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与思考4

合集下载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最近有幸拜读了陈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逻辑》一书。

让我这么一个对金融方面实属菜鸟级别的人了解了金融,在此,我就这本书谈谈我的感想。

首先,这本书介绍了金融的概念:金融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任何东西或者证券不存在“固有价值”,之存在相对价值;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动成本决定价值。

我明白了借贷交易就是这样,把未来的收入流移到现在来用,把未来的价值放到今天,即是解决价值时间空间分配的不合理性,同时用价值来创造价值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我的理解,简言之,花未来的钱解决当前想要解决的事。

其次,此书谈到了为何“中国钱多而百姓不幸福”的原因。

中国的钱多的原因是因为市场化改革,它大大缩短了财富与资本和钱之间的距离。

来源有以下:(1)活跃的买卖对钱的需求大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钱的提供;(2)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带来了大量的“钱”;(3)未来现金流(包括未来劳动收入)的资本化。

其中,本书认为“国有资产应该被民有化、以平等分配的形式分回给全国公民,而不是利用金融危机强化国家对各种财产和资源的所有权。

”“资本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了使中国更有“钱”,土地和国有企业都应该私有,为进一步资本化开路”对于这些观点我有些疑议。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如果过分的资本化,岂不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过度的资本化,把国有企业私有,会不会打破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呢?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发展不够,因此是经济制度问题造成文中也有提到我国未形成完善的产权保护与契约执行架构,没有合理的产权制度保护。

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制度问题。

也并不是说国有企业一定要进一步资本化才能推动市场发展、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的确存在腐败、融资能力不强的问题,国有经济民营化也无可厚非,不失为一种降低腐败同时扩充资本的道路。

但我觉得也许还有更多的途径。

公有和私有各有利弊,关键要看在具体操作上如何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保证不变其“质”。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逻辑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书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对金融行业的基本原理和逻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使我对金融这一复杂而又晦涩的领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读完本书后,我不仅对金融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中的一些隐含的风险有了更加敏锐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金融的逻辑是建立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之上的。

金融领域的每一个决策和操作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而保险、资产定价和投资等金融工具和方法,都是为了应对和管理这些风险而产生的。

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在金融市场中,如何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风险的影响。

这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在金融行业中,我们不能完全排除风险,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其次,本书还详细介绍了金融市场的运作逻辑和机制。

作者通过对金融市场的结构、交易方式和市场参与者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机制,以及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和决策方式。

这让我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市场价格的变动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决策者的行为选择。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机制,才能更好地利用市场信息和趋势,在金融市场中获取收益。

最后,本书还提出了一些关于金融行业的反思和思考。

作者指出,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是必然的,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金融工具和技术,而忽略了其中的风险和弊端。

同时,金融行业也与整个社会和经济密切相关,金融的逻辑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还需要考虑到社会、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因素。

这使我认识到,金融行业的发展和运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利益关系,不能只追求个人利益或一时的利润。

总之,金融的逻辑是一本具有启发性和深度的好书。

它深入解析了金融领域的基本原理和逻辑,使我对金融行业的理解更加深邃和全面。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也激发了我对金融行业的兴趣和思考。

我相信,通过深入学习金融的逻辑,我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融行业的内涵和发展动态,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基础是契约架构与个人权力的保障,因为价值的跨空间、时间交换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去确保交换的公平性!《金融的逻辑》从金融的视觉出发,对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变迁、儒家文化的内涵作了深入的探析,通过对中美思维模式、历史发展进行对比,给读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

我认为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从金融学方面也可以得到解释。

儒家“孝道”文化实质上是包含了一层隐性金融交易的,它不是纯粹的“孝”,不是纯粹的“爱”。

在传统的儒家“孝道”文化下,子女不是单纯的子女,他们还是养老保险、是投资品;而父母不是单纯的父母,还是债主、是VC(风险投资)。

这是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

在经济不发达,金融市场不健全的地区,很多靠的都是熟人经济,是一个熟人社会。

但是经济发展了,金融市场也健全了,金融市场就可以替代原来的儒家“孝道”文化的经济功能,可以替代“人情债”了。

这就将儒家“孝道”文化的经济功能解放了,让“孝道”变成纯粹的“孝”、纯粹的“爱”。

所以说,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建立起健全的金融市场,通过市场自由化和金融现代化的方式来实现个人自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家隐性来说是为了规避未来风险,是经济交易的初期形式。

经济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基础。

如果老年人也能经济独立,那么他们将不会对孩子的行为过分干预,退休基金、养老保险等为规避未来风险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老人参与这些金融活动就会在年老时享受金融投资带来的回报。

陈志武的书对中国传统和现行的经济和文化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唯其深刻,所以偏激,这几乎是难免的。

