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集下载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问题。

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认识和实践。

一、师生关系要和谐,诱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

只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才会激发创造的火花。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在言传身教中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的尊重和对自己灵感、积极性的肯定。

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调动起自己的所有有利因素,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诸如时事热点、名人小故事、寓言、笑话、问题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

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把多媒体带进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多媒体教材的最大优势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信息,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这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

我上初二法律常识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法律知识很感兴趣,但往往过后就忘。

后来我就利用平时的时间录制一些相关的法制案例,上课的时候经常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案例,学生对此相当喜欢。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思考、探索、创造。

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设计探究性调查课题、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探究性社会调查课题,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我国的国情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联想我国的近代史,自己设计一个社会调查课题。

该课题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又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

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

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意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

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可见,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还可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构建初步的创新活动的框架。

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小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可让学生收集样本,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解决办法,将结果写成调查报告;也可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一些有趣、有味、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成政治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 和 实践 精 神 。 要教 会 学 生 能 够 在 实 践 中 、活 动 中去 发 现 问 题 、思考 问题 、解 决 问题 。在 实践 中,要 坚持 三个结 合 。一 是
在 教学 过 程 的每一 个环 节 中 ,教 师 都要 善于 给 学生 营造 一 个 良好 的环境 ,建 立平 等 、民 主 、信 任 的新 型师 生关 系 ,引 导 学 生 的情 感处 于 积极 、 自南 、宽 松 、安全 的状 态 。从 而使 学 生 的创 新 思想进 入一 个 由驰骋 的愉快 的心理 空 问。
表 达 自己的 意见 与看法 ,相信学 生有 自己的见解 。 二 、发 挥学 生的 主体 作用 ,让学 生在讨 论 中学
教 学 评 价 是 对 教 学效 果 进行 的价 值 判 断 ,它具 有 导 向功 能 ,因而 是教 学 工作 中不 可缺 少 的环节 。 在教 学评 价 中要 注意 的 问题 :一是 克服 智商 化倾 向 。在 进行评 价时 ,不 能 只注重 学 生 的分 数 ,过 分强 调 甄别 与选 拔功 能 ,更 要注 重对 学 生平 时行
课 课 外的 延伸 ,是培 养学 生 道德行 为和学 生进 行 道德 实践 的 又 有效途 径 。

教 育 的成 功导 向和 正 面鼓 励 ,允许 学 生在 探索 中出差错 ,不求
全责 备 ,努力 成为学 生求 知道路 上的 共 同探 讨者 和知 心朋 友 。 ( 二 )树市 尊重 、信任 的观 念。首 先 ,教 师要 尊重 学 生 。 学生 因 受到 教师 的 尊重 而乐 意 同其 进行 情感 交 流 ,并接 受 教师
为 的评 价 ,重 视过 程 的评价 和 综合 素质 的 评价 ,力求 做 到知 行 统一 。既重 视学 生校 内的表 现 评价 ,也应 试 图 强调家 庭 社会 的

浅析在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析在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然 , 于学 生的错 误 , 师也不 要急 于 去纠 正 , 对 教 而要借 机 引导 学生 去 冷静 思考 、 认真 分析 、 意识 地推 迟评 价 , 学生在 轻松 的 气氛 有 让

在教 学 中给 学生 留有创新 思考 的时间
在平 时的思想 品德课教 学 中 ,我们经 常听 到 “ 堂灌 ”一言 满 “ 堂” 的说法 , 是说 一节课 的时 间 , 就 都是教 师的 自我表 演 , 样确 实 这 突出了教 师的主导 地位 。但 是 , 样却 忽视 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 , 这 只
传 统的教 学过分强 调预设 和封 闭 , 学生就 像是 一只容 器 . 这样
的课堂 是机 械 、 闷 的 , 乏对 智慧 的挑 战 , 沉 缺 窒息 了学 生 的创 新思
维。 现代化 建设需要 大量创 新型人 才 . 这就 要 求教 师在 教学过 程 中
要为学 生提 供创 新思维 的“ 壤”把思 维 的空间 留给 学生 。 “ 习 土 , 学 任何知识 的最佳 途径是 由学生 自己去 发现 , 因为这 种发现 , 理解 最 深, 也最容 易掌 握知识 间的 内在规律和 联系 。” 求思想 品德课 教 要
会使 学生感 到厌烦 , 失对 思想 品德课学 习的兴 趣 , 生不 能积极 丧 学 主动地 参与 到教学过 程 中。现在这 种教学 方法 已经不 再适应 新课
改 的要 求 , 它更 是不 利于 学生 创新 精神 的提 高 , 反而 , 学生 的创 对 新精神 是一种 遏制 。所 以在 教学 中 , 必须 从学生 的需 要出发 , 变 改
中去发 现并 纠正错 误 , 找到 改正 错误 的正 确 方法 , 这样 通过 争辩 、 质 疑得 来的知 识 , 学生 的 印象是 深 刻的 , 样解 决错误 、 索错 误 这 探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者:姜潇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4年第9期山东省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姜潇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八。

