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体吸虫

合集下载

血吸虫知识

血吸虫知识
5、血吸虫病诊断基本方法
凡是到过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人,只要接触过疫水,并出现皮疹、发烧、肚子疼、拉肚子、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症状时,都应到当地医院作全面检查。检查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抽血化验,另一个是检查大便。血检阳性为血吸虫病临床病人,粪检检测到血吸虫卵为血吸虫病确诊病人,都应该及时治疗。
6、个人防护小常识
有血吸虫的地区生产作业必须接触疫水时,应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常用的方法有:涂擦防护药剂,比如防蚴灵;穿戴防护用具,如长筒胶鞋、胶皮手套等;饮用自来水或井水,如在疫区野外作业急需用水,可采取加热或药物杀虫等办法处理疫水;改水改厕;口服预防药,在接触疫水后一定时间内,按医生建议口服“吡硅酮”等药品。
4、得了血吸虫பைடு நூலகம்该怎么办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得了血吸虫病应尽快到当地卫生院或市第四人民医院检查,并住院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吸虫病,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急性血吸虫病人必须住院治疗,可采用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吡硅酮6日疗法,即总量1/2剂量在第1天、第2天分次服完,其余1/2剂量在第3-6天分服完,每日剂量分3次服用,急性血吸虫病人还应加强营养,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慢性血吸虫病人,采用口服吡硅酮2日疗法。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应在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以后,改善肝功能,缓解消除症状,恢复患者的健康。
2、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
水中有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外形呈圆锥,就像一个小的螺丝钉,因此得名。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约6毫米和3毫米,在山丘地区多见。钉螺是水陆两栖动物,尤其喜生活在“冬陆夏水”的洲滩,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如果看到这类地方,潮湿的、芦苇很多的,就应离它远点,不要去接触那里的水和植物。

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三 致 病
Pathogensis
致病阶段有:
尾蚴
虫卵
童虫
成虫
3.1 尾蚴致病
1、尾蚴 :尾蚴性皮炎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病理表现:侵入宿主皮肤后数小时出现粟粒至黄 豆大小的丘疹或荨麻疹,伴有瘙痒,数小时至2~3 天内消失。
3.2 童虫致病
移行至肺时,可引起肺组织点状出血及白细 胞浸润,病灶的范围、多少与感染程度成正比, 重度感染可发生出血性肺炎——童虫性肺炎。 由童虫毒素、代谢产物或死亡后分解的蛋白 所致的变态反应。
毛 蚴
胞 蚴 (2代)
侵入 尾 皮肤

童 虫
成 虫
门脉-肠系膜V.系统 肝内门脉系统
小静脉 淋巴系统 右心 肺
左心
体循环
2.3 尾蚴钻入皮肤的过程
1. Penetration of the skin by cercariae 2. Migration and maturation of immature worms 3. Damage by eggs in tissue
虫卵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孵化率
盐水浓度(%)孵化率(%) 盐水浓度(%)孵化率(%)
清水 0.2 0.5 100.0 100.0 60.0 0.8 1.0 1.2 7.5 1.8 0
虫卵在1.2%以下的盐水中,活力一般不受影响,在3.5~4.3% 的盐水中24小时内死亡;在5%的盐水中迅速死亡。
3 毛蚴
4 胞蚴
左:母胞蚴
右:子胞蚴
毛蚴侵入钉螺头足部,在其附近血淋巴中48h内即成为胞蚴。胞蚴 为一袋形体,两端较钝圆而透明。体内含许多胚细胞及由胚细胞增 生而成的胚团,再逐渐形成子胞蚴。子胞蚴脱离母胞蚴后,体内胚 团陆续分裂,分批形成尾蚴。尾蚴成熟后,穿破子胞蚴的体壁,利 用头器附近的逸出腺,溶解螺体组织而逸出到水中。

