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总复习:隋唐时期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隋唐两宋测试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隋唐两宋测试

隋唐两宋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2018-2019丰台第一学期期末4)右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为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皇 帝2.(2017全国1卷26) 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3.(2018昌平二模13)唐太宗在《帝范·务农》中说:“禁绝浮华,劝课耕织,使民还其本,俗反(返)其真,则竞怀仁义之心,永绝贪残之路,此务农之本也。

”唐太宗的真实意图是强调 A.统治者应轻徭薄赋 B.法律治理“务在宽简” C.重农政策的重要性 D.君主要有“仁义之心”4.(2018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唐贞元八年(792年)六月,江淮等南方诸州“霖潦为灾、浸没田畴、毁败庐舍”,有大臣上奏“虽幸者京师岁稔,夏麦又登……然赋取所资,军国大计,仰于江淮”,要求宜速救灾。

对该材料,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对经济破坏严重 B.南方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 C.江淮地区成为了政治中心 D.关中地区是朝廷财赋重地5.(2018西城二模13)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

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秦朝丞相 汉朝中书令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D.宋朝枢密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6.(2016.3 东城区高三零模14 )钱穆《国史大纲》写道:北宋初年,宋太祖“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补禁军之阙(缺),其老弱者始留州。

”这一措施在当时应该被称为A.强干弱枝 B.分散兵权 C.以文制武 D.重文轻武7.(2016.5海淀区查漏补缺) 宋初赵普对太祖说道:“刑以惩恶, 赏以酬功, 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 天下之刑赏, 非陛下之刑赏也, 岂得以喜怒专之!”北宋大臣张方平的《乐全集》卷19中说:“ 夫国之所谓大臣者, 莫尊乎宰相, 君为元首, 宰相乃其股肱, 动静休戚, 义犹一体。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8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8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自大运输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输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行忽视的意义。

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涵在同一政区之内。

江都郡的设置( ) A.受行省制度的影响B.意在防范分裂割据C.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利于市镇经济兴起解析:选B。

据材料信息可知,扬州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具有重要意义,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的设置是为了防范分裂割据,故选B项。

行省制度是在元代时创立的,解除A项;据材料“将长江天险包涵在同一政区之内”可知,具有“犬牙交织”特征,解除C项;扬州是重要都市,并非市镇,解除D项。

2.隋朝社仓初为民办,不久便遭到破坏。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下诏:“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于后乏绝。

又北境诸州,异于余处,灵、夏、甘、瓜等十一州,全部义仓杂种,并纳本州。

若人有旱俭少粮,先给杂种及远年粟。

”隋文帝旨在( )A.增加粮食储备B.维护社会稳定C.抑制豪强地主D.防止灾荒发生解析:选B。

据题干可知,隋文帝下诏广设社仓,加强在灾荒之年的救济实力,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性,故选B项。

广设社仓能够增加粮食储备,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解除A项;广设社仓的目的在于加强在灾荒之年的救济实力,与抑制豪强地主无关,解除C项;社仓的设置并不能防止灾荒的发生,解除D项。

3.(2024·茂名高三月考)“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输河D.兴建洛阳城解析:选C。

依据材料“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并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开凿大运输河造福后世,故选C项。

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全国,解除A、B两项;兴建洛阳城并不能开万世之利,解除D项。

4.(2024·湛江模拟)唐太宗曾对臣下说:“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务相听从……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其间万一有得免者,亦为时论所贬,终古不磨。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2、隋唐时期的经济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4、唐太宗复习建议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隋唐时期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总体时代特征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以①制和②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③、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隋唐时期以④、⑤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考点聚焦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一)三省六部制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如图所示: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1.创立和完善: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训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训练(含解析)

课题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解析】选B。

根据题干内容“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故选B。

2.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解析】选D。

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为D;A只是长城的作用,错误;秦朝和隋唐时期没有诸侯割据,B错误;C只是大运河的作用,排除。

3.(2021·天津模拟)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泽被深远,但隋朝却短命而亡。

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一起做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B.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C.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解析】选D。

