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李煜死亡之谜《虞美人》背后隐藏着什么龌龊事?

合集下载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历史趣谈李煜写虞美人几天后死的 第二天就被毒死了

历史趣谈李煜写虞美人几天后死的 第二天就被毒死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煜写虞美人几天后死的第二天就被毒死了
导语:李煜写虞美人几天后死的,大家都知道李煜是写词的好手,在他的生活中几乎都是在创作,他对于南唐的朝政也是很少过问的,那么李煜写《虞美人
李煜写虞美人几天后死的,大家都知道李煜是写词的好手,在他的生活中几乎都是在创作,他对于南唐的朝政也是很少过问的,那么李煜写《虞美人》应该是他的绝笔制作,那么他是如何因为这首词而导致死亡的呢。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李煜是因为《虞美人》被杀死的。

第二天就被毒死了。

虞美人(李煜)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据说这首词也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是李煜的绝命词。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

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

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李煜专宠倾城倾国的小周后,后来李煜和小周后也被赵匡胤破国,李煜和小周后被俘。

赵也羡小周后的美色,把李煜谋害,小周后殉情而死。

李煜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生活常识分享。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关于李煜《虞美人》赏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时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

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时,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

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时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这都是反衬的手法,表达感情更为深刻。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通过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而且将这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的解读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悲情李煜 一首《虞美人》引来杀身之祸

悲情李煜 一首《虞美人》引来杀身之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悲情李煜一首《虞美人》引来杀身之祸导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被俘后写下的诗篇。

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事,写下这首词竟然会要了他的命。

李煜的身边有的是密探,这首词第二天就被人送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龙案,赵光义顿时龙颜大怒。

又是“往事”又是“故国”,充满了伤怀之痛、故国之思,到现在还忘不了自己的亡国之君的身份,这不分明是要造反吗?老子已经忍你很久了!其实,赵光义早就对李煜起了杀心。

李煜虽出身帝王之家,却是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典型的一代词人。

他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沉醉艺术,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

公元975年十二月,宋军兵临城下,他因沉迷于诗画竟然还浑然不知。

公元976年,李煜只好放弃抵抗,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陇西郡公。

投降后的李煜过起了实际上的软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据野史记载,连他的皇后小周后都经常被赵光义召进宫去彻夜不归,“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

”小周后回来之后连哭带闹,令李煜心酸气愤不已。

但李煜却是一个“性情中人”,即使作为囚徒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经常长吁短叹,怀念过去,以至于“日夕以泪洗面”。

赵光义派南唐老臣去试探他,他明知左右皆是赵光义的耳目,却不肯把自己的真实心理掩饰起来,而是拉着老臣的手,放声痛哭。

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命徐铉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生活常识分享。

后主李煜的丑闻 趁妻病危将小姨子骗上龙床

后主李煜的丑闻 趁妻病危将小姨子骗上龙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后主李煜的丑闻趁妻病危将小姨子骗上龙床导语:简要内容:江南出才子,苏杭多丽人。

