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课激趣五法
多种方法激趣,提高课堂效率
多种方法激趣,提高课堂效率育才二小五年级组一堂课的教学要有效,不仅需要孩子的积极参与,还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
要把教学内容有效地贯彻下去,采用的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
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利用他们的兴趣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显得就更加重要。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需要更多考虑教学方法的趣味性,使教学更有实效,吸引更多孩子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和研讨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些成功的做法。
一、导入激趣。
一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出场一回,就非常精彩。
那种先声夺人、吊人胃口,就是我们上课之前需要达到的效果。
具体说来,我们归纳出这样几种导入方法:1.游戏导入。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给其耳目一新的刺激。
教师巧妙筹划、精心设计新颖的游戏,能让学生怀着热情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全身投入游戏活动之中,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故事导入。
儿童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形象生动的特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设一则故事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猜谜导入。
猜谜能启迪智慧,发展思维。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则日常生活中浅显易猜的谜语让学生猜,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大胆猜想,积极思维,发挥想象。
4.表演导入。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课文都适合学生表演,是激情导趣的好方法。
进行表演,就是把教室当“舞台,”学生当“演员”,促使全员参与,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媒体导入。
多媒体电教手段直观、形象、生动。
在一堂课开始时放映一些与新课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片断,或者难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视、听、欣赏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进入教学情境。
6.板画导入。
板画具有形象性、示意性和启发性。
开课前,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些图画或图表,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味盎然,有利于板画诠释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课堂激趣方法
激趣方法
1、大鱼吃小鱼
每组集齐三分之后可以扔色子,根据色子点数选择相应的鱼放入自己的盘子中。
其中有一条4号鱼是可以吃掉其他鱼,当它在盘子内吃掉所有鱼(若盘子内没有鱼,必须等到吃到鱼后才出来)后就可以成功从盘子中出来,重新进入待选区。
2、捕鱼达人
水草集5步,走到什么颜色的鱼那,必须扔到和鱼颜色相同的色子数,这样就可以得到鱼背后相应的奖励,否则没有奖励。
小组可以选择继续往前走或者停留在原地扔到和鱼颜色相同的色子数得奖励。
3、最佳消防员(灭火)
准备四个不同的消防工具,每集齐几分就得到一样工具并得到相应的奖励。
最先集齐所有工具的除自己组的奖励外还可以得到最后一组的奖励。
4、扫雷
准备9个不同编号的纸牌,背后有不同的奖励和惩罚,抽到的同学完成任务后得到相应的分数。
里面拥有一个炸弹王,可以兑换对方的奖励。
5、复制卡通人物
每个组准备一张图片,一盒彩色笔,然后给集齐分数的
组按照从前往后或者从后往前的顺序给图片进行涂色。
6、拼图达人
准备五张拼图,并且一张剪成几块,让孩子们集齐分数之后选择图片进行组装,看哪一组组装的拼图最完整。
7、威力小坦克
每个组一辆大坦克,每个人一块完整的土地。
三分得一个炮弹,然后根据色子数攻击对方组,最后剩余完整土地多的那一组为胜。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激趣法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激趣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激趣法,是指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效果。
激趣法能够使课堂活跃、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趣法能够通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和问题,让学生参与进去,从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思考与争辩。
在讲解法律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案例或者一段视频,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与法律因素,引发他们对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激趣法能够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在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言论自由权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言论自由权利的意义和限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激趣法能够通过多媒体辅助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具象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受。
在讲解平等权利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平等权利的短视频,展示不同人物面对平等权利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激趣法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相关机构,参与一些案例分析、讨论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种常用的激趣方法
20种常用的激趣方法:〈1〉、实验观察法:通过录象、幻灯、挂图、演示、实验、操作、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
把抽象的理论和规律转化为直观的感受,降低了认知规律的坡度,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新知识。
〈2〉、设疑激思法: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尽求通而未得,口欲言面未能”时,启发学生思考。
加上教师的点拨、指引,驱动学生思维活动。
〈3〉、故事引路法:利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导入新课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对道理的诠释。
〈4〉、幽默法: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创设一点幽默,渲染课堂气氛。
〈5〉、情境法:利用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融情。
