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年高一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

合集下载

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蚌埠市A层高中第二次联考高一历史试卷命题单位:蚌埠二中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48分)1.距今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目前已发现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

下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的是( )A.仰韶文化B.良渚文化C.河姆渡文化D.红山文化2.有学者说:“西周农业总体而言较夏商有很大发展,但其农具仍多以石、骨、蚌制为主。

如此的农业生产率决定了当时农业劳动中仍实行着简单的集体劳作关系。

”西周农业发展的这一状况( )A.推动土地租佃制的产生B.与井田制相适应C.促进小农经济大量破产D.加速西周的灭亡3.西周时期,楚国国君能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帝高阳(颛顼)之苗商兮”,表示楚人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

这说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宗法分封制已瓦解C.华夏观念日益增强D.百家争鸣影响深远4.先秦有家学派的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该学派(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5.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6.《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A.打败匈奴,占领草原B.发展经济,劝课农桑C.割据一方,称王称霸D.结束分裂,统一中国8.《魏书·列传·卷九》记载:“高祖日:“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2024年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B. 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之间的矛盾C.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 封建社会内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 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开辟了道路D. 直接导致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3、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辛亥革命后,短期建立起来的南京临时政府未能实现预期的革命目标D. 辛亥革命使得国际地位提升,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中国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标志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成功推翻了国民政府5、题干: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6、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D. 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7、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对秦国的军队建设影响最为深远?A、实行九品中正制B、推行县制C、奖励军功,按功授爵D、统一度量衡8、西汉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刘邦采取了哪种政策来安抚民众?A、实行分封制,设立诸侯王B、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9、题干信息:(1)殷商时期中国使用的主要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10、题干信息:(2)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兵器采用冶铁技术铸造,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增强了秦朝的军事力量B.推动了冶铁技术的发展C.体现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先进性D.促进了秦朝国家的统一11、题干: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024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部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 商朝B. 夏朝C. 周朝D. 秦朝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 分封制实施B. 井田制改革C. 商鞅变法D. 王安石变法3、题干:下列关于商朝建立的历史事件,表述错误的是:A.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B. 商朝都城最初在亳C. 商朝后期迁都多次,可能是由于水患D. 商朝实行的是奴隶制国家4、题干:以下关于西周时期的历史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实行分封制,诸侯国成为周王的直属领地B. 设立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出现了“井田制”,土地国有,分配给贵族D. 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达到了鼎盛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得以普及。

B. 东汉时期的蔡伦对原有技术进行了改革,使造纸技术更加成熟。

C. 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唐朝,并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

D. 宋代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同时也改进了造纸技术。

6、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

D. 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丧失了领土主权,进入了全面殖民统治时期。

7、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 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 法律统一,实行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威严D. 设立皇帝制,皇权至上,地方官员对皇帝负责8、题干:以下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政治清明,官吏廉洁B. 军事扩张,疆域扩大C. 经济繁荣,文化发展D. 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标志的是:A. 水利灌溉技术的进步B. 耕牛的使用C. 铁犁牛耕的出现D. 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2、关于“百家争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 百家争鸣中,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 百家争鸣为秦朝统一思想奠定了基础3、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B、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C、唐代实行均田制,使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D、宋元时期,水稻种植技术得到提高,出现“占城稻”。

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停滞不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B、汉代,丝织业成为我国手工业的支柱产业。

C、唐代,瓷器制造业达到鼎盛,成为我国手工业的代表。

D、宋代,纺织业成为我国手工业的主导产业。

5、题干: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B.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对东方商品的需求C. 新航路开辟使得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 新航路开辟使得欧洲封建制度得以巩固6、题干:以下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B. 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D.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文艺复兴”7、阅读下列材料:“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A. 该条约保证了德国的殖民地利益B. 该条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 该条约加剧了德国的殖民统治D. 该条约导致了德国的殖民统治瓦解8、阅读下列材料: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并赔偿巨额战争赔款。

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

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共90分)一、非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中,1——30题,每题1分,31——60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 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

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

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D.神权对立于王权2.“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

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法制下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

当然这种保障制度由于由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有限性。

”由此可见,族田义庄()A.有利于防止宗族内部权力纷争B.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C.有助于稳定和维护封建统治D.阻碍了封建农耕经济的发展3.“秦堤牢固,工程精当……湘漓接,通汉壮……。

”当时修建这一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农业灌溉B.方便军事运输C.利于商旅通行D.方便匈奴朝贡4.西汉前期相权极重,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此问题的措施是()A.设“中朝”B.置枢密院C.置刺史D.设三司使5.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6.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降低行政效率7.自明朝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宁阳四中高一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宁阳四中高一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宁阳四中高一历史必修2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2012-06-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然而,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据此回答1~5题。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隋唐3.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5.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依据所学知识回答6~7题。

