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2教师版)精品教育.doc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质教案(两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质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使学生了解古代游园风情和文人雅集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并将其运用到文学鉴赏中。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初次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情节和主旨。
3. 文学鉴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如描写、比喻等。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和感想。
4. 诗词赏析教师选取文中的相关诗词,向学生介绍其作者、背景和意境,并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诗词的美。
5. 创作分享学生结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情境和主题,进行创作分享。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创意。
6. 小结和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请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始得西山宴游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的过程,学生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然而,在课堂上,时间安排可能不够充裕,学生的表达时间有限。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课堂实践的时间分配。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两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质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4. 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柳宗元文风的分析和欣赏。
3. 课文中成语和典故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和记忆。
2. 柳宗元文风的分析和欣赏。
3. 课文中成语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课文学习,对山水游记有一定的了解。
2. 简介本课将要学习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典故。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柳宗元的文风特点。
2. 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讲解(20分钟)1. 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柳宗元的文风特点。
2. 通过具体例句,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柳宗元文风的分析和欣赏程度。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学习目标:、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文;2、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
学习流程:流程一:导入旅游是一种时尚,大家都喜欢,就是古人也十分崇尚,苏轼在赤壁“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跟着柳宗元去游赏西山,看看是否也能有些意外的收获。
流程二:自主学习、默读文,将下注释中的生字拼音注到文中。
2、听录音,正确朗读文。
划分朗读节奏: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作者在文中自称“僇人”,你知道作者的生平境况吗?柳宗元3岁便能写出好。
20岁的考中进土,31岁任见习监察御史。
后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
当时的永州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
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
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
柳宗元,字,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出生于京城长安,著名家、家,享年47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他几位是:、、、、、、。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精选5篇)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篇1【教学目标】1、学生自行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教师释疑,帮助学生掌握部分文言学习方法,;2、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因声求气,学生能够解读情景交融之处;3、理解文本丰富情感,体会作者寄寓山水游记中的人生万象。
【预习要求】1、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做文字简介(200字);2、正字音,读文本: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衽席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不与培塿为类颢气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与万化冥合3、解释字词:僇人梦亦同趣始更相枕以卧异之踞、席地而坐莫得其涯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缘染溪4、翻译句子:(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5、诵读文本,梳理内容:游诸山和游西山两类游玩,过程结果截然不同,请制表,分不同方面呈现两类游玩的不同之处;6、质疑:关于字词、文意理解方面,可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见识唐宋八大家中的“游记”。
记叙游踪或描摹物件为主要目的,且文学性强的散文作品都可以归属为游记散文。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可谓唐宋八大家游记的标志。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
”何以“牢笼百态”?借助《始得西山宴游记》一窥其一二。
二、初读文本,识文断字。
1、请学生自读文本,注意字音、断句;2、反馈预习情况:梳理字词、疑问之处;教师补充: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乎、始)、古今延续(涯崖、缘木求鱼)重点补充:定语后置句“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引入初中所学内容“金十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马之千里者”等。
3、诵读文本,概括文意:各小组上黑板,展示概括情况,并做介绍。
或文字,或图形。
例学生表格:例学生绘图:四、再读文本,因声求气。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两篇)
教案一:《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2. 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文本内容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语言特色的把握。
【教学难点】1. 文本深层含义的解读。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特色的归纳。
【教学准备】1.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文本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学生举例并进行讨论。
4. 深层含义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作者对西山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等。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5.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批判性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文本解析和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教案二:《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技巧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2. 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等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写作技巧和风格的理解。
2. 描写、对话和叙述等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写作技巧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
2. 相关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资料和参考文献。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行记》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写作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等手法,如细腻的景物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等。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
四、巩固练习
1.翻译句子: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故为之文以志。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2.乎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游于是乎始。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而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Fra bibliotek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自远而至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而不知其所穷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答案:1、连词,并列关系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连词,递进关系5、连词,修饰关系6、连词,承接关系7、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教师个人补充(知识点、教法、学法、学情、学生课堂有价值的提问)
五、板书设计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三.精讲点拨
4.为什么西山的高峻雄奇和特立不群如此吸引作者?