〈6〉、及时肯定法: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7〉、激励发展性评价法: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方式鼓舞学生,,用宽容的心对待学生。
多一把标尺,就会成就一批学生。
〈8〉、悬念法: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心切的特点,在教学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追根问底。
〈9〉、想象法:根据课文情节,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
〈10〉、导语激趣法:根据不同课文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切题,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思维。
〈11〉、范读引趣法:当学生无法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文字特色,准确掌握某些朗读技巧时,教师在及时示范领读,在重音、语气、语调、停顿、速度等方面相机指导,以增强朗读效果。
对那些优美的散文、动人的诗歌,教师要适时地通过各种典型的范读,以声传情,以情动人,让学生有静听欣赏的机会,指导学生在读中思索体味,得到美的享受,使其建立语感而融会贯通,心领神会而产生情思共鸣的目的。
〈12〉、教材利用法:充分发挥《实验数学》教材本身具有启发性的优势,把它作为兴趣的启发点,指导学生探索公式、归纳方法。
在探索公式过程中,要使学生的演示、观察、推理和思考紧密联系起来。
理清公式的逻辑顺序,归纳出计算方法。
〈13〉、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集图、声、色、文于一体,并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易于形成鲜明的表象。
[小学社会]社会课激趣五法.
[小学社会]社会课激趣五法2008-01-20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儿童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我在社会课的教学实践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社会课的兴趣。
1.?直观激趣所谓直观激趣,就是在社会课中,利用课本的插图、社会图册书及电影、电视、录音、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会深刻,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教学《首都北京》一课时,首先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的录像导入新课,并提问:“这是在哪里举行的升旗仪式?”孩子们被电视中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所吸引,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再配上课文中19幅插图的讲解、讨论,首都北京的大体印象,便展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了。
2.?实践激趣《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学校小课堂为主阵地传授知识,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它无法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因而《社会》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
实践激趣就是指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走向社会进行考察、参观、开展询访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社会》的兴趣。
如第二册《社会》的第八单元中,有两篇这样的课文:《在邮电局工作的人们》、《寄信和打电话》。
我便在授课前先组织学生去附近的邮局询访,看看在邮电局里有哪些辛勤工作的人们;一封信是怎样从投信人的手里到收信人手里的;信封应该怎样书写;信有哪些种类;能不能私拆别人的信件等等。
通过询访,学生们对学习课文的兴趣高涨,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了。
3.?故事激趣社会课中,不仅要学习一些社会常识,还要学习一些历史常识。
这些教材的编写具有文字生动、内容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事件的经过和人物的活动进行故事性描述,把历史事件的“画面”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第四册中的课文:《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的爆发》等,就可以用此种方法来进行教学。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激趣的几种有效尝试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激趣的几种有效尝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的起点。
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喜爱的有趣的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几种有效的激趣方法。
一、表演激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模仿。
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人物、情节构成简单的“剧本”,指导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模仿着演一演。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使学生在表演中自觉接受教育。
如教学《告别不良生活习惯》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角色分别扮演“爸爸”一支一支地吸烟,“妈妈”一次一次生气地与“爸爸”吵架。
“丹丹”劝“爸爸”戒烟成功的模拟表演,由于学生观看到直观形象的生活场景,学生的感受非常直接、深入,比听老师一晃而过的讲述更加深刻。
通过表演和观看,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健康,而且会影响到家人的正常生活,影响家庭的幸福,知道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明理导行的教学目的。
又如在教学《穿衣服的学问》一课时,笔者在班内举办“时装秀的模特”表演,学生兴致勃勃,一个个打扮得大方、得体、漂亮:有的穿着充满活力的运动服,有的穿着漂亮的裙子并背着用小时候的衣服改做成的挎包,有的穿夏装,有的穿秋装,有的穿冬装,整个教室就像时装展览会,一个个学生有滋有味地学着模特走着“猫步”,表演得惟妙惟肖,教室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喝彩声、掌声。
通过让学生表演“时装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知道不同的季节的穿着的学问,知道不同颜色衣服如何搭配,提高学生时尚的品美意识及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同时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逗趣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它能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认识寓于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去,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
课堂激趣的几种方法
课堂激趣的几种方法课堂激趣的几种方法掀起课堂教学高潮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同学心理进展的规律,运用激趣艺术,把课堂教学的某一阶段推向高度进展的富有缔造性的教学活动。