命运,把词人李煜和美女周薇推到了一起,这对天生的浪漫派,演绎出金陵屋檐下万人争颂的风流故事。

周薇...简要内容:江南出才子,苏杭多丽人。

命运,把词人李煜和美女周薇推到了一起,这对天生的浪漫派,演绎出金陵屋檐下万人争颂的风流故事。

周薇原以为,倒在多情君主的怀里,足以托付一辈子,殊不知,从她委身李煜那天起,就被推进了灾难的漩涡……小周后:跑丢了“金缕鞋”,江南出才子,苏杭多丽人。

后宫“丑闻”南唐后主李煜,真是艳福不浅。

大周后、小周后都是钱塘人——亲姐儿俩,先后做了他的枕边人。

姐姐叫周蔷,小字娥皇;妹妹叫周薇,小字女英。

巧极了,上古的尧帝,也有两个女儿:长女娥皇,次女女英,姐妹俩一块儿嫁给了尧的接班人——舜。

大、小周后并没有“共侍一夫”的经历,她们和李煜成亲,是前后脚儿。

大周后先嫁入了深宫,她跟李煜非常恩爱。

可惜,她身体不太好,而且习惯一有病就招娘家人进宫照料。

就这样,周薇跟着父兄探望姐姐来了。

姐夫注意她时,周薇刚刚15岁,就像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含苞待放。

马令在《南唐书·昭惠后传》中说,周薇“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

想必,小姨子未必有心,但大姐夫早已属意。

《新五代史》详细交代过李煜的出身。

南唐是个短命朝廷,三位君主,拢共维持了39年。

严格说来,南唐属于附庸政权,先自去帝号,又不敢扩张。

从第二代李璟开始,为了避免触怒强邻,只能自称国主。

后主李煜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名从嘉,字重光。

他24岁即位,当了15年皇帝。

史书上说:“(李煜)丰额,骈齿,一目重瞳。

”可是,长相奇生活常识分享。

李煜 《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通用

李煜 《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通用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通用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篇一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篇二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解读李煜的千古之愁——以《虞美人》为例

解读李煜的千古之愁——以《虞美人》为例
刀断水水更流 , 举 杯消愁 愁更愁 ” 写 出了水 的动态 感 , “ 黄 河
败, 对佛 的寄托更 大 , 李 煜精 通佛理 , 在 历史的记 载 中曾写 :
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 回” 写 出了水 的时间感 , 而李煜 以 水写愁 , 不仅 是抓 住 了愁与水 的三个相 似点 , 也写 出了愁 思 的恒久之感 。水是 没有 任何 规则 的 , 愁 也是 没有 规则 的 ; 水 是无穷无尽 的 , 愁也是无穷尽的 ; 水是浩浩 荡荡 的, 愁也 是无 边无 际的。作者就 是抓住 了这 些相似点去 写愁苦 之情 , 而且 这种愁不仅仅像 江水 东流 一样无奈 , 也像 江水 一样 的恒 久。
与作者共 , 但是这种愁思和苦难却是真 实的存在 于现实的生 活 中, 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
二、 李煜之愁 的大意境 李煜 出生 于一 个信 仰 佛教 的帝 王 之 家 , 随着 国运 的衰
个长 ” , “ 只恐双溪舴艋 舟 , 载不 动许多愁 ” 。而《 虞 美人 》 中,
作者 以水写愁 , 有什么特别之处 呢? 水, 是中国文学里一个 非常典 型的意 象 , 《 迢 迢牵 牛星 》 中“ 盈盈 一水 间 , 脉 脉不 得语 ” 这里 写 出了水 的空 间感 , “ 抽
怀 。在他众多 的作 品中 , 《 虞美人 》 是最为人 所熟 知 的一首 , 相传作于七夕之夜 , 他命 歌妓反 复 的吟唱这 首《 虞 美人 》 , 太
宗对那句 “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极为愤怒 , 命人赐牵机药 将 其毒死 , 所以这首词也是李煜的绝命词 。 《 虞 美人 》 中“ 问君 能有几 多愁 , 恰 似一 江 春水 向东 流 ” 成为千古流传 的名 句 , 并让世 人 为之感 慨动 容 , 它所 具有 的 独特 的艺术魅力 是值得 我们 去深思 的。历 史上 写愁 的诗 句 有很多 , 如: “ 剪不 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 , “ 白发三千 丈 , 缘愁似

品读《虞美人》——浅析李煜的性格悲剧

品读《虞美人》——浅析李煜的性格悲剧

与 明月” 永恒 , 只是 人生命 运无 常 , 这种 永恒与无常 的巨大反差 ,表现 了作者对 宇宙与人生际遇 的思索 。 但是 , 柔弱的李 煜 已经不可能 由此进发 出“ 山再起 ” 东 的
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如果稍有 刚勇无 畏 之心 , 断然不会举 国而降。失 了品赏析过程 中 ,了解 李煜懦弱 的性 情特点 ,对把握作 品中的抒情 意象和主 题是大有裨益 的。

