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企业内外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加大,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在众多企业中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对于其他企业开展内控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改善内控环境、加强风险防控、规范内控行为、健全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国有企业改进和优化内控体系的有效对策。
标签: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对内控认知水平不高,简单地认为内控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未从企业整体层面推动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导致内控作用范围受限。
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内控治理结构和组织体系,内控相关制度条例也缺乏完整细化的执行操作标准,难以有效指导和约束企业人员内控工作行为。
在风险管理方面,企业往往只是在风险发生后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补救,没有事前做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尤其是在国资委等部门要求国有企业对加强“两金”(“两金”指的是存货与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风险防控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内容,势必对企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内控活动时,方法手段单一,毫无章法,且多数控制行为仍然停留在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阶段,对于管理会计所开展的进一步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工具手段缺乏了解,难以充分发挥内控功能作用。
企业的内控监督机制不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许多环节存在较多的内控监管真空,导致内控措施流于形式,内控目标难以有效落实。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和优化对策(一)改善内控环境企业要在内部加强财务内控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人员内控认知水平,鼓励企业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财务内控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企业财务内控措施的实施落地。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关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摘要: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对内部控制的系统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本文现作以下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探讨1、内部控制介绍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分工、权力分配以及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相关问题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对内部控制的系统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
由于对内部控制的内容、范围等理解不深入,致使有的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
有的把简单的内部牵制理解为内部控制,看不到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也不去严格履行,使内部控制措施不能发挥实效。
长期以来,内部控制一般是作为企业的内部事务,由企业管理当局来制定和实施。
管理当局自然更多考虑自身利益的目标函数,从而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行为,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无法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无法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股东、董事会、管理者和工人,或者说它是法人财产制度的组织结构形态。
这一制度安排或组织结构形态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制衡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约束与激励,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国有企业“官本位”、民营企业“拍脑袋”(老板说了算)的现象较为普遍,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制衡机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对策分析
财富生活>>Wealth Life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对策分析■ 文 / 李楠摘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及发展方向做了重大决策部署,报告指出要将国有企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作为企业的管理核心,内部控制管理,自然是国有企业改革要求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目前国企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体系、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运营、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建议。
希望本文对进一步夯实国有企业内控体系,提高国有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横管到边、纵管到底的特征,是企业经营合法合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等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并要求国有经济在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不断增强。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涉及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及职责分配、内审机制、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
国有企业要想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并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管理模式局限于以往的行政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经营机制的运作未能起到有效作用,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还有的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的企业文化不够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也不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甚至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二)缺乏完善、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及时识别与分析一切可能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针对识别出的不确定因素选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外部风险
关注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资源供给、利率调整、 汇率变动、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
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
会因素; 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电子商务等科技因素;自然
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其中,竞争对手、客户、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概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介绍
内部控制发展动因
内部控制概念和理解
