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利益最大化机制下的土地财政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财政问题愈加突出。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土地财政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土地财政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中国土地财政的现状与问题1、土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2、土地资源利用低效,粗放型开发现象严重。

许多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政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不稳定,许多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埋下了财政风险隐患。

三、土地财政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土地财政问题愈加突出。

2、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如土地出让金制度不合理、土地资源监管不力等,导致土地财政问题的产生。

3、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过于注重短期政绩。

许多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四、解决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加强土地资源监管。

应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抑制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行为;同时,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管力度,防止粗放型开发。

2、优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注重长期发展目标。

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地方政府更加长远利益,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3、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从背景介绍、问题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详细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现状、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对策等内容。

同时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建设和中央政策引导的重要性。

在强调了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财政稳健发展的必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对策、监管、政策引导、风险预警机制、稳健发展、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背景介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一直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直接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供给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土地财政的地方性特征使得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和开发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土地市场的波动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给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深入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对于增强地方政府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土地财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问题意义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问题意义。

土地财政在我国地方财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对土地财政的风险进行研究和防范,对于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市场存在不少隐患和风险,例如土地泡沫、土地财政依赖过重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财政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深入研究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是非常迫切的。

通过对土地财政风险的认识和应对,可以为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和风险防范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土地财政弊端与问题浅析

我国的土地财政弊端与问题浅析

我国土地财政弊端与问题浅析摘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就土地有偿使用问题做过初步讨论,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不少人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角度,主张土地有偿使用,他们侧重强调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但也有人认为,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主要是为了发挥地租的调节作用,理顺经济关系。

而当时的讨论,实际上是财政观点占了主流地位,发展到现在,并最终形成土地财政。

一.导言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

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据数据显示,当今的我国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前几年,在这种情况的背后,联结者农村大量的失地农民,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各种城市病以及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等种种城市化进程当中的问题。

对于现在这种严峻的情况,本文将对土地财政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做一个分析,并且就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对策与建议。

二.土地财政的现状及分析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收入,是为“土地财政”。

近10年来,我国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迅速。

200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16.6%,而去年2011年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已经超过3.15万亿,其中房地产出让土地的收益就2.7万亿,据相关资料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已达到86.75%。

这组数据不能不让我们警醒。

从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来源看,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为税收收入,主要为建筑税和房地产税。

二为非税收收入,主要为土地出让金。

这两个部分的收入,其实是有相互联系的,政府先出让土地,收取土地出让金,接着房地产商建设房地产,并且上交给政府建筑税和房地产税,又成为了这政府的收入,在这个环节看来,似乎对政府来说是个良性循环,政府可以靠出让土地获得大部分的财政收入。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政府这一连锁行为的源头是要不断让出国有土地使用权,也就是不停出让土地来维持这一过程,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要不断占用农业用地,因此,土地财政本质上是对于农业用地的不断征占与转变。

土地财政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土地财政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土地财政的收益与风险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中国,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土地财政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分析土地财政的现状。

一、土地财政的主要收益来源1. 土地出让收益土地出让收益是土地财政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通过土地招拍挂等方式将土地转让给商业房地产开发商,获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增值税。

这是目前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桥梁之一。

2. 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增值收益是指由于土地市场价格上升所创造的资本利润收益。

土地的市场价格涨幅越高,政府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就越高。

为了获得更高的土地增值收益,地方政府还会通过制定土地政策,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3.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收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收益是指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所获得的财政收入。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道路、桥梁、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投资通常由土地出让收益、财政、地方国企等多种来源共同支持。

二、土地财政的风险1. 土地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土地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是指土地市场价格的涨跌幅度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影响。

由于土地市场价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政府难以预知市场价格何时波动,收入也将相应受到影响。

此外,由于土地市场价格的风险大、政府官员权力较大、市场机制不足等因素,土地财政存在着滥权、腐败等问题。

2. 土地银行风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而土地财政中的土地开发-融资模式导致土地银行的出现。