裂体吸虫

裂体吸虫

SEA
巨噬细胞
致敏
TH
产生
淋巴因子
致病


虫卵肉芽的形成有利于隔离虫卵所分泌的可溶性抗原中的 肝毒抗原对邻近肝细胞的损害,避免局部或者全身免疫性疾 病的发生或者加剧,与此同时,沉积在宿主肝、肠组织的虫 卵引起的肉芽肿又不可不断破坏肝、肠组织结构,引起慢性 血吸虫病,因此,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当卵内的毛蚴死亡后,逐渐停止释放抗原,肉芽肿直径开 始缩小,虫卵逐渐消失,代之以纤维化。
曼氏血吸虫 (Schistosoma mansoni)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1907
1904
间插血吸虫 (Schistosoma intercalatum) 1934
湄公血吸虫 (Schistosoma mekongi) 马来血吸虫 (Schistosoma malayensis) 1978 1988
虫卵
毛蚴
胞 蚴
尾蚴
成虫
生活史


宿主: 中间宿主:钉螺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牛、兔、狗、鼠、猪等
钉螺
水牛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雌雄在肠粘膜下层静脉末梢内产卵。一部分虫卵沉积于肠壁 小静脉中,有些虫卵可循门静脉系统流至肝门静脉并沉积在 肝组织内。 由于虫卵成簇分布,排列成串,故在终宿主的敢、肠血管 内的虫卵多呈念珠状沉积。 沉着与组织内的虫卵,经过约11天其内毛蚴发育成熟,成 熟虫卵在10~11天后死亡,故虫卵在组织内的寿命为21~22 天。
形态
毛蚴头腺分泌蛋白质、酶类,是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其作用: A、协助毛蚴侵入螺体。 B、透过卵壳进入组织,引起损害,为虫卵致病的物质基 础。 C、免疫诊断上做抗原使用。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吸虫一、形态特点:多数体形为叶片状或长舌状(血吸虫除外),具口、腹吸盘,多数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生殖系统发达,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

二、生活史特点: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幼虫阶段进行无性增殖: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1-2个中间宿主;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首选中间宿主均为淡水螺。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的重要虫种有6种:日本血吸虫(流行于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马来血吸虫。

一、形态成虫:圆柱形,具口、腹吸盘,♀♂异体,♂:较粗短,16mm,乳白色,腹吸盘后两侧体壁向腹面卷曲成抱雌沟。

♀:较细长,20mm,暗褐色,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

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卵壳薄,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壳表面常附有宿主坏死组织残留物,卵内含一毛蚴。

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两代胞蚴→尾蚴→小淋巴管、血管→右心→肺→左心→肝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成虫。

(其中,毛蚴到尾蚴通过钉螺传播,尾蚴到成虫通过人传播,也可先变童虫再变成虫)。

1、成虫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系统。

2、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牛。

中间宿主:钉螺。

3、感染阶段:尾蚴。

4、感染方式:⑴人与疫水接触⑵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

5、虫卵的去路:⑴一部分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

⑵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

⑶一部分虫卵在肠壁沉积死亡钙化。

四、致病:1、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

2、童虫:肺部炎症。

3、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4、虫卵(主要):⑴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

⑵慢性血吸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

⑶晚期血吸虫病(三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

5、异位寄生:肺、脑部。

四、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粘液脓血便、沉淀集卵法。

2、检幼虫:毛蚴孵化法。

3、直肠镜组织活检。

4、免疫学诊断。

血吸虫

血吸虫


血吸虫生活史
★④血吸虫在人体内移行
童虫 小静脉 右心 皮下组织 肠系膜毛细血管

左心
Hale Waihona Puke 肠系膜动脉成虫 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血吸虫以体壁及肠道吸收营养物质。
体壁吸收单糖及氨基酸
肠道消化红细胞,♀虫33万个/小时,♂虫3.9万个/ 小时 从尾蚴侵入人体到成虫成熟产卵约需24天

血吸虫生活史小结
1.成虫寄生在人及多种哺乳动物门脉-肠系膜静脉内 2.人是血吸虫终宿主,牛、羊等为保虫宿主,钉螺为唯一 中间宿主 3.感染阶段为尾蚴,当人或保虫宿主接触含尾蚴的疫水后 经肤感染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较复杂,分为成虫、虫卵、毛 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
血吸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 -肠系膜静脉系统内。
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卵的产生、分布、发育及排出
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血管内但我们却可以从粪便中检 获虫卵,这是为什么呢?
血吸虫卵的产生、分布、发育及排出
晚期血吸虫病人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 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 其二 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中心 坏死
嗜酸性脓肿
SEA停 止分泌
纤维化
变性钙化卵 (毛蚴死亡)
疤痕组织
血吸虫致病
肉芽肿形成的利与弊
肉芽肿形成可破坏清除虫卵并能隔离和虫卵释放的抗原, 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 肉芽肿的形成破坏了宿主的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 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一系列病变。并使虫卵有 机会从宿主体内排出。

