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二、当仁,不让于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3. 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维持课堂秩序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设计一份关于“当仁,不让于师”的教育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短文示例:
主题:《当仁,不让于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应该具备勇于担当的精神,不仅在道德行为上,也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超越老师的勇气和责任感。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主动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在某些方面给予老师启发。此外,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应主动承担责任,勇于解决问题,展现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时数:45分钟或1课时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哲学思想,并掌握其出处及背景。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先秦诸子选读》,分析并评价孔子的教育观念和道德理念。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
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论语》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发布作业、课程通知等)
- 课堂互动平台(学生提问、讨论等)
4. 信息化资源:
- 电子教案
- 古文学习PPT
- 道德教育视频资料
5. 教学手段:
- 讲授法
- 情景剧表演
- 小组合作学习
- 问答法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当仁,不让于师1.体会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学习目标2.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学习重点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学习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等境界的概括、评价。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时间一、导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在中国孔子也说过:“当仁,不让于师。
”在面对“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在弟子眼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
二、人物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讲授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
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三、分析语段课文第8则: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资料拓展: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
寡小君愿见。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
……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子路不说。
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思考:从课文第8则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性格特点?共同学习资料拓展: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得罪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言语不当)。
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2 当仁,不让于师 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绝”“弥”“疾”和虚词“也”的意义、用法。
2.分析理解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抱负和思想志趣。
3.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1.字音字形①绥.(suí)②喟.然(kuì)③莞.尔(wǎn)④偃.(yǎn)⑤箪.(dān) ⑥皙.(xī) ⑦饥馑.(jǐn) ⑧哂.(shěn)⑨俟.(sì) ⑩铿.(kēnɡ) ⑪舞雩.(yú) ⑫牗.(yǒu)⑬恸.(tònɡ)2.通假举要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知”通“智”,聪明、智慧②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④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⑤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⑥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晚⑦鼓瑟希.:“希”通“稀”,稀疏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其何伤.于日月乎:损害 ②绥.之斯来:安抚 ③动之斯和.:团结协力 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坚固,引申为深厚 ⑤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途径,方法 ⑥当.仁,不让于师:面对 ⑦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对,不是,指做事不符合礼 ⑧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 ⑨何伤.乎:妨碍 ⑩为国以.礼:用 (2)一词多义①绝⎩⎪⎪⎨⎪⎪⎧人虽欲自绝.:断绝不如早与之绝.:绝交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停止抢呼欲绝.:绝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②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发,更加弥.天大罪: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满,整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弥补③莫⎩⎪⎨⎪⎧ 莫.春者:同“暮”,晚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没有(谁)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表否定,不莫.须有:表测度,或许 ④疾⎩⎪⎨⎪⎧ 伯牛有疾.:一般的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忧,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猛烈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⑤也⎩⎪⎨⎪⎧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吾与点也.:句末语气词,表肯定陈胜者,阳城人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安求其能千里也.: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3)词类活用①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名词作状语,沿着台阶 ②所谓立.之斯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 ③动.之斯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 ④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 ⑤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尽 ⑥噫!天丧.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 (4)古今异义①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关爱别人。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教案所讨论的教材为人教版选修二《先秦诸子选读》。
本节课要求学生家读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和解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重要思想,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的主要思想;2.培养学生对于文献阅读和解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联系现实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及其注释;2.教师确定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讨论问题、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0分钟)由学生自主或教师出题,通过热身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学习是为了什么?”2.“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3.“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吗?”2. 阅读材料(25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给每组课本上《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并为每个小组提供阅读任务;2.学生在小组内主动阅读,讨论并解决了所分配的问题,并在每个问题的后面简要回答问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3.学生们根据自己随阅就提出的问题,就另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广泛探讨,并对自己同伴的回答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问。
