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
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策略
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策略一、前言粮食是人类的重要的基本生活物质,是国家、民族、人民生存、发展和安全的基础。
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和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本文将就目前粮食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为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参考。
二、粮食生产问题分析1、农民数量和素质中国的农业面积占到了世界的7%,产量占到了世界的1/3,但粮食生产依附于农民数量和素质。
目前,中国的农民人口正在逐年减少,年龄不断上升,工作能力不断下降。
同时,农民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对于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差,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2、粮食生产方式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受到空气、水土污染的挑战,同时面对着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粮食生产方式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资源配置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粮食消费问题分析1、粮食安全问题当前,粮食安全问题涉及国内外多个领域,需要更多、更系统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内部消费市场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粮食储存、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
外部消费市场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多样的贸易安全问题。
2、饮食习惯对于粮食状况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会相应的改变。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食用快餐,但快餐营养价值低,不健康。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会越来越喜欢进口食品,同时又导致了国产粮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加强科技、营养、健康等方面的研究,使得粮食得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饮食需求,是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
四、粮食贸易问题分析1、粮食贸易历史中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也是粮食进出口大国。
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粮食国,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进口粮食国,粮食贸易占据了国际贸易中的很大一个比例。
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
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我国加大
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抗灾能力,保障粮食供应。
其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我国加大对
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
另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
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国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再者,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国加
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最后,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加强粮
食储备体系建设,提高粮食储备能力,确保粮食供应安全。
总之,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共同发力。
我国将继
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一、概述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但粮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粮价波动频繁,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粮食供求现状、粮价波动的原因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供求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将分析粮价波动的原因,包括国际市场影响、国内政策调整、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粮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包括物价水平、居民消费、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粮食流通结构等,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1. 简述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全。
粮食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粮食生产又是农业的核心。
粮食的稳定供应是确保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粮食的充足供应可以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的自给自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粮食的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只有确保粮食的充足供应,才能避免外部因素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再者,粮食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
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粮食保障 措施方案范本
粮食保障措施方案范本1. 背景粮食安全是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粮食保障措施方案,是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内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手段。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加强对现有粮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质量,保证粮食供应与需求的平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充分、稳定、安全、有保障。
3. 措施3.1 增加粮食生产(1)多措并举,推进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种植面积。
扩大农田面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种植单位面积产量,通过农业现代化手段加强农作物耕种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
(2)采取科学严谨的财税政策和投资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力量,加大对农业、农机设施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
(3)加快推进农村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引进新型设备和工艺技术,引导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加强联合、合作、协作,推进初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2 提高粮食质量(1)加强对粮食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把关从源头到餐桌,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打造精品生态农业产业。
(2)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供应链管理。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机制,加大对检测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支持,严格把关食品质量,提高消费者对粮食产品的信任度。
(3)加强对农业、畜牧、渔业等领域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科学技能,强化农民生态观念,落实绿色生产方式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3 健全粮食市场体系(1)健全国家统一物流配送体系,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合作,推行粮食现代配送模式。
同时,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粮食流通渠道,促进信息化、智能化、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创新。
(2)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等小农业生产主体的帮扶力度,通过政策性贷款、奖补政策等多种方式,促进粮食流通体系的优化和升级,以提高市场供需预期、降低市场风险。
粮食的安全保障措施是什么
粮食的安全保障措施是什么粮食是国家的重要物资,是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粮食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粮食生产、储备和管理。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加强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关键。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我国从保证土地、水资源、种子和农药安全入手,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
首先,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保障农田面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在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确保土地的稳定使用和保护。
其次,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业机械化、轮作休耕、秸秆还田和新型农业模式等改革措施。
同时,推广科技实用化、优良品种、良种繁育、农药管理和农业灾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二、健全粮食储备系统健全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和国家应急需要,我国建立了各种储备体系,包括临时储备、地方储备和中央储备等。
其中,中央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战略储备。
中央储备主要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国家和地方两级储备均有规定的粮食储备指标及其构成。