首先,原先游览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之景,大都幽远深僻,给人以坐井观天的拘囚压抑之感,强化了作者原有的孤独;而西山的高峻雄奇、开阔壮美则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人的身心放松解脱。——此处可联系学生初中学过的《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作比较。也可联系《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致产生不同感受的描写。更重要的是,自然中的西山其“不与培填为类”、特立不群的品格正与作者身受打击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精神相互照应,两者在精神上达成契合;故而作者能忘却自我,忘却烦恼,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合一,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此处言及柳宗元的精神人格,亦可联系《江雪》。)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游记这种文体;2.积累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积累虚词“而”3.领会作者寄情山水,偶识西山的欣喜,体悟他与自然融合,表露自己傲世情怀的心态;二、复习流程(一)文学常识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曾迁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代表作有政论《封建论》、散文理论《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篇为八记之首,初中已学的有《小石潭记》)、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有《河东先生集》2.文体“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诵读课文,熟悉知识点。
(三)知识点积累1.重点实词积累施施:徒:回溪:攒蹙:极:斫榛莽:茅茷:2.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2)梦亦同趣3.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2)穷回溪(3)卧而梦(4)始指异之(5)穷山之高而上(6)箕踞而遨(7)萦青缭白(8)故为之文以志(9)自远而至4.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3)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5)颓然就醉(6)游于是乎始5..指出文言句式(1)居是州(2)因坐法华西亭(3)始指异之(4)引觞满酌(5)故为之文以志(6)是岁元和四年也(7)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四)句子翻译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五)虚词积累……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就”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导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导学案一.文体介绍“山水游记”,是散文的一种。
它多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山水景物、风景名胜等,并通过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1、解题: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
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后与韩愈、刘禹锡同事。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宫市”,免杂税,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
后来革新集团失败,叔文被杀,其成员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长达10年,后又被贬为永州刺史。
在柳州任职时,他主持开挖水井,兴办学校,废除奴婢制度,深受当地民众爱戴。
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政治上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他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2.、生字:僇人()惴栗()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衽席()岈然()垤()攒蹙()萦青缭()培塿()引觞满酌()冥合()3.、文章结构全文共两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概括介绍自己被贬永州之后游览山水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二段)详细描写游西山的经过和登临西山的感受。
4、分析(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在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
所以游奇山异水是借以忘忧。
但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
可是当作者登上西山,“数州之壤”尽收眼底,顿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西山的卓尔不群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翻译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精神感悟。
二、复习内容(一)给下列字词注音僇.()人惴.()栗斫.()颢.()气滥觞.()颓.()然(三)实词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恒.()惴栗(2)日与其徒.()上高山(3)颓然就.()醉(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画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2)外与天际,四望如一(3)攒蹙累积,莫得隐遁(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6)游于是乎始4.指出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日.与其徒上高山(2)箕踞..而遨(3)日与其徒上.高山(4)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5)故为之文.以志(6)始指异.之(7)无远.不到(8)穷.回溪(9)萦青.缭白.5.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始】望西山,始.指异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游于是乎始.(2)【穷】穷.山之高而止而不知其所穷.(3)【异】始指异.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四)虚词。
列举含有下列虚词的句子,并指出的用法和意思。
1.而2.之3.然4.其(五)特殊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是岁,元和四年也。
2.因坐法华西亭。
3.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4.故为之文以志。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六)翻译下列句子(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巩固学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3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由《小石潭记》中的佳句导入,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二、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文学创作上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其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有《河东先生集》(刘禹锡编)、《柳河东集》(明人辑注)传世。
