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elisa试剂盒活性
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活
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活性光度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活性光度法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通过底物乙酰辅酶A和碳酸氢盐受到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催化反应后,进而由丙酮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连续循环法反应系统,测定产生ADP过程中,伴随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氧化反应,即采用光度法测定其氧化后峰值的变化,以分析组织裂解样品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其适用于各种组织裂解萃取液样品(动物、人体)、部分或完全纯化酶样品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的定量检测,以及抑制剂和激活剂的筛选。
产品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捷,性能稳定,高度敏感。
技术背景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EC6.4.1.2),又称为乙酰辅酶A碳酸氢盐连接酶(Acetyl CoA:bicarbonate ligase-ATP),是ATP依赖性含生物素酶,参与脂肪酸生物合成。
哺乳动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单体分子量为225-250Kd,含有许多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生物素辅基位点、2个催化位点和1个异构(allosteric)位点。
乙酰辅酶A羧化酶催化生物素辅基(prosthetic group)的羧基化反应,然后将生物素上的羧基转移到辅酶A上,产生丙二酰辅酶A(malonyl CoA),成为长链脂肪酸合成前的关键步骤。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inase;AMPK)调节该酶的活性,而十四烷基氧糠酸(5-(tetradecyloxy)-2-furoic acid;TOFA)抑制该酶的活性。
基于底物乙酰辅酶A(acetyl CoA)和碳酸氢盐,在ATP的存在下,受到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催化,获得产物丙二酰辅酶A和ADP,进而通过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反应系统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转化为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oxidiz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其吸光峰值的变化(340nm),来定量分析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410规格:50T/24S产品简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在生物体内催化乙酰辅酶A羧化生成丙二酰辅酶A,是脂肪酸和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关键酶。
ACC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脂肪酸的合成速度和含油量的高低。
ACC能够催化乙酰辅酶A、NaHCO和ATP生成丙二酰辅酶A、ADP和无机磷,钼蓝与磷酸根生成660nm3有特征吸收峰的物质,通过钼酸铵定磷法测定无机磷的增加量来测定ACC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可见分光光度计、天平、低温离心机、1mL玻璃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研钵/匀浆器、漩涡震荡仪、水浴锅、蒸馏水、冰盒、EP管。
产品内容:提取液一:液体60mL×1瓶,4℃保存;提取液二:液体0.6mL×1支,-20℃避光保存;试剂一:液体50mL×1瓶,4℃保存;试剂二:粉剂×1瓶,-20℃保存。
临用前加入12.5mL试剂一,充分溶解待用;可分装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试剂三:粉剂×1瓶,-20℃保存。
临用前加入6mL双蒸水,充分溶解待用;可分装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试剂四:粉剂×1瓶,4℃保存。
临用前加入15mL双蒸水,溶解后4℃保存一周;试剂五:粉剂×1瓶,4℃保存。
临用前加入15mL双蒸水,溶解后4℃保存一周;试剂六:液体15mL×1瓶,室温保存;标准品:10μmol/mL标准磷贮备液1mL×1支,4℃保存;提取液的配制:按提取液一:提取液二=990:10(V:V)的比例配制,根据样本量现配现用,禁止将提取液二一次性全部加入提取液一混匀分装待用。
O:试剂四:试剂五:试剂六=2:1:1:1的比例配制,配好的工作液应为工作液(定磷剂)的配制:按H2浅黄色。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名词解释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名词解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一种关键的酶类蛋白,参与了生物体内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的重要步骤。
该酶介导着个体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化学过程,其催化剂是ATP和脂肪酸底物,催化反应则是通过将脂肪酸转化为酰裂解产物,以进一步控制个体对外部能源的平衡调节。
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分布广泛,包括了动物、微生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
尤其在哺乳动物的脂肪酸代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和功能调控对于细胞内的脂肪酸储存、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结构多样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生物体内环境和代谢需求。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主要结构分为两个亚单位,即生物素羧化酶亚基(Biotin Carboxylase subunit,BC)和羧基转移酶亚基(Carboxyltransferase subunit,CT)。
两个亚单位被一个共价结合的生物素桥连接在一起。
这种结构的特点使得乙酰辅酶A羧化酶具备了良好的催化和调节机制。
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催化脂肪酸底物的羧化反应来产生酰裂解产物乙酰辅酶A。
具体来说,乙酰辅酶A羧化酶能够加入一个CO2分子至乙酰辅酶A的羰基碳上,生成了羧基化的乙酰辅酶A。
这个羧基化的产物可以作为脂肪酸合成途径的重要中间体,进一步参与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首先,该酶的活性可以受到磷酸化修饰的影响。
具体而言,激活型激酶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激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从而促进脂肪酸合成。
此外,磷酸化状态的调控还与激素如胰岛素的代谢调节相关。
其次,乙酰辅酶A羧化酶与底物脂肪酸结合能力和底物的供应有关。
当细胞内脂肪酸水平较高时,酶活性相应下降,从而抑制了脂肪酸的合成。
此外,AMPK信号转导通路和维生素B5在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调控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脯氨酰羟化酶3与乙酰辅酶a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3与乙酰辅酶a羧化酶1.引言1.1 概述概述脯氨酰羟化酶3(Phosphohydroxythreonine dephosphorylase 3)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是两种重要的酶,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着关键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将讨论脯氨酰羟化酶3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脯氨酰羟化酶3是一种酶,主要参与细胞代谢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脯氨酸合成。
脯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广泛存在于细胞中,并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如蛋白质合成、某些信号转导通路以及抗氧化与免疫反应中。
脯氨酰羟化酶3的功能是催化脯氨酸的产生,它将3-磷酸甘油酸和亮氨酸转化为脯氨酸。
脯氨酰羟化酶3的活性对于维持细胞内脯氨酸水平的平衡至关重要,因此它在调节细胞生长、代谢和适应性应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乙酰辅酶A羧化酶是另一种重要的酶,它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
乙酰辅酶A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物,在细胞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地位。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功能是将乙酰辅酶A转化为丙酮酸,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丙酮酸可以进一步参与能量产生过程,通过三羧酸循环产生ATP供给细胞所需。
因此,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细胞能量代谢和脂肪酸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对脯氨酰羟化酶3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详细探讨。
进一步了解这两种酶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可能的描述: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了脯氨酰羟化酶3与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细胞代谢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这两种酶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其功能和作用机制的基本概念。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地探讨脯氨酰羟化酶3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生物化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渤海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关于生物化学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化学研究目的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B:生物化学研究对象是生物体C: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D:生物化学是生物与化学E:生物化学是生物体内的化学答案:D2.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基因信息传递的调控B:基因信息传递C: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D:物质代谢及其调节E: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答案:E3.下列分子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A:甘油B:脂肪酸C:氨基酸D:葡萄糖E:核酸答案:E4.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包括()A:RNA翻译生产蛋白质B:DNA的复制C:蛋白质生成氨基酸D:RNA的复制E:DNA转录生成RNA答案:C5.生物化学主要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基本构成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蛋白质变性时不应出现的变化是()A:蛋白质的天然构象被破坏B: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C:蛋白质分子中各种次级键被破坏D:蛋白质分子个别肽键被破坏答案:D2.测得某蛋白质样品的含氮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克?()A:3.00gB:6.40gC:2.50gD:2.00g答案:C3.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A:色氨酸B:谷氨酸C:赖氨酸D:精氨酸答案:B4.区分极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是根据()。
