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重阳的古诗《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重阳节登⾼的风俗历史悠久。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的风俗,故重阳节⼜叫“登⾼节”。

下⾯是分享的重阳的古诗《九⽇齐⼭登⾼》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九⽇齐⼭登⾼/九⽇齐安登⾼》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何必独霑⾐。

(霑同:沾) 【译⽂】 江⽔倒映秋影⼤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起登⾼望远。

尘世烦扰平⽣难逢让⼈开⼝⼀笑的事,满⼭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余晖。

⼈⽣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独⾃流泪。

【注释】 九⽇:旧历九⽉九⽇重阳节,旧浴登⾼饮菊花酒。

齐⼭: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这⾥代指⼭。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糊涂。

这句暗⽤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临⽔或登⾼临下,泛指游览⼭⽔。

⽜⼭:⼭名。

在今⼭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即其地。

【赏析】 ⾸联⽤⽩描的⼿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的⼀副美景。

仅⽤七字,把江南的秋⾊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涵”来形容江⽔仿佛把秋景包容在⾃⼰的怀抱⾥,“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之清,“秋影”包容甚⼴,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有⽔,是⼈⽣乐事,“翠微”来代替秋⼭,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盾的⼼情。

“难逢”、“须插”的⾔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乐,不要⽆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种通达的⽣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法相同,都采⽤了夹叙夹议的⼿法,表达了诗⼈想只管⽤酩酊⼤醉来酬答这良⾠佳节,⽆须在节⽇登临时为⼣阳西下、为⼈⽣迟暮⽽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了对⽐,⼀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是⼤醉⽆忧与怨恨忧愁的对⽐。

诗经《国风豳风东山》原文赏析

诗经《国风豳风东山》原文赏析

【作品简介】《国风·豳风·东山》是《诗经》中的一首诗。

是一首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

这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它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表达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第一章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章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想;第三章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思念;第四章是男主人公继续沉湎于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而每章首四句叠咏,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々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译文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

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

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

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

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

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

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

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

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

《国风·豳风.七月》全文解释及赏析

《国风·豳风.七月》全文解释及赏析

《国风·豳风.七月》全文解释及赏析《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中的一首诗。

是一首先秦时代的华夏族民歌。

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

全诗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

全诗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七月题解:一幅瑰丽的农耕图。

【原文】七月流火①,九月授衣②。

一之日觱发③,二之日栗烈④。

无衣无褐⑤,何以卒岁(6)?三之日于在耜(7),四之日举趾(8)。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9),田畯至喜(10).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11),有鸣仓庚(12)。

女执懿筐(13),遵彼微行(14)。

爱求柔桑,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15),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16)。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17)。

蚕月条桑(18),取彼斧斨(19).以伐远扬(20),猗彼女桑(21)。

七月鸣鵙(22),八月载绩(2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24),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25),五月鸣蜩(26)。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27)。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28),载缵武功(29)。

言私其豵(30),献豣于公(31).五月斯螽动股(32),六月莎鸡振羽(33)。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诗经东山赏析

诗经东山赏析

《东山》我徂东山,I舀情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濠。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蜗蜗者蟠,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情情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濠。

果赢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蠕虫肖在户。

町唾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I舀情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濠。

鹳鸣于埋,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赏析:《诗经•国风♦豳风》为先秦时代豳地民歌。

本诗作者,《诗序》说是西周大夫,朱熹以为是周公,现代研究者多认为是战士之作。

有人并认为此诗是写战安仁村与周公东征无关。

本事描写一人新婚不久就外出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

征人随军东征已经很久了,在这个阴雨蒙蒙的日子,他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

”舀情不归〃一语透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感慨,而〃零雨其蒙〃的景色则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愁惨气氛。

诗歌的第一章写征人欣喜自己能够生还。

他一听说要离开东方,心儿就飞到了西方的家乡,兴奋地想象自己不再从事征战。

第二章写征人想象家园已经荒芜了,无人修剪的瓜篓爬到房檐上结子,土鳖在屋里跑来跑去,蜘蛛在墙角结网,场院上印着鹿迹,磷火飞来飞去。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这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