土地银行是指地方政府通过接受开发商存款或借贷,将所获土地出让收入等资金冻结在银行内,用以偿还土地开发费、地方政府债务等。

虽然土地银行通过锁定资金为地方政府债务提供了灵活的还款方式,但一旦土地市场波动、利率上升等因素出现,地方政府可能面临还款困难,从而导致金融风险增加。

3. 市场预期风险市场预期风险是指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变化对土地财政的影响。

浅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国贸131刘文荟1323130102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基金预算收入,又叫第二财政,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

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现在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在“土地财政”上,这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工具,可谓利弊互见。

在中国,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形成,大体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这十几年,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其奥秘就在城市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积聚了大量建设资金。

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农民进城务工。

其正面效应不容否定。

但是,问题也由此而生。

第一,土地财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

第二,政府投资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产能过剩。

第三,更不能忽视的是资源、资金的严重浪费。

第四,土地财政机制不改变,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只能流于空谈。

总的来看,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财政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制度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突出,已经成为今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现行财政体制导致地方财政难以获得足额的制度内收入,目前在构建省以下财政体制时,上级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完全有权决定与下一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划分和支出责任,所以自然就会发生财权逐级上移、事权逐级下放、处于政权末端的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局面;②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法律没有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这一征地的唯一条件作出任何规定,而是由政府进行解释;③土地收益现有分配机制助长了土地财政。

对于“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对策解析

对于“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对策解析

对于“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对策解析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1-000-01摘要土地收益和土地抵押贷款是地方政府主导城市化和扩大城市用地的真正目的,很多地方政府实行“土地财政”既是财政窘困的无奈之举,也反映出当前国有土地利用制度的不足,上述问题对“土地财政”的成因和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财政土地收益土地融资“土地财政”是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用来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和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地方政府积极主导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外延扩张的主要目的,由土地带来的投资的比重越大,地方建设对土地的依赖也越大,其存在风险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研究“土地财政”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对策,有利于地方财政安全、金融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财政”的内涵及表现“土地财政”通常是指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的运作来增加收益,或者表述为把土地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该文讲的“土地财政”包括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融资、土地金融等方式获得收益来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支出能力的行为。

二、“土地财政”的成因1.分税制的缺陷由于在分税制改革中没有明确省以下的财政体制,大多数地方效仿中央与省的做法,采取增大省级财力、市级财力的做法,导致收入层层集中,基层尤其是县乡政府财政缺乏;加上我国事权却不断向下集中,地方政府财政要负责义务教育、区域内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事务,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地方的经济建设,这些事权刚性强、欠帐多,所需要支出基数大、增长快,可压缩性小。

2.政府对建设用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地方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土地所有权,也就成为事实上的土地所有者,严格的农用地转用地制度和法律规定也为政府利用土地增加收入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使地方政府成为建设用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者。

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使用价值和投资能力差异明显,而这种差异之间的收益往往主要被地方政府占有,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在追求地方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土地市场波动、政策风险等。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的分析,探讨了其主要表现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建议,包括建立风险监测与防范机制。

在强调了研究对于未来的展望以及相关政策建议的重要性,以引导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方面更加稳健可持续地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风险、研究、策略、建议、监测、防范、结论、展望、政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快速开发利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

对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土地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土地流转的增加,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日益凸显。

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和征地补偿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存在土地财政收入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的问题。

土地财政风险的存在也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和经济稳定。

一旦出现土地市场波动或者土地征收纠纷,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稳定。

对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制,保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如土地市场波动、土地收入过度依赖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也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土地财政”现状分析

我国的“土地财政”现状分析

浅析中国的“土地财政”问题什么是土地财政?我们谈论“土地财政”,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土地财政。

从这个词的来源上讲,“土地财政”是学术界对以地生财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戏称。

