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一、留守儿童的困境1. 教育困境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家庭教育资源不足,常常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在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落后,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加之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照料和指导,学习动力低,学习成绩常常较差,甚至辍学。
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温暖,心理上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问题。
他们常常缺乏自信心,需要关注和支持。
3. 社会适应困难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这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容易感到孤独、无助。
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需要得到关注和帮助,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介入。
二、社会工作介入途径1. 家庭与社区服务社会工作可以从整个家庭和社区入手,通过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和社区服务。
这包括关爱关怀、情感支持、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获得家庭和社区的支持。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家庭成员、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协助,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 教育支持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教育支持,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
这包括提供学习辅导、教育资源、学校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动力。
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学校、教育部门合作,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教育困境。
3. 心理抚慰与支持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心理抚慰与支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这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留守儿童缓解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服务,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境。
4. 社会融入与适应社会工作可以通过社会融入与适应的支持,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这包括提供社交技能培训、生活自理技能培训、社会适应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留守儿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或离异等原因,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生活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
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生活照顾不足等,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主要面临的问题等。
接着,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家庭结构变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工作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中的独特作用,如提供心理支持、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家庭沟通等。
本文提出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这些对策旨在从政策、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层面出发,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其现状呈现出复杂性、多元性和紧迫性。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普遍面临亲情缺失的困境。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大大减少,这导致他们在情感上缺乏支持和安慰。
长期缺乏亲情陪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焦虑感,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亟待关注。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和质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自律性和学习习惯较差,导致学习成绩普遍偏低。
这不仅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再次,留守儿童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护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上相对较弱。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及优化路径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日渐突出,成为时代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
而社会工作助人的职业化活动与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其次指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解决之策,以期为提升社会工作介入成效、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提供一定的参照。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优化策略1.引言伴随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推进,大量务工人员进城寻求更好的发展。
而因收入、居住、教育等客观因素存在,进城打工劳动力的未成年子女只能留守在农村,且由他人照顾,由此形成了数量较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这部分群体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一定的感情基础及有效的监护,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
此类问题一定程度上无法依靠家庭力量从根本上解决,而是需要更多社会成员参与、积极应对的重要现实问题。
在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社会工作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项专门用于解决某类群体的专业,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旨在帮助社会中遇到各类问题的人。
社会工作所涉及的群体比较多,如儿童、老年、妇女等,主要通过小组任务、社区服务或者个体案例解释说明等方法,为以上群体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已经取得了不错成绩。
而社会工作介入到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过程,能够更好地帮助家庭化解家庭矛盾、帮助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助力和谐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但就目前而言,社会工作引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时间较短,介入系统还未完善,某种程度上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实可能性,并通过介绍应用现状、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此提出有效建议,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经验借鉴。
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伴随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村劳动力选择到城市工作,而将孩子留在农村并交给老年人管理、教育,由此形成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之间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它原因而留在农村家乡由亲属或长者照管的儿童。
留守儿童通常面临着情感疏离、教育资源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多方面的困境。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焦点。
社会工作专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展开讨论。
一、留守儿童的困境1. 情感疏离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情感疏离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温暖,可能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2. 教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生活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学习条件差,这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影响其全面发展。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自闭、焦虑、抑郁等,这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生活相对独立,缺乏成年人的照顾和保护,容易遭受犯罪、意外等安全隐患的侵害。
以上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艰难,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社会工作专业应该积极介入,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支持和帮助。
二、社会工作介入途径1. 心理疏导社会工作人员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2. 家庭支持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开展家访工作,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沟通,为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以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3. 教育辅导社会工作人员可以策划和组织教育辅导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4. 安全教育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防止他们遭受意外伤害。
5. 社区组织社会工作人员可以组织社区志愿者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促进社区和家庭的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以上介入途径可有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发展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孙雪原【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尤其是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参与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
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一方面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有效推动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亦称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非常突出。
教育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化、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儿童、青少年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正因如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描述和解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形成机制,寻找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如何认识和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一直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