反 映了这个南 唐后主追求个人享乐 的人
生理 想 。
情仇因“ 而生 。尊卑荣辱 的改变 , 改” 让登
楼遥望 的李煜不 断慨 叹 “ 自是人生长恨 水长东 !”《 ( 相见欢 》 。于是 , 醉梦里 , ) 在
是人非 、 美梦飘逝 的伤痛 。开 篇 , 词人就 是一声 吁叹—— “ 春花秋月何 时了” 。其 实 , 照常理 , 去春来 , 暖花 开的景 依 冬 春 象往往让人欢欣鼓舞 。 可是 , 一派欣欣 向 荣 的自然景色非但没有 给李 煜带来感念
有几 多愁 , 似一江 春水 向东流 ”把 抽 恰 , 象化的愁怨具体 化了。作 者不仅借一江 春水的汪洋恣肆 和奔放倾泻来 表明 自己
的君王何止李煜一人 , 但是 , 唯独他的生 命绝 唱给后人 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他忧郁
叹息 的诗句 , 引用法国作家缪塞 的话来评 议 比较贴切 ,最美 的诗歌是最绝 望的诗 “
李煜懦弱 的性情特点 。李煜 之所以怀揣
“ 雕栏玉砌 应犹在 ”这样 患得 患失 的心 思, 从某个角度理解 , 正是他懦 弱的性 格
物华 的欢乐 ,相反 ,倒是触 痛了他那脆
弱、 敏感 的 囚徒心境 。只是 , “ 这 天上 人 间” 因战争失利都成 了过 眼云烟。 因此 , 用“ 何时 了” 问“ 乞 春花秋 月 ”其 实是 词 , 人向宋太 宗怯 懦的询问 ,流露 了一个 特 殊“ 异乡人” 的思归情绪 。同时 , 说明李 煜 此时还生 活在 幻想里 ,希望 回到那三 千 里外 的“ 山河 ” 。 从帝王 的宝座 上被 摔了下来 ,不是 “ 卧薪尝胆 ” 去为 “ 山再 起 ” 东 作准备 , 而 是整天顾影 自怜 、 寂寞难耐 , 而暴露 了 从

浅析李煜《虞美人》

浅析李煜《虞美人》

浅析李煜《虞美人》作者:刘秀芳来源:《神州》2012年第05期摘要:似乎一位郁郁不得志的飘飘欲仙的文人站在一篇废墟中在吟诵: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细细听来,似乎包含着满腔的思念,满腔的绝望。

细细看来,才发现是南唐后主李煜在感叹亡国之痛、思乡之苦。

前言:李煜《虞美人》思念前言:曾有人说李煜绝对不是最好的皇帝,但他却是难得一见的词人,被称为千古词帝。

他对皇位并不热衷,但历史使然,他必然要走上那样的一条路,但却走到亡国,这也让他的词中充满了悲愤和疼痛,思念和苦楚,这样的李煜让后人不忍责备他对政治的不认真,却对他的千古绝唱充满赞扬,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文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虞美人》的深刻心境《虞美人》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全词采用问答式,在短短的八句词中,将他心底的苦,思念的痛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也许很多人不会同情李煜的遭遇,不会赞扬他的行为,他怀念的不过是“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单从诗歌的自身的艺术价值上来说,这首词流传千古并不为过。

诗文中用简洁的话语描述了自己沦为阶下囚后的心情是真切而深刻的,美景的铺垫,结局的感染力都让读者对这首词获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得意万古流芳。

2.亡国成就的一代词人李煜对政治没有任何的报抱负和企图,却不得不接下统治江山的重任,被俘以后,成就他千古词帝的美誉。

很多诗人的成功都得益于政治的失意。

这首词中深刻的故国之思感动了很多人。

开篇就将愁绪展露无疑,本是美好的春花秋月之境,李煜却希望它早些结束,让读者不禁要问:所谓何愁?如此愤慨。

但当继续读下去,看到南唐后主的处境我们突然之间领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是见不得美好的,美好的东西总会带来无尽的乡愁,问天天不答,问人,人不知,问己,却发现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不堪忍受的是曾经的生活和现在的苦楚。

南唐后主李煜,丢了江山后还留下一个恶习,祸害女人上千年

南唐后主李煜,丢了江山后还留下一个恶习,祸害女人上千年

南唐后主李煜,丢了江山后还留下一个恶习,祸害女人上千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阙哀怨的《虞美人》,让我们知道了历史上一位多才而又可怜的君王——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说李煜多才,就因为他是文学史上的一座巅峰,于诗词方面的造诣无人能及,说他可怜,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当君王,只想寄情山水,写诗作画,然而……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上面有哥哥李弘冀,早被立为太子,原本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当皇上,但公元959年,哥哥病逝,父亲不顾众人反对,执意立他为太子,从此,李煜的命运就不由自己做主了。

