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高血压

合集下载

内分泌性高血压-原醛

内分泌性高血压-原醛

•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轻压力 • 遵医嘱,严格按时服药 •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变化
总结与注意事项
1
内分泌性高血压
是一种由身体内分泌系统失调引起的高血压病。
2
治疗方法
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来缓解症状。
3
预防方法
饮食、运动、定期体检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内分泌性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病人,还需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控制体重,减少液体摄入等,以维持血压正常。
影响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因素
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高盐、高胆固醇饮 食。
心理因素
持续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等负面 情绪。
环境因素
接触重金属、吸烟等因素。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包括钙通道拮抗剂、ACEI等。
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来缓解血压升高的症状,如肾门交感神经切断术。
如何预防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原醛
内分泌性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身体内分泌系统失调引起的高血压病,它对身体 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次演讲将介绍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相关内容。
症状
1 眼部
视力变化,视野缩小2 脑部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内分泌性高血压与原醛的关系
原醛是导致内分泌性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可以直接损害内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内皮 功能,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

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拔罐疗法

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拔罐疗法

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拔罐疗法一、引言内分泌性高血压是指由于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导致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医拔罐疗法作为一种绿色、自然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内分泌性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将对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中医拔罐疗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进行详细阐述。

二、病因及诊断1. 病因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内分泌性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发病率较高。

(2)生活方式:饮食不规律、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引发高血压。

(3)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升高。

(4)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环境污染等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诱发高血压。

2. 诊断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询问患者家族史、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了解可能引发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

(2)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判断内分泌系统功能是否异常。

三、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是运用拔罐器具,通过在体表产生负压,使拔罐部位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祛除病邪的目的。

在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治疗中,拔罐疗法具有以下优势:1. 无毒副作用:拔罐疗法无需服用药物,避免了药物对肝肾等器官的损害。

2. 调整体内环境:拔罐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降低血压。

3. 增强免疫力:拔罐疗法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助于防止疾病复发。

4. 改善症状:拔罐疗法可缓解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头痛、眩晕、心悸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中,拔罐疗法通常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如针灸、推拿、中药等,以增强疗效。

内科主治医师-309专业知识-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科主治医师-309专业知识-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科主治医师-309专业知识-内分泌性高血压[单选题]1嗜铭细胞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A.持续性高血压B.阵发性高血压C.持续性低血压D.阵发性低血压E.高血压与低血(江南博哥)压交替出现正确答案:B[单选题]2.女性,30岁,患高血压1年,血压在180〜230/100〜12OnInIHg 之间,有时感手足乏力麻木,夜尿增多。

查体:血钾3.5πιπιo1∕1,血浆醛固酮400μg/1o下列检查可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是A.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测定B.赛庚咤试验C.血浆ACTH测定D.上午自立位前后血浆醛固酮浓度变化E.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或照相正确答案:A[单选题]3.男性,44岁,高血压同时有低血钾,血浆醛固酮明显增多,下一步最应进行的检查是A.ACTH兴奋试验B.血浆肾素一血管紧张素∏测定C.尿醛固酮测定D.螺内能试验E.肾上腺CT扫描正确答案:B[单选题]4.嗜铭细胞瘤最主要的症状是A.血压B.低血压C.心律失常D.心衰E.肺水肿正确答案:A[单选题]5.女性,35岁,持续性血压升高2个月,疑诊嗜铭细疆瘤,则下列检查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是A.尿VMAB.尿MNC.尿NMND.尿TMNE,尿17-羟正确答案:B[单选题]6.男性,40岁,阵发性血压高1年,经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和其他相关检查不能完全排除嗜铭细胞瘤的诊断,有助于进一步诊断的是A.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B.基础代谢率测定C.酚妥拉明试验D.ACTH兴奋试验E.美替拉酮试验正确答案:C[单选题]7.女性,35岁,发现高血压5年,血压经常波动在160~180∕100~ I1OmmHg,口干、多尿,以夜尿增多为主,化验血钾为2.8πιπιo1∕1,时常出现四肢麻木和手足搐搦,病因诊断可能为A.原发性高血压B.肾脏疾病C.嗜铭细胞瘤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E.脑血管栓塞正确答案:D[单选题]8.下列不是Cushing综合征患者发生高血压原因的是A.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B.对血管活性物质加压反应增强,血管舒张系统受抑制C.皮质醇可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D.Cushing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动脉硬化和肾小动脉硬化E.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正确答案:E[单选题]9.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A.高血压B.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C.肢端麻木D.口渴、多饮、多尿E.心律失常正确答案:A共享题干题女性,28岁。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内分泌性高血压是指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的血压升高的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它由于肾上腺产生过多的醛固酮,导致体内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代谢率增加,心脏排泄增加,血压升高。

