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乐山市委关于追赶跨越美丽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乐山市委关于追赶跨越美丽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
(2013年8月30日中国共产党乐山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
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认真总结工作,准确把握市情,对乐山追赶跨越美丽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研究部署,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加压奋进,确保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集中力量打一场总体战。
(一)凝聚强烈共识。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历史任务。
乐山作为四川的经济和文旅大市,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拼搏,主动作为,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奋力谱写中国梦乐山篇章。
(二)把握市情特征。
经过全市上下努力拼搏,乐山区位优
势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奠定了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基础。
但从总体上看,发展不够、结构不优、城市不美、贫困不少仍然是乐山最大的市情。
当前,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成德绵眉乐资遂同城化、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为乐山提供了良好机遇。
乐山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具有跨越发展的良好基础;乐山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美,具有美丽发展的先决条件。
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动乐山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明确总体要求。
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要靠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全面贯彻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牢牢把握“追赶跨越、美丽发展”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到2017年实现“两个翻番、两个建成”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创新举措、汇聚力量,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四)坚定奋斗目标。
按照中央、省委的新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分两个阶段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一阶段是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建成“双百”区域中心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奋力实现次级突破。
第二阶段是到2019年,全市及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把乐山建成繁荣和谐的幸福家园、人文厚重的精神家园、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二、坚持产业兴市,奋力推进次级突破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引擎,现代农业为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为乐山在全省实现次级突破夯实基础。
(五)实施工业“双千双百”培育工程。
坚持“两高”发展,以“双千双百”培育工程为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按照“集中、集聚、集约、集成”的要求,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扩区提质,建设美丽园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千亿元级、百亿元级的大园区和大企业。
紧跟信息技术和低碳技术融合发展新趋势,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提升改造冶金建材、盐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深度开发硅材料及光电器件、信息产品、新一代电子元器件、碳纤维、高品质钒钛钢、不锈钢制品及铝制品、功能艺术陶瓷、稀土、盐磷精细化工及有机硅产品等高端产品,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品质,把乐山建设成为现代工业强
市、新兴产业大市。
(六)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充分发挥乐山旅游资源优势,以精品化、休闲化、国际化为方向,奋力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跨越。
加快建设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度假风情小镇、主题文化酒店、主题博物馆,提升智慧旅游城市功能。
创新推进峨眉山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创建峨眉山、乐山大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夹江峨眉前山综合旅游度假区,到2017年,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达到2.5天以上。
打造美丽景区,实施“创A”带动工程,完善峨眉大佛禅院、峨眉山黄湾武术文化小镇、乌木文化博览苑、峨边黑竹沟、沙湾沫若故居、夹江千佛岩、犍为嘉阳小火车、金口大峡谷、沐川竹海、马边大风顶、五通桥古镇等景区的功能设施,整合旅游线路,形成乐山大旅游环线。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挖掘“名山、名佛、名人、名城”文化内涵,实施文化资源旅游化工程,培育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推进文化元素商品化。
(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挥服务业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城镇就业的重要作用,把服务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积极发展信息消费、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生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
培育壮大金融产业,支持市商业银行发展,筹建市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国内外银行、保险和证券
企业在乐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担保、融资体系,把乐山打造成为四川次级金融中心。
(八)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加大支农资金投入,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现代农业带动支持能力。
稳定粮食生产,推进茶叶、林竹、畜牧、中药材、蔬菜等优势产业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
培育生产经营主体,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小型农庄。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打响“峨眉山”系列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品牌。
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加快建设金王寺水库、青衣江流域乐山灌区等“骨干工程”,打造万亩现代农业高标准示范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九)壮大县域特色经济。
发挥县域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多点一次极”发展新格局。
“三区”和峨眉山市、夹江县要抓住成乐同城化机遇领先发展,犍为县、井研县要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机遇加快发展,小凉山—沐川“三县一区”要抓住扶贫开发机遇跨越发展,建设一批工业经济强县、现代农业强县、生态旅游强县。
统筹产业布局,实施错位发展,鼓励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支持发展“飞地经济”。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结构,推动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配臵,抓好重大项目储备,加快推进在建项
目,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完善发展机制,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建立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统筹协调和区域合作机制。
力争到2020年,培育经济总量在50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1个、300—500亿元的县(市、区)3个、200—300亿元的县(市、区)3个,一批县(市、区)在全省类区县排位显著上升。
三、坚持“两化”互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把握“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规律,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城区、新园区、新村寨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加快构建交通次枢纽。
突出交通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推进以“两航五铁十高速”为重点的“千亿交通工程”,建成集公铁水空管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展通道经济,统筹交通建设与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在高速公路、铁路干线、水运港口及交通道口,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壮大现代物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乐山港物流园、棉竹物流园、夹江陶瓷物流园、犍为港物流园以及远成物流综合体建设,构建川西南区域性物流中心。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城际公交,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十一)打造“双百”区域中心城市。
完善“多规衔接”的城市规划体系,以“一城四区四组团”建设为重点,形成“三江、三区、三带”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布局。
深度融入成德绵眉乐资
遂同城化发展,把乐山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西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规划建设新城,依托乐山国家高新区和乐山港、乐山机场,把大渡河南岸建成产业新城;依托文教体中心,把苏稽片区建成文教新城;依托嘉州长卷工程,把岷江东岸建成历史新城;依托乐山高铁站,把青江片区建成商务新城。
优化城市设计,建设特色鲜明、功能现代、品味高雅的美丽城市。
打造“宽带乐山”,同步规划建设各项社会事业设施。
建设和改造市政地下管网,完善城镇供排水设施,提升城市防涝能力。
发挥“双百”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引领作用,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层次分明、梯度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十二)促进产城共生。
坚持以产兴城,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布局,空间上产城共生、时间上同步演进、布局上功能分区,增强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作用。
促进园城相融,把产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功能,将城市公交、商业设施、道路管网等向园区延伸,促进园区与城镇资源共享。
推进港城互动,建设大渡河南岸临港新城,统筹新城空间、功能和产业布局,配套布局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及生活居住等服务设施,建成现代技术产业新城。
(十三)推进产村相融。
以“美丽乡村”为标准、产村相融
为方向,建设“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的新村寨,构建“1+X+Y”城乡发展模式,形成1个县城带动一批重点镇,1个重点镇带动一批新村的格局。
发展特色农业,连片布局产业,突出一村一品,形成规模优势。
打造新农村综合体,突出地域文化、农村特色和田园风光,以集中居住为主要居住方式,以规模经营为主要生产方式,引导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革。
建设50个城郊结合型、农业基地型、乡村旅游型、工矿配套型、搬迁安臵型、交通道口型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生活。
