亲人的情感;《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句子,则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中,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杜甫饮酒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不仅在唐代被誉为“诗史”,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和赏析。
他的饮酒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影响了后世的诗人和文学创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杜甫的饮酒诗是他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诗歌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邃、独特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
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
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
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
他二十九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隐不定,先后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这样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
终因抱负不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于彭泽县令上任仅80余日,便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决然弃职归隐。
此后长期过着躬耕隐居生活。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
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
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
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
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艺术特色】
平淡而醇厚,情景理的融合。
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自然引出后面两句。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
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景中寓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
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小结】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
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
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
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