例如他说,会以欠债来推发展的“小政府”才有利于民主与法制的发展,保护私有财产,才有利于自由和民主,“养儿防老”在现代是不道德的,儒家思想不利于金融发展,西方国家不是依靠掠夺才强大而是强大了才有能力掠夺,等等。

不过,以作者理工科出身的经历,他对中国文化的把握可能是不够全面和准确。

金融的逻辑读书心得

金融的逻辑读书心得

《金融的逻辑》读书心得《金融的逻辑》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时刻关注社会转型问题,并籍此审视中国社会的传统与未来。

陈志武先生在序言中从自身经历出发,说明了从“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看待金融的重要性。

以这样社会化的角度,他得出了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动成本决定价值这一观点,这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新的认识,这能够解释当今中国很多经济问题发生的逻辑,比如说,为什么市场愿意付给投行如此高的佣金,为什么像百度、腾讯、无锡尚德这样的公司,市值都是几十亿美元,不仅远高于其实际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且比那些投资花费巨大的武钢、一汽、二汽等,更值钱等等社会热点问题。

而在后面的众章节中,提到的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人类发展的历史总是向着民主,自由的方向发展。

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每一次改革的背后都是个人渴望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讲,就是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陈志武先生在书中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对美国建国以及几百年来的迅猛发展,从实际揭示了民间富有是自由、民主、法治的基础,也才能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美国从立国之初,就要靠金融和债务市场,逼着政府求助于金融债券、求助于民间税赋,国债的存在与交易给市场提供了评估政府政策与制度优劣的具体工具,于是自由民主从这片土地上孕育,现代民主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盛放。

而对照中国的历史,我们常常会说国力强盛,但却并未说到百姓拥有的财富多,看似强盛,却没有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让每个人切实享受到,国库钱越多、朝廷银库越满,皇帝肯定能专制,而且也会更专制,国富民穷必然迫使老百姓为了生存而求着政府,饭碗都控制在政府手里。

想到当今中国的现状,陈先生提出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国有资产应该被民有化、以平等分配的形式分回给全国公民,而不是利用金融危机强化国家对各种财产和资源的所有权。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逻辑》一书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吴晓波先生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吴晓波先生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度深邃的剖析,揭示了金融运作的本质和规律,告诉我们金融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读完《金融的逻辑》,给我的感触颇为深刻。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金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金融不仅是商业活动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对金融的逻辑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融制度的运作和金融市场的演化。

吴晓波先生清晰地指出了金融机构如何通过资金的融通,实现资源的配置和风险的转移,以及金融市场如何形成价值发现和定价的机制。

这种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对金融的运作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其次,读完《金融的逻辑》,我对金融风险的认识有了提升。

金融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领域,风险的把控能力直接决定了金融机构的生死存亡。

吴晓波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演化过程,指出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这让我更加明白,在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能力是一项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才能够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金融的逻辑》也让我对金融创新有了新的认识。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也需要警惕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吴晓波先生以多个实际案例,探讨了金融创新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和问题。

这让我明白了金融创新往往是在尝试新的模式和机制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应该注重风险控制和监管的完善。

最后,《金融的逻辑》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对金融伦理的思考。

金融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之外,也需要考虑到社会责任和义务。

吴晓波先生在书中多次强调了金融伦理的重要性,呼吁金融从业者要以诚信和责任为基本准则,并提出了一些改善金融伦理的意见。

这让我深思,作为金融从业者,除了追求利润之外,更应该注重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秉持诚信和责任的原则。

综上所述,读完《金融的逻辑》,我对金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逻辑》读后感很久没看经济类的文章了,看完陈志武《金融的逻辑》,摘录读后感如下,以督促自己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下面从家的角度分析金融存在的意义以及其重要性: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空间的价值交换。

在古代社会,因为交通、生产的不发达,金融的发展没有社会土壤,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的不存在。

世界各地的人都会把家作为基本单位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发展。

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基础是契约架构与个人权力的保障,因为价值的跨空间、时间交换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去确保交换的公平性!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其实就是一种规避未来风险的隐形投资,而血缘关系就是人格化了的契约架构!典型例子就是"养子防老",父母担心老无所养,在年轻时会把大量时间、金钱投在孩子身上,以期待老有所养,这其实就是一种人格化了的金融投资!"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从金融学方面也可以得到解释。

如上所说,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家隐性来说是为了规避未来风险,是经济交易的初期形式。

父母养孩子的目的是防老无所养,因此,小时候孩子必须对父母服从,要不长大还了得!这种情况就削弱了家的另一种功能---情感交流,孩子的个性受到严重压制,整个社会缺失创新气氛。

