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在地理学中,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运用各种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常见的计算类型,并提供相应的例题和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一、地球的尺度计算地球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星球,为了方便研究和表示地球上的各种现象,我们需要将其缩小到适当的尺度。
以下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地球尺度计算方法:1. 经纬度计算:- 例题:如果一个地点的纬度为40°,经度为120°,它属于哪个经纬度区域?- 答案:这个地点属于北纬40°、东经120°的经纬度区域。
2. 地球表面距离计算:- 例题:两个城市A和B的经纬度分别为A(40°N, 100°E)、B(35°N, 110°E),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答案:利用经纬度计算公式,可得出城市A和B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约630公里。
二、地图比例尺计算地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信息展示方式,通过地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
为了便于准确测量和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我们需要地图比例尺。
1. 比例尺计算:- 例题: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地图上两个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5厘米,那么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答案:根据比例尺,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所以5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0厘米,即500米。
三、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是描述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程度的指标,通过计算人口密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聚集情况和人口分布的规律。
1. 人口密度计算:- 例题:某城市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人,那么该城市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答案: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除以总面积,即50万人/100平方公里,所以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5000人/平方公里。
四、气候相关计算气候是地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计算气候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包括以下方面:1. 长度和面积计算:地球周长、地球表面积、大气层厚度、海洋深度、洲的面积、国家的面积、领土面积等。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速度、地球公转速度、日射量、日照时间、日出日落时间、时区差等。
3. 气候和天气:温度、湿度、降雨量、降雪量、日照时数、风向、风速、天气现象等。
4. 地形和地貌:山峰高度、山谷深度、海岸线长度、海洋深度、地形起伏、地貌类型等。
5. 地质和地理构造:地震震级、地震烈度、火山喷发、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等。
6. 环境和生态系统: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
7. 人文地理: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民族组成、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
以下是具体的公式和计算方法:1. 地球周长和面积:- 地球周长 = 2πr,其中 r 为地球半径,π为圆周率,约等于3.14。
- 地球表面积 = 4πr2,其中 r 为地球半径,π为圆周率,约等于 3.14。
2. 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速度 = 每秒钟自转 1 圈。
- 地球公转速度 = 地球每秒钟公转 1 圈。
- 日射量 = 太阳辐射能量除以太阳常数。
- 日照时间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日出日落时间 = 地方时除以 60 再除以 2(分钟数)。
- 时区差 = 时区 1 的时区差乘以 15(分钟数)。
3. 气候和天气:- 温度 = 温度摄氏度 (°C) 乘以 1.8 + 32(°C)。
- 湿度 = 相对湿度乘以 100%。
- 降雨量 = 降雨量毫米 (mm) 乘以 10 除以降雨量平均值。
- 降雪量 = 降雪量毫米 (mm) 乘以 10 除以降雪平均值。
- 日照时数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风向 = 风力乘以风向角度。
- 风速 = 风的速度乘以风速角度。
- 天气现象 = 天气系统名称乘以 100(%)。
4. 地形和地貌:- 山峰高度 = 山脚高度乘以山峰高度系数。
地理计算公式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2)图上推导(略)(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8、实际距离(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在经纬网图上: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9、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10、人口耕地密度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11、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12、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1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14青云花园(38°N)是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豪华典雅.小区由西区,东区及环绕区组成.西区分布有住宅楼8栋,每栋楼有20层,约80米高,楼距约60米;东区为一大型花园,设有游泳池及一些娱乐设施;环绕带分布有车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当地人们购买踊跃.然而一年以后,一些住户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并由于协商不好,将其告上法庭.