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穿插提问、讨论、模拟、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动口、动手、动脑,促进和提高学习效率。

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一、开放性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精神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民主的教学观,把学生看作与教师人格平等的朋友和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其有自由表现的机会。

所以,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种途径比较行之有效。

1.重视对学生的感情投入。

课堂上,教师态度要和蔼,不能以命令式的口气和“严师”的面孔出现,拒学生于千里之外。

教师还要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

如在讲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案例,自编自演小品。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摘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优势,教师应通过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面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创新精神创新教育主体意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所以新世纪急需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靠学校的创新教育,因为“创新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也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在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思想觉悟、道德情感作为主要任务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性、现实性和教育性的特点,所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创新精神的涵义及表现“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创造型人格的动力因素。

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

”[2]p89“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温伯格认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首先在于他的探索、求异的精神,这是创新精神的标志。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创新精神固然表现为探索,但这种探索不是随心所欲的行为,它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

他认为求实、求佳是创新精神的精髓,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既是一个标新立异者,又是一个实事求是者,更是一个明辨是非者。

心理学家安娜·罗指出,创新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

凡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总是一心想着自己的事业,把实现自己的崇高的创造理想看的高于一切,没有真正的献身精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精神。

”[3]p92从以上学者对创新精神的见解中可以看出,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创新能力是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核心要素。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和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的讲解,学生则只作被动接受的角色。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创新需要学生有独立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实验任务,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最后总结实验结果。

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自由发挥,写出独特的作品。

此外,在艺术、音乐、体育等课程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结注重素质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和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来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刘忠华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刘忠华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刘忠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江泽民同志继“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之后,在“十六大”报告中又强调教育领域要“坚持教育创新”。

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因为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其一;其二是,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动、发动、传播的作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创新欲望。

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

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二)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

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的教育。

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他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摘要】国家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课堂教育是主阵地。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教育教学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强自主意识,改进教学手段方法和评价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字】创新新型师生关系自主意识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战场。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学习科学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灵魂演算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需求。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要求广大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才能逐步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创新氛围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来决定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1]。

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以现代学生观为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一个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

1、民主平等:要善于搭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这是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立的、在人格上是平等的[2]。

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

2、尊师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有礼、虚心聆听教师的教诲;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以真挚的情怀善待学生。

师生、同学间相互尊重,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3、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互动交往,相互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大胆创新,鼓励学生有不断超越的精神。

浅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荆门市京山县石龙镇中学:陈光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

学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其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那么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怎样在新课改形势下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诱导学生的创新动机。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仅靠教师的传道授业是不够的,因而理直气壮的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变“给学生所要的东西”为给学生“如何得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启蒙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这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首要问题。

我通过这几年的品德课教学发现,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当然,要做到这些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上好“聊天课”;“实验课”;“小品课”;“辩论课”;“讨论课”;指点学生自己上课;上好综合实践课。

从而诱导学生的创新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学生思维的激活。

教师通过多角度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掌握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寻找问题的方法。

从而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政治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政治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政治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

”可见,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主要阵地。

实践证明,大力改革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更新教法,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体会如下:第一、必须构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当是:以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法指导,突出启发思维,突出教会学习,突出师生情感交融等。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其教学方法一讲到底,尽管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甚至讲得口干舌躁、满头大汗,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教我听”“你写我抄”“考试死记硬背地应付过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学生主体”原则的理解和落实。

学生主体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适合学生情绪和心理需要的课堂气氛,要因材施教,必须是学生易接受的、实用的。

素质教育反对单一“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法,通过新颖的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动机,使其观察力和思维得到锻炼,有利于智能的培养。

例如在讲初一《我的自画像》一节时,先创设“情景再现”,启发学生主体参与政治学习的精神,接着通过学生主动讲《别迷失自我》的寓言故事,然后启发学生回答该事事的启示是什么?学生主动参与,争取发言。

有的学生说:迷失自我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幸福,所以我们要树立主动认识自我的正确意识,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迷失自我。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求同思维是天性,所谓“人云亦云”,大部分人的求同思维非常活跃。

但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更为重要,只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路,才会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创新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

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身份是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声器”,而学生是吸收知识的“容器”。

