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标文件七大”不公平“现象

合集下载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容易存在各种问题和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 信息不对称:招标方和投标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常见问题。

招标方通常比投标方掌握更多信息,这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透明的招标信息发布平台,确保所有潜在投标方都能获得相同的信息,并且加强对信息真实性的监管。

2. 竞争不公平: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可能存在行业不正当竞争或内定合作的情况。

为了确保竞争的公平性,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招标评审,并加强对投标方的审查和监管。

3. 技术能力不足:一些投标方可能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来完成工程项目,这可能导致工程质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要求投标方提供相关的技术资质证明,并进行技术能力的评估。

4. 价格过低导致工程质量问题:一些投标方可能会通过降低价格来中标,但这往往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合理的价格评估方法,不仅仅考虑价格因素,还要考虑技术能力和经验等因素。

5. 合同管理不善:合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或工程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和管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设立相应的违约责任和处罚机制。

6. 不诚实的投标: 有些投标方可能会出具虚假材料来增加中标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投标方的资质审查和材料核实,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7. 缺乏专业评估:一些招标方可能缺乏对工程项目的专业评估能力,导致选择了不合适的投标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专业评估机构来帮助招标方进行评估,确保选择合适的投标方。

以上问题和对策研究只是一些常见的情况,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在进行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工程招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工程招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工程招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工程招标过程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针对工程招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编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将会直接影响到招标工作的开展。

常见的问题包括:招标文件缺少重要内容、招标文件中存在矛盾性的条款、招标文件结构混乱等。

对策:对于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对招标文件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编制招标文件的水平和质量。

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对招标文件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招标文件内容的完整和合理性。

建议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招标文件编制标准,以保证招标文件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问题二:招标条件设置不合理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招标条件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

如果招标条件设置不合理,将会导致招标结果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常见的问题包括:招标条件设置过于苛刻、招标条件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招标条件设置不合理等。

对策:对于招标条件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认真调研和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保招标条件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建议在招标条件设置时,可以参考同类工程项目的招标条件,以制定合理的招标条件。

加强与招标人和承包人的沟通,听取各方意见,制定更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的招标条件。

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发布时间是一个关键环节。

如果招标文件发布不及时,将会影响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招标活动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对策:对于招标文件发布不及时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工程招标管理体系,确保工程招标文件的及时发布。

可以采取预留足够的时间来编制和审核招标文件,避免招标文件发布不及时的情况发生。

建议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招标文件的发布和传播,确保招标文件及时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机电工程项目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机电工程项目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机电工程项目招标中存在的问题一、招标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问题:1. 招标文件设计不合理,限制了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例如要求过高的资质要求或专业人员的标准。

2. 招标条件不公平,例如要求过高的保证金、拨付条件等,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参与。

3. 预定中标人,即使有其他公司参与竞标,但中标公司已被提前确定。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1. 招标文件不够透明,有意或无意地隐藏了一些关键信息,使得投标人无法全面了解项目需求。

2. 招标人在与投标人沟通时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导致投标人在制定投标方案时存在信息不对称。

三、评标标准不公正问题:1. 招标文件中的评标标准设置不合理,例如过分注重价格因素,而忽视了技术、质量等因素。

2. 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定性评价不准确或存在主观性,导致结果不公正。

四、合同履行问题:1. 招标人未严格履行招标文件的约定,例如未按照项目需求完成工程,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

2. 招标人与中标人之间存在违约行为,例如支付款项不准时或不足,使得中标方无法按时履行合同。

五、监督与投诉机制不健全问题:1.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违约行为难以发现和处理。

2. 对于投标人的投诉缺乏有效处置措施,使得其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 招标人应制定公平、公正、透明的招标文件,避免任何有利于特定投标人的设置。

2. 招标文件应提供充分的项目信息,确保投标人能够全面了解项目需求。

3. 设立独立的评标委员会,确保评标过程公正且专业。

4. 加强对招标人和中标人的履约监督,对违约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5. 完善监督与投诉机制,建立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投标人的投诉。

招标的10个猫腻现象,小心中招

招标的10个猫腻现象,小心中招

招标的10个猫腻现象,小心中招公平,公正,公开”是招投标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的招投标过程中也存在这不少黑幕和猫腻,今天小编来带大家看看,招标的10个猫腻现象,小心中招。