三、研读课文1.一读课文,落实词句。
①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
②教师范读:补充注释。
斫( ):遁( )隐:③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
(解说: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2.二读课文,疏通大意。
①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②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
③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④复述主要内容。
3.三读课文,把握总体。
①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明确:②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明确:●小结:4.四读课文,难点突击。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5.五读课文,欣赏品味本文虽记写西山之景、西山之游,但却句句写景,字字见情,真正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解决学案一、见课本二、通假字⑪自余为僇人“僇”通“戮”,引申为有罪。
⑫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
三、词类活用⑪日与起徒上高山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⑫穷回溪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⑬卧而梦梦名词用作动词做梦⑭始指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⑮穷山之高而止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高形容词用作名字顶点⑯箕踞而遨箕踞名词用作状语像箕踞一样⑰萦青缭白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⑱外与天际际名词用作动词连接⑲四望如一四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一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⑳故为之文以志文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⑴自远而至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四、古今异义⑪然后古:这样以后今:表承接接着⑫颓然古: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精神萎靡不振⑬于是古:从此今:连词表承接就这样五、一词多义⑪穷①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②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③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⑫梦①卧而梦动词做梦②梦亦同趣名字梦境在梦中⑬始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②始指异之副词才③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六、解释下面虚词的含义⑪而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②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③卧而梦连词表承接④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⑤而未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⑥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⑦攀缘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⑧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⑨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⑩自远而至连词表承接⑩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⑫之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②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③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取独⑤不知日之入助词取独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取独⑦故为之问以志代词指游西山事⑬为①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②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③故为之问以志介词为了七、重点语句翻译⑪心中想到哪里,做梦也做到哪里。
⑫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但是不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奇特。
⑬千里之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教案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教案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相关文学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过程一、重点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古义未尝今义没开始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醉则更相枕以卧古义更换交替今义更加到则披草而坐古义拨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颓然就醉古义接近今义就是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古义从前今义朝故为之文以志古义记今义志气、志向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2.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3.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4.一词多义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穷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始指异之(副词,才)始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称奇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异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余自为像人:成为故为之文以志:为(表目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卧而梦(连词,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
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永贞革新”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
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