例如,我们在课堂上传统的行为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

我经常会问:“你们的困难在哪里?需要我做什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促进者”,受益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师生双向交流,双方共同受益。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服从这种师生关系最大的特点是不平等。

师生形成无形的鸿沟。

学生无论课上课下,都会对教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心理,阻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对交流失去兴趣。

创新意识的培养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应大力倡导建新型师生关系。

其核心是倡导师生间人格上的平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放下架子,主动走进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

不仅以教师,而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消除学生对教师心灵上的畏惧感,并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益于创新意识发展的新环境;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研讨各种问题,自由地双向交流,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趋向和性格特征,这样的师生关系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评 价是对 教学 效果进行 的价值 判断 , 具有导 向功 它
能, 因而是 教学工 作中不 可缺少 的环节 。在教学 评价 中要注 意 的 问题 : 是克服 智商化倾 向。 一 在进行 评价时 , 能只注重 不 学 生的 分数 , 过分 强调甄 别与 选拔 功 能 , 要注 重对 学生 平 更 B  ̄为 的评价 , 3 ,5 重视 过程 的评 价和 综合 素质 的评 价 , 力求 做 到 知行统一 。既重视 学生校 内的表 现 , 也应 试图 强调 家庭 社
四、 科学的评 价方法 。 学生在鼓励 中学 习 让
2树立尊重 、 任的观 念。首先 , 要尊重学 生。学生 . 信 教师
因受到教 师的尊重 而乐意 同教师进 行情 感交流 , 并接受 教师 的教育 。 如在 学生回答问题 时 , 教师 要即时鼓励 , 要尽量引 导 学生说出 自己的想法和 心里话 。 其次 , 教师要信 任学生 , 这样
育 的成功 导向和 正面 鼓励 , 允许 学生 在探 索中 出差 错 , 求 不 全责备 , 努力成为学 生求知路上 的共同探讨 者和知心朋 友 。
中 , 教师的 点拨和 引导 , 成稳 固的道德 信念 , 经 形 指导 自己的 道 德行为 。这 种实践 性很 强的教学 模式 , 使教学过 程 以受教 育者 为中 心 , 生从 教师 的 中学 ” 向 自己 的“ 中学 ” 学 教 转 做 , 充分 调动学生 学习 的积极性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和 实践精神 。 要教 会学生能够 在实践 中 、 动中去 发现 问题 、 考问题 、 活 思 解 决问题 。在实践 中 , 持三个 结合 。一是 与家庭 教育相结 要坚 合, 二是 与社会教 育相结合 , 三是与班 队会活动相 结合。
年学 生知识和阅 历都非 常有限 , 教师要 力求让 学生树 立独立 探究 的热情 , 养成独 立思考 的习惯。 据此 , 教学中应 该去尝 在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 。很 显然 ,正在 成 长中 的青少 年学 生要 做 出某种绝 对 的
“ 新 发 现 ” 是十 分 困 难 的 ,许 多 令 他 们欣 喜 若 狂 的 “ 发 现 ”其 实往往 只是 别人 早 已知晓 的常 识 ,教育 者对此 应该
思考 的过 程 中 ,经 教师 的 点拨和 引导 ,形 成稳 固 的道德信
念 ,知道 自己的道 德行 为 。这种 实践 性很 强 的教 学模 式 , 使 教学过 程 以教育 者 为中心 转 向 以学 习者 为 中心 ,学生 从 教师的 “ 教 中学 ”转 向 自己的 “ 做 中学 ”,充 分调 动 了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培养 了学 生 的创新 和实 践精神 。要教 会 学生 能够在 实践 中 、活动 中去发 现 问题 、思考 问题 、解 决 问题 。所 以 ,思想 品德课 必须 与家庭 教育 相 结合 ,才能 取 得更 好 的效 果 。 二是 与 社 会 教育 相 结 合 。 实 施新 课 改 以
在思想 品德教育教 学中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蒋晓英
【 摘要 】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 导和基础在思想品德 中,创新
三 、注 重实 践体 验 ,让学 生在 操作 中学
新课 改 中 ,突 出的 一 是 强化 品德 教 育 , 二 是 强调 人 文素 养 ,三是 突 出信 息技 术 ,四是 倡导 综合 实践 活动 。注 重实 践教 学 ,使 学 生在操 作 中学 ,就是 让学 生通 过一 定 的 实 践活动 ,在实 践中体 验有 关 的道德 问题 。在 体验 感受 和
采 取积 极 的评价 ,只 要这 个 “ 发 现 ”是经 过学 生 自己探 究 获 得 的 就 可 以视 为创 新 —— 相 对 于 学 生 的 已知 领 域 的 创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 学生合作 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可 以弥补一个教师难 以面 向有差异 的众 多学生的教学 的不足 ,从而真 正实现 使 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的 目 标 。有些 问题对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 ,但 又是在 学 生力所能及 的范 围,这样 的问题学生会产 生强烈 的合作探 索的愿望 ,在 合作 中 大家共 同分析 问题,相互交流 , 教师作适 当的指导,使得 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 , 这样相对 于个人独立解决 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 2 .在重点 、难点处 的合作学 习。教学 的重 点难 点往往是 学生理解掌握的 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 于教学 目标的达成。这种合作学习,教师先 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 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 自 主探索和合 作交流 的效能 3 .在讨 论交流 中组织高效的合作学习。在相交线一节教学中,我安排 了 个 “ 讨论 ”的栏 目:任意画 两条相交 的直线 ,在 形成 的四个角 中,两两相 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 类。分别量下各个角的度数 ,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让学生分组 讨论 ,结合各 自所画 的两条直线相交 的图形 ,寻找其 中所形成 的角 ,找出它们 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寻找其 中的大小关系 ,从而得到邻补角 、对顶角 的概念 , 以及 “ 对顶角相等 ”的性质。 4 .在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 时教师在 引导 学生合作 学习过程 中就要因题而 异,通过 巧妙 的诱 导,用 多种方 式激 发学 生好奇 心和探 索欲望。如教学 “ 求数轴上两点间距离 ”时,我改变以往师 问生答的形式 ,而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陕西省 西安 市爱知 中学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篇•经验交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过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和放松情绪,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更多的学习潜能。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一个轻松自由的心理空间。