A:所含氨基和羧基的数目B:所含的羧基和氨基的极性C:脂肪族氨基酸为极性氨基酸D:所含的R基团为极性或非极性答案:D5.下列哪种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A:苏氨酸B:苯丙氨酸C:色氨酸D:蛋氨酸答案:D6.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它的每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仍能保存蛋白质原有的生物活性。
()A:对B:错答案:B7.蛋白质分子因含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所以在2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A:错B:对答案:A8.变性后的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分子量改变。
()A:对B:错答案:B9.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而蛋白质不是两性化合物。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翟少伟;李剑;孙秀文【摘要】A 7-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lipid metabolism of 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 ( 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Two hundred and forty GIFT with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of (12.0±0.1)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with four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 and 15 fish in each replicate. The fish of four groups were fed experimental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0 ( control group) , 50, 100 and 200 mg/kg surfac-tin,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the final body weight, weight gain rat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05) , and final body weight, weight gain rat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5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20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P<0.05); the feed conversion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05) . Feeding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all groups were similar ( P>0.05) . The lipase activity ( except the 5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in intestinal trac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 05 ) , but the activities of amylase and protea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all groups ( P>0.05) . The serum urea nitrogen level was de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a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between 5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P<0.05) . The levels of serum albnmin and free fatty acid of supplement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 P<0.05) .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 except the 20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and tri-glyceride of supplement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 P<0.05) . The activi-ties of serum acid phosphat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all groups ( P>0.05) . The serum lysozyme activity of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lysozyme activity of 5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group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fatty acid synthetase level in hepatopancreas of supplemen-t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0.05) , while the acetyl CoA carboxylase level in hepatopancre-as was not affect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05) . The activities of hepatic lipase and lipoprotein li-pase in hepatopancrea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05) ,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ose two enzymes were found among all supplementation groups ( P>0.05) . In conclusion, the recommended dietar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level is 50 mg/kg, which can increase the intestinal lipase ac-tivity, improve the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regulate the enzyme levels/activities of lipid metabolism, and then improve the growth of GIFT under pres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将240尾吉富罗非鱼[平均体重为(12.0±0.1) 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投喂表面活性素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0、100和200 mg/kg的试验饲料7周. 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上述指标50 mg/kg添加组显著高于200 mg/kg添加组(P<0.05),同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对摄食率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显著提高肠道脂肪酶(50 mg/kg添加组除外)活性(P<0.05),对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P>0.05).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后血清尿素氮水平降低,但仅50 mg/kg添加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各添加组血清白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总胆固醇(200 mg/kg添加组除外)、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各添加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其中以50 mg/kg添加组活性最高.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显著提高肝胰脏脂肪酸合成酶水平( P<0.05) ,对肝胰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水平无显著影响( P>0.05);各添加组肝胰脏肝脂酶和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添加组之间2种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 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可提高吉富罗非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改善血清生化指标、调节脂肪代谢酶水平或活性,进而促进其生长. 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吉富罗非鱼饲料中表面活性素添加水平为50 mg/kg.【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5(027)012【总页数】9页(P3959-3967)【关键词】表面活性素;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脂肪代谢【作者】翟少伟;李剑;孙秀文【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 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鱼类可以有效利用脂肪,具有节约蛋白质的效应。
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说明书
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植物组织,细胞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水平。
用纯化的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再与HRP标记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
试剂盒组成: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说明书1份1份封板膜2片(48)2片(96)密封袋1个1个酶标包被板1×48 1×96 2-8℃保存标准品:2700 U/L 0.5ml×1瓶0.5ml×1瓶2-8℃保存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1.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终止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浓缩洗涤液(20ml×20倍)×1瓶(20ml×30倍)×1瓶2-8℃保存样本处理及要求:1.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acc合酶名词解释
acc合酶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生物化学领域中,ACC合酶是一个关键的酶类分子,它扮演了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重要角色。
ACC合酶全名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是一种催化乙酰辅酶A羧化的酶。