就“土地财政”的定义而言,从不同的论文来看,似乎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的定义,但细读每篇论文的定义,似乎总是能找到几个共同点,这说明学界对于“土地财政”的认识分歧并不大,只是表述方式各不相同罢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土地财政”的定义无外乎以下几种:其一,通过各种现象对土地财政做概括性的特征描述或行为总结来定义。

例如,“一般地,‘土地财政’是指中国现有的体制造成的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所带来的相关税费和融资收入的非正常现象”【1】;又如“‘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土地经营手段,获得土地出让金、土地税费以及利用土地进行投融资的行为”【2】。

从这些定义的表述可以认为,只要地方政府符合依赖土地的各种收益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或以土地为资源并大肆投入以发展经济的特征,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土地财政”。

其二,以施政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或行为目的对土地财政进行定义。

做这样定义的学者也不乏其人,例如,“土地财政是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用来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和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 也是地方政府积极主导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外延扩张的主要目的。

”【3】,另有学者同样指出“‘土地财政’是我国地方政府用来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和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4】;这样的定义似乎比第一种类型的定义更进一步,透过事情的表象看到了其中的实质与目的。

其三,有学者将“土地财政”抽象为一般性的概念。

例如,有学者认为“‘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高度倚重土地及相关产业租税费收入的一种财政模式。

”【5】,也有学者认为,“土地财政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围绕土地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

”【6】将“土地财政”抽象为“模式”、“活动”、“关系”等一般性的名词概念,这又是对“土地财政”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土地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等。

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化解思路。

1.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由于土地财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往往会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将土地资源开发用于房地产开发等经济项目,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2.土地市场不稳定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土地市场的不稳定。

一方面,土地供应量不足导致土地出让价格居高不下,使得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造成了房地产泡沫,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使得土地资源供应过剩,导致土地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3.土地强拆和农民维权问题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往往会采取强拆的手段,将原有的农村土地征用并转让给开发商用于房地产开发。

这种行为造成了大量的农民失地,引发了农民的维权问题,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1. 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对土地出让的监管和调控。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供应量来平抑土地出让价格,降低房地产市场价格,减少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可以设立土地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使得土地财政收入能够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2.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农村土地强拆和农民维权问题,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平等保护。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实现农村土地的增值。

3. 建立健全土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土地财政收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决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土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将土地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土地财政支出管理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化解思路。

1. 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过重是当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产生了过度依赖,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过度集中在土地财政上,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2. 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由于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会受到严重冲击,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绩效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3. 土地财政支出管理不透明在土地财政支出方面,由于管理不透明,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财政支出滥用、挥霍浪费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效率,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化解思路研究1.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土地财政依赖为了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有必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财政收入体系,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可以从加强地方财政自主权、完善税收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着手,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财政体制。

2. 完善土地供给侧改革,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结构多元化为了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结构多元化,有必要完善土地供给侧改革,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配置,推动土地财政收入的多元化。

在土地供给侧改革方面,可以加大土地出让的市场化程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等,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的结构多元化。

土地财政的弊端

土地财政的弊端

土地财政的弊端:第一,土地财政使地方政府收入占GDP 比重过高,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抑制了居民消费和社会投资能力。

此外,土地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城市建设,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第二,地方政府投资主要倾向于城市建设,刺激了房地产、建筑行业,带动了建材、民用五金等产业的发展,导致一些产业生产能力过剩,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第三,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自收自支,缺乏规范监督,造成监管缺位,滋生腐败现象,导致资源资金浪费;第四,地方政府扩张出卖现有土地,甚至侵害耕地和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所以土地财政不利于保护耕地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还造成生态破坏;第五,土地财政造成地价偏高,连带地使房地产价格攀升;第六,造成土地开发商大量疯狂购置土地、囤积土地,妨害土地的合理利用,产生土地投机、房地产投机等行为,加大了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第七,土地财政还导致与土地相关的种种矛盾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

危害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激化地方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

另外,土地财政还扩大了贫富差距。

土地财政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之所以产生这些弊端,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角色不明确,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土地的市场经营,又同时作为微观规划管制的制定及实施者,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执行者,在其中的角色十分不明确,由此造成诸多非议和误解。

