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经典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经典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推荐文档

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一、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

例:①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表现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穿二、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古今词义相同,例如:人、树、牛、山、水等等,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

例如:“臭”在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例: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了正义而舍弃生命。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学识鄙陋。

常用作谦词。

今义:指人品质恶劣三、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食①食.不饱,力不足(《马说》)动词,吃。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曹刿论战》)名词,吃的东西,食物。

③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隆中对》)名词,专指饭。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通“饲”,喂四、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

文言文中常见有以下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名词两个名词连用,若不是并列、修饰关系,那其中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

例:①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作动词用,腰佩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王”作动词用,称王③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服”作动词用,穿、戴(2)名词+“之”名词后带上“之”等代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例:策.之不以其(《马说》)“策”作动词用,鞭打(3)副词+名词名词前有副词等词语充当的状语修饰例:①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作动词用,保佑②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作动词用,击鼓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作动词用,游水(4)所+名词名词前有“所”字,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罾”作动词用,用网捕2、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名词后是动词,但这个名词并不是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或接受者,也不是省略了介词的宾语,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状语,修饰动词。

高中人教版文言基础知识点

高中人教版文言基础知识点

高中人教版文言基础知识点高中人教版文言基础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虽然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现代汉语,但是学习文言文仍然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是其学习历史和文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了解文言的基础知识点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词汇、语法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词汇1. 重要的词类文言文中的词类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虚词、古汉语中仍被使用的词语。

虚词主要指介词、连词、助词等,在文言文中使用相对较多。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介词是“之”,用于定语和补语之间的连接;而连词则主要有“而”、“乃”、“则”、“反”等。

助词包括了时态助词、语气助词、语态助词等,如“者”、“矣”、“乎”等,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理解。

古汉语中仍被使用的词语指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在文言文中仍被广泛使用的词汇。

比较典型的有“若”、“故”、“可”等词汇。

2. 词语的造字法文言文的造字法和现代汉语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比较常见的造字法有:嵌套、左右包围、同形异义等。

嵌套指多个字合并成一个字,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整个字的声符做用,比如“书”字,是由“史”字和“一”字拼起来的。

左右包围指一个字左右两侧的部分构成一个新字,如“雨”字就是由“云”和“田”组成的。

同形异义则指一个相同的字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比如,“天”字既可作名词表示自然界的上空,也可以作为“天道”,表示理所当然的道理。

二、语法1. 词序文言文最常用的词序是“主谓宾”的结构,与现代汉语十分相似。

但是,文言文中的定语和状语通常要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排序不同。

2. 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可以是肯定的、否定的、疑问的和祈使的四种。

这四种语气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也不同,需要我们注意。

肯定的语气通常用“则”、“乃”等词语表达,如“人而无信,则不知其可也”(《论语》);否定的语气则用“不”、“未”等词语表达,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材,文言文是高中语文中的重要部分。

下面将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习文言文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的特点1. 以典故、典章、古代文献为主要内容,古代文化知识众多。

2. 以字句精练、形式多样为特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会对我们的现代汉语产生很大的影响。

3. 语序灵活,但有些固定的语序要注意。

4. 有时态,但无语气。

5. 以文辞为主,注重运用修辞手法。

二、文言文的基本知识1. 聚散贯通:指文章的段落结构和思路的条理性。

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每段之间要有联系,整篇文章要有逻辑性、连贯性和层次感。

2. 古今通轨:指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联系。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与用法,还要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相通之处。

3. 众贤所共传:指文言文采用的基本文体(如:诗、词、赋、文、记、传等)和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衬托等)。

三、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 整体阅读法:整体阅读是通读全文的阅读方法,通过整体阅读,我们能够获得整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和基本信息。

2. 逐句阅读法:逐句阅读是按照文章的语言结构和语义结构逐句进行阅读的方法,主要是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和语法。

3. 循环阅读法:循环阅读是把整体阅读和逐句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多次循环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全文,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

四、文言文的基本写作方法1. 注意用词精准:文言文的语言精练严谨,得用字得当,避免用现代词语或口头语言。

2. 注意句式简练:文言文的句子要求简练,语法和修辞的运用要符合古人的写作风格。

3.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包括夸张、比喻、借代、拟人、排比、对仗等,要熟练掌握。