社会工作是一门强调实践与应用的学科,儿童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两大专业领域,这两大领域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另外,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分析视角出发,本人认为:留守儿童是一个应该被关注和关爱的群体,但关注不能误读,关爱更孕育着理解。
正确的认识和感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一切干预活动的基础,也是本文研究和探索该问题的出发点。
本文选取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剖析出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势视角出发,利用增能理论作指导,运用叙事治疗方法和技巧,寻找解决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介入措施,以期推动该问题的顺利解决。
另外,对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探索也是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的有效尝试。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说:“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走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之路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本土化则是其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经之路[1]。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浅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摘要:留守儿童是一个新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它是一个社会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之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也是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化的新产物。
然而在社会进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通过对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介入,帮助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最终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190-02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发展,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人口流动呈现出很大的变化,由此就产生了流动人口子女的问题。
当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他们最终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并且将他们托付给家里的亲属代为照看,这样,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就出现了。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约为5800万人,而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就多达4000万,这的确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
笔者希望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能够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同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加以介入,使研究的问题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1.2.1 国内外针对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的概述在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上,基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但是在他们的年龄、范围及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等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
国外学者詹姆斯·莫瑞认为,留守儿童是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未满十八周岁的人。
其中,国内学者叶敬忠是比较系统研究留守儿童的人。
他认为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需要把握四个要点:父母外出、父母外出时间、儿童居住地和儿童年龄;他将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总结为四种,即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和同辈监护,其中以单亲监护为主。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9篇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9篇第1篇示例:现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的农民工纷纷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而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在农村的家中无人照料,无法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教育,面临许多困境。
社会工作在这一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困境进行干预和帮助,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教育上。
由于父母在外打拼,留守儿童在家的时间较长,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他们往往无法及时完成作业,缺乏学习指导和监督。
有些留守儿童还会出现辍学现象,甚至在家务劳动中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望。
教育资源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教师和良好的教学设备。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备受关注。
长期的家庭分离使得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安全感,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也较差,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孤立感。
在面对这些困境时,社会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介入,帮助改善留守儿童的处境。
首先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帮助。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留守儿童的家庭和学校中开展教育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兴趣班,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开拓视野,增强综合素质。
其次是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
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增强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社会工作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教育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也可以通过线上心理咨询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留守儿童的困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社会工作在改善留守儿童困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教育和心理健康的介入,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近年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家乡与父母分隔的儿童。
他们常常由爷爷奶奶、亲戚或邻居照顾,缺乏必要的父母关爱和教育资源,涉及到的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成为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介绍社会工作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作用与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他们无法获得父母的耐心指导和关心,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观念。
其次,留守儿童所处的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面临着接受优质教育的巨大障碍,教育水平的普遍低下也给他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干预手段,肩负着改善儿童生活状况和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任务。
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社会工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工作可以重视儿童权益保护,加强留守儿童的监护和保护。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定期走访、心理辅导和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坊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安全状况和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通过设立儿童保护机构与志愿者组织,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儿童保护的重要作用,确保留守儿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其次,社会工作可以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监管。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调研和评估,了解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
同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监管,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教学资源。
此外,社会工作还可以开展家庭教育辅导与培训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意识。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辅导班、举办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传达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供育儿知识与技巧,引导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最后,社会工作可以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网络。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8篇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8篇篇1一、引言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家庭、教育、心理、安全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工作应运而生,成为连接政府、家庭、学校和社区的重要桥梁。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现状、困境分析、社会工作介入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而留在农村或城镇老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已超过XX万,其中大部分为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亲情缺失、教育不足、心理问题等。
三、困境分析1. 亲情缺失: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导致亲情缺失。
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教育不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一些孩子可能因为学习环境不佳而成绩落后,甚至辍学。
3.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自卑等。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1. 建立关爱机制:社会工作者应与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合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如定期探访、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