第三章写他想象自己的妻子正在为思念他而叹息。

第四章回忆三年前新婚时的情景,设想着重逢的欢乐。

诗歌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征人在回乡途中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渴望。

诗人回忆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象家中的心理活动。

想象着他出征以后家园的荒凉,想象妻子在家的盼望。

种种悬想最后在接近家乡时,更联想到当年新婚的美好,而设问如今会怎么样呢?〃其旧如之何?〃这种担心,既表现敢他的渴望,又反映了对战争造成的阻隔的担心,因此,《东山》在表现征夫对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

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之一。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南唐国君李煜人物生平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词。

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

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

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

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经典古诗词10首

经典古诗词10首

经典古诗词10首从古代文化中,经典的古诗词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这些古诗词以其深刻的内涵、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将介绍10首经典的古诗词,让我们一起探索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追求进步的远大志向。

作者通过山和楼的高度层层递进,表达了人们对知识和远大目标的追求。

2.《明月几时有》 - 杨凡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疑问,借此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和美好事物的感慨。

通过诗人的疑问,读者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3.《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有影响力的名篇之一。

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诗人唤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简洁明快,表达了作者对乡愁的深深思念。

4.《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冷冽的冬天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寂寞和孤独之情的思考。

通过孤舟和寒江雪的形象,柳宗元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

5.《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和人生起伏的思考。

诗中的猿啸、落木和滚滚长江等形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慷慨激昂的感觉。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首词描绘了辛弃疾内心的战斗与抗争。

作者通过战争中的场景和激烈的氛围,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战争残酷现实的思考。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以辞别为题材,描述了临别的场景和对友人的祝福。

清代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评析

清代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评析
湖 北函授 大学学报(2o18)第 3l卷第 12期 总第 226期
清代 张玉谷 《古诗 十九 首赏析》评析
杨 凤 兰 (安徽 大学文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古诗 十九首赏析》是 清代 张玉谷《古诗赏析》中的重要篇 目。通过 文本分析 总结 出张玉谷 的《古诗十九 首赏析》的文本特 点是 :1.采用评析 ;2.重在说 明赏析 目的 ,点明作诗之 法;3.尤重揭 示主题 。与 同时代 的对《古诗十九
《古诗十九首》是 汉末 文人创 作 的五 言诗 ,因被萧 统选 人 《文选 》而得 以流传 至今 。它也 一直 受 到高 度评价 。刘 勰《文 心雕龙》称之为 “五言 之冠 冕”,这 是对 其文 学地 位 的评 价 ;钟 嵘在《诗品》中评为“文温 以丽 ,意悲 高远 ,惊 心动 魄,可谓 一字 千金 ”这是对《古诗 十九首》文学 风格 的批评 ;张玉 谷《古 诗十 九首赏析》在继 承前 代学 者的基 础上 对《古诗 十九 首》进行 研 究 ,其 突 出 特 点 是 :运 用 评 析 与 注 释 双 重 赏 析 模 式 。
Vo1.31.NO.12(Gen.NO.226) Jun.(1ast ha lf)2018
在《古诗十九首赏析》比较常见 。③ 十九首 古诗张玉 谷都 注 明 了诗歌来源 ,以便于读者查找原始文献 。如注明《东城高且 长》 来源于 “《文选》卷二九 、《玉 台新咏》卷一 ”。
另一方 面 ,篇 目之后赏文析意。《古诗十九首赏析》每一首
收稿 日期 :2018—4—10 作 者 简 介 :杨 凤 兰 (1992一 ),女 ,研 究 方 向 :古代 文 学 。
188
第 31卷 第 12期 总 第 226期 2018年 6月 (下 )