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征地补偿标准随意性过大,多数仅按照农民收入进行补偿,而非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征地补偿标准过低。

失地农民利益缺乏保障,由此引起了诸多的征地拆迁等社会问题。

地方政府为了获得建设资金和土地,导致征地范围过宽,农地过度非农化,造成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城市化用地效率不高。

土地价格的上涨导致房地产价格高涨,投资房产的预期高收益使得其他产业的资金畸形化地流入不动产业,阻碍产业转型升级,并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改革规范现有土地财政的建议:(一)为土地财政“瘦身”土地财政包括土地出让金、出让工业用地招商引资、扩张城市规模增加税收、以土地作为抵押获得银行贷款、土地房产税费这五个方面,其中土地出让金的范围包括土地价款、土地租金、征地补偿费和拆迁补偿费等,其收入构成土地财政中最大的一项收入,所以应特别注重规范和监管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控制土地价格和土地租金,逐步形成公开、公平的土地价格市场形成机制。

浅析土地财政成因及产生的问题

浅析土地财政成因及产生的问题
2 1 47 5 21 4
7 0 83
8 1 55 95 80
1 . 66
2 . 84 5 . 5O
除 了 企 业 所 得 税 和 个 人 所 得 税 由 中
央 和 地 方 分 享 外 . 其 余 税 种 收 入 均
归 地 方 政 府 所 有 这 些 税 收 占 据 了
地 税 的 重 要 份 额 与 土 地 有 关 的 行
出 让 金 作 为 地 方 政 府 的 预 算 外 收 入 . 之 后 则 被 要 求 纳 入 预 算 之 内
2土 地 相 关 税 费 。 从 土 地 使 用 权 出 让 到 房 地 产 开 发 、 转 让 、 保 有 等 环 节 中 。 . 共 涉 有 营 业 税 、 城 建 税 、教 育 费 附 加 、 企 业 所 得 税 、个 人 所 得 税 、土 地 增 值 税 、
的 资 产 ,也 因 此 成 为 融 资 的 主 要 抵 押 物 。 《 算 法 》 预
实 际并 不 允 许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理 论 上
也 不 允 许 其 直 接 向银 行 借 款 。但 事 实 上 ,地 方 政 府 可 以通 过 类 似 “ 地 储 备 中心 ” 或 经 济 开 发 区 这 样 土
不 逊 于 前 两 者 。是 地 方 政 府 负 债 的 主 要 部 分 . 也 是 各 地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主 要 资 金
来源 。 1土 地 出 让 金 。 土 地 出 让 金 的 性 质 . 是 未 来 5 . 0或 7 0年 地 租 收 入 的 一 次 性 收 取 。 从 下 表 中 。地 方 财 政 对 于 土 地 出让 收 入 的 依 赖 一 目 了然 2 0 0 7年 之 前 土 地

土地财政困境研究

土地财政困境研究

土地财政困境研究土地财政困境是指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入减少、土地使用出现问题、土地负担加重等情况下,财政收入面临压力,甚至出现财政困难的现象。

由于土地资源在中国的财政体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土地财政困境一直是影响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土地财政的来源、土地使用管理、土地财政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土地财政困境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一、土地财政的来源土地财政的主要来源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征收补偿款以及土地利用税等。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地方政府通过拍卖、挂牌或协议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开发商,收取土地出让金。

而土地征收补偿款则是指政府根据法定程序对土地实施征收,并向土地所有权人支付补偿款。

还有土地利用税,它是对土地的一种使用补偿手段,由土地使用人向地方政府缴纳。

随着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不断增长,土地出让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地方政府在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财政支出的压力,尤其是在土地出让金长期占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首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财政管控面临挑战。