4. 注意段落层次:文言文要切分段落,划分段落层次,注重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使全文思路逻辑清晰。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需要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熟记、灵活运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快乐。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附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假设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附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一)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辞,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诗经》两首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人教版高二必修)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人教版高二必修)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人教版高二必修)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第一册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2、越国以鄙远《烛》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5、朝济而夕设版焉《烛》6、共其乏困《烛》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8、闻寡人之耳者《邹》9、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10、则修文德以来之《季》11、既来之,则安之《季》1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1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1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16、谨庠序之教《寡》17、树之以桑《寡》1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19、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过》20、内立法度,务耕织《过》2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22、履至尊而制六合《过》23、却匈奴七百余里《过》2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2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2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27、会盟而谋弱秦《过》28、沛公欲王关中《鸿》29、吾得兄事之《鸿》30、常以身翼蔽沛公《鸿》3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3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33、此其志不在小《鸿》34、籍吏民,封府库《鸿》第三册1、屈心而抑志兮《离》2、步余马于兰皋兮《离》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5、足以荣汝身《孔》6、留待作遗施《孔》7、昼夜勤作息《孔》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9、云青青兮欲雨《梦》10、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梦》11、樯橹灰飞烟灭《念》12、大江东去《念》13、则以刘病日笃《陈》14、谨拜表以闻《陈》1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1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18、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19、侣鱼虾而友糜鹿《赤》第四、五册1、岁征民间《促》2、试使斗而才《促》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4、成以其小,劣之《促》5、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6、益奇之《促》7、成然之《促》8、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庄》9、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庄》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控蛮荆而引瓯越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A、抚孤松而盘桓B、觉今是而昨非C、或植杖而耘耔D、临清流而赋诗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B、舟遥遥以轻飏C、木欣欣以向荣D、泉涓涓而始流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下列“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A、马之千里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是针对高中生的一套教材,文言文也是其中的必修内容。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征1. 延续性: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具有历史性和延续性。

2. 书面性:文言文是书面语言,使用频率较低,比口语更为正式、庄重。

3. 偏重单音节词的使用:文言文偏重使用单音节词,多字词少用,而且多数多音字都使用其一种音。

4. 原则上不添加语音标记:文言文原则上不添加语音标记,同学们需要凭借自己对古代汉语的了解和推测,理解词语的意义和读音。

5. 遣词造句精炼: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具有很强的遣词造句精炼性,用词简练、意义深刻、表达精准。

二、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及句型1. 简单句:文言文的简单句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主、谓、宾的结构。

2. 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对独立而又具有平行关系的句子由并列连词连接起来的句子。

3. 复句:复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4. 省略:省略是文言文语法的一种重要特点,主要表现为省略主语、宾语等。

5. 倒装:倒装的句型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谓语动词及宾语的位置调换。

三、文言文的辞格特点1. 用典:文言文中普遍采用用典的方法,即借古喻今、以经典之言明事理。

2. 对偶:对偶是文言文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辞格特点,通过对语言结构和词语的对称、对比、反复等方式,强调思想的辞藻修饰,使句子意味更加深刻。

3. 排比:排比是文言文中一种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把一系列句子按照比较、对照、补充等关系排列在一起,使文章气势磅礴,概括精炼。

4. 比拟:文言文中常用比拟的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不同事物共同之处的对比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5. 比喻:比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高一文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文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文言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人教版高一文言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文言文的概述(介绍文言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文言文是指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的文化阶层。

与现代白话不同,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给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美感。

文言文的特点之一是句式繁复,辞藻华丽。

句中常使用典故、典型写照等修辞手法,以表达情感或者加强语气。

此外,文言文对词汇的使用也有所限制,常采用双音词、合成词等形式。

文言文在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语法(介绍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词类和成分)1. 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采用主谓宾的形式,其中主语常位于句首,谓语动词位于句末。

同时,文言文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比拟句等。

2. 词类和成分文言文的词类和成分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此外,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古代用法和特有的词汇,如宾语补足语、状语、时语、地语等。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总结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1. 理解背景知识文言文中常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古代人物或典故,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2. 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繁复,分析句子成分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特别是要注意主谓宾的关系和修饰成分的作用。

3. 掌握常见词汇和句式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式是固定的,掌握这些常见的词汇和句式可以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第四部分:文言文的写作技巧(总结写作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1.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在写作文言文时,可以适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5)纵一苇之所如
古义:动词,往。
·
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6)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 想的象征。 今义:容颜漂亮的女子。
. .
《游褒禅山记》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表分数,十分之一。 古义:
. .
今义:数字。
(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赤壁赋》
(5)危 (6)属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 · 危言耸听:吓人
举酒属客: 劝酒 · 序属三秋: 属于、为
·
·
《游褒禅山记》
(7)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动词,观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名词,景观,景象
·
(8)道
(9)文
· ·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 名词,文字 独其为文犹可识: · 皆披发文身:动词,刻花纹或文字 ·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持千金之资币物,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断其左股
伤长者之意
品德高尚的人,这里指樊将军
不回头看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词类活用
• • • • • • • • • • 秦兵旦暮渡易水 • 皆白衣冠以送之 •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箕踞以骂曰 • 群臣怪之 • 发尽上指冠 • 太子迟之 • 其人居远未来 • 函封之 • 使使以闻大王 • 名作状,马上 名作动,穿着白衣戴上白帽 名作动,走上前 名作状,像簸箕一样地 意动用法,以……为怪 名作状,向上 意动用法,以……为迟 形作名,远方 名作状,用匣子 使动,使……听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3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3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 e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 e城楼城阙。