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时年24岁的李煜就此登基,成了南唐最后一位君王,当时是大争之世,李璟还有点雄才大略,所以他在世的时候,南唐一度发展到疆域最大,虽然晚期有点混账,但实力还是很雄厚的。

赵匡胤到李煜继位之后呢,他很讨厌战争,继位之初就派人向赵匡胤上表进贡,表示臣服之意,希图通过示弱让南唐在大争之世苟延残喘,为此还除去帝号,自称国主,但赵匡胤能听他的吗?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公元974年,李煜的好日子才过了13年,赵匡胤终于平定北方,之后呢,就将目光盯在江南这块沃土上,当年9月,派大将曹彬、潘美率兵出征,南唐承平日久,如今遇到这两位名将,还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公元975年5月,金陵城破,李煜肉袒出降,传国38年,曾经是五代十国当中实力最强的南唐,就这么灭亡了。

李煜因此丢了江山,他的君王生涯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城破错位的人生,这就是李煜最大的悲剧,从这个层面看,李煜自然是非常可怜的,然而,他又能留下什么恶习,祸害女人上千年呢?说来也很可悲,这又是一个错位的故事。

南唐有一个有胡人血统的采莲女,名唤窅娘,16岁进宫,因纤丽善舞,深得李煜喜爱,李煜为了她:乃命做金莲,高六尺,装以珍宝,网带璎珞,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缠足,曲上作新月状,著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什么意思?窅娘采莲女出身,跳舞,尤其是采莲舞跳的很美,为了能欣赏到窅娘更曼妙的舞姿,李煜特地打造六尺多高的金莲,装饰是异常华丽,特命窅娘“以帛缠足”,莲中行舞,就如凌波仙子一般,飘飘然不似凡间人物。

【课外阅读】《虞美人》为南唐后主李煜引来杀身之祸

【课外阅读】《虞美人》为南唐后主李煜引来杀身之祸

【课外阅读】《虞美人》为南唐后主李煜引来杀身之祸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南唐亡国之君李后主被宋兵押解到了汴京。

他恓恓惶惶,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听候宋朝天子的处置。

其时天下虽已粗定,但太原的北汉尚未归命,北方的辽朝虎视眈眈,石敬瑭割让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也未收入版图,江山尚未一统,稍有疏忽,社稷便可能毁于一旦。

为了笼络人心,赵匡胤把已经稽首称臣的后蜀国主孟昶,南汉国主刘鋹均安置在汴京,对李后主也不例外,不仅封了他和弟侄们官职,而且在汴京的利仁坊又各赐宅第一区,作为安身立命之所。

只因他屡抗王师,不肯主动皈依,赵匡胤心存芥蒂,封他为违命侯。

这年李后主40岁,从此便心如止水,深居简出,开始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涯。

虽然也是朝廷命官,虽然也有俸禄收入,但李后主的处境与亡国前相比,不啻有霄壤之别。

后主生于帝王之家,长于绮罗丛中,过惯了仆从如云、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如今靠微薄的薪俸度日,难免左支右绌,倍感拮据。

那些汲汲于仕进的江南旧臣早已恩断义绝,视他如陌路了。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有此时才体味得最清楚。

"往事依稀浑如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后主便辗转不眠,怀念在江南的那些岁月,一阕阕婉转浏亮、音韵凄楚的词于是从他的笔下泻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但如今国在哪里?家在何处?"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作了俘虏,俯仰由人,郁郁寡欢,自然难免两鬓添霜,腰肢瘦损了。

千里江山系魂魄,别时容易见时难,他只有在梦中重温江南那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了:"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但是一觉醒来,梦中所见都成了镜花水月,不禁潸然泪下:"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尽管如此,他还是为此而满足:"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年十月,刚刚50岁,一向身体健康的赵匡胤突然驾鹤西去。

萧萧落叶,漏雨苍苔——李煜的生命体验与《虞美人》

萧萧落叶,漏雨苍苔——李煜的生命体验与《虞美人》

作者: 王爱国
作者机构: 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江苏南京210000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8-9页
主题词: 《虞美人》李煜;悲剧命运;忧患品格
摘要:《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生绝笔,以哀怨细腻的笔触极致描写了自然中落花、流水、明月等的变与不变、永恒与无常的规律,表达了词人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推向毁灭时.洞见了生命的无常,极尽悲楚哀伤而成为千古绝唱。