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和其它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 程。
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 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 完整,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经管理层确定的风险分析结论,结 合风险因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业 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合理确定并综合 运用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风险规避、风险 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等。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情况综合 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
[职责分离控制]
关注高级管理人员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 团队精神等人员素质因素;
组织结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设计、 财务报告编制与信息披露等管理因素;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研究 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技术因素;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因素; 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原则上应 当由独立董事担任,
非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由 独立于企业管理层的人员担任
[内部机构设置]
内部机构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明确管理层、 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基层作业单位的职责权限, 将权利与责任分解到各责任单位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第2 6卷
第 4期
. t建 |
Tt e o sr c o mn lC n t t n ui
2 () 0 6 4 :10—13 0
Au .,2 O g 0 6
2O O 6年 8月
浅 谈 我 国企 业 内部控 制 问题
李艳
( 中铁 隧道 集 团有 限公 司,洛 阳 4 10 ) 709
选拔与维护占4 % ; ) 3 5 职责分离占 4 %。 3
2 我 国企业 内部控制失效的具体表现
我 国企业 内部 控制 研 究 起 步较 晚 , 过 十 几 年 的 经 发展 , 虽有 一定 成绩 , 仍 存 在 管理 者 内控 意识 不 强 、 但
造成 的信息 失 真现 象较 为 严重 。如 常规 性 的印单 ( ) 管制 度 、 要空 白凭 证 保 管使 用制 度 及会 计人 票 分 重 员分工 中的“ 内部 牵制 ” 则 等得 不 到真 正 的落 实 ; 原 会 计 凭证 的填 制缺乏 合 理 有效 的原 始 凭 证支 持 ; 为捏 人 造会计 事实 、 篡改 会 计数 据 、 置账 外 账 、 设 乱挤 乱 摊成 本、 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 ; 企业对外投资因缺乏有效 的程序控制而造成“ 黑洞” 等等。 2 2 费用支 出失 控 . 在亏 损增 加 . 潜 有的企业为了搞活经济, 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 比例 的业 务 费用 , 对这 部 分 费 用 的适 用 范 围无 明确 但
Ke o d y w r s:i tr a o to ;f i e r a o n e lc n r l al e s n;c u e m e s r n ur o ntr a u e ’
我 国加入 WT O后 , 临来 自世 界 范 围 内 的 激 烈 面 竞 争 。为 了与 世界 接轨 , 提高我 国企 业 的竞争 能力 , 我 国企 业进 行 了大范 围 的重 组 、 构 、 并 改革 , 中体 制 改 其 革成 为 了其 中的重 头戏 。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问题探讨
一
、
我 国 企 业 内部 控 制存 在 的 问题
1 企 业 内部 会 计 控 制 的 意 识 淡 薄 。 、 内部 会 计 控 制 制 度 不 完善
我 国 一 些 企 业 的 管 理 者 , 内 部 会 计 控 制 的认 识 模 糊 . 为 内部 对 认 会 计 控 制 是一 堆 堆 的 手 册 、 件 和 规 章 制 度 . 的 认 为 企 业 内部 会 计 文 有 控 制 就 是 内部 成 本 控 制 、 部 财 务 会 计 信 息 控 制 、 确 性 及 资 产 安 全 内 准 性 与 完 整 性 控 制 、 部 监 督 等 , 的认 为 内部 会 计 控 制 制 度 束 缚 了 自 内 有 己 的 手 脚 , 重 视 内部 会计 控 制制 度 的建 设 。有 些 企 业 的会 计 不 能 参 不 与 企 业 的 经营 与 决 策 , 会计 职 务 分工 不 明 , 务 票 据 没 有 统 一 管 理 , 财 人 为 篡 改 财务 数 据 , 报 企 业 利 润 , 造 会 计 数 据 。 而 造 成 会 计 信 息 失 虚 假 从 真 , 务管 理 混 乱 。 个 设 计 良好 、 行有 效 的 内部 会 计 控 制 制度 可 以 财 一 运 做 到会 计 事 项 相 关 人员 的 职责 权 限 明确 , 产 清 查 范 围 、 序 明确 , 财 程 实 施 内 部 审计 的 方 法 和 程 序 明确 。 些 企业 制订 的 内部 会 计 控制 制 度 的 一 执 行 、 查 流 于 形 式 , 核 的范 围有 限 , 检 稽 以偏 概 全 , 以点 代 面 , 乏 完 整 缺 性 和 全 面性 , 都 严 重 阻 碍 了 企业 的 正 常 经 营 和运 作 。 这 2、 业 内部 管理 控 制 制 度 不健 全 企 多 数 企业 受 市 场 经 济 的 影 响 , 一昧 追 求 经 济 利 润 , 忽 视 内 部 管 丽 理的重要性 。一些 自我约束和 自我防范 的制度还未能真正建立起来 . 导 致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不 健 全 . 然 有 相 关 的 几 条 规 定 . 缺 乏 实 质 性 细 虽 但 则 和完 整 性 ; 多 内 部 控制 制 度 通 常 是 在 违 法 乱 纪 的事 情 发 生 之 后 才 许 采 取 的 补 救 措 施 , 有 真 正 起 到 预 防 作 用 ; 为 企 业 内部 监督 的 财 政 没 作 和 审计 部 门 形 同 虚 设 ,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流 于 形 式 , 对 上级 部 门 对 此 也 缺 乏 必要 外 部 监 管 , 终 导 致 对企 业 的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执 行 不 力 . 法 真 最 无 实 反 映企 业 内 部 控 制制 度 的具 体 执 行 情 况 。 3、 企业 内部 缺 乏 有 效 的 监督 和 竞争 机 制 内部 控 制 的 监督 包 括 内部 监 督 和 外部 监 督 。 于一 个 具 体 企 业 而 对 言 , 部 审 计 是 企 业 内部 控 制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目前 我 国 的 部 分 企 内 而 业 内部 审 计 还 比较 薄弱 .很 多 企 业 存 在 以行 政 命 令 代 替 制 度 政策 。 这 就 造成 了 领 导 审 批 , 计 必 须 直 接 执行 的 领 导 “ 支 笔 ” 批 的 局 面 。 会 一 审 有些企 业虽有监督部 门, 但不 是专业的监督部 门, 而是 由财政部门承 担监督 任务 , 这就形成 了 自己监督 自己的局面 。 使得 内部控制 制度形 同 虚设 。 另外 , 国的 企 业 内 部 审计 制 度 的 不 完 善 , 我 没有 形 成 公 平 的竞 争机制 。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 财务核算不及时:很多中小企业对财务核算的重视不够,导致财务数据的积压和滞后。
这样就很难及时获得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难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解决方案:建立标准的财务核算流程,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和清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往往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没有及时有效的控制,导致财务风险积累和扩大。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进行定期的财务风险评估和化解,确保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 人才培训不足:中小企业通常没有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导致企业的员工缺乏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解决方案: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全面的员工培训计划和体系,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2.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中小企业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体系,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造成企业的人才资源浪费和流失。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体系,为优秀的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留在企业并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 生产过程管理混乱:中小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往往存在着管理不善和混乱的现象,由于缺乏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
