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道德规范的尴尬_论白先勇小说_孽子_中的_父亲_形象_张春红
白先勇《孽子》中的孽子形象分析
这些 可能 与 白先 勇 的 经历 有 关 , 这些 军 官 父 亲 身 从 上我们 多 多少少 能够 看 到其 父 白崇 禧 的影 子 , 他们 都是 威严 、 正派 、 统 , 荣誉 为 生 命 , 己甚 严 , 传 视 律 要 求甚 高 的古 板军 人 。李青 的父 亲是 国民党川 军 的一 个 下 等退役 军官 , 子 的父 亲是位 军界 大员 , 龙 被称 为 “ 老爷 子 ” 的傅 崇 山 也 曾是 高级 将 领 。把 以 上 的性 格及 身份特 征加 以整 合 , 出现 在 读 者 面前 的完 全 就 是其 父 白崇 禧 的翻版 。而其 中儿 子们 的经历 多多 少 少又 与 白先 勇 自身 的经历类 似 。二者 同时 出现在 父 子关 系之 中 , 冲突 的色 彩 总 是 特别 浓 烈 。在 白先 勇 所 接 受许多 采访 中 , 都 提 到 自己 的父 亲 。他 还说 他 过 :他 ( “ 指其 父 亲 ) 不是 特 别疼 我 , 其实 他最 爱 的也 不是 我 。 作 品 中孽子 与 父亲 的关 系 , ” 应该 是 作 者 对 自身 的影 射 : 想 如 果让 白将 军 在有 生 之 年 去 接 试 受 其 子 白先 勇爱 恋 同性 的事 实 , 白崇 禧 传 统 的个 以 性, 自然是 不大 可 能 的 。而这 个 矛 盾便 成 为 父 子 之 间潜伏 着 的一个 最大 的矛盾 了。 白先 勇实在 无奈 于 自己性 情和 父亲 正统 观念之 间 的冲 突 , 也应 该是 这 他把这部小说命名为《 孽子》 的原因。 [参 考 文 献 ]
一
,
遭 到放 逐 , 父 亲 逐 出 家 门 , 了父 亲 的 “ 子 ” 被 成 孽 。 他没 有别 的赖 以生存下 去 的活计 , 了生存 , 为 最后 怀 着忐 忑不安 的心 情走 进 了新 公 园水 池 边 那 个 圈 子 , 和一些 离家 的少 年一 起 , 寻找 或 等 待 愿 意买 下 他 们 夜 的成 年男 子 , 了连 妓 女 都 看不 起 的男 妓 。通 成 过李 青 的叙 述 , 们 可 以看 到 这 样 的一 群 “ 路 天 我 马 使 ” 失去 家庭 庇 护 、 离 社 会 认 可 的 “ 尔小 国 ” 在 远 蕞 走过 的艰辛 历 程 , 们 的经 历让 人 不 禁 为 他们 掬 一 他 把辛 酸 泪 。 龙 子 , 的故事 和 阿青 的故 事 比起来 , 他 如果 阿青 的故 事是 一部 现实 主 义小 说 , 龙子 的故 事 则 是一 部 浪 漫主 义 的传 奇 。他 的故事 是 由他 向阿青 的讲述 以 及 台北 新公 园里 那 群 “ 马路 天 使 ”口中 的传 说 共 同 构 成 的。龙子 本 名 王夔 龙 , 将 门之后 , 业初 成 , 是 学 意气风 发 , 缘 巧 合 结 识 了新 公 园 中 的 “ 角 ” 机 名 阿 凤 。作 品中龙子 英俊 高大 , 家境殷 实 , 用情 专一 。阿 凤潇洒 矫健 , 漫多情 , 怨频生 。二 人故 事背 景浪 浪 幽 漫唯 美 , 加上 阿风 与 龙子 的感 情 纠 葛 始终 以过 去 再 时 出现 , 有故 事 陈述 者 的 口气 中都 充 满 着 强烈 的 所 羡慕 与 向往 , 一切 , 这 都使 得二人 的感 情充 满 了浪漫 与唯 美 。而龙子 亲手 将爱 人 阿凤 刺 死 以及 自己被父 亲发 配美 国后 的结 局 , 使 得 二人 的感 情 更 加 轰轰 则 烈烈 。在 新公 园这 个 男 同性 恋 的世 界 里 , 们 的爱 他 情凄 美 多于真 实 , 已经 成 为 作 者 笔下 的一 个 只 能供
“他者”的同盟——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母子关系探析
第34卷第1期2021年1月镇江高专学报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Vol.34 No.1Jan.,2021“他者”的同盟———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母子关系探析任 婕(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 214028)摘 要: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在探讨同性恋群体的社会处境的同时,还描写了他们与母亲的关系。
母子双方在父权社会中共同的“他者”身份和同样出走的抗议行为使他们结成了反抗同盟。
通过考察《孽子》中的母子关系,可以窥见作家寄寓其中的悲悯之情。
关键词:白先勇;《孽子》;身体叙事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48(2021)01-0041-05收稿日期:2020-02-12作者简介:任 婕(1998—),女,山东德州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美籍华人作家白先勇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创作了《青春》《月梦》《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孽子》等多篇同性恋题材小说,其中,唯一的长篇小说《孽子》历来为学界所重视。
许多学者撰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但目前已有的研究聚焦同性恋群体、父子关系、边缘人等议题,《孽子》中或正面或侧面描写的“孽子”的母亲常被忽视。
笔者认为,“他者”的共同身份,让这些不容于世的“另类”的同性恋群体,因与母亲之间的血缘、地位、命运的相通相济,从而有了“同盟”的可能。
通过考察《孽子》中的母子关系,我们可以窥见白先勇对被家庭压迫的“他者”和社会放逐的“边缘人”的深切悲悯之情。
1 从母子间的罪孽流转到母子同盟的建立 白先勇称“孽”为“人性里面生来不可理喻的一些东西”“人性无法避免、无法根除的,好像前世命定的东西”[1]350。
“孽”带有明显的宗教意味,指妨碍修行的种种罪恶。
