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练习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课后习题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课后习题

【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伛()翳()取缔()骷髅()滞()笨愧怍()2.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荒僻:塌败:取缔:凑合:滞笨:愧怍:3.课文记叙老王的工作和生活,重点详写了哪一件事?为什么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文末段说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你认为作者拿钱给老王的行为是不是“侮辱”了他?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阅读课文第8-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8段中反复写老王“直僵僵”的,又说他“面如死灰”,像“僵尸”“骷髅”,这样写表明老王身体极度虚弱,暗示了他将不久于人世。

2.第10段中写到鸡蛋时,作者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11段中“我强笑说……”,这里的“强”应怎样解释?“强笑”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16段中说“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从这“抱歉”中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 (4)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 (4)

9.《老王》教学目标1.了解老王的不幸。

2. 把握老王、杨绛及家人的善良。

3.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会“我”的平等观念。

4.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领悟“我”平等观念。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通过预习,你能从文章哪一句话看出杨绛对老王的感情?2、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3、文中“幸运的人”指的是谁,“不幸者”指的是谁?三、合作探究(一)认识不幸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4段,完成下列表格,了解老王的不幸。

(二)寻找美德速读课文1-16段,分别找出体现老王善良和我及家人善良的事件,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

(1)老王的善良第一件事:送冰(冰大价等,费用减半)第二件事: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不放心)第三件事:改装三轮(乘客不会掉落)第四件事:送鸡蛋、香油(不要钱,送我们)(2)杨绛及家人的善良(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2)送老王大瓶鱼肝油。

(3)老王再客气作者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4)关心老王的生计(5)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也给了钱。

(6)担心老王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里不安。

(三)品味善良。

请同学们速读8-1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1.老王是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2.老王说了不要钱,为什么又接过了钱?他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面对送香油和鸡蛋的老王,我有哪些反应和感受?四、感悟情感领会主题杨绛一家一直关爱老王,帮助老王,可为什么在老王去世几年后,她还觉得愧怍呢?老王究竟最需要什么?杨绛给予老王的是同情,老王给予杨绛的是感恩。

老王需要的是真诚、平等和尊重!五、拓展延伸老王离世已经很多年,可像老王那样的人在我们身边还不少。

面对他们,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请拿出纸笔写写。

六、结束语: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七、作业:课后练习三。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学反思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学反思

在朗读中领略文言的魅力---《卖油翁》公开课教学反思福建师大二附中余蕴芳让当今的中学生接触古文,学习古文,拥有阅读一般古文的能力和兴趣,促使学生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回首过去,钱梦龙老师就曾经谈到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传统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翻译,对号入座,再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在“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力求打破“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旧教学格局,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这便是我这堂公开课给自己的定位。

基于这一考虑,上这篇课文,本人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法。

以读贯穿全文,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品,在读中悟。

先是“读一读,读出语气”,接着“读一读,读出态度”,然后“读一读,读出性格”,最后“读一读,读出道理”,这种教学模式既坚持了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又结合了我校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实际,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卖油翁》这篇课文就学生掌握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学有所获。

课堂活跃生动,而我觉得比较理想的就是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虽然开完课,大家的总体评价都不错,觉得有许多方面是值得肯定的:比如打破文言教学的格局,在朗读中领略文言词句的魅力;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及时对学生的肯定作出评价,对课堂生成的一些信息的顺利捕捉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教学环节过渡语的起承转合设计,当教案预设和生成不符时,语言过渡也不太自然,虽都是小细节,但仍是自己驾驭课堂能力不足的表现,更是自己认为准备时间仓促,而忽略了这些细节问题的预设。

总之,这次校内公开课的展示,给了我无限多的感受。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孝亲敬长,从我做起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孝亲敬长,从我做起

宣城市2017年度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评选参评篇目《孝亲敬长,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棋盘学校孙林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品读关于“孝敬”的诗文感悟“孝”与“敬”。