3.垂体肿瘤:垂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它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4.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代谢率下降,导致血压升高。

5.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由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的非正常增殖,导致过多的肾上腺素分泌,血压升高。

6.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7.雌激素和孕激素异常:雌激素和孕激素异常也是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尤其在孕期,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血压升高。

8.其他原因:除以上几种常见的原因外,其他原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髓质增生、甲状腺肿瘤等也可能导致内分泌性高血压。

附件:附件一:内分泌性高血压相关检查报告(示例)附件二:内分泌性高血压相关治疗方案(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内分泌性高血压:指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的血压升高的疾病。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指由肾上腺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的高血压。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指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的高血压。

4.垂体肿瘤:指垂体过度增生或肿瘤引起的高血压。

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由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高血压。

6.嗜铬细胞瘤: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

7.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导致的高血压。

8.孕激素异常:指孕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治ppt课件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治ppt课件

(二)甲状腺 特激1.点素甲是分状收泌腺缩过压多功升、能高新亢陈,舒代进张谢压旺降盛低、,心脉输压出增量大增。加主所要致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外 周阻力降低,因此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2.甲状腺功能减低
甲减时高血压的发生率约39%-60%。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时,组织对氧的需要量减少,其血容量、血流量均减少, 而全身外周血流阻力增加,可能因此出现血压升高,主要 为舒张压升高。当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其血压可下降, 部分病例的血压可下降到正常。
雌激 素
5.肾上腺髓质增多
少见,国内1961 年才首次报道。临床表现酷似嗜铬 细胞瘤,高血压发生机制仍为高儿茶酚胺血症,区别 在于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内外均未发现肿瘤,唯肾上 腺呈双侧增生。
(五).胰腺
高胰岛素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起高血压机制包括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 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调节离子转运的ATP 酶活性降低、 生长因子作用等。
其病因常常被忽略以致错诊或误诊。但如按1% ~ 10%的原醛症患病率、0.1% ~1%的嗜铬细胞瘤 患病率计算,在中国1亿6千万高血压病人中应发现 160 ~1600万原醛症病人和16~160万嗜铬细胞瘤 病人,而对这些病人进行有效治疗的社会和经济效 益显而易见,但事实上所诊治的病人却远远低于上 述估计的数量。
高3.血Cu压s常hi见n,g综见于合7征0% 本病病人。引起血压增高的机制有:
⑴.皮质醇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引起钠水潴留。 ⑵.皮质醇使醛固酮、11-去氧皮质酮等盐皮质激素分泌增 多。 ⑶.皮质醇升高,增加了血管对加压物质的反应性。 ⑷.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使血压升高。 ⑸.皮质醇增多,加强了心脏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 ⑹.皮质醇增多,抑制了抑制了舒血管的前列环素的合成。

医学专题内分泌性高血压诊疗常规

医学专题内分泌性高血压诊疗常规
Q6h
定性检查
血皮质醇昼夜节律:血F×3(8am-4pm-0am) 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血F×4(取血时间:8am→0am,服用地塞米松
1.0mg→次日8am),
注: (1)若定性明确,可以选择不做过夜地塞米松抑
制试验; (2)皮质醇节律可以和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一
起完成。
定位检查
取血测血K、Na、Cl,Ald、PRA及AII; 然后肌注速尿40mg或0.7mg/kg( 速尿总量<40mg ), 站立2小时,10AM立位取血测Ald 、PRA、AII 最后计算立位ALD/PRA比值。
试验前避免服用利尿剂、ACEI、ARB、β受体拮抗剂、 安体舒通等药,
若用上述药物,应停药1-2周再做卧立位醛固酮试验, 视病情决定是否应用心痛定; 有低血钾患者试验前补钾至血钾正常或接近正常。
若患者卧位心率持续>120bpm或者有室上性心 律失常时,在已使用alpha阻断剂的情况下, 可考虑使用beta阻断剂。药物准备时间以2周 到4周为宜,同时视血压等变化而定。
准备好的指标:
血压控制大致正常,高血压发作次数明 显减少或者消失
高代谢症状改善或消失,如出汗减少, 体重增加,血糖等代谢紊乱纠正
后再测), 必要时应测卧位,立位即刻,3分钟,5分钟,10分钟 的血压,心率,注意体位血压变化 2)体重(每周晨起空腹测量) 3)每两周查一次血常规(主要注意HCT变化) 4)每两周查一次双手血流图评价双手微血管积分。 5)肢端温度 6)血糖变化情况 7)动态血压监测可每2周复查一次(同时分日夜留12h尿儿茶酚胺) 8)尿儿茶酚胺可每2周复查 9)注意大便次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留尿查 24hU FC