小说中,母子之间的悲剧命运似乎是一种必然,而在这样的宿命中,母子双方在男权社会中共同的“他者”身份和同样出走的抗议行为使他们结成了一种反抗同盟。
《孽子》中所刻画的母子的命运大多十分凄惨。
白先勇小说《孽子》浅析
白先勇小说《孽子》浅析摘要:《孽子》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聚焦台北中央公园里一群沦落少年——“青春鸟”,细腻描述了他们被社会、家庭、亲人所抛弃的痛苦曲折的心路历程。
用青春鸟来指代故事中所有同性恋少年的形象,他们因相同的性情走在一起,组成一个属于他们的“黑暗王国”。
如何在困境中生存?他们在欲望和悔恨中挣扎,世俗的眼光让他们无路可走。
关键词:青春鸟、亲情、爱情‘时代变迁看完《孽子》后,我脑中盘桓着一群生活在人生边缘的孩子,他们被称为“青春鸟”。
他们坏吗?其实,他们并不坏,他们重视亲情、友情、爱情,有自己的善与正义,只是命运早已把他们抛弃,并把他们置于冰冷的黑暗里。
在那个黑暗王国里,这群孩子无所依归,他们对世界、对社会、对家庭存有不满,便用放纵的方式来挥霍自己的青春,这就是常人眼中的坏孩子。
他们身陷污泥浊水之中,内心却渴望人的尊严,渴望世间的温情,他们拼命飞,却不知飞向哪里。
(一)这群被爱拒绝的孩子有着热爱他人的心书中叙述者“我”——李青,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善良、敏感而又脆弱的孩子,他在学校与实验室管理员一时出轨,被学校开除,因此又被父亲逐出家门。
在无路可走时,他来到新公园水池边那个圈子,从此成了青春鸟。
他的母亲年轻时就不检点,婚后依然如故。
李青从小就遭到她的打骂,并在李青八岁时与人私奔,可以说母亲是拒绝爱他的,可他心中依然惦记着母亲。
父亲也打骂他,可当他听到傅老爷子咳嗽时,会情不自禁的想到父亲。
书中还有一些其他少年形象小玉、老鼠、吴敏等,小玉一生最大的理想便是找到遗弃他的日本父亲,吴敏的父亲一直坐牢,他们的家庭都是不幸的,都是被爱拒绝的孩子,难怪他们去寻找别样的寄托和刺激。
可就算遭到家人的遗弃、打骂,他们心中对亲情的渴望却是最强烈的。
他们的肉体虽然惨遭蹂躏,灵魂却是纯洁的,他们之间的友谊便值得我们感动,他们同舟共济,不计较个人得失。
当吴敏为张先生割腕自杀时,李青、小玉、老鼠各输给他五百CC血。
小玉常带着李青去看望自己的母亲,与正常孩子的友好交往一般无二。
论白先勇小说_孽子_中的佛教意识_吴鹏
2009.8(上旬刊)
文化研究
论白先勇小说《孽子》中的佛教意识
吴鹏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I210.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09)22- 231- 02
《孽子》写作立场论文
《孽子》的写作立场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同性恋弱势群体的反叛和皈依,探究白先勇写作此小说的意图是揭出问题引起疗救,还是规劝同性恋者浪子回头皈依正途?!关键词白先勇《孽子》隐喻写作立场《孽子》系白先勇迄今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同性恋题材的代表作。
因其写作题材的敏感性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多变等,自小说发表至今,一直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和热议,对小说及作者的褒贬毁誉沸沸扬扬,从未间断。
《孽子》描写了一群同性恋青少年的异质生活。
作家白先勇不止一次说过:“在《孽子》中,我主要写父子关系,而父子又扩大为:父代表中国社会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对待下一辈,对待同性恋子女的态度,父子之间的冲突,实际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1。
《孽子》塑造了一系列传统伦理道德神鞭式的父亲形象。
他们在作品中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身份,他们已然成为传统伦理观念和准则的信奉者与捍卫者。
如果将“父亲”这一隐喻主体的所指扩大化,那么作为国家暴力机器的“警察”对“青春鸟”的威胁抓捕和国家喉舌的“媒体”对“安乐乡”的曝光干预,就可以视为政府在对待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时亦充当了“父亲”这一角色。
社会及其主流意识形态总是在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对立中运作,而且始终如一地将异性恋者视为正常,而把同性恋看作既存谱系中应当消灭的异类。
“孽子”们的生命史是由“不从”开始的。
《孽子》,单从题目的字面意义上来看就已经显现为父子两代人的矛盾纠葛;不仅如此,“孽子”这一题目本身已经将问题的症结归罪于儿子对父亲的不从。
小说主要写的是一群“不从”的儿子们的生活:他们是“迷惘的一代”,有着“叛逆”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性向选择;他们是一群被父亲放逐,被社会遗弃的“无所依归”的边缘人;他们的身体在肉欲中沉沦毁灭,他们的心灵在痛苦中焚烧煎熬;他们是一群被爱拒绝的可怜的孩子,饱受他人的歧视和侮辱;他们不被家人理解,更不为社会承认;他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在一个男权、父权社会里,父亲永远是不可撼动的精神立法者。
_孽子_中_家_的意象与_父亲_形象的异形同源_陈梁
—146 —X U E B A O《孽子》中“家”的意象与“父亲”形象的异形同源陈 梁,何希凡(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摘 要:小说《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代表了台湾同性恋小说的最高成就。