儒家的长幼有序,三纲五常从道德上给与限制,是孝文化的制度保障,如果子女不孝,那么不仅家庭内部,社会方面也会给与不孝子女以巨大压力。

这样,家文化带有很重的责任与义务感,极大地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压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经济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基础。

所以就要找另一种方式去规避家庭风险,那就是现代金融!一、金融的基础是信用信为万善之本,疑是众罪之根。

信自己,也要信别人;信现在,也要信将来;信亲人,更要信不相识的人。

只有这样,金融才能发挥其融会时间,跨越空间的功能,取长补短,各取所需,真正的达致个人的自由解放。

而这一切,需要以制度为基础,建立起值得信任的制度,并通过制度使"信"得以真正实现。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逻辑》一书,是一本深度剖析金融行业内在逻辑的著作。

作者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分析和对金融产品的解读,深刻揭示了金融行业的本质和运作规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金融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对金融市场的分析让我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运作规律和内在逻辑对外部观察者来说并不容易理解。

但是作者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揭示了金融市场的本质和运作规律。

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分析,我深刻认识到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

同时,金融市场也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市场,只有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逻辑和规律,才能在其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回报。

其次,书中对金融产品的解读让我对金融产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金融产品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产品,其本质是通过资金的配置和风险的转移来满足不同市场参与者的需求。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金融产品的本质往往被市场参与者所忽视,导致了金融产品的泡沫和风险。

通过对金融产品的解读,我深刻认识到金融产品的本质是风险和回报的平衡,只有在风险和回报的平衡下,金融产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同时,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也需要在风险和回报的平衡下进行,只有在风险和回报的平衡下,金融产品的创新才能为市场参与者带来更多的利益。

最后,书中对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让我对金融行业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金融行业作为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其未来发展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是通过对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的展望,我深刻认识到金融行业的未来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创新发展。

只有在风险管理和创新发展的基础上,金融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健增长。

总的来说,《金融的逻辑》这本书让我对金融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分析和对金融产品的解读,我深刻认识到金融行业的本质和运作规律。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最近读了《金融的逻辑》一书,受益匪浅。

陈志武教授根据自己20余年对金融工作研究得出的经验对金融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解与定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金融这门科学讲深讲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工作,提升我们的理财观念。

《金融的逻辑》一书揭示了金融对社会的广泛、深刻和巨大的影响。

在展开这一主题的过程中,作者的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采用“经济——金融——政治——文化”这种四级互动模式叙说问题。

人类只要是要生存、特别是要发展,在生产的基础之上,就必然会存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价值交换;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制度来保障这种跨越时空的价值交换有最大化的收益、最小化的风险;越发达的社会,价值交换的数值、地理范围、时限也越大,越需要一种先进的文化制度来做保障。

第二,用现代金融学的认知方式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如“孝”、“养子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

陈志武先生揭示了“孝道”文化的经济基础,指出“养子防老”是最前现代社会人们规避未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儒家“孝道”文化体系则是保证作为投资者的长者能有回报的文化制度保证。

本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论述。

第三,由人们熟知的经济史观衍生出金融史观,用金融变迁说明社会历史变迁及这种变迁对个人自由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这种理论与现实和历史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确实是作者学术功力深厚的体现。

第四,提升金融的社会历史定位,把金融技术提升到与科学技术比肩的地位——传统观念中的玩钱术、圈钱术和套钱术变成了不断创新的金融技术。

陈志武教授在美国全面接受西式金融教育,但又跳出西方学术界把金融问题模型化、计量化、复杂化,小众化的范式,为中国读者勾勒出一个清晰的金融逻辑。

在这本书中,作者更多的笔触是讨论中国现在为什么有钱,以及中国有了钱,为什么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对于上述话题,他运用现代金融学理论,详尽地分析了这是“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的问题。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经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时至今日,金融风暴的尾巴仍旧在我们上空盘旋持久不去。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经过阅读《金融的逻辑》这本书,他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告诉了我应当在危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认清发展之道。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曾经阅读了《货币战争》这本有宋鸿兵撰写的书,虽然其中阴谋论的论调有待商榷,但是他却给我的学习增加了兴趣以及动力。

《货币战争》向我们介绍了欧洲乃至美国金融的发展史,尤其让我对美国这个现如今的超级大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国从一个英殖民地蜕变,成为现在这样经济繁荣昌盛的庞大金融帝国。

当然,从电视报道等渠道我也了解到,即便美国现在经济如此昌盛,但是它的负债却也是世界最高的,这就让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负债额巨大的美国仍然能站在金字搭顶端屹立不倒?然后,我就有幸结识了能够解答我疑惑的朋友——由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陈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逻辑》。