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送崔九》

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送崔九》

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送崔九》《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是唐代诗人裴迪的作品。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送崔九》的唐诗及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唐代: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译文及注释译文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注释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创作背景崔九曾与王维,作者同隐于终南山,从作者这首送崔九归山的诗中看得出来,崔九大约不大愿意再隐居下去了,于是有了作者的这一番劝勉。

评析“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

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

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作者为什么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呢?这是由于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生活。

作者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

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像裴迪、崔兴宗这样的寒士没有出路。

所以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因此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

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诗歌《七月》赏析

诗歌《七月》赏析

诗歌《七月》赏析.doc
《七月》是韩愈的一首诗,反映夏季的景象。

这首诗以“灰尘飞扬,树木凄凉”来写烈日炎炎的天气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焦虑。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开头是“鹿柴荒草没人烟,空翠湖滩独归船”,写出了一个节日荒凉、人迹罕至的情境。

荒凉的景象,配上独自一人的孤独,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凄凉。

五言绝句形式,穷于言表,每句线描后见残破的痕迹。

其次,“翠”是绿色的代表,这里用“空翠湖滩独归船”形容了湖中绿树的荒凉景象,所以“空翠”是在描述一片荒芜的绿色,对于夏日的景象来说,这个绿色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另类的寂寞、沉闷、哀怨之感。

更进一步,“灰尘飞扬,树木凄凉”这两个词眼,形容了烈日炎炎的景象,烈日晒得闪闪发亮,这无疑表达出了作者内在的焦虑和烦躁,是对夏季体验的逼真描绘。

可是大自然的创作令这首诗不致过于悲催和彷徨,在这篇文中还是极富情趣的。

总之,韩愈的这首诗将夏天的荒凉和孤独,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现出来,将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欣赏力的深化,读者可以体验到诗歌中折射的世界,也会感到更多的思考。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赏析与鉴赏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赏析与鉴赏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赏析与鉴赏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恰逢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祭祖,躲避瘟疫,同时也会赏诗词、鉴赏美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赏析与鉴赏重阳节相关的诗词,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丽之处。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创作的名篇,脍炙人口。

诗中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情景,以雄奇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寄托了对人生追求的崇高理想。

读者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高楼之上,纵目远眺,白日西斜,黄河长流,心境为之开阔,情感为之豪迈。

这首诗也很符合重阳节登高赏秋景的习俗。

登高这一行为,既是放松身心的方式,也带有一种超脱尘俗、升华心灵的寓意。

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晴朗的天空、明净的空气,让人们更加愿意攀登高山,给自己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二、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陆游的这首诗展现了重阳节夜晚的寂静与凉爽。

银烛、秋光和冷画屏这些词语,给人以深秋中独特的明亮与冷寂感。

作者借助轻罗小扇扑飞的流萤,增添了幽暗中的一抹生气与灵动。

更重要的是,诗人以睡卧之姿,仰望夜空,写下“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重阳节夜晚凉爽舒适的感觉。

三、杜牧《秋夜寄邱员外》怕万里长酬载,思君君不在。

纵使十年磨砺,亦不如君子一日之闲。

这是杜牧独特的描写与思念之情的优秀作品。

作品中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以及“纵使万劫不复回,宝髻空留青丝在”,都展现了离情别绪的苦痛和思念之情。

这段文字虽然没有直接与重阳节联系起来,但却能引发读者对亲友间相聚和情感交流的共鸣。

四、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时的瑰丽景色,寄托了杜甫遭遇逆境时的壮志豪情。

登高的行为,让人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而杜甫在这首诗中也融入了自己对时世的思考与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思考与启示。

七言律诗带赏析和意思

七言律诗带赏析和意思

七言律诗带赏析和意思七言律诗,又称七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七个字构成,每个字各有一声,以此形成统一的押韵格律。

七言律诗内容丰富,形式优美,给人以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在古代,很多著名的诗人都以创作七言律诗而闻名于世,比如杜甫、王之涣等。

一首好的七言律诗,既要有一定的技巧与规律,又要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意境。

下面将通过几首经典的七言律诗来一起欣赏和解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对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述,展示了大自然的广阔辽阔,并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示对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