目前的研究对白先勇小说中月亮和冬日等意象群落有所研究,但是作为“家”的意象提到不多,而且“家”与“父亲”形象的异形同源未曾有人提到。
在《孽子》中,“家”和“父亲”的形象合二为一,且“父亲”形象在超越道德感后带来了人性回归。
关键词:《孽子》;同性恋小说;意象中国分类号:I 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154(2010)02-0146-03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8-3154.2010.02.050T h e H o m e o s i s o f T h e T w oI m a g e s o f “H o m e ”a n d“F a t h e r ”i nN i e z iC H E NL i a n g ,H EX i -f a n(S i c h u a n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c h o n g 637000)A b s t r a c t :N i e z i i s t h e o n l yr i v e r n o v e l o fB a i X i a n y o n g.I t r e p r e s e n t s t h eh i g h e s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i nT a i w a n 's g a y n o v e l s .T h e r e a r e l o t s o f r e s e a r c h o nt h e m o o na n d w i n t e r i n t h e n o v e l o f B A I X i a n y o n g .B u t a s a c o m m u n i t y o f h o m e i s n o t m e n t i o n e d s o m u c h .H o m ea n df a t h e r a r ec o m b i n e dt o g e t h e r .T h i s p a p e r a i m s t oe x p l o r et h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i m a g e s .F a t h e r i s a b o v e m o r a l i t y a n d o n l y w i t hi t c a n w e f i n do u r w a y b a c kt o b e i n gh u m a n .K e yw o r d s :N i e z i ;G a y N o v e l s ;I m a g e收稿日期:2010-01-27作者简介:陈梁(1981-),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当文学;何希凡(1956-),男,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当文学。
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中的“孽子”形象分析
分类号:I学校代码:11460学号:00920216南京晓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中的“孽子”形象分析A nalysis On “The Outsiders" Characters ofBai/Xianyong’s Novel "The Outsiders"所在院(系):行知学院学生姓名:狄奕指导教师:武善增研究起止日期:二○一二年十月至二○一三年五月二○一三年五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2013.5.20[摘要]作家白先勇是一个极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孽子》从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群性格迥异的“孽子”形象。
本文陈述了《孽子》的创作背景,浅析《孽子》中人物形象描述的特征,分析了孽子之所以为孽子的缘由,对“孽子”形象的精神价值做了深刻分析,并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孽子”形象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孽子”形象;白先勇;《孽子》;[Abstract]Writer Pai Hsien-yung, a writer of strong Chines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His novel "The Outsiders," elaborated from the unique perspective of a Chinese national allegory,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of chaos and fable. This article sets 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of "The Outsiders"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by "The Outsiders" in character, and analysis of the Outsiders the tragic reason, significance characters placed deep thinking. And own sentiment: novel attempts as an instinct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penetrate the multiple desire to tell people of deep humanitarian feelings and calls for tolerance.