猫腻1、出圈企业重复来如招标单位或招投标管理部门有意让A公司中标,将工程划为几个标段招标。

其中第一标段的A投标公司在开标公布标底时,已高标出圈。

招标单位或招投标管理部门又可操纵评委,以复核报价等非招标程序让其中标。

猫腻2、明招暗定招标单位或招投标管理部门经过资格预审,确定几家投标单位,组织了庞大的考察团对拟参加投标单位进行考察。

各投标单位兴师动众,热情接待,花费钱财。

而实际上,在考察前招标单位或招投标管理部门就已经确定了一家意向单位,并根据意向单位的企业特点、获奖情况报价及施工技术方案等要素,为其设置评标程序及评标办法。

猫腻3、串通一气搞排外招标单位选定若干投标单位,有当地企业、外地企业和中央企业。

如评标办法规定以百分制进行评比,高分中标。

在商务标中总包管理费5分,主材下浮率4分,开办费5分。

企业各项指标均以几家投标单位的算术平均值为满分。

投标结果几家地方企业各项指标非常接近。

其中开办费相当接近又高出市场行情数倍的结果列出,总包管理费则为统一数值,那就在主材下浮率上做文章,只以1.5%的微小差距列出。

这样,算术平均值自然被这几家地方企业所控制,从而淘汰了其他竞争对手。

猫腻4、肢解项目标段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某项某段作为一个标段来发标。

但在投标中,如有两家投标企业各方面的条件相差不大,所运作的关系也都很“硬”。

为搞平衡,招标单位就将一个既定标段拆分成两个标段发包,两家各中一标,三方皆大欢喜。

再是完整项目分几块,有的甚至肢解成十几块,在投标书上随意规定这一部分子项不在本投标范围,那一部分材料不在本招标圈内,而且被肢解的都是利润高的部分。

猫腻5、制造时差达目的招标单位或招投标管理部门以抢时间为名,不顾实际,故意缩短购买标书或投标截止的日期,将购买标书截止的时间安排在公告的次日,使大多数有竞争力的企业无法参与购买。

招投标领域七大现状

招投标领域七大现状

招投标领域七大现状市场主体不规范项目业主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规避招标、串通招标、明招暗定、肢解发包工程、强迫中标人签订"阴阳合同",以及投资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等问题。

投标企业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投标企业诚信缺失,以弄虚作假和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中标;行业自律性差,串标、围标、陪标现象时有发生;恶性竞争,低价竞标,中标后再以高价索赔、偷工减料等方式获利;违法层层转包、分包等。

而且,由于投标企业属于弱势群体,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虽然明知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为了争取揽到工程,也害怕对以后的项目投标产生不利影响,往往不敢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部分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度较差,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是:不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与业主、投标企业合谋搞虚假招标、肢解发包工程;代理机构超资质范围承接、挂靠代理业务;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局。

个别评标专家缺少职业道德,不讲诚信。

主要表现在评审时不尽职尽责,草率评标;在利益驱动下与"关系企业"勾结,为他们打高分,影响评审结果。

另外,现评标时间大多在0.5 ~ 1天之间,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说评标时间不足。

有形建筑市场定位不明确。

有形建筑市场有的挂靠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的为独立运行的服务型事业单位,还有的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如在省会城市建有省级和市级两个有形建筑市场,造成资源浪费, 承接业务量不足。

二代建制推行受制约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推行代建制对于规范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发挥专业咨询机构的作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遏制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腐败事件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的常见错误与修正方法

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的常见错误与修正方法

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的常见错误与修正方法引言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在商务交易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即使存在细微的错误也可能导致重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本文将分析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中常见的错误,并提供修正方法,以帮助读者避免这些错误并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一、招标文件中的常见错误与修正方法1. 规则不清晰招标文件中的规则不清晰会导致投标人的理解误差,增加了争议的可能性。

为避免该错误,应确保招标文件中的规则明确、具体,并提供充足的解释和背景信息。

2. 技术要求不合理技术要求如果不合理,可能会排除合适的投标人,或导致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因此,在编写招标文件时,应确保技术要求合理可行,与业务需求相符,并避免对潜在投标人设置不必要的限制。

3. 投标截止日期错误错误的投标截止日期会导致投标人无法按时提交投标文件,进而被排除在招标范围之外。

为避免此类错误,应确保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并准确地注明投标截止日期,并充分考虑到合理的投标准备时间。

4. 清单或详细说明不完整不完整的清单或详细说明会使投标人难以理解和准确估算项目需求和成本。

为避免该错误,编写招标文件时应确保清单和详细说明全面、准确,并与项目实际需求相符。

二、合同文件中的常见错误与修正方法1. 条款表述模糊合同中的条款如果表述模糊,可能导致争议和歧义。

为避免该错误,应确保合同中的条款和条件清晰明确,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如“可接受的”、“适当的”等,而应使用具体的数据和标准。

2. 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条款合同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条款可能使一方面临经济损失或法律责任。

为避免该错误,应仔细审查合同,并确保它包含适用的法律保护条款,如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机制等。

3. 合同期限设置不合理合同期限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一方在长期合作中承担过大风险或无法及时解除合同。

为避免此类错误,应在编写合同时,确保合同期限与实际业务需求相符,充分考虑到各方的权益和利益。

4. 费用、付款和发票条款错误错误的费用、付款和发票条款可能导致款项不能按时支付或不正确支付,增加了争议和纠纷的风险。

招标文件中容易埋伏的11个“陷阱”,投标人要小心了!

招标文件中容易埋伏的11个“陷阱”,投标人要小心了!