乙酰辅酶A是一种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代谢物,在脂肪酸合成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脂肪酸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并在细胞膜的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乙酰辅酶A则是脂肪酸的前体分子,它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催化合成脂肪酸。
ACC合酶通过将乙酰辅酶A转化为丙酰辅酶A,对脂肪酸合成途径进行调控。
这个过程涉及到乙酰辅酶A羧化的反应,即将乙酰辅酶A的一个羧基转化为碳酰基。
ACC合酶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并在不同类型的生物中具有多种不同的同功型。
它在植物中特别重要,因为植物需要合成大量的脂肪酸来提供能量和构建细胞膜。
此外,对于一些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而言,ACC合酶也是重要的代谢途径。
ACC合酶的结构和功能一直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类型的生物中,ACC合酶的结构和催化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与生物体的适应环境和功能有关。
因此,深入了解ACC合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揭示其作用机制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ACC合酶的定义、作用、结构和功能进行探讨,并总结ACC 合酶在生物体代谢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将展望ACC合酶在未来的研究方向,期望促进对ACC合酶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acc合酶的重要性和研究的目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动机。
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导读者对acc合酶的认识和关注。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acc合酶的定义和作用以及acc 合酶的结构和功能。
在第二节中,将详细介绍acc合酶的分子结构、组成以及其在细胞内的功能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分将深入探讨acc合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并解释其在脂肪酸合成等代谢过程中的具体功能。
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名词解释
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名词解释脂肪酸是构成脂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脂肪酸被广泛运用于细胞膜的构建、能量储存和传导等生命活动过程中。
脂肪酸的主要合成途径为从头合成和蓄积途径,今天我们将重点解释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过程。
从头合成是指脂肪酸的合成从简单的前体分子开始,逐步合成为长链脂肪酸。
全过程包括了多个关键酶的催化反应,通过一系列逐步增加2个碳原子的循环反应,最终形成目标脂肪酸。
在细胞内,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内的细胞器中,如内质网和线粒体。
合成的起始物是乙酰辅酶A,也就是一种由乙酰辅酶A合成酶生成的辅酶分子。
而乙酰辅酶A是由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通过细胞内的代谢途径产生的。
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主要依赖于一种复杂的酶催化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
该复合体由多个脂肪酸合成酶组成,每个酶负责催化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特定步骤。
这些酶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β-酮酸还原酶(KR)等。
从头合成的第一步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催化,它将乙酰辅酶A转化为辅酶A的羧化物。
接着,辅酶A的羧化物与辅酶A的羧化物反应,形成β-酮戊二酸。
之后,β-酮戊二酸由β-酮酸还原酶(KR)逐步还原,每还原一次就增加2个碳原子,直到形成十六碳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
从头合成过程还涉及到一些其他重要的酶的催化作用,如环化酶、羟基酰辅酶A合成酶(HCS)等。
这些酶分别负责合成脂肪酸时环化反应的催化,以及形成饱和脂肪酸后的羟基酰辅酶A。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机械的碳链扩展过程,同时也受到细胞内的一系列调控机制的控制。
这些调控机制包括通过转录因子的调控,例如SREBP(脂质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家族和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等的活化,以及通过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
此外,脂肪酸的合成也不仅仅局限于细胞内,有些细胞可以通过摄取膳食中的脂肪酸进行利用。
这些脂肪酸在通过胃肠道吸收后,会通过脂肪酸转运蛋白进入肠道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催化反应,最终合成为细胞所需的脂肪酸。
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酶合成酶
动物营养学报2018,30(3):981⁃988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㊀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8.03.022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ɬˑ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㊁脂肪酶合成酶活性的影响黄建盛㊀阮㊀涛㊀陈㊀刚∗㊀张健东㊀王忠良㊀汤保贵(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湛江524088)摘㊀要:为了研究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㊁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酶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在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ɬˑ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水体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组)㊁2㊁4㊁6㊁8和10mg/L]的葡萄糖,测定孵化率及畸形率,并测定1㊁2㊁3日龄卵黄囊仔鱼全长㊁ACC和FAS活性的变化㊂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葡萄糖浓度与受精卵孵化率㊁初孵仔鱼畸形率的相关性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通过回归方程计算,获得最大受精卵孵化率的葡萄糖浓度为3.8mg/L㊂葡萄糖浓度低于6mg/L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受精卵孵化率随之升高,初孵仔鱼畸形率随之降低,卵黄囊仔鱼全长随之增加㊂对于1 3日龄仔鱼,葡萄糖添加组ACC及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在1日龄仔鱼阶段,ACC和FAS活性均呈上升的变化;在2 3日龄仔鱼阶段,ACC活性呈 上升 下降 的变化,FAS活性呈 上升 平缓 的变化㊂综上分析,在杂交石斑鱼人工育苗孵化水体中添加6mg/L葡萄糖可显著促进其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发育,显著提高卵黄囊仔鱼ACC及FAS活性㊂关键词:葡萄糖;杂交石斑鱼;孵化率;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酶合成酶中图分类号:S965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267X(2018)03⁃0981⁃08收稿日期:2017-08-28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016B020201009,2013B090700010);广东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滚动支持项目(2013CXDA019);广东海洋大学 创新强校工程 项目(GDOU2016050251);广东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2015KCXTD021);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经费项目(CARS-47-GO8)作者简介:黄建盛(1981 ),男,广东湛江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生理生态学㊂E⁃mail:huangjs@gdou.edu.cn∗通信作者:陈㊀刚,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cheng@gdou.edu.cn㊀㊀在海水鱼胚胎发育和卵黄期仔鱼阶段中,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完全依靠自身卵黄物质供给㊂而脂质作为卵黄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通常被用来作为能量代谢的底物和膜生物生产的结构性成分,或参与仔鱼细胞分化和器官组织形成[1],对仔鱼生长发育与存活具有决定性作用[2]㊂糖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有机物,也是鱼类体内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是供能物质之一㊂目前,对于水产动物胚胎阶段和尚未开口摄食仔鱼阶段可采用溶液浸泡法补充营养物质[3]㊂李俊霞[4]研究表明,采用孵化溶液中添加1.5%的葡萄糖能显著地促进斑马鱼(Daniorerio)胚胎的发育及提高仔鱼成活率;薛凌展[5]研究发现,四倍体栉孔扇贝(Chlamysferreri)胚胎发育至担轮幼虫期,孵化溶液中添加2mmol/L的葡萄糖可以显著降低胚胎的畸形率和滞育率;熊铧龙等[6]和蒋左玉[7]研究结果发现,水体中添加15g/L葡萄糖进行普安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受精卵孵化,能显著缩短出膜时间及提高孵化率,并能促进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ACC)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acidsynthase,FAS)的合成与分泌㊂上述研究表明,水体中添加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适当浓度的葡萄糖,能为仔鱼或幼虫提供营养补充,从而促进早期发育㊂在海水养殖经济鱼类多以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饲料添加法研究适宜的葡萄糖添加水平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如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8]㊁军曹鱼(Rachycen⁃troncanadum)[9]㊂尚未见葡萄糖浓度对海水鱼早期发育影响的相关报道㊂㊀㊀石斑鱼作为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因其味道鲜美㊁营养丰富,在我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广泛养殖㊂然而,石斑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种质资源退化和鱼苗大规模生产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杂交技术被引入石斑鱼人工繁育[10],已获得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杂交石斑鱼[11-13],并已利用转录组分析揭示石斑鱼杂交优势的分子机制[10]㊂本研究团队开展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ɬ)和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polyphekadion)杂交育种研究,并成功培育出杂交石斑鱼子1代,在盐度对其受精卵孵化和卵黄囊仔鱼形态的影响[14]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15]进行了研究㊂国外学者曾报道该杂交石斑鱼生长速度比亲本快,具有生长杂交优势[16]㊂目前,该杂交石斑鱼的人工育苗技术仍不稳定,表现为胚胎发育孵化率及育苗成活率低㊂因此,本研究将一定浓度葡萄糖添加到孵化水体中,探讨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率㊁初孵仔鱼畸形率以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ACC和FAS的活性变化规律,旨在为有效提高其人工育苗的成活率提供参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㊀㊀本试验于2016年5月在广东海洋大学鱼类增养殖试验进行㊂杂交石斑鱼的母本(褐点石斑鱼)为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鱼类团队繁育的第3代群体,体质量为11 