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both youth education.[Key Words] Outsiders image;Pai Hsien-yung;《Outsiders》;目录前言 (1)一.“孽子”形象产生的原因 (2)二.“孽子”形象的共同特征 (3)1.消极反抗父权的斗士 (3)2.缺乏情感寄托的焦虑症病人 (4)3.特殊“性取向”导致的边缘人 (5)三.“孽子”形象的精神价值 (6)1.灵与肉困境的突围 (6)2.畸变父子关系的重建 (8)3.“孽子”的情感回归与社会认同 (10)四.“孽子”形象的文学价值 (11)1.值得借鉴的独特隐喻手法 (11)1.1 红睡莲 (12)1.2 台风 (12)2.“孽子”形象成为文学人物画廊的一道独特风景 (13)结语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文献综述 (18)论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中“孽子”形象分析作者:狄奕指导教师:武善增前言白先勇于1937年出生于国民党著名将领之家,小时候享尽了荣华富贵,但随着日本入侵和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利,也饱尝了离乱失落之苦,从家乡桂林辗转南京、上海、香港、台湾,席不暇暖,最后落脚于美国,成了美国大学里的教授。
浅析白先勇小说中的寻父悲剧
浅析白先勇小说中的寻父悲剧《孽子》书中的人物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伊甸园,在乐园之外流浪,沦落为娼。
但他们并不放弃,为了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园,他们找父亲,找自己……。
小说中的青春鸟们因为“缺失”而在努力地、执着地寻找他们那份“缺失了的东西”。
关键字:寻父、悲剧、追逐、失落提及台湾文学,很多大陆读者首先会想到白先勇。
诚然,在某种意义上说白先勇的小说创作正代表了六十到七十年代台湾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而与此同时,大陆在那个时代却经历着文化思想界最暗无天日的晦暗浩劫。
当然,现在我将目光聚焦到白先勇先生上,并非因为其文学创作在那个时代因所处政治局势的不同而凸显出的价值和意义,实则是因为其在思索人性情感本身和社会存有命题上,有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视角和意义。
而这种视角和意义也是在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价值尺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参照对象。
另外,尽管其小说创作尤以短篇小说称奇,还被誉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当代中国极有才气与成就的短篇小说家",但其磨砺十年创作,实则结晶创作生涯所思所感的长篇力作《孽子》,在一定水准上更显现了白先勇先生的人生思索深度、文学创作功底和文学家的悲悯情怀。
本文以阅读文本为基础,仅就白先勇先生长篇小说《孽子》中的寻父意识进行个人分析。
一、美好的梦—理想的悲剧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的《孽子》发表于1977-1981年,是一篇以同性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为四章,依次是:“放逐”、“在我们的王国里”、“安乐乡”、“那些青春鸟的行旅”。
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为家庭所弃、为社会所遗的“孽子”。
白先勇先生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群无家可归的青春少年,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前尘往事,以及他们的人生际遇;虽然他们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们同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对人性的真诚追求。
他们虽然失掉了家庭的欢乐,但是并不气馁;他们迷惘,彷徨,甚至堕落、沦丧,可是心底始终有着追求的方向;正如远景版《孽子》的封面题记所说:“这是一篇‘孽子’们失掉乐园后,寻找救赎、重建家园、狂热的追求自我与爱的史诗。
解读白先勇孽子中的寻父意识
解读白先勇《孽子》中的“寻父”意识04汉语言文学钟丽萍学号:作者在一次采访时说:“《孽子》可以说是寻父记吧。
书中的人物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伊甸园,在乐园之外流浪,沦落为娼。
但他们并不放弃,为了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园,他们找父亲,找自己……”。
⑴小说中的青春鸟们因为“缺失”而在努力地、执着地寻找他们那份“缺失了的东西”。
一、放逐因为异于常人的情感特征和性向形态,李青在一个异常晴朗的下午,被其父亲愤怒地逐出了家门:“父亲正在我身后追赶。
他那高大的身躯,摇摇晃晃,一只手不停的挥动着他那管从前在大陆上当团长用的自卫枪;他那一头花白的头发,根根倒竖,一双血丝满布的眼睛,在射着怒火”。
⑵并用他悲愤、颤抖、沙哑的声音喊着“畜生!畜生!”——李青被家庭粗暴地放逐了。
接下来的是学校对他的放逐:“查本校夜间部三下丙班学生李青于本月三日晚十一时许在本校化学实验室内与实验室管理员赵武胜发生淫猥行为为校警当场捕获该生品行不端恶性重大有碍校誉除记大过三次外并勒令退学以儆效尤。
”⑶家庭与学校给李青下了双重的“驱逐令”,让他从此坠入了“黑暗的王国”。
