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英雄形象的流变融合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外国文学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比如奥德修斯 , 他们所体现 的英雄 主 义 具 有 强 烈 的社 会 责 任 感 和 社 会抱负 , 是 一 种 人类 对 于英 雄 的正 义精神 的向往和赞美 。 这 种英雄形 象 的塑 造 是 和 作 者 所 处 的 的 社 会 环 境 及 政 治 环 境 有 着 密 切 相 符 的 特点 , 如 果 作 品 中塑 造 了 一位 身 负 族 人 希 望 而 战斗 的英 雄 形 象 的话 ,
关键 词 : 外 国文 学 英雄形象 嬗变 的个 人 英 雄 的故 事 , 故 事 的 主 人 公 希腊 第 一 勇 士 阿 基 琉 斯 , 在 战 争 中 为 了 荣 誉 和 尊 严 能 够 不 顾 战 争 结 果而罢战 , 这 是 阿 基琉 斯 个 人 意 识 的强烈反映 , 同时 也表 现 出 了 当时 希腊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与此 相对应的 , 英 雄 赫 克 托在 特 洛伊 战 争 中则 表现 出了浓厚 的集体主义 色彩 , 同 时他 的人 物 形 象 又 带有 浓 厚的悲剧色彩 , 在 一 定 程度 上 已 经 表现 出了嬗变。 作为《 荷马史诗》 的 另一部 分的《 奥德赛 》 则 塑造 了一 位完美英雄的形象 , 具 有 一 系 列 的 完美标志 , 能沉 着 冷 静 的 面 对 和 大 自然 的斗 争 , 具 有 很 多 优 秀 的 品 格 等。 从《 奥德赛》 诞 生之初到后来的 几 个 时代 , 几 乎 每 个 时 代 都 有 展 示 这一英雄形象到作品问世 , 奥德赛 成 为 了就 有 跨 时 代 意 义 的英 雄 典 范, 成 为 外 国 文学 发展 史 上 具 有 标 杆作 用 的英 雄 人 物 。
无 穷 或 是 权 力无 限 。在 作 品 中 , 这
救, 就此来讲和个人 主义英雄存在 着 极 大 的不 同 。 个 人 主 义英 雄 更 加 侧重于对个人 主义理想的实现 , 它 所 注 重 的是 个 人 的情 感 、 体 验 和意 志 的 表 达 。在 这 些 英 雄 形 象 中 , 作 者 更 多 在 他 们 身 上 体 现 的 是 一 种

从《钢铁侠》看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流变

从《钢铁侠》看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流变

从《钢铁侠》看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流变引言:《钢铁侠》是由美国漫威影业出品的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自2008年首次上映以来,迅速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电影中的主人公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即钢铁侠,不仅成为美国超级英雄的代表,也成为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象征。

本文将从《钢铁侠》的角度出发,谈论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以及其流变。

一、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特点1. 个人价值与利益至上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核心特点之一是个人价值与利益的维护与追求。

《钢铁侠》中的托尼·斯塔克是一个亿万富翁工程师,他在电影中的行为和决策往往都是出于对自身价值和利益的考量。

他不仅拥有强大的财宝和科技,还拥有顶级的智慧和创设力,这使得他能够塑造出一个奇特而强大的超级英雄形象。

2. 个人英雄的独立行动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另一个典型特点是个人英雄的独立行动。

在《钢铁侠》系列电影中,托尼·斯塔克几乎全部的决策都是独自做出的,他只信任自己的能力和裁定,不依靠于他人的援助或指引。

他的独立行动不仅表此刻对敌人的追求和战斗中,还表此刻创设和改进自己的钢铁战甲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

3. 个人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彰显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第三个特点是个人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彰显。

托尼·斯塔克不仅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也主张他人的自由和独立。

他信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抱负,而不受任何限制和压迫。

他在《钢铁侠》系列电影中不仅为自己的价值和利益而战斗,也为他人的幸福和自由而奋斗。

二、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流变1. 从英雄力气到复杂性剖析在《钢铁侠》系列电影的前几部作品中,托尼·斯塔克被塑造成一个拥有巨大英雄力气的超级英雄形象。

他的战甲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和功能,使其在战斗中无坚不摧。

然而,随着电影剧情的进步,托尼的形象逐渐展示出复杂的人性和剖析的一面。

他面临的逆境和决策也越来越复杂,不再是简易的黑与白、善与恶的对立。

英雄的形象在不同文化中如何演变?

英雄的形象在不同文化中如何演变?

英雄的形象在不同文化中如何演变?一、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形象在古希腊文化中,英雄被塑造成具备超凡能力的神话人物,他们通常具有卓越的智慧和勇气,以及非凡的力量和技艺。

古希腊英雄的经历和传奇般的壮丽故事,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其他神话和传说,深深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化。

1. 神话亲子关系:古希腊英雄的出生通常与神或半神有关。

例如,赫拉克勒斯是众神之子,通过他的英雄举动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2. 战争和冒险:古希腊英雄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冒险,他们与怪物和敌人作斗争,展示了勇气、技艺和毅力。

3. 传奇钟爱:古希腊英雄往往受到众人的崇拜和赞美,他们的事迹被传颂,并成为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二、中世纪欧洲文化中的英雄形象在中世纪欧洲文化中,英雄的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

英雄更多地与骑士和骑士精神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行为与封建价值观和荣誉观念紧密相连。