(2)创设情境,以视频播放关于“孝敬”的题材,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来深入理解“孝”与“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品读关于“孝敬”的诗文,联系自身实际感悟“孝”与“敬”。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教学方法】:品读法;情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自制的孩子的成长微视频导入(板书《孝亲敬长,从我做起》)二、蓦然回首,叩问心灵1.回忆细节,走近父母咱们与父母相处已有十四五年,在你记忆的深处,父母都为你做过哪些事,让你印象尤为深刻?亲情,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亲情里有母亲柔弱中撑起的坚强,亲情里有父亲诙谐中流露出的牵挂……2.细数熟知,走近父母为人子女的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你知道父母的身高体重吗?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你了解父母最喜欢的颜色、食物吗?3.爱的天平,如何平衡似乎我们总习惯于接受父母的爱,却很少懂得付出我们的爱。

其实,父母也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呵护。

三、赏读诗文,品读孝敬1.孟郊的《游子吟》(多媒体展示)(1)齐读古诗,领悟情感。

(2)赏析古诗,各抒己见。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开头两句实际上就是两个短语,这样写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的骨肉之情。

紧接着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神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

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得更为结实一点吧。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学期 执教: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学期 执教: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

20课《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崔楼中学赵西敏【教学内容】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课文《登幽州台歌》【教学思想】诗歌教学重在多读,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逐步读出诗歌的感情,从诗歌的品读中受到启发,突出语文学科的语文味,追求诗歌的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学习环境快乐的学习语文。

【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登幽州台歌》。

2、了解普陈子昂,能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3、体会诗歌《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和艺术特色,体会诗歌的社会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1、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背诵诗歌。

2、了解普陈子昂,能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和艺术特色,以及诗歌所表现出的社会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善于创设多种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让学生从多种情境的朗读中逐步体会诗歌的感情并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用于教学【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激情导入: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都遭受过生活的打击,写出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独悲愤的心情的诗篇,唯独有一位诗人用了仅仅二十二个字的诗篇哭出了伟大的孤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篇去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陈子昂。

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二、出示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请学生齐读。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

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课堂练习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课堂练习

托物言志课堂练习一、请从以下诗词中任选一例,分析托物言志在其中的运用。

①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②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③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我选择______,诗句借_______身上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这些诗句还使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从以下事物中任选其一作为写作对象,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字以内的短文。

①向日葵②粉笔③渡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内同学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花木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花木兰

8 木兰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与《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2.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重难点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生答:花木兰过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

她的名字叫木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二、知识小窗1.简介花木兰,简介《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乐府诗的“双璧”。

2.简介背景:《木兰诗》反映的历史背景应该是和北魏与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

柔然经常骚扰北魏。

木兰出征路线,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黑山、燕山。

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

在北魏十多年的经营下,到这时才结束了从304年开始的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的战乱,中国北部重新统一。

木兰参加了这次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敌人凯旋还乡三、整体感知1.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哪些故事或场景?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代父从军,踏上征途;奔赴前线,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比喻赞美,讴歌英雄2.1.本文在详略上是怎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2.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3.文白对译,详见课件4.请找出文中的互文句、复沓句、顶真句、对偶句和排比句各一句。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好一朵木槿花 (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好一朵木槿花 (2)

好一朵木槿花
---- 宗璞
教学目标
用心感受木槿花的精神、作者的情怀。

一.初读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课文,思考问题
1.划出文中的过渡段
2.分别找出木槿花两度开花的环境
3.你认为
作者笔下的木槿花是什么样的?
(结合相关语句)
生命力顽强
乐观
谦虚低调
坚强
作者对木槿花的钦佩之情是一开始就存在的么?
二.情感态度变化(词语)?
1)平庸
2)惊喜
3)震颤| 悲壮
4)勇气
5)期待
花的精神很美,那花美不美呢?
三.欣赏木槿花的图片
小结:
木槿花美在精神
王国维: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木槿花的生长环境----- 作者的生活环境
宗璞写花其实是在写自己
四.作者借木槿花诉说自己怎样的情感?
通过那朵木槿花告诉我们:
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
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振奋精神,面对新生活,投身到事业中去。

手法:托物言志
五.总结
作者通过对木槿花两度开花的描绘,领悟到即使身处重压之下,也应顽强挣扎,不惧艰难,勇敢面对一切苦难。

懂得在艰难面前需要有从容坦然的大勇大爱。

哈佛大学校训: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
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

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这么一株木槿花,
也许不必真实存在,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