内分泌性高血压表现与诊断要点

内分泌性高血压表现与诊断要点
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增加 (5)小动脉硬化:由于长期血压升高,导致广泛的小动脉
硬化,从而加重血压升高
内分泌性高血压表现和诊断要点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 脂代谢障碍
脂肪动员和合成都加快 脂肪重新分布
向心性肥胖(truncal obesity) 满月脸(moon face, facial fullness) 水牛背
使外周阻力增加 (4)GH分泌增多可使心肌肥大,心输出量增加,
血容量增多 (5)GH产生过多连同肝产物-IGF-1能促使生长,
产生阻力血管增厚及潴钠,参与高血压形成
内分泌性高血压表现和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
(1)肢端肥大或巨人症的临床表现 (2)垂体肿瘤压迫症状 (3)血清GH、尿GH、血IGF-1升高 (4)影像学检查资料
内分泌性高血压表现 和诊断要点
内分泌性高血压表现和诊断要点
• 内分泌性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是
指由一定的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 特点:一经确诊,多可通过手术或其他
方法得到根治或有效治疗,原发病治愈 后高血压随之消失
高血压病
内分泌性高血压表现和诊断要点
按部位大致分类:
• 下丘脑和垂体 • 甲状腺 • 甲状旁腺 • 肾上腺: 髓质 皮质 • 胰腺 • 性腺
肾小球旁器 ↓
肾素分泌↑ ↓
血管紧张素原(肝脏)→血管紧张素Ι→血管紧张素Ⅱ→
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肾脏潴钠↑→血容量扩张→
肾动脉压力或容量↑→ 肾素分泌↓
内分泌性高血压表现和诊断要点
盐皮质激素的影响因素
• 电介质:
钾离子:直接作用球状带→Aldo↑ 钠离子:通过调节肾小球旁器细胞合成来影响Aldo合成
• 性功能障碍

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我们通常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即找不到病因的高血压;而继发性高血压是能够找到引起血压升高的明确原因。

其中,内分泌性高血压就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种类,其患病率可达高血压人群的10%以上。

所谓内分泌性高血压,就是由于不恰当地分泌了过多能够引起血压升高的激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等导致血压升高。

内分泌性高血压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异常、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肾素瘤等。

其中最常见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亢等。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常见疾病。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病变致醛固酮释放增加导致高血压,50%病人可伴有低血钾。

最新资料发现,在高血压人群中,原醛病人可占10-15%。

2、嗜铬细胞瘤:由于肾上腺病变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特点多为突发性血压迅速升高,或持续性高血压基础上阵发性加重,同时有头痛、心悸、出汗“三联症”。

3、库欣综合征:由于肾上腺或垂体肿瘤或增生,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导致血压升高。

病人往往有腹型肥胖,满月脸,水牛背,毛发增多,痤疮多发,乏力,抵抗力低下等症状。

4、甲亢性高血压: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有怕热、多汗、多食易饥、突眼、颈前增大、消瘦等症状,血压多以收缩压升高,甲亢控制后血压恢复正常。

5、肥胖相关性高血压:体型肥胖,或者为腹型肥胖,可合并血糖、血脂等代谢异常。

减轻体重能使血压下降。

6、肢端肥大症:由于垂体肿瘤分泌大量生长激素导致血压升高,此类病人多伴有手、足明显大于常人,面容变丑陋等症状。

内分泌性高血压容易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混淆,若按原发性高血压处理,往往血压难以控制,更重要的是会贻误病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内分泌性高血压,只要发现及时,尽快去除病因或针对病因治疗,高血压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此,提醒高血压患者,如果存在下列因素,就应警惕内分泌性高血压,及时至内分泌专科就诊做系统检查和评估。