解决方案:建立规范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序、高效进行。
2. 生产质量把控不到位: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导致产品的质量无法保障,影响了企业的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认识
以及 对 企 业 内部 控 制 的 监 管做 了 简要 说 明 。
【 关键 词】 内部控制 ; 范; 规 认识 0 引言
分 析我 国企 业 的 经 营现 状 不 难 发 现其 中 的问 题 , 计 造 假 行 为严 会
重 , 务报 告 信 息 失 真 , 财 为此 , 强 企 业 内 部控 制 已经 迫 在 眉 睫 。结 合 加 内部 控 制 就是 组 织 为 保 护其 资产 安 全 ,保 证 信 息 的完 整 和 正 确 , 我 国 国情 和 企 业 特 点 , 鉴 国 外 的 先 进 理 论 及 经 验 , 我 国 内 部控 制 借 对 促 进经 营 管 理 政 策得 以有 效 实 施 , 高 经 营 效率 , 制 经 营 风 险 , 提 控 防止 的 改 进 可 以从 企 业 内 外 两方 面着 手 。 舞 弊行 为 发 生并 进 而 实 现 组织 目标 的 一 项 重要 的管 理 制 度 与方 法 。 随 21 发挥 政 府 部 f 引 导作 用 . 1 着 市场 经 济 的迅 速 发 展 , 业 管 理 内容 不 断增 加 与 更 新 , 务 管 理 显 企 财 内 部控 制 的产 生 主要 是 企 业 大 规 模 化 和 资本 大 众 化 的 结 果 , 其存 得越 来 越 重 要 , 要 做 好 财 务 管 理 就必 须 先 做 好 制度 建 设 , 度 不 仅 而 制 在 就 是企 业 所 有 者 为 了保 证 企 业 目标 的实 现 而 设 置 的 , 此 设 立企 业 因 仅 是 一 些 规 定 性 文 件 更 是 企 业 在 发 展 过程 中 不可 或 缺 的 一 种 文 化 约 内 部 控 制 的原 动 力 应 来 自于 企 业 本 身 , 由于 我 国公 司 内部 治 理结 构 但 束 , 制 度 为 前 提 建 立 健 全 完 善 、 法 合 规 、 操 作 性 的 财 务 管 理 体 改 革 尚未 到 位 . 业 经 营 中 还 存 在 许 多 的 问题 , 以 合 可 企 由外 部 监 督 部 门来 引 系 , 现 代 企业 财 务 管 理 发展 方 向 。2 0 是 0 8年财 政 部 会 同 有关 部 门 制 定 导、 指导 内部 控 制 的建 立 健 全 就 大 为必 要 。 的《 业 内 部控 制 一 基 本 规 范 》 20 企 于 09年 7月 1日起 首 先 在 上 市 公 司 22 借鉴 C S . O O框 架 , 进企 业 内部 控 制 改 范 围执 行 . 次 基 本 规 范 的 印发 , 志 着 我 国 企业 内 部控 制 规 范 体 系 此 标 当 前我 国企 业 内 部控 制 基 本 规 范 已经 建 立 , 仅 有 风 险 评 估 的 内 但 建 设 取 得 重 大 突破 。 容, 并未 纳 入 风 险 应对 的相 关 措 施 。 据 我 国企 业 的 实 际情 况 , 以结 根 可
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
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内部控制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在组织、制度、流程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和制度,以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内控、业务流程内控、风险管理控制等。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有效地预防风险发生,保障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合理运营与规范管理。
一、财务内控财务内控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所采用的各种控制和制度。
其中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预算执行、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从会计核算方面来说,企业需要建立完整的会计制度和流程,确保每笔交易都能得到正确的核算和处理。
同时,企业还应确保会计账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排查和处理账务差错或漏洞。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更准确地把握自身情况,作出相关的决策。
从资金管理方面来说,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和高效的使用。
这包括建立符合现实情况的资金管理流程,强化资金信息的管理和监督,规定严格的资金使用权限管理制度等等。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完整的预算执行制度,确保对资金的使用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同时也利于企业的规划和决策。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资金管理方面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二、业务流程内控业务流程内控是企业在运作业务流程中为实现内部控制目的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这包括企业在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方面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
在采购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完整的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环节的合规化和规范化。
这包括建立完整的采购流程,规定正确、全面和准确的采购文书,确保采购的价值和质量。
同时,企业还需要制定适当的供应商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符合企业的质量要求和金融信誉度。
在销售方面,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销售管理制度,确保销售环节的规范化和合规化。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内部控制主要依赖于计划经济的指令性管理。
企业按照国家的计划安排,在政府的指导下生产和运营,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计划、任务和指导文件的执行来实现。
这种内部控制机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但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自主权,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使得市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改革,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控制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进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建立了包括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以加强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建立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了各级企业法人的职责和权利,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目标从简单的资产保护,逐步转向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
2000年,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遵循自愿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保护投资者的原则,提高公司透明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此后,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复杂化,我国内部控制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2015年,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目标和要求。
该规范强调了风险管理和内控自评估,推动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相互衔接。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制定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披露内部控制情况,并接受独立审计机构的内部控制审计。