这种"高潮叠起'的课堂教学,既能有效地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当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要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必需把握激趣的艺术技巧,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
一、嬉戏竞赛激趣活泼多样的嬉戏、竞赛活动,寓教于乐,使同学在欢快激烈的氛围中,动脑、动手、动口,以趣促思,进展多种力量。
常见的语文课堂嬉戏、竞赛活动有:夺红旗、找伴侣、猜谜语、接力赛、角色表演等。
嬉戏、竞赛活动的选择要依据同学的年龄、生理特征、认知结构以及教材的共性特点确定,要做到相宜、活泼、新奇、好玩。
如在教学《贴鼻子》一课时,我创设了嬉戏环节:老师首先在黑板正中贴上图片"没有鼻子的娃娃脸',邀请同学参预活动,同学们的兴趣高涨,当其他同学做嬉戏时,下面的观众感动得为他教导迷津。
通过嬉戏再进行写作,有了实践活动的阅历,写作的难度降低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
这样,在传授学问的同时,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嬉戏竞赛方式,进行听、说、读、写练习,能促使同学把全部精力和才智投入学习之中,唤起同学的内驱力,同时培育同学主动向上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激趣"文章不是无情物。
'学校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文章,无不饱含着剧烈的感情。
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深厚的教学情境,让同学在特定的环境中,似见其物、辨其形、嗅其味、闻其声,让同学触景生情,从而导引才智火花的迸发。
对那些内容好、语言生动、感情颜色强的课文或段落,老师要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和形态动作,再现教材所描述的意境和形象。
如在教学《鹅》这首诗时,当同学看完白鹅浮绿水的投影后,老师马上问同学:"这情景美不美?'"美!'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激趣方法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激趣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学生如果对某一种科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试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过程。
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课的教学必须重视实验。
那么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什么途径、方式不断地激发和稳定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以实验激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
要让学生从各种感觉器官中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实验的设计上要注意形式多样,使实验更新、更奇、更“险”,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也带来了学生研究问题、探究真理的动力。
二、以探究激趣在学生开展探究式的教学,就是在教学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领悟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消息处理、交流合作等)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
这种学习方式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满足。
我们可以把一些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改造,改为探究性的实验。
三、以自身体验激趣科学知识离不开生产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有关现象的感受和感觉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逛街的时候注意一下服装店做衣服的材料、超市包装商品的材料、娱乐场所活动器材材料、家居装修材料等。
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观察,并把每次的亲力亲为观察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获得学习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有力数据。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激趣法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激趣法《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激趣法是一种通过设计和运用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造情境、组织讨论和互动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从情境创设、讨论引导和互动设计三个方面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激趣法进行浅析。
情境创设是激趣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的案例、故事情节或模拟实践等形式,将道德与法治的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通过让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应用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社会公德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他们去观察、反思并分享身边发生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讨论引导是激趣法的一种有效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对话的方式,主动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讨论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互动设计是激趣法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如游戏、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讲解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答题和竞争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和记忆,动态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激趣五法
教学激趣五法作者:殷丽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年第09期旅游专业课程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
要培养更多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就必须让学生爱上旅游,爱上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不断地提高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实现有效教学。
1.情境模拟以人为本,把学生的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