日本血吸虫介绍

日本血吸虫介绍

3.毛蚴
• 呈梨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 99×35µm,周身被有纤毛,是其活 动器官。 • 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腺,两个侧 腺,均开口于顶突
4 胞蚴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 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二、生活史
• 1. 尾蚴经皮肤感染人或动物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 感染方式:接触疫水。 • 2.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 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保虫宿 主以水牛最常见。 • 3.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 4. 中间宿主:湖北钉螺。 • 5. 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 6.成虫寿命:20-30年
• • • • • • •
血吸虫的主要特点
•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 • 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或 尿中排出 •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 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 • 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 • 虫卵无盖,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危害严重
一、形态
1.成虫 似线虫,镰 刀状,雌雄异体。 口、腹吸盘在虫体 前端。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Department of Human Parasitology,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
ZhouHuai-yu
简介
• • • • 血吸虫(blood fluke)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六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WHO确定的六大热带病之一。 六种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

人卫版人体寄生虫学裂体吸虫教学护理课件

人卫版人体寄生虫学裂体吸虫教学护理课件

内部结构
具有复杂的器官系统,包 括消化、循环、排泄等系 统。
裂体吸虫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含有裂体吸虫的 水或土壤,或与感染者直 接接触。
食物传播
食用被裂体吸虫污染的食 物或饮水。
媒介传播
某些裂体吸虫需要特定的 媒介生物,如螺蛳、昆虫 等,通过这些媒介生物传播。
裂体吸虫对人体的影响
消化系统影响
裂体吸虫的治与
03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
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治疗,以 减少寄生虫对人体的损害。
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和护理等多种手段进 行综合治疗。
预防为主
治疗的同时,应加强预防措施,防 止再次感染。
药物治疗
首选药物
吡喹酮是治疗裂体吸虫的首选药 物,具有高效、低毒、使用方便
组织开展社区宣传活动,通过互动形 式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裂体吸虫病的预 防和控制方法。
病例分析
05
典型病例介 绍
病例1
患者李某,男,35岁,因腹痛、 腹泻、发热等症状就诊,经检查 确诊为裂体吸虫病。
病例2
患者张某,女,42岁,因长期乏 力、食欲不振就诊,经检查确诊 为裂体吸虫病。
病例讨论与启示
病例讨论
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02
针对裂体吸虫病的护理工作,制定更加规范的操作流程,提高
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03
向患者宣传裂体吸虫病的预防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
护意识和能力。
THANKS.
动物宿主控制
对裂体吸虫的动物宿主进行控制和管理,切 断传播途径。
社会宣传与教育