李煜的人生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又是他性格的悲剧.其作为君主的亡国之悲只是一个外在的表达,而感伤的根源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忧患品格。

李煜虞美人赏析参考

李煜虞美人赏析参考

李煜虞美人赏析参考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具有相当文学才华的皇帝。

他的词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念之人忧心忡忡地想念已逝的爱人,不仅仅是表达了对过去的追恋,更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象征了南唐政权的末路。

首先,这首词的“虞美人”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她是一个美丽动人、聪慧温顺的女子,被描绘为沉浸于音乐和舞蹈之中的形象。

作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的写作往往可以在其中找到政治隐喻。

就像《虞美人》中所展现的,虞美人是一个“良家子”,处在春宫的环境之下,正如南唐政权是当时专制时代的典型代表,政治上的严厉、清净也同样被南唐于词中展示出来。

这首词中表现出来的追思与李煜的失意感,也是南唐政权的忧虑之一。

何时了,春花秋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也是李煜这首词中最著名的一句。

它涵盖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同样也体现了月影和人事的交织。

在这首词中,整个宇宙都在悲喜交加中舞蹈,助长了李煜的痛感,也诉说了他难以忘怀的爱情。

虽然结婚时间有限,但虞美人在李煜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永不磨灭的美好形象。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已卷双瞳明。

也许这句话最能体现李煜对所长的思念,这句话中的“冷画屏”是寓意画屏上所画的人物没有温暖了,而“银烛秋光”是寓意灯光已经黯淡了,整个词彰显了李煜割爱废后之后的忧郁和思念。

轻罗是最贴近人心的象征,它是人们描绘粉饰画屏的最常用的一种材料之一。

在词中,轻罗已经被卷起来了。

虞美人被描绘成已经离开了,也就是说,生命及其残留是李煜对虞美人的一份感恩之心。

总的来说,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了对失去的爱情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代表了南唐政权的忧虑。

作为南唐政权的末路之一,李煜的追古之风借用了前人的词语,并在其中表达了自己深刻的感情。

这首词成为了后世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诗歌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人只知《虞美人》,却不知“美人”后面是侮辱,李煜是个窝囊废

世人只知《虞美人》,却不知“美人”后面是侮辱,李煜是个窝囊废

世人只知《虞美人》,却不知“美人”后面是侮辱,李煜是个窝囊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作为一个亡国帝王,心中或许多的是“酒”,要不然怎会有如此堪多述怨词?《虞美人》是一首绝命词,更是催命词。

在虞美人之后,李煜便被毒酒一杯赐死。

可能世人只知《虞美人》,却不知“美人”背后是侮辱!可能许多人都会认为这个“美人”是大周后,是李煜对大周后的缅怀,然!此“美人”却是小周后。

大周后病榻之际,李煜便于小周后言情燕尔。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便是小周后与李煜言情燕尔证据。

(为何手提鞋?因为穿鞋走路会露声)然而“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被病榻上的大周后听闻,那个肝肠寸断,面对自己最亲的两人,却是如此做派,于是心血上涌,一代佳人便撒手世间。

可笑的却是李煜这时才回过神,大周后的死岂能与他无关?南唐被赵匡胤灭了,李煜成了未亡人。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赵匡胤对李煜可谓是仁至义尽,每天都好酒好肉招待,只要李煜不生亡国恋旧情怀,就可以向后半辈子的清福,但是赵匡胤美中不足的却是给李煜按上了一个具有侮辱姓的封号“违命侯”,顺带将小周册封“郑国夫人”。

《诗经》中有《郑风》,郑国女子非贞烈之人,孔老夫子有言: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而这也让李煜心中的“酒”还是发酵了!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赵光义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史书上对赵光义的做派可是没有良言美词,而且这个赵光义对小周后觊觎很久,当上皇帝之后赶紧把小周后叫过去夜谈人生。

