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析_以河南的改革实践为例
加强和创新河南省社会管理的对策研究
为了构建河南和谐社会 ,必须加强和创新河南省社会管 理 ,促进社会公正。
二、河南省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 ( ) 一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 1 、阶层结构的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 。改革开放 后 ,河南省社会整体性 的利益结构开始发生重大调整 , ( ) 二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把握社会管理规 律 ,发展现代政府职能 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原有的简单阶层结构如 :工人 随 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 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等阶层 ,在深化社会主义市 速发展 ,河南省社会经济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 ,许 多 场经济的过程中 ,在先富和最终富裕的政 策作用下 ,这 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 矛盾逐步显露 ,积 累的社会问题和 些简单阶层的社会成 员由于所在区域和劳动能力 、家庭 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分化成为利益分化较大的有许多不 同时也对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 、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 同利益群体组成的更加复杂的阶层结构 。在阶层分化的
善 民 生与社会 和 谐 。
【 关键词 】 创新 ;社会管理;对策研 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理职能提出了新的 、更高的要求。因此 ,只有发展现代
必然要求。2 1年2 9 0 月1 日,胡锦涛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 政府管理职能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把加强社会管 1
和环境为代价 的 “ 三化 ”协调发展的路子。这一重大战 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 多,这些都需要创新社会 略对于推进河南省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 管理的方法来逐一解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 “ 强化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然而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 ,目前河南省正处于 好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些都 工业化发展中期 , 务业发展滞后 ,城镇化水平较低 , 服 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理念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因此 ,
河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与对策
河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河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河南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式。
在河南,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可以说是“有所作为、有所推进、有待完善”。
在河南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了资源和优势互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河南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河南的发展情况也较为乐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更强的活力和竞争力,为河南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河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是积极向上的。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道路上,河南省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活力,推动河南经济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1.2 河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对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河南省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转型,引导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相互融合,形成互补发展的格局。
要积极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大投入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转型升级。
要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监管体系,加强企业治理能力建设,确保企业发展的稳定和规范。
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支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
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5篇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策划方案、汇报材料、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5篇在实践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写好相关的实践报告,记录实践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实践报告,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河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与对策
河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与对策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河南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河南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河南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河南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河南省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据了河南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为河南省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混合所有制企业存在的问题虽然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河南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二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竞争压力较大。
三是企业融资难、成本增加,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动力。
3. 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政策不断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河南省面临着广阔的市场机遇。
但来自国内外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企业发展的环境和局势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更加有利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2. 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促进企业内部改革和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
3. 加强合作交流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合作联盟,拓宽市场渠道,共同应对市场竞争。
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 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金融机构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
改善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动力。
参考:400个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
400 个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1.浅析大学生炒股的博弈心理现状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3.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4.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5.读懂“90后”才能获取真正的生力军6.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及对策7.关于综合性大学开设礼仪课程的探索8.信任与公平:青年社会心态的区域比较9.浅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10.试论专业化. 职业性社会工作推进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分析11.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12.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13.民国时期女大学生婚姻观研究14.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诉求的课程实训模式--以公关课程为例15. “社区为本”的儿童保护服务本土化模式创新--以佛山市里水镇“事实孤儿”保护项目为例16.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17.穗. 港两地青年学生的交流与融合18. 90后男大学生穿着行为分析19.双语教学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性分析20.罗振宇:我看到的世界21.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22.对高校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研究23.统计学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24.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社工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25.新常态下社会思潮的存在逻辑与新表征26.大学阶段数据分析师的培养研究27.社会工作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28.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的探讨29.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亲环境行为探讨30.高职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意义探析31.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32.实践性教学在女性学课程体系中的运用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声望排序及变迁研究34.基层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辅导改革初探35.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36. “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报告37.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38.对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39.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基于福建省五所高校的调查40.国外青少年移动网络通讯设备使用情况研究综述41.甘肃省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羞耻感. 述情障碍. 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42.农村大学生“诉贫伤害”的社会学分析43.症结与破解:受怀旧风影响的大学生恋爱观44.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45.论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原因46.家庭依恋模式对杏林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个案研究47.当代女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48.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的相关研究评述49.社会工作人才保障激励机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50.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大学生“低头族”的启示51.湖北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的实证分析52.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53.改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法及其意义54.信息化环境下应用统计学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研究55.论当前我国社会的四种非理性文化心态56.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共同体”研究57.信息技术女性用户对信息技术设计的影响58.关于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评价59.大学生亲子关系与朋友关系的相关研究60.常见校园犯罪的法律说明及其预防61. “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以婚前性行为接受度为分析重点62.浅析知青群体文化心理差异形成的原因63.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思考64.儒家交往礼仪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培育的启示65.平衡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66.基于学生需求和学习规律的社会心理学教学改革67.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对策探析68.