1.建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教育的师生之间容易出现学生惧怕老师的现象,这样很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丧失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究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识,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入,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建立互相尊重、信任的思想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中进行沟通交流,接受教师优良的教育。

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进行鼓励,要指引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在面对困难时要积极解决,努力克服。

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这是双方真正领会愉快教学课堂模式的价值所在。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新型教育模式注重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所以,教师要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

青少年学生知识阅历有局限性,教师要争取让学生学会独立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判断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试论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3

试论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3

试论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种现代化的素质,是成功型人才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需要获取的本质的动力系统。

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所有学科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学说的创立者,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

”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的指向,在头脑中呈发散型。

它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征。

其中独特性不仅代表了发散性思维的最高水平,更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因此,很有可能是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

如果教师一味地以培养收敛式的思维为主,无论讲课、考试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统一的答案中去思考,这种思维定势将严重地束缚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资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

”可见,质疑是深思的结果。

因而,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感受和现成的结论,而要有透视力,做到真正的理解,逐步培养质疑探疑的精神。

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教材中的“相关链接”栏目设计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而提出的,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和可延伸性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用好这些问题,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昨天与今天》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讨论:(1)中小学学习方面的变化,包括课本多少、课程内容、老师讲课的特点及学习方式和作业等方面有什么变化?(2)你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发生变化了吗?(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角色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教育创新思想品德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江泽民同志继“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之后,在“十六大”报告中又强调教育领域要“坚持教育创新”。

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因为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其一;其二是,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动、发动、传播的作用。

“创新”的“新”与“旧”相对,意味着发现和超越,意味着打破常规,发人所未发。

然而,“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具有相对性的,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于创新不能理解得太狭隘和绝对化。

很显然,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要做出某种绝对的“新发现”是十分困难的,许多令他们欣喜若狂的“发现”其实往往只是别人早已知晓的常识,教育者对此应该采取积极的评价,只要这
个“发现”是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就可以视为创新——相对于学生的已知领域的创新。

肯定这种“相对创新”无疑能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做出超越他人的真正创造。

可以说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教法创新为出发点,教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新颖,而必须体现出实质上的先进性。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创新欲望。

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

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二)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

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的教育。

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他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
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
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

创新不能只从结果上看,实际上,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贵不仅在于结果“新”,更在于“创”——获得“新”的过程。

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精神,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盲从、迷信)、独立探究和独立发现。

青少年学生知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教师要力求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的热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据此,在教学中应该去尝试:
(一)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比如互相讨论。

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像,大胆的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

再如相互质疑。

在深化明理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教学的知识点,收集平时生活
中同学之间的行为,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辨、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

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

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

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

四、科学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克服智商化倾向。

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

既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
评价,也应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

二是评价内容具体、适度、透明。

教学前要给学生明确而适度的评价内容,目标和评价细则,使学生对评价有章可循。

并使学生的道德评价全面、科学、规范。

三是评价方法自主化。

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结合家庭评、社会评、教师评。

评价结果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

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某种发现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只要有了创新精神,“高智商”才能转化为“高成就”,天才少年才能真正展示天才,不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