这样的构思和表达方式,用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四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大自然和生物间的和谐共生。

诗中"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表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绘了鸟类和水鸟在春天中的活动状态,给人一种恬静宜人的感觉。

《望湖楼》-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以湖光山色为背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使人产生向往之情。

接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比作银河,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以上这几首七言律诗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精品之作,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七绝诗在韵律和字数的限制下,通过简洁、精炼的语言塑造了深远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以独特的形式和富有内涵的内容,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都会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庆祝活动中。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几首与重阳节相关的经典诗词。

第一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峰峦壮丽的山河景色为背景,通过描述登楼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壮丽景观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

重阳节是一个登高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望远,以求预祝平安和吉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首诗是宋代文人陆游的《九日登高》:独涉风霜去,空羡鸿鹄心。

心知无限事,故在屋上吟。

这首诗以主人公独自登高的情景为线索,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与追求。

登高寓意着超越平凡,追求卓越。

作者在境遇不佳之时仍能保持心境安宁,表达了对人生意义探寻的坚持与追求。

第三首诗是唐代文人杜牧的《秋登宣城谢安楼》:草色烟光残照里,白银盘地接温泉。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时的美景,以及诗人内心对过往时光的思考和感慨。

重阳节是一个寄托思念和回忆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祭拜祖先、探访亲友,表达对亲情和友情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之情,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以上三首诗是中华文化中与重阳节相关的经典之作。

它们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人们追求幸福和卓越的精神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思念,展现了中国古人对重阳节的热爱和情感。

通过赏析这些诗词,我们能更好地领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重阳节历史悠久,但它依然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通过赏菊、登高、祭拜祖先,还是欣赏诗词,这些活动都成为人们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而诗词则成为了表达情感、赞美美好的重要媒介。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不仅仅是对古人智慧和创作才华的致敬,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赏析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赏析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赏析《九日登东山寄昌叔》这首诗,嘿,真的是个宝藏啊!想想,诗人王之涣在九月九这个日子,站在东山上,心里那种澎湃,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他一起感受。

你说,九月九重阳节,咱们都知道,那是个登高望远的好日子。

诗人在山顶,呼吸着新鲜空气,四周的美景尽收眼底,心情肯定特别好。

诗的开头就像是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王之涣站在东山,俯瞰着周围的山河,心里想着的,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远在他乡的朋友昌叔。

多有意思啊!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不光是登山赏景,还想着老友,这种情谊,哎,真是人间至宝。

你看,诗里那种思念之情,就像一缕清风,拂过心田,真让人感动。

再说说那山上的景色,哦,想想就让人心向往之!远处的山峦层叠,像一个个壮汉站立着,傲然挺胸;而那些在山间流淌的小溪,像是调皮的孩子,欢快地奔跑。

诗人写得细腻入微,仿佛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自然的气息。

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真的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九月九这个日子,还是个象征重阳的日子。

你知道的,重阳节其实还有敬老的意思。

诗人爬山,就是在传递一种对生活的敬重,对老朋友的思念。

这种深情厚谊,真的是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虽然说岁月无情,但友谊却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真的是一个温馨的主题。

再说,诗里提到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可是豪情万丈啊!这句话,不就是在说,和老朋友聚在一起,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杯,聊聊天,畅快淋漓,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想象一下,朋友们聚在一起,笑声阵阵,杯酒交错,那种快乐,简直是无可替代的。

生活就是要有这种激情,才能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

而且王之涣用的那个“白发”,哎呀,那可是道出了人生的无奈。

年纪渐长,头发渐白,时间就像流水,转瞬即逝。

人们总是说“人生苦短”,可真的是,过得快呀!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诗人却让我们看到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

就算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友情却依然坚固,就像那巍峨的东山,屹立不倒,给人力量。