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民众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形成69.基于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视角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研究70. 90后大学生网络与现实社交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宿迁学院为例71.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思考7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73.青少年学生弑师行为实证研究--以58起弑师案为例74.论青年人的担当与社会认知75.当代青年自我认同的本体透视与纠偏76. “男孩危机”“剩女现象”与“女大学生就业难”--教育领域性别比例逆转带来的社会性挑战77.浅析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78.女大学生如何职场定位79.个体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基于五所高校的数据分析80. “互联网+”时代下在校大学生网瘾问题研究81.大学生面试礼仪公选课教学中的思考82.从就业视角研究大学生社交礼仪文化能力83.当代大学生同性恋状况探究84.媒介对女大学生性别文化认同之影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85.社会工作在单亲大学生救助领域的介入86.社会网络中信任关系对大学生创业的动态影响--以闹闹音乐栈为例87.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及其主观原因88.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研究89.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态度研究90.社工专业大学生开展校园社区专业服务研究--基于服务学习方法91.大学生社交网络关系强度对求职满意度的影响92.舞蹈美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礼仪文化研究93.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94.大学生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95.长期接触暴力电子游戏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96.丧亲大学生危机干预个案研究97.大学生的消费与认同建构--基于家庭收入水平差异的比较分析98.唯好优:无所畏惧,有所追求-专访女大学生职场衔接训练营CEO.唯好优创始人刘治敏99.大学生农民工社会融入思想分析100.女大学生性罪错新趋势与应对措施101.大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与恋爱暴力的关系102.大学生父母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103.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影响104.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调查分析--以北京市为例105. 90后大学生的社会性分化及其潜在后果106.浅议当代大学生就业中的“拼爹”现象107.基于异化理论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预防模式探析108.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调查研究109.三国杀小组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研究110.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辅导员功能拓展与角色重塑111.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实践教学问题探讨112.伴侣关系教育的临床研究进展113.现代与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解读--从“8月劫”女大学生事件评论谈起114.女性学教育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115.社会支持与自尊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116.大学生与父母沟通联系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117.功能冲突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人际冲突118.国产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择偶观的影响分析119.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消费研究120.手机上网与大学生交往行为变化及对策--以湖北十堰市高校为例121.大学生义工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与探索122.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群体人际孤独影响的研究123.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运用124.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研究125.预防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环境优化研究126.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心理探究及其引导127.中国公共关系行业人才及培训现状调研报告128.广西社会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129.论“低头族”现象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130.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31.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防治对策研究132.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探究133.大学生志愿者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济南5所高校为例134.基于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效果研究135.论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 原因及对策136.浅谈心理障碍大学生及其权益保护137.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138.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比对研究139.基于弗洛姆消费异化视角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探析140.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141.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142.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困惑与超越143.内隐. 外显暴力态度对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预测研究144.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现状调查与思考145.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 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146.挑战与机遇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和思考147. “90后”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现象分析148.大学生社会网络对社会兼职影响研究149.美国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其工资收入的风险分析150.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重庆市“青春健康高校行”为大学生性健康“开课”15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基本心理需要的关系152.明星吸毒的原因分析及其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153.大学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与恋爱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54.网络游戏对广西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55.叙事治疗在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156.浅析女大学生生态消费模式的培育157.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研究158.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孤独感的中介作用159.独立学院统计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1.解读大学校园的“大负翁”现象2.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3.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4.某某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5.某某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6.以一个具体团体为例,分析团体领导的技巧7.网络社会问题及控制8.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9.浅析内蒙古城镇失业问题及对策10.浅析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11.浅析呼和浩特市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2.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探讨13.浅析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14.浅析大学生创业情况15.浅谈某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16.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分析研究17.单亲家庭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应对措施18.社会互动视角下的“超女”现象解析19.浅谈某地区儿童福利问题20.某某地区流动人口实证研究1、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2、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分析3、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4、我区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5、大学生休闲生活方式研究6、大学生网络交往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7、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8、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9、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证研究10、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11、高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社会化研究12、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13、电视媒体对蒙古族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研究14、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的实践与反思15、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16、大学生考试诚信问题的社会学研究17、大学生诚信认知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18、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应对19、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及实践态度影响因素研究20、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构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践过程中的互动关系2、农村老年妇女社会保障调查研究3、农村结婚消费观念变迁研究4、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人际关系问题研究5、社会结构变迁视野下的农民生育观念6、论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群体精神支持的影响:X村个案研究7、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8、退耕还草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9、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困境及其超越10、土地征用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11、我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历程与实践反思12、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乡村社会13、农村贫困的文化因素研究14、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农民参与问题研究15、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研究16、农民养老意识变迁研究17、社会网络、人力资本与农民工职业流动间的关系问题探讨18、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体系研究19、呼和浩特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认同研究20、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研究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农村医疗服务现状分析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知的调查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农民的影响——7.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探讨8.内蒙古XX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调查与思考9.贫困农村男青年的婚姻问题——为例10.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一一XXXX为例11.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调查与思考一一XXXX为例12.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一一XXXX为例13.农民工子女健康社会化问题的思考14.农村留守妇女和儿童生活状况研究一一XXXX旗(镇、村)为例15.农民外出务工与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一一XXXX旗(镇、村)为例16.空巢家庭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一一XXXX村为例17.