裂体吸虫(schistosome)----- 日本血吸虫

裂体吸虫(schistosome)----- 日本血吸虫

无雷蚴各囊蚴阶段
生活史(life cycle)
毛 蚴 孵 化
25度—30度 ,PH7.5—7.8,一定光线,清水中,经2—32小时孵出毛蚴
童虫移行途径
皮肤----血流---右心---肺---左心---体循环---门 脉---肠系膜静脉---雌雄合抱
营养与代谢
营养来源:宿主 吸收部位:体壁、肠道 营养物质:单糖、若干种氨基酸,如:半胱氨酸、脯氨酸 物质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 核酸代谢、神经介质代谢等
雌雄抱合
雌雄异体,虫体圆柱形,外观似线虫,口、 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
虫卵
大小:平均89um*67um
形状:椭圆形
颜色:淡黄色 结构:卵壳厚薄均匀, 无小盖,卵壳一侧有 一逗点小棘,卵内有 一成熟蚴。
尾蚴
生活史
寄生部位: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人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感染期虫:尾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
感染方式:接触感染 中间宿主:淡水螺类 终宿主:人或其他多种哺乳动物 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
(4)直肠镜活组织检查
免疫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
1、检测抗体,常用有 COPT,IHA,ELISA,IFA,LA等 2、循环抗原的检测 3、检验日本血吸虫的 DNA片段
1、地理分布和流行概况
2、流行环节、因素、类型
传染源:终宿主除人以外,还有多种家畜
及野生动物。
传播途径:虫卵入水,毛蚴孵出,侵入钉
裂体吸虫(schistosome)
血吸虫
概述
雄虫
大小:长10—20mm,宽0.5—0.55mm 形状:镰刀状 颜色:乳白色 结构:虫体前端为口吸盘,腹吸盘 后有抱雌沟(gynecophoral canal),肠管在腹吸盘前分两支, 至虫体后1/3处又汇合为一支, 们于腹吸盘后。

裂体吸虫(血吸虫)

裂体吸虫(血吸虫)

每年防治费用不少于 10亿美元 劳动能力降低 或丧失、土地资
源不能有效利用。
血吸虫病被WHO列为世界第二大热带病
晚 期 腹水 型 巨脾/ 腹水型
侏儒型
血吸虫感染与劳动力丧失关系
感染度 轻度感染 中度感染 重度感染 平均 劳动力下降(%) 16~18 30~57 72~78 42.5
(四)三种主要血吸虫的形态和生活史差异
2. 慢性血吸虫病 Chronic schistosomiasis: 急性症状消失后未经有效治疗,或少量感染。
临床表现:可无明显症状,可有肝脾肿大、
腹泻或血便。
发病机制:具一定获得性免疫,对虫卵肉 芽肿产生免疫调节。
3. 晚期血吸虫病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 反复或大量感染引起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
成虫:门静脉血管周围炎和血管内膜炎(虫体吸游引起)。 Ⅲ型变态反应(代谢物、排泄物和脱落Ag形成 免疫复合物)。 虫卵:形成虫卵肉芽肿(IV 型变态反应),引起肝、肠纤 维化病变,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虫卵是引起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呈放射状排列的嗜伊红 物质,可见Hoeppli现象 肉芽肿形成机制:虫卵抗原再次刺激机 体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炎性细胞聚 集于虫卵周围产生Ⅳ变态反应———形 成虫卵肉芽肿。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产 生Ⅲ型变态反应出现何博礼现象。 肉芽肿形成过程:1. 急性期;2. 过渡期 3. 慢性期;4. 瘢痕期
膀胱、骨盆 静脉丛,直 肠小静脉
肠系膜小 静脉,痔 静脉丛
肠系膜下 静脉,门 脉系统
日本血吸虫
学习要求: 1.掌握其虫卵、成虫、尾蚴形态特征,生活史,实 验室诊断方法;粪便中能查到血吸虫虫卵的原因。 2.熟悉其致病机制; 3.了解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重点和难点 ★ 1.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 2.日本血吸虫致病机制

日本裂体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

尾蚴性皮炎
寄生于肠系膜静脉中的成虫
有害:Ⅲ型、Ⅳ型 变态反应破坏组织

组织中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

何博礼现象(Ⅲ 型)
血吸虫卵沉积 在肠壁组织 血吸虫病病兔模型
肠硬化 干线型肝硬化
晚期血吸虫病病人
晚 期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人 照 片
晚期血吸虫病病人
侏儒 症
毛蚴孵化法
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日本裂体吸虫 附:尾蚴性皮炎的病原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S.japolicum)—日本血吸虫
曼氏裂体吸虫(S.mansoni)—曼氏血吸虫 埃及裂体吸虫(S.haematobium) —埃及血吸虫 间插裂体吸虫(S. intercalatum)—间插血吸虫 眉公裂体吸虫(S.mekongi)—眉公血吸虫 马来裂体吸虫(S.malayensis)—马来血吸虫
解放前的上 海市任屯村
1957年毛主席在上海询问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1950年,上海市1200多名医务人员下乡进行血防工作
欣欣向荣 的任屯村
雌 虫
雄 虫
雌雄合抱
腺体分泌物
成熟虫卵 未成熟虫卵
卵壳上有微孔
未成熟卵
电镜图
顶突
侧腺 顶腺 纤毛
体部
钻腺
尾干
血吸虫尾蚴
尾叉
尾部
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病的危害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S.japolicum) 一. 形态(mophology)
★1.adult 雌雄异体 ★2.egg 卵壳上有小棘,无卵盖
3.毛蚴(miracidium)
4.尾蚴(cercaria) 叉尾型
★二.生活史(life cycle)