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
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
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滴、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二、课文落实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
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
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
宴游,宴饮游乐。
余自为像人:。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预习思考记》,同为元和四年在永州任司马时所作。
它恍如“永州八记”的序言,因此也是欣赏“永州八记”的一把钥匙。
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了作者自己的“僇人”身份和一直惴惴不安的忧愁心情。
这一交代和提示对咱们准确地理解和赏析“永州八记”很有帮忙。
由于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闲暇;由于作者心里忧闷,故需要排解。
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游览方式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这种游览方式的特点是:(1)无目的性──“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2)散漫放任性──“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虽然这种游览的滋味有些苦涩,但也不免有乐,虽则是苦中作乐。
以上这些描述,都是反映了作者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情。
但这并非是目的,作者突然一转,说道“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至此,读者才茅塞顿开,原来上面这些笔墨都是虚晃一枪,为的是衬托和突出“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从这一点来讲,以上文字只是个引子,文章还才开始呢。
接着便正面写西山,写得曲折生姿。
作者先是采取先远后近的步步紧逼法来写的,通过坐法华西亭取得远望西山的初步印象,感觉西山奇异怪特。
尔后再“过湘江,缘染溪”,通过“斫榛莽,焚茅筏”,登上了西山的最高点。
上了西山,作者当即改用俯视方式来写,这种居高临下的扫瞄,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西山的怪异感,将俯视所得的“岈然洼然,若垤若穴”的怪异景象一览无余。
“尺寸千里”,又增添了西山气势。
因此,知道西山独特,不能与一般的山同日而语,所以留连忘返。
在西山顶上,作者感受到并神往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悠悠然任意驰骋,至此,开始写的那种“恒惴栗”的情感冰释了,出现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即物我合一的境界,把那种放任的情态推向了顶峰。
但作者仍嫌不够,进一步把它推向极端,说始“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原来先前的那种“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通通称不上什么游览,今天才尝到游的滋味。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doc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意图2、概写与特写相结合的写法3、采用比照和映衬的手法描写景物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柳州”。
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品是“永州八记”⑴《始得西山宴游记》⑵《钻姆潭记》⑶《钻姆潭西小丘记》⑷《小石潭记》⑸《袁家渴记》⑹《石渠记》⑺《石涧记》⑻《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
今天将要学到的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开始,这八记是一组文章,是一个整体,首尾呼应,它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所作。
柳宗元因参加了工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司马是个闲职,没有具体事务,柳宗元心中抑郁,故写了永州八记,反映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二、由学生朗读文章,自己翻译。
三、对照翻译,就艰难字词进行解释。
第二课时课文写法研讨一、文章题目“始得”定下了全文叙事基调,同时表露了第一次游赏的欣喜。
二、翻译课文注意以下词语“恒惴栗”中的“恒”,经常之意,我经常感到恐惧不安。
“梦亦同趣”这“趣”旨趣。
“意有所极”之“意”是想的意思。
“皆我有也”都被我游历领略了。
“因坐法华西亭”之“因”于是之意。
“始指异之”之“异”是以-----为奇,觉得不同一般。
“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似的。
二、内容点拨1、第一段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和第二段的“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枝,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同是写游,但情状迥异,为什么?开头的概写是漫不经心,后者表现了作者“指异之”的西山对作者的巨大吸引力。
2、结构层次第一段:A、第一句为一层:写获罪谪居的心态B、第二句“无远不到”第二层:漫游无目的C、 "到则-----而归”第三层:游赏的随意性最后一句才点明白以概写来衬托西山的描写。
第二段是特写,步步紧逼法坐法华西亭一过湘江一缘染溪一斫一斫榛莽一焚茅枝俯视:崂然洼然、若埋若穴、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万化冥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教案.doc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教案关注文本一、 引导学主回归课本「每日常见:幽杲怪石「冋之未始游L 醉而思归:异态之山皆我有也 始游L 游于是乎始望西山,卿旨异也登始感:高峻特立■-醉而忘归:凡凝形释持找相融二、 检查学生复习情况解决学案一、 见课木二、 见课木三、 通假字⑴口余为倦人 “ (2)梦亦同趣 “ 四、 词类活用 (1)H 与起徒上高山 ⑵穷回溪 ⑶卧而梦 ⑷始指异之 ⑸穷山之高而止”通“戮”,引中为有罪。
”通“趋”,往,赴。
名词用作状语 每天 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名词用作动词 做梦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异(6)箕踞而遨⑺萦青缭白 (8) 外与天际(9) 四望如一 踞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字 名词用作状语走到尽头 顶点像箕踞一样 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10)故为之问以志 (1D 口远而至五、古今异义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数词用作形容词 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连接 向四面 相同 写作文章 远处⑵颓然就醉 颓然 古:倒塌 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精神萎靡不振⑶游于是乎始于是古:从此 今:六、一词多义连词表承接就这样走到尽头 走到尽头 尽头 做梦梦境在梦屮 副词 曾经副词 才 动词 开始七、解释下面虚词的含义⑴而①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③ 卧而梦 ④ 觉而起,起而归 ⑤ 而未知西山Z 怪特 ⑥ 穷山之高而止 ⑦ 攀缘而登,箕踞而遨 ⑧ 而莫得其涯 ⑨ 而不知其所穷 ⑩ 自远而至⑩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⑵之①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 始指异之③ 则凡数州Z 土壤,皆在衽席Z 下后占:这样以后 今:表承接接着⑴穷①穷回溪动词 ②穷山之高而止 动词 ③而不知其所穷名词(2)梦①卧而梦 动词 ②梦亦同趣 名字⑶始的饰接接接折件饰折折接折修承承承转条修转转承转 词表表表表表表表表表表表助 词词词词词词词词词词词代词它指西山 助词的 助词取独① 而未始知西山Z 怪特② 始指异Z ③ 游于是乎始⑴找出文屮至少三个省略句① 居是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2教师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教师版)