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18.论民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合作”契机19.农村未婚女青年婚嫁恋观的调查与思考一一XXXX村为例20.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与思考一一XXXX为例1.XX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2.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研究4.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资金管理问题研究5.中国社会保障资金所有者权益保障问题研究6.儿童青少年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研究7.单亲家庭的社会保障政策研究8.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对策9.内蒙古地区贫困及不平等问题研究10.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12.对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1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4.我区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15.我区医疗保险运行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为例(赤峰、鄂尔多斯)16.“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17.无障碍设施在呼和浩特地区建设利用的跟踪调查18.城市女性就业状况研究;19.生态移民与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关系研究——以地区为例实证研究20.鄂尔多斯地区贫富悬殊现状研究1、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比较研究;2、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3、生态学视野中的内蒙古农牧区城镇化建设;4、中国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5、社会工作者对我国大学生自杀的预防;6、浅谈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7、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对策和建议;8、城市老年群体的非婚同居现象研究;9、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研究;10、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的社会学研究;11、城市郊区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12、当代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分析;13、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14、我国现阶段家庭暴力的原因及整治方法初步探析;15、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16、浅谈城市大龄失业人员社区就业的问题与对策;17、社会工作职业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18、浅谈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19、内蒙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过程的路径与策略;20、旅游业发展对我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1.呼和浩特市贫困家庭与社会救助研究2.呼和浩特市贫困居民家庭个案研究3.呼和浩特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研究4.牧区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牧民社会心理变化研究5.内蒙古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6.内蒙古地区贫困大学生幸福感研究7.内蒙古地区蒙汉族大学生幸福感对比研究8.内蒙古地区高校教师职业枯竭感调查研究9.内蒙古地区医护人员职业枯竭感调查研究10.呼和浩特市地区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研究11.呼和浩特市地区企业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研究12.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1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学研究14.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状况调查研究15.内蒙古地区蒙汉族大学生心理调节方式对比研究16.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心理自助状况研究17.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研究18.对“同理心”的解读与阐释19.社会民众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20.内蒙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状况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素质调查研究1,我区婚姻家庭冲突的表现和解决策略2,我区高校单亲家庭大学生现状研究3,对我区婚姻家庭中夫妻冲突—“精神暴力”的研究4,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研究5,社会工作在我区的本土化研究6,社会转型时期我区的社会工作7,我区社会工作者的道德操守与伦理研究8,我区专业社会工作现状研究9,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教育研究10,我区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成因分析1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研究12,社会转型期和谐高校的建构13,我区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13,社会工作中慈善事业问题研究14,婚姻、家庭道德研究15,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公正研究16,对我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研究17,大学生生命德育审美建构18,也谈风险社会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19,也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20,教育公平的真实障碍与现实途径1.呼和浩特市大学生考研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2.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兼职状况研究3.社会学视角下的宠物功能诌议4.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偿献血与社会道德重建的关联研究5.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身份认同研究6.符号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研究与实践7.城市居民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互动关系初探8.试论社区工作引入女性主义理论的必要性9.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解决途径初析10.村级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分析11.解读听证会体制下居民参与的膨胀与缺失12.城乡居民对社会养老方式接纳程度的地区比较研究13.城市居民参与节能环保的动力机制研究14.高校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相互渗透与影响初探15.利益博弈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寻根16.从汶川大地震看民间组织在社会应急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18. 网络虚拟生活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剖析18.传统观念下实现男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路径探析19.传统养老文化对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20.提升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途径探讨1、中国个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2、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研究3、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4、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一一以……为例5、心理咨询与个案工作的有机结合6、社会工作的实务中心理咨询与个案工作的区别与结合7、家庭治疗方法在青少年个案工作中的应用8、个案工作在城市贫困者救助中的介入策略9、关于我国目前灾后危机干预及社会工作介入状况研究10、玛丽•里士满个案工作思想研究11、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探究12、罗杰斯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研究1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研究14、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研究15、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研究16、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贡献与局限研究17、个案社会工作的优势及适用人群、适用领域研究18、个案社会工作在促进青少年成长方面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研究19、个案工作过程中的专业伦理研究20、个案工作中的移情现象研究1.各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做法新经验调查研究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10.我国人口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19.新社会阶层成长的调查研究20.建设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典型调查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基础篇
我国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以仲裁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的考察.pdf 1 政府绩效视角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略思基于地方政府公务员的感知调查.pdf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下养老事业的发展现状分析.pdf 19 新时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现状思路与方向.pdf 20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展望.pdf 十二五时期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pdf 24 28 32 34 7
镇管社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省略索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实践分析.pdf 124 128 社区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创省略以贵阳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例.pdf 13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2 期
法制与法治
我国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
— — —以仲裁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的考察 涂 卫 王晓川
把社区做大做强佳木斯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纪实.pdf 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pdf 兵团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成就问题及建议.pdf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纵横路径探究.pdf 36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困境及解决之路.pdf 40 45
二、透视篇
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pdf 49 59 公民社会视阈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pdf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动力机制.pdf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pdf 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pdf 退役军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pdf 92 医疗费用价格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探讨.pdf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pdf 104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及路径选择.pdf 109 99 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与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刍议.pdf 101 78 79
社会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析——以河南的改革实践为例
理方式并存 , 不断借鉴经验 、 融合优 势 , 在不 同社会群 体 中 发挥着主导作用 。
改革开放前 , 南 同全 国一 样 , 河 处于 国家 、 单位 、 个人
[ 作者简介] 罗英 豪, 南省社科院助理研 究员。 河 ( 收稿 日期 ]O 0 3 8 2 1
・
7 ・ 4
【 中图分类号】 68 D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8 62 (000 — 04 0 10 — 33 21 )2 07 — 5
元 主体的社会 管理格局 和政治 、 、 经济 社会 高度 整合 的
总体性社会状态 。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 的“ 高度集 中” 的一元化管 理体 制即 “ 单位 制” 是这 一 时期 的 主导模 式 。“ 单位 ” 单位人 ” 供 了“ 为“ 提 从摇 篮到 坟墓 ” 的保 障 ,
理 出现 了很 多新 情况 新 问题 , 单位 制 ” “ 开始 解体 , 街 居 “
一
、
制” 面临着 职能 超载 、 权有 限和 角色 尴尬 等现 实难 题 , 职 “ 小政府 、 大社会 ” 民主化 管理体制 即社 区制应运 而生 , 的 承接 了“ 单位制” 解体 和街居制衰 落剥离 出的社会 职能和