二、土地使用管理土地使用管理一直是中国土地财政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土地使用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规划和产业升级等原因,可能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干预,导致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制度约束,也导致一些土地资源被闲置,未能充分利用,给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一些地方政府因为追求土地财政收入最大化,可能在土地出让过程中采取不当手段,导致土地市场乱象丛生,土地财政收入被挤占,甚至引发土地财政风险。

加强土地使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对于缓解土地财政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土地财政的负面影响土地财政困境会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而影响政府的运转和民生保障。

土地财政困境将削弱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政府的资金供给,影响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提供。

4828 土地财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4828 土地财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土地财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引言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尤其是在中国,土地财政被视作地方政府财政的“命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发展、经济和财政的可持续性。

然而,土地财政的盲目扩张和不可持续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土地财政的问题土地财政的现状在中国,土地作为政府的公共资源、财政的重要来源和企业的投资领域,其市场未必充分发挥。

截至目前,中国土地财政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特别是在很多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50%。

因此,土地财政仍然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这种收入预算化和数据化程度比较低。

同时,由于官员任期和想要创造最大利益的动机,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极端手段追求土地出让收入,例如疯狂扩大土地规模,瞒报土地收入等方式。

土地市场的问题中国土地市场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土地试点市场不完善,政府土地指标发放体制不健全,导致住宅建设标准不一、定价不合理。

土地市场过于政治化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导致某些通胀或离职的官员以及其他特殊利益集团通过任期内扩大土地规模或其他损害企业和社会利益的方式获得不正当利益。

这让市场竞争更加不公平,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土地政策的问题土地开发利益问题也是暴露在阳光之下的。

近年来,由于现代农村经济不大发展和工业化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大等原因,一些农村、城市尤其是棚户区的土地越来越配不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而境内不少贫困地区的土地开发要依靠政府和外资。

但是,现在在这一过程中,土地开发与农民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公共福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导致出现“行政抢庄”、房地产“炒作”风等现象,造成大量土地和资源的浪费。

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方案促进土地市场的机制创新市场竞争和市场化措施是推动土地市场权利和资源价格成为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

从取得土地资质证书、实施卖出、管理等方面来说,要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土地市场法规、政策和管理。

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

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

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土地财政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财政现象,通常指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高度倚重土地出让及土地相关产业产生的租税费等收入的一种财政模式。

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分析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分析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分析土地财政的原因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

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提供者,必然面临财政资金紧张的问题,而制度性原因是造成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根本原因。

(一)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下降,与此同时,需要经由中央财政的支出项目都是硬支出,中央财政困难重重。

原有的财政包干体制使得地方政府无序竞争,弱化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1993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同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分税制改革内容。

随后,国务院于12月15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将8种有利于维护国家权益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收入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将3种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将18种适合地方征收管理的收入划分为地方固定收入。

分税制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由1993年的22%迅速上升至1994年55.7%,随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

在支出方面,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范围。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中央政府的支出范围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而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地方的公益事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详见表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发挥税收的调节分配作用,我国逐步停止征收一些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农业税等。

浅析“土地财政”的影响与危害

浅析“土地财政”的影响与危害

浅析“土地财政”的影响与危害【摘要】"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征收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手段获取财政收入的方式。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地财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和危害。

本文将从土地财政的影响、危害、改革建议、监管机制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土地财政的影响包括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进程等;而其危害包括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等。

建议加强土地财政的监管机制,提出合理的改革建议,并制定应对策略,以实现土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土地财政的发展趋势将趋向规范化和透明化,其影响也需经过进一步评价,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土地财政,影响,危害,改革建议,监管机制,应对策略,发展趋势,评价,未来展望1. 引言1.1 什么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土地开发和转让等方式来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手段。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可以通过土地资源的有序配置和有效利用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并支持公共事业的建设。

土地财政的核心在于土地出让和利用权的转让,政府可以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取土地收入,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土地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土地财政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1.2 土地财政的作用土地财政作为我国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地利用权出让和土地增值税等多项税收,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

土地财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财政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引导土地开发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土地增值税等方式推动土地资源的保护。

