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进化4(细胞质遗传)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完整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引言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
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对我们理解生物起源、多样性以及人类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解析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
基础知识1.基因与DNA: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储存在DNA分子中。
2.染色体与基因组:染色体是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可见形态,而基因组是某个生物所有基因的集合。
3.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4.遗传的规律性:遗传现象遵循一系列的规律,包括___的遗传规律、分离与自由组合的规律等。
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的结构:DNA由双螺旋结构组成,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2.DNA的复制与转录: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复制,转录后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
3.RNA的结构与功能:RNA也是核酸,具有单链结构,包括mRNA、rRNA和tRNA等不同种类。
4.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通过多肽键连接而成,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的规律与机制1.___的遗传规律:___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现象中的分离与重新组合规律。
2.遗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遗传物质在有性生殖中可以分离和重新组合,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3.突变与基因变异: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发性改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4.进化的基础: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和遗传变异积累的结果,包括自然选择、突变等。
进化的证据与机制1.古生物学证据:化石和化石记录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和时间。
2.比较解剖学证据:不同物种的生物结构比较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3.生物地理学证据:不同地区的物种分布和分布模式可以反映生物的进化历程。
4.分子生物学证据:基因序列的比较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距离。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的关系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是细胞传递遗传信息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细胞功能和特征的传递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细胞质遗传主要指的是通过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质组织传递的遗传信息,而细胞核遗传则是指通过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传递的遗传信息。
相较于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具有一定的特点和重要性。
首先,细胞质遗传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染色体外DNA上,其特点是遗传信息的传递相对稳定。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独立的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质遗传,这些细胞质DNA可以在后代细胞中相对稳定地传递下去。
因此,细胞质遗传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细胞质遗传与细胞功能的表现密切相关。
许多重要的细胞功能和特征,如能量代谢、细胞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等,都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密切相关。
细胞质遗传的变异可能会引起这些细胞功能的异常或改变,进而导致细胞的生理和形态特征发生变化。
与细胞质遗传相比,细胞核遗传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
细胞核遗传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传递遗传信息,这些染色体内含有大部分的基因和遗传信息,编码着细胞的大部分蛋白质和生物功能。
细胞核遗传对于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遗传过程中,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所带有的DNA,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共同决定了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细胞核中的基因调控和表达也会对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相互作用是细胞遗传调控的重要方面,它们共同决定了细胞的功能和特征表现。
综上所述,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们在细胞的正常发育、功能表现以及遗传特征的传递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深入理解和研究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细胞生物学的奥秘以及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的是生物物种的遗传特征和演化过程。
下面将介绍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核心知识。
一、遗传基础知识1. 遗传物质:DNA和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础,DNA是所有生命体遗传物质的载体,而基因是DNA上的遗传信息单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2.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
包括隐性和显性遗传、分离和自由组合、完全显性等规律。
二、基因和染色体1.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拥有的基因组合,而表现型是基因型在相应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2. 染色体和遗传:染色体是细胞核中DNA的一种有序排列形式,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数量和形态的染色体。
染色体通过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复制和分离,实现了基因的遗传。