内分泌性高血压鉴别诊断教材教学课件

内分泌性高血压鉴别诊断教材教学课件

压力
长期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 都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出现紊 乱,引起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
病因和发病年龄
2
需要了解可能的病因,如肾上腺问题,
同时考虑发病的年龄段。
3
血压水平
血压水平不受外界影响,持续升高, 同时伴有其他症状。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对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断 起关键作用,如醛固酮、血浆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等检测。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症状有 头痛、头晕、心悸、手脚 发麻等,但这些症状并不 明显,容易被忽略。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危 害是什么?
内分泌性体健康 造成严重威胁。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
肾上腺问题
肾上腺问题是引起内分泌性高 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
肥胖
肥胖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发生 不正常,从而引起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鉴别诊断 教材教学课件
本课件将为你介绍内分泌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方法,让你能够更好地诊断和 治疗这种高血压类型。
内分泌性高血压概述
什么是内分泌性高血 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是一种由 内分泌系统引起的高血压 类型,通常是由增加肾素醛固酮系统或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中的一种激素引 起的。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症 状是什么?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方法
心脏CT检查
通过心脏CT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高血压类型。
脑部MRI检查
通过脑部MRI检查也可以帮助 鉴别高血压类型,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其他血液检查
除了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其他血液检查如肝、胰岛素等 也可以帮助鉴别高血压类型。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内分泌性高血压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等。

鲜为人知的内分泌性高血压

鲜为人知的内分泌性高血压

专家谈病I867936527@ JIAN KANG SHENG HUO I k欢迎赐稿那天门诊,当我正在询问一位患者的病情时,诊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位40多岁的妇女急切地问:“医生,高血压要看内分泌科吗?”我问她“您是患者吗?”她赶忙把站在她身后的女孩拉到前面说:“我女儿有高血压,刚查出来的,血压最高27.93/15.96千帕(210/120毫米汞柱)。

”这个女孩十七八岁的疗方案。

于是,我们与泌尿外科、麻醉科进行多科会诊,确定了手术方案,最终为小刘成功地实施了手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肾上腺嗜铭细胞瘤。

手术后,小刘姑娘一直在门诊随访,至今已两年,血压一直正常,心慌头痛、多汗的症状再也没有发生过。

样子,瘦瘦高高的个头,神情有些慌张。

直觉告诉我,这么年轻的患者应该不是普通高血压。

于是我告诉她,可以看内分泌科。

内分泌性高血压是怎么回事一提到高血压,很多朋友脑海中就会浮•刘祖春这位姑娘姓刘,来自外省,是一名高二学生,在学校组织的体检中被发现患有高血压。

女孩说,近一年多来,曾发生过多次心慌、头痛出汗,发作时面色发白,然后又满面通红。

由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且能自行缓解,不影响学习,故并未引起注意。

她母亲告诉我,孩子上高中后,瘦了5千克,家里其他人都没有高血压。

我为她测量了血压,15.96/9.33千帕(120/70毫米汞柱),心率76次/分,都属正常。

“医生,我女儿没有高血压,是吗?”母亲急切地问。

我告诉她,现在还不能确定,需要做一些检查,等做完各项检查后,再来复诊。

一周以后,小刘姑娘在母亲陪同下来复诊,查阅检查报告后,我发现她有两项指标为正常值的5倍,腹部超声提示左侧肾上腺有一个核桃大小的肿瘤,于是,我将她收入了内分泌科病房。

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小刘姑娘左侧肾上腺上的肿瘤是一种内分泌肿瘤,可引起严重高血压.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现出这几个关键词:慢性病、中老年病、遗传所致、终身服药等。

确实,高血压患者中绝大多数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我国18岁以上居民患病率为25.2%,其中大部分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PA)是一种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疾病。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逐渐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病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病因是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

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是保水保钠排钾。

当醛固酮过多时,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钾离子排出过多,从而引起高血压和低血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还会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引起血管收缩,进而升高血压。

二、诊断1、病史及体格检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通常有高血压病史,同时伴有低血钾的症状,如肌肉无力、周期性瘫痪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患者血压较高,心脏听诊可闻及期前收缩或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表现。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尿醛固酮等指标的检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多无异常,肾功能可出现轻度异常,电解质检查可发现低血钾,尿醛固酮检测可呈阳性。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肾上腺CT、MRI等,可发现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

