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指在医疗领域中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医院和医生按不同级别划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并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合理和经济的治疗。
本文旨在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该制度的背景与现状,并明确推进该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同时,文章还将列举几项关键要点,以供参考,包括深化医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指导目录和技术规范、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就医便利性与可及性以及增加培训投入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内容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概述,包括定义和背景,目前现状与问题,以及推进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第三部分列举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点一,包括深化医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指导目录和技术规范以及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四部分则是要点二,涉及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就医便利性与可及性,以及增加培训投入等方面。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措施和方向,并展望该制度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
通过对该制度的概述和解释说明,希望能够清楚地阐述分级诊疗制度的定义、背景以及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本文还旨在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并提供几个关键要点作为指导,以使该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
2.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概述:2.1 分级诊疗制度的定义和背景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根据不同医疗需求和资源配置,将医疗服务划分为基层、二级、三级等多个层次,并推动患者就医按需选择合适的层次,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高效运转的管理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8.08.07•【文号】国卫医发〔2018〕28号•【施行日期】2018.08.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和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抓手,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现就做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要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科学规划、布局医联体。
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以规划为主,主要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医院(含县中医院,下同)的牵头作用。
组建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要充分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重点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医院专科优势,辐射和带动区域内、区域间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医疗服务同质化。
在规划布局医联体过程中,要将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对于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也可以牵头组建医联体。
(一)网格化布局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以设区的地市和县域为单位,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
三级医院和康复、护理等慢性病医疗机构可以跨网格提供服务,检查检验、消毒供应、特殊临床专科技术等可以区域内资源共享。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闽委发〔2015〕3号),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经省政府领导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围绕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通过引导群众到基层首诊、畅通双向转诊通路、构建急慢分治格局、完善上下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2017年全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县(市)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5%。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适应分级诊疗制度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二、主要任务(一)加快建立分级诊疗运行机制1.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省、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服务,临床手术项目以三、四级手术为主,接受市、县医院转诊,逐步减少省、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比例,提高预约转诊比例。
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目标任务。
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 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首诊。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推进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分级诊疗是指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治疗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将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流,使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
为了推进分级诊疗的实施,以下是一份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分级诊疗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分工,保证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
2. 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增加其承担的疾病诊疗工作的能力。
3. 建立远程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医疗平台,使得患者可以在线上就诊,避免不必要的就医流程,减少对医疗机构的压力,并提高就诊效率。
4. 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加大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病历的信息共享,降低患者前后就医的重复性检查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5. 加强医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医保体系,将分级诊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逐步实现按疾病诊疗价格的支付方式,鼓励患者就近就医。
6. 发挥医联体作用: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尤其是在区域内建立医联体,通过资源共享、人员互动等形式,实现分级诊疗工作的有机衔接。
7. 引导患者就医观念的转变:加大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避免轻微病症不必要地就医到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8. 加强监管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分级诊疗的监管机制,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督导,确保其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推进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并降低医疗费用的负担。
同时,也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9. 加强医生培训和职业发展:为医生提供分级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分级诊疗工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优化医生的职业发展机制,提供丰富的晋升和奖励途径,激励其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工作。
10.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分级诊疗涉及到患者就医的选择,为了使患者更好地理解分级诊疗的优势和选择途径,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虑和困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9.08•【文号】国办发〔2015〕70号•【施行日期】2015.09.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目标任务。
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6.08.19•【文号】国卫医发〔2016〕45号•【施行日期】2016.08.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体制改革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下称《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6〕26号)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工作要求,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北京市等4个直辖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266个地级市作为试点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见附件)。
现就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省级和试点地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要充分认识分级诊疗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发挥好试点城市“排头兵”作用,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意见》有关工作要求,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纳入深化医改工作统筹安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医疗实际,制定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按时、保质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二、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各试点地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意见》有关工作要求,围绕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并落实试点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尽快部署启动试点工作。
在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的基础上,2016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围绕县外转出率较高的病种,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县级医院疾病诊疗能力。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言
善战者因时而利导之:
建立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 统一思想,凝神聚力,奋力推进,实现从“ 做不做”到“怎么做”的转变。
前言
怎么做:关键之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 群众看病就医信任感。
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六部门 《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提出 “5532”措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其中“保障患者基层就医”提出:推进基层人员 增量提质、支持县级医院专科建设、深化城乡对口 支援、发展远程医疗、建立契约服务制度,使群众 “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
(二)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3、2014年《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 意见》主要精神: (1)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 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明确了远程医疗服务的定义和内容:一方 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 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 活动。其项目主要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 像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 讨论等。
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