隋炀帝在位期间功绩不可抹杀,但是众多事情放在一起做,使得百姓难以承受,起来反抗,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故材料评论的是隋朝的灭亡,故D正确;A违背时代潮流说法错误;B中影响深远不符合题意;C中灭亡的根源说法错误,不是制度问题,是暴政。

4.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

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解析】选C。

从材料“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中可以分析出,唐太宗注意保证农时,减轻负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均田制,故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休养生息政策,故D 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安史之乱D.朋党之争2.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交通大动脉。

下列关于大运河描述正确的是A.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B.大运河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C.大运河以西安为中心修建D.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3.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可以调节耕作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工具。

它是∶()A.耦犁B.翻车C.曲辕犁D.筒车4.隋朝统一后,在各地建立许多义仓。

其目的是A.加强各地经济交流B.保障朝廷的物资供应C.保证军队粮食供应D.防备灾害以赈济百姓5.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高昌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

唐朝政府的这一举措A.说明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开始显现B.说明唐朝对天山南北进行了有效管辖C.标志着中央政权反击匈奴战争的结束D.标志着西北少数民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6.《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云:“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这说明“飞钱”的主要作用是A.为富商、高利贷者储存金银B.缓和钱币的不足,便于携带C.经营存款、放贷、汇兑D.标志着纸币的产生7.《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

”这反映了A.文化趋同的倾向B.三教合一的潮流C.对西洋文化的模仿D.民族交融的加强8.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称回鹘人为塔特·桃花石(Tats来自高加索地区的商人)。

在《长春真人西游记》[元代收集道教全真派重要的典籍史料]中记载着汉人被称为桃花石。

对此材料的相关分析较为准确的是()A.道教是文化凝聚的内核B.桃花石代表着贸易繁荣C.北庭都护府统辖该地区D.体现浓厚的中国一体意识9.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左右。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练习题参考答案-历史试题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练习题参考答案-历史试题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练习题参考答案-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B2.C3.D4.C5.B6.D7.C6.C9.B10.A11.A12.C13.D14.A15.D16.A17.D18.A19.B20.A21.A22.D23.C24.C25.C26.B27. A28.B29.D30.D31.C32.A33.B34.D35.B36.D37.C(二)多项选择题38.ABCD39.ACD40.ABCD41.AB42.ABCD43.ABC44.ABC45.BC46.AB47.BCD(三)材料解析题48、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②所举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吐谷浑,三征高丽。

49.①有。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50.①唐太宗李世民。

②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200多次,就像一面镜子,使唐太宗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的过失。

所以,魏征去世,唐太宗觉得好像失去一面镜子,十分伤感。

51.①641年唐太宗派人送文成公主人吐蕃,与松赞干布结亲。

②加强了唐蕃的联系和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52.①两税法。

②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均田制被破坏了,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实行两税法。

③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对巩固政权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两税法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

(四)问答题53.政治方面: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社会秩序安定下来,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继续采用,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隋朝开始采用科举制,唐朝继续采用。

使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人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

隋亡的教训使唐太宗引以为诫。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巩固练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巩固练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下表为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情况。

该信息()时间新建今属时间新建今属735年巴川县四川741年尤溪县福建736年汀州福建742年青阳县安徽737年唐城县湖北743年唐年县湖北738年明州浙江752年太平县安徽740年歙州安徽754年浦阳县浙江A.是唐代时南方地区经济显著发展的证明B.是唐玄宗为加强边防而采取的有力举措C.是唐玄宗时期应对藩镇割据局面的措施D.是唐代完善道州县地方行政体制的表现2.如表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润州、常州、苏州和湖州的户数变化。

据此推论()典籍时间户数《旧唐书·地理志》唐贞观年间(627—649)72000户《新唐书·地理志》唐天宝年间(742—756)354000户《元和郡县制》唐元和年间(806—820)164000户A.政权更替扩大南北经济差距B.社会环境影响人口数量变化C.北民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开发D.土地兼并推动赋税制度调整3.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4.唐朝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成为兼容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这一时期的飞天形态各异,身体表现的各民族舞蹈风格,以及伎乐飞天手中的各民族乐器,彰显独具特色的中华艺术美。