在每次回想之时总会有一点光、一丝温暖、
一抹希望。

你心中的木槿花开了么?
是绚丽的紫色么?
六.作业
你想对木槿花说些什么呢?
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文字写出来吧。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欲扬先抑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欲扬先抑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冯谖客孟尝君》原文和译文,思考作者要表达的主
题是什么?
赞美冯谖非凡的才能,为孟尝君经营“三窟” 。
(二)在赞美之前,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作者具
体是从哪些方面抑冯谖的?
冯谖一而再、再而三的弹铗而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
以达到运用娴熟的地步。
十、板书设计
欲扬先抑
阿长与《山海经》 抑:事件、外貌、动作、语言
扬:善良、朴实、真诚

抑:声音、体态
扬:生命意义
冯谖客孟尝君
抑:语言
扬:非凡才能
总:抑:外貌、 语言、心理、动作、具体的事件
扬:精神、品质
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快速浏览、比较阅读、跳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在具体的内 容指引下,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方法,同时穿插说和写的内容, 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欲扬先抑这个主题, 学会运用, 又培养了读写能力。 在今后的 教学中我会继续积极学习,尝试群文阅读教学,争取快速取得进步。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 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 伯父, 我等着你再回故
乡。
思考: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猜猜前半篇是什么?要是让你写,你会从哪些方面抑
伯父?
学生自由设计、回答(吝啬……)
展示前半篇
(二)阿麻的故事
文章:……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
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 “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
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写得一波三折,让人忽惊忽喜,妙不可言,同学们, 这种写法叫什么?(欲扬先抑)
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运用过吗?那就请同学们认真上好这节课, 也许 等会儿你就会用了呢?接下来, 让我们先从几篇文章感受一下这种写作手法的妙 处。 二、赏析《阿长与 <山海经 >》欲扬先抑的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教学反思:
在教授杨绛作品《老王》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注重在平易自然的语言中通过细节的挖掘体会其中的韵味。

这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

我认为《老王》这篇文章应该抓住老王和作者两个人物去分析,这是一个好人与好人之间的悲剧,是一场善良与善良相遇,却读来让人觉得悲伤的诗篇,因为好与坏,善与恶之间的冲突是很容易的,你读善恶冲突的小说,你站在善的一面,一切都很容易,黑与白。

但《老王》中的人物都是善良的,两个善良的人交往却产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才是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地方。

在文章第一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这闲话。

”坐三轮车很平常,但一路上说闲话则是打破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车夫辛劳和苍凉的人生中泛起温情的波澜。

在老王将作者的丈夫送到医院的时候,作者要把钱给老王,这个时候老王是“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为什么要悄悄问我?一方面当时候处于文化大革命,作者的境遇确实也不好,另一方面,老王是悄悄而不是大声说,说明老王也极力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他其实是一个善良而细心又有点天真的人。

这个也可以从下面作者的“笑着说有钱”得到侧面说明。

老王给作者送鸡蛋和香油是本文的一个高潮,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一部分内容带给她们心灵的震撼。

老师再做简要分析。

作者的描写很细致。

老王由于病重,说话都是非常简洁的,一个“嗯”,一个“我不吃”,“我不是要钱”,最后干脆站着等我。

老王送鸡蛋是不要钱的,但老王却站这等我,这说明老王其实担心作者内心的不安。

更重要的一句话是老王在送鸡蛋后的第二天就死了,那么按照生理规律,送鸡蛋这天差不多属于老王回光返照的日子,老王应该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的,而老王快要死的时候向到的却是给作者送鸡蛋,这说明在老王心中作者的地位是很高的,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从而老王的形象更加让人敬佩了。

对老王的鸡蛋和香油怎么来的做了一个背景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老王对杨绛的情感之深厚。

而我在最后留下一个问题:作者究竟做了什么事,特别值得老王临终前送大礼呢?
我想在如今这样的社会,像杨绛这样的大学者,已经很少去写作生活中的小人物了,也不可能跟这些小人物进行如此的交往,这也许是当初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不如普通的小人物,而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自信和坚强不如知识分子,一个精神世界和外界的社会地位相互错位的社会里,让两个善良的心走到了一起。

这堂课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懂得关注弱小的人道主义平等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