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㊁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A2.B3.D4.D5.C6.B7.A8.C9.C10.C11.B12.B13.A14.A15.C16.A17.B18.D19.A20.D21.A22.C23.D24.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㊁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分)25.(18分)(1)名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唐朝的创新:实行三省六部制,职责分明,相互制约,体系完整,有效履行国家不同职能;发展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选拔方式较之前更加追求公平公正.(每个制度3分,其中名称1分,说明2分.共6分)(2)管辖范围广;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或 强化中央集权 );采取民族防范㊁民族控制的手段.(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3)观点:传统政治制度良莠并存,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 传统政治制度既有缺陷需要克服,也为后世提供了历史经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观点包括正反两方面,其他类似的答案亦可).(2分)ʌ论证1ɔ(从宏观层面作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每方面2分,共4分)传统政治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如: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㊁腐败现象;官僚制度易助长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中央集权太过,压制地方发展等.(任答一点2分)传统政治制度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如:选拔官员和监督官员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治清明㊁官员廉洁;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㊁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㊁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绵不绝等.(任答一点2分)高一调研考试历史答案㊀第1㊀页(共2页)ʌ论证2ɔ(任举中国古代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每方面2分,共4分)科举制自隋朝创立直至明清,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该制度以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追求公平公正,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来源的广泛性和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了条件.(2分)但是,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钳制思想,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阻碍了社会进步.(2分)26.(19分)(1)原因:罗马帝国疆域扩展,民族矛盾㊁阶级矛盾激化;公民法不适应新形势.(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共3分)调整:开放公民权,推行万民法.(2分)(2)特点: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相结合,相互制衡.(2分)积极作用:美国形成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巩固了新政权;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任答一点2分)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分)消极作用:分权体制往往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影响国家事权统一;容易造成人们思想混乱. (共2分,任答一点即可)(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㊁一国两制制度.(每点1分,任答四点4分)(4)国家能力㊁法治和民主三者之间是否能取得平衡是影响国家政治发展的关键(或 只有通过坚强的政治领导㊁民主法治手段才能实现科学治理,切实提高国家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共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三㊁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27.(15分)(1)A.鸦片战争;B.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抗日战争.(除了A 鸦片战争 外,B㊁C㊁D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每点1分,共4分)特点:①具有广泛的参与性;②斗争方式多样;③从自发到自觉(有组织程度越来越高). (2分.任答一点即可)(2)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3分)(3)归类:经济①⑥;科技③④(若答出②③④⑤亦可);交通②⑤.(每个类别1分,若番号对应错误不得分.共3分)政治因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把 依法治国 方略写入宪法,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局稳定,民族团结.(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共3分)高一调研考试历史答案㊀第2㊀页(共2页)。

2024年江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江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江西省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代表B、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C、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D、《史记》记载了黄帝、炎帝等传说中的部落首领2、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标志着中世纪结束,近代开始B、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广为人知C、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家,他的作品《神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D、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价值和尊严3、题干: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哪个国家曾经实施过商鞅变法?A、楚国B、齐国C、韩国D、秦国4、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周公东征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5、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法家思想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长城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6、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C.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纪、传、表、书四种体裁D.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7、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1949年新中国成立B.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C. 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8、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尊称为“世界文化名人”?A. 王羲之B. 鲁迅C. 马克思D. 孔子9、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1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B. 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C. 秦始皇修建了长城,用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D.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焚书坑儒,限制思想自由1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爆发B. 辛亥革命爆发C. 五四运动爆发D. 新文化运动开始15、以下哪个朝代开创了科举制度?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并分析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江西省新余四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四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新余四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命题人黄林审题人彭兰香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

”材料实质上说明了()A.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D.君王政治地位提升2.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4.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5.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6.《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考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考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考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山西陶寺遗址、甘肃和青海地区齐家文化的玉琮(如图1所示),陕西延安神木石峁的玉璧(如图2所示),都是源自良渚玉文化。

二里头、殷墟、三星堆、金沙等遗址中的玉器也都受到良渚玉文化的影响。

直到商周之后,各地出土的玉器中仍然有良渚文化遗存的影子。

材料可用于说明( )A.中华早期文明的交流与传承B.早期中国南北联系的加强C.良渚文化的社会生产力发达D.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2、王国维认为,商代以前,天子与诸侯,君臣之分未定。