当前,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3-第三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完善 2007年3月2日,财政部草拟了《企业内部控
制规范——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 范——货币资金》、《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 采购与付款》等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 发布征求意见。
(3)与企业业务相关的事项,包括组织结构、经营 特征和资本结构;
(4)企业经营活动或企业内部控制最近发生的变化; (5)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风险以及与确定重大缺 陷相关的其他因素所作的初步判断; (6)以前与审计委员会或管理层沟通的控制缺陷; (7)企业注意到得法律法规事项;
(8)针对内部控制可获得的相关证据的类型 和范围;
制的同时,还应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相应的控 制。为此,我们制定了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 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 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 告等 9 个指引。
(三)控制手段类指引 控制手段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偏重于“工具” 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此类指引有 4项,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 信息系统等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设计企业管理 的方方面面,内部控制的目标也呈现出多 元化,纵深化的结构。
– 内部控制目标规定了五个方面:
– (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 (2)资产安全。
– (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
经典案例及习题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是为了保障企业的运营和管理,防范和降低风险,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实施决策和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和管理氛围,包括领导层的承诺与支持,员工的素质和责任意识,以及有效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2. 风险评估与控制:企业应对可能影响企业目标达成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等。
3. 控制活动:企业应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和程序,以确保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按照预期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控制活动包括审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
4. 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保密性,并促进内外部之间及不同层级之间的良好合作与沟通。
5. 监督与评价:企业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预防和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还能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断优化和更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在我国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能够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企业能够及时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和管理,减少负面影响对企业的损害程度。
例如,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和预算控制制度,及时了解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情况,避免资金的滞留或浪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资金安全。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经营效益。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风险控制不到位等。
本文将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探讨,希望提出一些建议,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路。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是管理混乱。
一些企业的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决策不够科学,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这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高,容易产生管理漏洞,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如何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是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内部的制度规定不够完备,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够有效。
这导致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风险和漏洞,容易产生财务造假、内部腐败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等措施,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是风险控制不到位。
一些企业对内部风险的认识不够清晰,应对风险的能力不够强大,风险管理的手段不够完善。
这导致企业面临各种风险时难以有效控制和化解,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提升企业面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机遇。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要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意识;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管理流程,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要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逐步完善和提高。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向更加科学健全的方向发展。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企业管理的理论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了内部控制这一现代化的管理概念,内部控制是支撑整个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的核心力量。
在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中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和管理体系。
但是在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还仅仅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企业无法做到有效的内部控制,这就常常会导致相关的统计信息与事实不符,经营活动无法有效开展起来。
在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触发了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只能通过增强内部控制来达到这一目的。
一、内部控制现有的问题1.制度建设现有的问题首先是企业对内部管理概念的认识存在局限,多数情况下企业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十分片面,这就直接导致了在进行实际的内部控制时,无法将工作做的全面到位,或者是只从规章制度上进行调整,或者是单纯的加大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监督措施,而完全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其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存在价值。