在小说中,李青被放逐这一事实本身,不是个别现象,是作为一个“类”的现象而存在的,因为它不单是李青一个人的遭遇,而是所有跟他同一类人的遭遇:王蘷龙被父亲“放逐”到美国,临走时并受到父亲严厉的警告——“你这一去,我在世一天,你不许回来!”⑷小玉被继父的“放逐”,并连母亲也不许见;傅老爷子对儿子的残酷拒绝与“放逐”,直接导致了儿子的死亡……这一幕幕父亲“放逐”儿子的悲剧,让李青等这些儿子们从此活在黑暗的边缘,过着提心吊胆的流浪生活——“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
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受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国民。
”⑸“我们一个个都竖起耳朵,好像是虎狼满布的森林中,一群劫后余生的麋鹿,异常警觉的聆听着。
被放逐的亲情——分析白先勇《孽子》的父子冲突叙述
被放逐的亲情——分析白先勇《孽子》的父子冲突叙述摘要:小说以“孽子”二字为名,凸显着父子关系在这部小说中的核心地位。
文章通过对小说“父子冲突”的剖析,分别从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体悟角度揭示出这篇小说的核心意旨——父子间的冲突,实际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关键词:父子冲突同性恋放逐道德规范白先勇说《孽子》是个寻父过程的主题,作者的终极关怀,是企图在异性恋的人伦纲常之外,建立同性恋的另类家国,其志可嘉。
而小说以“孽子”二字为名,凸显着父子关系在这部小说中的核心地位。
白先勇说过:“在《孽子》中,我主要写父子关系,而父子又扩大为:父代表中国社会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对待下一辈、对待同性恋子女的态度——父子间的冲突,实际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1)充满血和泪的父子冲突,才是全文意欲打动读者埋藏在灵魂深处那条神经的重点。
父与子的冲突“每当父亲充满爱意地以自己的方式对儿子施加影响的时候,儿子也往往以自己的努力满足父亲的愿望要求,正是这种父子关系互动的关系连接中,父子之间的情感维系达到了一种默契的和谐和交融。
”(2)然而,《孽子》世界中扑面而来的是父对子的“放逐”,却与这种常态下的父子关系形成了鲜明的而又强烈的反差。
蔡源煌在《孽子》连载中写道:“《孽子》涉及同性恋的题材,初读时,难免觉得尴尬。
仔细探讨这部小说的重点,我们发现,正如小说的标题所示,他侧重于父子关系的剖析。
”(3)他指出,小说中那些主要的年轻角色“都未曾扎扎实实经验过正常家庭中的父子关系”。
在安排第一次父对子的“放逐”时,作者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父亲将我(李青)逐出了家门”的爆发性的场面,李青虽然还挂念着父亲,但自从被父亲趕出家門後,从不敢正面瞧父亲一眼,令人感觉出白先勇想要跳脫出传统的世界裡,但卻无法真正的跳脫,深怕一但真正顛覆了父亲的传统观念,便与李青的下场一样。
第二次父对子的“放逐”是“龙凤恋”的主角龙子王夔龙被放逐的场面,这是最贴近白先勇自己的一个人物。
《孽子》中“家”的意象与“父亲”形象的异形同源
山东行政 学院 山东省经济管理 干部 学院学报
Ju n l f h n o gA mii rt n Is tt o ra a d n d ns a o n tue& S a d n o o cMa ae n e s n e n t t oS t i i h n o gEc n mi n g me t r n lI i e P o s t u
The H o e sso m o i fThe Two I g s o ma e f“Ho e a m ” nd “ t e ’ n e / Fa h r ’i N/z
CHEN a g, Lin HE Xi—fn a
(iha om l nvrt, aco g 30 0 ScunN r a U ie i N nhn 70 ) sy 6
t e het ma e . te sa v we n t wo i g s Fah r i bo e mor iy a d o l t tc n wefn urwa a k t eig hu n . l a t n ny wih i a d o y b c O b n ma i Ke y wor ds:N/z ;Ga v l e/ y No e s;I g ma e
脱离 社会 正 常 轨 道 的 “ 子 ” 行 使 着他 们 “ 亲 ” 孽 们 父 的形 象 所代表 的社 会 道 德 压 迫 权力 , 是最 后 生 理 但 血缘 上 的“ 亲 ” 象 又让 “ 亲 ” “ ” 父 意 父 和 家 冲破 了道 德 约束 真正接 纳这 些所 谓 “ 孽子 ” 以人性 和感 情 冲 。 破道 德 , 是人 欲 战胜 了天 理 , 也是 现在 同性 恋越 发被 社会 认 可和接 受 的原 因 。
白先勇《孽子》主题研究综述
白先勇《孽子》主题研究综述作者:陈佳任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9期摘要:《孽子》作为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自其成书以来,学界对其主题思想的讨论一直未曾断绝。
文章就中国内地语境下的《孽子》主题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者的解读主要聚焦于同性恋与边缘性、父子关系及其象征意义、政治寓言与家国意识这三个层面。
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化解读、创新度欠缺,并且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有待深入。
关键词:白先勇孽子主题综述白先勇是较早被介绍入中国内地的台湾作家之一,早在1979 年,他的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于北京《当代》杂志创刊号上刊载,这是发表于中国内地的第一篇台湾小说。