三、遗传变异和突变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间存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它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基础,使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2. 突变:突变是DNA序列发生突然而持久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形式。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有利的,对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遗传与进化1.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证据都表明了生物已经经历了演化过程。
2. 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指出适应环境的个体将更有机会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基因逐渐传递给后代,推动了物种的演化。
3. 进化速率和模式: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有的物种进化缓慢,有的物种进化快速。
进化可以呈现出渐进性、平衡性、分支性和突变性等不同模式。
五、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1.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以获得特殊的功能或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转基因等。
2.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细胞和分子等生物材料,开展实验室研究或工业生产的技术手段。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进化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进化知识点遗传进化是生物必修二的重点内容,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进化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进化知识点(一)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4.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进化知识点(二)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进化知识点(三)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细胞质遗传物质的遗传与表达机制
细胞质遗传物质的遗传与表达机制在生物学中,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形态和特性的基础。
我们熟知的DNA是生物细胞中最为重要的遗传物质,然而除去DNA,还有细胞质遗传物质。
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中的一部分,除了细胞核外的部分,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等。
这些细胞器含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并且这些遗传物质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细胞质遗传物质的类型早在20世纪初,早期生物学家就注意到了线粒体存在着可能是不同于核DNA的遗传物质。
随着技术和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了线粒体DNA (mtDNA)的存在。
在线粒体里面,mtDNA以环状DNA分布,并且不同于核DNA,它具有高度的可变性。
除去mtDNA,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细胞质遗传物质,如软膜内质网的质体、血红蛋白的珊瑚红素、细胞质骨架中的肌动蛋白等等。
细胞质遗传物质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虽然线粒体DNA只有约16.6kb,但是它包含着编码细胞内呼吸的5个复合物的基因、22个tRNA和2个rRNA的密码子。
由于单个细胞可能含有数百个线粒体,因此这些基因及其变异对于人类疾病、老化、癌症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无性生殖中,有些生物如植物通过质体遗传遗传特征,从而对生物进化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细胞质遗传物质的遗传机制与核DNA不同,细胞质遗传物质的遗传方式与表达机制相对较简单。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仅有由母亲贡献的线粒体DNA在卵子和精子的融合中进行传递。
因此,线粒体遗传模式被称为母系遗传。
遗传学家根据统计分析发现,关于mtDNA传递的疾病往往只是母亲所拥有的,而父亲不会影响子后代的情况很常见。
这种特定的遗传模式可以被用来追踪人类某些群体的变化。
在细胞有性分裂中,细胞核的DNA与染色体分裂后再配对形成两份新的DNA。
而细胞中的线粒体则以垂直分为两份,无论是形成新的细胞还是细胞分裂,线粒体都被广泛分布。
这是细胞质更新的主要方式,但是这种分裂并没有像核DNA的分裂那样进行防错误检查复制过程,因此可以说是一个随意而不可逆转方向的分裂。
植物细胞质遗传和叶绿体遗传
求职面试2分钟自我介绍尊敬的考官:您好!我叫___,是一个性格开朗、自信,不轻易服输的人。
生活中我喜欢与人交往,通过与各种朋友相处,学习到了很多自身缺乏的优点。
在学习上我积极认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现在已经具有相关的办公室事务管理、文书拟写与处理公共关系策划与活动组织等能力。
在校期间我曾担任系团委、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并协助别的同学,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热情上进的性格和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的人生信条。
面对社会的种.种挑战,虽然我的经验和某些方面的技能水平不足,但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会越做越好,以不懈奋斗的意念,愈战愈强的精神和忠实肯干的作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谢谢!求职面试2分钟自我介绍(2)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进行自我介绍。
我是**,一名热爱挑战和追求卓越的年轻人。
首先,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教育背景。
我在**大学主修**专业,并取得了学士学位。
在学校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和社团活动,担任过多个组织的干部职务。
这些经历不仅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高效工作。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我的实习经历。
我曾在一家知名企业担任实习生,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
在这段实习经历中,我学到了如何利用各种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出色。
我也非常注重细节和数据的准确性,因为我相信这对于做出准确的决策非常重要。
此外,我还参加了一些课外培训和证书考试,例如**。
通过这些培训和考试,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还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相信这些能力会对我的工作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帮助我更好地完成工作。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特点和职业目标。
我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
我相信这些特点能够帮助我与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遗传基础、遗传变异、进化驱动力和进化模式等方面。