招标文件中容易埋伏的11个“陷阱”,投标人要小心了!虽然招投标活动有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但在现实招投标中一些招投标实践在法律制度监察不到的地方就会埋下陷阱套路,使得投标人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参与,却没有任何可能赢得中标成果。

我们在这篇为大家分享招标文件中常见的陷阱套路,希望大家提高警惕,注意甄别。

陷阱一资格审查设置不严谨,“粗制”影响公平在实际操作中,审查不严谨是招标文件的常见灾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编制招标文件时,采购人没有考虑周全而疏忽了条款的细节设定;另一方面则是某些采购人故意将此项条件写得含糊,暗示某特定的供应商中标。

不论以上两种情况基于哪种原因,都容易导致某些供应商在招标文件中产生“擦边球”行为。

据中部某省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称,由于在招标文件中没有写明审查的具体事项,导致某些供应商在经营范围、技术等条件方面问题频出。

比如,一家没有该招标项目经营权的供应商,单凭一项类似的经营名称就顺利参与了投标,或者本来没有该招标项目经营范围的供应商,在投标文件中先写上符合该招标项目的经营范围、技术等条件,之后在投标期间按照招标项目的要求临时更改公司的经营范围等。

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均与招标文件在审查方面的“粗制”有关,让本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顺理成章地参与了投标。

严谨的资格审查条件可以减少“临时抱佛脚”“擦边球”等情况,尤其是有些供应商为了硬套招标项目,临时扩大其营业范围,其质量和能力是很值得怀疑的,存有这种行为的中标供应商将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后果。

针对这种情况,有业内人士建议,采购人或代理机构应在招标文件中对审查资格作出严谨的限制性条件,并阐述清楚。

比如,供应商参与投标时,其营业执照能否在某个时间段禁止更新;如果确因营业执照到期必须更新的,该供应商应当在投标文件中阐明更新的理由和更新后的资质、能力证明等。

陷阱二资格性审查与符合性审查不明确“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据一位招投标代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因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审查要审查的时间、内容、主体是不同的,为了保障文件的封闭性,一般而言,要求两者的材料分开装,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常收到混装弄错的材料。

质疑招投标不公正

质疑招投标不公正

质疑招投标不公正
背景介绍
招投标是企业、政府机构等组织在采购过程中选定供应商的程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招投标存在不公正的现象,例如信息不对称、内定中标等,这可能导致合同签订后出现问题,影响市场竞争公平性。

不公正现象
1.信息不对称:招标方提供的信息存在不全面或者不准确的情况,导
致投标方无法准确了解项目需求。

2.内定中标:有些招标方事先已确定中标对象,其他投标方只是形式
上的参与,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

3.暗箱操作:一些招标会议过程不透明,相关规则不公开,可能使得
部分供应商在竞争中失利。

影响
1.市场竞争环境恶化:不公正的招投标环境会导致企业对市场竞争产
生不信任,影响其投资决策。

2.资源配置失衡:如果招投标不公正,可能导致资源被浪费或者配置
不合理,影响企业效益。

3.行业声誉受损:不公正的招投标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影响其长期发
展。

解决方案
1.建立监督机制:监督部门可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确保所有参
与方都按规定公平竞争。

2.加强信息公开:招标方需公开相关信息,包括需求、标准、评选标
准等,增加透明度。

3.建立申诉机制:对不公正的招投标行为设立申诉渠道,接受相关方
的监督和举报。

结论
不公正的招投标行为会损害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土木工程知识点-工程招标文件七大”不公平“现象

土木工程知识点-工程招标文件七大”不公平“现象

土木工程知识点-工程招标文件七大”不公平“现象招标文件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正常开展。

要避免招标文件中不公平现象的出现,首先就要认清不公平的表现形式,判别不公平的存在标准。

招标文件的不公平在文件中比比皆是,或浅显、或隐晦。

下面主要分析了7大不公平的表现形式!一:对号入座型对号入座是最浅显、最容易识别的不公平形式,一对一、点对点,目标性和指向性都非常明确,这在建设工程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中尤为普遍,其表现为:一是在招标文件中直接指定某一品牌、专利、商标或供应商等;二是限定特定特殊的专利、商标、品牌或原产地;三是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明确指向某一供应商和特定产品,以上种种直接导致只有唯一的潜在投标人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这种方式是众多招标人所喜好的,不管公心还是私意,都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投标人或货物,但是《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自由参加货物服务招标投标活动,不得指定货物的品牌、服务的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

对号入座不仅违背了招标活动的核心内涵充分竞争性,无法形成招标投标环节的有效竞争,更是滋生暗箱操作和人情工程的温床,因此,这是法律法规所明令禁止的。

二:量身订做型量身订做是较常见的不公平形式,招标人在建设工程招标文件中就某些资质、业绩或技术参数特意根据特定投标人的实际条件制订,或直接与投标人串通设置某些特定条件,而这些条件往往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与履行合同无关。

从表面条件上看虽然没有直接指定某一投标人中标,但表现得却更加隐晦、隐蔽,更不易查觉,例如提高招标项目的资质要求,按规定低等级资质可以实施的项目,却设定更高资质的要求;设定不合理的入围业绩,按某些特定投标人的业绩情况,设定特定业绩类别和数量的要求;设定超出国家标准规范且只有特定投标人才能达到的技术参数等,人为地拔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这些特定条件的设置使某些特定投标人占据有利条件,却造成其它潜在投标人要么不具备这些资质和业绩、要么为满足这些技术参数的要求付出更大的成本,导致其只能放弃投标或成本增加竞争力减弱,阻碍了市场有序平等竞争。

工程招标七宗罪(3篇)

工程招标七宗罪(3篇)