14kg,父本(清水石斑鱼)由海南省俊泓实业有限公司提供,体质量为5 7kg㊂经过人工催产㊁干法授精获得杂交石斑鱼受精卵㊂受精卵在盐度31的自然海水孵化桶中孵化,水温逐渐降至22ħ,然后用150目筛绢网捞取上浮卵打包㊂采用双层尼龙袋充纯氧低温密封运输至实验室,运输密度为10g/L㊂运至实验室后,先平衡孵化水体与尼龙袋内的水体温度,然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水槽(长70cmˑ宽50cmˑ高60cm)中微充气进行孵化㊂受精卵抵达实验室后,显微镜下观察其发育至原肠中期,并于此发育时期开始试验㊂1.2㊀试验方法1.2.1㊀孵化率与畸形率㊀㊀设置孵化水体葡萄糖(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析纯)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㊁2㊁4㊁6㊁8㊁10mg/L,将受精卵放在1000mL烧杯中,分别装入700mL上述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孵化水体,每个烧杯放200 250个受精卵,每组设3个重复,孵化密度约为0.3个/mL,连续微充气孵化,使得受精卵轻度翻滚㊂为避免孵化温度波动太大,试验在数显恒温水浴锅(HH-6,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中进行㊂孵化期间水质指标:温度(27.5ʃ0.5)ħ,盐度29 31,溶解氧浓度5.5 5.8mg/L,光照强度600 800lx,光照周期12h光照:12h黑暗,氨氮和亚硝酸盐未测出㊂连续观察各组孵化情况,记录每组出膜时间,并于出膜后6h用海水配制的3%甲醛溶液固定所有的初孵仔鱼和未孵出的受精卵[17],统计孵化率㊂以初孵仔鱼脊椎弯曲㊁油球异位或异数为畸形判断标准[17]㊂初孵仔鱼总数占受精卵总数的百分比为孵化率;畸形仔鱼数量占全部初孵仔鱼总数的百分比为畸形率㊂1.2.2㊀仔鱼全长与脂质代谢酶活性㊀㊀设置孵化水体葡萄糖浓度为0(对照组)㊁2㊁4㊁6㊁8㊁10mg/L,在水槽(长70cmˑ宽50cmˑ高60cm)中进行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培育㊂孵化水槽中受精卵的平均密度为500个/L,连续微充气孵化,孵化水温28 29ħ,盐度29 30,pH8.1,溶解氧浓度大于5mg/L,光照强度600 800lx,光照周期12h光照ʒ12h黑暗,氨氮和亚硝酸盐未测出,每12h换1次同浓度的葡萄糖孵化水体,每次换水量为孵化桶容积的1/3㊂每组设3个重复㊂用显微镜连续观察发育情况,并记录发育时间㊂分别在发育至1㊁2和3日龄仔鱼取样㊂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以经200目筛绢网过滤的轮虫为仔鱼的开口饵料,密度大约为20个/mL㊂用胶头滴管吸取每个取样点每组仔鱼10尾,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仔鱼全长;每个取样点取样500个仔鱼,用滤纸吸干水后放入1.5mL的离心管中,并置于-80ħ低温冰箱保存,用于ACC和FAS活性的测定㊂㊀㊀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采用蛋白2893期黄建盛等: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ɬˑ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 质定量测试盒(A045-2,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测定㊂ACC和FAS活性均采用比色法,用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H232㊁H231,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测定,具体的测定步骤和计算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㊂ACC活性定义为:每小时每毫克组织蛋白质产生1μmol无机磷的量为1个活性单位㊂FAS活性定义为:37ħ中每毫克蛋白质每分钟氧化1μmol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为1个活性单位㊂1.3㊀数据统计分析㊀㊀数据结果以平均值ʃ标准差( XʃSD)表示㊂采用SPSS11.0软件对不同组间的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氏法多重比较,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P>0.05时为差异不显著㊂2㊀结㊀果2.1㊀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的影响㊀㊀杂交石斑鱼在不同浓度葡萄糖下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见图1㊁图2㊂由图可知,随着葡萄糖添加浓度的上升,受精卵孵化率呈 升高 降低 的变化,初孵仔鱼畸形率呈 降低 升高 的变化㊂添加4mg/L葡萄糖的组受精卵孵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6.17%(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比对照组下降了21.03%(P<0.05);添加6mg/L葡萄糖的组中,受精卵孵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2.18%(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比对照组下降了33.85%(P<0.05)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葡萄糖浓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㊂葡萄糖浓度分别与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的相关性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图1㊁图2)㊂由回归方程计算出受精卵孵化率最大值和初孵仔鱼畸形率达最小值时,葡萄糖最适浓度为3.8mg/L㊂2.2㊀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全长的影响㊀㊀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全长测定结果见表1㊂由表可知,在孵化后1日龄仔鱼阶段,添加2mg/L葡萄糖的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葡萄糖添加组则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㊂在2日龄仔鱼阶段,添加葡萄糖组仔鱼全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㊂在3日龄仔鱼阶段,添加8和10mg/L葡萄糖的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葡萄糖添加组则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㊂葡萄糖浓度低于6mg/L时,1 3日龄仔鱼全长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葡萄糖浓度超过6mg/L时,仔鱼全长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㊂㊀㊀数据点标注不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㊂图2同㊂㊀㊀Datapointswithdifferentlettersmeansignificantlydifferencebetweengroups(P<0.05).ThesameasFig.2.图1㊀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变化Fig.1㊀Changesofhatchingrateofhybridgrouper(EpinephelusfuscoguttatusɬˑEpinepheluspolyphekadion)fertilizedeggunder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glucose图2㊀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杂交石斑鱼初孵仔鱼畸形率的变化Fig.2㊀Changesofabnormalrateofnewlyhatchedlarvaeofhybridgrouper(EpinephelusfuscoguttatusɬˑEpinepheluspolyphekadion)under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glucose2.3㊀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ACC活性的影响㊀㊀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ACC活性的变化见表2㊂由表可知,1 3日龄仔鱼,各葡萄糖添加组的ACC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㊂在1日龄仔鱼阶段,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ACC活性呈上升的变化,添加389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6㊁8和10mg/L葡萄糖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㊂在2和3日龄仔鱼阶段,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ACC活性呈 上升 下降 的变化,葡萄糖浓度低于6mg/L时,ACC活性均呈显著上升的变化(P<0.05),葡萄糖浓度达到8㊁10mg/L时,ACC活性则较6mg/L时显著降低(P<0.05)㊂添加6mg/L葡萄糖的组1㊁2㊁3日龄ACC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8倍㊁3.2倍和2.9倍㊂表1㊀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全长的变化Table1㊀Changesoftotallengthofyolk⁃saclarvaeofhybridgrouper(EpinephelusfuscoguttatusɬˑEpinepheluspolyphekadion)under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glucose(n=3)mm葡萄糖浓度Concentrationsofglucose/(mg/L)1日龄仔鱼Larvaeat1dayofage2日龄仔鱼Larvaeat2daysofage3日龄仔鱼Larvaeat3daysofage02.14ʃ0.02a2.45ʃ0.12a2.54ʃ0.09a22.15ʃ0.02a2.52ʃ0.10b2.63ʃ0.10b42.44ʃ0.23b2.57ʃ0.03bc2.69ʃ0.07c62.46ʃ0.16b2.58ʃ0.03c2.69ʃ0.10c82.39ʃ0.20b2.55ʃ0.05bc2.58ʃ0.02a102.37ʃ0.17b2.55ʃ0.04bc2.59ʃ0.03ab㊀㊀同列数据肩标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下表同㊂㊀㊀Inthesamecolumn,valueswiththesamelettersuperscriptsmean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whilewithdifferentlettersuperscript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sameasbelow.