一、遗传基础1.DNA是遗传物质,携带了生物所有的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组成,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2.DNA通过转录作用形成mRNA,随后再通过翻译作用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物质。
3.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负责编码蛋白质的合成。
一个基因通常对应一个蛋白质。
4.基因型和表型分别指代个体的基因组和表现形态。
基因型决定了表型。
二、遗传变异1.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础,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2.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错移突变。
3.突变的发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引起的。
4.突变会导致基因型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表型的特征。
三、进化驱动力1.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力,由达尔文提出。
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2.适者生存导致了适应性进化,个体和种群的适应性增强。
3.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导致选择压力的变化,从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4.遗传漂变是另一个进化驱动力,是随机的。
四、进化模式1.适应性进化是物种对环境适应而产生的进化,表现为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改变。
2.平衡进化指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的状态,而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3.接合和选择导致了群体频率的变化,是进化的重要机制。
4.种群形成、分化和灭绝是进化的重要模式。
物种的形成是指群体之间的遗传隔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5.进化速率是指物种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新变体和进化的速度。
进化速率会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遗传和进化4(细胞质遗传)
4、植物雄性不育性概念
雄性不育性:当不育性是由于植 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 雄配子时,就称之。
雄性不育系:同种植物中具有可 遗传的雄性不育性状的植株群体 叫做雄性不育系。
水稻雄性是否可育原理:
R、N 有一个 即可育 细胞核的 可育基因R 细胞核的 不育基因r r r、S 同时存在 才不育
3、通过对世界各地人类 不同种群线粒体的对比分 析,推断人类历史上几次 大迁徙的情况及时间表
三系法: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两系法: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的遗传 长日照、高于临界温度(23OC) ---------表现为雄性不育 短日照、低温
--------表现为雄性可育
பைடு நூலகம்
线粒体DNA的重要作用
1、线粒体DNA的缺陷与数十种人类遗传病有关 例如:神经性肌肉衰弱、运动失调、眼视网膜炎等
2、线粒体DNA的检验 可用于对罪犯的鉴别和对 死者遗骨的查找核对上
思考4:大田用的杂交种需能自交结实,如何制种? ①找一个理想的恢复系作(父本) ②授此花粉可产生雄性可育基因型 ③此父本其他性状与不育系相同 ④不育系(母本)与恢复系(父本) 的花期必须一致 ⑤父本植株稍高于母本
三系配套: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 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必须配套使用,这就 是人们常说的三系配套(二区三系)
(二)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 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 细胞核基因组(核基因)--染色体 遗传物质
细胞质 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
细胞器基因组
叶绿体基因组
非细胞器基因组: 细菌质粒基因组
1、细胞质遗传举例
叶绿体遗传的花斑现象 在花斑的紫茉莉中 发现三种枝条: 绿色、白色和花斑
普通生物学简答题汇总
普通生物学简答题一、简述生物的同一性,也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从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和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化学成分来看,不同生物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着高度的同一性。
2.严整有序的结构:生物体的各种化学成分在体内不是随机堆砌在一起,而是形成严整有序的结构。
3.新陈代谢:所有生物体都处于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之中,一些物质被生物吸收后,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这就是新陈代谢。
4.生长发育: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历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这是由于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结果,此外,在生物体的生活史中,其构造和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由幼体形成一个与亲体相似的成熟个体,然后经过衰老而死亡,这个总的转变过程叫做发育。
5.繁殖和遗传:当有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大小和一定程度时,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延续这种现象叫做繁殖。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把它们的特性传给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子代个体之间,以及子代与亲代之间也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6.应激性和运动: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特异的反应,使生物趋吉避凶,这种特性称为应激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体都以某种形式的运动来对刺激作出应答,运动有物理运动滑雪运动生命运动等形式。
7.适应:适应是生物的普遍特征。
适应一般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生物的结构都适应于一定的功能,二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
8.演变和进化:生物具有演变和进化的历史,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逐渐演变,就是生物的进化。
二、简述DNA与RNA的区别。
1.组成DNA的戊糖为脱氧核糖,组成RNA的戊糖为核糖。
2.组成DNA的含氮碱基为AGCT组成RNA的含氮碱基为AGCU。
3.DNA一般为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RNA一般为单链结构。
4.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必修二 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点+练习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3、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实验时间和科学家目的和思路材料、方法、结果结论小鼠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斯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致病性见教材P43,重点是第4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物质(转化因子)。