阅读任务:•阅读材料,简要记录下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1.《劝学》中的传统文化中,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哪些不同?2.《劝学》认为学习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学习是不是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3.《劝学》认为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需要有所追求,学生们需要如何来做,以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4.《劝学》有哪些地方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的,提高自己的智慧或者成功?3. 学生展示(15分钟)1.每个组成员将所记录的学习问题分享给其余的组员。
2.学生们依据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理解,展开全组级别的讨论,并互相交流答案,互相传递知识。
4. 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所讨论的问题做重点梳理、回顾,并帮助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反思;2.学生分享最有启发的想法,并表达对于所学内容的感悟;3.教师对本次讨论的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并在学生的相应建议和意见上不断优化教学,使下一节课更具深度和实效性。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6Word版含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梳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反复、衬托等艺术手法;3、通过诵读、讨论,领会孔子师徒间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2、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新闻:“教师打骂学生9分钟音频被曝光” “教师打骂惩罚学生被全班抵制,家长赞同一种声音” “舞蹈女教师打骂学生视频热传,校方称去年已开除”“教师打骂学生,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谈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德州五中两位老师获赠锦旗” “秦皇岛好老师送学生就医,自己却遭遇车祸” “武汉教师王飞免费为学生按摩:学业身体两不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大爱暖人间,师德传天下”“山东高三女教师右臂骨折,左手写出‘最美板书’”)从这些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对于教育的讨论,最多的是老师怎样对待学生,学生怎样对待老师的问题,即师生关系问题。
面对这些新闻,作为老师、学生的我们不禁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看看两千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们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从孔圣人哪里能得到些什么启示。
一、一读文本,疏通文意1、自读文本第1.3.5.7.8.9.11.12.13贝打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小组讨论疑问点。
2、小组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疑难问题。
3、质疑点评:就展示的文言知识、大意疏通进行质疑点评,就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完整版)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师荣兰审核人:张桂秋领导签字:杨青兰【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自读,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2、3【知识链接】1、先秦诸子概说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先秦诸子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
2、儒家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3、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4、《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完成下列练习: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无得而逾焉(yú)2.绥之斯来(suí)3.莞(wǎn)尔4.一箪食( dān )5.自牖执其手(yǒu)6.子哭之恸(tòng)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智慧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4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目标:重点:1.学习文言知识,材料的思想和表达艺术;难点:2.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思考;3. 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一、教学过程:1.出声自读1-3则和9-13则,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学习第一则:(1)重点字词:毁:诽谤。
逾:超越。
伤:损伤。
多:只,仅仅。
见:表明(2)疏通文意;(3)同学讨论:概括第一则的内容及其使用的手法;明确: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
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贡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3.学习第二则:(1)重点字词:“知”通“智”,聪明,智慧。
阶:名作动,踩着台阶。
而:表修饰;斯:就。
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
绥(随):安抚。
和:团结协力。
(2)疏通文意;(3)讨论概括第二则的内容并分析所使用的手法;明确: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4.学习第三则:(1)重点字词: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
坚:坚实深奥。
循循:有次序。
诱:引导。
博:使动用,使……广博。
卓尔:高大的样子。
末:没有。
由:途径、办法。
(2)疏通文意;(3)同学讨论:概括这一则的内容,并思考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明确:这则内容有三:用比喻的手法高度评价老师;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不能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高远无边5.小结:前三则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比较,由衷地赞美、表现孔子无与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
2023年《当仁,不让于师》第一课时,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2023年《当仁,不让于师》第一课时,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收拾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二、《当仁,不让于师》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控制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教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1、堆积重要字词,丰盛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互相态度、浓厚感情。
教学难点:对孔子在道德、知识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容易分类。
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控制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堆积文言知识,再商议、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主意;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第10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前学过,在此可以略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整体感知: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容易分类。