1. 骑士精神:中世纪欧洲的英雄强调勇敢、忠诚、正义和荣誉,他们成为守护和维护正义的象征。

2. 骑士团体和骑士精神:在十字军东征和和平时期,骑士团体的兴起使英雄形象更加浪漫化和理想化。

骑士之间的友谊、勇敢、忠诚、慷慨和礼节成为重要的价值观。

3. 传说与爱情:中世纪欧洲的英雄形象常与浪漫的传说和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故事包括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罗兰和奥兰多等。

三、现代英雄形象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社会中英雄的形象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科技与传媒的影响下,英雄形象越来越多样化,体现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特点。

1. 超级英雄:现代英雄形象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超级英雄,他们具备超人的力量和超能力,代表着正义和拯救世界的精神。

如蜘蛛侠、钢铁侠等。

2. 非凡智慧:英雄形象不再仅仅强调肉体上的力量,现代社会更看重智慧和技术,因此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有影响力和改变历史的领袖,比如乔布斯、马斯克等也被赋予英雄的形象。

3. 内心成长:现代英雄形象更加注重表现内心成长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他们面对的挑战更常与内在崛起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有关。

浅析外国文学中英雄形象的演变

浅析外国文学中英雄形象的演变
第3 5卷 第 1 2 期
2 0 1 4年 1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Vo J . 3 5No . 1 2 De c . 2 01 4
在荷马史诗 中, 英 雄的重要 性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 亚里士 多德说过 : “ 英雄形象是组成文学结构 的一个非 常的重要 的
英雄 、文艺复兴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中不懈努力 的奋 斗者 ,文艺复兴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 中的天马行空独来独 往 的超人或者是高贵的 巨人等 ,都是一个 时代 的特征和表 现。在西方文学界 , 文学家将人类 社会 大致 的划分为三个 时
部分 , 同时也是史诗 中的行 为的因素 。” 例如阿基琉斯 , 他是 希腊 的第 一英雄 , 但他却 不管希腊联 军的胜负 , 毅 然罢战 ,
因为他要维护 自己的尊严及荣誉 ,这表 明了阿基琉斯有很
代, 神的时代 、 英雄 的时代和人的时代 。 首先是神 的时代 , 这 个 时代 的英雄都具有非常强 的宗教色彩 , 同时也极富神性 , 代表着这个时代 的人类心 目中的超 自然力量 。在神 的时代
类的理想表露无遗。

象 ,那就是奥德修斯这类型 的英雄形象 。在文艺复兴 的时
代 ,哈姆莱特 和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最具有代 表性 的两个
英雄形象 。
二、 个 人 主 义英 雄

古 典 英 雄
1 . 个人主义英雄 的产生 个人 主义英雄 富有个人 自由精神 以及 理想 ,都有对个
1 . 古典英雄形象 的产生 具有非常宏大 的道 德理想或者是救世理想 的英 雄就是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嬗变作者:王松来源:《大观》2016年第03期摘要:文章从英雄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着手分析,简述了英雄形象嬗变的过程。

认为理想化或者说道德化的英雄形象出现在距现在十分遥远的历史时期,这些英雄有着宏大的理想与道德情操,有着强大的感召能力。

在他们身边围绕着诸多拥戴者,甚至部分英雄还具有“神性”。

而自由精神与个人意志,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特征体现,此时角色形象从原始英雄的神性与道德光辉中脱离出来,更加注重自我情绪和自身观点的表达。

而近代主流文学作品的主角,逐渐变得平凡,开始应对琐事。

关键词:英雄形象;嬗变;外国文学作品西方文学作品中英雄主义盛行,从中世纪开始,骑士形象便深深烙印在作家与读者的心中[1]。

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批判主义作品中,都能寻到英雄的痕迹。

而通过梳理不同时代的英雄形象,则能了解当时社会对英雄的期许,从中窥见社会与时代风貌的一斑。

一、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希腊的神话深远的影响了古典文学的志趣,希绪弗斯、赫拉克拉斯等人,不仅作为英雄存在,同时还流淌着神的血脉。

这些英雄有着一定的共通点,就是对人类的亲近与保护。

在洪水猛兽中拯救人类于危难,传授给人们道德与技艺。

这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不足,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不够,并且面对野兽、自然灾害等,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从而期待有一个英雄在人们需要时站出来,帮助并保护这些弱小的人们[2]。