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等目的:研究转化因子是什么。
思路:将S型菌中的物质分离提纯,观察其作用。
见教材P44 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目的和思路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结论目的:略思路: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噬菌体:①结构②繁殖(在寄主细胞中)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同位素标记法(标记特有元素):35S(或32P)培养基→细菌→亲代噬菌体→35S(或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35S-噬菌体→…。
重点是分析35S的去向。
蛋白质在亲代和子代间没有连续性,不是遗传物质32P-噬菌体→…。
重点是分析32P的去向。
DNA在亲代和子代间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3)极少数生物(即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1、DNA分子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DNA的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
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生物种群的变化和进化。
在初中三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到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生物界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内容的核心要点。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将生物个体的特点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在遗传过程中,父母个体的基因会以某种方式组合并传给子代。
人类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段。
这些基因负责控制个体的性状,并且决定了细胞的功能。
二、遗传的途径遗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性状的遗传,即通过基因的遗传实现。
例如,父母具有蓝色眼睛的基因,则子女也有可能具有蓝色眼睛;二是病态的遗传,即某些疾病可能通过基因的传递产生。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基因发生的可变现象。
这种变化可能发生在DNA序列中的单个碱基上,也可能发生在基因的结构上。
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它为种群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进化的概念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在时间上的变化。
进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进化,物种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延续生命。
进化是从一个物种向另一个物种的过渡,在进化过程中,个体的适应能力会逐渐改变。
五、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它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与繁殖机会之间的关系。
环境中的资源有限,个体的存活和繁殖机会也是有限的,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传递其基因给后代,使其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六、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人为干预物种进化的过程。
通过选择具有某种有利特征的个体,人类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人类需求的品种。
例如,通过人工选育,我们培育出了许多高产和优质的作物品种。
七、物种的形成物种的形成是进化的结果,当一个群体与其他群体隔离,或者发生了基因流断绝,就可能导致物种的分化和形成。
物种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许多世代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八、遗传工程的应用遗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内,使其表达某种特定的功能。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
单
本文档为《人教版生物必修1》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下面将列出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供学生参考。
遗传基础
- 遗传的概念和发现历程
- 遗传变异的原因与类型
-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规律
-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单因素遗传
- 双因素遗传
- 三因素遗传
- 组合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 基因型和表现型
- 基因互作和基因的复合进化论
- 进化的概念和起源
- 天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 进化的证据
- 古生物化石
- 比较解剖学
- 比较胚胎学
- 生物地理学
- 分子生物学
进化机制
- 突变和遗传漂变
- 基因流动和基因频率
-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 适应与进化
- 物种形成和演化
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
- 遗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 DNA重组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 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 利用生物技术的风险与伦理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中《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的主要内容。
希望对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不明之处,请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生物种群的基因传递、变异、适应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基本概念1.1 人类基因组人类基因组是人类所有基因的集合,它位于人类细胞中的细胞核内。
人类基因组由核糖核酸(DNA)组成,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合而成。
1.2 遗传物质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分子水平上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过程。
它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使得细胞的遗传信息得以传递给下一代。
1.3 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是控制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它以一定方式组合着,形成了个体的遗传性状。