裂体吸虫(血吸虫,住血吸虫)(Schistosoma,Bloodfluke)

裂体吸虫(血吸虫,住血吸虫)(Schistosoma,Bloodfluke)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血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雌雄异体,虫体呈圆
柱状,外观如线虫。
雄虫乳白色,粗短,
长12~20mm,前端有
发达的口吸盘和腹吸
盘,腹吸盘以下,虫
体向两侧延展,并略
向腹面卷曲,形成抱
雌沟。
(一)形态 1.成虫
雌虫细长,后段逐渐变粗,长 20~25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消化的 血液,故呈黑褐色,常居留于 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态。 雌虫发育成熟必需有雄虫的存 在和合抱,通过合抱,雄虫的 性信息素从雄虫体壁传递给雌 虫,促进后者生长。
(五)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从粪便内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以及直肠粘 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
(1)粪便涂片查虫卵: 重感染地区病人或急性血吸虫病人的粪便。
(2)毛蚴孵化法: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直肠镜活组织检查: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人。
2.免疫学诊断 ⑴皮内试验: ⑵抗体检测:1)环卵沉淀试验;
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随着病程发展,卵 内毛蚴死亡,其毒 素作用逐渐消失, 坏死物质被吸收, 虫卵破裂或钙化, 其巨胞纤随着病程周细,维围胞并化有,产,类最生形上后胶成皮类原疤细上纤痕胞皮维组、细,织淋胞肉。巴变芽细为 肿胞成逐、纤渐异维发物细生 发
在肝内,重度感染患者门脉周围出现 广泛的纤维化,肝切面上,围绕在门 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 度插入肝内,称干线型肝纤维化,为 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由于窦前 静脉的广泛阻塞,导致门静脉高压, 出现肝脾肿大、侧支循环、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症状,故又称 肝脾型血吸虫病。
(三)致 病
1.致病机制 1)尾蚴:皮炎(速发型和迟发型变 态反应)。 2)童虫:移行引起血管炎(变态反 应)。 3)成虫:静脉内膜炎及静脉周围炎。

螺蛳的寄生虫有哪些

螺蛳的寄生虫有哪些

螺蛳的寄生虫有哪些
螺蛳是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田螺科螺蛳属的通称,分布于云南、江苏的湖泊中,同时也是田螺的俗称,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吃,但是在吃的时候要注意螺蛳的寄生虫,鲜美我们就来看一看螺蛳的寄生虫有哪些吧!
血吸虫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寄生在宿主静脉中的扁形动物,卵穿过静脉壁进入膀胱,随尿排出,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人体内。

曼森氏裂体吸虫在大、小肠静脉中,卵随粪便排出,幼虫进入螺体,再通过皮肤回到终宿主人体内。

管圆线虫
管圆线虫几乎遍及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台湾省是本病的流行区,正常情况下,鼠是管圆线虫的终末宿主,螺、蜗牛是中间宿主,淡水虾、鱼、蟹等可作为本虫的转续宿主,我国大陆褐云玛瑙螺自然感染率为29.7%和24.76%,福寿螺为65.5%,人因食入含有第三期幼虫的螺类、蜗牛、鱼、虾等获得感染。

肝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的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他草食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内,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类,在中国以截口土蜗为最重要,在胆管内成
虫排出的虫卵随胆汁排在肠道内,再和寄主的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经过2~3周发育成毛蚴,当遇到中间寄主锥实螺,即迅速地穿进其体内进入肝脏。