第1篇一、招标文件不规范招标文件是工程招标的重要依据,其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招标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然而,在实际招标过程中,一些招标方往往忽视招标文件的重要性,导致招标文件存在诸多问题。

1. 招标文件内容不完整。

部分招标文件缺少必要的条款,如工程量清单、技术规范、合同条款等,使得投标方难以准确了解工程需求。

2. 招标文件格式不统一。

招标文件格式不统一,导致投标方在准备投标文件时出现困惑,甚至影响投标文件的提交。

3. 招标文件语言表达不准确。

招标文件中的语言表达不准确,容易导致投标方误解招标方的意图,从而影响投标的准确性。

二、评标专家不专业评标专家是工程招标评标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其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评标结果的公正性。

然而,在实际招标过程中,一些评标专家存在以下问题:1. 专业素养不足。

部分评标专家对所评项目相关专业了解不够深入,导致评标过程中出现偏差。

2. 利益输送。

部分评标专家与投标方存在利益关系,为特定投标方提供便利,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性。

3. 评审标准不统一。

评标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对同一项目的评审标准不统一,导致评标结果出现较大差异。

三、招标程序不规范招标程序是工程招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招标的合法性。

然而,在实际招标过程中,一些招标方存在以下问题:1. 招标公告不充分。

部分招标方未按照规定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导致潜在投标方无法及时了解招标信息。

2. 招标过程不透明。

部分招标方在招标过程中,未对投标文件进行公开,使得投标方难以了解其他投标方的信息。

3. 招标结果不公开。

部分招标方未按照规定公开招标结果,导致投标方无法了解自己的投标情况。

四、投标文件不真实投标文件是投标方展示自身实力的重要手段,其真实性直接关系到招标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然而,在实际招标过程中,一些投标方存在以下问题:1. 投标文件造假。

部分投标方在投标文件中虚报工程量、夸大自身实力等,误导招标方。

2. 投标文件抄袭。

招标文件显失公平

招标文件显失公平

一、案例背景某市一家国有企业(以下简称“招标人”)计划新建一栋办公楼,项目总投资约为5000万元。

为确保项目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招标人于2021年3月发布了招标公告,并制定了相应的招标文件。

然而,在招标过程中,招标文件中出现了一些显失公平的情况,导致部分投标单位质疑招标文件的不公平性。

二、招标文件显失公平的具体表现1. 投标保证金过高招标文件规定,投标保证金为合同总价的2%,即100万元。

这一比例明显过高,对于一些中小型投标单位来说,可能需要承担较大的财务压力。

同时,投标保证金过高也限制了投标单位的参与,使得招标竞争不充分。

2. 投标人资格审查不严格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人需提供近三年内类似项目业绩证明,且业绩证明需由招标人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出具。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招标人并未对投标人提供的业绩证明进行严格审查,导致部分投标人提供虚假业绩证明参与投标。

3. 投标文件格式要求过于繁琐招标文件对投标文件格式要求较为繁琐,包括但不限于:纸张规格、页边距、字体字号、图表格式等。

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标单位的制作成本,同时也影响了投标文件的评审效率。

4. 评标标准不合理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例如,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报价的权重过高,而对企业实力、技术方案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低。

这种评标标准不利于真正具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竞争。

5. 评标过程不透明在评标过程中,招标人并未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进行公开,而是采取了封闭式评审。

这使得部分投标单位对评标结果产生质疑,认为评标过程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等问题。

三、案例分析1. 投标保证金过高的问题投标保证金过高导致部分投标单位无法参与竞争,影响了招标的公平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不得收取过高的投标保证金。

因此,招标人应适当降低投标保证金比例,以保障公平竞争。

2. 投投标人资格审查不严格的问题招标人未对投标人提供的业绩证明进行严格审查,导致虚假业绩证明的投标人参与竞争。

工程项目部招标的危害

工程项目部招标的危害

一、引言工程项目部招标是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招标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实现工程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工程项目部招标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这些危害可能会对工程项目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工程项目部招标的危害。

二、工程项目部招标的危害1. 招标过程不规范,导致不公平竞争在工程项目部招标过程中,如果招标程序不规范,就会导致不公平竞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招标文件不透明。

招标文件是招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依据,如果招标文件不透明,就会给投标人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2)评标标准不统一。

评标标准不统一,导致评委在评标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影响招标结果的公正性。

(3)暗箱操作。

部分招标方在招标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导致中标结果不符合实际竞争情况。

2. 招标过程中出现舞弊行为工程项目部招标过程中,舞弊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招标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围标串标。

部分投标人在招标过程中相互勾结,通过围标串标的方式,排斥其他投标人。

(2)虚假投标。

部分投标人为了中标,采取虚假投标的方式,误导招标方。

(3)泄露招标信息。

部分投标人为了获取招标信息,通过非法手段泄露招标信息,导致其他投标人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

3. 招标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工程项目部招标过程中,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招标方与投标人相互勾结。

招标方在招标过程中与投标人相互勾结,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利益。

(2)评委收受贿赂。

评委在评标过程中收受贿赂,导致中标结果不符合实际竞争情况。

(3)招标过程中存在权力寻租。

部分招标方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招标过程不透明、不公平。

4. 招标结果不符合实际需求工程项目部招标过程中,由于招标程序不规范、评委专业素质不高、评标标准不科学等原因,导致招标结果不符合实际需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标企业实力不足。