③qu e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 e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连词①以其无礼于曰因为,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 来,连词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道主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一一表顺承,连词却,连词3、焉语气词,表陈述)②敢以烦执事一一以乱易整一一拿,用,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一一表结果,用来,②夜缒而出一一表修饰,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门必修课程,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而要学好文言文,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语文中常用的文言文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一、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在文言文中,语序是比较灵活的,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去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词类1.名词:文言文中的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

同时,名词还有阴阳性之分,例如“夫人”是阴性名词,“君子”是阳性名词。

2.动词:文言文中的动词分为实义动词和虚词。

“实义动词”指有实际意义的动词,例如“行”、“来”、“得”等。

而“虚词”指没有实际意义,用于连接语义意义或起到辅助语法作用的动词。

3.形容词:文言文中的形容词可以放在名词前面,形容名词的属性和品质。

同时,形容词也可以用来作定语或补足语。

4.副词:文言文中的副词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或句子中间,起到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作用。

三、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包括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其中,陈述语气是最常见的语气形式。

四、句式文言文中句式的特点是多样化,并且句型结构比现代汉语更为复杂。

文言文常用的句式包括典型结构、行文气势、迂腐文风和写意性表现等。

五、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指用一个被比喻事物去形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

在文言文中,比喻使用得很频繁,形式也非常多样化。

2.夸张:夸张是指过分渲染和放大事物的表现形式,用于强调事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3.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或段落中连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来表达同一意思的修辞手法。

在文言文中,排比被广泛应用于修辞和表达。

4.反问:反问是指在表述语句之前,加入一种强烈的质疑、否定或疑问的修辞手法。

在文言文中,反问常用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总之,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第一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⑦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①为天下笑者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自若也(2)定语后置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伏尸百万(3)介词结构后置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五、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师说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与归纳 (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与归纳 (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与归纳(一)近年来,“文言文热”现象愈演愈烈,人们对文言逐渐有了重新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文言的学习。

特别是高中生,需要对文言进行扎实的学习,以便于在学习语文方面获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的文言文篇章非常经典,今天笔者便对文言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

一、古文的基本构架和句式文言文散文的构架分为三层:议论、记叙、描写。

议论是文章的核心和主题,是文言文的目的所在,一篇文章往往由多个议论构成。

记叙是围绕着议论展开,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议论,描写则是补充记叙而存在的。

文言文散文中的句式以四大句式为主,它们分别是平句、并句、承句、转句。

其中,平句是最为普通的一种,是由主谓宾构成的基本句式。

并句则使用了并列的句式,承句和转句则运用了义理的推进和转移。

二、文言文的常用修辞手法古文的修辞手法非常多,但是在文言文中,注重使用的便是近义复词、排比、反问以及比喻。

近义复词是指选用语义相似但语法作用不同的用法。

排比则是在句子构造上使用顿挫的手法,有助于强调说话者对某事物的态度。

反问是在表述中钱后一种质问的语气,使得文章更形生动有趣。

比喻则是在表述中牵强附会,极大提升了文言文的层次感。

三、文言文的常用词汇文言文的用词相比现代汉语更为复杂,阅读难度较高。

但是它们都是由常用词汇转化而来,在语气紧凑的文章中一般使用的都是古汉语的基本词汇,比如说:时、日、人、言、心、志、情等等,这些词汇在古代的使用范畴远远超过了现代用法,在文言文中亦是如此。

四、文言文的常用语法文言文的语法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等。

动词中有主谓式、谓宾式、谓补式,形容词中则有谓词补语的限制,副词从句的使用非常多。

介词是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连接词则可以帮助文章深度发展,搭起故事的桥梁。

总体来讲,文言文语法比较套路,是固定模式的使用。

五、阅读文言文的技巧与方法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读,多记,多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最新语文是折射五千年中华礼貌的一滴水珠,应当从这滴水珠中,使用权学生体悟到中华礼貌的博大与精深,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知识点推荐文章深圳大学2022年度各省录取分数线预计是多少热度:中秋节主题的演讲稿热度: 2022中秋节演讲稿热度:中秋节演讲稿最新范文热度:中秋节演讲稿范文精选热度: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知识1《离骚》知识点1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2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3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4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5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归纳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将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 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 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毋,通“无”,不要。

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四、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二)被动句: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三)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一)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辞,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诗经》两首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浪费。

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无,没有。

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倒下,后退。

如:左右皆靡。

6、思:思考。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念,挂念。

如:已行,弗不思也。

心情,情思。

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助词,无实义。

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众多。

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离散。

如:一别如雨。

动词。

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灌溉。

如:水能自雨田。

润泽。

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倒装句:状语后置: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当于欣于所遇。

3、终期于尽。

4、不能喻之于怀。

定语后置:1、仰观宇宙之大。

2、俯察品类之盛。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虚词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