(二)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1、1999年1月4日,原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加强远 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主要规范远程会诊管 理。 2、随着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服务范围有了很大 扩展,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监护 等新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得到广泛应用,原有管 理要求已不适应当前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实际要 求。 3、2014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推进 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
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
《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提出: 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全面落实城市三级医院 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等对口支援机制。引导城市 大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全职或兼职到县级公立医院工 作。支援单位健全向受援单位派驻医务人员机制及 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到受援单位任职制度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医疗服务的难易程度和需求紧迫程度,将病患分流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和治疗的制度。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一个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目标与原则1.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调整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2)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3)引导医患就医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就医;(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1.完善政策法规(1)制定相关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法规,明确医疗机构的分类和分级标准;(2)优化医疗服务收费政策,鼓励合理定价,确保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
2.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2)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设备和技术设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
3.引导患者分级就医(1)开展患者自我诊断和就医指导,引导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3)加强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引导和宣传,倡导理性就医和节约用药。
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连续和有效的诊疗;(2)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3)加强转诊管理,确保患者的顺利转诊和流转。
5.加强监督和评估(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定期公布医疗机构的评估结果和医疗质量指标,引导患者选择优质医疗机构就医。
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保障1.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增加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3.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工作机构;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接受度;5.推动医保体系,完善医保支付机制,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实现全市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70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X〕53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基本原则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坚持因地制宜,分级诊疗制度与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政策导向,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
(三)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最终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X年,各县(市)要以常见病、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启动分级诊疗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特别是作为全省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的X县,要按全省安排和要求,做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X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要取得明显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加,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分级诊疗病种逐步扩展;X年,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扩大分级诊疗开展区域,我市不少于50%的县(市、区)要开展分级诊疗;X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
二、工作任务(一)统筹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合理调控医疗资源配置。
编制完成《X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X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布局规划(X—X)》和《X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X—X年),按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确定医疗机构的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指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诊治需求,建立起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之间错位发展、相互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以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一些重点措施和详细解释:
1. 制定政策和法规: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原则和指导方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医疗设施和设备条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之间的转诊和转运机制,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协同。
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基层医疗服务。
4. 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患者
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选择能力,鼓励患者按病情轻重选择就医,减少对高水平医疗资源的不必要占用。
5.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完善和执行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鼓励科学、规范的医疗实践和合理的处方用药。
6.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系统,方便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7. 加强法律法规保障:强化医疗纠纷的法律监管和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机构,保障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在政策、医疗服务网络、医疗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全民健康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心得体会: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诊疗新格局
心得体会: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诊疗新格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格局不仅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新常态下解决我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改善当前混乱的就医秩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
一、基本情况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27所,其中,医院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2个、乡镇卫生院39个、门诊部10个。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6675张,其中医院1506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77张。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04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4.8人,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1.2人。
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市门急诊人次的3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为30%。
我市于2016年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工作,组建了覆盖全市135家医疗机构的6个纵向医疗联合体,并且城市实行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县域内开展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推进了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
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枢纽,搭建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互联网+医疗专家诊室、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向下可联系指导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向上联系三级及北上广医疗机构和知名专家,有力地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让患者能就近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同时,将150种二、三级医院慢性病用药下沉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药品达到300余种,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达到200余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
启动了由344个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的,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服务对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达到33万人次。
我市分级诊疗在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在发挥分级诊疗的引导作用方面,部分医保政策调整、完善还不够。
经验做法“五个强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经验做法“五个强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医疗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分级的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缓解大医院就医压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为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强化措施。
一、健全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有科学而完善的评价体系进行指导和监督。
可以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激励和支撑。
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给予奖励,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
分级诊疗制度需要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更多的医疗服务任务,因此必须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更新、技术培训、医疗服务改进等方面的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和质量。
三、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引导患者就医。
为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必须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少对大医院的依赖。
可以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吸引患者前往基层就医。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就医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就医。