出现。于是 , “ 在 小政府 、 大社会 ” 路下 , 思 国家倡 导发展社 会 组织 , 鼓励社会 成员 依托 各类 民间组 织实 行 自我管 理 、 自我服务。 由此 , 类非 政府 、 各 非赢 利 性社 会组织 在 改革
趋势期 , 社会组织管理方式、 区建设的路径和平安 河南建设等面临现实挑 战, 一元化” 社 “ 管理模 式 日益显现 出局限性。 因 此, 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 管理体制创新 中的地位和作用 , 进一步推进 社会 管理体制 改革 , 加强社 区建设 和社会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_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
49
社会管理
抱怨但不成为主要社会矛盾,不足以构成地方政府必须 改革创新的压力。相反,改革要突破上位法和揣度中央 态度,对改革者而言存在风险。其次,一些改革本身争 议就很大, 如 行 业 协 会 改 革 会 触 动 大 量 协 会 既 有 利 益, 改革动力和决心必定是来自政府内部。再次,地方创新 的现实布局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和战略性,远远超越了对 具体问题的线性回应。如很多地方的体制创新不但降低 门槛以回应社会组织呼声最迫切的登记问题,还出台了 很多社会组织未预期或不敢 “奢求” 的扶持政策。甚至 一些地方政府投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超出社会组 织暂时的接纳能力。
( 三) 北京。北京市的创新是在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 下由党委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和强力推进,形成鲜明的特 色: 一是组建党政联动、合署办公的社会工作委员会( 社会 建设工作办公室) 作为专门改革推进机构。与以民政部门 牵头协调的改革相比,这一机构设置更为有力,加强了改 革措施的落实力度。二是建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 系,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其他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抓手全 方位促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能力建设和资源分配。该体 系下,枢纽型社会组织替代行政部门承担业务主管单位职 能,并作为公共服务购买平台引导政府资源向社会组织流 动,可视为结合人民团体功能转变而进行的“以社管社”新 路径探索。三是取消工商经济、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 服务四类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尝试社会组织统一直接 登记。
( 二) 深圳。深圳的探索全面、系统,涉及社会组织登 记、培育发展、配 套 扶 持、监 管 等 一 系 列 政 策。 特 点 包 括: 一是理念先导,提出“公民社会,共同成长”战略口号,改革 方向明确。二是 小 步 快 走、稳 步 推 进,从 局 部 突 破 到 全 面 铺开,降低了改革阻力。深圳先于 2004 年成立行业协会服 务署,统一行使行业协会业务主管单位职责,推动行业协 会与原业务主管单位脱钩; 再于 2006 年将行业协会服务署 与市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合并,组建市民间组织管理局, 迅速实现行业协会无业务主管单位的直接登记; 2008 年又 进一步将直接登记适用范围扩大至工商经济、社会福利、 公益慈善三类社会组织。三是提出“增量”改革概念,渐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自考论文题目
和谐警营建设论
125
公安院校的历史文化资源探析
8
126
论派出所教导员工作
127
关于协警管理的思考
128
我国协警管理体制研究
129
我国公安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研究
130
公安机关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31
公安机关警力配置研究
132
公安机关罚没款项管理研究
133
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9
134
公安文化建设研究
196
影响公安领导方式有效性的因素
197
警察职业化问题研究
198
论警察培训教育专业化
199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研究
200
论人民警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
构建和谐执法环境与提升警察管理水平的思考
202
关于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研究
15
203
人民警察执法质量评估研究
204
警察服务质量研究
205
公安机关执法公正与效率问题研究
13
177
信息化警务工作模式构建
178
信息化警务工作模式运行机制研究
179
基于情报信息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研究
180
社会治安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81
警务合作机制研究
182
公安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183
公安信息化与警务效能提高研究
184
论公安机关警力下沉实施途径
185
中外警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186
214
基层公安机关民警信息素养探析
215
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216
社区民警绩效测度体系探析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获奖作品统计一览表
传统技艺保护的困境与出路——基于龙南县水酒生产性保护的调查 守望者说——寻访吉首与凤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患者为主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 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现状调研——以韶关为例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情况监测与后期扶持对策研究 中国民间艺术的虚拟化开发——基于凤翔泥塑的产业化探索和实践 “留守儿童”社会化差异现状分析与教育问题解决模式研究——基于临沂沂水县富官庄乡个案实证调查 散居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与建设--基于湘中25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 城中村改建拆迁政策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例分析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现状调研报告--基于历时三年三万份问卷的调查分析 从宅基地到新民居幸福的距离还有多远--河北秦皇岛抚宁县大新寨镇新民居工程调查研究 惠州市幼儿园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大学生“村官”政策效实施情况与对策分析—对天津市涉农区县的调查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调查报告 经济欠发达城市社会化养老问题研究——以社会养老的“开封现象”为中心的调查 差异与排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机制探究——基于对北京、浙江、广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调研 农村社区卫生站实施成效调查研究--基于浙江省14个乡镇52个卫生站的实证分析 制度的“篱笆”须扎牢--关于农村低保政策实践的调查与分析 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劳动就业现状调查与思考——以社会排斥和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 论中国“服务学习”的现状、功能与前景 疫情与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80后”:表象与真实—— “80后”家庭行为观念与媒体建构研究 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对XX市XX企业的实地调查
பைடு நூலகம்
种粮行为与中国粮食生产流通市场化研究--基于农民种粮行为问卷数据 从供求结合的视角看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基于中国三省九县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十二五”规划的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21个地市州和4个重点行业 新农村,新组织,新经济——基于苏州吴中区2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674个农户的调查 “农社对接”惠农惠民 助力十二五开局--基于对上海社区试点的调查研究 鄂浙两地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调查与实证研究--以仙桃与萧山为例 基于农户借贷视角的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关系研究——晋江市农村金融的调查与解读 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调查报告 关于“XX省XX市居民低碳消费”调查报告 生命的赞歌--经济与伦理角度探寻我国殡葬改革
河南省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2期(总第122期)J our nM of t he P a r t y Scho ol of C PC Zh e ngz h ou M uni c i pal C o m m i t t e e N o.2。
2013(Sum.122)政治与公共管理政府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任福兵(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200237)摘要:政府微博是信息时代网络政府发展的新方式,它为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沟通提供了新的平台。
"-3前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大量涌现,政府微博可以发挥信息引导和疏通作用。
为促进政府微博更好发展,应从政府微博的特点出发,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指标选取方法,建立政府微博影响力的三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估政府微博的影响力,为政府微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府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3)02—0067—04一、微博影响力与政府微博影响力研究现状1.微博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微博首先为“沉默的大多数”的网络草根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和公共舆论的场域,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
同时,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微博对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以及官员开设微博,欧洲一些政府公共机构及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政府首脑都在使用微博。
2009年7月,英国政府规定政府部门应拥有Tw i t t er账号,要求公务员学习使用微博。
2010年中国开启政府微博,到2012年7月,仅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达45021家。
早在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监测表明:微博的影响力已在各种传播平台中位列第三,并预言未来有可能成为第一n1。
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范式为基础的新社会形态——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且必将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论文名单
特别关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论文名单一等奖 (24 篇)1. 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研究唐白玉喻建中李连友李晓军等湖南省民政厅湖南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 学院湖南省现代民政研究院2. 回应需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研究池秋娜吴宏洛吴旭东林振等福建省民政厅福建师范大学3. 创新基层治理四平台打造治理现代化浙江样板王剑侯李洁李爱燕董敬畏等浙江省民政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中共杭州 市委党校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李万钧侯新毅聂品宋敏涛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工业 大学北京市社会工作者协会5. 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胡宏伟姚兰徐杨蒋浩琛等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6. 行政区划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研究——以江苏为例吕德明王龙佳倪华张东凯等 江苏省民政厅7. 社会组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度评估及提升路径研究——以广西为例朱学庆刘金林黄禹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民族大学&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薛维栋苏顺生汪超乔运鸿等山西省民政厅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9. 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张伟鲍常勇竹怀农张志宏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民政厅10. 新时代民政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于勇周成歧李永5S 张慧玲等安徽省民政厅中共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 合肥工业大学12. 统筹基层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卓志强周小燕郑章树余木生等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深圳市慈卫公益事 业发展中心13.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难点与对策研究柳望春赵曼程翔宇钱文强等湖北省民政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 质大学(武汉)14. 分类管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刘金接张福庆付娟罗铁军等江西省民政厅江西财经大学15. 社区民生顾问制度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朱勤皓张政张玉枝肖春平上海市民政局16.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以四川为例益西达瓦卢攀登冉敬军刘涛等 四川省民政厅西南财经大学17. 协同治理视阈下内蒙古地区慈善组织的政府监管机制研究王静冯呼和梁蕾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北 京师范大学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何镜清庞红瑶王福军李伟光等 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中山大学19. 