土地财政还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建设。

通过土地出让和土地增值税等财政手段,地方政府能够促进城市建设和规划,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及对策探讨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及对策探讨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张盼盼来源:《辽宁经济》2020年第10期〔内容提要〕土地财政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造成了地方债务风险、助推房价虚高、破坏生态环境、土地出让行为短期化等问题,为了使地方财政更健康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政府只有断除依赖土地财政的习惯,才能避免土地财政的风险。

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经济收益土地财政已经成为近几年最热门的话题,这说明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和获取收入方面的一种状态。

如果社会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土地收入,那么必定会存在许多社会问题,从而影响人们的财富状况。

近年来,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土地,导致非常不科学、不理性的状态。

因此,必须分析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为日后土地财政管理工作的推进奠定好基础。

一、土地财政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一)内容用简单的方式来说,土地财政即是地方政府获取的财政收入,是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进行的。

具体地说,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把土地当做物质基础,由此产生的利益分配与财政收支活动的关系。

在改革分税制、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分权的时代,地方政府为减小地方财政压力,获得充裕、有效的资金,使当地建设能够更好发展,就需通过土地出让与土地收购间的价格差获得经济收益,并把这些资金着重应用于建设地方基础设施,或者建设经营投资方面等。

除此之外,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独有的利益分配与财政收支活动体系,并由于各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土地财政,土地财政的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第二大财政收入,仅次于税收,因此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形式通常土地财政运作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通过转让土地获得土地转让金,这种获取财政收入的方式最简单、直接。

二是把工业开发用地以最实惠的价格提供给企业,实现招商引资,获得长期税收的目标,这种获取财政收入的方式相对第一种方式比较复杂,还需要招商引资相关的政策支持。

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利用与财政收入分析

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利用与财政收入分析

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利用与财政收入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土地的利用日益重要。

然而,如何实现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管理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土地的利用也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本文将介绍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利用和财政收入分析。

一、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利用1.土地资源的限制性首先,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且其资源量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对于土地的利用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采取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发挥出土地的最大价值。

2.土地利用的科学化其次,土地的利用方式必须要科学化。

只有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才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优化配置。

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生态等领域的服务,还能够促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部门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最后,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也需要做到多样性。

同一块土地在不同阶段的利用方式各异,虽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但多样化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避免土地失去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例如,创造各种农业种植方式,以促进不同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或是制定用地规划,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解决食品危机、能源短缺等棘手问题,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二、土地财政收入分析1.土地出让收益土地出让收益是地方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政府通过将土地出让权出售给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得到所对应的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的多寡取决于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和所在区域的开发潜力,而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则取决于该地区本身的情况和政府管理的因素。

土地出让收益被广泛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实惠。

2.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增值收益是由于土地价格上涨而产生的一种收益形式。

当土地出让权的价值上涨时,地方政府就能从土地处置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也能促进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利益最大化机制下的土地财政问题分析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地方土地财政形成的的原因,详细分析土地财政形成的三种驱动因素:经济,政治,社会驱动因素。

通过与国外的土地管理机制做对比,并对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财政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与完善地方土地财政与国家财政体制关系的具体对策建议,为构建地方政府可持续的土地财税收益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土地财政; 政治体制; 地方政府关系; 城市化一、土地财政概述“土地财政”是指中国现有的体制造成的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所带来的相关税费和融资收入的非正常现象,即一方面通过划拨和协议出让土地等方式招商引资,促进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超常规发展,以带来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税的大丰收,另一方面通过招、拍、挂等方式收取土地出让金,并以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获得土地融资,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这是因为,“土地财政”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

一直以来,土地收入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重要一项,在各地方政府财政中占有很大份额。

一些城市的城市G D P、官员的政绩、地方的建设与发展都与土地收入绑在一起,欲罢不能。

在一些地方,土地财政早已成为第一财政,仅土地这一项所带来的收入已超过50%。

据《财经》杂志调查,在许多发达县、市,由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创造的税收,是地方税收中增幅最大的两大产业,增幅高达50%至100%。