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遗传规律2.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与总结,得出了一组遗传规律,即孟德尔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了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两个原则。
2.2 中和交叉中和交叉是指两个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互换,从而达到基因的重新组合,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2.3 随性别遗传随性别遗传是指一些性状的表现受到个体的性别差异所影响。
常见的例子包括人类的性别决定和果蝇的眼色。
三、基因突变与变异3.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或基因片段中的DNA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遗传信息的改变。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3.2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常见的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倒位、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等。
四、自然选择与进化4.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有利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从而使有利的遗传特征在种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4.2 适应与进化适应是指个体通过遗传和学习等方式,使自身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指种群遗传组成发生长期变化的过程。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遗传的规律以及进化过程中的变化。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遗传与进化是必学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基本概念、遗传规律、进化机制等。
一、基本概念1.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遗传物质的分子,携带着生物个体遗传信息。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决定了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
3.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复合物,携带着遗传信息。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
单因素遗传指的是一个个体在特征表现上只有两个基因型,自由组合定律则指出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相互独立的。
2. 确定基因互作: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显性与显性的互作、显性与隐性的互作等。
三、进化机制1. 突变: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突然变异,是进化的原始材料,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2. 随机性:自然选择是基于随机性的,通过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会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下一代,而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则会被淘汰。
3. 遗传漂变:小种群通过遭受随机遗传和环境风险的影响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4. 基因流动:指不同种群之间或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换,包括基因人工流动和自然基因流动。
四、人类遗传与进化1. 人类染色体:人类细胞核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2. 遗传测定:通过遗传的原理,人们可以预测某一基因在下一代中的遗传频率,并进行遗传疾病的风险评估。
3. 进化理论:人类的进化包括生物体的进化和文化进化。
生物体的进化涉及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文化进化则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总结: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通过了解遗传规律和进化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
希望本文的知识总结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涉及到生物的传代和演化过程。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遗传1. 遗传物质DNADNA是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由核酸分子构成。
它负责传递和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
2. 遗传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倍型和双倍型、等位基因、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分离律、自由组合律等。
- 染色体理论: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遗传的规律。
3. 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和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型指个体在基因上的基因组合。
4. 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共显性遗传等。
第二部分:进化1. 进化理论- 达尔文进化论:强调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了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 遗传变异理论: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有利的变异能够在自然选择中获得优势。
- 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来源,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2. 进化过程- 自然选择:环境选择性压力导致有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性状。
- 随机漂变:小种群中的遗传变异会因为偶然事件的影响而扩大或弱化,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变化。
- 复制隔离: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繁殖,逐渐发展成不同种类。
3. 证据支持- 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史。
-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显示共同祖先和进化的关系。
- 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DNA、RNA和蛋白质的序列,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三部分:遗传与进化的关系1.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提供了进化的物质基础,为物种适应环境提供了基因基础。
- 变异对进化的驱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进化是由遗传机制推动的- 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决定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分离和重组方式。