《七绝》诗歌解析

《七绝》诗歌解析

《七绝》诗歌解析七绝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每首诗包含四句,每句四个字。

它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美的享受。

下面对《七绝》这一诗歌形式进行解析。

七绝,又称为绝句,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它是唐代文人在五古中发展而来的一种诗体,也是中国最短、结构最紧凑的一种诗歌形式。

七绝的音调明快、形式简洁,颇具韵律感和音律美。

首先,七绝的四句形式给予了诗人以极其紧凑的表达方式。

每句仅含四个字,使得诗人必须在有限的字数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紧凑的形式可以迫使诗人选择最简单最生动的词语,以达到最大的表意效果。

同时,四句的形式也使诗人避免了冗长和粗糙的表达,使诗句更加精炼、简洁。

其次,七绝注重音律美和韵律感。

四个字的限制使得每句诗都有着固定的音节和节奏,诗句间的呼应和对仗感都非常明显。

比如“山高日公尽,水尽飞石鸣”这样的句子,首尾的“日公”和“飞鸣”呼应,中间的“山高”和“水尽”形成了对仗,使整首诗具有和谐的音美。

这种音韵美常常会让人在品读时有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再次,七绝给人以意境的想象空间。

由于字数的限制,诗人必须选用最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这就要求诗人运用意象的烘托和形象的渲染,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简单而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望梅花”一诗中的“何事落霞笼白鹭,笑煞洞庭波荡漾”,通过描绘夕阳下的白鹭和波荡漾的洞庭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在七绝的形式中,也运用着很多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比如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运用对仗、排比等表达技巧,使得诗句更加丰满和富有韵律感。

这些手法和技巧都为整首诗增色不少,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总之,七绝是一种独特的古典诗歌形式,以其简洁、明快的特点,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的青睐。

它以四句四字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考,同时在音律和韵律感上也给人以享受。

无论是对于诗人还是读者,七绝都是一种有着特殊魅力的诗歌形式。

题中岳山七言 赏析

题中岳山七言 赏析

题中岳山七言赏析
摘要:
一、引言
二、题中岳山七言背景介绍
三、诗文赏析
1.词语运用
2.意境表达
3.情感抒发
四、结语
正文: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歌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七言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更是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赏析一首题中岳山的七言佳作,带您领略其中蕴含的丰富意蕴和独特魅力。

【题中岳山七言背景介绍】
这首七言诗题为《题中岳山》,作者不详。

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中岳山游览时,被山间的优美景致所吸引,触发灵感,创作了这首诗篇。

作品以山水为背景,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文赏析】
1.词语运用
这首诗在词语运用上十分讲究,字字珠玑。

如“题中岳山”一句,简
洁明了地点明了诗的主题。

在描绘山景时,作者运用了“叠翠”、“流泉”等形象生动的词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意境表达
整首诗以山为背景,通过对山间景色的一番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高远的意境。

如“千峰叠翠凌空碧,万壑松风泻瀑泉”一句,既展现了山的壮美景色,又体现了作者胸怀壮志的豪情。

3.情感抒发
在诗中,作者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如“人生几许攀登者,浮世若逢知己难”一句,抒发了作者在攀登高峰过程中,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结语】
《题中岳山》这首七言诗,通过对山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同时,作者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使作品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

唐宋诗词 吴熊和 鉴赏

唐宋诗词 吴熊和 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吴熊和
哎呀,说起这唐宋诗词,咱们四川人儿心头也是热乎得很嘞!就说那吴熊和教授,讲起诗词来,那简直是信手拈来,比咱吃火锅还溜刷!
你听他摆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嘿,那意境,就像咱们夜里头,站在青城山脚下,抬头一望,月亮圆溜溜地挂在天上,清辉洒下来,跟地上铺了层薄雪似的,心里头那个透亮啊!
再讲到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哎哟,那深沉,就像是咱们四川盆地里头,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但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草木茂盛,生命力顽强得很,让人不得不感慨历史的厚重。

还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哎哟喂,那股子豪放,就像是咱们站在岷江边上,看那江水滔滔,一去不复返,心里头那个激荡哦,想着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都在这历史长河里头,留下了他们的传说。