不利于投标方公平的因素

不利于投标方公平的因素

不利于投标方公平的因素
1. 政府官员的偏袒:政府官员有可能在评标过程中偏袒某些投标方,例如因为个人关系、利益关系等。

这会导致其他投标方无法公平竞争,影响投标过程的公正性。

2. 投标文件要求的不合理性:投标文件中可能存在不合理或过于苛刻的要求,使得某些投标方根本无法满足。

这种情况下,其他具备竞争力的投标方也无法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3. 投标评标专家的不公正行为:投标评标专家可能出于个人或组织的利益而偏袒某些投标方,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性。

例如贪污受贿、泄露竞争对手信息等行为。

4. 投标过程的透明度不足:投标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使得投标方无法了解评标的具体过程和标准。

这会导致投标方对评标结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影响公平竞争的正常进行。

5. 投标方的资金实力和背景的不平等:某些投标方可能具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或更深厚的背景,使他们在投标过程中占据较大的优势。

这会导致其他投标方难以与之抗衡,影响公平竞争的结果。

综上所述,政府官员的偏袒、投标文件要求不合理、评标专家的不公正行为、投标过程的不透明和投标方的资金实力和背景不平等等因素都可能对投标方的公平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招标文件错误导致废标

招标文件错误导致废标

一、背景某市某区某街道,计划对辖区内的一所小学进行改造升级。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施工单位,街道办决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

招标文件于2020年10月10日发布,截止日期为2020年11月10日。

然而,在招标过程中,招标文件出现了一些错误,导致废标。

二、错误情况1. 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错误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存在多处错误,如门窗数量、墙面面积、地面面积等。

这些错误导致施工单位无法准确计算出工程量,进而影响到投标报价的准确性。

2. 投标保证金要求不合理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保证金为合同金额的10%,而根据相关规定,投标保证金应为合同金额的2%。

这一要求显然超出了规定范围,使得部分施工单位无法满足投标条件。

3. 投标文件格式不规范招标文件规定投标文件应采用A4纸双面打印,并装订成册。

然而,部分施工单位提交的投标文件存在纸张规格不符、装订不规范等问题。

4. 评标标准不明确招标文件中对于评标标准的描述不够明确,如施工单位的资质、业绩、信誉等方面的评分标准不具体,导致评标委员会在评审过程中存在争议。

三、影响1. 废标由于招标文件存在多处错误,使得部分施工单位无法准确计算工程量、无法满足投标保证金要求、投标文件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投标文件不符合招标要求,最终导致废标。

2. 重新招标废标后,街道办需重新组织招标,这将导致招标周期延长,增加招标成本。

3. 影响工程进度由于招标周期延长,原计划在2021年1月开工的工程,可能推迟至2021年3月才能开工,从而影响工程进度。

4. 增加社会成本重新招标、延长工程进度等都将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

四、原因分析1. 招标文件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不足招标文件编制人员可能对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了解不够,导致招标文件存在错误。

2. 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沟通不畅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与相关专家、施工单位等沟通不畅,导致部分内容未能得到充分讨论和修改。

3. 缺乏对招标文件的审核机制在招标文件编制完成后,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指出该工程在招标过程中的不妥之处

指出该工程在招标过程中的不妥之处

指出该工程在招标过程中的不妥之处
引言:
招标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合理选取承包商的重要环节。

然而,如果在招标过程中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增加成本,甚至引发其他风险。

问题一: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该工程在招标过程中存在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的问题。

招标文件未能充分公开,可能导致有意向的承包商无法获得重要信息,从而丧失参与竞争的机会。

同时,评审过程缺乏公正性,可能存在偏袒特定承包商的情况。

问题二:不合理的资质和要求
该工程招标文件中的资质和要求存在不合理之处。

有些资质要求过于苛刻,排除了一些具备实力但缺乏某一特定条件的承包商。

另外,某些要求可能与工程实际需求不符,导致招标结果无法满足项目需要。

问题三:信息不对称
在招标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招标文件中提供的信息并不充分,可能无法让承包商全面了解工程的需求和约束条件。

这样可能导致承包商在编制投标方案时出现误解或偏差。

问题四:不及时回应疑问
招标文件发布后,承包商可能会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

然而,该工程在招标过程中未能及时回应相关疑问,导致承包商无法准确理解招标文件中的要求和限制。

总结:
以上是指出该工程在招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妥之处。

建议对招标过程进行改进,加强透明度和公正性,合理设置资质和要求,提供充分的信息,并及时回应承包商的疑问,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工程招标中存在的(3篇)

工程招标中存在的(3篇)

第1篇一、引言工程招标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旨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择优秀的承包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程招标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招标的公正性,也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工程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二、招标文件不规范1. 招标文件内容不完整招标文件是招标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其内容应包括招标项目的基本情况、技术要求、投标资格、评标标准等。