- 遗传机制导致了基因型的变化,从而影响个体性状的进化。
生物教案遗传与进化
生物教案遗传与进化生物教案:遗传与进化第一部分: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规律。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物质的组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1. 遗传物质的组成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主要由DNA分子组成。
DNA分子由若干个核苷酸单元经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包括脱氧核糖(deoxyribose)、磷酸基团和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
通过四个碱基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基因。
2.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启动子、编码区、终止子等重要部分。
编码区是基因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包含了决定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信息。
3.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单倍体生殖和有性生殖。
在单倍体生殖中,遗传信息直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传递给后代;而有性生殖中,遗传信息通过两个个体的融合,再通过性细胞的分裂和再组合,最终传递给后代。
第二部分:进化学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的遗传变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进化学的基本概念,本章将介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突变等重要内容。
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依靠环境压力和生物体的适应能力来筛选有利于适应环境的遗传变异。
适应性强的个体将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而适应性弱的个体则很可能被淘汰。
2.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种群中,由于偶然性事件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可能会引发新的适应性特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影响整个物种。
3.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变异事件,可能源自DNA复制的错误或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突变为进化提供了新的遗传变异基础,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第三部分:遗传与进化的关系遗传与进化是紧密相关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遗传与进化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细胞质传遗传作用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
细胞质传遗传作用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在生物学中,我们经常听到细胞质传遗传作用这个名词。
简单来说,细胞质传遗传作用指的是生物个体通过其细胞质中的质体遗传给其下一代的特征。
这种遗传方式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质传遗传作用的概念人们普遍认为,DNA是影响生物遗传的关键物质。
然而,细胞质传遗传作用表明,创造生物“谁是谁”的因素并不仅限于DNA。
事实上,细胞质传遗传作用表明,位于生物胞内的细胞质,包括质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都可以影响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这里我们以质体为例阐述其作用机理。
质体是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种细胞质小体,是一种独立于细胞核的DNA片段,其功能复杂,主要包括膜蛋白合成、电子传递链和ATP生物合成等。
质体有两种不同类型:线性质体和环状质体,它们的大小不一,同样也具有不同的基因组成。
线性质体的基因组较大,在真核生物质心的遗传物质运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环状质体的基因组小,在酵母菌中的功能较为突出。
质体遗传的主要特点是它的传递是通过母系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质体基因主要由母本传递给子代。
而在一些复杂生物的细胞中,质体与细胞核联合,给生物的遗传带来了很多种独特的信息。
细胞质传遗传作用的作用机制发生在生物细胞质内的遗传信息交流,可以使细胞发生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变化。
因此,质体的遗传变异可以引起某些生物体特征的变化,如蛋白质合成速率、生长和发育等等。
具体来说,质体可以影响细胞核DNA的副本数量、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的水平,从而创造出某些生物体特征。
质体对生物发育的主要影响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质体对 ATP生物合成的影响ATP是能量体的代表,质体在ATP生物合成方面作用非常明显。
功效和作用比核糖体巨大,特别是底物水平的调节比细胞核好得多。
在动植物物种中,经常出现形态或发育异常的生物群体,在这种群体中,质体结构和功能通常与正常群体不同,这说明质体单位对其自身生产的ATP量和ATP质量不同,而ATP对细胞发育和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哈德—魏伯格定律(Hardy—Weinberg) 举例: ●设 AA=P2 即A=p Aa=2pq a=q aa=q2 p+q=1 ●让群体进行交配,这个群体达到平衡 A=p2+1/2(2pq)=p2+pq=p(p+q)=p a=1/2(2pq)+q2=pq+q2=q(p+q)=q ●受精 ♂ ♀ PA qa pA p2AA pqAa qa pqAa q2aa
所以 AA=p2 Aa=2pq aa=q2 即上代下代基因型频率完全一样 举例子说明如下。设第一代的基因型频率:
D1=0.6, H1=0.4, R1=0, 则第一代的基因频率: p1=
D1+1/2H1=0.6+0.2=0.8, q1=1/2H1+R1=0.2+0=0.2。 第二代的基因型频率:D2=p12=0.82=0.64, H2=2p1q1=2×0.8×0.2=0.32, R2=q12=0.22=0.04, 则第二代的基因频率:
分别进行以下杂交:
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
接受花粉的枝条 白 色
提供花粉的枝条
白 色
杂种表现 白 色
绿 色 花 斑
白 色 色 斑 绿 花
绿
色
绿
色
白
花 斑
色
白、绿、 花斑
绿 色 花 斑
枝条和叶色的遗传物质是通过母本传递的。
(1) F1个体最初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2) 受精卵形成时,精子(父)提供一套染色体和极少 量细胞质,卵(母)提供一套染色体和大量细胞质 (3)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三大遗传规律, 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即表现出细胞质遗传
四、迁移
个体的迁移同样也是影响群体基因频率的一个因
素。设在一个大的群体内,每代有一部分个体新迁入,
其迁入率为m,则1-m是原来就有的个体比率。令迁入
个体某一基因的频率是qm,原来人体所具同一基因的 频率是qo,二者混杂后群体内基因的频率q1将是: q1=mqm+(1-m)qo=m(qm-qo)+qo 一代迁入所引起的基因频率的变化△q则为:
p2=D2+1/2H2=0.64+0.16=0.8, q2=1/2H2+R2=0.16+0.04=0.2。 第三代的基因型频率: D3=p22=0.82=0.64, H3=2p2q2=2×0.8×0.2=0.32, R3=q22=0.22=0.04; 则第三代的基因频率: p3=D3+1/2H3=0.64+0.16=0.8, q3=1/2H3+R3=0.16+0.04=0.2。 R2=R1,但经过一代随机交配,D2=D3,H2=H3, R2=R3。至于基因频率,则自始至终保持不变。
由上可见,基因型频率,虽然D2=D1,H2=H1,
由此可见: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 因素的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一定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基因频率 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一代的随机交配,这个 群体就可达到平衡。
(3)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和基 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这就是哈德一魏伯格定律的要点。
思考4:大田用的杂交种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交结实,如何制种? ①找一个理想的恢复系作(父本) ②授此花粉可产生雄性可育基因型 ③此父本其他性状与不育系相同 ④不育系(母本)与恢复系(父本) 的花期必须一致 ⑤父本植株稍高于母本
三系配套: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 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必须配套使用,这就 是人们常说的三系配套(二区三系)
3)杂交的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精卵受精时,由于精子的细胞质基本不参 与受精,所以枝条的颜色由卵细胞(母本) 的细胞质决定。
3、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杂种优势:F1表现出生长整齐、健壮、 高产、抗逆性强等特点
面临问题:⑴F2代即退化 ⑵杂交种需求量大
⑶雌雄同花、小花作物去雄困难
突破途径:以“雄性不育系”作杂交母本
二、选择 1.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频率↑ 不适者淘汰→频率↓ 如白化基因→淘汰↓ 2. 人工选择 定向选择,有利人类性状频率↑
三、遗传漂移 1. 定义 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 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 特点:发生在小群体内,优势杂交,优势 竞争不过或小圈子,人为干预交配。
●设 A的频率=P a的频率=q p+q=1 AA个体数=D’ 基因型频率=D Aa的个体数=H’ 基因型频率=H aa的个体数=R’ 基因型频率=R 全部个体数 N=D’+H’+R’ ●N个体共有2N个基因 A=2D’+H’ a=H’+2R’ 所以 p=2p’+H’/2N=D’+1/2H’/N q=H‘+2R‘/2N=1/2H‘+R‘/N 所以 p=D+1/2H q=1/2H+R
(二)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 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 细胞核基因组(核基因)--染色体 遗传物质
细胞质 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
细胞器基因组
叶绿体基因组
非细胞器基因组: 细菌质粒基因组
1、细胞质遗传举例
叶绿体遗传的花斑现象 在花斑的紫茉莉中 发现三种枝条: 绿色、白色和花斑
4、植物雄性不育性概念
雄性不育性:当不育性是由于植 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 雄配子时,就称之。
雄性不育系:同种植物中具有可 遗传的雄性不育性状的植株群体 叫做雄性不育系。
水稻雄性是否可育原理:
R、N 有一个 即可育 细胞核的 可育基因R 细胞核的 不育基因r r r、S 同时存在 才不育
△q= q1-qo= m(qm-qo)
可见,在有迁入个体的群体里基因频率的变化率等于 迁入率同迁入个体基因频率与本群体基因频率的差异 的乘积。
细胞质和遗传
一、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1、母性影响:个体的表现型不是由 自己的基因型决定的,而是由它们 母亲的基因型决定的。 2、细胞质遗传:遗传特性是由叶绿 体、线粒体等细胞质颗粒决定的。
二、母性影响 1、短暂的母性影响
2、持久的母性影响
三、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一) 细胞核遗传: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核 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举例:设由一对基因A、a戈尔巴乔夫成的 群体,它们的三种基因型可从表现型区别出来, 它们的个体数是:
AA(D’) Aa(H’) aa(R’) 总数(N) 2 12 26 40 按(1)式可以求出,
基因A的频率: p=2+1/2×12/40=2—+6/40=0.20 基因a的频率: q=1/2×12+26/40=6+26/40=0.80 同理, 按(2)式可以求出 p=0.05+1/2(0.30)=0.20 q=0.65+1/2(0.30)=0.80
3、通过对世界各地人类 不同种群线粒体的对比分 析,推断人类历史上几次 大迁徙的情况及时间表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genome ) 是一个单倍体细胞内基因的总 和,它分为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 组与叶绿体基因组。基因组内包括 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
• 遗传学图(genetic map)选择遗传标记以cM (摩尔根重组单位)为图距单位。分辨率巳达 0.7 cM(1cM=1,000Kb) • 物理学图(physical map)以碱基对数为图距单 位,由已知序列作为基因的物理图标,现分辨率 巳达到200Kb以内。 • 序列图(sequence map)最详尽的物理图,即 DNA的碱基序列图。 • 转录图(transcription map)转录图是基因图的 雏形。
第五节 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
一、突变
二、选择 三、遗传漂移 四、迁移
一、突变 1. 作用 ●供给选择的材料 ●改变基因频率 举例 A→a 一直发生下 a↑ 2. 突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设 ●A→a 速率为u a→A 速率为V ●某一世代 a=q A=p=1-q
●突变达于平衡时 qv=(1-q)u q(u+v)=u 所以q=u/u+v p=u/u+v 举例: 如由A→a的突变频率是每代一百万个配 子中有一个突变(u=0.000001), 而由a→A的突变率 是V=0.0000005。则按上式可求出p值等于0.33。这 说明33%的染色体具有基因A,67%具有基因a。 当△p=0时,即qv=pu时,群体就达到了平衡。如 果一对等位基因的正反突变速率相等(即v=u), 则p和q的平衡值是0.5。
细胞质的 细胞质的 可育基因N 不育基因S 结论: “雄性是否可育”由核基因和质基因共同决定 思考1:上述四种基因可组成几种基因型?表现型?
思考2:制作大田杂交种理想的母本是哪一种?
思考3:如何解决“不育系” 自身留种问题? ①找一个理想的保持系作(父本) ②授此花粉仍保持不育基因型 ③此父本其他性状与不育系相同
一、进化研究的传统方法 ●古生物学 ●分类学 ●胚胎发生学 ●比较解剖学 ●生物地理学 ●生理学 ●普通遗传学 ●语言学
第四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一、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二、哈德一魏伯格定律
一、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 定义 ●基因型频率(genotypic frequency) 一个群体由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基因频率(gene freqency) 一个群体内不同基因所占比例。 2. 计算方法 以一对基因为例 A及a
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母性影响是依赖于母方基因的作用,而这些基因 是以经典方式传递的,它的特点只不过是父方的 显性基因延迟一代表现和分离而已。 细胞质遗传则由于细胞质中构成要素的作用,这 些构成要素能够自律地复制,通过细胞质由一代 传至另一代。细胞质遗传的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