从这些英雄形象的构造中,即折射出先民对自然力量的畏惧与崇拜。

同时,对人类自身不自信也是故事中总要为英雄人物寻到一条神性血脉的根由。

因为人们不自信自己能对抗猛兽和自然,所以保护他们的必然是更高等级的神灵。

《伊利亚特》作为古希腊著名史诗,以阿基琉斯为线索人物,对战争以及英雄进行赞美与歌颂[3]。

从中体现出西方思想中,对个人的重视,对自由的探讨。

阿基琉斯在全文中两次愤怒,并成为《伊利亚特》重点描写章节。

第一次,是为了自己的荣誉与尊严,愤怒的阿基琉斯置联军的利益于不顾。

英雄·异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英雄母题及其流变

英雄·异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英雄母题及其流变

个原型 “ 半神 ”在 古希腊 文学 中诞 生,英雄 母题就一直 支配并主宰着 西方文学的人 物塑造 :从 中世 纪的骑 士英雄 ,到
文艺复 兴时期 的 巨人 英雄 ;从 l 7 世 纪的 古典主 义英雄 ,到1 8 世 纪的启 蒙英雄 ;无论是 l 9 世 纪的拜伦 式 英雄 、撒 旦 式英 雄 ,还是 2 0 世 纪的海 明威 式英雄 ,甚至是的现代主义 文学中的 “ 反 英雄 ” ,他 们都可以看作是 古希腊 的 “ 半神 式英雄 ” 母题在 不 同时代 的 “ 变体”。正是这些英雄 形象汇成 了西方文学 多姿 多彩 的河流 。
【 关键 词 】 英雄 母题
半神式英雄
原型
反英雄
【 中图分类号 】 1 1 0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 8 7 8 4 ( 2 0 1 3 ) 0 2 — 0 3 0 — 0 5
景和现象的个人 阐述与发挥 。换言之 ,一个有价 什 么是 母题 ? 围绕 着母题 和 主题 的定义 , 在 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仍存在颇多争议 。在 国内学 值的被历代文学 中的故事题材肯定并承传下来 的
互动与传承 、冲突与融合的嬗变轨迹 。
个人化 ,或者说是对存在于题材 中的一种客观情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2 3
基金项 目:山 东省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 科学研 究立项项 目,项 目编号:J 1 2 WE 5 6 ;山东省 高校科研发展计  ̄ , ] 2 0 1 0 年度立项项
来而深化为作品的 “ 主题 ”。任何 “ 主题”都是 作 家对 “ 母题 ” 的重新思 考和 认识 ,所 以 同一
“ 母题 ”在 各 时代 的叙 事 文学 的文 本 L f | 会 被 赋 予 特殊 的 、不 同的 “ 主题 ”意 义 。 本 论文 将 以 “ 母题 ”理 沦作为 研 究视 角和 方 法 沦 ,展 开 对 于 西方 文 学 中的 “ 英 雄 母 题 ” 的研

女杰到妖妇——西方美术中犹滴形象的流变

女杰到妖妇——西方美术中犹滴形象的流变

女杰到妖妇——西方美术中犹滴形象的流变文 任东升 段杨杨她精美的凉鞋吸住他的目光,她娇媚的容颜俘获了他的心,忽然之间一把利剑,斫断了他的颈项。

波斯人为她的胆略而惶悚,米底人为她的勇武而震惊,而我们的人民却欢呼胜利。

——《犹滴传》据《圣经》“次经”《犹滴传》记载,犹滴是犹太伯夙利亚城里一位年轻貌美的忠贞寡妇。

当犹太民族被荷罗孚尼率领的大军围困时,她挺身而出,设妙计深入敌军阵营,借美貌迷住敌军元帅,趁其大醉果断割下其头颅,使敌军群龙无首、不攻自破。

如此足智多谋、从容果敢的犹滴令族人由衷佩服,成为享誉民族的巾帼英雄。

这样一位传奇女子在西方深受绘画大师的青睐,不同时代、不同画派的画家用其画笔巧妙地为她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作品,而犹滴的形象也由此从“女杰”变为“妖妇”,这是一番怎样的历变呢?让我们以时间为坐标,一一细品以下画作来了解。

沉着冷静的侠女——《犹滴与荷罗孚尼》《犹滴与荷罗孚尼》(Judith and Holofernes)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安德烈亚·曼特尼亚(AndreaMantegna,1431—1506)约于1480年所作的板上蛋彩画,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曼特尼亚喜欢思考不朽的英雄人物,表现其伟大精神,作品人物经常令观者肃然起敬,犹滴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这幅画中,犹滴像罗马神话中的女神一般高贵端庄地站在画面中央。

她背对着敌军元帅荷罗孚尼的残尸,不屑一顾地把他的首级递给身后的女仆,动作大方,毫无颤巍,呈现给观者一个沉着冷静、英姿飒爽的侠女犹滴。

曼特尼亚是帕多瓦画派的杰出代表,这一画派人物形象刻画严谨,注重形体实感。

此画中的犹滴便是如此,给人强烈的立体感与质感,如古典雕塑一般。

画家用坚硬锐利的线条将犹滴的表情描绘得庄严而冷峻。

而她的女仆却手指发抖、畏缩着伸出布袋,表情痛苦,可见此刻其内心的紧张与胆怯,这更加反衬出巾帼英雄犹滴的沉着与勇敢,体现出画家的写实倾向。

画面整体色彩丰富而饱满,如瓷器上的釉彩一样照人。

从《钢铁侠》系列电影谈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从《钢铁侠》系列电影谈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从《钢铁侠》系列电影谈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一、本文概述《钢铁侠》系列电影,作为漫威电影宇宙的开篇之作,不仅以其炫目的特效和紧张刺激的剧情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更深刻地体现了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本文旨在通过解析《钢铁侠》系列电影,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文化价值观,分析这种文化现象对电影艺术以及观众的影响,并借此反思个人英雄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意义。

我们将从电影的剧情、角色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入手,逐一剖析个人英雄主义在《钢铁侠》系列电影中的体现,以及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深植于美国的国家精神之中,成为塑造美国社会风貌和民众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这一点在《钢铁侠》系列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电影中,钢铁侠托尼·斯塔克,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过人的智慧和技术能力,独自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任,成为了无数观众心目中的英雄。

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盛行,源于美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其建国历史相对较短,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美国社会更加强调个人的能力和价值,鼓励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梦想。