近四十年来,因其特殊的身份背景及他本人对《红楼梦》的研究和对昆曲的推广与发扬,白先勇与中国内地的文化交流甚频,而中国内地学界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与探讨的热情也一直未曾退潮,2000 年汕头大学召开“白先勇创作研讨会”,201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白先勇先生的文学与文化实践暨两岸艺文合作学术研讨会”,袁良骏、刘俊、王玲玲、徐浮明、尤作勇、阮温凌等学者都出版过关于白先勇的研究专著。
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同性恋”一直是白先勇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白先勇对这一主题有着异于常人的迷恋。
迄今为止,他创作出多篇直接以同性恋为题材或者暗含同性恋因素的小说,在这一系列同性恋小说中,《孽子》是唯一的一部长篇。
它1977 年开始在《现代文学》杂志上刊载, 1983 年由中国台湾远景出版公司结集成书;1987 年首度引入中国内地,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因其题材本身的敏感性,加之白先勇对同性之爱直接而又深入的描写,在台湾它实际经历过一段被否定、被埋没的岁月,随着社会的解严、同性恋理论研究的进展与读者思想的解放,《孽子》的艺术及思想价值最终被发现,并且引发热议。
然而,中国内地与台湾有着不一样的社会环境,在中国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当下,中国内地对于同性恋依然半遮半掩、闪烁其词,在这一语境下的主题解读必然存在值得玩味之处。
浅论《孽子》的父子关系
浅论《孽子》的父子关系作者:杨一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6期摘要:华文史上第一部以描写同性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白先勇先生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孽子》,以其独特的视角、情感构架和精湛的叙述技巧,在经过时代思潮的洗礼中,依然熠熠生辉。
本文通过探讨分析《孽子》中父子关系,并由此深入探索出由父权社会中心社所延伸出的社会对于同性恋的看法,从而展示出一段同性恋文化。
关键词:同性恋;父系社会;追逐;接纳[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01《孽子》发表于1977-1981年,是华文史上第一部以描写同性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白先勇先生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
在《孽子》的世界里父子关系和传统文化的颠覆,除了同性恋之间的纠葛外,很大的一部分重心都放在了儿子与父亲的关系的处理上,正如评论家指出的,整个小说有一个内在的线索就是父子关系,这才是这场寻找的最终意义。
白先勇说过:“在《孽子》中,我主要写父子关系,而父子又扩大为:父代表中国社会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对待下一辈、对待同性恋子女的态度——父子间的冲突,实际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1]在这里我们探讨《孽子》中的主要的三次父对子的放逐。
第一次的父对子的“放逐”是李青。
小说的开篇就讲到了,故事的叙述者小青因在学校与实验室管理员赵无胜发生淫乱行为被勒令退学后,被父亲拿着自卫抢赶出了家门。
第二次父对子的“放逐”是“龙凤恋”的主角——龙子王夔龙被放逐的场面。
王夔龙本是家世显赫的正派子弟,却一碰阿凤两人就好了起来。
因阿凤不甘受人束缚,最后王夔龙在癫狂无助之下把刀插进阿凤的心窝处。
为了逃避刑法,王夔龙的父亲将其送往美国,期间不被其父亲允许回家,即使是自己的姆妈逝世。
第二次父对子的“放逐”则是傅家。
傅老爷的独生子傅卫因跟士兵发生暧昧关系,军方要撤职查办。
出庭前一日,傅卫打电话要求见父亲一面,傅老拒绝,儿子失望痛苦之余在军中寢室举枪自杀,这天,刚好是傅老爷子五十八岁生日。
悲悯的力量——论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
悲悯的力量——论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
常玲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孽子》在显性层面上表现的是父与子的冲突,而在隐性层面上关注的是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的观念与社会普遍维护的道德间的冲突.小说中父亲和儿子都经历了缓慢的精神演变过程,最终在人性的呼唤下互相得到救赎.在文本中一以贯之的是作家对生命存在的重视,对人世怀有的悲悯情怀.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常玲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放逐与回归之间——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解读 [J], 林树京;杨有庆
2.论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的逃亡意识 [J], 耿佳
3.“孽”之主题建构的两歧性——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解读 [J], 尤作勇
4.用情照亮人性的角落——评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 [J], 何慧
5."他者"的同盟