中央储备的主要任务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负责,通过统筹调度、公开有序招标、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实现储备增量、储备转移和储备利用的有机衔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三、加强粮食管理粮食管理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础。
加强粮食管理,能够有效遏制粮食浪费现象,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管理方针,严格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粮食市场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了粮食供应保障体系,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粮食安全。
在具体实践中,我国采取了以下几项重要管理措施:(1)完善粮食收购价格和政策支持。
通过调整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和收入水平。
(2)加强粮食质量监管。
对于粮食市场上的不合格产品建立黑名单制度,认真执行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和认证制度,严格防止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流入市场。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激励现代农业“种粮人”,“砥砺实干”解决“谁来种”之题。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农民种粮能获利,粮食安全就有底气,想要百姓的“米袋子”鼓,必先让种粮农民“钱袋子”鼓。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1做好“增减转”文章保障粮食安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牢牢守护14亿人的“舌尖安全”是重中之重。
根据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完成九成,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大局,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在1.3万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十八年连续丰收。
“丰绩”背后我们也应看到,受资源环境、耕地面积、耕地质量以及全球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影响,粮食安全风险依然存在,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安不忘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底线,打通“农田丰收”到“舌尖无忧”的最后一公里,关键要做好“增”“减”“转”三篇文章。
增产量。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坚持不懈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才能稳稳端牢我们手中的“饭碗”。
一方面,要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避免土地“荒芜化”,有效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举措,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另一方面,要突破农业“种芯”瓶颈,一颗好种,千粒好粮,要突出科技创新硬支撑,集中资源优势推进“好种”迈向“优种”、“优种”迈向“强种”,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减损耗。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粮食减损首要制度保障,随着《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修订实施,节粮减损从“自律”进入“他律”,粮食减损治理法治化逐步深入,为粮食减损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粮食安全调研实施方案
粮食安全调研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必要对粮食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进行全面的调研,并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
本文将针对粮食安全调研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对全国各地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
这包括农田面积、种植作物类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各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的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粮食生产政策,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其次,对粮食储存环节进行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
粮食储存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关注粮食储存设施的完善程度、储粮技术水平、防灾减损设施等情况。
只有做好粮食储存工作,才能保证粮食在生产后能够长期保存,不受损失。
另外,粮食流通环节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要进行调研。
包括粮食运输、市场流通、价格形成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调研,可以及时了解粮食市场供需情况,有效应对粮食价格波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粮食安全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粮食生产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其次,要加大对粮食储存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粮食储存技术水平,确保粮食质量和数量。
同时,要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保持市场稳定。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粮食安全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粮食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定期对粮食安全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粮食安全实施方案。
总之,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根本的重大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通过对粮食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的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贯彻执行粮食安全调研实施方案,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安全等领域格局都在深度调整,因此基于形势多变的环境,必须要“确保粮食供给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 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发展现状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补齐物资储备短板、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做出重要部署。
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为推动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1]。
1.1 我国粮食生产趋势进入新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傲人的成绩:①我国粮食供给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进入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粮食生产表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2020年的粮食产量比2019年增长56.5亿千克,增长0.9%,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0.65万亿千克以上,实现“十七连丰”。
②粮食播种面积止跌回升。
受农业供给结构不合理及农作种植方式粗放式管理的影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连续4年减少,在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止跌回升,202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8亿公顷,比上年增加704 000 hm2,增长0.6%。
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粮食单产能力的提升是保障粮食增产、提高供给质量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合作社的推广,我国粮食单产能力不断提高,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2 kg/667 m2,比上年增加0.9 kg,增长0.2%。
1.2 我国粮食消费趋势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结构性改革,通过分析,我国粮食消费发展趋势呈以下特点:①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差异逐渐缩小。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乡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差距在不断缩小。
②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用粮消费、工业用粮消费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口粮消费的比例逐渐降低。
农业风险下粮食安全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食安管理农业风险下粮食安全的现状及优化策略袁美景(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000)摘 要:因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风险下粮食安全的形势日益严峻。
对此,本篇文章针对农业风险下的粮食安全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能够有效优化农业风险背景下粮食安全性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农业风险下的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优化策略;粮食安全;农业风险;现状分析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FoodSecurity Under Agricultural RiskYUAN Meijing(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market fluctuation and policy adjustment, the situation of food security under agricultural risk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security under agricultural risk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that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food secu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risks. It aims to provide effectiv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food security under agricultural risk.Keywords: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od security; agricultural risk;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因全球气候变化、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风险下粮食安全的形势日益严峻。