这种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氛围,使得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在《钢铁侠》系列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托尼·斯塔克作为一个亿万富翁和天才发明家,他拥有高超的技术能力和无限的财富,但他并不满足于个人的享乐和安逸。

相反,他选择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用于拯救世界,成为了一个无畏的战士和守护者。

他的这种英勇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勇气和智慧,更彰显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

《钢铁侠》系列电影还通过托尼·斯塔克与其他角色的互动,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

在电影中,托尼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需要与团队成员、政府机构以及普通民众进行合作和沟通。

从《钢铁侠》看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流变

从《钢铁侠》看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流变

从《钢铁侠》看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流变从《钢铁侠》看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流变自20世纪初起,美国英雄主义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

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所崇尚和追求的价值观,而漫威的经典角色《钢铁侠》在这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钢铁侠》所展现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流变。

首先,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在《钢铁侠》中得以充分表达。

《钢铁侠》这个角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斯坦·李的父亲霍华德·李,霍华德·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政府研发武器技术。

角色托尼·斯塔克,作为一个技术大亨和工业家,他的热情在于利用先进科技保护世界和平。

这种独立自强、所向披靡的精神符合美国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漫威用《钢铁侠》这个角色在不同时期展现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流变,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托尼·斯塔克的形象塑造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领导地位,强调个人聪明才智和技术创新,以及与政府合作以应对全球安全威胁。

这一阶段的《钢铁侠》描绘了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自信和决心。

然而,在21世纪初,随着美国社会对政府和大企业的不信任日益加深,漫威对《钢铁侠》的创作意图也发生了变化。

托尼·斯塔克开始成为了一个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英雄形象。

在电影《钢铁侠》系列中,托尼·斯塔克放弃了作为军火制造商的身份,转而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恐怖主义和环境污染。

这种转变代表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从“国家英雄”转向“全球英雄”的观念转变。

此外,《钢铁侠》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于英雄形象的复杂性认识。

托尼·斯塔克作为一个英雄,不仅展现了个人能力和机智,同时也展现了矛盾和脆弱的一面。

他面对自己的恶习和错过的机会感到后悔,同时身体上的弱点也让他的英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这种复杂性的呈现不仅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也引发了观众对于英雄在现实世界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局限性的思考。

中外影视史中的英雄形象构建

中外影视史中的英雄形象构建

中外影视史中的英雄形象构建英雄形象在中外影视史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和关注点。

英雄形象的构建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为了传达一种价值观和个人品质。

本文将从中外影视史中的英雄形象构建方面展开讨论。

中外影视史中的英雄形象构建主要受到历史、文化以及观众需求的影响。

首先,从中国影视史的角度来看,英雄形象的构建经常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历史事件相关。

在中国,英雄形象通常被塑造成保护家国、捍卫正义的人物。

在经典影片《英雄儿女》中,英雄形象是战斗英勇、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这种英雄形象既满足了观众对于英雄的期待,也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传达了社会主义价值观。

另一方面,在外国影视中,英雄形象的构建通常更多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美国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经常扮演着超级英雄或者正义的保护者的角色。

例如,蜘蛛侠、超人等超级英雄形象在美国影视中被广泛塑造,他们拥有超凡能力,为社会秩序与正义而战。

这些英雄形象既满足了观众对于英雄的幻想,也代表了美国超级英雄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英雄形象的构建还存在着塑造和扭曲的这一现象。

在中外影视史中,英雄形象的构建往往是为了表达一种理想主义的信念,以激励和感染观众。

然而,有时候这种塑造也可能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与现实脱节。

对于中国影视来说,有时会在英雄形象中夸大英雄的形象,使之超出现实的范畴,这可以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但也可能造成观众对于现实英雄的认同感下降。

而在外国影视中,一些英雄形象可能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忽视了团队合作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在英雄形象构建过程中,影视制作从业者要考虑观众的需求以及社会背景。

观众对于英雄形象的期望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

在中国,英雄形象多年来已经从以武力为主导的时代转向更加注重品质和个人魅力的时代。

观众对于英雄形象的认同已经不再局限于外在的形象,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另一方面,在外国影视中,观众也更加关注英雄形象的多样性和多维度的刻画。

浅谈战争题材中外国人眼中的英雄形象以《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为例[五篇范例]

浅谈战争题材中外国人眼中的英雄形象以《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为例[五篇范例]

浅谈战争题材中外国人眼中的英雄形象以《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为例[五篇范例]第一篇:浅谈战争题材中外国人眼中的英雄形象以《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为例浅谈战争题材中外国人眼中的英雄形象——以《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为例【摘要】在《荷马史诗》中,阿咯琉斯是一位带着辉煌光环的英雄,和其他的古希腊英雄一样,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对他的评价,褒贬皆有。

要了解早期的西方文化就要通过分析作为战争题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因为他们身上能体现出当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点。

阿喀琉斯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具有希腊民族精神的性格的代表,他身上几乎体现着奥林匹斯神系中男性神祗的一切基本特征。

【关键词】阿喀琉斯;英雄形象特征;英雄主义传统一、与众不同的身世背景阿喀琉斯是阿耳戈英雄—拍琉斯和海洋女神—芯提斯的儿子,西方谚语中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heel)就是说阿喀琉斯出生的时候被他母亲捏住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因此全身除脚踵之外,刀枪不人,由此来比喻“致命的弱点”。