表2㊀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的变化Table2㊀ChangesofACCactivityofyolk⁃saclarvaeofhybridgrouper(EpinephelusfuscoguttatusɬˑEpinepheluspolyphekadion)(n=3)U/mg葡萄糖浓度Concentrationsofglucose/(mg/L)1日龄仔鱼Larvaeat1dayofage2日龄仔鱼Larvaeat2daysofage3日龄仔鱼Larvaeat3daysofage00.371ʃ0.005a0.471ʃ0.003a0.589ʃ0.024a20.737ʃ0.105b1.122ʃ0.058b1.211ʃ0.054b41.058ʃ0.110c1.432ʃ0.072d1.483ʃ0.107c61.414ʃ0.040d1.985ʃ0.120e2.229ʃ0.186d81.454ʃ0.085d1.290ʃ0.099c1.405ʃ0.039c101.440ʃ0.033d1.276ʃ0.043c1.434ʃ0.073c2.4㊀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FAS活性的影响㊀㊀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FAS活性变化见表3㊂由表可知,葡萄糖添加组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组FAS活性在1 3日龄仔鱼阶段均随葡萄糖浓度增加呈上升变化㊂在1日龄仔鱼阶段,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FAS活性呈上升的变化,除了添加8㊁10mg/L葡萄糖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㊂在2和3日龄仔鱼阶段,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FAS活性呈 上升 平缓 的变化,葡萄糖浓度低于6mg/L时,FAS活性均呈显著上升的变化(P<0.05),葡萄糖浓度超过6mg/L时,FAS活性则呈无显著变化(P>0.05)㊂添加6mg/L葡萄糖组1 3日龄仔鱼FAS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倍㊁1.7倍和1.5倍㊂3㊀讨㊀论3.1㊀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早期发育的影响㊀㊀鱼类在卵细胞发育阶段所累积的糖原库,作为一种能量物质和细胞膜组成,在鱼类受精作用㊁胚胎发育和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18]㊂海水鱼类在胚胎发育和卵黄囊期发育过程中完全依赖内4893期黄建盛等: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ɬˑ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 源性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19-20]㊂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一般依次利用糖类㊁蛋白质㊁脂类作为发育所需的供能物质[21],虽然葡萄糖不是胚胎发育中主要的能量来源物质,但其不需要进行分解可被机体吸收利用,利用效率高于其他糖类[22],这对胚胎发育也起到重要的作用[23]㊂李俊霞[4]㊁薛凌展[5]和熊铧龙等[6]研究表明,葡萄糖添加到胚胎培养液中可进入胚胎内发挥作用㊂本研究中,在杂交石斑鱼孵化水体中添加2 6mg/L的葡萄糖,孵化率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添加6mg/L葡萄糖的组中,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㊂推测其原因,一是杂交石斑鱼在出膜期,胚胎在卵膜内剧烈抖动,在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帮助仔鱼出膜,适宜的浓度的葡萄糖进入胚胎内,提供部分能量,从而提高杂交石斑鱼的孵化率㊂二是可能与杂交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及卵内含有油球有关㊂海水鱼的胚胎发育期间脂类始终是主要的代谢能源[24],海水鱼胚胎发育前期阶段,胚胎中存在中性脂的合成代谢,这种可能是糖类或其他营养物质向脂肪转化的结果[20]㊂在孵化水体中添加适宜的葡萄糖,可促进脂肪合成代谢,提高脂类的累积,为仔鱼出膜提供更多的能量㊂同时吸收的葡萄糖也是仔鱼组织细胞组成成分以及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原料[25],这也许是添加葡萄糖组仔鱼在同时期内个体较大的主要原因㊂有研究资料表明,孵化水体中添加葡萄糖浓度为15g/L对普安银鲫早期发育的促进作用最大[6];孵化水体中添加1.5%葡萄糖溶液能显著加快斑马鱼胚胎孵化时间,且孵化后的仔鱼发育状态良好[4];孵化水体中添加2mmol/L的葡萄糖可显著提高四倍体栉孔扇贝担轮幼虫的比例,显著降低胚胎的畸形率[5]㊂本研究在杂交石斑鱼中获得最佳的葡萄糖浓度低于上述的研究结果,这反映了葡萄糖浓度对水产动物的早期发育影响因种而异㊂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一些海产鱼类,如金头鲷(Sparusaurata)糖代谢对于胚胎正常发育至孵化阶段尤为重要,而缺少足够的糖代谢的胚胎停止发育,最终导致仔鱼受精卵孵化率降低[26]㊂有关杂交石斑鱼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类代谢特点有待进一步分析㊂表3㊀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脂肪酸合成酶活性的变化Table3㊀ChangesofFASactivityofyolk⁃saclarvaeofhybridgrouper(EpinephelusfuscoguttatusɬˑEpinepheluspolyphekadion)(n=3)U/mg葡萄糖浓度Concentrationsofglucose/(mg/L)1日龄仔鱼Larvaeat1dayofage2日龄仔鱼Larvaeat2daysofage3日龄仔鱼Larvaeat3daysofage00.957ʃ0.092a1.326ʃ0.084a1.537ʃ0.042a21.456ʃ0.097b2.120ʃ0.183b2.255ʃ0.114b42.189ʃ0.181c2.582ʃ0.126c2.950ʃ0.090c63.037ʃ0.181d3.516ʃ0.042d3.834ʃ0.180d83.327ʃ0.158e3.686ʃ0.025d3.952ʃ0.078d103.371ʃ0.037e3.707ʃ0.116d3.964ʃ0.100d㊀㊀本研究中,孵化水体中葡萄糖的浓度达到8mg/L时,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率降低,初孵仔鱼畸形率增加,这反映高浓度的葡萄糖对其早期发育表现出负作用㊂高浓度的葡萄糖在斑马鱼[4,27]㊁普安银鲫[6]的胚胎发育中也表现严重的负作用现象㊂推测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一是添加过多的葡萄糖增加水体渗透压,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渗透压调节机制尚不完善,过高的渗透压导致生理代谢紊乱,从而降低孵化率及增加畸形率㊂二是高浓度葡萄糖能对胚胎发育造成损伤及阻滞,而这一损伤是通过多种代谢途径产生的活性氧所致[28]㊂因此,在杂交石斑鱼人工育苗中,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最大受精卵孵化率时,添加到孵化水体的葡萄糖浓度为3.8mg/L㊂3.2㊀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ACC和FAS活性的变化特点㊀㊀有研究资料表明,鱼卵内脂质和脂肪酸消耗和转化直接影响仔鱼的成活率[29]㊂而ACC和FAS与脂质的代谢密切相关,其活性高低影响脂质的消耗和转化㊂蒋左玉等[30]研究了普安银鲫卵589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ACC和FAS活性呈升高趋势㊂Desrosiers等[31]研究了花狼鱼(Anarhichasminor)早期发育的能量代谢,发现各底物的代谢酶系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㊂本研究中,杂交石斑鱼1 3日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ACC和FAS活性呈上升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杂交石斑鱼1㊁2日龄卵黄囊仔鱼为内源营养阶段,仔鱼各器官形成加快,消耗能量较大有关,发育至3日龄卵黄囊仔鱼,仔鱼逐渐开口摄食,其摄食器官和消化器官进一步完善,摄食和消化能力也有所加强,ACC和FAS活性也随之升高㊂本研究结果与蒋左玉等[30]㊁Desrosiers等[31]相类似㊂这说明了随着鱼类胚胎和仔鱼的发育和代谢活动的增强,代谢酶活性上升㊂有研究资料显示,早期发育过程中一些代谢酶的表达与卵的质量有关,如金头鲷的酸性磷酸酶㊁腺苷酸激酶可作为卵质量的可靠参数[32];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可作为细点牙鲷(DentexdentexL.)卵质量的判断标准[33]㊂通过研究杂交石斑鱼酶的代谢途径及活性来判断其卵的发育情况㊁仔鱼存活有待进一步探讨㊂3.3㊀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ACC和FAS活性的影响㊀㊀作为体内脂肪合成的关键酶之一,ACC参与脂肪酸从头合成的第一步反应,其活性高低可直接影响脂质的合成速度,对脂肪代谢活动具有重要作用[34]㊂在军曹鱼幼鱼(Rachycentroncanad⁃um)的研究中证实,饲料添加适宜量的葡萄糖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有促进作用[9];在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的研究中也证实,适宜浓度的葡萄糖能显著提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35]㊂上述研究表明,通过饲料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会增加脂质代谢速度,从而增加脂肪的合成作用㊂本研究中,采用葡萄糖浸泡方法研究了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结果发现葡萄糖添加组ACC和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外源性葡萄糖进入仔鱼体内,对ACC和FAS有激活作用,从而快速脂肪酸的合成,为体内脂肪酸的沉积提供了保障㊂这与在普安银鲫上的研究结果[30]相类似㊂4㊀结㊀论㊀㊀①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杂交石斑鱼获得最大受精卵孵化率时,孵化水体葡萄糖浓度为3.8mg/L㊂㊀㊀②经6mg/L葡萄糖溶液浸泡能显著提高杂交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中ACC和FAS活性㊂参考文献:[1]㊀宋志东,李培玉.卵生鱼类的内源性营养研究进展(一)[J].饲料与畜牧,2014(9):20-24.[2]㊀ROBINJH,VINCENTB.Microparticulatedietsasfirstfoodforgiltheadseabreamlarva(Sparusaura⁃ta):studyoffattyacidincorporation[J].Aquaculture,2003,225(1/2/3/):463-474.[3]㊀蒋左玉,姚俊杰,熊铧龙,等.葡萄糖㊁维生素C对普安银鲫卵黄囊仔鱼发育中LPL和HL活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5,39(1):73-79.[4]㊀李俊霞.葡萄糖㊁蔗糖㊁氯化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5]㊀薛凌展.环境和营养因子对四倍体栉孔扇贝胚胎及早期幼虫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6]㊀熊铧龙,姚俊杰,安苗,等.葡萄糖㊁维生素C对普安银鲫早期发育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4,10(6):88-92.[7]㊀蒋左玉.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脂质代谢关键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贵阳:贵州大学,2015.[8]㊀毛义波,刘泓宇,谭北平,等.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及饥饿处理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4,38(4):549-558.[9]㊀CUIXJ,ZHOUQC,LIANGHO,etal.Effectsofdi⁃etarycarbohydratesourcesonthegrowthperformanceandhepaticcarbohydratemetabolicenzymeactivitiesofjuvenilecobia(RachycentroncanadumLinnaeus.)[J].AquacultureResearch,2010,42(1):99-107.[10]㊀SUNY,GUOCY,WANGDD,etal.Transcriptomeanalysisrevealsthemolecularmechanismsunderlyinggrowthsuperiorityinanovelgrouperhybrid(Epi⁃nephelusfuscogutatusɬˑE.lanceolatus)[J].BMCGenetics,2016,17:24.[11]㊀于欢欢,李炎璐,陈超,等.棕点石斑鱼(ɬ)ˑ鞍带石斑鱼()杂交F1仔㊁稚㊁幼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5,22(5):968-977.[12]㊀李炎璐,王清印,陈超,等.云纹石斑鱼(ɬ)ˑ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学观察[J].中国水产科学,2012,19(5):821-832.[13]㊀杨求华,黄种持,郑乐云,等.云纹石斑鱼(ɬ)ˑ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生长[J].海洋渔业,2014,36(3):224-231.6893期黄建盛等: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ɬˑ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 [14]㊀黄建盛,陈刚,张健东,等.盐度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和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7,24(3):507-515.[15]㊀黄建盛,张敬威,陈刚,等.