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用户冬季室内接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开发商百般狡辩,但住户们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拿到了应有的赔偿.(1)根据所学的知识及上述材料,你能说一说住户们拿出了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吗(2)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从考虑让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的角度,你认为住宅楼群应怎样布局为好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地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在一年中,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时最小.只要在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阳光能够照射到室内,那么在其余的时间里,房间内都会得到太阳光的照射.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A楼高为M,楼距为N时,B楼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对于青云小区(38°N)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值最小时(冬至日)应为:α=90°—纬差=90°—(38°+23°26′)=28°34′那么,它的楼距应为:N=M·cot28°34′=80×1.837=146.96(米)而青云小区的楼距实为60米,显然是由于青云花园的楼距太近(或者说楼层太高)造成了低层住宅的光照不好——这就是住户们打赢这场官司的有力证据.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足够大,可以考虑降低楼层(多盖几幢),拉大楼距的办法;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不允许,则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办法来布局.同时,也可以考虑把住宅楼的走向定为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走向.15、昼长,夜长(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3)图上计算: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5)夜长=24-昼长16、日出,日落时刻(1)地方时,区时计算(2)日出时刻=(24-昼长)/2日出时刻=12-昼长/2(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12+昼长/217、人口计算公式,与上面第11点呼吸版主有所不同.什么是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什么是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什么是总和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18、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19、正午太阳高度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0、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21、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22、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说明:(1) 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3)R为某日日期, (R-6月22日)为该日与6 月22 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4)此公式用于锻炼观察力思维力计算能力,没经过验证.23、人口总负担系数什么是人口总负担系数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什么是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24、性别比什么是性别比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多少 106.74。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通常涉及地理坐标、时区、距离、面积、人口等方面的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地理计算题示例:
1.经纬度计算:
给定两个地点的经纬度,计算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或相对方位。
例如:A地的经纬度为(30°N, 120°E),B地的经纬度为(40°N, 130°E),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2.时区计算:
给定一个地点的经度和标准时区,计算该地点所属的时区。
例如:某地的经度为110°E,求该地所属的时区。
3.面积计算:
给定一个地理区域的经纬度范围,计算该区域的面积。
例如:某地区的经纬度范围为(30°N-40°N, 110°E-120°E),求该地区的面积。
4.人口密度计算:
给定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面积,计算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例如:某地区的人口为100万,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求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5.海拔计算:
给定两个地点的海拔和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其中一个地点的海拔。
例如:A地的海拔为1000米,B地在A地上方500米,求B地的海拔。
这些只是高中地理计算题的一些示例,实际考试中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计算题。
为了应对这些计算题,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计算方法,并多做练习题以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1.地理坐标转换: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有经纬度与平面坐标的转换以及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的转换。
2.点与线的距离计算:点P到直线AB的距离计算公式为d=,(Ax-By+C),/√(A^2+B^2),其中A、B、C分别为直线AB的方程的系数,(x,y)为点P的坐标。
3.点与面的关系判断:通过求解点P到面ABC的垂直距离,判断点与面的位置关系。
4. 大地测量中的三角高程计算:根据班氏(Bessel)公式,通过已知边长和角度,计算三角高程。
5.测地线问题: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称为测地线,根据椭球体的参数和两点之间的经纬度计算测地线距离。