人神混血儿的身份让阿喀琉斯在凡人的世界中鹤立鸡群,成为希腊人中的第一勇士。

尽管《荷马史诗》中有成千上万的军人参加战争,但有名有姓的没有几个,而这些勇士们最后还只是为了衬托阿喀琉斯勇猛。

战争从来就是英雄的战争,文字的历史上也只有英雄的名字。

二、复杂的性格特征阿喀琉斯体魄矫健、勇猛善战,这是荷马史诗中英雄们所拥有的共性。

除此之外,还具有鲜明而又复杂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凶猛残忍的同时又重荣誉、讲义气;坦率、磊落的同时又横蛮、心胸狭窄和自私。

在他的性格特征中,主要体现了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及个人价值所在。

阿喀琉斯因此成为荷马史诗中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个人价值体现的典型代表。

他是因为个人的任性而退出战场,致使希腊军队节节溃败,伤亡惨重。

阿伽门农抢走了他的女俘,而且在集会上公然轻视侮辱自己,阿喀琉斯对此很愤怒,拒绝出战,他只顾个人的荣誉而看着希腊军队在战场上溃败,充分地体现了他以个人的得失为重,而不顾他人的死活的个人中心主义。

从民族英雄到国际英雄中外英雄形象的比较

从民族英雄到国际英雄中外英雄形象的比较

从民族英雄到国际英雄中外英雄形象的比较从民族英雄到国际英雄:中外英雄形象的比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崛起,英雄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民族英雄到国际英雄,中外英雄形象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外英雄形象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英雄标准的不同中外英雄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民族英雄往往是以捍卫国家利益、保卫家园为使命的,如岳飞、郑成功等。

他们的形象多是武勇、坚韧和忠诚的化身,象征着民族的自豪和团结。

而在国际舞台上,英雄形象往往是与和平、正义等价值观念紧密联系的。

他们以为全人类福祉而奋斗为己任,如纳尔逊·曼德拉、马丁·路德·金等。

他们的形象更注重温和、包容以及智慧的一面,体现了国际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外英雄形象的差异也与不同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中国文化强调“孝道”、“忠诚”等传统价值观,这在中国英雄形象中得以体现,比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就代表了智者和忠臣。

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英雄主义和独立精神,例如美国的超级英雄如超人、蝙蝠侠等。

他们身上的英雄特质更多是个体的超凡能力和拯救世界的义务感。

三、社会需求与英雄形象的变革英雄形象的变化也与当代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国际英雄形象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些国际英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能够激励人们对和平、正义等价值的追求。

国际英雄的形象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英雄模式。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对英雄形象的认知也逐渐转变。

人们对英雄的期待不再依赖于暴力和武力,而是更加注重其智慧、创造力和人道精神。

这也为中外英雄形象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四、中外英雄形象对社会的影响中外英雄形象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家形象的崛起,中国民族英雄的形象不仅在国内受到推崇,也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这对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树立国家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浅析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神话是人类生活的剪影,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必定有产生神话的土壤。

中西方的神话尽管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为后人展现了当时人类对自身和所处环境的无限遐想。

中国的神话比较零散,没有被世人集中地收集和整理,而是分散在诸多古代的典籍中,包括远古的神话传说、历代文人所创作的志怪小说等等。

西方的神话相比较中国神话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宏大的规模体系,主要包括北欧神话和日耳曼神话、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神话、凯尔特神话以及宗教神话四类,本文将以流传较广的古希腊神话为例进行探讨。

中西方的神话传说尽管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不可否认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有宇宙生成、创造人类、歌颂真情等主题,也都存在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英雄人物抑或是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小人形象。

从人物形象而言,中国的神话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道思想的影响,注重伦理规范,而希腊神话则主张冲破羁绊和追求自由,个性色彩更加鲜明。

本文将对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进行比较,并剖析人物形象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对比首先,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尚德,以天下为己任,而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更注重个体主义,有时为了满足个人利益甚至可以放弃集体利益。

像大禹治水时“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都具有极强的爱民精神和责任意识,他们悲天悯人、惩恶扬善、宽厚仁爱,其行为都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私欲。

但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尽管拥有着超越凡人的力量与智慧,但同时也体现着人类的原始欲望,嫉妒、自私,推崇个人的中心地位。

传说有三位美貌超人的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为了实现一己私欲,得到一个“送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竟然争执不休,甚至不惜引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给古希腊人民和特洛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西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塑造方式的异同_黄红玲