2. 提供教育支持:社会工作者应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协助学校改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鼓励他们继续接受教育。
3. 建立家庭支持体系:社会工作者应与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联系,协助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增强亲子关系。
4. 开展社区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亲子活动、夏令营、技能培训等,增强留守儿童与社区的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5. 整合资源:社会工作者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争取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多方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6.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与父母同住而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照料的未成年人。
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面临着成长环境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困难、信任危机等多重困境。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困境,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介入作用。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困境入手,探讨社会工作在帮助留守儿童方面的介入途径。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中国的农村地区有着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近七千万的留守儿童,他们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些孩子通常由老人或其他亲属照管,他们的父母则常年在外打工,很少能够回家。
留守儿童因此面临着多重困境。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的孤独和思念父母的情感压抑,让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易患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成长环境不良也是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和照料,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常常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长期以来,他们往往处于相对贫困和落后的家庭环境中,教育、医疗等资源缺乏,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留守儿童的学习困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不能获得及时的作业辅导,导致学业成绩较差。
信任危机是留守儿童常常遭遇的问题。
由于长期分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和信任感容易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会受到困扰。
以上所述,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需要社会工作等专业领域的介入来帮助和支持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
二、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针对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介入,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促进健康的成长。
社会工作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支持和干预。
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增强应对能力。
社会工作可以开展教育支持和帮助。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近年来,我国儿童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教育、福利、保护、照顾等方面,需要重视和加强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社会服务行业,通过寻找和建立社会资本资源和社会服务。
这篇文章探讨了我国在儿童社会工作上的现状,发展路径和挑战。
现状目前,我国的城市儿童社会工作已经建立起来,并且不断完善,一些重点城市的儿童社会工作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农村地区的儿童社会工作还相对滞后,甚至缺乏一定的保障体系。
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也相对不足,且由于普及程度不够,一些社区的儿童没有机会享受到儿童社会工作所提供的专业帮助和服务。
发展路径为了加强我国的儿童社会工作,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发展路径:1.政策保障:应该从行为和实践上制定法律、政策,以确保儿童获得更好的照顾和保护。
2.人才储备:应鼓励大学开展儿童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引导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为儿童社会工作而从事相关研究和实践。
3.专业体系:应该建立完善的专业机构、研究机构和标准体系,通过认证和考核程序,确保儿童社会工作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4.社会资本:应该与社会各方面机构合作,积极寻找需要的社会资源和资本,构建生态配套,完善家庭和社区服务体系。
5.教育宣传:应该开展广泛的教育宣传和普及,建议儿童和家长更好地认识儿童心理、行为和健康问题,然后引导民众自主实施,自我改善行为方式和作息习惯。
挑战发展儿童社会工作,面临的一些挑战:1.资金问题:缺乏资金是发展社会工作的一大难题。
应该积极寻找更多的资本来源,争取政策上的政策支持,达到更好的照顾和保护儿童的目的。
2.专业机构的建设:缺乏专业机构也是儿童社会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
要建立专业机构,就要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和体系来支持,为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提供支持。
3.城市来的游民和流浪儿童:由于意外事件和其他原因,儿童失去了父母或家庭,导致无家可归。
对这部分儿童福利机构还存在一些短板,应加强照顾和保护。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儿童社会工作是指对儿童及其家庭进行社会服务和干预的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儿童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贫困、教育、保护、心理健康等,因此儿童社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资源支持不足等。
加强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儿童权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现状,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更多资源支持,为未来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问题意义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福利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才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加强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通过对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儿童福利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对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进行思考,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更能够为未来的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建设和文明进步。
2. 正文2.1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现状分析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的儿童社会工作发展相对较晚,整体体系和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很多地区尚未建立健全的儿童保护机构和服务网络,导致儿童福利工作的不到位。
缺乏专业化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很多从事儿童工作的人员并非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这导致了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真正满足儿童的需求。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在资源支持方面也存在不足。
很多地方的儿童服务机构设施简陋,人员配备不足,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子女寄托在外地亲戚或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生活,而这部分儿童被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如缺乏父母的关爱、管教和陪伴,心理上容易受到伤害,生活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留守儿童的现状、困境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途径进行探讨。
首先,留守儿童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中国目前的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6000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6%以上。
这些孩子大多生活在县级以下地区,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外地工作,面临家庭分离和亲情缺失。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疾病多发、教育机会不足等问题。
此外,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精神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留守儿童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活两个方面。
在心理方面,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爱的滋养。
另外,由于缺乏合理的管教,他们可能会产生叛逆、自闭、攻击性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在生活方面,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照顾不周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比如不会照顾自己的饮食、卫生,可能被欺凌或者受到虐待。
同时,由于家长无法及时操劳家务,这些孩子也经常需要承担过多的家庭责任,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不小的负担。
最后,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发展情况。
具体途径包括: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关怀,帮助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增强安全感和稳定感;二、加强学校教育,组织适合留守儿童发展的课程和活动,如心理辅导、社交技能、课外辅导等;三、开展社区服务,在社区内设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提供安全教育、生活技能培训等服务;四、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通过提供家庭扶助、创业拓展等方式帮助家庭稳定发展,提升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成长困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社会的责任。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思考,实现儿童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探讨其发展方向和对策。
一、强化政策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需加强对政策保障和制度建设的关注。
当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儿童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政策保障不够到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