然而,在实际招标过程中,部分招标文件存在内容不完整、表述不清等问题,导致投标商难以准确把握招标要求,从而影响投标质量和招标的公正性。

2. 招标文件格式不规范招标文件格式不规范,如字体、字号、行距等不符合要求,使得招标文件阅读起来困难,甚至影响投标商对招标项目的理解和判断。

3. 招标文件修改频繁部分招标文件在发布后频繁修改,使得投标商难以适应,增加投标成本和风险。

三、评标过程不规范1. 评标专家选取不公正评标专家的选取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招标项目存在评标专家选取不公正的现象,如关系评标、暗箱操作等。

2. 评标标准不明确评标标准不明确,导致评标过程中出现主观臆断,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性。

3. 评标过程不透明评标过程不透明,如评标专家名单不公开、评标结果不公开等,使得投标商难以了解评标过程,增加对招标公正性的质疑。

四、招标代理机构问题1. 招标代理机构资质不达标部分招标代理机构资质不达标,缺乏专业能力和经验,导致招标过程不规范,影响招标结果。

2. 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存在利益关系部分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存在利益关系,如为投标人提供不正当的帮助,影响招标的公正性。

五、招标投标主体问题1. 投标人资质不符部分投标人资质不符,如无相关资质证书、业绩不符合要求等,影响招标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2. 投标人围标串标部分投标人围标串标,如联合投标、虚假投标等,破坏招标的公平性。

工程招标、投标十大不规范

工程招标、投标十大不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步骤1. 二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啊,就像一场神秘的数字魔法之旅。

2. 首先呢,你得把那些观测的数据当成宝贝一样收集全乎,要是少一个,就像炒菜少了盐,没味儿。

3. 拿到数据后,就像侦探面对一堆线索,开始整理高差观测值,这高差观测值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怪兽,得把它们排好队。

4. 计算高差闭合差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在给一群乱跑的小兔子数个数,一个都不能少,这个闭合差要是太大,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严重。

5. 高差闭合差合格了,就像打游戏过了第一关,松口气。

6. 然后根据路线长度或者测站数来分配闭合差,这就好比把一块大蛋糕按照人数切分,得公平公正。

7. 调整后的高差就像被魔法棒点过的小怪兽,变得听话又乖巧。

8. 计算各点的高程,这就像是在盖高楼,一层一层小心翼翼地往上垒。

9. 每计算一个点的高程,就感觉像是在给数字宝宝找一个安稳的家,不能出差错,否则数字宝宝就会哭鼻子。

10. 算着算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就像一群小蚂蚁在纸上爬,可不能让小蚂蚁乱了阵脚。

11. 检查计算过程的时候,得像啄木鸟啄树一样细致,把错误这个小虫子找出来。

12. 要是发现计算错误了,那心情就像吃了苦瓜一样难受,得重新来过,就像重新搭积木一样。

13. 高程计算正确了,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开心。

14. 接着把计算结果写得工工整整的,这就像给数字们穿上漂亮的衣服,不能邋里邋遢的。

15. 绘制水准路线图的时候,就像画家在创作一幅独特的画卷,水准点就是画卷上的星星。

16. 在图上标注数据的时候,那数据就像小标签贴在星星上,让这幅画有了更多的秘密。

17. 内业计算完成后,就像完成了一个超级大的拼图,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18. 最后把成果像保护宝贝一样保存好,要是弄丢了,就像弄丢了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懊悔。

建设工程招标文件陷阱

建设工程招标文件陷阱

一、引言建设工程招标是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招标文件作为招标投标活动的核心依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招标文件中存在诸多陷阱,容易导致招标投标活动不公平、不公正,损害各方利益。

本文将针对建设工程招标文件中常见的陷阱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招标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建设工程招标文件陷阱分析1. 招标文件不明确(1)招标范围不明确:招标文件中未明确工程项目的具体范围,导致投标单位无法准确了解项目需求,从而影响投标报价的合理性。

(2)技术要求不明确:招标文件中对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描述模糊,导致投标单位无法准确判断自身技术实力是否符合要求。

(3)工期要求不明确:招标文件中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要求不明确,导致投标单位无法合理制定施工计划。

2. 招标文件内容矛盾(1)招标文件与合同条款矛盾:招标文件中的某些条款与合同条款不一致,导致中标后难以执行。

(2)招标文件内部矛盾:招标文件中存在前后矛盾、逻辑不通的条款,导致投标单位难以理解。

3. 招标文件设置不公平条件(1)资质要求过高:招标文件中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过高,限制了部分有能力参与投标的单位。

(2)业绩要求过高:招标文件中对投标单位的业绩要求过高,导致部分有实力的单位因业绩不足而无法参与投标。

(3)付款条件苛刻:招标文件中付款条件过于苛刻,增加了投标单位的资金压力。

4. 招标文件限制投标竞争(1)限制投标单位数量: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单位数量,限制了市场竞争。

(2)限制投标方式: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方式,限制了投标单位的投标策略。

(3)限制投标报价: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报价范围,限制了投标单位的报价策略。

5. 招标文件不合规条款(1)合同解除条款不合理:招标文件中合同解除条款过于苛刻,不利于维护投标单位的合法权益。

(2)保密条款不合理:招标文件中保密条款过于严格,限制了投标单位的合理竞争。

(3)争议解决条款不合理:招标文件中争议解决条款不明确,导致争议处理困难。

招标文件中存在的质疑

招标文件中存在的质疑

一、招标文件内容不明确1. 投标资格要求不明确招标文件中对于投标人的资格要求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