中西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塑造方式的异同_黄红玲
三、结 语
通过中西方文学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方式的差 异,我们可 以 进 一 步 理 解 中 西 方 文 化 的 差 异, 对 于 领悟生命内涵、生存价值、生活意义也有着极其重 要的意义。不管怎么说,英雄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 中是永不磨灭的,在西方如此,在中国亦是。
[参考文献] [1] 陈独秀. 东西民族根本来自想之差异[J]. 新青年,第 1
人做媒。她在 无 聊 之 中 把 邻 近 的 一 个 孤 女 哈 丽 埃 特 置于自 己 的 保 护 之 下,主 观 臆 想 地 安 排 她 的 恋 爱。 哈丽埃特很随和地一次又一次 “爱” 上了爱玛给她 选择的 “求婚者”。最后在爱玛的不负责的怂恿下, 竟自以为 “爱” 上了本地最大的地主兼地方官奈特 利先生,这时 爱 玛 才 猛 然 发 现 原 来 自 己 是 爱 奈 特 利 先生的,爱 玛 是 始 终 没 有 放 弃 审 时 度 势 的, 这 从 她 为哈丽埃特小姐安排的一次次 “姻缘” 中可以验证, 而她和奈特利先生这对欢喜冤家,也是彼此试探而 相互选 择 的 结 果。由 此 才 诞 生 了 异 乎 寻 常 的 喜 剧 意味。
可以称 之 为 英 雄 的 人,要 么 是 才 能 勇 武 过 人 的 人; 要么是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要么是无私忘我,不辞 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二、中西方文学作品中 英雄形象塑造方式的异同
( 一) 中国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方式 1. 塑造英雄群像 中国儒家文化 造 成 中 国 人 重 群 体 关 系、轻 个 体 自我的文化心态。中国文学作品在塑造英雄形象时 往往是写一群或一组人物,而不是集中笔墨去塑造 孤立的个别主人公,其中的个人也不可避免地承担 着有社会界定的具体功能的角色,换言之,只有在 其他个人的整体背景下。例如古典小说中的三国英 雄群、隋 唐 英 雄 群、水 浒 英 雄 群 等,都 具 有 为 天 下 苍生谋幸福的意志,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能献 出生命。近代以来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 在 “革命” 这一典型环境下,英雄往往是 “人民英 雄” “革命英雄”,他们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把个人 的力量献给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给共产党和人 民。他们又 始 终 和 人 民 站 在 一 起, 即 使 身 陷 囹 圄 也 不会孤独。他们不愿享受世俗的幸福,而是在革命 或其他事业中充分享受激情燃烧的无限喜悦和悲壮。 可以说,中国 文 学 作 品 在 塑 造 英 雄 时 通 常 偏 重 于 英 雄的共 相,而 共 相 往 往 是 通 过 组 合 人 物 来 体 现 的, 主要角色的性格言行充满流动和变化,而那些孔武 有力、叱咤 风 云 的 人 物 都 是 处 在 陪 衬 的 地 位。 英 雄 人物被置于与其他人物的比照中,英雄人物显得愈 高大,其他人物也就更见其渺小了。 2. 塑造伦理型英雄 在中国,自 从 儒 家 一 家 独 大 后,其 伦 理 观 念 一 直成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准绳,成为人们普遍认可接 受的 衡 量 人 的 贤 德 的 标 尺。其 “仁、义、礼、智、 信”以及君臣、父子、夫 妻、朋 友 之 间 交 往 之 道, 深深地影 响 了 中 国 文 学 作 品 中 的 英 雄 形 象 的 刻 画。 比如罗贯中创作 《三国演义》,就充分展现了这样的 道德品质,以罗贯中有意为之的 “正统” 的刘汉集 团为例,刘、关、张、赵、诸葛,无一不符合这些道 德法则。刘备乃一卖草鞋的,但为了澄清天下,解 救苍生,于是打出了 “中山靖王之后” 的旗帜,拉 拢人才,宰 割 天 下。他 符 合 儒 家 “圣 君” 的 理 想, 礼贤下 士,仁 厚 爱 民,如 他 放 徐 庶、 摔 阿 斗, 都 体 现了 “仁义” 的表现。再如刘关张 “桃园结义”,使

浪漫主义思潮中的英雄形象及其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诠释

浪漫主义思潮中的英雄形象及其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诠释

浪漫主义思潮中的英雄形象及其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诠释1. 引言浪漫主义思潮是19世纪末欧洲文学艺术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中英雄形象成为了该时期作品中的关键元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浪漫主义思潮中英雄形象的特点,并通过以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为例,分析其中对英雄形象的具体诠释。

2. 浪漫主义思潮中英雄形象的特点在浪漫主义思潮中,英雄形象通常具有以下特点:2.1 内心世界饱满浪漫主义英雄塑造注重描绘人物内心世界,其情感丰富、矛盾而动荡,常常陷入自我挣扎与冲突之中。

2.2 反叛与孤独浪漫主义英雄常常身处社会边缘或地位低下,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并表现出对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反叛。

同时,他们也常常面临孤独的命运。

2.3 渴望自由与追求梦想浪漫主义英雄渴望自由,追求真理和理想,他们勇敢地迈出一步,尽管深知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

他们对于理想的执着和对自由的追求使他们成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英雄。

3. 《巴黎圣母院》中英雄形象的诠释《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凯奇穆的形象是浪漫主义英雄形象在小说中的具体诠释。

3.1 内心冲突与情感丰富凯奇穆是一个拥有复杂内心世界的角色。

他被社会边缘化,被视为畸形怪物,并因此饱受孤独与困扰。

尽管如此,他内心仍然温存着纯真善良之情感,同时也伴随着无尽的痛苦和怨恨。

3.2 反叛与孤独命运凯奇穆对社会中的不公和虚伪感到愤懑,他试图反抗束缚自己的体制和传统观念。

然而,这种反抗导致了他更大的孤独和边缘化。

3.3 渴望自由与追求梦想尽管凯奇穆身处困境,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渴望得到认可和爱情,并为之奋斗。

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下,他都不放弃追寻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自由。

4. 结论浪漫主义思潮中英雄形象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丰富多样、充满冲突与艰辛的内心世界。

《巴黎圣母院》中的凯奇穆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英雄形象,展现了其内心世界、反叛与孤独命运以及对自由与梦想的执着追求。