【课前阅读】
登上西山
——致林清玄
题记:
明知道双脚走不到唐朝,但思潮则可以飞越,飞入有文化、有历史、有美感的时空
在窗口流连的云也不可能飘到唐朝
但是心的向往却可以随时随地到唐朝去,并体会到那种开阔之美(林清玄)
登上西山,把触礁的梦
编入萦青绕白之中
登上西山,带上流水的浣浣
伏在你的肩上
一起感慨知音难寻
登上西山,带上你酿的酒
与太白沉醉天边最后一抹瑰丽的晚霞
带上你的不平,登上西山
与子厚促膝冰释千愁
登上西山,你燃起一堆篝火
温暖一个唐代落寞流浪的诗人
带上你的笑意,登上西山
宽语解开紧锁一个冬天的眉
登上西山,带上你的平安扣
将她别在西山的胸前
用心凝形释的感觉讲述
我们内心的详和,四望如一
登上西山,枕着你的天籁而眠
在你的心里找一段空白
写给培塿
让颢气飞翔
登上西山,带着你的卓尔
起程
【基础积累】
1、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河东先生集》
B.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白居易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2、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A、惴栗(lì)施施(yí yí
)茅茷(fá)B、箕踞(jū)榛(qín
)莽衽(rèn)席
C、岈(xiā)然枕藉(jiè)攒(cuán)蹙(cù)D、遁(dùn)隐灏(hào)气引觞(shāng)
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B)
A.自余为僇人 B.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悠悠乎与颢气俱
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则披草而坐披:披着B、缘染溪,斫榛莽斫:砍C、穷山之高而上穷:(登)尽D、外与天际际:交会 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B)
A.入深林,穷回溪【形作动,意思是“走到尽头”】
B.望西山,始指异之【形作使动,意思是“使...奇特”】 C.箕踞而遨【名作状,意思是“像簸箕一样”】
D.日与其徒上高山【名作状,意思是“天天”】
6、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D)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译:青山连绵,白云缭绕,与天相接,四望浑然一体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译:这之后才知道这座山独立出众,和一般的小土堆不是一类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译:我的心像凝固了,形体像消散了,我与万物融为一体
D、故为之文以志译: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我的志向 7、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思是:心意所想到的,梦里也有相同的境地
B、“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意思是:幽静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哪一个远的地方没有走到
C、“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意思是:那高低的情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D、“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意思是:山那样的深邃与天地之间的大气一起飘荡而不能到达天际
8、下列各句“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苍然暮色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C.颓然就醉 D.岈然洼然
9、选出下列各句中“而”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D)
例句: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A.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觉而起,起而归
10、下面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皆在衽席之下B、始指异之
C、其高下之势D、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1、归纳整理下列词语
⑴是
①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②居是州这个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④惟命是从助词,表宾语前置
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
⑥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因此
⑵若
①若垤若穴如、似、像
②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你们
④若使烛之武见秦师假如,如果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⑥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
下文,“像那……”
12、翻译下列语句
(1)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我自从成了罪人,住在这个永州常忧惧不安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深青的夜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还是不想回家
(3)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之后才知道我从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4)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以为凡是永州山水中有特别的景致,都已被我游览了然而却不曾知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
【迁移应用】
临江之人,畋(tián)①得麋(mí)麑(ní)②,畜(xù)之入门,群犬垂涎(xián),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á)③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④,益狎(xiá)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dàn)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注:①畋:打猎②麋麑:小鹿③怛:恐吓④偃仆:放倒⑤
俯仰:应付,周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习示之,使勿动(给人看,使人知道) (2)稍使与之戏(逐渐)
(3)共杀食之,狼藉道上(乱七八糟,杂乱的样子)
⒉与“自是日抱就犬”中“就”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瞬息可就
C.持就火炀之 D.就地取材
⒊“麋麑至死不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
⒋本文的寓意是什么?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