——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母子关系探析 [J], 任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建道德规范的尴尬——论白先勇小说《孽子》中的“父亲”形象
重建道德规范的尴尬——论白先勇小说《孽子》中的“父亲”
形象
张春红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孽子》是白先勇迄今为止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历来的评论者都比较
关注其敏感的同性恋题材和作品中那群青春鸟的行旅。
但其实小说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理性反思。
小说通过对《孽子》中不同类型,不同文化内涵的“父亲”形象的塑造及其命运的展示,表现了作家试图颠覆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重建现代人性伦常的努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遭遇的尴尬和矛盾。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张春红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以人性为本重建精神家园——论白先勇小说《孽子》中同性恋描写的人本精神[J], 刘喜广
2.论小说《孽子》中的父亲形象 [J], 王静静
3.白先勇《孽子》中的孽子形象分析 [J], 张竞;梁利娜
4.成长途中的导引者--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父亲"形象小议 [J], 陈婉霞
5.父亲呵,父亲!——评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 [J], 石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小说_孽子_中的父亲形象_王静静
2012年第28卷第1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8 No.1 2012 (总第121期)JOURN AL OF NORT H UN I VERSITY OF C H I N A(SOCIAL SCIENCE EDITIO N)(Sum.121)文章编号:1673-1646(2012)01-0093-04论小说《孽子》中的父亲形象王静静(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摘 要: 白先勇的《孽子》以其同性恋题材和对父子关系的描写征服了读者,小说中的父亲形象传达了作者对父子关系的思考。
从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反抗意识和重塑父亲的意识可以明显地看到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质在白先勇小说中的体现,传统的家庭教育以及留学美国的背景对白先勇心中父亲形象的形成影响颇深。
白先勇在反抗传统父亲专制的同时,也在寻找有同情心并具有引导作用的精神之父。
《孽子》吸收了传统父亲形象,也对其进行了重新塑造,并有所突破。
关键词: 白先勇;《孽子》;父亲形象 中图分类号: I207.6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2.01.019On the Image of Father in The Evil SonWANG Jingj ing(Co llege o f Chinese Languag e and Literatur e,Anhui No r ma l U niv er sity,Wuhu241003,China)Abstract:The Ev il Son,w ritten by B ai Xianyong,has becom e po pular am ong readers fo r the gay subject a nd descriptio n o f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fa ther and so n.Fa ther imag e conv ey s the author s ideas o f the fa ther-so n rela tio nship.The spirit o 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ex pressed by rebellio n conscio usness and consciousness of reshaping the father can be clea rly see in this nov el,the forma tion o f father image in this nov el aiso effected by auther s backg ro und o f traditional family educa tion a nd 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 n.Bai xianyo ng w ants to resist the traditional autocratic father, a t the sa me time,also looks fo r a sym pathy and g uiding spiritual father.The Evil Son abso rbs traditional father image and improv es it.Key words:Bai Xia nyo ng;The Ev il Son;father fig ure0 引 言《孽子》是白先勇先生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其于1977年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上,到1981年,由新加坡《南洋商报》将全本连载完毕。