这本书让我简单的了解了美国是如何了利用借债发展国内经济,以及中国的一些传统思想中透露出的金融思想。

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负债往往都不是什么好事儿,就像老一辈的中国人宁肯花一辈子攒钱买房也不是很愿意向银行借款买房一样,还是自己的钱花得踏实。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在这个金融市场中由于投入产出比的因素等等,人们开始借外债来进行自我发展,就好比借鸡下蛋一般,借了别人的钱,自己用这些钱赚更多的钱。

美国政府便是如此,借大量外债,发展国民经济,别看美国近几年总是报出美国的巨额赤字,但是美国经济总体水平仍就是逐年上涨。

美国通过发行国债进行融资,将得到的资本用于投资和开销当中,只要政府能正确的发行国债,投资得到的回报大于外债,只要不出现大的危机,那么社会的资产总额逐渐上涨,同时社会的财富就会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负债未必是件坏事。

从本书中,我还了解到,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金融体系尚未完全成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读完《金融的逻辑》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一个之前我所知甚少但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世界。

在书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金融的本质和逻辑,让我这个原本对金融一知半解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前,一提到金融,我脑海中浮现的可能就是那些西装革履、表情严肃的银行家,或者是复杂难懂的数字和图表。

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金融并非遥不可及、高深莫测,它其实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我们日常的消费来说吧。

以前我买东西,总是习惯用现金支付,觉得这样心里踏实。

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我发现自己的消费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以前,钱包里的现金一张张减少,会让我很有“肉疼”的感觉,从而在消费时更加谨慎。

但现在,用手机轻轻一扫,钱就花出去了,有时候甚至都没有太多的感觉。

这看似简单的支付方式的转变,其实背后就有着金融逻辑的影子。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让我们的消费变得更加冲动,商家的销售额可能因此增加,资金的流转速度也变得更快。

还有一个让我感受很深的例子,就是关于买房贷款。

曾经,我觉得贷款买房是一件压力巨大的事情,总想着要攒够钱一次性付清。

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贷款其实是一种合理利用金融工具的方式。

比如说,一套房子总价 100 万,如果我们非要等到攒够 100 万才去买,可能要等上好多年,而且在这期间还可能面临房价上涨的风险。

但如果选择贷款,先付 30 万首付,剩下的 70 万通过银行贷款慢慢还,虽然要支付利息,但我们可以提前住进心仪的房子,同时还能享受到房子可能带来的增值。

这不仅是一种消费方式,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和规划。

再说说股票市场吧。

以前我总觉得炒股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那些红红绿绿的数字跳动,让人心里没底。

但现在我明白了,股票市场其实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普通人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并不是说炒股就没有风险,而是要我们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和分析。

书中还提到了金融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民营企业的未来何去何从?我从陈志武先生所著的《金融的逻辑》一书中挑了几个章节仔细研读了一番,收益匪浅。

其中有一章节名为股事的逻辑,其中提到的中国的股市文化类似于赌博文化这一观点另我感触甚深,股市乃一国经济高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问题,而目前我国股市基本只针对国有企业开放,这种现象给民营企业融资带来其所未有的难题,众所周知,只有创新才能为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注入新鲜的血液,然而创新可是民营企业的拿手好戏,百渡,携程,阿里巴巴,这些民营企业哪一个不是创新出来的?哪一个背后没有活生生的创业故事?国企不同,它们的起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看抽象画的感觉,谁也说不准国家为了扶持这些国企浪费了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大家可能都发现过这样一个“定理”:在我国,每当新股上市之时,不管新股背后的公司实际情况如何,股民都会争先恐后的购买。

的确,新股发出后因受过分追捧,股价在短时间内膨胀了不少,聪明的股民便会见好就收,而那些胃口较大的新股购买者往往会亏的一败涂地,最近的一次新股上市后跌停的案例就是铁证:三只中小板新股黑牛食品(47.80,-0.04,-0.08%)、新亚制程(39.36,2.77,7.57%)、南洋科技(59.36,2.30,4.03%)逆市跌停,而在前一日这3只股票均出现暴涨,其中新亚制程的涨幅接近3倍。

三只新股的表现可谓“大喜大悲”:前一日,三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87.53%,其中新亚制程表现最佳,收市上涨275.33%,该升幅刷新IPO重启以来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涨幅记录。

黑牛食品首日上涨114.59%,南洋科技上涨172.67%。

但是昨日均出现一字跌停,让追高入场的投资人叫苦不迭。

黑牛食品收报52.15元,新亚制程收报50.67元,与前一日的最高价68元,仅仅一天就相差超过17元。

南洋科技昨日的收盘价为73.62元,和上市最高价96元相比,缩水超过20%。

结合金融学,谈谈对逻辑的理解和认知

结合金融学,谈谈对逻辑的理解和认知

结合金融学,谈谈对逻辑的理解和认知一、金融是什么人生是一系列随机事件的组合。

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金融市场的作用之一就是对未来定价、对交易风险定价。

任何东西或证券不存在固定价值,只存在相对价值。

也就是只有相对于人的效用而言,才有价值这回事。

原来计划经济时期只顾生产,不顾所产东西有没有人要或者有没有市场,那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摧毁价值。