周武王灭商以后,分封其功臣、族弟、甥舅等,“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可用于解释西周时期( )A.等级制度的形成B.天子权威得到加强C.社会秩序的稳定D.宗法观念开始萌芽3、秦初设博士制度,把一批文人学者纳入政权机构担任低级官吏,负责“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

博士制度的设置旨在( )A.提升文人地位B.转变治国理念C.优化官员选拔D.巩固专制统治4、下表所示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情况。

这些改革(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5、《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期在南方民族地区设立交趾、九真两郡,“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

东汉章帝时期,王追为益州太守,在滇国(今云南地区)“始兴起学校,渐迁其俗”。

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 A.地方文化发展趋同 B.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拓展C.民族矛盾已经消除D.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增强6、南朝时期,政府除了给农民公田外,还鼓励人们开荒造田;除了种植五谷杂粮外,人们还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和围湖用于种植桑麻和菱角等。

这些措施( )A.实现了江南生产模式的转型B.巩固了江南地区农业经济优势C.解决了南朝政权的财政困难D.有利于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7、北魏孝文帝为获得汉族士族的支持,沿用了晋代时期的门阀制度。

2024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部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的分封制主要实行于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科举制度C. 分封诸侯D. 设立三省六部3、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小农经济成为社会基本生产单位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大量农民破产D、实行均田制,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4、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思想武器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使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状态5、题干: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侵略者贩卖鸦片,损害了中国主权,激起中国人民反抗而引发的。

B. 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禁止鸦片贸易,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的。

C.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而发动的。

D. 鸦片战争是由于中国内部政治腐败,无力抵御外部侵略。

6、题干:以下关于洋务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化运动。

B. 洋务运动主要是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抵制外国侵略。

C.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旨在振兴中华。

7、题干:在古代中国,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选拔官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提高官员的素质B、增加官员的来源C、巩固中央集权D、扩大统治基础8、题干:以下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B、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9、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A. 百家争鸣是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排斥的表现B. 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高度繁荣的产物C. 百家争鸣是诸侯争霸的政治斗争在思想领域的反映D. 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推崇的一种思想文化11、题干: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形成。

部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

部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部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分别起源于()A.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B.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C. 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D. 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原始农业的相关知识。

A选项,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属于长江流域,而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属于黄河流域。

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将水稻和粟的起源地颠倒了,水稻起源于长江流域,而不是黄河流域,粟起源于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流域。

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淮河流域虽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但并非水稻和粟的起源地。

水稻起源于长江流域,粟起源于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无关。

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同样错误地将水稻和粟的起源地与淮河流域联系起来,而实际上它们分别起源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所以,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A选项正确。

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A. 禹B. 启C. 桀D. 汤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建立者。

A选项,禹是传说中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颛顼的后代,他带领人们治理洪水,解除水患,因此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后来,禹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A项正确。

B选项,启是禹的儿子,他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君位,开创了世袭制,但他并不是夏朝的建立者,B项错误。

C选项,桀是夏朝的末代君主,他统治残暴,最终被商汤所灭,C项错误。

D选项,汤是商朝的建立者,他灭掉了夏朝,建立了商朝,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3、西周时期,周天子用哪种方式加强对全国的统治?()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统治制度。

A选项,禅让制是中国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不再是西周时期的统治方式,故A选项错误。

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上期高2024届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两条著名河流,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不同地域文化呼吁思想文化的大一统B.中华文化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齐鲁文化圈是当时全国思想的核心区D.文化地域性导致这一时期政治分裂2.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这表明我国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C.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3.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B.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C.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D.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4.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张居正《杂著·三5.《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记载;北宋熙宁二年(1069),由于宋神宗露出专断的苗头,富弼直接批评皇帝:“内外之事,多出陛下亲批,恐喜怒任情,善恶无准,此乃致乱之道。

”由此可知宋代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6.唐朝科举制开设科目繁多,除秀才、明经、进士等,还涉及军事、历史、数学、法律等领域。

到了宋朝中期,科举科目仅剩进士一科,专注于考查儒家经义。

河北省保定市历史高一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河北省保定市历史高一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发明”说法错误的是()A、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C、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传播更为广泛D、造纸术的发明使得纸张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答案:D解析:造纸术的发明使得纸张成为书写材料之一,但不是主要的书写材料,因为在此之前,简牍、竹简、丝绸等都是常见的书写材料。

故选D。

2、下列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C、百团大战是抗战爆发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击战D、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击战答案:A解析: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华北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对于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A。

3、题干: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解析: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强调了民本主义,即以人民的利益为最优先考虑。