我国应对粮食安全的措施
我国应对粮食安全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
强化耕地数量保护、质量保护和生态保护,实现“藏粮于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严守耕地红线,分类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2. 加强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
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粮食生产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品种结构需要,提高粮食应急保供能力。
3.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4.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综合供给能力。
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协调,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提高粮食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5. 加强粮食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增强全社会粮食安全意识。
6. 积极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挑战。
加强粮食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执行情况考核机制,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和安全监管,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总的来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包括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论纲
第33卷第6期2009年11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33No.6Nov.,2009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论纲3肖国安等(湘潭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摘 要: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全面系统地构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体系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研究粮食安全基础理论与国际粮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体系、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粮食安全动态预警应急体系、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体系、重大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特殊群体粮食安全援助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战略;研究论纲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9)06-0039-07 粮食安全战略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着眼于系统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这一任务的具体化就是《纲要》中指导思想所明确的“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食物供给;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主要品种结构平衡,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一、粮食安全理论与国际粮食危机研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在对粮食及粮食安全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和深入研究的同时,还应分析国际粮食危机的成因、影响、趋势和应对策略。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粮食安全生产思路分析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粮食安全生产思路分析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模式下,必须保证粮食绝对安全,要将粮食生产与供应问题潜在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面对极端自然环境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时,及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为此,本文就如何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立足于农业生产,以提升农业生产整体生产能力,保证可持续粮食供应;二是要突破“卡脖子”粮食种选育、农机装备等关键技术,以技术创新、信息交流为手段,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三是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角度来看,注重粮食品质安全问题;四是在输入谷物与储备粮设置上,应从打通粮路、藏粮于百姓两个角度来考虑。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粮食安全;生产思路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链项目“陕北砂质高边坡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2023-ZDLSF-2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食物安全规定,食物安全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而且都可以购买到足够、安全、营养食物,来满足生活需求以及对食物的喜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明确了“外循环”与“内循环”关系,强调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中国巨大市场和内需,形成“双循环”共同繁荣新发展格局。
在“双循环”新发展模式下,我国应更加主动地建立起一个更加稳固的粮食供应系统,以确保粮食安全。
一、粮食安全生产风险(一)自然灾害由于干旱、洪涝、风灾和虫害等多种天灾影响,造成了一年粮食减产。
我国北方三省,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等主要粮食作物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频繁遭受自然灾害(比如,2021年北方洪涝,南方干旱),对我国粮食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市场风险目前,国内粮价“倒挂”是国际粮价波动最大的一种趋势。
受“谷贱伤农”思想制约,目前我国粮价已远远超过了世界粮价。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不同作物在相同土地上生长机会成本却最大,相对于劳动力而言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由于“三高”存在,使得我们国家粮食产量以保证国民口粮供应为主要职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从古至今,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以及俄乌战争的不确定性,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国际和国内双重挑战。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中国必树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粮食安全观,落实各项粮食安全政策,通过粮食安全发展来促进社会生态的平安和谐、政治大局的团结稳定、经济事业的持续繁荣。
一、新时代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及意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4 月 8 日发布的报告,2022年3月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59.3点,创下1990年该指数设立以来最高纪录。
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大爆发导致全球多国纷纷禁止或者缩减粮食出口,阻断了粮食供应链,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风险,增加了局地冲突危机。
不仅是新冠疫情,国际粮食贸易流通还会受到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粮食安全建立在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进而维护国家安全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国际粮食价格起伏不定,容易导致民生不稳,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
其次,粮食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粮食资源始终是保证中国亿万人民基本日常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必需品,中国粮食物资总量储备规模对物价保持总体稳定以及社会和谐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储备粮既能为目前国内大多数家庭在危急时刻提供营养来源,也是加工制作粮食工业产品的必备原料。
充足且合理适度的储备粮保障了全国粮食安全的稳定与供应,对维护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和谐运转与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造成近两年粮价波动的重要原因。
首先,疫情的发展和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导致劳动力等农业基本生产要素连续两年面临短缺或延迟供应,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被打破,粮食供应受到影响。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2篇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 (3)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 (3)精选2篇(一)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传统的粮食生产和管理模式已经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研究新的策略来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以下是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些新策略研究方向:1. 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研究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 优化粮食供应链:研究完善粮食收储、加工、物流和销售等环节,提高粮食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粮食损耗和浪费。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风险评估,保障人们食品安全。
5. 改善农业保险制度:研究设计有效的农业保险制度,提供风险管理和农民收入保障的工具,减轻农民的经营风险。