A:课文第1、2、3节:。
B:课文第9、10、11、12、13节:。
C:课文第4、5、6、7、8节主要内容:。
一:品析第一类:课文第1、2、3节。
选文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解释]:毁:逾:伤:无以:多:见:【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固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而已。
”【评析】写子贡面向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以及的感情。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当仁,不让于师》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学习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法指导】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所选材料进行分类: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推崇2.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感情。
3.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学习重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案』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循循然善诱人:如有所立卓尔:当仁:子之武城:莞尔而笑:予所否者:2. 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是丘也:不吾知也: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3.阅读第一类材料,疏通文意:『课堂探究案』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2.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课后训练案』1.阅读以下材料,分别写出自己的解读心得,评析意见。
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19第23》)②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19第22》)子贡的道德学问: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19第21》2.几个俗语的理解与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第二课时『课前自主学习案』1.惯用语的积累,理解: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子路不说2.疏通第二第三类材料,写出自己的问题:『课堂探究案』1.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是什么,孔子对弟子又有怎样的情感?2.孔子对弟子怎样教导?3. 生活中的孔子有怎样的个性特征?【拓展阅读】好学篇: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认识孔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掌握本文重点字词、句式,进一步认识孔子形象。
二、学案导学: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道之斯行'道'通'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毋吾以也'以'通'已'鼓瑟希'希'通'稀'莫春者'莫'通'暮'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仰之弥高:更加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当仁:遇到,面对子之武城:往、去饥馑:灾荒、荒年由也为之:治理比及三年:等到且知方也: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以俟君子:等到舍瑟而作:站起来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为国以礼:用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4、分析如下特殊句式。
是丘也:判断句。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三、成果展示:1、安排两名学生趴板演练2、组织同桌对查讨论交流3、纠正,达成共识四、教师讲解与点拨:1.讲解学案检测题中存在的疑难点2.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先秦诸子选读》文本分析和解读的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内容逻辑关系
②词:学习、实践、修养
③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①重点知识点:《孟子》中的“性相近,习相远。”揭示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由于后天环境、后天环境、教育、性格、行为
③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3. ①重点知识点:《庄子》中的“逍遥游”强调的是心灵的自由和超越,不受任何束缚地游历于万物之间。
在知识方面,学生们对于《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文本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些文本是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观点可能难以理解。因此,需要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文本,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文本内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心灵: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超越:不受任何束缚地游历于万物之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当仁,不让于师》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四弟子的志向。
3.积累本课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敏锐的语感,通过积累词语,熟悉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四弟子的志向及性格,体会孔子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描述人物神态、语言以表现人物性格志趣很有特色,认真分析鉴赏,可以了解孔子教学思想、人格魅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古人的政治理想和行为规范。
这对我们今天追求理想,塑造自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仍极有启发。
【教学重点】1.辨析多义词:如、方、与。
2.掌握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
3.品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性格和志向,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教学方法】角色朗读、小组讨论、交流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一体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98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一)教育思想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二)教学方法类:举一反三、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三)教学态度类: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
二、解题: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由);曾皙,姓曾名点,字皙(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求);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赤)。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
当时由51岁,点39岁,求31岁,赤18岁,可见,学生们的名字是按照年龄的大小来排列,这也符合儒家所强调的礼仪制度。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学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课内素材亲其师,信其道本课节选的这几章都是围绕孔子和弟子们的关系展开的,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凭着自己的学识和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爱,孔子和弟子们相处,不以师道尊严自居,而是平等对待弟子们,而且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
由于孔子悉心地教导、诚挚地关怀,以及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学生们尊敬他、爱戴他。
他得了病,子路为他祈祷(见《述而》)。
叔孙武叔等人诋毁他,子贡坚决为他辩护。