6.等角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将地球上的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上的等角投影。
7.等积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保持地球上各个区域面积的相对不变,实现地球表面到二维平面的投影。
8.等距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使得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在对应的地图上也相等。
9.坐标简化算法:通过一定的算法,将地理空间中的坐标点进行简化,减少存储和计算的数据量。
10.数字高程模型的计算:通过提取地形数据和测量数据,构建数字高程模型,用于地形分析和计算。
11.地形曲率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地表曲率,用于地貌和地形分析。
12.地形开凸度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地表开凸度,用于地貌和地形分析。
13.地形湿度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降水数据,计算地表的湿度状况。
14.地貌指数计算:通过对地貌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地貌指数,用于地貌分类和评价。
15.地表覆盖分类:通过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表的不同覆盖类型进行分类。
16.地表植被生物量计算:基于遥感数据和地理统计方法,计算地表植被的生物量。
17.地表蒸散发计算:基于地表温度、蒸发潜热和气象数据,计算地表的蒸散发量。
18.水动力学计算:根据水文数据和地理信息分析方法,计算水体的流速、流量和水位等。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1.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地区面积
2.城市化率的计算:
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3.城市增长率的计算:
城市增长率=(现在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100% 4.增长速率的计算:
增长速率=(现在数值-过去数值)/过去数值×100%
5.总产值的计算:
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服务业总产值
6.土地利用率的计算:
土地利用率=用于农业的土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
7.农业人口比例的计算:
农业人口比例=农业人口/总人口×100%
8.城市人口比例的计算:
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9.铁路网密度的计算:
铁路网密度=铁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0.公路密度的计算:
公路密度=公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1.电力消耗量的计算:
电力消耗量=电力用量/人口数量
12.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水资源供需平衡=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量
13.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
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14.人均GDP的计算:
人均GDP=GDP/总人口
15.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经济增长率=(现在GDP-过去GDP)/过去GDP×100%
16.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17.教育程度指数的计算:
教育程度指数=(大学生人数/总人口)×100%。
史上超全地理计算公式
史上超全地理计算公式总结的最全地理公式分享给大家,把这些计算公式了解透,吃透。
遇到题直接拿公式上去套,但也要学会灵活运用。
地理计算没想象中那么难,慢慢来给自己一些信心。
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地方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高中地理计算范文
高中地理计算范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与结构、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等。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计算是地理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地理计算。
一、地球的形态计算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椭球体,其形态可通过计算来确定。
其中,最常见的地理计算是计算地球的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而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
计算地球的半径可以通过测量地球上两个地点间的距离和两个地点的经纬度来完成。
利用距离公式和球面三角学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半径。
二、地球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地球的体积和质量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球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地球的体积公式来计算。
地球的体积公式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地球的质量可以通过计算地球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的质量公式来计算。
地球的质量公式为:地球质量=地球重力加速度*地球半径平方/(地球引力常数)。
根据已知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的体积和质量。
三、居民人口密度计算居民人口密度是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总人口和居民面积之间的比例来确定。
人口密度=总人口/居民面积。
其中,总人口可以通过人口普查数据或者相关统计数据来获取,居民面积是指除去非居民用地面积后的土地面积。
四、地理距离计算地理距离是指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在地理学研究中,经常需要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计算地理距离可以通过测量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或者利用球面三角学原理计算两地之间的弧线距离。
由于地球是近乎球形的,球面三角学原理可以用来计算地理距离。
五、经纬度计算经纬度是地球坐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赤道上的经度为0度,本初子午线上的经度为0度。
经度的度数范围是[-180,180],纬度的度数范围是[-90,90]。