这两项税收占到地方税收的37%以上,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二、土地财政的成因——三种利益驱动在地方政府主导城市化和城市外延扩张的进程中,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土地房产税收与收费、融资或土地金融的方式,扩大城市土地利用面积,并以此带动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从而实现以增加本级财政可支配财力为最终目标。

其形成驱动因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经济驱动因素———国家分税制改革与激励约束机制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和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

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转轨期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所要承担的事权却有增无减,直接导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上移”、“事权增加”的实际状况,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间的缺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与分税制前相比呈现“反向剪刀状”。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迅速膨胀与财政收入规模狭窄的矛盾,地方政府必然转向另一种激励机制来扩大财源。

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金及房地产业、建筑业的营业税是地方政府可以独享的。

从而土地性财税收益成为地方政府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

财政分权改革以来,中央政府仍掌握着地方官员的人事任免权,在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促使地方官员通过做大GDP和上缴财政收入来显示政绩,获得晋升的机会。

为了彰化政绩,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土地开发来“经营城市”和发展经济。

同时,各地区还竞相以优惠的出让地价来吸引投资。

也就是说致力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税收益的倚重,除了源于相关财税激励和利润而竞争,实际上也是为在官场上的晋升而竞争和服务。

所以,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的错位,成为地方政府追逐土地财政的内在经济驱动因素。

(二)政治驱动因素———国家现行的土地制度与征用制度中国实行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根据宪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就在法律上规定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与城市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处于不平等的被动从属地位,致使“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地方政府就可以按“土地的城市建设用途的市场价值”把征得的土地批租出去,获得的收益就归政府等“征地、补偿、批租”制度,更为地方政府在法理上大开方便之门,现行的土地制度与征用制度为地方政府补充财政预算和城市扩张所需的资金提供了一条捷径。

从国际标准来看,我国农地征收(流转)制度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和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农地转化为城市非农用地,无论土地被作为国家公共目的还是经济发展目的,都必须经过城市当局政府征收,先将其国有化后再转让给城市土地使用者。

我国《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收集体土地的补偿主要以原土地用途收益为计算标准,以保持被征者(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为补偿上限,从而决定了法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低于土地公平市场价值。

地方政府供地则按照建设用地定价,产生的征地和售地之间的级差地租形成了“土地财政”由此也导致了全国耕地违法圈占现象不断出现,可用土地耕地急剧减少。

在图2中,以国际视角来看,农村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是一个较为纯粹的市场过程,土地经营与收益的核心体现了当今西方“治理(Governance)”理念,表现为承载人类文明的载体(土地)放松规制的一个潮流。

其本质是打破政府对土地经营与管理的垄断,以市场机制发挥土地配置和调控作用。

农地所有者(农民)直接参与转让并与受让者进行谈判,决定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土地价格是一种客观的市场信号,当政府征地时,依据这一参数对被征者进行补偿。

(三)社会驱动因素———地方政府扩大城市规模与城市化要启动城市化,就要扩张城市的外延和投资规模,而城市规模的扩张,意味着政府手中必须有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期垫付资本。

因此,“经营城市说”也就大行其道。

而且,以“经营城市”之名,来行“经营土地”之实。

国有土地出让,不仅解决了地方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紧缺的问题,也带动了地方政府房地产税、营业税等税费的增加与本地经济的繁荣。

这就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外延和规模扩张给地方政府带来的财政效应,而这种财政效应正是源于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费用和税收等收入。

城市扩张到一定规模时,又会反作用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并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进行治理。

土地财政与城市扩张的关系,如图3所示。

L1为以土地财政收入为主要元素的地方财政收入曲线;L2为地方财政支出曲线。

城市规模扩张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当城市扩张到P1点时基本规模形成,城市扩张为地方政府带来土地财政收入达到顶点A。

P2为城市扩张范围边界,在B点处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两条曲线相交汇,这时土地财政已不能为地方政府带来更多收入。