中国“整合”型养老模式构建研究李海荣李兵黄匡时刘黎红等青岛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国人口与 发展研究中心20.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研究郭冀平黑龙江省民政厅21. 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和思考唐步新徐松强周万利刘大伟重庆市民政局22. 新时代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起点与新思路——以辽宁为例方守义辽宁省民政厅23. 习近平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李颖张荣臣陈国富杨昕等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中央党校中共重 庆市长寿区委党校中共安徽省委党校24. 社区建设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关联研究熊竞陈芳芳任泽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 民政科学研究中心二等奖 (52篇)1. 超大型聚居区社区治理研究一以贵阳市花果园聚居区为例彭旻张惠明方海赵卫东等 贵州省民政厅2. 救助站工作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研究——以广东为例李涛陈泳淇黄晓丽梅晓俊广东省现代社会评价科学研究院3. 慈善人才培养的现状、障碍与发展路径研究蓝煜昕马倩雯清华大学4. 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乔恒吉林省民政厅5. 新时代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邦辉刘晓民刘渝琳杨宝等重庆大学重庆市民政局6. 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复合型治理目标、逻辑与优化路径研究李浩韩冬雪曹海军林毅等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7. 新时代中国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与长效机制研究封铁英代洪茹马朵朵西安交通大学・18・ 中国民政2019.20特别关注8.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熊梅马斌吴瑛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9.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一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体系研究甄炳亮雷洋续慧杰孟谦等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乡镇论坛杂志社北京浅喜养老产业有限公司10.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背景下社会福利机构兜底保障作用研究纪文晓尚英照李经宇郝晓龙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民政厅11.中国民政事业发展研究:功能定位、现状评估及发展战略韦力行曾鹏黄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民族大学12.新时代大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方仁表祝建华曹渊王应有等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工业大学13.后扶贫时代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研究戚锡生童星林莉严新明等江苏省民政厅14.新时代扬州市城乡品牌社区建设研究王振祥黄金纟吉江苏省扬州市民政局扬州大学15.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研究刘涛古胜红刘甲栋熊志华等民政部机关党委(人事司)16.关于加强民政为民服务末端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吴松林天津市民政局17.互联网+民政在地名标志领域的典型应用研究王胜三阮文斌胡洋张晨晨等民政部地名研究所18.江西省农村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认定体系研究报告樊胜聂袋徐颖周丙娟江西省民政厅江西农业大学19.陕西省慈善事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戈养年温海红吴永健钟万春等陕西省民政厅西安交通大学20.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改革研究——以广西为例陈佳克潘志武侯尚君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21.新时代社会建设和民政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陈建领侯新毅聂品康学松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2.新时代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浙江样本:经验与问题江宇赵定东陈庆徐浙江省民政厅23.围绕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平台载体作用——科技类社会组织融入科创中心建设研究蒋蕊方文进曾永和李鑫等上海市民政局24.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沙维伟陆敏韩振燕吴磊等江苏省民政厅河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25.加快构建新时代民政领域保障体系的研究许建华重庆市民政局26.推动民政事业与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游劲民何韵湖南省民政厅湖南大学27.广东省社会组织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庄侃黎建波周林生陈斯毅等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山大学广州商学院等28.新时代殡葬改革的现代转型研究李伯森何镜清光焕竹刘海娟等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深圳大学29.地名发展、移民变迁与乡愁记忆传承一基于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普查数据的分析宋全成郭晓琳曹青刘星延山东大学山东省民政厅30.民政福利设施规划建设机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谈德荣王承慧刘思佳刘思利等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东南大学31.M互联网+慈善”模式对慈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张朦薇邵培樟韩娟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32.上海市长宁区居民区分类治理清单模式探索研究章维陈汉传印海红童潇等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上海市长宁区社会工作协会华东政法大学33.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研究彭华民邹学银万国威冯元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南幵大学南京市特殊教育师范学院34.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罗雪兵范宏云安骏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中共深圳市委党校35.民政领域国际标准化经验与政策建议研究侯非曹俐莉曾毅程永红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36.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研究卢馨黄伟英丛璐陈玉洁等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37.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倪咸林周诚符信新肖胜利等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38.危机与选择: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准入管制何去何从刘正峰王九洲扬州大学39.民政民生兜底保障长效机制研究王立剑张立唐敏代秀亮等西安交通大学40.选举观察应用下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换届研究高光权陈帅南李鹏飞安徽省民政厅安徽大学41.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及其政策支持创新研究梁丽霞李伟峰张世青韩锂等济南大学山东省民政厅42.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研究陈卫东郭汉桥米建喜王韩丽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人民大学43.组织社会评价视角下社会组织规范化治理研究——基于全国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数据分析李长文田园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44.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黄浩明王振耀唐昊曾伟玲等深圳国际公益学院45.脱贫攻坚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研究陈慈英罗光强湖南省民政厅46.当前制约殡葬改革的突出问题研究一一以北京市为例李全喜陈谊杨宝祥马金生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殡葬协会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47.“大儿童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研究陈奇张峰石卉王方等广东省民政厅4&婚姻登记行政诉讼问题研究周思颖尹芳万仕先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49.上海民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及建议罗娟张临俊崔开昌高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中心50.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方式研究陈世坤杨宝山北京市民政局51.《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研究赵济贵邢桂丽王忠云莫于川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52.发展型社会政策视阈的城市贫困治理研究——基于江西城镇脱贫解困的实证分析邹鹰《社会工作》杂志社2019.20中国民政・19•特别关注三等奖(87篇)1.特大城市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研究北京为例李红兵李树丛房莉杰卫小将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行政区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作用研究计时华李一汪勇飞郅玉玲等浙江省民政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理工大学3.农村社区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浙江为例王美燕徐建三陈豪杰贾俊霞等浙江农林大学4.湖南省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谢希钢王松姜文斌周涛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5.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民政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吉林省为例杜文革张闯周隆基吉林省民政厅长春理工大学6.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约束条件调查与支持政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郭惠敏张思锋钟万春万佳辉等陕西省民政厅西安交通大学7.新时代民政行政执法研究俞志壮李春燕陈川沈佩玲等浙江省民政厅浙江财经大学8.社会救助领域容错纠错机制思考与探索胡益民郭忠兴张亚玲李雪蕾等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农业大学9.新时代民政工作法治建设研究报告江华锋孙祥生唐先锋罗俊杰等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省宁波市社工协会浙江省宁波市鄭州区社工协会10.话语与公平: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研究汪超唐佳忆中国矿业大学11.特定领域杰出人才到社会组织党组织任书记的对策研究刘丽红天津市民政局12.优化伊春区划设置助力国有林区改革对策研究吴小平王芳李超黑龙江省民政厅13.从“嵌入”走向“融入”:立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浙江省社会工作发展特色研究陈家耀马良林富万晓峰等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工商大学14.河北省农村社会工作经验模式研究林顺利庞国志张岭泉崔苗等河北大学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保定市民政局河北省保定市善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15.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顶层设计与发展路径戴卫东唐瑶刘欢汪连杰浙江财经大学16.渝中区社区规模调整研究黄祥李剑功周德洋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17.普陀区开展爬楼机服务的需求调查、问题分析以及运行模式研究刘义海赵飞陈芳芳林宏宏等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本区公建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研究及发展探索——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罗娟崔幵昌高凯魏晓静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宝山区民政局19.分类治理、集群发展: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路径探索孙黎明褚孟形张启表毛孟军等中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委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民政局20.传统的复活抑或现代更新:村规民约建设何以推进乡村基层治理赵定东尤金福马晓萍郎一舟等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人民政府复旦大学21.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均等化目标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政策研究唐敏燕连福张泽漓西安交通大学22.广西康养产业发展研究常兴华曾凡明黄孚乔李新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23.循证社会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张婷婷金江英宋兰云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省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同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24.新时代浦东新区居委会工作自下而上评价机制探索研究徐红王旭光倪波汤文建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上海密思根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5.分离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实务研究李春艳姚远强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博爱社工服务中心福建省厦门市民政局26.