最令其过分的便是赵光义夜谈之时,却叫画师当场作画,令人难以启齿。

最后事后还不忘告诉李煜,于是李煜心中的“酒”已经开始翻腾了。

接着《虞美人》便是“酒”后失心疯之言:小楼昨夜又东风?(那一夜岂能无事?夺妻恨意却在一个“又”字上面酣畅淋漓)问君能有几多愁?(问愁?何愁?亡国愁?还是对辱妻而又无能之愁?)今观之,李煜言词《虞美人》,笔者不乏心声:病酒不知书生意,欲罢填词欲罢休!最后,李煜!你真是个窝囊废!。

《虞美人》悲情浅析

《虞美人》悲情浅析

《虞美人》悲情浅析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他能诗文、书画,通音律,尤以词著名。

961年即位时,宋已代周建国。

南唐此时已成风雨飘摇中的小舟。

他向宋国上贡大量金银珠宝,从而换取了十余年的苟安。

但他不思进取,依然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奢华生活。

975年,宋兵攻破金陵,正在静居寺听经的后主仓惶被俘到汴京。

在其后两年软囚生活中,受尽凌辱,终日以泪洗面,在对“故国”的“不堪回首”中,备受身心的煎熬。

《虞美人》一词,千百年来,倍受后人推崇,认为其中所著离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绵绵无绝!此词亦为后主之绝唱。

相传,978年七夕之夜,后主新赋《虞美人》,便命歌伎演唱。

李煜对故国“雕栏犹在,朱颜已改”的思念之情,不料被宋太宗得知,这为他找到了除掉李煜的口实,于是宋太宗立即派人赐以毒酒。

所以,这首词也就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李煜后期的词,抒写的是一个君主的爱恨离愁,哭诉自己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沉重悲哀。

词中所表现的身陷囹圄的悲伤十分真切、凝重,也及词本身因其艺术形式要求而具有的高度概括和形象的比喻,因而叩人心扉,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现就《虞美人》一词对其“以血书者”(王国维语)的真情流露,作肤浅评析。

“春花秋月”本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的美好景致,常人亦常以花好月圆来喻指团圆美满。

但这首词却首句发问,“春秋秋月何时了?”“何时了”将词人烦闷的心情一下子便推至读者眼前。

一个连春花秋月都无心欣赏,见到反而心生烦恼的词人,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一下子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引发了读者急于了解其生平的好奇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昔日的浮华,转瞬已成过眼云烟。

但“往事知多少!”是啊!过去的事还记得很多很多,这让后主从感月伤怀中回到现实里,但现实的冷酷,更让人扼腕长叹。

“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说明又过去了一年。

度日如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可见愁苦中后主的艰难。

夜深人静,辗转难眠,心绪一下子又魂归故里,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李煜背后的故事

《虞美人》李煜背后的故事

《虞美人》李煜背后的故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虞美人》李煜背后的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李煜【南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乃度俭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李后主写罢降表,写下这首沉痛的破阵子,被押解北上汴京。

李后主到了汴京,穿着白衣到明德楼去见宋太祖,被封为违命侯。

这年冬天,宋太祖在“烛光斧影”中,在万岁殿崩驾,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李后主被封为违命侯,过着长吁短叹的凄寂日子,好在尚有小周后相伴。

宋太宗即位,去掉李煜的违命侯、改封为陇西郡公,表面上优待,但主意却打在小周后的身上。

宋太宗开始有事没事就以皇后的名义宣小周后进宫。

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节,小周后再次入宫,过了数日却不见回来。

李后主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在家中恨声叹气。

走来踱去,要想到宫门上去问,又因自己奉了禁止与外人交通并任意出入的严旨,不敢私自出外,只得眼巴巴地盼着小周后回来。

一直到正月将尽,小周后才回来,后主如获至宝,连忙迎入房中,陪着笑脸,问她何以今日才回宫。

小周后一声不响,只将身体倒在床上,掩面痛哭。

李后主一见料定必有事故,待到夜间,小周后哭哭啼啼指着后主骂道:“都是你当初只图快乐,不知求治,以致国亡家破,做了俘虏,使我受此羞辱,你还要问么?!”李煌明白了一切。