肾上腺静脉采血也可用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通过检测肾上腺静脉和外周静脉的血浆醛固酮浓度,判断醛固酮的分泌是否异常。

三、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主要药物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螺内酯是常用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降低血压和纠正低血钾。

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一些新型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依普利酮等也正在临床试验中。

2、手术治疗对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治疗是根治的方法。

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或全切除术等,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8类常见的内分泌高血压2024

8类常见的内分泌高血压2024

8类常见的内分泌高血压2024根据病因,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内分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15%~20%°根据发病机制,常见内分泌高血压可分为儿茶酚胺过多、醛固酿过多、去氧皮质酮过多、糖皮质激素过多(或作用增强\肾集合管上皮钠通道激活、综合作用、其他。

注:1 mg-DST:l mg地塞米松过夜抑制试验;MNS:血或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A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LiddIe: LiddIe综合征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PPGLs:嗜辂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原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图1内分泌高血压筛查一、儿茶酚胺过多:嗜铭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PPGLs )PPGLs起源于肾上腺髓质(80%~85% \交感神经节(15%~20% )的嗜铭组织,分泌过量儿茶酚胺,致动脉血管收缩,引发高血压、代谢紊乱, 也可造成严重的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甚至死亡。

典型症状为"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

但5%~ 15%的患者无症状,易漏诊。

二、醛固酶过多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PA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因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自主过度分泌,增强肾脏对钠离子及水分的吸收,血容量增加致高血压发生,以高血压伴或不伴低血钾为主要表现。

2.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各种病变导致肾素过度分泌,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酶系统(RAAS),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血管紧张素收缩血管、醛固酶致水钠潴留,均引起高血压。

继发性醛固酶增多症多由肾动脉狭窄、肾缺血等引起,也可见于肾素瘤。

其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与PA相似,但血肾素浓度或活性增高,而PA的血肾素浓度或活性降低。

但血容量不足(如利尿剂使用)、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引起的继发性醛固酶增多症,高血压少见。

三、去氧皮质酶增多去氧皮质酮增多因脱氧皮质酮(DOC)过量,激活盐皮质激素受体(MR), 肾小管保钠排钾,致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且反馈抑制RAAS系统。

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市场营销

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市场营销

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市场营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内分泌性高血压是指由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这类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市场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3亿,其中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占有一定比例。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对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认识和关注度逐渐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2.市场竞争目前,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市场尚处于成长期,市场竞争相对较小。

但已有部分医疗机构和企业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3.市场机会(1)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为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市场营销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技术创新: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涌现,为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推动市场发展。

(3)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增加,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三、营销策略1.产品策略(1)优化治疗方案:根据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和病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2)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

(3)药品和医疗器械:针对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治疗需求,研发和推广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

2.价格策略(1)合理定价: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成本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2)差异化定价: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和治疗方案,实行差异化定价,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

3.渠道策略(1)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开展线上咨询、预约、就诊等服务,同时加强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建设。

(2)合作与联盟:与各级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学术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内分泌性高血压医疗服务。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内分泌失衡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内分泌失衡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内分泌失衡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内分泌失衡可能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预防内分泌失衡至关重要。

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预防内分泌失衡呢?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

合理的饮食对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和控制血压都有着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天不超过 6 克。

过多的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

同时,要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橙子、菠菜等,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降低血压。

此外,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

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

规律的作息对于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高血压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 7 8 小时为宜。

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激素的分泌,导致内分泌失衡。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适度的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预防内分泌失衡也非常有益。

运动可以帮助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内分泌系统。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

但运动要适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情绪管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同样不可忽视。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影响血压和内分泌平衡。

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戒烟限酒也是预防内分泌失衡的重要措施。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饮酒过量会增加肝脏负担,影响激素的代谢和灭活,导致内分泌失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性高血压总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建梅一、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收缩压大于 140mmHg ,舒张压大于 90 mmHg ,诊断为高血压。

根据高血压的程度,还可以分为 I 级高血压、 II 级高血压和 III 级高血压。

I 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在140-159 mmHg ,舒张压在 90-99 mmHg ; II 级高血压指收缩压在 160-179 mmHg ,舒张压在 100-109 mmHg ; III 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大于 180mmHg ,舒张压大于 110 mmHg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大于 140mmHg ,舒张压小于 90mmHg。