这些飞天造型折射出唐朝()A.文化辐射广泛B.民族政策开明C.边疆经济繁荣D.政治制度先进5.“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唐朝()A.兴盛的原因B.割据的结果C.衰落的过程D.农业的发展6.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

高中历史隋唐练习题及讲解大题

高中历史隋唐练习题及讲解大题

高中历史隋唐练习题及讲解大题### 高中历史隋唐练习题及讲解#### 一、选择题1. 隋朝的建立者是:A. 杨广B. 杨坚C. 李渊D. 李世民2. 隋朝统一中国的时间是:A. 581年B. 589年C. 605年D. 618年3.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4. 唐朝的盛世时期是: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武周时期D. 永徽之治5.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A. 进士科的设立B. 明经科的设立C. 武举科的设立D. 乡试、会试、殿试的制度化#### 二、简答题1. 简述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 描述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3. 阐述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及其影响。

#### 三、论述题1. 论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 答案及讲解#### 一、选择题1. 答案:B. 杨坚讲解: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即隋文帝。

2. 答案:B. 589年讲解:隋朝在589年灭陈,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3. 答案:A. 李渊讲解: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即唐高祖。

4. 答案:B. 开元盛世讲解:唐朝的盛世时期是开元盛世,这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高峰。

5. 答案:D. 乡试、会试、殿试的制度化讲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考试制度的规范化,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的设立。

#### 二、简答题1.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背景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其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特点包括政治清明、法制严明、重视人才选拔、推行节俭等,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派遣使节、接受外国使节、开展贸易等,这些交往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丰富了唐朝的文化生活,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影响。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6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6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

课题训练6 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24·重庆市高三等级性考试]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宇文述田以还民”。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农夫经济负担减轻B.严刑峻法思想推行C.官员特别权益消逝D.均田制的贯彻实施2.从政事堂制度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为了使他们“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歼灭,就须要有一个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气。

于是,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政事堂,便从限制冲突和冲突的须要中产生了。

这说明设立政事堂是为了( ) A.分割宰相权力B.缓解君相冲突C.强化皇权专制D.维护政治稳定3.[2024·济宁市高三模拟]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伴同,记录所奏内容。

高宗以后,李义府等为了随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

唐玄宗时,依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复原了史官伴同记录的制度。

史官伴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D.避开决策失误4.[2024·武汉市高三调研]在唐代,进士出身成为“士林华选”,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而在唐朝后期,多次出现特赐进士及第的特别现象,成为皇帝乃至某些权臣用以笼络人心的工具。

此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唐后期( )A.官员的文化素养显著提高B.官吏选拔的程序日趋完善C.世家大族的地位日益没落D.科举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5.[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三模]唐玄宗初年,西北、北方地区各民族活动频繁,边地州府防务事重,朝廷组织军事行动也多跨地域,从内地和边地各州县抽调包括府兵在内的人力、物力。

如何协调边地各州、府防务,统一军事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节度使制就是在此形势下建立的。

据此可知,节度使的设置( )A.旨在减弱地方军事权力B.适应了巩固边防的须要C.导致出现藩镇割据局面D.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6.[2024·山东临沂期中]营缮令是唐朝建筑工程营建和修缮的法令,《唐会要》卷31记载太和六年(832年),唐文宗颁布的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可以调节耕作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工具。

它是∶()A.耦犁B.翻车C.曲辕犁D.筒车2.唐代回纥人坎曼尔在《忆学字》诗中写道:“古来汉人为吾师,为人学字不倦疲。

吾祖学字十余载,吾父学字十二载,吾今学之十三载,李杜诗坛吾欣赏,迄今皆通习为之。

”可以用来说明()A.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B.唐朝对周边民族具有吸引力C.少数民族以识写汉字为荣D.唐朝各民族间文化往来频繁3.唐贞观三年(629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边疆民族政权。