孔子死后,学生们为他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才挥泪而去。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谨记老师的教诲,终生实践着他的思想,传播着他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学说——儒学,使孔子的思想光照千秋,使孔子名垂万代。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良好的师承传统。
但在当今时代,也出现了许多师生之间的不和谐现象。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爱生如子、放下架子、尊重学生,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经常表扬与鼓励学生,那么学生就一定会“亲其师,信其道”。
运用角度兼容并蓄,鼓励个性。
西哲有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操守,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在评价考查学生时,切不可以己度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更不可死抠条条框框,对学生求全责备,要有一种兼容并蓄、百川纳海的恢宏气度,尊重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接纳并理解种种个性差异,通过科学引导促使学生的个性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
四个学生,可以说有四种理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赤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这些想法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标准,但孔子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更不根据自己预设的标准或偏私喜好来评判学生,而是宽容接纳,积极肯定,并给予赞扬、鼓励。
《当仁 不让于师》导学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 积累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3.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以及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目标2、3【课时安排】3课时【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完成下列练习: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无得而逾焉(yú)2.绥之斯来(suí)3.莞(wǎn)尔4.一箪食( dān )5.自牖执其手(yǒu)6.子哭之恸(tòng)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智慧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2、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3、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4、仰之弥.高:更加5、循循然...善诱人:一步一步有次序地6、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7、当.仁:遇到,面对8、子之.武城:往、去9、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10、予.所否者:我11、人不堪.其忧:忍受12、自牖.执其手:窗户13、子哭之恸.:.极度悲痛四、注意如下特殊句式。
仲尼岂贤于子乎介词结构后置句博我以文:介词结构后置句,使动用法。
是丘也:判断句。
贤哉,回也!倒装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五、、一词多义如.有所立卓尔(动词好像)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句末语气词)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相当于“然”〕割鸡焉.用牛刀(表疑问,译为“哪里”“怎么”)多见其.不知量也(代词,代人)人不堪其.忧(指示代词这)其.何伤于日月乎/如之何其.可及也〔放在句首或句中表强化某种语气的副词)夫子之不可及.也(动词比得上,赶得上)比及.二年(动词等到)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形容词,满足)天厌.之!天厌之!(动词厌恶,厌弃)六、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Word版含解析
(二)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4、5、6、7、8)
☆文段精讲:
1、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学生自主勾画比喻、排比的句子)
2、陈子禽如此挑拨师徒关系说明什么?
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第三节
☆重点字词:
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
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循循:有次序。坚:坚实深奥。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当仁,不让于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重要字词和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读法、导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学会平等与尊重
重点
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课前检测
一、导入(2)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对他有多少了解呢?
五、总结:(2)此三则主要是高度评价老师的才学德行,以及叹息与老师的差距,从而将孔子形象更加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仁不让于师》导学案
《论语------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知识链接:(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
其中,孔子这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二)、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2、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毋吾以也鼓瑟希莫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循循然善诱人:如有所立卓尔:当仁:子之武城:莞尔而笑:予所否者: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且知方也:以俟君子: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4、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是丘也:不吾知也: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教学过程:一、经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仁,不让于师》第二课时,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当仁,不让于师》第二课时,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当仁,不让于师》第二课时二:品析第二类:课文第4、5、6、7、8节:选文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4]:抑:不过。
厌:满足。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评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
选文5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题上,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评析】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选文6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6】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2、隐:隐瞒。
3、吾无隐乎尔:(句式)状语后置,相当于“吾乎尔无隐”。
4、是丘也:是,这。
也,表判断。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
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评析】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
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选文7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7】:1、之:到……去。
2、弦歌:弹琴唱歌。
3、焉:怎么。
4、诸:之于。
5、使:使唤。
6、戏:开玩笑。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散文:二、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自主学习篇--自主,新课标理念的精髓基础积累【识字记音】①绥()②喟然()③莞尔()④偃()⑤箪()⑥皙()答案①suí②kuì③wǎn④yǎn⑤dān⑥xī【解释实词】①其何伤于日月乎:②绥之斯来:③动之斯和: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⑤虽欲从之,未由也已:答案①损害②安抚③团结协力④坚固,引申为深厚⑤途径,方法【通假举要】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②道之斯行: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④夫子矢之曰:答案①“知”通“智”,聪明,智慧②“道”通“导”,引导③“说”通“悦”,高兴④“矢”通“誓”,发誓【一词多义】(一)实词答案断绝/绝交/停止/绝命/横渡/陡峭的(二)虚词答案①在②在……方面③由于④向,对⑤被⑥与,跟,同⑦比⑧“见……于”,表被动【古今异义】①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今义:②君子一言以为知古义:今义:答案①古义:关爱别人。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②古义:以,可以;为,表现出来。