并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价值,效用决定价值,不是劳动成本决定价值。

价值由未来的收益决定,而不是由过去的成本决定。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单个人生存下去的能力都是很低的,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等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需要人际间跨时间、跨空间的金融交换。

而现代的证券、保险等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现代金融市场正在把中国家庭从利益交换中解放出来,让家庭的功能重点定义在情感交流、精神世界上。

过去我们认为,国库的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强大;借钱花的国家是弱国。

现在看来,当年国库藏金万两的中国、印度等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却成了发达国家。

莫非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今天又是外汇储备数万亿美元,而西方发达国家负债累累,在未来几个世纪还要重演过去数百年的历史吗?关键看中国如何发展金融市场了。

美国就是靠负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家,而负债的政府也更易建立民主的制度。

金融不只是能帮助一个国家平摊意识的支付压力,还能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

(自我思考:一个国家能够靠负债而发展起来并建立良好的制度,那么个人应该怎样呢?个人也应该会利用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啊!利用别人的钱来生钱,试想我们存在银行的钱不都被开发商借去赚钱了吗?只知道存钱而没有投资思想的人是难以致富的。

)二、资本化的逻辑一个国家可以卖的东西越多、或者已经资本化或能够被资本化的资产和未来收入流越多,它的“钱”自然就越多。

资本化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有财富但没有资本的社会。

市场化改革缩短了财富跟钱之间的距离,而资本化改革是中国过去十几年钱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逻辑》是一本以金融为主题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金融知识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使读者更好地理解金融领域的知识和逻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金融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逻辑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金融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际的数据,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金融领域的各种概念和原理,使我对金融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书中作者详细解释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让我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金融产品的种类和特点,使我对金融产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金融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感受到金融领域的复杂性和魅力。

其次,这本书让我对逻辑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际的数据,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使我对逻辑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在书中作者详细解释了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让我对逻辑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逻辑思维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使我对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逻辑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感受到逻辑思维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金融的逻辑》,我对金融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逻辑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金融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逻辑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会运用这本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不断提升自己在金融领域的能力和水平。

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和帮助,我相信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读《金融的逻辑》有感近来有幸拜读了着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金融的逻辑》一书,对于一个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感触良多,收获亦丰。

在赞叹陈志武先生对于金融理解所达到的的深度和广度,从多种角度分析金融对历史、文化乃至一国发展影响的精辟剖析之余,我也对此书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思考,并也将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

纵观全书,此书的写作思路我理解为两条线:一条则是由古至今,从历史发展角度来分析金融(包括债券、股票等)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从纯金融技术发展史的角度分析资本化对于国家财富和资本的积累的作用,得出金融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提出资本化是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第二条则主要将美国和中国两国进行对比,其中对美国的金融危机进行了剖析,论证充分,逻辑严谨。

作者还从两国的制度和文化的角度对比了两国金融发展的情况。

我认为,此书从这两条线中综合得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即资本化和制度化。

此书中作者谈到了自己对于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对于其批判说“西方文明真的只是物质文明,而东方文明是更高尚的精神文明”的观点,我认为论证严谨科学,我表示赞同。

其提出经济独立是个人独立自由的基础也是非常有先见的。

陈先生认为传统的中国儒家文化的“三纲”的规则正是促成并保证了个人经济风险交易功能由家庭来承担,金融的功能由传统的血缘和亲情的关系来维持,诸如“养儿防老”,亲戚间的相互帮扶、借贷等,都是一种隐性的金融关系,而儒家的文化正是为这种金融关系提供了道德约束上的保障。

而如果这种经济功能主要由市场来承担,那么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必须有相应的内容,在此背景下西方发展出自由、民主与法制,西方的“家”越来越成为一个单纯的精神生活细胞,更多的不是利益上的交换,更多的是“爱”这种情感的基础。

由此,作者提出了未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这种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家庭血缘隐性的金融关系将走向衰落,随着社会结构的改革,会被法制的金融市场所替代,从而老人和后辈都能更加的有尊严和自由。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逻辑读后感(一)陈志武先生是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他撰写的《金融的逻辑》一书虽然讲解了很多东西方的金融发展事件,但贯穿全书的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金融究竟是什么逻辑?通读全书,我突出的感受有以下几点:一是资本的逻辑。

作者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国家分成两组:一组是国库深藏万宝的国家,中国明朝国库藏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万块;另一组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像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