吴熊和教授一讲起这些诗词,咱们这些个听众啊,就像是被带进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跟着诗人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感叹人生的酸甜苦辣。

所以说嘛,诗词这东西,不分地域,不分年代,它就像咱们四川的火锅,热辣辣地,暖人心扉,让人回味无穷!。

寄韩潮州愈古诗鉴赏

寄韩潮州愈古诗鉴赏

寄韩潮州愈古诗鉴赏韩潮州愈(1853年-1931年),字宗元,号愈古,是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他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家庭的文化熏陶。

韩潮州愈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闻名,深受后人喜爱。

下面将对韩潮州愈的几首古诗进行鉴赏。

首先是《登黄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登高远眺的豪情壮志。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展示了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追求进取的远大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是《秋思》:枫叶红于二月花,清风凉过九月霜。

孤舟独影寻江岸,江水江花总不忘。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素材,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枫叶红于二月花”和“清风凉过九月霜”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而“孤舟独影寻江岸,江水江花总不忘”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抒发了对家乡和美好回忆的眷恋之情。

最后是《读书》:奋发向高楼,接天莲叶无穷。

不负青春好时光,只求书中自有花。

这首诗以读书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向往。

诗中的“奋发向高楼”和“接天莲叶无穷”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境界,而“不负青春好时光,只求书中自有花”则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知识的崇尚。

整首诗鼓励人们要积极向上,追求知识,用心去读书。

通过对韩潮州愈几首古诗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诗歌意境深远、表达清新脱俗的特点。

他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主题,用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诗作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经.风.豳(bīn)风.七月》解析(下)

《诗经.风.豳(bīn)风.七月》解析(下)