此后,吸收先进的封建文化,创立文字,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并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

这可用以说明()A.吐蕃政权推行汉化改革B.唐朝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C.中外文明间的友好交流D.唐朝对边疆地区实行一体化管理4.《新唐书》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则犹兼三四”。

由此可知,当时唐朝()A.藩镇割据B.朋党相争C.宦官专权D.边疆稳定5.“任土作贡”(依据土地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现象古已有之,汉代形成制度。

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

唐后期这一现象()A.促进了均田制、租庸调制瓦解B.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C.表明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D.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6.唐代诗人皮日休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由此可知,皮日休意在()A.肯定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局面B.抨击隋炀帝穷奢极欲C.辩证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D.强调隋朝的国力强盛7.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习题第7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习题第7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7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2023湖南九校联盟联考)隋唐都城均在长安,但开皇十四年,关中饥荒,隋文帝率百姓“就食”洛阳。

唐末,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其后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并为北宋所沿袭。

这主要是因为()A.长期战乱的破坏B.统治者相信风水之说C.经济中心的变化D.抵御少数民族的袭扰2.(2023安徽蚌埠三模)隋唐以前,端午节习俗南北有异,南方赛龙舟吃粽子,北方禁火佩戴百索绶带(辟邪彩带),至唐则立法规定端午放假一天,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渐为全国固定习俗。

这种变化说明唐代()A.端午节习俗来源于官方B.国家统一助推文化认同C.南北文化习俗趋向固定D.传统习俗迎合市民生活3.(2024江苏南京调研)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

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冯暄带兵援救。

之后,冼夫人不顾花甲高龄,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服,接受隋朝官爵。

这表明隋朝()A.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B.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C.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D.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4.(2023湖北武汉调研)《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是唐王朝建立的目击者,其笔下的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

而按照《旧唐书》《新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等的记载,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

史书关于李渊不同形象的记载,可以说明()A.唐朝是一个开放时代B.历史目击者的记录更可信C.李渊完成了全国统一D.时代影响人们的历史认知5.(2023河南洛平许济一模)唐代的商人中既有贩卖各种物品的大小行商,也有经营邸店、客舍、行铺、车坊的坐贾,资财雄厚的大富商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各地市场贸易的主宰人物。

这反映了唐代()A.商业发展经营方式多样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C.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D.市场管理被富商把持6.(2023广东新高考调研)唐律中对长安城宵禁制度有此记载:“若公使赍文牒者,听(放行),其有婚嫁,亦听。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隋唐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隋唐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隋唐时期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东城区一模)唐制,朔望常朝以外,皇帝每逢一、五、九日接见诸宰相,宰相须同进同出。

诸宰相“会食于政事堂”,皇帝还安排很多负实际行政责任的低级官员也进入政事堂。

上述材料反映出()①唐代实行集体议政②宰相权力的逐步扩大③外重内轻局面改善④决策的效率得到提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4•安徽模拟)唐朝建立后,承袭东汉以来的旧制,以尚书令、仆射(后改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为“八座”。

“八座”不仅集体研究重大行政决策事务,还要制作“起请条”“商量状”以及皇帝临时交办的其它决策事务。

这表明,唐代“八座”()A.一定程度限制了皇帝专制权力B.促使中央权力趋向分散C.成为制衡中书门下的重要力量D.是执掌朝廷政务的中枢3.(2024•赣州一模)安史之乱后,户籍制度及以它为基础的国家土地分配制度遭到破坏,政府为保持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分配控制权的努力被证明是无效的,土地拥有者的土地所有权和自由处理权实际上得到承认。

这一变化导致()A.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B.基层治理制度的变化C.中央集权的严重削弱D.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4.(2024•江西模拟)在唐代,“道”的职责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将各地的资源,例如税收的绢帛和谷米,经过该道的转运使,转运至中央或指定的地区。

据此可知,唐代“道”的设置()A.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B.促进了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利于强化政府的财政管控能力D.确保了税收稳定与财政统一5.(2024•德州三模)唐朝前期,外层防御圈以各都护府为核心,内层防御圈以边境都督府为核心。