400年过去了,哪组国家发展得更好?当年国库藏金万贯的国家,除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变命运外,其他国家迄今仍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却是今天的发达国家。

作者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资本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他提出,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资本化就是把未来的钱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化为今天的资本,用于当前的生产生活开支。

陈教授认为,从英美等国家的发展历史看,成功的原因主要不是对外掠夺,而是资本化发展与金融创新的结果。

这是一个与国内传统认识有较大出入的观点。

应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钱”越来越多,主要也是资本化改革的结果。

但要注意一种现象:西方国家往往是政府穷得很,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滋润;而当前的中国恰恰是政府手上很有钱,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日子却是过得紧巴巴。

因此,中国还需要很多的资本化和资本深化的改革。

二是市场的逻辑。

资本化与市场化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之所以单列“市场化”,源于陈教授在书中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

几千年来,中国人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儒家主张靠血缘网络内部来互通有无,实现人际金融交易,但它不能激励每个人奋发向上。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买房子缺钱了,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戚朋友借钱,而不是向银行贷款。

因为亲戚朋友的钱是“软约束”,没钱可以赖账不还;而银行的钱是“硬约束”,是需要房产作抵押的,一般赖不得。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1204班钱磊 2120212983之前我读了《货币战争》,此书中讲明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发行权由私人财团掌控。

国家的开支通过抵押国家税收和信用发行政府债券获得,私人财团买入债权后按比例确定货币量,或者由他国购买。

因此,西方国家在有效对抗通胀方面有一定欠缺。

《货币战争》实际上在讲“阴谋论”,这种论调是否真实到现在也无定论,但这本书令我初步了解了美国的金融业,也令我对美国的体制产生了好奇。

为什么负债累累的国家的经济能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呢?譬如美国就是世界最大的负债国。

后来我接触到了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陈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逻辑》。

这本书令我获益匪浅,解释了看似违背常理的靠借债发展的美国体制,及中国一些传统思想中透露出的金融思想。

按中国传统的思维来看,负债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由于投资回报率的因素,债务即负资产不一定不好。

但是如果这笔债务投资回报大于债务本身,那么它这个负资产就增值了,社会总资产就增加了。

例如,美国政府虽然负债累累,但赤字只是表面上的事情,如果通过发行债券融到了资本,用于各种投资和开销,同时投资的那部分的回报率高于政府债务总额,政府的正确融资行为将使债券资产增值,社会的资产总额随之增长。

社会资产总额在正面增长的同时,整体社会财富增加的同时,人民要求生活水平同比增长,面对舆论压力,政府选择只能是减税,人民富裕生活水平上涨。

因此,一个国家负债累累未必是坏事,发行债券只是在花未来的收入,只要不发生大的灾难致使国家还不起国债,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强,并且国家负债累累会促进民主化的发展,因为穷国绝对不会也不敢做令大多数民众不高兴的事,而富国就不同了,就拿朱棣时期的明朝来说,国库充盈、深藏万宝,别说民众敢反抗就连周边国家都不敢惹明朝。

由此可见,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太大了。

在中国,金融发展也是这几十年的事,但我从书中了解到虽然中国金融业尚不成熟,但在古代就已经有了金融的思想。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想5篇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想5篇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想5篇金融的逻辑读后感1此书读完有种被洗脑的感觉。

一方面它确实会刷新你的金融观,一不小心还可能被刷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让你时不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但是当我读到2的时候,感觉越来越不对味,陈教授对于金融的作用的挖掘有其合理之处,也能从中窥见其不凡的智慧,但是明明是一两章就能阐明的思想,陈却写了两本书,第二,其中关于金融解放个人的观点初读似乎论据充分,无可挑剔。

但是后来想想,陈教授似乎言过其实了。

货币化确实能让个人从家族关系,宗教关系,政府权利中获得很大程度的解放,现代社会个人相对于要依赖这些文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存活下去的社会中要自由的多。

但陈教授在此书中却避开货币化的缺陷不谈,这确是另一种程度上的不严谨。

让原本见仁见智的观点变成了一种洗脑,一种吹嘘。

货币化让人从家族关系宗教关系政府权利解放后陷入到另一种束缚——钱的束缚。

只要有钱就有权,有地位,就能轻而易举的洗刷自己,包装自己,你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甚至你的外貌你的品格似乎都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

货币化之后也能看见这个社会的功利化,同时也催生了拜金主义,“向钱看”,“金钱万能”的腐朽文化。

货币化也并非让人与人的交往变得更为纯粹。

反而是多多少少都参杂着功利。

而最大限度的货币化除了催生出“人力资本”“劳动资本”“要素资本”也使得“人际资本”成为可能。

总之,本书论证的漏洞让这本书大大贬值。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2二天读完《金融的逻辑》,慢慢觉得自己头脑里那点有限的经济学常识又复苏了。