其次就是在对授权和批准进行控制时不够周密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正规统一的流程化操作,这就使得经常会出现授权和批准缺乏讨论和思考,不具备合理性,或者对职权范围之外的项目进行授权批准,这些都为企业的管理留下了很大的风险隐患。
2.执行环节不完善首先是在制度的执行上缺乏力度,虽然我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然而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却往往难以得到贯彻和执行,使得相关规定成为一纸空文,发挥不出任何实际的作用。
其次就是无法从体制上做到有效的激励以及监督,很多时候在制度制定之后就失去了价值,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使得内部控制仅局限于纸上谈兵。
不仅如此,在制度贯彻落实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后,却没有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措施,这会导致制度执行与不执行没有区别,从而大大削减了人们参与的主动性。
除此之外,就是企业内部审计的职权受到限制,无法独立自主的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导致其无法发挥审查和统计的作用。
浅谈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
20 07年 7月
焦作大学学报
J 0URNAL OF JAOZUO I UNI VERS TY I
№ . 3
J12 7 u . 00
第 3期
浅 谈 如 何 加 强 我 国 企 业 的 内部 控 制
巴凤珠
( 焦作大学 , 河南 焦作 4 40 ) 50 3
人 员 理论 总 结 而逐 步 完 善 的 结 果 。在 我 国 , 内部 控 制
经历 了 内 部牵 制 、 部 控 制 、 内 内部 控 制 结 构 和 内部 控 制
架 构 四个 历 史 阶段 。
则、 内容 等 做 出 了 原 则 规 定 , 求 各 单 位 建 立 并 组 织 实 要
施 适合 本 单 位 业 务 特 点 和 管 理 要 求 的 内 部 会 计 控 制 制
使 用 , 内 部 控 制 评 价仍 停 留在 对 内 部 管理 制 度 执 行 的 但
一
般 了解 上 , 内部 控 制 评 价 还 只 是 起 辅 助 作 用 , 的 甚 有 种 审 计 方 式 , 目的 是 在 了解 、 试 与 会 计 报 表 相 关 其 测
至 流 于 形 式 。而 且 , 此 期 问 , 部 控 制 评 价 只 是 作 为 在 内
度 ; 当重 视 内 部 会 计 控 制 的监 督 检 查 工 作 , 应 由专 门 机 构 或 指定 专 门人 员 具 体 负 责 内 部 会 计 控 制 执 行 情 况 的 监 督 检 查 , 保 内部 会 计 控 制 的 贯 彻 实 施 。 同 时 规 定 , 确 单 位 可 以聘 请 中 介 机 构 或 相 关 专 业 人 员 对 内 部 会 计 控
制评 价 为 主 的符 合 性 测 试 开 始 受 到 专 业 人 员 的关 注 和
国家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出台的政策
国家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出台的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以促
进企业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政府要求各类企业建立和完善
内部控制系统,明确企业的风险和内控目标,强化过程控制和数据质
量管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和损失。
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政府要求各类企业进行内部控
制评价,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优化企业治理
结构。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政府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加强对
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提高企业内部治理能力、保障社会和投资
者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优化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经济发
展环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松散等原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较弱。
企业经营风险难以控制,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得到了重视。
2000年,我国颁布了《公司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
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此举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后,相关政策和法规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渐趋于国际化,企业内部控制也要求与之相适应。
在国家层面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明确各个岗位的权责关系,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同时,还需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工作,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防控,要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来有效应对各种经营风险,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逐渐成熟。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获得投资者和市场的信任。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多地纳入公司治理的范畴,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较弱到逐渐健全的过程。
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企业自身的意识提高对企业内部
控制的重视,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套用于规范和监督企业财务活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准确和及时的制度和措施。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
一些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不到位,监督和管理不够严格,容易出现漏洞和失误。
二、存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缺乏全面的考虑,导致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以达到预期的监督和管理效果。
三、人员素质不足。
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有专业的管理和监督人员来执行,一些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内部控制实施不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来实现,但一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导致内部控制效果打折扣。
以上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一、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管理层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他们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质量。
应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
三、加大对内部控制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力度。
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企业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起高效的信息系统,确保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督。
以上这些改进建议,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和质量,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希望广大企业能够引起足够重视,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改进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企业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关注重点
内控自我评价主要关注重点一、内部环境要素评价内部环境要素评价应建立在对企业文化充分理解和落实集团管控要求基础上进行。