因为旅游专业学科与众不同的特点,就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进行授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给学生安排一个“模拟旅行”的机会来学习旅游地理知识,比起单纯的讲解应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模拟旅游情境教学中力图让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表演来认识旅游活动的内容,感知旅游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懂得旅游工作的程序,从而使旅游专业课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例如:模拟导游课中,带领学生来到校园景色优美的地段,学生轮流担当旅游者和导游,并完成不同的工作内容;导游初次带团没有把握好时间,当他把旅游团送到机场时飞机早已起飞了,如何处理?等等。
通过一次次地假设,一堂堂鲜活的旅游情境课,专业学习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旅游情境中诞生,也使学生在表演中领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媒体展示多媒体在目前的中职旅游课堂中用得还不算普遍,主要缘于老师们的不够重视以及现成资源的缺失。
其实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能够达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鲜明生动的直观形象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旅游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讲述具有直观形象特征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自然气候、风土人情以及动植物、矿产等,这就为教师开展直观形象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有动画地呈现出来,可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从形象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法宝
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法宝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生上语文课不认真,兴趣不浓,容易开小差的问题,提出了用激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语文课的思想情感教育功能的观点,并提出了入课激趣(情境激趣、语言激趣、展示激趣);课中激趣(绘画激趣);课后激趣(表演激趣)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五种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倾向,是一种潜在的力量,需要我们老师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它激发出来,并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
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激趣。
这种激趣,可以是入课激趣,可以是课中激趣,也可以是课后激趣。
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激趣,才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品尝到语文课的“趣味”。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来参加各种培训和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谈课堂上如何适当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尽情遨游。
虽然浅显易懂,但还是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节课,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入好课至关重要。
这个环节,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情境激趣、语言激趣、展示激趣。
1 情境激趣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们可以常有意识地在课前为学生创造一些情境,为入课做准备。
在上《金奖章》之前,我有目的的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园地。
他们可积极了,拿了很多设计版本给我看。
后来我们师生共议,在学习园地中设立了人生之窗、作文角、名言录、水果之谜、笑话、安全小贴士等栏目,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栏目。
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就连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字写不好的就画画。
于是,在上《金奖章》这篇课文时,我这样激趣:上次我们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出色的完成了学习园地的任务,老师这里有一枚金奖章,大家评评看应该给哪个小组?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活跃。
然后我话锋一转:在鸟国,鸟儿们也和你们一样,正为一枚金奖章该颁发给谁而争论不休呢,大家要不要加入它们的行列呢?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就被调动起来了,很自然的进入了课堂,进入了课文,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激趣几法
激趣几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不论对于大人还是对于孩子而言,没有兴趣是很难专进去的,只有当有了兴趣以后,才会想方设法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陈景润正是对(1+2)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摘取了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体育锻炼也需要兴趣的激发,当孩子们有了兴趣就有可能培养出“刘翔”“王军霞”。
一、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内容要符合儿童特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要教给他们平时熟悉的游戏方法,而且是他们喜欢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玩得起来,在玩和活动中得到锻炼。
游戏更是儿童的天性、权利,是他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学内容的编写可以游戏化、儿童化,特点是趣味性要强。
我们所选的内容尽量要针对性强的、难度不大的、活动量适中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较轻松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快感。
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虽然喜欢游戏,但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时不要固定使用几个游戏,要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新鲜感特别强烈,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能在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中获得乐趣。
例如: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可以模仿小兔跳、袋鼠跳、青蛙跳、猜拳跨步跳、造房子等。
再比如,生活中的滚翻、滚动练习内容,包括屈肘屈膝左右滚动、双手抱头屈膝左右滚动、团身抱球左右滚动、双手握踝前滚翻,等等,另外,在与生活相联系的攀爬等内容中,如鳄鱼爬、海狮爬、蚂蚁爬、大象爬等,都尽可能使教材儿童化,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他们所熟悉和喜欢的。