褐点石斑鱼(ɬ)ˑ清水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37(3):23-28.[16]㊀JAMESCM,AL⁃THOBAITISA,RASEMBM,etal.Potentialofgrouperhybrid(Epinephelusfuscogut⁃tatusˑE.polyphekadion)forAquaculture[J].NA⁃GA,1999,22(1):19-23.[17]㊀施兆鸿,陈波,彭士明,等.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J].海洋与湖沼,2008,39(3):222-227.[18]㊀FOCARELLIR,LASALAG,BALASINIM,etal.Carbohydrate⁃mediatedsperm⁃egginteractionandspe⁃ciesspecificity:acluefromtheunioelongatulusmodel[J].CellsTissuesOrgans,2001,168(1/2):76-81.[19]㊀MOURENTEG,VÁZQUEZR.Changesinthecontentoftotallipid,lipidclassesandtheirfattyacidsofde⁃velopingeggsandunfedlarvaeoftheSenegalsole,SoleasenegalensisKaup[J].Fish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1996,15(3):221-235.[20]㊀黄旭雄,冯隆峰,温文,等.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及脂肪酸特性变化[J].水产学报,2013,37(4):526-535.[21]㊀RAINUZZOJR,REITANKI,OLSENY.Thesignif⁃icanceoflipidsatearlystagesofmarinefish:areview[J].Aquaculture,1997,155(1/2/3/4):103-115.[22]㊀KROGDAHLÅ,HEMREGI,MOMMSENT.Carbo⁃hydratesinfishnutrition:digestionandabsorptioninpostlarvalstages[J].AquacultNutrition,2005,11(2):103-122.[23]㊀何登菊,姚俊杰,赵云龙,等.瓯江彩鲤胚胎发育过程中脂㊁蛋白及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变化[J].动物学杂志,2011,46(2):102-107.[24]㊀SARGENTJR,BELLJG,BELLMV,etal.Require⁃mentcriteriaforessentialfattyacids[J].JouralofAp⁃pliedIchthyology,1995,11(3/4):183-198.[25]㊀田华梅,赵云龙,李晶晶,等.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J].动物学杂志,2002,37(5):18-21.[26]㊀LAHNSTEINERF,PATARNELLOP.Eggqualityde⁃terminationinthegiltheadseabream,Sparusaurata,withbiochemicalparameters[J].Aquaculture,2004,237(1/2/3/4):443-459.[27]㊀梁进涛.高糖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0.[28]㊀张雷,方南洙,李井春.长期氧化应激导致葡萄糖对小鼠胚胎发育损伤的机制[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28(5):661-666.[29]㊀IZQUIERDOMS.Essentialfattyacidrequirementsofculturedmarinefishlarvae[J].AquacultNutrition,1996,2(4):183-191.[30]㊀蒋左玉,熊铧龙,姚俊杰.葡萄糖和维生素C对普安银鲫卵黄囊仔鱼ACC㊁FAS及CPTⅠ活性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14,49(6):904-912.[31]㊀DESROSIERSV,LEFRANÇOISNR,TVEITENH,etal.Ontogenesisofcatabolicandenergymetabolismcapacitiesduringtheembryonicdevelopmentofspot⁃tedwolffish(Anarhichasminor)[J].Comparative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PartB: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2008,150(2):200-206.[32]㊀LAHNSTEINERF,URBANYIB,HORVATHA,etal.Bio⁃markersforeggqualitydeterminationincyprin⁃idfish[J].Aquaculture,2001,195(3/4):331-352.[33]㊀SAMAEESM.Quantitativecompositionofeggpro⁃tein,lipid,fattyacid,andfreeaminoacidincommondentex(DentexdentexL.)andtheirrelationstovia⁃bilityandlarvaldevelopment[D].Ph.D.Thesis.Salzburg:UniversityofSalzburg,2010.[34]㊀BARBERMC,TRAVERSMT.Cloningandcharac⁃terisationofmultipleacetyl⁃CoAcarboxylasetran⁃scriptsinovineadiposetissue[J].Gene,1995,154(2):271-275.[35]㊀HUNGSS,STOREBAKKENT.Carbohydrateutiliza⁃tionbyrainbowtroutisaffectedbyfeedingstrategy[J].TheJournalofNutrition,1994,124(2):223-230.789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Correspondingauthor,professor,E⁃mail:cheng@gdou.edu.cn(责任编辑㊀王智航)EffectsofGlucoseonFertilizedEggsHatch,ActivitiesofAcetyl⁃CoACarboxylaseandFattyAcidSynthaseofYolk⁃SacLarvaeofHybridGrouper(EpinephelusfuscoguttatusɬˑEpinepheluspolyphekadion)HUANGJiansheng㊀RUANTao㊀CHENGang∗㊀ZHANGJiandong㊀WANGZhongliang㊀TANGBaogui(FisheryCollege,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524088,China)Abstract:Inorder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glucoseonfertilizedeggshatch,andactivitiesofacetyl⁃CoAcarboxylase(ACC)andfattyacidsynthase(FAS)ofyolk⁃saclarvaeofhybridgrouper,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glucosewereaddedtothewaterforhatchingofhybridgrouper(EpinephelusfuscoguttatusɬˑEpi⁃nepheluspolyphekadion),whichwere0,2,4,6,8and10mg/L,respectively.Thehatchingrateandab⁃normalityratewereobserved,andthetotallength,activitiesofACCandFASofyolk⁃saclarvaeat1,2and3daysofageweretested.Theresultsshowedasfollows:hatchingrateoffertilizedeggsandabnormalitiesofnewlyhatchedlarvaeweresignificantlyaffectedbyglucoseconcentration(P<0.05);thecorrelationbetweentheconcentrationofglucoseandhatchingrateoffertilizedeggsandabnormalityrateofnewlyhatchedlarvaebothcouldbedescribedbyquadraticequations.Theoptimumglucoseconcentrationwas3.8mg/Ltoreachthehighesthatchingrateoffertilizedeggs.Whentheconcentrationofglucosewasbelow6mg/L,hatchingrateoffertilizedeggsincreased,whileabnormalityrateofnewlyhatchedlarvaedecreased,totallengthofyolk⁃saclar⁃vaeincreasedwiththeincreaseofconcentrationofglucose.Foryolk⁃saclarvaeat1,2and3daysofage,ac⁃tivitiesofACCandFASinglucosesupplemented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controlgroup(P<0.05).Withtheincreaseofconcentrationofglucose,theactivitiesofACCandFASoflarvaeat1dayofageincreased;at2and3daysofage,ACCactivityoflarvaedisplayeda up-down trendandFASactivityshoweda rising-gentle trend.Itisconcludedthatinartificialbreedingofhybridgrouper,thesupplementa⁃tionof6mg/Lglucoseinhatchingwatercanpromotefertilizedegghatchandyolk⁃saclarvaedevelopment,andsignificantlyincreaseACCandFASactivitiesofyolk⁃saclarvae.[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2018,30(3):981⁃988]Keywords:glucose;hybridgrouper;hatchingrate;yolk⁃saclarvae;acetyl⁃CoAcarboxylase;fattyacidsyn⁃thase889。
乙酰辅酶a羧化酶对脂肪酸β-氧化
乙酰辅酶a羧化酶对脂肪酸β-氧化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OX)是一种重要的酶,它在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脂肪酸β-氧化是指脂肪酸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的过程,这是产生能量的重要途径。
ACOX在这一过程中负责催化乙酰辅酶A的转化,将长链脂肪酸逐步分解成较短的脂肪酸,并释放出乙酰辅酶A,为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提供能量。
此外,ACOX也参与调节脂肪酸代谢的平衡,对维持细胞内脂肪酸浓度起着重要作用。
它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基因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以及底物浓度等。
ACOX的功能异常与一些疾病如脂质代谢紊乱、肝脏疾病等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脂肪酸β-氧化途径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酶,它不仅参与能量代谢过程,还对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平衡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对于这一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脂肪酸代谢的调控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辅酶的名词解释
辅酶的名词解释辅酶是一类与酶一起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它们通常通过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调节酶催化过程中底物的结构和反应活性。
辅酶的主要功能是在化学反应中转移化学基团,促进底物与酶的适配和相互作用。
辅酶可以与底物形成共价键,将底物的某些化学基团转移给其他分子,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辅酶可以调节酶的催化活性和底物的结构,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并确保酶与底物之间的特异性识别。
在细胞内,辅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了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羧化反应、羟化反应、酰基转移反应等。
辅酶不仅可以传递活化的基团,还可以参与底物的分子构象改变、活化催化剂的生成、辅助底物与酶的结合等过程。
根据辅酶的化学性质和功能,它们被分为多个类别。