公益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张静范斌刘伟权陆怡等上海市民政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东方社会工作事务所27.新时代福利彩票社会责任工作发展思路研究沈小饪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28.社会心态监测与分析机制研究——以北京为例张青之龙斯钊张胸宽董守礼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沃民高新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等29.新时代特殊困难群众公共监护制度建设研究程强官玉琴林涛董思远等福建省民政厅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江夏学院30.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刘梦琴陈启蒙周惠明刘志才等广东省广州市心悦社区发展中心广东省民政厅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31.新时代北京市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研究卢建陈晓亮高崇峰余仲华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32.脱贫攻坚背景下民政兜底保障研究一一以南宁为例王祝广黄菊如颜娇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政策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政局33.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与对策一一以青岛为例王哲乔先华乔彬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34.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建设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李仁利王思斌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大学35.基于核对数据的最低生活保障研究王玉青吴江全莉莉朱小林等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上海开放大学36.新时代民政标准化体系研究赵晓东周诚陈银龙汤晓羽等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37.社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的法制完善研究段泽孝湖南省社会科学院3&加强新时代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研究温石祥赵丽娜林濠忠周建军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民政局39.深入推进精准救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李宝东白华马楠赵亚楠北京市顺义区民政局40.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刘兰波钟万里刘玉晓山东省临邑县民政局•20・中国民政2019.20特别关注41.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张光廷周文彬安忠芳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42.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张宪孙茜罗朝军谭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政局43.互联网时代民政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一以龙游“村情通”为例徐延山郑文正吴锡标敬坤等浙江省衢州市民政局衢州学院44.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王猛曾友谊龚志文金鑫等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45.推动落实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张丁白杨张宇白莉梅等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46.政府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职能定位研究喻建中湖南省现代民政研究院47.殡葬习俗改革的系统治理与温州行动姜迪清杨茂富周勇刘立杰等浙江省温州市民政局首都师范大学4&欧美时间银行建设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储德平杨矍王兰兰黄成昆福建师范大学49.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定价研究崔杨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50.政社合作治理视角下枢纽型社会组织运行模式研究方埜冷向明吴旦魁金铭等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51.人口倒挂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转型研究郎晓波王晴锋葛卫平柯红波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中央民族大学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52.后移民时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研究李新宁韩江波张耀一史永乐等南阳师范学院中共南阳市委政策研究室53.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李熠煜罗鑲刘进洪英等浙江理工大学湖南省湘潭市民政局54.加强对养老社区PPP项目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刘旦任刚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民政厅55.失能与失智老年人统一需求评估体系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56.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骆苗李松玉刘兵战建华等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民政厅57.上海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研究祁克萍陆慧新傅春黄俊等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量富征信管理有限公司5&“三变”改革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的路径研究王国勇刘忠平邢激梅小亚等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民政学会贵州省交通厅59.社会组织体制改革:基本逻辑与发展趋势王猛西南大学60.日常生活转向的社区治理:超越技术型治理——基于江西幸福社区建设调查分析龚建辉程激清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社科院61.新时代民政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质性研究张向前王舜淋华侨大学6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留守老年人精准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杨磊郭伟和黄晨熹卫小将等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63.“双集中双提升”助力精准脱贫——云南省创新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王建新陈熙郑祎韬云南省民政厅64.习近平关于民生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研究蒋同进钟萍陈华黄莉莉江苏省民政厅中共南京市委党校65.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与集体经济绩效考察一以云南地区为例谭鑫朱要龙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大学66.新时代基于“互联网+养老”的精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胡永生南理勇任敏李建磊滨州学院67.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与救助研究赵显富张启春湖北省民政厅华中师范大学68.社会救助对象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及促进策略研究付景涛王剑余昭奇张盈盈等海南大学海南省民政厅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民政局69.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思考与研究李影周广也姜仲华黑龙江省民政厅70.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研究一一以上海为例章晓懿杨帆张晓颖王劲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民政局71.新时代养生、旅游与养老融合模式及对策研究——以广西为例刘伟韦杰徐新发樊琳等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72•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性研究董江爱王慧斌山西大学73.兰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李惠菊李琳杰王福德朱端品等兰州大学甘肃省民政厅74.城镇困难群体生活状况及政策保障研究王斌尹秀锤黄猛龙云浩贵州省民政厅75.新时代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殷均平孔素然徐瑶瑶傅晓颖等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省宁波市民政局76.杭州市残疾人集中就业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郑要志高光荣陈甲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77.乡村合并后湖南省农村治理水平提升研究张自银刘先江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现代民政研究院78.上海社会工作薄弱环节梳理及对策研究范斌张静刘伟权赵阳等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民政局79.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对策研究李亚江吴素萍山西省太原市民政局80.民政民生兜底保障长效机制研究——以兰州为例高克祥王俊东徐毅成缪自锋等甘肃政法学院甘肃省兰州市民政局81.打造“三精服务”品牌,推动新时代民生服隽高质量发展李志高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82.民族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工作发展研究李淑芳高建华郭玮王薇等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民政局83.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一以湖南为例刘芷含张文雅苏林仪韩赛赛等中南大学84.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唐志华聂品王小兵王天夫北京市民政局清华大学85.新时代湖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杨兰英廖鸿冰罗教讲冯帅帅等湖南女子学院武汉大学86.民生视角下的民政统计研究张淼练进波翟家宁王亲等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民政局87.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技术接受能力提升研究卢意江苏省扬州市民政局2019.20中国民政•21•。
本科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毕业论选题
完善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探讨——以贵阳市为例+开题报告.rar
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x
完善我国批量政府采购的思路.
完好认真学习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宏观调控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宝安区福永街道的城市公共建设.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杭州为例.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杭州为例任务书.
农村经济,村镇银行.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加强政府应对危机事件能力.
北京区域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岗位培训体系研究.
北京地区房地产领域公共突发事件的特点与治理对策研究.
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对深圳市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思考案例分析.
对深圳市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思考调查报告.
对网络管制的行政管理学思考.
小微企业政府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
少女妈妈的社会工作服务现状.
少女妈妈的社会工作服务现状开题报告.
就“郭美美”事件谈公信力危机的救济对策.
川沙县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川沙县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广州城中村改造现状和发展研究.
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浅析.
建立健全牧区扶贫政策的思考+开题报告.rar
建设学习型乡镇政府的思考.
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途径.
开发区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变更的产生与控制.
异地备份与档案安全体系档+开题报告.rar
弱势群体权利.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
人口老龄化下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河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分析与研究
台和网络, 打造平安建设新格局, 推动维护稳定各项措
施的落实, 使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一是配强人力资源。如焦作市建立的人民调解组织, 为
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
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配优部门资源。郑州市
姜山清1 , 刘向东2 , 许桢3
( 1..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河南郑州450003; 2..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3..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郑州450003)
[摘.. 要]河南省社会管理与省情发展面临新特点: 创新协调社会关系机制, 破解持续预防源头难题; 创新化解
守着道德的准则, 实践着人生的价值, 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优秀品质, 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激发了
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强烈共鸣, 是广大人民学习的榜样,
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 72..