关注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是否促进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是否建立了防止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
应关注以下方面:1.公司治理结构、组织设计、议事规则的设计及运行情况,是否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包括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议事规则的科学、完善,实际执行情况,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组织架构设置、职责划分、信息沟通共享等。
2,发展战略的制定及落实情况,关注战略规划办法内容,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分解对接、战略实施、战略复盘、战略纠偏等。
3.子公司管控情况。
主要包括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重点、重要生产经营事项的落实,对风险管控的要求,授权放权机制、重大事项的报告、绩效考核制度等。
4.人力资源管理。
重点关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及落实,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用与退出,岗位权限设置及不相容职务识别及控制等。
5.企业文化。
重点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评估、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及行为规范等。
6.社会责任。
重点关注安全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等。
7.法律合规环境。
关注重大生产经营及四项审核等法律合规参与及审核情况,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等法律合规队伍建设和落实情况,及法律合规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法治宣传和教育情况等。
二、风险评估要素评价坚持风险导向,重点着眼于风险内控体系整体运行情况,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流程等风险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及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应关注以下方面:1风险管理目标,重点关注风险管理偏好及风险承受度的确定以及对影响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内、外部风险因素的识别、收集、分析、分类及认定情况等。
8.风险评估,重点关注风险评估定性、定量标准的确定,风险评估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的衡量和评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作者:柴童黄国成期号:2007年08月24日发表于《中国财经报》
“公司的失败都是由内部控制的失败引起的。
”这一断言也许略显绝对,但事实表明,企业经营失败和财务信息失实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或失效。
根据美国《内部审计》杂发表志的一份调查报告,自1986年2月起至1990年11月止已发现的114例欺诈案件,多数与虚假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不健全有关。
另外,根据KPMG对美国3000家大中型公司的调查,舞弊有52%是通过内部控制发现的,有47%是通过内部审计检查发现的。
可见,内部控制对于防止财务报告舞弊意义重大。
不仅如此,建立并有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增强企业风险防御能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进而促进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在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第四期培训班举办期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专门组织全体学员就我国内部控制建设与发展这一专题进行深入研讨。
——编者
内控不是制度汇编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或管理工具的形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但企业发展的市场、供应商、客户以及竞争对手等要靠外部控制,良好的内部控制能提供把握外部机会的能力。
李宗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不同阶段。
内部牵制理念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理念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或称内部业务控制)两部分,前者在于报告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
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理念。
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理念,并将各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串联起来。
1992年,财务报告委员会附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COSO报告。
不久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面接受了COSO报告的内容,
COSO报告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制定和实施的,为达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大要素构成。
这“三个目标”和“五大要素”各自含有丰富的内容,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COSO报告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说,统一了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
我国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必须要明确两个问题:
其一,内部控制不是简单的制度汇编,搞内部控制建设也就不是编内控制度,更不是照搬别人现存的制度。
别人成功的制度,不能根本上解决自身的问题,原因在于每一个企业的内在机制和环境不同,所以照搬制度只能解决形式上的问题。
其二,内部控制也不能包治百病。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或管理工具的形式,它的目标从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过度到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再到提高
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然,企业发展还有很多外在的因素,如市场、供应商、客户以及竞争对手等,这些要靠外部控制,所以也不是“一控就灵”,但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增进把握外部机会的能力。
内控建设的四要素
潘晓姿 2007年08月24日 10:01 中国财经报
我从具体实施的环节谈谈我的建议。
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做到:
第一,内控设计应以控制流程(业务循环)为单位,而不是以部门为单位。
一个控制流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若以部门为内部控制单位,容易人为割裂各个控制环节,影响各个部门在整个控制流程上的协同发挥,则很可能使得整个流程出现纰漏或失控。
第二,详细设计时要先确定控制目标,通过识别和分析控制风险(任何可能影响企业实现某一目标的事项)确定控制点,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和分析是连结控制目标和控制点及控制措施的纽带。
没有风险评判过程,将使控制点的确定和控制措施的选择陷入盲目或武断。
第三,内控设计时应考虑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与岗位相适应。
无相应胜任能力的人员通常无法正确行使赋予其的控制职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
因此,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评估和岗位匹配也是内控设计必经的程序之一。
第四,在确定控制点和选择具体控制措施时,应注意保持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牵制。
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
横向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纵向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
另外业务流程中的各岗位和环节应协调同步,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工作效率的机械设计,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及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