二、高血压患病率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老人的增加,高血压在我国也越来越常见。

从幻灯 2 的图上,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步增加, 60 岁后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到 50% 左右。

随着我国老龄阶层的壮大,高血压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三、高血压的分类(一)原发性高血压大部分临床高血压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原发性高血压没有明显病因,主要处理原则是通过各种药物把血压控制好。

(二)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高血压增高只是一个临床性表现,可以找到一个明确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以后,高血压可以治愈。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过程中继发的血压升高,高血压仅是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往往这种疾病还有其他的表现。

部分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可以纠正,纠正原因后高血压可以治愈或减轻。

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从原来认为的<5% 到现在的 5%-15% 。

从幻灯 6 的表格上可以看到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疾病。

其中包括肾脏疾病,如肾实质性病变、肾血管病变、肾素瘤;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甲亢;血管病变;脑肿瘤;药物引起,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抑郁药。

从幻灯 7 的图片上可以看出,以高血压收治住院的大部分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约占86% 。

继发性高血压的比例约为 14% ,其中主要为肾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常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甲亢)。

幻灯 8 显示的是国外的流行病学统计,提示在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约占 92%-94% 。

继发性高血压占 6%-8% (其中肾性和内分泌性各占一部分)。

在内分泌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次是库氏综合征和嗜铬细胞瘤。

四、肾上腺性高血压(一)发病机制肾上腺是重要的一个分泌器官,在肾的上方,体积很小,高 4 -6cm ,宽 2 -3cm ,厚 0.5 -1cm ,重 4.5 -7kg,但可分泌多种激素,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幻灯 11 显示的是肾上腺的截面图。

肾上腺的结构分为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和髓质。

不同的带分泌的激素不一样。

球状带主要分泌醛固酮,束状带分泌皮质醇,网状带分泌性激素,而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一旦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导致这些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肾上腺性高血压中,主要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增生,主要见于前三者。

(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主要的功能是作用于肾小管,促进肾小管中钠、氢回吸收,促进肾小管中钠、氢与上皮细胞的钾、氢交换,起保钠排钾的作用。

醛固酮增高,钠的回吸收增加,导致高血压。

血钾的排泄增加导致低血钾。

所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的两大表现,一个是高血压,另一个是低血钾。

高血压病人往往见头痛、头晕,血压较高。

而低血钾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以表现为肌肉乏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尤其夜尿增多;严重的低血钾还可以导致心律失常。

对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的病人,低血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诊断线索,所以现在推荐对所有的高血压病人,常规查血钾,并对下列病人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的诊断:自发性低血钾;服用常规利尿剂诱发严重低血钾;停用利尿剂 4 周后血钾仍不能正常;一般降压药无效的高血压。

对高血压的病人筛查原醛需测定血浆醛固酮 / 血浆肾素。

(三)皮质醇增多症皮质醇是机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对全身的代谢都有一定的影响。

1. 皮质醇的生理作用( 1 )对代谢的影响可以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影响蛋白质代谢可以导致负氮平衡;影响脂代谢,促进脂肪分解,脂肪再分布。

所以皮质醇增高症的患者常常为向心性肥胖,四肢较瘦小。

( 2 )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具有弱醛固酮活性。

( 3 )维持心血管功能增加心排出量,增加血管张力。

( 4 )胃肠道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的生成,所以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容易发生溃疡病。

( 5 )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6 )骨骼系统刺激破骨细胞,抑制骨母细胞;减少肠道内钙吸收,增加尿钙排出减少。

( 7 )血液系统导致红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

( 8 )免疫系统抑制炎性反应,抑制抗原 - 抗体复合物的过敏反应,抑制类症细胞聚集至创伤部位。

2. 临床表现( 1 )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悬垂腹,满月面容。

( 2 )皮肤菲薄,对称性紫纹,多血质面容,有痤疮。

( 3 )肌肉消瘦、无力。

( 4 )骨质疏松。

( 5 )女病人和儿童多毛、唇长胡须、闭经不育。

月经紊乱,继发闭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阳痿。

( 6 )精神症状如欣快感,失眠,少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 7 )高血压,程度不一。

( 8 )血糖升高,可有糖耐量减低,约 20% 有糖尿病。

下列高血压患者应除外皮质醇增多症:高血压合并向心性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四)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由于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过多的儿茶酚所导致,儿茶酚是机体主要的一个缩血管激素,一旦分泌增高,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血压特征性改变为阵发性高血压。