其中最重要的类别是辅酶A (CoA)、辅酶B羧化酶 (CoB)、辅酶B1 (TPP)、辅酶B2 (FMN/FAD)、辅酶C (NAD+/NADP+)、辅酶D (Biotin)、辅酶E (H4MPT)、辅酶F (THF)、辅酶G(CoM/CoB)、辅酶H (THP)等。
辅酶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辅酶,它在糖代谢和脂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辅酶A包括辅酶A的核心结构乙酰辅酶A (Acetyl-CoA) 和能被乙酰辅酶A激活的分子。
乙酰辅酶A通过佐以一个高能硫酯键,可以与底物结合并转移化学基团。
辅酶B羧化酶是一类与某些酶一起参与羧酸代谢的辅酶。
它们与底物形成硫酯键结合,并通过转移化学基团来调节酶催化过程。
辅酶B羧化酶是酶促反应中的重要催化剂,它们参与某些羧酸的羧化反应和羟化反应。
辅酶C是辅酶家族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员。
它包括两个有关的分子:辅酶C还原型 (NADH) 和辅酶C氧化型 (NAD+)。
这两个分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辅酶是一类与酶一起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它们通过转移化学基团、调节底物结构和酶活性等方式,促进酶的催化作用。
包浆中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
包浆中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1.引言1.1 概述概述包浆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其中合成脂肪酸是其中的一项关键反应。
脂肪酸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因此,了解脂肪酸合成的机制以及其中的限速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代谢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细胞内,脂肪酸合成过程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完成。
然而,这个合成过程中存在着几个关键的限速步骤,其中包括一些限速酶的作用。
限速酶的功能是调节脂肪酸合成的速率,以适应细胞内能量需求和维持脂质代谢的平衡。
当前已知的包浆中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主要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乙酰辅酶A羟酰转酶、乙酰辅酶A羟化酶和柠檬酸合酶。
这些酶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它们的催化活性和表达水平会对脂肪酸合成的速率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包浆中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深入探讨这些酶在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以及其与细胞能量代谢、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关系。
同时,本文也将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认识脂肪酸合成的重要性和相关机制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明确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脂肪酸合成的重要性以及包浆中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的作用和机制等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重要意义。
整个文章的结构合理,内容分布有序,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在包浆中的重要作用。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目的是探讨包浆中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
脂肪酸合成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它在细胞中参与能量存储、结构组装以及信号转导等关键生物学功能。
这个过程中,限速酶在调控合成速率和产物选择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对于深入理解生物体脂肪代谢以及代谢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结构与功能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结构与功能
韩春春;王继文;魏守海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6(034)003
【摘要】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催化乙酰辅酶A形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羧化作用,是在脂肪酸合成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中间代谢物.ACC包括ACCα和ACCβ两种形式,被不同的基因编码.ACC α(265 kDa)主要在脂肪生成活跃的肝脏、脂肪组织和乳腺中表达.ACCβ(275 kDa)主要在β-氧化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骨骼肌和心脏中表达.对ACC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功能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3页(P413-414,416)
【作者】韩春春;王继文;魏守海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5
【相关文献】
1.Elymus wawawaiensis编码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基因序列的分析及系统学意义 [J], 凡星;张利;周永红;张海琴;沙莉娜
2.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的研究进展 [J], 龚莹;彭少丹;汪骞;官春云;王学军;杨进成;瞿观;刘坚坚;林良斌
3.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β亚基acc D在因研究进展 [J], 崔燕;祝建波;张煜星
4.选择性乙酰辅酶A羧化酶2抑制剂(ACC2)苯氧基噻唑炔衍生物的合成改进 [J], 朱自力
5.粘红酵母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的克隆及CT功能域基因的原核表达 [J], 李洁琼;王利兵;刘阳;郑世学;喻子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化学案例
生物化学案例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学科,涉及到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化学在医学、生物工程、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生物化学案例,探讨生物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案例名称:代谢综合征与脂肪酸合成途径关系的研究简介: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
不同于常见的疾病,代谢综合征是一个综合病症,需要多种因素同时参与。
脂肪酸合成途径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案例将通过对脂肪酸合成途径相关酶的研究,探讨其在代谢综合征发展中的角色。
背景:脂肪酸合成途径是人体内脂肪酸合成的主要途径。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酶的催化作用,其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醋酸酯化酶(ACAT)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之前的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脂肪酸合成途径活性增强,导致脂肪酸合成过多,进而引发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
实验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肪酸合成途径相关酶的研究,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验组选取了50名代谢综合征患者,对其皮下脂肪组织进行取样。
同时,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实验操作。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的ACC、FAS和ACAT等脂肪酸合成途径相关酶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这说明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的脂肪酸合成活性增强,导致脂肪酸合成过剩。
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脂肪酸合成途径相关酶的表达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呈正相关。
这证实了脂肪酸合成途径在代谢综合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脂肪酸合成途径相关酶的研究,揭示了其与代谢综合征发展之间的关系。
脂肪酸合成途径活性增强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未来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乙酰辅酶 A 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__紫外分光光度法UPLC-MS-4429
乙酰辅酶A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注意:本产品试剂有所变动,请注意并严格按照该说明书操作。
紫外分光光度法货号:UPLC-MS-4429规格:25T/24S、50T/48S产品组成:使用前请认真核对试剂体积与瓶配内体积是否一致,有疑问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试剂名称25T规格50T保存条件提取液一液体30mL×1瓶液体60mL×1瓶2-8℃保存提取液二液体300μL×1支液体600μL×1支-20℃保存试剂一液体10μL×1支液体10μL×2支2-8℃保存试剂二液体10μL×1支液体10μL×2支2-8℃保存试剂三A液体25mL×1瓶液体50mL×1瓶2-8℃保存试剂三B粉剂×1瓶粉剂×2瓶-20℃保存试剂四液体5mL×1瓶液体5mL×1瓶2-8℃保存25T溶液的配制:1、试剂一:临用前取1支先将液体甩离至管底,然后加入125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20℃分装保存2周,避免反复冻融;2、试剂二:临用前取1支先将液体甩离至管底,然后加入125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20℃分装保存2周,避免反复冻融;3、试剂三:临用取试剂三B加入24m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20℃分装保存2周,避免反复冻融;4、工作液:临用前将试剂一、二和三按照1:1:90的比例混合,根据样本量现配现用。
50T溶液的配制:1、试剂一:临用前取1支先将液体甩离至管底,然后加入250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20℃分装保存2周,避免反复冻融;2、试剂二:临用前取1支先将液体甩离至管底,然后加入250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20℃分装保存2周,避免反复冻融;3、试剂三:临用前取1瓶试剂三B加入24mL试剂三A,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20℃分装保存2周,避免反复冻融;4、工作液:临用前将试剂一、二和三按照1:1:90的比例混合,根据样本量现配现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sh ACC
ELISA Kit Instructions
Use:
This ELISA kit is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ng Fish ACC activity in specimens of cells culture supernates, body fluids, tissues homogenate, serum, and plasma. The kit i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use only. Not for diagnostic or therapeutic procedures.