都护府与边境都督府辖有若干羁縻府州,以镇抚外族,同时兼统邻近数州军队。

都护府与镇戍系统仅负责提供敌情与牵制敌人,具体作战由中央派遣军队承担。

由此可知,唐朝前期()A.注重边疆地区治理B.形成外重内轻局面C.藩镇割据潜滋暗长D.军制改革迫在眉睫6.(2024•贵州模拟)有学者认为,唐朝中后期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失败,意味着政府已不能再把土地和农民束缚起来,而且门阀及有关政治势力也不允许将土地所有权交由政府支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三单元隋唐时期旧人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三单元隋唐时期旧人教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三单元隋唐时期(9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渠成以后,“转运通利,关内赖之”,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段运河的作用()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广通渠2.“隋朝于6世纪末统一了中国,却很短命;其后的唐朝则将中国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剑桥插图中国史》)。

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性帝国的原因包括()①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②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③取消了对商贸的限制④领先世界的思想文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资治通鉴》中说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

对这段评论解释正确的是()A.抨击武则天重用酷吏,滥杀无辜B.抨击武则天时期官员过于泛滥C.赞扬武则天革新政治D.赞扬武则天善用人才4.唐朝骆宾王《讨武氏檄》说“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A.武则天不得人心B.武则天违背了历史潮流C.地主阶级的不同阶层存在矛盾D.恶毒的人身攻击5.隋朝之所以能够在589年完成统一南北的大业,最关键的因素是()A.各族人民互相融合,统一条件成熟B.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奠定统一经济基础C.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准备D.陈朝政治腐败,军纪松驰,不堪一击6.秦、隋两朝相比,隋朝灭亡原因的不同点在于()A.赋税徭役沉重B.大兴土木C.严刑酷法D.连年战争7.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开元之治出现的共同因素是()①得人而用,政治清明②重视农业,发展生产③勤于朝政,励精图治④裁汰僧尼,禁建新寺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登上大雁塔,依稀可见塔壁上有题刻的字迹,这就是著名的“雁塔题名”。

据载唐中期以后“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雁塔题名是新科进士的荣誉B.进士科最受唐朝人重视C.唐代科举考试进士科难D.唐朝时开始设进士科9.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0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0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含解析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樟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资于戎狄,杂畜被野”。

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A.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B.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D.加强了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2.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反映,如“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

”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关系较为融洽B.奢靡之风逐渐兴起C.社会发展由盛转衰D.诗歌风格雄奇奔放3.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

其目的是①提高地方行政效率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③加强对地方的监察④提高政府财政收入A.①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4.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

唐朝中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

结合图1、图2,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图1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图2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北方割据战乱影响③中国手工业的先进④航海技术不断进步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5.唐初统治者在农村推广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唐朝时负责税收管理的中央部门是()A.吏部B.户部C.礼部D.工部2.隋唐创立的科举制是我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其作用有()①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②“学而优则仕”得到了落实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统治阶级有效地笼络了人才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②3.下列关于唐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宫殿宏伟,街道整齐②“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③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④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5.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

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作是()A.《女史箴图》B.《送子天王图》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这则材料说明如果唐代制度正常运行()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C.政府工作效率低下D.皇帝不能够为所欲为7.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

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

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

”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这一记载()①反映了唐朝初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唐朝初年政治的安定③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情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有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

”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是()A.宗法制原则B.九品中正制选官C.皇位世袭原则D.科举制创立完善10.隋唐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政府取消了对“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草市迎江货”反映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繁盛C.金融机构和服务领先于欧洲地中海地区D.繁华的夜市是唐前期中原城市的一大特点11.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工具,发明于唐朝并且用于灌溉的是()12.隋唐时期我国科技进一步发展,体现在()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③出现《授时历》④出现雕版印刷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13.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14.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它有什么特点?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阅读以下资料,探寻历史真相。

资料一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

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

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资料二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证件、名片)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科场应试者进呈的文章)为去留”,没有如“人门(门第)兼关”一类的附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放”与“公平竞争”的特色。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资料三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