二、河南省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依然艰巨
近年, 河南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各项社
牢牢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家庭、学校、
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四个重要环节, 切实把家庭教
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
配合、相互促进, 使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更加入脑入心。
二是用法纪来制约。法纪是加强社会管理、规范人们行
为的重要手段。首先, 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通过制定
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社会管理与省情总体上是
适应的, 社会形势总的是好的, 全省社会管理呈现出新
特点。
1. 创新协调社会关系机制, 破解持续预防源头难
河南省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河南省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作者:张植卿桑亚辉何书彩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9期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
紧密结合河南省的具体实际,研究推进河南省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及对策,可以体现河南省委省政府治省理政的新境界,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总体设计中图分类号:D220;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88-0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
紧密结合河南省的具体实际,研究推进河南省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及对策,可以体现河南省委省政府治省理政的新境界,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治理”上升为国家治理体系最本质的方面,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这里所说的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社会制度。
这里所说的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科学的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现代化特定含义所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把我们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有效管理,同各种范畴、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多元治理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化;二是强调提高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河南现代化发展问题研究
河南现代化发展问题研究作者:王园园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0年第14期摘要:社会治理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
但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河南省社会治理中存在各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关键词:社会治理;政府;社会组织;公民21世纪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阶层多元化、思想意识碎片化、民主权利扩大化、群体性事件频发化、社会矛盾多发,面对这样风云变幻的新时代,如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因此,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一、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20世纪后半期,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在西方国家盛行,“治理”一词逐渐受到学界和政界的青睐,关于“治理”开展了广泛的讨论。
对于社会治理的理解,最具权威的就是全球治理文员会的定义,所谓治理,即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这里的治理主体是多元的: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
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治理的途径即民主化和法治化。
二、当前河南省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治理水平不足长期以来,政府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而作为社会的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自主性很弱,习惯于将各种事情推向政府。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即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定位偏差:一是代替市场的配置作用;二是主导社会组织;三是包揽了所有的社会事务。
(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不充分随着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了社会治理事务中,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一只关键力量尚未达到社会的期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社会组织起步晚,发展缓慢,组织基础还不于适用于社会治理的新需求。
首先,资金不足。
河南省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社会成效分析——以延津县为例
CHENGSHIZHOUKAN 2019/27城市周刊82河南省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社会成效分析——以延津县为例崔学华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摘要:文章分析了延津县创新社区管理的主要成效,包括创新了社会管理平台、构筑了“网格化”服务体系、加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化了“平安建设”模式等,为河南省创新社区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模式。
关键词:社区管理;社会成效;创新社区近年来,延津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加强平安建设为主线,以化解社会矛盾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建设、网格化管理为特色,积极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大力推进社区管理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了一套组织体系,创新了社会管理平台当前,延津县十分重视组织机构和管理平台建设。
通过组建专司社会管理的部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积极推进集群众诉求服务、行政便民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为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事件联勤、调解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社会事件联管”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了社会管理服务效能,健全了各级社会管理服务组织;通过推进县、乡社会管理办公室规范化建设,从人员配备、职责任务、工作制度等软件硬件方面严格规范,确保人、财、物向延津各级社会管理部门倾斜,确保了全县社会管理有平台、有人干、能干好;通过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工作办公室,集中视频、网络、数据、无线、物联等多种技术手段,准确掌握社会基础信息,丰富社会管理服务手段,提高了社会管理服务效能,为全县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成立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及时收集群众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突发事件的态度看法,做到社会矛盾源头化解,信访稳定压倒一切,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二、构筑了“网格化” 服务体系,创新了社会管理途径通过构筑“网格化”服务体系,延津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提高延津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创新河南新农村社区社会管理问题探析
创新河南新农村社区社会管理问题探析【摘要】河南省正处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社区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从河南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了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并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
提出了适应性调整与应对措施。
文章结合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发展,并给出了建议和改进建议。
通过对河南新农村社区社会管理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促进河南新农村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河南新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问题探析、社会管理模式、借鉴经验、适应性调整、应对措施、总结、展望、建议、改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地区占据着大部分面积。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河南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社区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社会管理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河南新农村社区发展中,社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社区事务繁琐且难以处理等。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需要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不断适应和调整管理模式,找到适合河南新农村社区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河南新农村社区社会管理问题的探析,可以为更好地推动河南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农村社区的良性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为深入推进河南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社区管理作为重要环节,需要及时调整创新。
通过对社会管理问题的探析,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二、为解决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河南省农村社区管理存在着种种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法滞后等。
河南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河南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李卉【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的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覆盖面狭窄,基金缺口大,失业保险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
鉴于河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河南应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Henan, social securit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but there is still a narrow coverage, the fund gap, unemployment insurance,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social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other issues are more prominent. In view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Henan status, Henan should establish a social insurance, social relief, social welfare-based, basic pension, basic medical care, the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security system as the focus, charity and commercial insurance supplement, coveri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ccess to basic living.【期刊名称】《安阳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1【总页数】4页(P35-37,41)【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和谐中原;社会稳定【作者】李卉【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洛阳471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7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公平的社会市场秩序和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这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责任;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期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罗英豪,河南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收稿日期〕2010—03—08社会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析———以河南的改革实践为例罗英豪(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内容提要 河南社会管理体制在经历了单位制、街居制和社区制的发展历程后,现阶段进入了社会组织多元化发展趋势期,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社区建设的路径和平安河南建设等面临现实挑战,“一元化”管理模式日益显现出局限性。