《诗经.风.豳(bīn)风.七⽉》解析(下)【原创作品】七⽉(下)——农耕⽣活的史诗【译⽂】七⽉⼤⽕星向西落,九⽉⼥⼯缝制⾐裳。

⼗⼀⽉狂风哔拨响,⼗⼆⽉寒⽓刺⾻凉。

既没⾐裳也没粗布袍,如何度过这漫漫寒冬?正⽉开始修整锄犁钯,⼆⽉⾛下⽥地去耕种。

喊着妻⼦⼥⼉同下地,把饭菜送到向阳的⽥边头,⽥官看在眼⾥满⼼喜洋洋。

七⽉⼤⽕星向西落,九⽉⼥⼯缝制⾐裳。

春天的阳光暖融融,黄莺在枝头叽喳唱。

姑娘们⼿挎深⽵筐,⼀路沿着墙下那⼩道⾛,轻舒⽟臂寻求采嫩桑。

春⽇⽩昼渐渐长,采⽩蒿的⼈⼉闹嚷嚷。

姑娘⼼中暗伤悲,害怕做公主的陪嫁去他乡。

七⽉⼤⽕星向西落,⼋⽉好把芦苇割。

三⽉修剪桑树枝,取出斧头拿来斨,砍掉⾼⾼的长枝条,拽住柔枝捋嫩桑。

七⽉伯劳鸟声声唱,⼋⽉搓⿇织布忙。

⼜染⿊⾊⼜染黄,我染的⼤红⾊最鲜艳,去替那公⼦王孙做⾐裳。

四⽉远志抽穗开了花,五⽉树上蝉⼉唱得欢。

⼋⽉⽥间收获庄稼忙,⼗⽉树上枯叶纷纷落。

⼗⼀⽉上⼭猎貉兽,选取那上好的狐狸⽪,送给那公⼦缝⽪袄。

⼗⼆⽉猎⼈齐会合,继续打猎练硬功。

打到的⼩猪归⾃⼰,捕到的⼤猪呈王公。

五⽉⾥蚱蜢弹腿响,六⽉⾥纺织娘振翅膀。

七⽉蟋蟀⽥野⾥鸣,⼋⽉来到屋檐下唱。

九⽉跑进房门来,⼗⽉⾥到我床下藏。

把所有的窟洞塞紧熏⽼⿏,封堵北窗和泥糊好柴门缝。

唉呀我可怜的妻和⼉,说是为了过冬迎新年,⼀家⼈迁⼊这破屋把⾝藏。

六⽉吃郁李把野葡萄尝,七⽉⾥烹煮冬葵烧⾖汤。

⼋⽉⾥红枣打满地,⼗⽉⾥下⽥收割稻⾕⾹。

⽤来酿造⼏坛好春酒,喝了延年⼜益寿。

七⽉采收⽠类⾹遍地,⼋⽉到来葫芦摘个光,九⽉拾⿇快收藏。

采摘苦菜砍臭椿,给农夫⼜有柴薪⼜有糊⼝粮。

九⽉平整打⾕场,⼗⽉庄稼陆续收割忙。

⾕⼦黄⽶和⾼粱,粟⿇⾖麦全⼊仓。

可怜我农夫命真苦,庄稼刚刚收拾妥,官家⼜派下劳役修宫房。

⽩天野外割茅草,晚上赶着搓索绳。

紧赶着攀房把顶盖,⼜逢开春马上将⾕粮种。

⼗⼆⽉凿冰之声“冲冲”响,正⽉⾥搬进冰窖中。

⼆⽉到来祭先祖,贡上⾲菜献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词赏析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跟我来古代诗词欣赏八法突破标题法色调辨别法意象分析法关键词突破法诗眼突破法链接经历法含义领悟法注释突破法一、从诗词的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标题中的“喜雨”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联着一“好”字赞雨,说它“知时节”;第二、三两联以“适时”、“润物”进一步表现和风细雨的好;尾联是想象“好雨”之后,万物发荣滋长的情景。

“喜”虽未露面却“喜”意迭出,表达了诗人满心欢喜的心情。

跟我来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因此,鉴赏时可以先找出写景的词句,体味辨别所写之景色调的“冷”“暖”,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主要集中在二、三两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绘出开阔、幽美的草堂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闲适啊!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经历长期流离生活之后得以安身的闲适、喜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跟我来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这首小令仅28字,却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a name=baidusnap0></a>夕阳</B>”、“断肠人”十一种景物,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

作者借这些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凄凉悲伤的气氛,抒发了他乡游子孤独寂寞的心绪和深沉的思乡情怀。

跟我来意象就是作者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

它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B>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既指《折杨柳》曲名,有不仅指曲名。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它上下勾连,唤起人的一连串具体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思乡之情重新激荡起来。

本诗的感人就在于它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跟我来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诗眼入手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

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

“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

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跟我来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鉴赏时不妨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入手,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

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豪情满怀却壮志难酬、“白发生”的无限感叹。

跟我来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亲射虎,看孙郎”典出《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

”“持节云中遣冯唐”典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指“汉云中太守魏尚多报战果而获罪,后冯唐奉文帝之命,持符节去云中郡赦免冯唐,复为云中守”。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自比,抒发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跟我来八、从诗词的注释突破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

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

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跟我来中考诗词赏析题型分析意境型分析语言型分析技巧型分析字词型品读“名句”型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设题方式 1、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技巧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跟我来解题示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舟行。

《渡荆门送别》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①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②雄浑壮阔。

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问题:解答:跟我来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设题方式: 1、语言上有何特色? 2、分析语言风格或谈语言艺术特点?解答技巧:①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指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跟我来解题示例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解答:①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②“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跟我来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设题方式: 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解答技巧:①指出所用手法(如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衬托、联想和想像、白描;修辞: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②阐明为什么;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跟我来解题示例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题:“征蓬出汉塞”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解答: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②诗人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归来的大雁一样来到北部边塞。

③通过比喻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跟我来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1、分析关键词型设题方式:为何说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解答技巧:①对突出主旨的作用;②结构上的作用。

跟我来解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题:“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解答:同意。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①而此诗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所引起的。

所以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跟我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