其启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顾炎武《日知录》释义:唐玄宗开元以后,国家政治清明,所有的读书人都以不因文章显达为耻。

其应诏而参加科举者,多则二千人,少则也不下千人,考中者大约百分之一。

资料四科举制的产生,打破了数百年来世族门阀垄断仕途的局面,一般地主子弟甚至贫寒子弟也可能由此走上仕途。

从此,选拔官吏之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政府,从制度上限制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大权,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资料五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科举的主考官)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读书人、学术界)鲜国体(国家典章制度)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

——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释义:考中进士的人,当时大家都以他为尊贵,主考官判定的标准主要是诗赋,所以读书人很少有关国家典章制度的议论,这是科举考试的一大弊端……所学习的不是所用到的,所用到的不是所学习的,因而当时做官的很少有称职的。

资料六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始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开放的范围,较诸汉代更广大,更自由。

唐代的科举制度,实在亦有毛病。

姑举一端言之,当时科举录取虽有名额,而报名投考则确无限制。

于是因报考人之无限增加,而录取名额,亦不得不逐步放宽。

而全国知识分子,终于求官者多,得官者少,政府无法安插,只有扩大政府的组织范围。

唐代前后三百年,因政权之开放,参加考试者愈来愈多,于是政府中遂设有员外官,有候补官,所谓士十于官,求官者十于士,士无官,官乏禄,而吏扰人,这是政权开放中的大流弊。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资料一,说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是什么意思?(2)根据资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根据资料三、四、五,分析科举制的利弊。

(4)①根据资料六,概括钱穆对科举制的评价。

②你同意钱穆对科举制的评价吗?为什么?答案及解析:1.B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官吏考核任免、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法、工程,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2.A解析:本题考查实行科举制的意义。

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说法。

3.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市”的发展。

唐朝没有突破“坊”“市”的界限,宋朝突破了,所以本题排除带③的选项,正确答案D。

4.A解析:根据材料,给事中的职权为封驳审议,加上当时有“宰相”一职,可知给事中隶属于唐朝门下省,A项正确;宋朝的枢密院执掌军权,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当时不可能有“宰相”一职,C项错误;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而无权否决皇帝的诏书,军机处之下也未设置下属机构,D项错误。

5.B解析:根据图示,第一个高峰期是600-800年间,这时正是唐朝,处在本时期的画作是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作品,《墨兰图》是清代郑板桥作品。

6.D解析:由材料可知政事堂有决策权,皇帝不能为所欲为。

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与历史实际不符。

7.D解析:材料表明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鼓励群臣直言进谏,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重文轻武是宋朝施政特征。

8.B解析:材料表明唐朝初年天下太平的情况,④的说法太绝对了。

9.D解析:宗法制体现的是贵族的世袭制度,不符合材料中意思,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选官依靠门第,不符合材料中“文人奉为权贵”的信息,故B项错误;皇位世袭体现贵族政治,C项错误;材料中“文人奉为权贵”的信息说明重视知识分子的价值,科举制度体现对文人的重视,D项正确。

10.C解析:唐朝政府没有取消对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草市指的是农村集市,唐朝也没有夜市,本题正确答案C。

11.D解析:A是西汉播种工具耧车,B是唐朝曲辕犁,C是曹魏灌溉工具翻车,D是唐朝灌溉工具筒车。

12.D解析: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唐朝有雕版印刷术。

《授时历》是元朝郭守敬编订的。

13.(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

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14.(1)科举制使得读书人一心读书求官,耗尽毕生精力,这有利于唐太宗巩固统治。

(2)开放政权、公平竞争。

(3)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社会公平;加强中央集权。

弊:只考文学素养不考政治素养;科举出身的官员不称职。

(4)①钱穆认为科举考试有利有弊,利在开放政权,弊在导致冗官冗员。

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自圆其说即可。

如:A.同意,因为钱穆的评价比较全面。

B.不同意有的观点,如唐朝的冗官冗员现象并不一定是科举制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