需要不断完善各项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促进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还需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当前,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专业人才不足,且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这导致了儿童社会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重视儿童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对儿童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从事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推动他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儿童的权益和利益。
三、深化跨部门合作,构建多元服务体系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还需要深化跨部门合作,构建多元服务体系。
当前,儿童社会工作牵涉到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跨行政、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
应该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协调,搭建跨部门合作的桥梁和平台,加强对儿童社会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构建多元服务体系,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合力,共同为儿童提供更加全面、多样的服务。
四、强化社会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还需要强化社会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浅议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浅议【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部分,我们将探讨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部分将分析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在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部分,我们将讨论社会工作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在改善留守儿童问题上的作用将探讨社会工作如何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在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和方法部分,我们将探讨社会工作如何有效地介入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我们将总结社会工作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社会工作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社会工作、介入、问题、现状、原因、必要性、作用、方式、方法、重要性、发展展望、总结1. 引言1.1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浅议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许多父母为了谋生选择到城市打工,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这些留守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他们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面临着孤独、心理问题、学习困难等挑战。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教育培训、家庭关系重建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的介入不仅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以及在改善留守儿童问题上的作用。
也将深入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和方法,希望能够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希望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带来更好的未来。
2. 正文2.1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留守儿童问题是指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开农村家乡到城市务工,导致儿童无人照管或陪伴,通常由亲属或邻里照看。
根据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协会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9400万,涉及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加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将孩子
留在家中或与亲戚一起生活,而自己则到城市中打工。
这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由于
缺乏父母的照看和陪伴,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留守儿童面临生活困难。
由于家长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够强,
饮食起居和卫生条件较差。
有的家庭甚至没有给留守儿童留下足够的钱财,留守儿童的生
活变得十分拮据。
其次,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困境也非常严峻。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学习环
境缺乏监督和引导,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甚至有些孩子因为没有人帮助,放
弃了学业。
此外,留守儿童也面临着心理困境。
因为长期缺乏亲人的温暖与陪伴,在家里总是感
觉孤独和失落。
这种孤独感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为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介入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工作
者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平日生活上的帮助,如定期走访、提供饮食、生活用品等方面的服务。
其次,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开展夏令营、文艺活动等形式增加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最后,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孤独,建
立自信。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面临众多困境,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关爱和帮助。
希望在社会
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下,留守儿童们能够健康成长。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为儿童提供保护、抚养、教育和发展等服务的一种专业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儿童社会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源不足、体系建设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差异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促进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路径。
我国应该加大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投入力度。
当前,我国的教育、医疗和福利等领域在儿童社会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领域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儿童无法获得应有的服务。
政府应该增加对儿童社会工作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加强资源整合和配置,确保每个儿童都能够享受到适宜的服务。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应建立完善的体系和机制。
目前,儿童社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指南,明确各类儿童社会工作机构的职责和义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也是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但目前我国的儿童社会工作人才相对匮乏。
我们应该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为儿童社会工作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
要加强对儿童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儿童得到专业的服务和关爱。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在儿童社会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一些机构和人员存在不规范和不专业的问题。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儿童社会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各类儿童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进行定期评估,加强对服务质量和效果的监督,确保儿童得到优质的服务。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监督评估,我们可以促进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为每个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护。
试论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
试论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迁、融合与进步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教育管理制度难免出现局限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加凸显。
我国社会工作从西方引进到现阶段的几十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为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一、相关背景改革开放以前,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被堵塞,在农村中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经济自给自足,人们每天早出晚归,过着一种很平静的田园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也日益松动,原来农村中人们平静的生活逐步被打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组织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贫弱人群提供服务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化和专业性的助人工作,即是开展科学助人工作,恢复人的社会功能的过程,它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共同面对现实问题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工作也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逐渐发展,从80年代初我国社会工作课程的恢复和1986年北大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立,中断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得以恢复,自此全国200多所高校纷纷开设社会工作专业,1991年民政部牵头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之后社会工作者教育协会等组织也陆续成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指出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儿童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以期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专业队伍逐步壮大、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社会关注度逐步提高等。
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工作机制不完善、专业水平不高等。
2.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儿童贫困问题、儿童保护问题、儿童教育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
二、发展路径思考1.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儿童社会工作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们需要重视儿童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包括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完善专业人才评价机制等。
2. 完善工作机制。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一个健全的工作机制来支持其发展。