阵发性高血压常因下列诱因而发作:精神刺激,寒冷,饥饿,疲劳,腹部受挤压,大小便等。

高血压同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

持续性高血压约占嗜铬细胞瘤的 50% 。

对于下列高血压的患者,要筛查是否存在嗜铬细胞瘤:阵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高血压伴有糖代谢紊乱或高代谢;高血压伴有头痛,心悸或多汗;服用一般降压药血压下降不满意;青年或儿童患有高血压;麻醉,轻度创伤,手术等诱发高血压。

五、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继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要注意从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来排查。

(一)高血压病史如果年轻发病的高血压或高血压病程短、进展快,高血压程度很重,或高血压波动很大,呈现阵发性的高血压,或对降压药物效果非常差,这些情况提示要进一步筛查是否存在继发性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伴随症状如果出现高血压时同时伴有心悸、头痛、出汗三联征时,要筛查是否存在嗜铬细胞瘤。

如果高血压伴有双下肢乏力,或周期性麻痹,或夜尿增多,要考虑是否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存在。

(三)高血压病人的查体首先应该量四肢的血压,如果双侧血压差大,说明可能存在问题;在查体过程中,要注意有没有特殊面容和体形,如向心性肥胖、紫纹;对一个儿童高血压患者,要检查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应该注意有没有血管杂音,包括听颈部血管的杂音、腹部血管的杂音,对周围动脉搏动情况要进一步检查;对高血压患者要进行眼科的检查,筛查是否存在高血压眼底的改变。

(四)高血压病人的化验推荐所有的高血压病人都应该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进行血钾和血脂的检测。

当发现问题时,需要进一步的检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与诊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建梅一、醛固酮的生理作用醛固酮是肾上腺分泌的一个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主要的作用是作用于肾小管,起保钠排钾的作用。

所以,醛固酮增高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高血压和低血钾。

醛固酮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的调节。

肾素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进一步作用在肾上腺,促进醛固酮的发生。

所以,醛固酮的增高有可能见于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增高。

醛固酮的增高反、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下降。

这种情况称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上除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还有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的升高不是由于肾上腺障碍,而是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增高,进一步刺激醛固酮的增高。

二、醛固酮增多症的分类(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变在肾上腺,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增多,导致肾素受抑制。

(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素增多导致醛固酮的增高。

常见于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素增高,进一步导致醛固酮增多。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病因病变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主要的病变是由于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腺癌导致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过高,导致醛固酮增多症。

(二)临床特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的原因,既往认为是一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对此病的认识和检查手段的普及,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我们发现在临床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往往在病人的症状出现多年后经多次就医方被确诊,易被延误诊断或被误诊。

(三)表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是由于醛固酮作用在肾小管,导致钠回吸收过多,钾排泄过多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低血钾。

1. 高血压有的病人可出现严重高血压。

舒张压可高达 120-150mmHg 以上,少数病人可出现恶性高血压,病程长者可出现高血压的心,脑及肾损伤,用一般降压药无明显疗效。

2. 低血钾特点是 24 小时尿钾增多。

血钾小于 3.5mmol/L , 24 小时尿钾大于 20-25mmol/L ,考虑存在肾性失钾。

以前我们认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般情况下都合并低血钾,所以只在高血压合并低血钾的患者中认为有可能存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但是近年来认为,原发低血钾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正常血钾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不是分离的,在所有疾病的早期多为正常血钾,低血钾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晚期特征,血钾的浓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含钾及含钠食物的摄入、醛固酮增高的程度、病程和不同患者中肾小管对醛固酮的反应不同。

所以血钾并不是判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唯一标准。

(四)实验室检查1. 首先要筛查有没有低血钾,低血钾是一个有利的诊断线索。

2. 最主要是要查血浆中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水平。

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醛固酮水平增高,肾素水平下降,血管紧张素水平下降。

临床上常用一个很有效的指标是血浆醛固酮 / 血浆肾素的比值。

对高血压的患者,推荐使用血浆醛固酮 / 血浆肾素比值( ARR )来筛查。

如果 ARR 大于 25 ,提示可能存在原发性醛固酮综合征。

如果大于 50 ,则原发性醛固酮综合征的可能性很大。

在筛查 ARR 时,要注意血浆醛固酮和血浆肾素活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 1 )体位立位、卧位是有所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