6. 发展多元化粮食供应:研究开发多样化的粮食供应渠道,如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农田水利、农村能源与气候、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在保障粮食供应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7. 加强粮食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分析和共享与粮食安全相关的各类数据,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以上是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方向的一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 (3)精选2篇(二)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需要不断研究新的策略来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一些新的策略研究的方向:1. 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通过推广农业科技,包括新品种选育、高效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供良种良肥、发展农业机械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影响机制及推进策略研究
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影响机制及推进策略研究1.引言1.1 概述我国的粮食稳定安全供给一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供给的影响机制以及推进策略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国际贸易与合作的增加,全球供应链重构已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粮食供应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供给的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为此,本文将分析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对我国粮食供给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首先,我将概述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介绍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其次,将深入探讨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供给的影响,包括在粮食产量、贸易结构和价格波动等方面的变化和挑战。
最后,将提出一些推进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策略,包括加强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和改善粮食贸易和物流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对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供给影响机制及推进策略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促进我国粮食供给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食品安全挑战,为构建食品安全强国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影响机制及推进策略的研究:引言部分(Chapter 1):在引言中,我们将对本文的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概述,并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
正文部分(Chapter 2):正文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我们将研究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影响机制;第二部分则将重点探讨推进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策略。
2.1 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影响机制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探讨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供给的影响。
通过分析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的生产、流通和价格等方面的影响机制,我们将揭示全球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
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措施
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措施
《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措施》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
在当前全球人口不断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下,粮食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品种品质等方式,来提高粮食产量。
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保障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水平,确保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正常运转,这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再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农田土壤肥力的保护和改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最后,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各地区、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供应。
综上所述,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综合施策,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等措施,才能真正保障粮食安全。
各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共同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粮食安全新战略
粮食安全新战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2015年7月1日正式通过并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明确提出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的背景下,中央多次关注并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意味着什么?“中国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成就不可谓不大,但繁荣之下亦有隐忧。
”11月15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国研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和中国经济年鉴社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指出,中国粮食和食品安全领域面临三大新挑战:资源环境代价、国际市场影响、质量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农业企业高管进行了多场研讨。
与会者认为,为应对新挑战,应制定长期稳定的农业战略和政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加强国际合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框架。
粮食安全新挑战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5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显示,调查涵盖的109个国家中,在粮食普及程度、可负担程度以及品质安全三大指标上,中国分列第39名、第50名、第38名。
供给方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说,“总体上看,中国粮食供给极为充分,国内产量、进口数量、社会库存量均在增长。
”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已连续十一年增产,2014年粮食产量达6亿吨,预计2015年将继续增产700-800万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450公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国内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进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4年进口粮食共1.04亿吨,2015年该数据有可能达到1.05亿吨到1.2亿吨,种类几乎覆盖所有农产品。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施方案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施方案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一、加强农业生产1. 种植多样化:推广高产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2. 科技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
3. 水利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加强粮食储备1. 提高储备量:适时增加国家粮食储备量,确保应急时期的粮食供应。
2. 完善储备设施:加强粮食储备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粮食储备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加强监管和调控1.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的监管,防止粮食浪费和滞销。
2. 灵活调控: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及时调整粮食价格和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稳定。
四、加强宣传教育1. 提高粮食安全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粮食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和认识。
2. 倡导节约用粮:倡导节约用粮,减少粮食浪费,提高粮食利用效率。
五、加强国际合作1. 加强粮食贸易:积极参与国际粮食贸易,扩大粮食进口渠道,保障国内粮食供应。
2. 加强技术交流:加强与国际粮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水平。
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的法律法规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 严格执法:加大对粮食安全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粮食领域的违法行为。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农业生产,做好粮食储备,加强监管和调控,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才能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希望全社会都能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共同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而努力。
粮食保障 措施有哪些内容
粮食保障措施有哪些内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能够确保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粮食保障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粮食保障措施。