四、加强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共享。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协调。
可以通过建立医联体,将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疗机构等纳入一个协同发展的网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可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之间的有效对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五、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医疗信息化系统来支持。
可以通过建设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实现患者的医疗信息共享和医疗资源的互通互联。
如何利用医疗保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如何利用医疗保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医疗领域,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而医疗保险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支付方式,对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一、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与意义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科的有序就医格局。
其意义在于: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避免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使各级医疗机构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让患者能够更快地得到合适的治疗。
3、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控制医保基金的支出。
二、医疗保险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1、经济杠杆作用通过调整医保报销政策,如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对于未经转诊直接前往上级医院就诊的患者,适当降低报销比例,增加个人自付费用,从而促使患者形成合理的就医习惯。
2、规范医疗行为医疗保险可以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
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和诊疗规范,约束医疗机构过度医疗、不合理检查和用药等行为,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合理性。
3、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医保资金的分配可以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支持其改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当前医疗保险在促进分级诊疗中存在的问题1、医保政策差异不够明显虽然部分地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有所提高,但与上级医院的差距仍不够显著,不足以吸引患者主动选择基层就医。
2、转诊流程不够顺畅转诊过程中存在手续繁琐、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降低了分级诊疗的效率。
3、医保监管难度大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医保基金,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如诱导患者住院、虚报诊疗项目等,增加了医保监管的难度,也影响了分级诊疗的效果。
四、利用医疗保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策略1、优化医保报销政策进一步拉大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差距,同时对慢性病、常见病的门诊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
医保新规如何推动分级诊疗制度
医保新规如何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在医疗保障领域,新的规定不断出台,其中对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级诊疗制度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那么,医保新规究竟是如何推动这一制度的呢?首先,医保新规通过调整报销政策来引导患者的就医流向。
以往,无论患者在何种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可能相差不大,这导致了大量患者无论病情轻重,都倾向于涌向大型三甲医院。
而新的规定则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进行了差异化设置。
通常来说,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更高,而在高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相对较低。
这样一来,患者在考虑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会更愿意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比如,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病小痛,如感冒、咳嗽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销比例,而如果直接去大型医院,自付费用则会增加。
这种报销比例的差异,使得患者在就医时会更加理性地选择,从而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其次,医保新规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进行了改革。
过去,医保支付往往是按照项目付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机构过度医疗、开大处方等问题。
而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如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等,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在这些新的支付方式下,有更多的动力去做好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工作,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减少大病的发生。
同时,这也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再者,医保新规加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投入。
通过增加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倾斜,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医疗技术水平。
例如,投入资金用于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诊疗能力。
这使得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增强了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当前医疗领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规范医疗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医疗健康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本文将对于《关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进行详细分析。
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和重点1.目标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分层次的医疗服务,使得不同病人能够获得合理的医疗服务,同时避免重复叠加和混乱医疗秩序。
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服务结构,实现医疗服务的优化升级,使得人们能够得到更加安全可靠、更加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2.重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医疗卫生部门的组织与管理,同时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
此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还应该继续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和保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服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原则和措施1.原则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分类诊疗的定位,实现分类管理;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2.措施(1)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提供分类诊疗服务。
建立分类诊疗服务分类标准和标准,建立分类管理目录,划分出特定分类的医疗机构。
这将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同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热情。
(3)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监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医疗机构的竞争机制,优化机构服务和管理,增强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4)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规范化水平。
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经验做法:“五个强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1—9月,XX县各医疗机构县内转诊病员2724人次,公立医疗机构门诊30.67万人次,出院2.33万人次,基本实 现了病员合理分流,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强化督导考核。为使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县卫计局成立XX县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制度全面实施。 并规定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每月15日前报送上一月的双向转诊信息;同时还建立季度例会制度,每季度的首月中旬召
开分级诊疗专题会议,通报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开展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年终按照每 月工作开展情况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经验做法:“五个强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五个强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强化功能定位。分类设置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将县级3家医疗卫生机构定位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 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的区域医疗中心;将全县63个镇乡卫生院分类设置为4个医疗分中心、20个 中心卫生院、24个兼顾型卫生院和19个一般型卫生院,统筹规划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职责、科室床位设置、人才设 备配置等,既明确了医院发展方向,又让病员有序流动。
强化资源整合。集中优势资源,以县成立影像、检验、病理、消毒供应“四大中心”,负责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影 像、检验、病理诊断和医疗器械用品的收集、消毒和派发,并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检查检 验结果互认;出台《镇乡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规范药品医用耗材医疗设备器械采购,整合县内医 疗资源,对医疗设备实行准入管理,清理和调配闲置设备,充分发挥了现有医疗设备和县级高新技术设备的社会效 益,让患者得到实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二十三)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按照国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要求,在试点城市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落实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注重发挥全科医生作用,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
逐步增加城市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挂号和转诊服务号源,上级医院对经基层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到2015年底,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
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各地要制定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重点畅通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鼓励上级医院出具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
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之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和使用的衔接。
可由三级医院专科医师与基层全科医生、护理人员组成医疗团队,对下转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管理和指导。
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二十四)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政策。
2015年底前,试点城市要结合分级诊疗工作推进情况,明确促进分级诊疗的医保支付政策。
对没有按照转诊程序就医的,降低医保支付比例或按规定不予支付。
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
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