这就会更有利于引起孩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活泼愉快地参与活动,能够玩得起来,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锻炼,在玩中受到教育。
二、通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比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应注意游戏比赛的分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如在50米跑的教学中,由于比较枯燥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开始都不愿意参加练习,教师即可改变教学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数个小组,进行接力跑比赛,根据完成时间分出名次,最后一组得一分以次累计,第一名得分最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课前导入之“激趣五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课前导入之“激趣五法”摘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语文学科又是基础性学科,加之小学生被动感知的学习特点,打造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势在必行。
有效的课前激趣导入就像是叩响阅读教学课堂大门的清脆铃音,促使学生的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唤醒他们心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
笔者结合多年一线语文教学的经验,概括总结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课前导入的“激趣五法”,本文便是对此进行介绍。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课前导入;激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课堂伊始,学生的思想、情感、专注力都还没有很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时候如果教师一上课就投入到文本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就势必会造成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低下,思维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
”由此可见,激趣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我县与时俱进,在钟丽玲教研员的带领下致力于打造具有“情理交融,简约丰厚”特色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其中,第一环节便是“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灵活采用激趣法导入,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长期实践教学中,我尝试以下五种方法激趣导入新课。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强的人学习动力自然就强。
“设置悬念,激趣导入”的方法就是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揭示疑难,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导入新课的方法。
这种方法着眼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形成认知冲突,让教学紧扣学生心弦,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创设出学生探求知识的最佳情境。
例如我在教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田忌赛马》一文时,由于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于是我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了“思维的碰撞”式的悬疑导语进入课文:我事先准备两组数字纸卡,一组纸卡写着数字“2、4、6”,一组写着数字“3、5、7”,然后和学生三局两胜制比一比谁选的纸卡的数字大。
学生学习激趣“十法”
学生学习激趣“十法”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学科特点,引发兴趣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都是由该学科的特殊趣味所引起的。
因此,我们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科知识中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像语文学科的诗情画意、数学的奇思妙想、地理学科中祖国的大好河山等,都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
二、做好心理准备,调动兴趣前苏联心理学家索洛维契克在他的《学习与兴趣》中论述了心理准备在兴趣形成中的巨大作用。
他指出,如果心理上预先喜欢某一内容,自己一定会对所做的工作产生兴趣,并精神昂扬地着手工作,兴趣就会调动起来。
引导学生上课之前齐诵“我一定能够学好某某学科”,让他们在心理上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感召力,久而久之,定会收益匪浅。
三、导课新颖别致,诱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精彩的开头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四、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积极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
同时,创设情景还能够为学生搭建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五、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兴趣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者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激趣五法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激趣五法发表时间:2009-03-23T11:03:30.653Z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陈丽英[导读] 《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教材不但是学生阅读的课文,而且是师生对话的文本;二是新教材不是纯粹的知识载体,专供教师“教”的,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材;三是新教材没有简单化地呈现由编者预设的唯一结论,而是设计了典型的生活事例、生活事件,旨在为学生营造感受,体验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与教材相互作用的动态进程中生成新的意义;四是新教材不是静态、封闭的文本,而是具有延展性,为开放的汲纳当下生活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间;五是新教材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纳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
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是全方位的,包括知识、情感、行为、技能、德育。
由此可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使学生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接受它。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儿童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