对于金融的理解,长期以来都是肤浅的、表面的,总觉得它是高大上的东西,非专业人士不能参透。

读罢本书,全然没有晦涩的感觉,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的确是本不错的金融入门书。

在具体内容方面,本书是由陈志武先生的若干篇文章汇集而成,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陈先生各种观点的集成,每篇皆有侧重,章节上又有丝丝联系。

掩卷而思,本书带来的是一场彻底的头脑风暴,它在印证旧有观念:金融不仅关系国家强盛,也关系人民幸福的同时,更具体阐释了金融的神奇力量:举明日之物力建今日之生活,把现有的一切财富都提前转化为再度发展的动力。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金融的逻辑》读后感1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特别是有关专业的书籍,都只是浅尝辄止,闲时翻翻。

但对这本秘书长荐书的阅读,我一开始就把它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抛却闲散的阅读习惯,一鼓作气,用几天时间通读一遍,果然有很多感受,但也仅仅是收获一些金融的表层知识,金融这门学问高深,理论复杂,对于我来说,完全弄懂还是有相当难度,其中的感受也仅仅触及皮毛。

这本书分为五部分,并且各个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不像小说一环扣一环,也没有涉及太多专业的学术讨论,在了解本书大致框架之后,我首先认真研读了作者所写的新版后记,通过后记,我重新定义了金融的概念,更新了之前错误且片面的认知。

这应该是我读此书的最基本的一个收获。

在20xx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社会上有了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虚拟经济是泡沫,实体经济才是重点,只有制造生产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产出,才能创造价值。

实话说,由于被现象迷住了双眼,对金融的相对陌生,也让我在这种错误的观念里沉沦,直到陈教授一翻对症下药的疏导,才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首先,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对立予以否决,陈教授认为,没有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金融业,金融也是实体经济,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与生产者生活得更加幸福。

因此,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只要能给他人增加幸福感,就是在创造价值。

对于价值创造,应该以人的效用增加来定义价值、定位价值,而不是以是否生产实物来判断价值创造,譬如医生虽然没有生产实物,但是能治好病给人带来健康,使人的效用增加,所以也在创造价值。

在这里,增加人的效用是一个新鲜提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金融虽然不直接增加物质的总产出,但是通过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跨期配置收入与消费、平滑风险(譬如保险)事件给生活带来的冲击工具,让人们不至于一时饿得难有生路、一时收入多得无处可花,使每个人一辈子的总体效用达到最高,金融交易虽然没有直接生产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却使人类社会的整体幸福感、整体效用大大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的逻辑与思考(四)Mercury的收购案Active Gear 公司于1965年成立,是一家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球鞋厂商,主要的产品包括高尔夫球鞋和网球鞋,消费客户的群体也是比较富裕的25岁到45岁城市人口,他们的品牌追求的是“富有,积极和时尚”。

时光一晃到了2007年,公司的主管John Liedtke听说West Coast Fashions公司正在出售旗下一款独立的运动品牌子公司Mercury Athletic Footwear, John于是考虑将这个品牌买下。

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就是计算一下,Mercury这个公司值多少钱。

第一部分:Mercury是一款定位于极限运动爱好者的球鞋/休闲鞋厂商,它2006年的收入(revenue) 是4亿3千万,而资产是2亿7千万,Operating income(EBIT)是4千2百万,而净利润是2千六百万。

WCF公司是在2003年收购的Mercury, 种种原因下,这次收购没有达到管理层预期的构想,于是WCF公司才决定出售掉这家子公司。

我们来分析一下Mercury公司在2004年到2006年的财务报表,有些地方还是很让我们惊讶的。

200420052006Net Revenue340578358780431121Gross Profit142463152960191738Selling, G&A-102410-113892-139933EBIT323533106642299Net Income198891907225998Goodwill15857034586904Total Assets143011259032270592Table 1从这张图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2005年的总资产一下子从04年的1亿4千3百万增加到2亿6千万,而我也写明了原因,在2005年,公司的商誉部分增加了7千万之多,进一步发现,现金,应收帐款和存货也在05年大量增加了30%左右。

Mercury公司在2004年开始推出了几款新的球鞋流水线,包括女士运动鞋和休闲鞋,同时大力为它现有的男士品牌推销,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下面的几个事情:第一:企业的促销费用2004年增长了1千1百万,而2006年增长了2千6百万。

我们知道促销费用是用现金结算的,销售人员只认现金,否则不会帮你卖。

这样就导出了第二件事情。

200420052006Cash 122032018710676Total Assets143011259032270592Cash Ratio8.53%7.79% 3.95%Inventory 535527081873149Accounts Rec29,11538,65445,910Table 2第二:Mercury公司的先进04年的时候是1千2百万,而2005年的时候是2千万,2006年居然退回到1千万。