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生产是粮食保障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粮食产量,有以下措施:提高耕地利用率每年空荡荡的荒地是很多国家的一个负担。
为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政府必须要想办法利用这些荒地。
提高耕地利用率的方法包括:拓展耕作面积、改良土壤、高效利用水资源等等。
支持农民耕地为了解决粮食生产问题,政府还要支持农民的耕作。
在许多国家中,政府通常会向农民提供一定的种植补贴,并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以提高农民的重量单位产量。
加强农技人才培养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是粮食保障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通过培养农业科学家、技术人员,来加强农业科研能力和提高农民的技能。
粮食保障储备粮食保障储备是一种防止粮食短缺的措施,通常包括了以下内容:粮食储备库粮食储备库是指政府或者是专门负责储备粮食的公司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储备的粮食通常包括稳定的小麦、玉米等,以及紧急的面包、干奶粉等。
安全食品库有些国家会建立安全食品库,用于存放救灾时所需的紧急供应品。
这些产品通常是简单、容易存储和提供、具有高度可食性的食品。
储备战略政府还会制定储备战略,以保护粮食供应安全。
其中最重要的战略通常是制定合理的储备数量。
政府必须要确保储备数量能够保证将来某一时期内的粮食需求,但是又不能过度储备。
粮食配给措施粮食配给是粮食保障重要的方法之一,有以下措施:提供补贴政府可以向农民提供补贴以鼓励他们种植粮食。
此外,政府还会向一些特定的人群提供补贴,例如老年人、低收入家庭以及残疾人等等。
组织粮食供应政府可以组织粮食供应,确保向全国各地区提供足够的食品。
同时,政府也会建立市场调控机制,确保食品的价格、品质等等问题得到控制。
粮食安全规定政府也可以制定粮食安全规定,规定粮食成分标准、合格证颁发等等。
保障粮食的安全措施是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重视和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1.增加粮食生产增加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最基本的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广高产、优质、耐逆适应的新品种;银行家等从技术、市场等方面帮助农民提高粮食生产效益;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提高粮食产量。
2.提高粮食储备能力粮食储备是应对自然灾害、市场需求波动等风险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根据规划加强粮食储备,多增加国家储备库及地方储备库的建设。
同时,建立高效的储备体系,提高粮食储备的质量和数量。
3.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消费者和市场对粮食质量的满意度。
政府应加强粮食品质监管和粮食标准化建设,科学制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不断加强对粮食安全的检测和评估,防范和治理粮食安全风险。
4.保护土地资源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护土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政府应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制度和补偿机制等手段,加强对土地的保护与改良,保障粮食生产的土壤资源的良性逐步发展,减少农民对耕地的过度利用,保证耕地面积稳定或者增加。
5.加强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保证粮食市场稳定供应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制定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加强对供应链环节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严格打击粮食生产、经营、流通中的非法行为。
总之,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执政者的努力下,需要提出更多的有用措施和行动,来应对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和市场需求等风险。
重视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背负的民生重任,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各企业需要积极关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云南省人口中资源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粮食供求偏紧状态将长期存在,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要突破传统束缚,拓展粮食来源渠道、种类、区域等,以下的思考是确保云南粮食安全的策略思路所在。
一、藏粮于田
粮源于田,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最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
应在确保云南省8970万亩耕地“红线”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措施,对农田水、土、气、生等基本生态因子进行系统保护与改善,提高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一)加强粮食耕地保护
严格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20)》提出的明确指标,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5亿亩,云南省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8970万亩,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必须正确处理好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关系,科学推进以土地整理为核心的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在耕地质量的整治与建设上,要大力推进以坡耕地“坡改梯”为主体的耕地综合整治,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和产出率。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小型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
加快建设“润滇工程”,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
在山区和干旱地区,大力开展以集雨为主的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引水渠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
通过骨干水源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相结合,增加农业灌溉供水量。
二是开展灌区及配套工程建设。
以面积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和小型灌区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快实施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完善水源工程的输配水渠(沟)系,发挥灌区改造整体效益,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提升灌区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加快实施12个大型灌区和55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力争到20xx年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达到40%,2020年达到45%。
三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合理配置水资源和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因地制宜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灌等节水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模式,减少输水损失。
加强水费计收,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
(三)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步伐
突出山区、半山区,兼顾坝区,以改造坡耕型、缺水型、渍涝型为重点,以保土保肥保水、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为标准,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与科技措施并举,坝区重点建设完善田间斗、农、毛渠,做到渠、路、桥、涵、闸配套,改串灌、漫灌为沟灌,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达到能排、能灌、能机耕,形成“沟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的高产稳产农田。
力争至2020年累计完成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使全省高稳产农田达到500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高稳产农田达到1亩以上。
二、藏粮于科技
(一)加快实施沃土工程
围绕提升耕地持续产出能力、土肥新技术创新转化能力、耕地质量动态监测能力,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为主,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为手段,提高耕地内在质量。
建立全省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分区域、有步骤地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和耕地农田的分等定级工作,全面掌握全省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地力等级。
提升土壤有机质,实施粮作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
大力开展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在粮食作物集中的山区、半山区,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实施集水蓄水节灌、生物篱固土节水、秸秆还田覆盖等节水技术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实施有机肥,提高示范区粮食作物平均单产。
(二)加快植保工程建设
在近期国家重大农作物病虫害治理工作中,云南被列为国家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条锈病冬、春、秋季主要菌源治理地,国际性迁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的初始虫源阻击区域,以及外来性有害生物重要阻击地带。
按照国家农业部对于植物保护工程二期工程建设要求,建立起省、州、县、乡四级云南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体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控制体系,以及县以下基层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体系。
按照病虫害发生区域性特点,组建植物疫情阻击站、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站、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试验站,实现对危险性重大病虫害的有效阻击、对重大病虫害及时预警和有效防控。
(三)加快农机化工程建设
充分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遇,全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一是加大成熟的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着力提高机械耕耙作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