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常用的几种方法。
1.精设导入,激发兴趣。
引人入胜地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儿歌、游戏、小表演、谈话、竞赛或置疑设问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选作文激趣五法
精选作文激趣五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
为此,试以五法以激其趣。
一、听、读结合,激趣贵在简单听、读是学习的两种最简单的方式,也最易让学生接受。
听、读什么?可以是名家名篇;可以是同龄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是朗读磁带;可以是教师范读;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
怎么听、读?可以是专题的欣赏课;可以是语文早自习;可以是班团活动的文艺表演;可以是聊天室里的朗诵屋。
总之,听、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原来文章还有那么美,让学生产生“向文性”。
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初始阶段,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基础性的训练。
二、说、写结合,成就自在“懒人”说,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可贵的手段。
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谁不乐而为之?说什么?说学习,说生活,说父母,说天下事……怎么说?口语交际课,语文课前的口头作文时间,班团活动,演讲辩论会……不过,从“说”开始,教师一定要及时对“说”的质量加上“说”评。
原则是多表扬少批评,缺点不指多了,一次就一个就行。
还要注意这是作文活动中的“说”,可以要求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字写的自己认识就行,不是正规的作业。
呵呵!这其实也是小作文,可爱的学生又被我们忽悠了。
三、评、写结合,发表重于写作评改是学生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提高手段。
语文老师每学期可只书面精评每个学生一两篇文章,其他的咋办?学生互相评,老师评作文的方法可供参考。
每周一节语文自习课就是作文评改课,评改时先是小组内互评,要求有评语,日期,签名。
然后是友好小组交流。
选出好文章推荐到校广播站乃至公开刊物发表。
作文的发表是整个激趣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学生发表自己的习作,公开发行的报刊最好,但那是少数学生的专利。
学校的社刊和广播站发得也不多。
其实大多数学生发表自己习作的最主要形式还是“读”。
青少年学生的“三自”意识都很强烈,写了“好东西”没人知道,没人欣赏,哪还有什么兴趣哦。
所以可以把每周两节作文课化整为零,一般不要集中上。
唱好五字经,用活激趣法
唱好五字经,用活激趣法作为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最佳地接受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因课而宜、因人而宜,唱好“导、哄、激、引、养”五字经,用足、用活、用好激趣法,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最终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趣。
一、突出趣味性,精心“导”趣“教无‘趣’,课不易‘活’,学不易‘动’”。
引人的导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授课开头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达到抛“砖”引“趣”的效果,使学生进入新学情境。
在讲授《隆中对》一课时,我先出示一首小诗:“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由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引入课文所记叙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刘备三次屈身茅庐请诸葛的意义所在,进而想象诸葛亮如何在茅庐内指点江山、纵论天下,最终使“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的画面,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突出感染性,合理“烘”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烘托气氛,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我针对学生心态不成熟,并喜欢追星的特性,在教室播放香港歌星--王菲合乐而唱的《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学生立刻被王菲那悠扬婉转的歌声吸引和感染,陶醉于其中,边听边欣赏,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译析全词内容,并一起唱起这首《明月》歌,使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词的理解,在激趣中促进理解,悟思中品尝喜悦。
三、突出直观性,现场“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实施直观教学等教法中,吸取理化课的经验,运用实验法去解决语文的重点、难点,以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我在讲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时,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课前制作了两件教学用具“平桥”和“拱桥”。
五法激“趣”写出个性作文_作文教学
五法激“趣”写出个性作文五法激“趣”写出个性作文任春莲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文那叫一个难。
要么三言两语,要么流水细账,杂乱无章。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年龄小生活积累少,又是刚接触作文;二是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技巧差,因而对作文没有了兴趣。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作文训练中采用了激发学生兴趣,写出个性作文的几种方法来。
以读激趣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句优美、文理严谨的范文。
作文教学要抓住阅读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家乡的红橘》一文,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橘子树的叶、花、果,文字优美,思路清晰。
我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以《家乡的苹果》为题,进行仿写。
因为是苹果家乡的特产,学生非常熟悉,兴趣很浓,写起来很顺利,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文章彰显了个性。
以说激趣三年级的学生长篇大论的作文写不出来,但在适宜的情境中说的热情却很高,因而可以从说入手,将兴趣迁移到写中去。
在指导人物写作训练时,我先让学生说自己,自己的长相、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习惯……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越说越有劲。
这时,趁热打铁,按这次写作要求,我布置了《自我介绍》一文。
学生兴致很高,一篇篇内容迥异、个性鲜明的习作就写出来了。
以情激趣颗颗童心都是爱。
关爱弱小、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
抓住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动人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写作欲望。