肺吸虫
肺吸虫也称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是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溪蟹、喇蛄(寄生在鳃、肌肉等处)等,人因食生醉和未煮熟的蟹或喇蛄而受感染,可以进入人的肺、腹部、脑和皮下等部位,可出现咳嗽、血痰、胸痛、腹痛、头痛、癫痫、皮下肿块等病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血吸虫由于寄生在人体的血管内而得名; 它引起的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
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 区,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WHO确定的十大热带病 之一。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合抱寄生于门静脉系统。
五、免疫
• 主要表现为伴随免疫。
1. 抗原 虫体表面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 2. 免疫应答 宿主对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 效应机制主要是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ADCC)。 3.免疫调节
血吸虫尾蚴进入机体后首先诱导机体的Th1型免疫应答
当虫卵开始产生之后,Th2型免疫应答开始出现,最终Th1型优势免 疫应答逐渐被转换为Th2型优势免疫应答。
4.免疫逃避
诱导封闭抗体 抗原伪装和抗原模拟 表面受体和表膜改变等
六、实验诊断
病原诊断 1、改良加藤法 2、尼龙袋集卵法 3、毛蚴孵化发 4、直肠镜活组织检查 免疫诊断 皮试、环卵沉淀试验、IHA、ELISA等 超声检查 影像检查 生物标志物检测
综合查病
1、在流行地区,以粪检为主,辅以其他方法检查。 2、在基本消灭血吸虫地区,以免疫诊断为主,辅以其他检查。
原再次刺激致敏的T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成 纤维细胞等汇集到虫卵周围,形成肉芽肿。
何博礼现象(Hoeppli phenomenon):虫卵周围出现的嗜酸性辐射样棒状物,系抗
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肉芽肿内。
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高烧、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脓血便,粪检血 吸虫卵阳性。
日本裂体吸虫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免疫 五、实验诊断 六、流行与防治
一、概述
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一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 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异位寄生部位:肺、脑、皮肤、甲状腺等处 成虫寿命:平均4.5年
3
虫卵在宿主体内的生命过程
(1)虫卵的发育: 发育至未成熟卵需11天,成熟卵发育为变性卵或死亡卵需10~11天 (2)虫卵的去向:(1)大部分沉积在肠壁,最后死亡、钙化。(69.1%) (2)部分沉积在肝组织。(22.5%) (3)在其他部位:脑、肺等。(0.7%) (4)随粪便排出体外。(7.7%)
二、形态
1
成虫
虫体呈圆柱形,雌雄异体。
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
消化系统:口、食道、肠管, 肠管先分2支, 至虫体中后部再合为1支。 生殖系统:雄虫由睾丸、输出管、输精管等组 成;雌虫由卵巢、输卵管、卵模等组成。
雄虫
乳白色;
长10~20 mm,宽0.5~0.55 mm; 虫体短粗、背腹扁平,自腹吸盘以下虫体形
三、生活史
1
发育过程
成 虫
粪便 虫

入水 毛

母 胞 蚴
子 胞 蚴
出螺入水 尾 蚴 经皮入
童 虫
血液 淋巴
成 虫
人体
肠系膜下静脉 中间宿主(钉螺) (无性增殖) 终宿主 (有性生殖)
2
生活史要点
宿主: 中间宿主:钉螺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牛、兔、狗、鼠、猪等 感染阶段:尾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1)人接触“疫水”,尾蚴从皮肤钻入人体。 (最常见) 2)人喝进疫水,尾蚴从口粘膜侵入人体。 (很少见)
脐周静脉曲张,有“海蛇头”现象
腹 水 型
腹水
侏 儒 型
儿童时期反复感染导致,表现为身材矮小,无第二性征
异位寄生与异位损害
(1)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在脑和肺。 (2)血吸虫卵进入脑和脊髓,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似脑膜脑炎,病人有头痛、嗜睡、意识障碍、昏迷、偏瘫、痉挛、 视力模糊、癫痫等。 (3)血吸虫卵进入肺,可引起肺动脉炎,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表现为咳嗽、粘液样痰等。
(2)慢性血吸虫病:占90%。多无明显症状或表现间断性腹泻、脓
血便、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粪检虫卵常为阴性,直肠黏膜 活检虫卵阳性。
(3)晚期血吸虫病:指肝硬化后出现的门脉高压综合症,严重生长
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增殖的患者。可分为巨脾型、腹水型、 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
巨脾型
脾肿大超过脐平线或横径超过腹中线 腹水型
血。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
(3)成虫致病:成虫寄生血管内,因口、腹吸盘的吸附导致静脉内膜炎。成虫的代 谢物、分泌物、排泄物引起Ⅲ型超敏反应。
(4)虫卵致病:致病最严重,主要致病阶段。虫卵内成熟毛蚴→可溶性虫卵抗原
(soluble egg antigen,SEA)→卵壳微孔缓慢释放→T →致敏T细胞;当相同抗
性虫卵抗原)位于毛蚴和卵壳间。