今义:认为。
【文言句式】①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②贤哉,回也!③不吾知也!④其何伤于日月乎?答案①判断句②主谓倒装句③宾语前置句④介宾短语后置句【名言名句】①,钻之弥坚。
,忽焉在后。
②君子学道则爱人,。
③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答案①仰之弥高瞻之在前②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合作探究篇--合作,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重点剖析【中心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问题讨论】1.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赏析:子贡的这句话说的是陈子禽。
因为子禽的劝说是说孔子不如子贡贤明,子贡的话是对子禽一种不客气的反驳,甚至可以说有点恼怒的成分。
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慧。
子贡认为子禽的这句话属于后者。
他认为子禽这样说是不明智的,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而紧接着就有一句:“言不可不慎也!”可以说是对子禽的警告之语。
接下来的话语,子贡用极其夸张的言辞对孔子的高尚德操和巨大影响进行了渲染和介绍,这样,子禽的话就不攻自破,难以立足了。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赏析:这是一种和谐社会与民同乐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表观出了曾皙仁爱的思想和他治理国家的一种远大理想。
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
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更为高远的境界。
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的世界了。
这就叫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难怪孔子要脱口而出,由衷地发出赞叹来了。
【艺术特色】1.具有特色的语言描写,形象地层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子贡对叔孙武叔和陈子禽的反驳运用了对比、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把孔子才德的出类拔萃和对孔子的无限敬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颜回的喟然长叹,运用了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将孔子才德的无与伦比和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孔子对颜回的称赞,对颜回死的悲叹和对伯牛的探问均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将孔子对其弟子的深厚情谊表达得真切感人。
2.神情动作的细节描写,真切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
孔子要弟子畅谈志向,子路“率尔而对”,一个细节,把子路坦率自信的性格表露无遗。
孔子问到曾点,曾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一个细节,让曾点潇洒超脱的性格跃然纸上。
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弦歌之声,“莞尔而笑”,孔子感觉子路说话不够谦让,“哂之”,这两个笑,使孔子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点拨迁移课文内容※点拨※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这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而抬高子贡的问话。
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
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
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
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
此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天”这个概念,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
发散迁移※思考※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子贡采用什么手法来回答叔孙武叔的话?他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怎样?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②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2、阅读文段,结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孔子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1.子贡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览无余;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见解。
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
2.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
训练落实篇--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师旅(lǚ)鼓瑟(sè)B.浴乎沂(yí)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率(shuà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n)笑答案:C解析:千乘shè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答案:A解析:B项,端章甫鼓瑟希;C项,侍坐浴乎沂;D项,毋吾以也夫子哂之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言以为不知知:聪明,智慧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诱惑C.二三子以我为隐乎隐:隐瞒D.伯牛有疾,子问之问:问候答案:B解析:诱,引导。
4.解释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则何以哉④以俟君子答案:以:①因为,介词;②通“已”,停止;③用、做;④就,连词,表顺承。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得一项是()A.毋吾以也B.不吾知也C.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D.非夫子之为恸而谁为答案:C解析:C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6~5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6.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B.以俟君子俟:等待C.鼓瑟希鼓:锣鼓D.吾与点也与:赞许答案:C解析:“鼓”应为“弹奏”。
7.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答案:B解析:都是“方圆”的意思。
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答案:我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有勇气,并且懂得礼仪道德。
9.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答案: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
喜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①。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②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欢。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
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太后亦惭。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③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①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务的官。
②燕:通“宴”。
③王孙:窦婴的表字(别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窦婴亦薄其官薄:轻视,看不上B.王孙宁可以让邪让:谦让,推辞C.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过:拜访D.诸列侯莫敢与亢礼亢:通“抗”,对等,相当答案:C解析:过:经过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C解析:A项,第一句介词,凭借;第二句副词,于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