高中地理学习中,经常需要计算两地点之间的经纬度距离或者经纬度的差值。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1.人口密度计算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地区面积2.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3.出生率计算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4.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5.结构指数计算公式结构指数=(60岁以上人口数+0.5*15-59岁人口数)/0.5*15*100% 6.人口转移率计算公式人口转移率=(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总人口数*100%7.城镇化率计算公式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100%8.土地资源密度计算公式土地资源密度=可利用土地面积/总人口数9.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公式人类发展指数=GNI指数+教育指数+预期寿命指数/310.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GDP=主要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11.人均GDP计算公式人均GDP=GDP/总人口数12.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经济增长率=(当前年份GDP-上一年份GDP)/上一年份GDP*100% 13.农业人口比例计算公式农业人口比例=农业从业人口数/总人口数*100%14.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口数15.工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工业从业人口数16.第一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一产业比例=第一产业增加值/GDP*100%17.第二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二产业比例=第二产业增加值/GDP*100%18.第三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三产业比例=第三产业增加值/GDP*100%19.净出口额计算公式净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20.出口贸易比例计算公式出口贸易比例=出口额/GDP*100%这是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的一个简单列表。
希望这能帮助到你。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完整版)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和方法。
在高中地理研究中,掌握这些公式及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1. 地球的基本形态公式- 地球的周长公式:C = 2πr其中,C表示周长,r表示地球半径。
- 地球的表面积公式:A = 4πr²其中,A表示表面积,r表示地球半径。
2. 地理坐标和经纬度公式- 经纬度的计算公式:P = 90 - φ + λ其中,P表示地理纬度,φ表示纬度,λ表示经度。
3. 气候和天气公式- 纬度与气候关系公式:W = 90 - φ其中,W表示纬度,φ表示纬度。
- 大气压力梯度公式:ΔP = ρgh其中,ΔP表示大气压力差,ρ表示气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差。
4. 地质和地形公式- 高度与气温关系公式:T = T₀ - 0.65h其中,T表示气温,T₀表示海平面温度,h表示高度。
- 斜坡的坡度计算公式:α = arctan(m)其中,α表示坡度角度,m表示坡度。
5. 经济地理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 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 人口增长率计算公式:r = (P₂ - P₁) / P₁ * 100%其中,r表示人口增长率,P₁表示起始人口数,P₂表示终止人口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地理公式,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不同地理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公式和方法来解决。
在学习地理时,还要注重深入理解概念和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地理计算公式(图与公式结合)
地理计算公式一、 地球1、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仰角)φ= 当地纬度δ2、对跖点的计算A (x°N , y °E )的对跖点A ′(x°S ,180°- y °W )3、AB 之间的实地距离=AB 的纬度差×111km,AC 之间的实地距离 = AC 之间的经度差×111cos φkm 〔其中φ为AC的纬度〕;二、 地图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2、等高线:(1)最大海拔:200≤H A <225。
(2)最小海拔:50<H B ≤75(3)AB 的相对高度: A :200 225十字交叉法B :50 75(4)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公式是(n —1)×d ≤H<(n +1)×d 。
注:陡崖相对高度为H ,n 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等高距为d 。
(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3、 温度的计算1、对流层的气温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2、当对流层的气温变率小于0.6℃/100米时可能产生逆温现象。
3、焚风效应:气团每下沉100米,气温增加1℃;三、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的速度: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 φ=V赤道cos φ=1670cos φ km/h 其中φ为当地的纬度.2、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太阳直射点一年移动4个黄赤交角的度数,每日大约移动0.26°(23.5°×4÷365日)。
每个月大概移动8°。
3、几个度数间关系:① 直射点的纬度θ=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θ②晨昏线与某纬线圈相切的纬度α=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α=90°-直射点的纬度θ4、昼夜长短的计算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地理计算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地球表面的各种测量和计算,包括距离、角度、面积等。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地理计算公式。