4、题干:在古希腊,哪位哲学家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名言?A. 柏拉图B.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C. 苏格拉底D. 柏拉图的老师阿里士多德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是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 荀子B. 荀况C. 历史公D. 希罗多德答案:D 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他的著作《历史》是西方历史学的奠基之作,详细记载了波斯战争的历史。

6、以下哪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A. 斯大林格勒战役B. 阿尔汉布拉战役C. 莫斯科战役D. 巴黎战役答案:A 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四中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四中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四中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有学者认为“保持天下风俗纯正的重要性更有甚于维护一姓政权的稳定”。

为此,他提出了“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著名论断。

研究这一论断,可直接参阅A.《天下郡国利病书》B.《日知录》C.《明夷待访录》D.《船山遗书》2.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

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朱熹的理学3.以下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大公报》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人民呼唤和平民主建国C.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D.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4.观察下图,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B.英国、德国、中国、美国C.英国、中国、德国、美国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象征宗族统治的六冕之制,改戴通天冠,而且吸收了各国的冠服制到新的官员服饰体系中,如将原赵国的貂蝉冠定为武将之冠,原楚国的獬豸冠定为法官之冠等,秦朝改革冠服旨在A.改变落后习俗风尚B.确立皇帝独尊地位C.构建新型官僚体系D.革除地方割据势力6.20世纪60年代,针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卡尔·多伊奇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随着两极向多极转变,战争的次数可望减少,形势更为稳定。

而以肯尼思·华尔兹为首的一些学者则认为,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更为稳定。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汪清四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下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处在黄河流域的是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2.下图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邢侯簋)及铭文拓片。

该簋的主人是邢侯,故被称为邢侯簋。

该文物可用来佐证,西周A.宗法观念的浓厚 B.冶金业的落后C.传统礼制的松动 D.分封制的存在3.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具有民主色彩 B.以血缘为纽带C.权力高度集中D.神权王权结合4.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

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5.“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文中的“他”应为A.商纣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宋太祖6.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下列哪一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A.统一度量衡B.休养生息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抵御匈奴,巩固边防7.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8.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存”“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9.制作图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查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查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查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本大题共38题,每题2分,共7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年至2000年左右。

由此可知,考古界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A.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B.贫富分化是否巳经出现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2。

下图是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①遗址分布广泛但不均衡②遗址分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③大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④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3.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

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4.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虚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

作者意在说明A。

甲骨文、金文可以印证《史记》 B. 甲骨文、金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C. 考古资料否定了司马迁的记述D. 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5。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

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A。

以加强中央集权制为目标 B. 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C. 试图通过分封来巩固统治D. 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6。

《白虎通·宗族》记载“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汪清四中高一年级期中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意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种之意。

”据此判断,中国的文化源头应始于A. 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 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 进入青铜时代的商朝D. 封邦建国体制建立后的西周2.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 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 开始实行分封制3.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B.C.社会等级森严 D.音乐发展迅速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战争频繁B. 诸侯争霸C. 王室衰微D.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5.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

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

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

这些战争A. 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 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6.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

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 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 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C. 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D. 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7.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行省制8.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5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贵族色彩”源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规模必须大于诸侯的国都规模。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齐国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逐渐增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已经出现3.《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楚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鼎是王权的象征B.周天子对王国控制松驰C.西周诸侯国强盛D.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4.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

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5.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6.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A.普遍推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恢复宗法分封制D.用权术驾驭大臣7.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8. 西汉文帝出行时有人惊吓到他的马,此人被廷尉处以罚金。

汉文帝认为处罚过轻,廷尉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据此可以认为汉初A. 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B.官僚集团自觉守法C.官僚和法律牵制皇权D.法律权威高于皇权9.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10.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1.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3.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14. 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

”“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

”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A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B .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C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D .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15.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较为符合实际的是16.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表一 表二A .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反映了从先秦到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B .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C .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 .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17. 在谈到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假如皇帝与大臣发生矛盾,“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依据这一论述得出的结论是A.废丞相降低了行政效率B.皇帝加强了对百官的掌控C.内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D.废丞相直接导致皇权削弱18. 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还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19.《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C.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20. 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3.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24.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5.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26. “经济足匡时,筹楚饷、克杭城、平粤寇、底定关陇回疆,尽瘁江闽,先幕后官,遍历艰苦成铁汉;诗书能报国,精天文、熟地理、详水利、谙练吏才兵略,兼通洋务,出将入相,不求温饱是真儒。

”该题词称赞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27. 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郡国并行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刺史制度28. “从战争(甲午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慈禧太后、奕訢、李鸿章)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

”他们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高是基于A.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C.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29.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30.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31.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