例如,要求投标人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但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衡量方法。

这可能导致投标人资格审核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影响招标的公正性。

2. 投标文件编制要求不明确招标文件中对于投标文件编制的要求往往过于简单,缺乏具体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例如,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书”,但没有明确投标书应包含哪些内容。

这可能导致投标文件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评标过程的公平性。

3. 评标标准不明确招标文件中对于评标标准的描述往往过于模糊,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

例如,要求评标委员会根据“投标人的技术实力、业绩、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但没有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

这可能导致评标过程中存在主观臆断,影响招标的公正性。

二、招标文件存在歧视性条款1. 对特定地区、行业或企业的歧视招标文件中可能存在对特定地区、行业或企业的歧视性条款,如要求投标人必须注册在某一地区、拥有特定行业的资质等。

这种歧视性条款可能导致其他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失去参与机会,影响招标的公平性。

2. 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招标文件中可能存在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性条款,如要求投标人具备一定规模、资产等条件。

这种歧视性条款可能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参与招标,影响招标的竞争性。

三、招标文件格式不规范1. 文件格式不统一招标文件中可能存在多个文件格式不统一的情况,如投标书、技术方案、商务文件等。

这可能导致评标过程中出现混乱,影响评标效率。

2. 文件内容重复招标文件中可能存在内容重复的情况,如投标须知、评标办法、合同条款等。

这可能导致评标过程中出现矛盾,影响招标的公正性。

四、招标文件存在潜在风险1. 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不完善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可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如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

这可能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影响招标项目的顺利进行。

2. 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过高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可能过高,导致投标人无法满足要求。

盘点那些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常见的不合理限制形式,你遇到过几种?

盘点那些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常见的不合理限制形式,你遇到过几种?

盘点那些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常见的不合理限制形式,你遇到过几种?随着行业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不少企业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为了获得中标机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了浑身解数。

不过,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

虽然目前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不断地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对部分参与投标的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的对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常见的不合理限制形式都有哪些的相关信息吧!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常见的不合理限制形式1、违法设置的限制、排斥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招投标的规定,以及虽然没有直接限制、排斥,但实质上起到变相限制、排斥效果的规定。

2、违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对不同所有制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标准。

3、设定企业股东背景、年平均承接项目数量或者金额、从业人员、纳税额、营业场所面积等规模条件;设置超过项目实际需要的企业注册资本、资产总额、净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授信额度等财务指标。

4、设定明显超出招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的过高的资质资格、技术、商务条件或者业绩、奖项要求。

5、将国家已经明令取消的资质资格作为投标条件、加分条件、中标条件;在国家已经明令取消资质资格的领域,将其他资质资格作为投标条件、加分条件、中标条件。

6、将特定行政区域、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投标条件、加分条件、中标条件;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会或者其他机构对投标人作出的荣誉奖励和慈善公益证明等作为投标条件、中标条件。

7、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供应商或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的除外)。

8、要求投标人在本地注册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分支机构,在本地拥有一定办公面积,在本地缴纳社会保险等。

9、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设定投标报名、招标文件审查等事前审批或者审核环节。

10、对仅需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证照、证件复印件的,要求必须提供原件;对按规定可以采用“多证合一” 电子证照的,要求必须提供纸质证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招标文件七大”不公平“现象
招标文件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正常开展。

要避免招标文件中不公平现象的出现,首先就要认清不公平的表现形式,判别不公平的存在标准。

招标文件的不公平在文件中比比皆是,或浅显、或隐晦。

下面主要分析了7大不公平的表现形式!
一:对号入座型
对号入座是最浅显、最容易识别的不公平形式,一对一、点对点,目标性和指向性都非常明确,这在建设工程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中尤为普遍,其表现为:一是在招标文件中直接指定某一品牌、专利、商标或供应商等;二是限定特定特殊的专利、商标、品牌或原产地;三是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明确指向某一供应商和特定产品,以上种种直接导致只有唯一的潜在投标人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这种方式是众多招标人所喜好的,不管公心还是私意,都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投标人或货物,但是《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自由参加货物服务招标投标活动,不得指定货物的品牌、服务的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

对号入座不仅违背了招标活动的核心内涵充分竞争性,无法形成招标投标环节的有效竞争,更是滋生暗箱操作和人情工程的温床,因此,这是法律法规所明令禁止的。

二:量身订做型
量身订做是较常见的不公平形式,招标人在建设工程招标文件中就某些资质、业绩或技术参数特意根据特定投标人的实际条件制订,或直接与投标人串通设置某些特定条件,而这些条件往往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与履行合同无关。

从表面条件上看虽然没有直接指定某一投标人中标,但表现得却更加隐晦、隐蔽,更不易查觉,例如提高招标项目的资质要求,按规定低等级资质可以实施的项目,却设定更高资质的要求;设定不合理的入围业绩,按某些特定投标人的业绩情况,设定特定业绩类别和数量的要求;设定超出国家标准规范且只有特定投标人才能达到的技术参数等,人为地拔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这些特定条件的设置使某些特定投标人占据有利条件,却造成其它潜在投标人要么不具备这些资质和业绩、要么为满足这些技术参数的要求付出更大的成本,导致其只能放弃投标或成本增加竞争力减弱,阻碍了市场有序平等竞争。