一次,我抱来一只残缺的玩具狗,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它的“故事”:小狗的爸爸去世了,妈妈生病住院了,小狗的双腿被汽车轧断了……希望孩子们献出自己的爱,给小狗一个温暖的家。
下午,学生就争先恐后地给小狗拿来了吃的、睡的……我便借此情此景,启发学生以《小狗,我爱你》为题进行习作,于是,每个学生都爱心流露,情深意切的话语跃然纸上。
以玩激趣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尽情地玩,再让学生自由地写,会使学生平添许多写作趣味。
在课间,我带领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五法”激趣,打造活力课堂
“五法”激趣,打造活力课堂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结合科学课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措并举,在科学课程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如下:一、山重水复疑无路——设疑激趣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设置“包袱”,栓“扣子”,设疑激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上学生思维积极、充满活力。
如在讲《植物的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把两颗芹菜分别浸入蓝墨水和红墨水中生长。
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老师家里的两棵“神奇芹菜”,学生都围拢过来,非常好奇地观察谈论与众不同的芹菜,科学探究的兴趣一下就激发起来了。
教师顺势引导他们认识植物导管、筛管,学生印象极其深刻,课堂互动高效。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探究激趣科学课不是理论课,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当前科学课堂的问题就在于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纸质的理论测试抹杀了儿童探究的天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才能找到科学探究的真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们以《摆的秘密》一课,体验探究法带来的课堂活力。
1.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
自己做一个摆,然后记录下你的摆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各组汇报摆的次数,提出问题:为什么摆摆动的次数会不一样?你认为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摆的幅度。
)2.分组合作,动手探究课题。
探究摆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锤的轻重、是否与摆线的长短有关:(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分组实验;(3)各组汇报;(4)引导学生研讨实验结论;(5)教师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社会课激趣五法 - 论文频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儿童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我在社会课的教学实践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社会课的兴趣。
1. 直观激趣
所谓直观激趣,就是在社会课中,利用课本的插图、社会图册书及电影、电视、录音、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会深刻,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教学《首都北京》一课时,首先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的录像导入新课,并提问:“这是在哪里举行的升旗仪式?”孩子们被电视中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所吸引,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再配上课文中19幅插图的讲解、讨论,首都北京的大体印象,便展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了。
2. 实践激趣
《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学校小课堂为主阵地传授知识,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它无法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因而《社会》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
实践激趣就是指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走向社会进行考察、参观、开展询访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社会》的兴趣。
如第二册《社会》的第八单元中,有两篇这样的课文:《在邮电局工作的人们》、《寄信和打电话》。
我便在授课前先组织学生去附近的邮局询访,看看在邮电局里有哪些辛勤工作的人们;一封信是怎样从投信人的手里到收信人手里的;信封应该怎样书写;信有哪些种类;能不能私拆别人的信件等等。
通过询访,学生们对学习课文的兴趣高涨,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了。
3. 故事激趣
社会课中,不仅要学习一些社会常识,还要学习一些历史常识。
这些教材的编写具有文字生动、内容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事件的经过和人物的活动进行故事性描述,把历史事件的“画面”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第四册中的课文:《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的爆发》等,就可以用此种方法来进行教学。
另外还可以插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增强课文的趣
味性,达到激趣的目的。
在讲故事时,我注意用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的语调,作用于学生的听觉;用一颦一笑,激昂慷慨、悲伤忧戚的表情,作用于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 游戏激趣
社会课中,要求学生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文化、革命传统、国家性质、交通旅游等常识。
学习这些知识,可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教学。
如教学《首都北京》一课,课前先组织学生收集好北京文化、政治、国际交往、名胜古迹、改革新貌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好语言,做好准备。
上课时,让学生自扮“导游”小姐,向全班同学一部分、一部分进行讲解。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促进。
5. 评价激趣
评价激趣是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正确的回答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获得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进行及时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在评价后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使部分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受到刺激,集中学习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