P3点为城市极度扩张现象,到C点处,地方财政要应付城市过度扩张产生的负效应,此时,地方财政支出已高于地方财政收入。

三、土地财政的严重弊端客观上讲,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理财方式,通过融资,推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土地带来的直接收益和土地融资带来的间接财政支配能力占地方政府投资的比重越大,地方建设对土地的依赖也越大,其存在风险的可能性也越大,不利于地方财政安全、金融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负面的效应大概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规模的拆建、征用土地,既造成土地浪费,也带来农民失业。

从表面上看,它降低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成本,但实际上制造出一批无资产贫民,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极大障碍。

二是推高房价,加剧城市居民购房困难。

导致房价上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政策导致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开发商又把这种高价格的土地成本转嫁给购房者,房价由此而攀升。

土地财政正是楼市调控艰难、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房价过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

三是积累财政、金融风险。

根据国务院于2001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

市、县人民政府可划出部分土地收益用于收购土地,金融机构要依法提供信贷支持。

地方各级政府纷纷成立各种政府性公司如土地储备中心、开发区等以储备的土地为抵押进行贷款。

这种通过土地抵押进行的融资,是以政府的信用来支撑的,其贷款风险将最终转嫁为国家财政风险。

由于土地融资在城市扩张中的杠杆作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产生对金融的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行为既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

2010年5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作出部署,表明我国政府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已经加强了监管与控制,甚至由银监会发布通知促地方政府任期内还贷。

四是容易滋生地方政府“懒政行为”、“腐败行为”。

国有土地收益分配下移。

一方面,在征收过程中,中央政府部门的收入往往被地方截流和规避,减免、缓缴、漏缴、欠缴、少缴的问题相当严重。

另一方面,征地补偿不合理,地方政府获得土地收益增值部分过多。

审计署于最近公布的包括北京在内的17个省区市财政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地方的土地出让收入应征未征,且征收数额巨大。

四、破解土地财政难题的思考与对策(一)尽快建立完善与地方政府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要解决“土地财政”还需从政府治理过程和社会制度根源着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使各层级政府事权配置与财政资金相匹配。

赋予地方政府更的税收权限,调整和完善财政分级管理体制,加大中央对基础性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减轻目前加在地方的不合理事权,改变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局面,确保政府能够不依赖于土地财政入而保证财政自给。

有限制地放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并适度下放地方政府税收和公共收费立法权限以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减少地方政府依赖出让土地获得财政收入的动力。

(二)从制度保障方面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征用制度启动土地的现代产权制度变革,以法律、制度设计尽快明确明晰农民土地财产权,使农民真正像主人一样掌控土地,能够自主流通和抵押土地使用权,保证农地流转中农民利益和土地经济价值同步增长。

另一方面,改革征地补偿制度,重新制定征地的补偿标准,使其与城市扩张、建设的收益挂起钩来,让农民直接参与土地一级市场谈判,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和同主体之间是平等、自愿和协商的利益关系,达到抑制地方政府或农村集体对农民土地侵犯目的。

(三)建立以增强公民福利为指向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一个组织结构顺畅、评价机制完善、考核主体多元的绩效考评体系。

政绩考核体系应该减少经济指标,以人为本地在关注GDP和财政收入指标的同时,将主要的、目前或将来可预见时间内技术上可控的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环境资源指标界定为有约束力的指标,关注如社会保障率、生态和环境指标达标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民生指标体系,施以科学的政绩考核等政治激励与约束;改变不适合的财政制度以及人事机制,让政府的职能真正回归到服务于国民,不再垄断多种资源,不再与民争利,进一步改革地方政府竞争机制。

(四)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城市建设用地后备资源地方政府为了较好地推进“土地财政”,修改规划经常成为做大城市规模的手段,修改规划随意性大,汇报的、上报的往往与实际不一样,但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即用于创收的土地面积(城市用地规模)增加,也可能出现土地征而不用、出而不用的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