论白先勇长篇小说_孽子_的逃亡意识_耿佳
收稿日期:2008-12-01作者简介:耿佳(1984-),女,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于港台文学与新诗研究。
论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的逃亡意识耿 佳(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孽子》突出了强烈的逃亡意识。
小说描写了一群同性恋者的挣扎逃亡,这是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现实环境的巨大压力让这个特殊群体之间相互猜疑,二是时间的流逝及人生衰老、人生苦短的必然规律。
他们在逃亡中寻找心中的寄托和父爱,同时体味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孽子;逃亡;困境;成长中图分类号:I 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9)04-0022-03 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于1977年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于1983年在台北发行初版。
正如白先勇所说:“《孽子》所写的是同性恋的人,而不是同性恋。
”〔1〕这部小说描写了一群无家可归、不被世俗认同的“孽子”的生存境遇,展现了这个特殊群体生活的凄凉与逃亡痛苦的心路历程,有着强烈的逃亡意识。
小说第一部分的标题是“放逐”,开篇便是李青被怒不可遏的父亲赶出家门,随后揭露了原因:李青由于同性恋行为被学校开除。
李青从此离开家踏上了在外逃亡的征途。
白先勇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群惶恐的逃亡者形象,这群逃亡者对逝去的过去执着的追寻,对易逝青春的留念,他们的情感陷入了渴望离开与渴望返回的矛盾中。
“这群人都是鸟儿,只能是一直飞,不能停。
”〔2〕这群人渴望家庭温暖却因世俗成见而逃离了家,渴望触摸亲情又害怕面对亲人的期望,渴望有在生命中与之相守的人又不敢直面爱,这些层层顾虑使他们陷入到不断逃亡的境地中去了。
一、沉重压抑的现实困境(一)强大的世俗压力白先勇在小说中描写环境时用“黑”与“红”两种色调,他一方面描写这个王国的黑暗,小说开头用低沉的笔调描述这个“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被尊重”的环境。
他们与世俗格格不入,世俗压力使他们的心态无比沉重,他们失去了家庭这个温暖的环境,逃离到“我们的王国”———“台北市馆前街新公园里那个长方形莲花池周围的一小撮土地”,这里在夜色笼罩中夹杂着一丝疯狂,是孤独人的聚集地。
寻巢的青春鸟_论白先勇_孽子_的主题意蕴
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小说的旗手, 他以悲天悯人的精神, 为我们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孽子》 《 是 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刻骨之痛写了父与子的冲 突, 也以悲悯情怀记述了灵与肉的搏击。 《孽子》 是一部描写同性恋者人生经历和心理路程的小 说, 小说以四位年轻的同性恋者 (李青、 小玉、 吴敏、 老鼠” “ ) 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心理路程,辐射出同性恋社会的各 个侧面以及主流社会对他们由排斥到同情再到接纳的过程。 《孽子》 的主题意蕴主要体现在父与子、 灵与欲的冲突上。 一、 父与子的冲突与契合 (一)父亲对儿子的无情放逐 在 《孽子》 中第一幕便给我们展示了父与子极端冲突的图 景。一开篇便是父对子的 “放逐” 与常态下的父子关系形成 , 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在 “放逐” 父亲的形象是异常暴怒、 中, 疯狂的。 “他那一头花白的头发, 根根倒竖, 一双血丝布满的 眼睛, 在射着怒火; 他的声音, 悲愤, 颤抖, 喑哑地喊道: 畜生! 畜生!”而主人公李青则是打着赤足, 拼命地往巷外奔逃。 在 第二节中, 通过育德中学的布告, 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李青 是因为与实验室管理员发生淫猥行为而被勒令退学的。 这一 则布告与第一节相互呼应, 这突出代表了李青不仅被父亲放 逐, 而且也被社会所抛弃。这就使得李青的放逐在根本意义 上具有了一种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这不仅是指在父亲的决 绝行为的背后, 有着更为强大的社会力量的作用, 同时还指李 青惨烈地遭到了家庭和社会双重而彻底的抛弃。 这诚如白先勇 先生所言: 《孽子》 “第一次写父子之间复杂的关系” 。在 在 中 文中, 他主要写了父子关系, 而这种关系又可以扩大为: 父代 表中国社会的一种态度, 一种价值, 对待下一辈、 对待同性恋 子女的态度——父子间的冲突, 实际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无论阿青, 还是龙子, 他们都是人之子, 肩上有父亲给予 的殷殷希望。 然而这群青春鸟以自己的性情做出了有悖于父 亲们所信仰的道德规范时, 他们便要受到最严厉的放逐。这 种严酷的放逐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而且这种来自最亲爱人 的打击无疑最使人难以忍受。 父亲们残酷的放逐导致了悲剧 意味的结局, 它不但在阿青、 龙子、 阿卫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 以磨灭的创痕, 而且也使父子这种最自然最亲密的关系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