虞美人的故事

虞美人的故事

李煜词《虞美人》背后的故事公元975年12月,北宋军队攻陷南唐都城金陵,一直忙于喝酒、作词的李煜不得不走出金陵城,向北宋奉表投降。

偏安江南39年,社会文化极其繁盛的南唐从此灭亡。

李煜投降后很快就被送到北宋都城汴梁,宋太祖赵匡胤对他表现出非常仁厚的一面,他没有让李煜像其他俘虏一样行“献俘礼”,反而专门下楼去见李煜。

他还赦免了李煜的死罪,然后封了他一个不太好听的“违命侯”。

1、寄情于词与酒赵匡胤显然很在意之前自己多次派人去劝说李煜前来投降、李煜却婉拒不来的事,所以用这么个名号来羞辱他。

名字虽然具有羞辱性,但好在赵匡胤志在天下,对于已经归顺的李煜除了善待之外,并没有其他伤害他自尊和性命的举动。

李煜骨子里就是个文人,身份一下子从昔日的一国之君成为现在的阶下囚,任凭待遇再好,也仍然是无比愁苦。

何以解忧?只有照旧作词、喝酒。

好在赵匡胤欣赏李煜的文词,知道与帝王之才相比,李煜更像是翰林之才,对自己的统治造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所以对于李煜此时皱着一张凄苦无比的英俊面孔作词、每天只管放肆地喝酒并不大介意。

李煜的词风自从来到汴京之后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以爱恋为主要题材的香艳之词蓦然变得悲怆凄凉,每一首都寄托着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无限的追悔之意。

毕竟再如何深情哀婉的词都不能化为凌厉的刀枪,所以赵匡胤除了得空时欣赏一下李煜的诗词之美以外,对他的故国之思并不大在意。

2、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惜,即使是像赵匡胤如此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也仍然没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李煜归降来汴京还没有一年的时间,赵匡胤驾崩,大宋王朝的权杖落在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手中。

赵光义的即位并没有改变李煜阶下囚的命运,他不过是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名号不再具有羞辱性,囚徒的生活却仍然在继续。

李煜习惯了江南的旖旎美景,此时身在汴京,他无数次想起江南的各处景致:车水马龙的御苑,春风拂来,香风阵阵,是盛开的如云的鲜花,是列队而行的宫女…他想起归降之前拜别太庙的情景,想念着凤阁龙楼,玉树琼枝,宫中一直吹奏的离别之歌……于是,一首首词作在他笔下倾泻而出,抒发着他的哀愁:秋天的梧桐是愁,剪不断,理还乱;即使艳丽如春天的花朵,下了雨也是愁的,在他看来有如胭脂泪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煜死亡之谜《虞美人》背后隐藏着什么龌龊事?
导语:李煜被押往北宋京城,他住的地方是宋太祖亲自选的,而且还
翻修了一下,院子里种满了梧桐。

现在开封城西北角的西城墙外,有
一个叫逊李唐庄的
李煜被押往北宋京城,他住的地方是宋太祖亲自选的,而且还翻修
了一下,院子里种满了梧桐。

现在开封城西北角的西城墙外,有一个
叫逊李唐庄的村子。

“逊李唐”,就是囚禁南唐后主的地方。

宋太祖赦免
了他的罪行,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千牛卫”是负责保护皇
帝和王公贵族的侍卫,当然不可能真的让他去带兵,而“违命侯”更是一
种黑色幽默了。

李煜是个性格温和的人,但温和不等于没有自尊。

现在到了宋太祖
的屋檐下,只有低头的份,苦闷之下,酒成了他最亲密的伴侣,喝起
来就是通宵达旦。

他在《乌夜啼》里说:“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因为酒的需求量太大,宋太祖一
度担心李煜会醉死,下令停止供应。

李煜就打报告说:“没有酒,我这
日子怎么打发呀!”宋太祖一想也是,便又恢复了供给。

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在这极度的痛苦中,李煜开始了他的“词帝”
之路。

后世把他的词分为两部分,前期的词不过是些“伶工之词”,多是
男欢女爱、风花雪月,顶多算言情,难登大雅之堂。

后期的则是“士大
夫之词”,即以思念故国为主,抒发亡国之痛,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故而艺术成就最高。

月夜,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溜达,心情凄苦。

“无
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
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半夜惊醒,听见窗外的雨声,他才意识到,重回故国也只不过是一个梦。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
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别时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