1. 距离计算公式:-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d = √[(x2 - x1) + (y2 - y1)]- 两点之间的曲线距离(大圆距离):d = R * arccos(sin(lat1) * sin(lat2) + cos(lat1) * cos(lat2) * cos(lon2 - lon1)],其中R为地球半径,lat为纬度,lon为经度。
2. 角度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h = arctan(sin(δ) / (cos(φ) * cos(ω)) - tan(φ) * tan(δ)),其中δ为太阳赤纬,φ为观测点纬度,ω为太阳时角。
- 两点间的方位角:θ = arctan2(sin(Δλ) * cos(φ2), cos(φ1) * sin(φ2) - sin(φ1) * cos(φ2) * cos(Δλ)),其中Δλ为两点经度差值。
3. 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面积:A = a,其中a为正方形边长。
- 矩形面积:A = l * w,其中l为矩形长度,w为矩形宽度。
- 圆形面积:A = π * r,其中r为圆的半径。
- 三角形面积:A = 0.5 * b * h,其中b为三角形底边长,h为三角形高。
4. 比例尺计算公式:- 比例尺:S = Ds / Dr,其中Ds为实际距离,Dr为地图上的距离。
这些公式在地理学研究、测量和制图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上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角度和面积,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相关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来进行更精确的地理计算。
地理144个万能公式
地理144个万能公式引言概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包含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的144个万能公式,这些公式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正文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1.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几何体,其形状可以用椭球体的参数方程来表示。
1.2 地球的尺寸:地球的半径和周长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其中包括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子午线弧长等。
2. 大气与气候2.1 大气压力的计算:大气压力与高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大气压力的变化。
2.2 气温的计算:气温的计算涉及到海拔高度、纬度和季节等因素,可以通过公式进行估算。
2.3 相对湿度的计算: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3.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经纬度3.1 地球的自转速度: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3.2 地理经纬度的计算:地理经纬度是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可以通过公式计算经纬度的数值。
3.3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4. 地理统计与地图制图4.1 地理统计中的平均数计算:地理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等,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
4.2 地图比例尺的计算: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4.3 地理数据的插值计算:地理数据的插值是指通过已知数据点推算未知点的数值,可以通过插值公式进行计算。
5. 地理过程与地质力学5.1 河流的流速计算:河流的流速与河道横截面积和水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河流的流速。
5.2 地质力学中的应力计算:地质力学中的应力计算涉及到岩石的弹性模量、应变和应力等参数,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初中地理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公式总结大全
1. 时区计算公式
时区计算公式用于计算不同地区之间的时间差。
在地理学中,时区被定义为地球上相同时间参考的区域。
时差 = 经度差 * 4 (分钟)
2. 距离计算公式
距离计算公式用于计算地球上两个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这对于测量旅行距离和计算航线很有用。
距离 = 2 * 地球半径* arcsin(√(sin²((纬度差)/2) + cos(纬度1) * cos(纬度2) * sin²((经度差)/2))))
3. 海拔高度计算公式
海拔高度计算公式用于计算海拔高度。
海拔是指地点的垂直高度,通常是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
海拔高度 = 常压高度 - 相对压强 * 常压高度
4. 海平面标准大气压强计算公式
海平面标准大气压强计算公式用于计算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强。
标准大气压强是指在海平面上的空气压力。
海平面标准大气压强 = 1013.25 (hPa)
5. 向量计算公式
向量计算公式用于计算地理学中的向量问题,例如速度和位移的计算。
向量= √(x分量² + y分量²)
以上是初中地理公式的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请参考教材和指导老师的要求。
*。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理计算公式:
1. 三角函数公式
-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 cosA
- 正切公式:tanA = sinA/cosA
2. 地球与平面距离计算公式
- 球面三角形正弦定理:sinA/sinα = sinB/sinβ = sinC/sin γ,其中α、β、γ为球心角,A、B、C为对应的边长,在地理上可以用经纬度表示。
- 勾股定理:d^2 = Δlat^2 + Δlon^2,其中Δlat和Δlon分别为两点的纬度和经度差,d为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 射线法:根据经纬度计算出两点之间的夹角,再乘以地球半径即可得到两点间的弧长距离。
3. 海拔高度计算公式
- 大气压力公式:P = P0 exp(-Mgh/RT),其中P为海拔高度为h处的大气压力,P0为海平面处的大气压力,M为空气分子的平均分子量,g为重力加速度,R为普适气体常数,T为温度。
4. 面积计算公式
- 球面三角形面积公式:S = R^2 (A+B+C-π),其中R为球体半径,A、B、C为球面三角形的三个边角。
- 平面多边形面积公式:S = 1/2 |Σ(xi*y(i+1) - xi+1*yi)|,