8. 保存:如果样品不能立即检测,应将其分装,-70 ℃保存,避免反复冷冻。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血液标
本尽可能的不要使用溶血或高血脂血。如果血清中含大量颗粒,检测前先离心或过滤。不要在37℃或更高的温度加热解
冻。应在室温下解冻并确保样品均匀地充分解冻。
操作步骤: 1. 取出试剂盒,室温(20-25℃)放置 30 分钟。 1
2. Washing solution: prepare washing solu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1:30. Mix gently to avoid foaming.
Sample collection and storage:
1.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s: After centrifugation at 1000xg for 15 minutes, collect supernatants with a sterile tube. 2. Cells: After washing cells 3 times with PBS, adjust the cell concentration to 104-106/ml; cells are broken down either through
实验的准确性以及重复性。 3. 孵育:严格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孵育时间和温度进行。 4. 反应时间的控制:加入底物后请定时观察反应孔的颜色变化,如果颜色较深,请提前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 5. 建议实验前预测样品含量,如样品浓度过高,应对样品进行稀释,计算结果时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 6. 建议使用本试剂盒时先做预实验(即先做标准曲线,试用几个标本),如果对本试剂盒有任何疑问,可和所购经销商联系,
鱼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
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用途 本试剂盒仅供科研使用,定量检测细胞液、体液、组织、血清、血浆等标本中鱼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的活性。 原理: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鱼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水平。用纯化的鱼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 体,实验时依次在微孔板中加入样本及标准品,并加入 HRP 标记的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抗体,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 合物,反复洗涤后加底物 TMB 显色。TMB 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为蓝色,再用硫酸终止反应,转变成黄色。颜色的深 浅和样品中的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含量呈正相关。采用酶标仪在 450nm 波长测定吸光度(OD 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 测试样品中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活性浓度。 试剂盒组成
序号
名称
规格
1
酶标包被板
96 孔*1 可拆卸板
2
酶标试剂
6ml*1 瓶
3
标准品(浓度 640U/L)
0.6ml*1 瓶
4
标准品稀释液
2ml*1 瓶
5
生物素标记的抗 ACC 抗体
1.5ml*1 瓶
6
显色剂 A 液
6ml*1 瓶
7
显色剂 B 液
6ml*1 瓶
8
终止液
6ml*1 瓶
9
浓缩洗涤液(*30)
20ml*1 瓶
2 ml x 1 vial
5
Biotinylated anti –ACC–antibody
1.5 ml x 1 vial
6
Substrate A
6 ml x 1 vial
7
Substrate B
6 ml x 1 vial
8
Stop solution
6 ml x 1 vial
9
Washing solution(x 30)
2. 细胞:用PBS反复洗涤细胞3次,调整细胞浓度达到104-106/ml 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或
者细胞超声粉碎,离心取上清液检测。
3. 血清:在室温下,血液自然凝固,以1000×g离心15分钟,取上清待测。
4.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 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后静置10-20 分钟后,以1000×g离心15分钟,收集上
注:读板时必须拭干板底残留的液体和手指痕迹,读板时间控制在终止反应后的 30 分钟内,以免影响准确性。 数据计算
1. 绘制标准曲线:各标准品 OD 值减去底色即减去空白孔 OD 值,以 6 个标准 品的 OD 值为纵坐标 y,以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 x,绘制曲线图,如图示, 并计算出回归方程 y=ax+b。
2. 将待测样品的 OD 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各组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 为样品的实际 ACC 浓度。
3. 敏感度:1.0U/L
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中必须使用一次性吸头,避免交叉污染。 2. 加样:加样时,要控制加样速度,避免第一孔与最后一孔间的时间间隔过大,否则将会导致不同的预孵育时间,从而影响
如果因运输过程导致试剂盒失效,可要求调换,但概不承担产品本身以外的任何损失。 安全性 1. 避免鱼体直接接触显色剂A、B和终止液。一旦接触到这些液体,请尽快用水冲洗。 2. 实验中不要进食、抽烟或使用化妆品。 3. 不要用嘴吸取试剂盒里的任何成份。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试剂盒保存:2-8℃ 2.有效期:6个月
Principle:
ThisACC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mploys the quantitative sandwich enzyme immunoassay technique. The microplate provided in this kit has been pre-coated with a mono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forACC. Standards or samples are then pipetted into the microplate wells, andACC present in the samples or standards binds to antibodies adsorbed to the microplate wells.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ACC present in the samples, the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conjugated poly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forACC are added to each well. The microplate is incubated for 1h, and then the wells are thoroughly washed to remove any unbound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solution A and B is respectively added to each well. After the enzyme (HRP) and substrate reacting over a short period, this reaction is stopped by addition of a sulphuric acid solution and the color change is measured at a wavelength of 450 nm. The proportion to amount of ACC bound in the initial step develops in the color change.
5. 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 30 秒后弃去,如此重复 5 次,拍干。
6. 加酶标溶液:标准品组、待测样本组各孔中加入 50ul 的酶标溶液(空白对照孔除外)。 7. 温育:酶标板用封板纸密封后,放入湿盒内于 37℃恒温孵育 1 小时。 8. 洗板:用稀释后的洗涤液注满每孔,静置 15-30s,充分清洗酶标板 5 次,用吸水纸彻底拍干。 9. 显色:各孔加入显色剂 A 液 50ul 后,再加入显色剂 B 液 50ul。 10. 终止:25-37℃下避光反应 10-15 分钟,加入 50ul 终止液。 11. 读板:在 450nm 波长读取各孔的 OD 值。
Reagents in kit:
Numerical order 1
Name Microplate
Specification 96 well(Disassemble
plate)
2
Enzyme conjugate
6mlx 1 vial
3
Standard(640U/L)
0.6 ml x 1 vials
4
Standard diluent
10
封板膜
1张
11
使用说明书
1份
实验材料与试剂配制:
1. 仪器与材料:酶标仪(使用前预热30分钟),微量加液器、吸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滤纸。
2. 洗液的配制:按1:30的比例配制洗液备用。
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 1. 细胞培养上清:适用于检测体外培养的细胞分泌性成份。用无菌管收集细胞上清液,以1000×g离心15分钟,收集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