银幕英雄形象的中西对比与演变——以吴宇森英雄电影为例的开题报告

银幕英雄形象的中西对比与演变——以吴宇森英雄电影为例的开题报告

银幕英雄形象的中西对比与演变——以吴宇森英雄
电影为例的开题报告
题目:银幕英雄形象的中西对比与演变——以吴宇森英雄电影为例
背景: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银幕英雄形象已经成为电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下,银幕英雄形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英雄形象不仅在外在形象上存在差异,更体现在精神内涵上。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银幕英雄形象的对比分析,探究其演变和特点,并以吴宇森英雄电影为例,分析其中的创新点和影响。

方法: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

首先,通过对中西方银幕英雄形象的历史演变和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英雄形象的异同。

其次,选取吴宇森导演的英雄电影作为案例,对其创新点进行分析,并通过文献资料和观影体验进行讨论。

预期成果: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银幕英雄形象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银幕英雄形象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点。

以吴宇森英雄电影为例,可以探讨其对银幕英雄形象的创新和影响,为我们了解银幕英雄形象和文化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方英雄形象的流变融合
作者:刘素梅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1期
内容摘要:英雄是人类永恒的理想,本文通过对西方英雄形象发展流变的梳理,力图探索西方重个体尚超越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西方英雄形象流变
英雄是人类永远的向往和光荣,在英雄身上人们常常感到的人类自身旺盛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意志。

自古及今,英雄主义的梦想从未间断,从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古希腊和希伯来的英雄说起,通过二希文化中英雄主义的探索,说明西方重个体尚超越的文化精神。

一.古希腊文化中英雄形象:征服者——阿喀琉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童年,希腊的神话和艺术反应了“人类美丽的童年”。

希腊是个典型的海洋国家。

它的东西南三面都濒临地中海,土地贫瘠,迫使希腊人到海上谋生:或经商、或做海盗。

这种生活形成了希腊人自由奔放、浪漫绮丽的民族性格,他们一般需要通过冒险、武力和狡黠去攫取财富,他们的思维和视野也更加开阔。

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1.英雄特质。

阿喀琉斯的性格核心是珍视荣誉,尊严至上,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英雄特质。

阿喀琉斯一出生,神喻他有两种命运:或者默默无闻地长寿而终,或者战场上光荣死亡。

阿喀琉斯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他勇敢作战、建功无数,令特洛伊人闻风丧胆。

他把勇敢视为最高荣誉,认为怯懦者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

但对于敢冒犯他尊严的阿伽门农他又是决不妥协退让。

愤怒使他丧失了理智,他诅咒希腊人不能赢得胜利。

当好朋友被敌方杀死,他又变成杀人的魔鬼,无数特洛伊英雄倒在他的利刃之下,连河神和太阳神出来阻止,也难逃他的砍杀。

希腊人赋予英雄丰富的感情,甚至为了个人感情,牺牲了许多集体利益,为了个人尊严,牺牲了英雄形象的完美也在所不惜。

但是正像黑格尔所说:“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它的全部丰富性。

”一个并非完美的英雄,他的艺术形象却是无与伦比的完美,直到今天依然魅力四射,这说明古希腊人无限丰富的民族性格和富有理性的自信心:他们忠实于自己心灵,能够欣赏英雄的本质特色,宽容英雄个性特征,甚至于性格缺点,而不求全责备。

2.英雄困境与决择:尊严与命运的率性博弈。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性格。

希腊人理性地认识到利己是人的本性。

阿喀琉斯征战是为了自己,奥德修斯海上漂流、杀死求婚者复仇是为了自己,特洛伊战争的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希腊人认为英雄的本质就是面对自然和社会等各种异己力量的压迫、侵害所产生的一种勇于抗争绝不屈服的生命力。

所以当阿喀琉斯面临这样的抉择:维护荣誉尊严就是选择必死命运,选择放弃维护尊严就可以平庸长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有一个细节,就是阿喀琉斯的脚踵的象征意义。

阿喀琉斯的母亲因为疼爱儿子,倒提孩子双足浸入冥河使得阿喀琉斯刀枪不入,结果疏忽了手抓双足的地方也就是脚后跟没有浸泡,而阿喀琉斯最后恰恰被太阳神射中了脚后跟而死。

荷马是否在警示人们:英雄身上也会有致命的缺点,这是否表明希腊人对于自我尊严的深刻忧虑?
二.希伯来文化中英雄形象:拯救者——摩西
1.英雄特质。

忧患意识和坚韧不拔是摩西最显著性格特点。

摩西本可以终身过着豪华舒适的王子生活,但是却念念不忘本民族的苦难,耳边经常听到以色列入的哭泣和呼求的声音。

他用剑杀死了侮辱以色列人的埃及监工,为此流亡四十年义无反顾。

四十年旷野的生活,他学会了忍耐、温柔、同情和怜悯。

所以才终于被耶和华所拣选。

他机智果敢、英勇神武地与埃及法老做争锋相对的斗争,经历了十大灾难冲破了埃及法老铁甲军的围追堵截,把来势汹汹的敌人淹没于滔滔红海之中。

在旷野漂流近四十年中,摩西不畏艰险,始终把神的温暖和鼓励转达给人民,对背叛神的律法的行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肃清,处决了“金牛犊”事件中的叛徒,平定了内部分裂分子可拉等的叛乱,粉碎摩押人、米甸人妄图败坏以色列入的阴谋诡计。