因此,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是推进河南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历史沿革 现状分析 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D6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23(2010)02-0074-05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渐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磨合、利益分化重组、文化冲突碰撞、价值取向多元等矛盾凸现,在全球现代化和本土社会转型的双向引力作用下,社会实践发生了结构性巨变。
现阶段,河南省已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和各种社会问题的积累期,与此同时,全省社会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系。
一、河南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脉络社会管理体制是国家就各种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生活、社会事务与关系中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而制定的一系列富有约束力的规则和程序性安排。
河南社会管理体系跟随时代发展步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曲折变迁历程,社会管理方式也从以“单位”为基础变化到以“社会”为基础。
改革开放前,河南同全国一样,处于国家、单位、个人一元主体的社会管理格局和政治、经济、社会高度整合的总体性社会状态。
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高度集中”的一元化管理体制即“单位制”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模式。
“单位”为“单位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单位人”对“单位”有极强的依赖性。
与此同时,为辅助“单位制”而建立的“小而全”的行政化管理体制即“街居制”,则“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完全是一种国家对整个社会(社区)进行统管的模式,非政府社会组织根本没有存在空间。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转型,尤其是市场体制的确立,全省城乡基层管理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单位制”开始解体,“街居制”面临着职能超载、职权有限和角色尴尬等现实难题,“小政府、大社会”的民主化管理体制即社区制应运而生,承接了“单位制”解体和街居制衰落剥离出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还原社会的社会职能,强调党的核心领导,注重人文关怀,倡导居民参与和管理主体多元化,体现了治理(善治)理念和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特点,开始成为新时期河南基层社会的主导管理体制。
现今,这三种管理方式并存,不断借鉴经验、融合优势,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河南社会管理体制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管理的基础单元和日常生活的支持网络从“工作场所”移向“居住场所”,也意味着在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世界里,构筑人际关系和谐、互助合作的新社区时,与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社会资源和机会配置机制、公民事务与参与机制也随之发生转换。
“郑州经验”作为河南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典范正是在这一机制转变中渐趋形成的。
1998年,郑州市社区建设开始起步,1999年确定了社区建设试验区,成立了社区居委会,2001年开始实施社区工作责任制,成立了郑州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2年在对667个传统居委会重组整合基础上成立了336个新型社区,由此推动了得到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和群众广泛参与的郑州市社区建设的全面启动。
郑州市创建的“示范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和全省社区建设,至2009年11月,全省6个城市区、15个街道、20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街道、社区)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郑州市还分外注重扩大基础民主和推进居民自治。
在2003和2006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全市分别有2114%和3415%的社区实行了居民直接投票选举,3114%和40%的社区实行了户代表选举。
全市有200多万居民参加了“海选”社区居委会成员,扩大了基础民主,提高了居民参与意识。
郑州市社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表明,在城市管理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社区建设显示出自身不可或缺的意义和功能:社区行动过程由单一主体分化出多元主体,运行机制由以往的行政化管理转变为社会化管理,社区服务内涵日趋丰富,有效整合了资源,聚合了民心,使制度创新与百姓认可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社区工程打造出民心工程。
“郑州经验”业已证明:只要社会建设与管理不断地向基层“着陆”,进入到社区里,扎根于居民中,就能在日常平凡琐细的工作中最终发挥其显著的效果。
“郑州经验”的实质及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把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到社区制度的各个方面,并且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逐步形成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基层社会民主管理模式。
今天,“郑州经验”在全省的推广必将有利于在河南垒起基层平安的一块块基石,锻铸和谐中原的一根根支柱。
二、河南社会管理体制的新趋向和面临的挑战与任务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河南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
然而,目前在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河南,伴随环境污染的严重、土地利益纠纷的增多、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社会治安秩序的“非正常化”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其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11河南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多元化发展趋势。
目前,在河南,伴随“企国同构”、“单位制度”的解体,全省进入了社会流动加快、阶层分化、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多元化、社会成员异质化的新阶段,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冲突也随之出现。
于是,在“小政府、大社会”思路下,国家倡导发展社会组织,鼓励社会成员依托各类民间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由此,各类非政府、非赢利性社会组织在改革中顺势蓬勃兴起。
据统计,截至2006年11月份,河南社会组织有15400多个,其中省级1249个,省辖市级4890个,县(市、区)级9261个。
这些民间组织遍布河南城乡,为居民维护群体权益、实现社会价值、开展交流沟通、舒缓工作生活压力等方面提供了组织化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在全省“四位一体”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表现出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行业协会承担了一部分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学术性社会团体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推动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社会福利和慈善组织通过筹集资金、实施救助,维护了社会稳定;各类协会开展公共服务,使河南农村呈现出“建一家协会,兴一个行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可喜景象,激发了越来越多居民的结社兴趣,从而使得现阶段新建民间组织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且呈现出了新的标志和趋向,多元化格局渐趋形成。
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是河南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因为它充分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民主管理的内在要求且高度契合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现实需要。
从其未来走势看,伴随住房、医疗、养老等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福利社会的逐渐成型,社会服务业及社会公益事业将成为河南民间组织的大有用武之地。
在农民工权益维护、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等重要方面,河南民间组织也必将发挥自身独特而又巨大的作用。
21河南社会管理模式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市场化导向改革的纵深推进,河南现行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遭受到较多质疑。
(1)社会管理不堪重负。
长期以来,河南一直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等开始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而它们内含的变项因素和涉及的利益关系调整则远多于经济体制改革,且更为敏感,由此而滋生的社会问题和所增加的社会失范及至崩溃的风险使社会管理任务愈加艰巨。
例如,农村选举引致的群体性事件使“维稳”工作已成一些地方政府头上的一根“高压线”。
(2)社会管理出现真空。
改革开放后,河南社会“两位一体”的本体模式开始分解,市场机制逐渐成为主导资源配置方式,企业衍生出“企国异构”特点,单位管理模式随之失效,大量“单位人”在快速社会流动中开始成为游离于现有社会管理体制调控范围之外的所谓“体制外人员”,处于“两不管”状态,而政府又不可能继续对其实行集权管制,由此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缺位”,社会管理呈现真空状态。
(3)社会整合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后,河南社会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开始发生重大调整,家庭和个人成为新的利益单元,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利益追求的目标和内容呈现强烈的排他性,社会阶层与群体分化加剧。
突峰式的单极分化所催生的掌控着大量资源的精英阶层易侵害弱势阶层的基本权利,迫使弱势群体铤而走险,采取极端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而一些地方政府却无力有效调控,从而形成了社会阶层愈分化、社会整合难度愈大的不良局面。
于是,如何有效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就成为全省许多地方及部门一项新的课题。
此外,平安河南建设也面临新考验。
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突破1亿大关,同时,河南又是全国第一流动人口大省,全省流动人口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受金融危机影响,大中专毕业生与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严峻,二者合流易迸发群体事件,从而引致社会局部紊乱,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31河南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的新任务。
当前,河南社会管理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正在使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任重而道远。
(1)探索河南社会组织管理的新方式。
一是建构管理理念,推进政社分开。
在河南,必须加强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放开一大片,限制一小部分”,大力扶持公益性、经济类和维权类等为社会系统增添“稳压器”和“平衡器”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严格限制非法民间组织活动,做到培育发展与监管并重。
同时,强化制度建设,实施“管办分离”,加快政府附属社会组织的民间化、社会化步伐,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协作机制。
二是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协作治理。
社会组织扩展的基石是拥有独立人格、主权意识、公益精神和公共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在河南,社会组织应形成制度化体系,实施组织化管理、制度化沟通和社会化服务体制,使政府与群体间的利益诉求能“上下情互达”;在制定重大公共政策时,应扩大公众参与,将社会组织纳入合作治理框架,赋予其知情权、选择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其利益表达、协调平衡功能,使公共政策在社会组织与公民有效沟通、平等交流、民主商谈中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