新建115个彝家新寨,坚持产业性、功能性和民族性相统一,把彝家新寨作为带动彝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彝区美丽形象的窗口,让更多彝族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新风尚。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十四)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到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
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现阶段在城镇落户的本市农业人口可按规定保留在农村享有的基本权益。
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城区流动人口逐步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依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产权流转,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
出机制,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村镇银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跨越提升活力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最大限度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引进、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做强市技术转移中心、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好乐山中关村科技园产业基地。
乐山国家高新区、乐山(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区要狠抓科技平台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带动全市园区科技创新。
发展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深化科技经济结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优秀企业家和一线技术创新人才。
到2017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十六)创新重点领域体制机制。
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深化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精简统一、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同步
作业、并联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稳妥做好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推进夹江撤县设区和重点镇改街道办事处、乡改镇、村改社区工作。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土地、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
建立完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十七)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
坚持把扩大开放、引增量扩总量调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充分用好国家和省搭建的开放平台,深入开展“千亿招商”,实施专业化、精准化、集群化、园区化(园中园)招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承接重大产业转移。
发展对外贸易,加快建设出口基地,打造轻工、农畜产品、机电、文化等省级出口示范基地。
大力引进外资,推进市内企业境外上市,优化外派劳务结构。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港澳台、东盟、东部沿海地区、天府新区和川南地区的交流合作,重点在产业互补、交通互联、商贸互通、旅游互惠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八)创新体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破除束缚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发挥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壮大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搞活国有经济,鼓励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和股权多元化,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市级投融资平台。
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建立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出资人管理制度。
五、坚持文化强市,彰显城市发展软实力
充分发挥乐山文化资源大市优势,不断提升文化凝聚力、供给力、竞争力和推动力。
(十九)大力弘扬“乐山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乐山扎实落地。
以“乐善至美、创新力行”的乐山精神凝聚民心、智慧和正能量,形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深入开展“乐山精神”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加强乐山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传播,增强市民对乐山城市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群体和模范人物,彰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加快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构建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农村和彝区、山区倾斜。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传媒产业,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格局。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提高公民文明素养。
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二十一)发展乐山特色文化。
挖掘和开发乐山佛文化、沫若文化、小凉山彝族文化、桥盐文化等文化精粹,保护和传承峨眉武术、川剧“嘉阳河”流派、小凉山民俗风情展演、夹江纸文化、沐川草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壮大嘉州画派,推出一批具有乐山气派、乐山风格的文化精品。
实施“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文化工程。
依托乐山大佛旅游文化节、国际峨眉武术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加强民俗文化与旅游、科技、市场的对接,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
(二十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实施重点文化产业工程,建设西南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园、嘉州文化街区、五通桥小西湖艺术村等一批重点项目,形成“一县一主导”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文化博览、网络传媒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业态,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乐山艺术品交易中心,做大做强市文投公司,培育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区域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
力争到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
六、坚持民生为本,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学有所教、劳有所
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及生态文明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十三)实施收入倍增计划。
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基础作用,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传统产业和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把促农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农村群众技能培训,新增20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就地转移就业,更加注重发展种养殖业和农村旅游服务业,形成“劳务输出+现代农业”增收格局。
落实国家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经营性、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公务员薪酬改革,完善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健全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定期公布全市企业工资指导线,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二十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整体推进小凉山—沐川“三县一区”和16个市列重点连片贫困区域的扶贫攻坚,确保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大力推进彝区“八大扶贫工程”,突出交通扶贫,加快仁沐马、乐汉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建设,促进彝区、山区交通干线互联互通;突出产业扶贫,发展“4+2”特色农业,深度开发优势矿产、林业、旅游资源,增强造血功能;突出能力扶贫,加快数字化校园、远程医疗建设,深入实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计划,开展种养和务工“双技能”培训、彝语和汉语“双
语”培训,力争彝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10万人以上。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深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开发工作,帮助分散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十五)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加大民生投入。
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推动城乡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积极参保。
完善城乡各类群体间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和企事业单位间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困难家庭住房基本需求。
(二十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美丽乐山”,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空气、喝上洁净水、吃上放心食品、享受优美环境。
深化生态创建活动,加强城乡生态系统保护,抓好重大生态建设修复工程,11个县(市、区)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生态县,乐山建成全国生态市。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加强重点行业、产业节能减排工作,淘汰落后产能,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深化城乡
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天蓝、地绿、水清”工程,做好PM2.5环境指标监测、公布及治理工作,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建成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十七)深化平安乐山建设。
树立“大平安”理念,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建设平安乐山。
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构建网络化、全程化、社会化的城乡一体服务管理模式。
运用底线思维,创新“大沟通、大调解、大攻坚”群众工作,深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妥善处理和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全面建设以“六张网”为骨架、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臵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坚持党建引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十八)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干部头脑,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鲜明“重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