古希腊人喜欢神,因为神体现了人的欲望。

以色列人敬神,因为他们敬畏人的神性。

但是有一点是他们共同追求的,那就是追求解放自由。

后来的基督教文化摒弃了以色列人狭隘的民族意识,把宗教的宗旨扩展为拯救人类脱离苦难的献身精神。

2.英雄困境与抉择:超越自我的艰难跋涉。

作为凡人的摩西其实是软弱的,虽然他一直都关心同胞和民族的前途,可是他并不认为有能力肩负起这个重担。

神为磋磨他的意志,让他放牧四十年。

耶和华要求摩西回埃及拯救百姓时,他再三推却直到耶和华发怒,他才勉强接受这个艰巨重任。

领导色列入经过四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摆脱埃及统治者,完成“出埃及”解放运动。

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当摩西带以色列人跋涉在旷野时,众人饥渴难忍,摩西用手杖击打岩石,结果流出清泉。

但是由于摩西在没有得到神的允许而想靠自己的力量出现神迹,结果神就惩罚他不能进入迦南美地。

这似乎是告诫人们,无论你是多么伟大的英雄,曾经做出过多么大的贡献,都不能骄傲,否则就会失去神的悦纳,甚至遭到严重惩罚。

三.二希文化融合的英雄形象:征服与拯救者——浮士德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诗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

诗好比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深,花就不茂盛。

西方的诗深广就因为它有哲学和宗教培养它的根。

西方文化不仅得益于古希腊文化,而且也得益于希伯来文化和由此发展而来的基督教文化。

1.英雄特质。

自强不息是浮士德最显著的性格。

浮士德长期困守在书斋,虽然博览群书,但他对学者生活感到厌倦到想自杀。

对于生命的这种不满足,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

他想追求多彩多姿的生活,想追求快乐,或者不如说想追求痛苦,因为没有痛苦的快乐是肤浅的快乐。

浮士德内心有着强烈的自我欲求,可能是追求各种名利地位的享受,可能是魔鬼一样的生活。

但还有一个是欲望是追求灵魂的崇高,可能是天使一样的美好。

于是魔鬼带领他去体验激情奔放的爱情生活,实现政治抱负,追求古典美的海伦。

但是这些理想的实现都归于幻灭。

2.英雄困境及其抉择:自我与超越的两难境地。

康德在《从世界公民角度看的普遍历史理念》指出:“……人有一种社会化的倾向,因为在这种状态中他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人,即比发展他的自然才能要多一点审美。

但是他又有一种个体化自身的强烈倾向,因为他同时有要求事物都按照自己的心愿摆布的非社会化不行,于是这在所有方面都发现对抗。

……正是这种对抗唤醒他的全部能力,驱使他克服懒惰,使他通过渴望荣誉、权力和财富,区追求地位……从野蛮到文明的第一步就这样开始了。

……这种无情的名利争逐,这种渴望占有权力的贪婪欲望,没有他们。

人类一切优秀的才能将永远沉睡,得不到发展。


浮士德是西方近代文化的一个合体,这个合体既融合了希腊强烈个体意识,同时也有基督教对现实的超越和对理想的向往。

在经历了无数次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成功与幻灭,浮士德终于放弃了“小我”的欲望的、肉体的、名利的满足,开始转向灵魂的崇高,最后浮士德终于在因拯救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拯救的造福大众的事业中获得幸福。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实现自我并超越自我,向着更高境界,也就是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人。

四.西方英雄主义的融合流变
希腊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民族,他们所推崇的英雄也是充满自我尊严富有人性魅力和阳刚之气的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表现了海洋民族睿智的英雄主义思想。

而希伯来民族,长期处在异族的统治之下,具有非常强烈的不幸意识和罪感意识。

这种意识使得他们超越肉体在灵界寻求一种超越自我的浪漫精神。

而启蒙时代的浮士德形象则融合了希腊式的征服和希伯来式的拯救,沿着二希文化的道路,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基本上就在征服(维护尊严)——拯救(超越自我)——征服与拯救这几种模式之间循环演绎。

第一种征服式英雄,共同特点崇尚自由、勇敢正直、珍视荣誉、率性真诚。

比如古希腊众多英雄人物、拜伦式英雄、《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迪亚哥,他们勇于捍卫尊严,虽败犹荣。

第二种拯救式英雄,共同特
点是身处逆境,肩负使命,执着追求,超越自我。

比如《悲惨世界》里冉阿让,托尔斯泰陛下的聂赫留多夫,狄更斯笔下的梅尼特医生。

这类英雄都像摩西一样,心底无私,若人似神。

第三种征服与拯救融合式英雄,如俄狄浦斯、哈姆雷特、浮士德、约翰克里斯多夫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勇敢坚强、正直无畏、执著追求、超越自我。

二希文化的有机融合,完成了既实现自我又超越自我的两种文化的融合,也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重个体尚超越的英雄主义传统。

现代派文学当中则出现了更多的需要被拯救的人,而不是英雄,比如卡夫卡《变形记》里的格列高利,比如《等待戈多》里戈戈与狄狄所代表的人类,而征服者和拯救者即英雄却总是缺席,总是在人们的苦苦等待中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全球文化语境下,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立足我们民族文化的土壤,吸收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英雄主义精神。

刘素梅,山西师大临汾学院中文系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