其中xi和yi为多边形顶点的经纬度坐标,i从1到n,n为多边形的边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地理计算公式,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基本定理公式解释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基本定理公式解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基本定理公式解释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时,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选择必修一地理经度的计算
选择必修一地理经度的计算摘要:一、地理经度的概念二、地理经度的计算方法1.利用时区差计算2.利用地方时计算3.利用太阳高度角计算三、地理经度的应用1.确定地理位置2.导航定位3.研究地球自转和公转正文:地理经度,又称为地理坐标,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位置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了180°。
在地理学、气象学、天文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地理经度的概念地理经度,通常用λ表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一个地点的地理经度,可以精确地描述该地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
二、地理经度的计算方法1.利用时区差计算根据地球自转一周24 小时,将地球表面划分为24 个时区。
每个时区宽度为15°。
因此,通过计算两个地点的时区差,可以得到它们的地理经度差。
2.利用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是根据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产生的一种时间制度。
通过比较两个地点的地方时,可以计算它们的地理经度差。
3.利用太阳高度角计算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地平线的夹角。
根据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地理经度的计算公式。
三、地理经度的应用1.确定地理位置地理经度可以精确地描述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因此在地图制作、定位导航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2.导航定位在导航定位系统中,地理经度是确定目标位置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量地理经度,可以实时跟踪目标位置,提供精确的导航服务。
3.研究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理经度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因此,通过研究地理经度,可以了解地球自转的情况。
同时,地理经度与地球公转轨道有关,因此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理经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初中地理计算题
初中地理计算题
1. 面积计算
示例题目:某国的土地面积为100,000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为10,000,000人,请计算该国的人口密度。
解答:人口密度可以通过将人口数量除以土地面积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人口密度为10,000,000人/100,000平方千米 = 100人/平方千米。
2. 海拔计算
示例题目:某山脉的最高峰海拔为8,848米,最低点海拔为0米,请计算该山脉的平均海拔。
解答:平均海拔可以通过将最高峰海拔和最低点海拔相加,然后除以2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平均海拔为(8,848米 + 0米) / 2 = 4,424米。
3. 比例计算
示例题目:某城市的总人口为500,000人,其中男性占60%。
请根据这个比例计算男性人口的数量。
解答:男性人口的数量可以通过将总人口乘以男性人口的比例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男性人口数量为500,000人 * 60% = 300,000人。
这些题目只是初中地理计算题的一小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解答这些问题时,记得始终保持独立思考,使用简单的计算方法,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同时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地理中心位置计算公式
地理中心位置的计算公式是:
(最东端+最西端)/2 + (最南端+最北端)/2 = 中心经纬度位置其中,东经(°E)和北纬(°N)分别表示经度和纬度。
计算经纬度时采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即经纬度(精确值)末尾数小于5的去尾后保留前数,大于等于5的去尾后向前数进一。
省会、首府、特区、市区、驻地中心经纬度来自百度地图拾取坐标系统确定经纬度标准的精确数值,其中中心最东/最西区域经度,最南/最北区域纬度数值按“四舍五入法”计算,末尾数≥5者向前进1,<5者去尾后保留前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地理书籍或咨询地理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
(广东地理卷)下图为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图 回答(1)-(2)题。
(1)①山脉南 北绵延约 ( ) A 200千米 B 700千米 C 400千米 D 1400千米 (2)L段(① 、②两山之间 )的实际距离 约为( ) A 50千米 B 100千米 C 300千米 D 500千米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分析柱状图表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 要依据题中提供的图表,要从图表中得出结论。比较1950年和1980年柱 子的高低可知,1950年时该地城市人口约为1500万-1000万=500万人, 1980年时为3000万-2000万=1000万人,即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1950年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为500万/1500万=1/3;1980年时,则为 1000万/3000万=1/3,可见,该地30年间城市化水平没有变化。 【答案】(1)B (2)C
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
(广东地理)图13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 并回答: (1)NA的经度为________; NB的经度为________。 (2)这时北京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解题时可根据中心点为北极点,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逆时 针方向)。由于非阴影部分比阴影部分早一日,因此只可能NB是 1800经线所在的日界线,也就是说NA为600E经线。 地球上作为日期界线的两条经线,一条是作为日界线的1800经线, 另外一条即时零时线,即NA为3月21日和3月22日的分界,时间为零 时,据此可推出东八区的北京比这儿早4小时,即3月22日4时。 【答案】(1)600E;1800 (2)22 40