我计算了一下,发现作为一个企业整体,Mercury公司的效益并不差,在2004年到2006年,它是一家这样的公司:它的Gross Profit/Net Revenue 稳定在70%,它的销售费用/Net Revenue稳定在8.6%到10%,它的EBIT/Net Revenue 稳定在5%-6%.看上去这个公司非常健康,为什么WCF要脱手呢?因为这个企业实际上会吞噬掉大量的现金流。

仔细观察它的应收帐款发现,05年增加了9千万,06年增加了6千万。

嗯,这可是球鞋,一方面库存增加了卖不出去要记坏帐,另一方面卖出去的球鞋还收不回款。

现金流对于稳定的企业,稳定的行业,是最重要的东西。

尤其是对于运动鞋业的公司,John 买了以后,必须要想清楚,自己每年要用掉多少现金流。

John自己画了一个表,为了方便,我补上了06年的数据。

Select Balance Sheet Accounts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Cash Used in Operations10,6764,1614,1954,5664,8945,130 Accounts Receivable45,91047,88848,85753,16456,97859,715 Inventory73,14983,77085,46592,99999,672104,460 Prepaid Expenses10,17214,47414,76716,06917,22218,049T otal Current Assets139,907150,293153,284166,798178,766187,354Property, Plant & Equipment32,61835,01537,46040,12042,97245,961 Trademarks & Other Intangibles43,85343,85343,85343,85343,85343,853 Goodwill43,05143,05143,05143,05143,05143,051 Other Assets11,16211,16211,16211,16211,16211,162T otal Assets270,591283,374288,810304,984319,804331,381LiabilitiesAccounts Payable16,98118,83018,98520,66422,14923,214 Accrued Expenses18,81022,77822,96624,99626,79228,081T otal Current Liabilities35,79141,60941,95145,65948,94151,295Deferred Taxes11,65411,65411,65411,65411,65411,654 Pension Obligation9,0809,0809,0809,0809,0809,080O wner E quity 234,800241,765246,859259,325270,864280,086 Total L& E270,591283,374288,810304,984319,804331,381然后我又把它的收益表列了出来,这样方便我们的观察:Men's Athletic: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Revenue219093251957.1282191.9310411.1335244352006.2 Less: Operating Expenses*218434.8244646.9269111.6290640.6305172.6 Operating Income3142133522.2837544.9641299.4544603.4146833.58Men's Casual:Revenue51662.7352179.3653222.9454287.455916.0357593.51 Less: Operating Expenses*43834.0944710.7745604.9946973.1448382.33 Operating Income8241.918345.2658512.178682.4138942.8869211.172Women's Athletic:Revenue123562.82138390.4153613.3167438.5179159.2188117.1 Less: Operating Expenses*124302.4137975.7150393.5160921168967.1 Operating Income12703.2814087.9615637.6417045.0318238.1819150.09Women's Casual:Revenue36802.2936802.290000 Less: Operating Expenses*372650000 Operating Income-842.77-462.710000Consolidated Revenue431120.9479329.1489028.1532137570319.2597716.8 Less: Operating Expenses*423836.3427333.4465110.1498534.7522522 Less: Corporate Overhead8487.0618658.7949422.08510098.1410583.25 Consolidated Operating Income42298.8347005.7453035.9757604.8161686.3364611.59Estimated Capital Expenditures11983.2312225.713303.4214257.9814942.92 Estimated Depreciation9586.5819780.56310642.7411406.3811954.34Table 4IS表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通过计算,我们发现,John每年预期男士运动鞋增长率为7%到8%,男士的休闲鞋为2-3%,女士的运动鞋为10%,同时他决定处理掉亏损的女士休闲鞋流水线,如下图。

20072008200920102011Average Men's Athletic: 1.07 1.12 1.10 1.08 1.05 1.0834 Men's Casual: 1.01 1.02 1.02 1.03 1.03 1.0225 Women's Athletic: 1.11 1.13 1.09 1.07 1.05 1.0888Table 5好了,算了这么久,我们总结一下,John自己估了一张表,非常乐观的估计在他收购之后,产品的operating income会有一个稳定的增长,但是他又很古怪的把cash在2007年从1067万调整到416万。

我想,也许是他也觉得企业后面的现金流会很不乐观。

第二部分: Two tier state FCFE Model在我的上一篇文章Free Cash Flow to Equity Model中,我写过下面的话Free Cash Flow to equity = Net Income – Capital Expenditure + Depreciation – Change in Noncash working capital + New Debt issued – Debt repayments这样,就有了下面的表格,在这里,因为Mercury公司一直没有负债,所以我们就把debt 设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