三:区别对待型
区别性对待和差异化对待不同的投标人也是招标人采用较多的不公平形式,就同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针对不同的投标人设定不同的条件和要求,不同的投标人获取到的是不一样项目信息,从而达到排除部分潜在投标人,确保特定投标人中标的目的,例如:就同一招标项目向不同的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对不同的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条件和评标标准;招标人将招标公告只发布在了某一发
行量不大的不知名的地方媒体上,结果只有少数几家单位来投标;在国产品牌能够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还要求采购进口品牌;以注册资金、营业收人、利润额、纳税额、职工人数等指标限制中小微企业参与投标等。

通过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选择性的提供,使得部分投标人无法掌握招标项目中某些关键的、重要的信息,造成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编制不规范、不齐备,投标成本增加,中标难度增大,所有投标人无法在同一个平等地位上进行竞争。

四:地域限制型
地域、行业限制从我国近年招标情况看,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这种不公平现象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有些行业系统从业主、设计、监理到施工基本上都是自家人,系统外企业不能参与竞争,有些地方更是要求只有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建筑企业才有资格参加投标,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行业系统以外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为了实现地方、行业保护的目的,招标文件中就不可避免出现种种不公平,如:设置外地建筑企业的备案制度,要求投标人通过设置备案、登记、注册和设立本行政地域内的分支机构;非法限定投标人的所属行业、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单位所在地;以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内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对本地企业免资格预审、减免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对本地企业给予AA或AAA级诚信评价等。

这种限制和排斥的本质就是地方保护主义,通过部门垄断、非法保护、画地为牢
和近亲繁殖来达到阻碍其它优秀投标人进入本地建筑市场,而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高额垄断利润,这种不公平造成的后果往往相当严重,也成为一些重大恶性工程质量事故的灾难性根源。

五:权重设置型
权重设置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招标文件评标办法中,评标因素及权重是评标办法的关键和重点,是评标专家评审的主要依据,也是确定中标者的重要标准,评标标准制订得是否科学合理,可以决定投标人最终得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招标项目的成败。

有些施工和技术能力强的项目单位希望技术分占分高,成本控制好的项目单位则往往希望价格得分权重高,而业绩众多的项目单位则希望业绩方面可以多加分,这些都给招标人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如:针对特定投标人设定有针对性的权重,人为地加大某些投标人优势等方面的权重、减少投标报价所占比重或者设置专门、专项等有针对性的加分项目。

这种不公平非常隐蔽,无法从字面上认定为不公平,很难直接判定为违规,可以说是钻了法规政策的空子,很多投标人和评标专家都难以识别,直到评标过程中或评标结果公布时,有心人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某些投标人就是这种权重设置的受益者,而其他投标人则在事实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六:标准固定型
招标文件的不公平还可以体现在各种标准的采纳上。


俗地说,标准是一系列技术参数的组合,主要是指质量标准、行业标准和各种认证体系等,如ISO质量认证、3C质量和CQC环境认证以及CE、GS、UL欧美认证体系等,目前市场充斥的各类标准和认证,可谓门类众多、五花八门,有些认证是国家明确要求投标人必须具备的,但更大一部分是国家没有强制要求的,属于市场牟利行为滋生出来的认证,或者仅仅只是建议性标准。

在实践中,招标人为了招到综合实力强的项目单位,往往在招标文件中会把这些无依据、建议性的标准和认证作为强制性准入的条件,要求投标人必须通过某项或几项认证,人为制造投标障碍,为锁标、控标提供了温床,这种不公平妨碍了不具备该标准认证的投标人参与投标,增加了投标成本。

当然,有一些标准和认证具有权威性、公共性和规范性特点,很难由此断言这种妨碍和阻碍是否属于不公平的条件,我们只能通过认定该标准和认证是否面向大众,是否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来判定该准入条件是否对潜在投标人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七:风险转嫁型
风险转嫁主要是招标人针对全部潜在投标人所表现出的不公平。

目前,国内工程建筑市场还处于买方市场,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招标人占据着强势地位,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会在招标文件中将风险进行不合理的分配,将原本属于招标人的风险,应由招标人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转嫁给投标人,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极端恶劣天气、
第三者安全事故以及工期延误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成熟的承包人无法预见的,很难全部归咎于承包人,但在招标人却将所有风险全部转嫁给投标人;为了避免围标、串标风险,强制要求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等特定人员亲自购买招标文件或参与开标活动等。

招标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在招标文件中设置较多不对等、不公平的合同条款,借而转移、转化和分摊本该属于自己的风险责任,投标人为了中标项目往往只能忍气吞声,被动接受。

但由于风险责任与权利平衡的关系,这种转移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大的风险,如某些承包商为了抵偿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将主要精力放在偷工减料和索赔上,影响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甚至无力施工,企业倒闭,影响项目顺利实施。

由此可见,将一切风险全部转稼给投标人承担是不公平的,也是很危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