大气温度的计算
(广东地理卷)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按每上升1000米 气温下降6℃计算),3000米处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 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右图是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 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 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时宜选择在( )。 A、8时以后 B、10时以前 C、10时以后 D、8时以前 【答案】(1)10 8 (2)C
D.的命题原则。主要考查考生对地 球运动规律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考生有较强 的判断光照图的能力和进行条件转换的能力,以及一些地理现象的季 节性差异等情况。 题(1)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而晨昏线经过图中心的北极点,故该日 为春分或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因中心点为北极)可知,晨昏线中左下半截为晨线,甲点位于晨线 之东450(3600/8=450),应比晨线的6时早3小时,故选B。 判断题(2)时条件发生了变化,图中的阴影部分为7月6日,其余 部分为7月7日,从图中可知这两部分各占地球的一半,这说明此时作 为日期界线的是1800经线和00经线,根据地球自转可判断出图中界线 的左下半截经线为00经线(如果该线是1800经线,那么阴影响部分的 日期就早一天了),由该线是日期的界线可知,这条线的地方时为零 时,在此基础上可判断出甲为3时,北京为7日8时。 【答案】(1)B (2)①C ②B
【解析】第(1)小题,该船员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也即120º E 的地方时为9 时0 分0 秒, 所求的P 点的经度为75º W, 位于120º E 以西195º ,也就是 P 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 迟 4分钟×195=780 分钟(13 个小时),为前一天的20 时。故C 是正确的。第(2) 小题,首先根据题意及地图,判断出该地应是南美大陆最南端,所以,图中的纬度 应是 54º S,又由第(1)小题可知,54º S 以北的P 地日落时间为 20 时,可得出其 昼长约为 16 小时,而我国漠河的纬度为 53º N 多,与 P 点的纬度数值相当,因此, P 点的昼长与漠河的夜长相等,也是16 小时左右。故A 是正确的。 【答案】(1)C (2)A
【解析】本题巧妙地从考生熟悉的房地产、阳光权入手,灵活地考查了太阳高度 方面的知识,可有效地引导考生关心生活,多学习有用的地理。根据常识可知,当 南楼的影子刚好为40米时,不影响北楼各层的太阳光线,可绘出简图如下: 从简图中可知,tgα=69/40≈1.732,即α=60°,也就是说,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不 低于60°时,北楼的太阳光线不受影响。下一步推算,太阳直射何处时,该地的正 午太阳高度为60°,根据公式H=90°-|φ-δ|,代入数值,算出δ=0°,即太阳直射 在赤道上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该地的正午太 阳高度大于60°,北楼光线不受影响,而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北楼一楼的光线就 被南楼挡住了。很显然,太阳直射在南北半球的时间各约半年。要使北楼终年阳光 不被挡住,且楼距不变的情况下,α角就不能小于当地的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36.5° (用公式可算出)。设南楼高为H,则可得出等式tg36.5°=H/40,即H=40* tg36.5°≈30(米),故应选B。 【答案】(1)C (2)B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苏豫大综合)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 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1)-(2)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 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昼夜长短的计算
(文综卷)读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 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日落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2)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照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A.16时 B.14时 C.10时 D.12时
相对(断崖)高度的计算
(广东地理卷)读右图,判断断崖顶部的E 点海拔可能为( ) A.59 米 B.99 米 C.199 米 D.259 米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断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从图中看出,重叠的几条 等高线中海拔最高为 250米,因此其顶部E 点的海拔肯定为250 米或以上, 所以只有D 是正确的。 【变式】如果设问E 所在断 崖的相对高度的话,则可能 是( ) A.59 米 B.99 米 C.199 米 D.259 米 【解析】d(n-1)≤ H < d (n+1) 50×(4—1) ≤ H <50× (4+1) 150 ≤ H <250 则 选C
69米
α
40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2)题。 (1)30年间该地区( ) A 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 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 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 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 大幅提高 B 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全国文综)读中心点为北极的示意图(右下图),判断(1)-(2)题 (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 ①甲地的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②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解析】①山脉自南向北约延伸了6个多纬度,根据同一条经 线上,纬度相差1的两地相距约111KM可知,该山约长700千 米。图中L段的距离约为4个经度差,但需注意,50N并非是一 个大圆,即在该纬线上经度差10的两地并非差111KM,而是 111KM×Cos50,很显然Cos50的值介于1/2到1之间,故L段 的距离约为300KM。 【答案】(1)B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