我们需要从政策法规、机构设置、工作流程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加强资源投入。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
我们需要加大对儿童社会工作的资源投入,确保其能够有足够的支持来开展工作。
4. 增强社会关注度。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事关国家的长远利益。
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等工作,提高社会对儿童问题的关注度,共同关心和呵护儿童的成长。
5. 参考国际先进经验。
儿童社会工作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我们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吸收和借鉴其成功做法,为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6. 加强跨部门合作。
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部门的合作,比如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司法部门等。
我们需要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儿童问题。
三、发展策略建议1. 制定儿童权益保障法。
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障是儿童社会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障儿童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迁、融合与进步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教育管理制度难免出现局限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加凸显。
我国社会工作从西方引进到现阶段的几十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为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一、相关背景改革开放以前,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被堵塞,在农村中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经济自给自足,人们每天早出晚归,过着一种很平静的田园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也日益松动,原来农村中人们平静的生活逐步被打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组织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贫弱人群提供服务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化和专业性的助人工作,即是开展科学助人工作,恢复人的社会功能的过程,它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共同面对现实问题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工作也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逐渐发展,从80年代初我国社会工作课程的恢复和1986年北大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立,中断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得以恢复,自此全国200多所高校纷纷开设社会工作专业,1991年民政部牵头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之后社会工作者教育协会等组织也陆续成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指出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从2004年人大等高校相继招收社会工作的专业硕士,2006年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2009年全国首批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一共有33所,其中部委属院校18所,地方高校15所,全国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学术性向务实的专业性发展。
与此同时关于社区服务、社会保障、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扶贫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在我国也得到快速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可见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何等的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社会服务即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有着更加直接、紧密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分工的组成部分而在服务于贫弱群体、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必将带来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社会工作也期待能进入教育事业领域,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更好制定和执行出谋划策。
笔者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工作及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来考虑,是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不久的将来建设祖国的重担将会落在他们的肩上,政府、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能地健康成长,对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一)留守儿童1.概念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
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速度加剧。
特别是农村中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了获取家庭收入而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出现越轨的行为。
2.成因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数目越来越多。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问题的产生应该归因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就家庭而言,由于家庭困难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外出打工;就社会而言,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城乡对立的户口制度的确立,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加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工没有能力带孩子一起进入城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其次,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
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再次,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
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二)社会工作1.概念对于何谓社对会工作,社会工作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般而言,学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与其时代和场景紧密相关。
顾东辉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指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
卢谋华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专业和学科。
而比较合适于我国现在国情的定义是王思斌的: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科学领域,是以社会中特殊群体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专业性科学。
它是以关于社会和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一定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运用科学、多样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和方法,一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
2.功能社会工作从其“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专业方法和专业技巧上,从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角度,有促进预防社会问题,个体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等功能。
从其和社会政策行动的关系看,社会工作是政策受益者和政府的一个必要的中介,社会工作本身发展在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同时,改善社会福利的管理和资源配置,进而是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得到完善。
社会工作者能有效地反映广大弱势群体的呼声,引领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定和行动方向。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对象及局限(一)主体、对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可分为三部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
经过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由政府为主体。
政策的变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学校层面上,从学校政策层面,充分调动教师接纳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从容地鼓励班级教师接纳留守儿童的流入。
让留守儿童从感情上、习惯上、学习差异性上快速溶入学校的大集体,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班级同学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学校在此过程中,必须起着一种指导、督促、总结的作用,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务求留守儿童认同同学、认可老师、亲近学校,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安心学习,让留守儿童对学校有亲近感。
家庭,在农村外出打工群体中,有的家庭父母双方都外出,有的家庭父母亲一个人外出另一个人留在家。
处于这种情况,笔者根据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亲疏关系,将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朋友监护、上代监护、自我监护。
一般在监护方式上,上代监护和隔代监护为主,也有亲戚朋友监护的情况。
在农村里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低及他们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社会层面上,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业。
所以关心、关注与支持教育事业、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每个人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而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孩子们。
(二)局限对于政府来说,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确立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有很多优点,但由于统治集团的有限理性、集团利益冲突以及对一致同意原则的违背等因素,国家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常常无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
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也概莫例外。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其局限性集中体在现以下两方面:(1)在各级政府主体分担创立成本中,违背一致同意原则,使县级财政承担过多的投入责任;(2)在集团利益分配上,既不符合帕累托改进,也不符合卡尔多一希克斯标准,继续维护强势教育集团的利益,削弱弱势教育集团的利益。
对于家庭来说,由于农村家庭中,基本上都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主要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这两种监护方式都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足。
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
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