游动时长椭圆形,静止后呈梨形,周身被有纤毛,平均大小为99 µ m×35 µ m。 前端有一锥形的顶突。
毛蚴头腺分泌蛋白质、酶类,其作用: A、协助毛蚴侵入螺体。 B、透过卵壳进入组织,引起损害,为虫卵致病的物质基础。 C、免疫诊断上做抗原使用。


血吸虫的尾蚴属叉尾型,长约280~360 µ m,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 尾叉。
中间宿主钉螺
四、致病
一、机理:各虫期的抗原物诱发宿主全身或局部产生一
系列的免疫应答和病理改变。
Ⅰ型超敏反应
尾蚴和童虫
成虫
Ⅲ型超敏反应
虫卵
Ⅳ型超敏反应
二、致病阶段
(1)尾蚴致病:导致尾蚴性皮炎。为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属于
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
(2)童虫致病: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可因机械性损伤 而出现一过性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
(五)防治
(1)控制传染源:积极治疗患者,病畜。治疗药物:吡喹酮。
(2)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和消灭钉螺,管理粪便、安全用水。
(3)保护易感者:加强健康教育,引导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产、 生活方式尤其重要。 (4)疫苗研究
裂体吸虫

裂体吸虫(schistosome),亦称血吸虫(blood fluke),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6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
环卵沉淀试验
七、流行与防治
(一)分布
日本血吸虫病曾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 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广东、广西、上海、福建等12个省、 市、自治区流行。现今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血吸虫 病疫情达到了历史较低水平,全国估计血吸虫病病人325 824人,其中 晚期血吸虫病病人30 197人。
(二)流行环节
1.传染源的存在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三)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与钉螺孳生有关的地理、气温、雨量、水质和植被等。 (2)社会因素:不良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
滩洲放牧
水边洗衣
(四)流行区类型
(1)水网型:又称平原水网型,主要指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长江三角洲的广大
平原地区。
(2)湖沼型:亦称江湖洲滩型,主要指长江中、下游的湘、鄂、赣、皖、苏5 省的沿江洲滩及与长江相通的大小湖泊沿岸,为当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主 要地区 。 (3)山丘型:该型的地理环境复杂,包括平坝、丘陵和高山,主要分布在四川、 云南的大山区。
(3)虫卵排出体外的条件:
毛蚴分泌物的作用 肠蠕动增强 腹内压增高 血管内压力增高
• 毛蚴的孵化因素: (1)温度 最适25—30℃; (2)低渗透压;(3)光线;(4)水 PH 最适PH7.5—7.8。 • 孵出的毛蚴的活动特点: (1)活动于水体表面;(2)直线运动;(3)向光性和向上 性。 • 尾蚴的逸出条件: 水温、光线、水PH。 • 尾蚴侵入: 1、吸盘吸附;2、体部伸缩;3、腺体分泌;4、尾部 摆动。
成抱雌沟;
生殖系统:睾丸多为7个,呈卵圆形,串珠 样排列。 雌虫 • • • • 灰褐色 长12~28 mm,宽0.1~0.3 mm 虫体细长,前细后粗。 生殖系统:长椭圆形的卵巢1个,位于虫体中
部,子宫位于虫体前端,开口于腹吸盘下方
的生殖孔。
雌雄合抱
2
虫卵
椭圆形; 平均89 µ m×67 µ m; 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壳一侧有小棘, 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 卵壳 内含毛蚴,油滴状的毛蚴分泌物(可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