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优化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结题汇报PPT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质量的提问,会“一石激起千重 浪,”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一组有质量的提问,会推波助澜,把课堂教学 一步步引向新的境界。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 命力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是 “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 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 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 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一种极致,更需要采用提问的 方法来引导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其中数学是从感性
认识转向理性认识的一个关键阶段,因而提高数学课堂提 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提问是一 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 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有效问题情境研究。 3.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技巧的研究 4.有关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探讨。 5.在教学中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选定课题,集体备课,全面 实施小课题研究 6.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技巧反思
通过这六个方面的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数学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课堂提问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 对于知识的理解。
②教师提问主观性太强,太随意。一节课中,问题多的可达几十个,少的 却只有几个。
③通过具体课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提问的技巧和策略。怎样问学生更清 楚问的目的;怎样问才能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怎么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小结
集思广益查找原因开展问题研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小结一、存在问题近年来,正在推开的基础教育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它以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将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这次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即新课改关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这一新理念,但仍然出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从全县抽测成绩表中发现,各年级的数学平均分与同年度最高平均分相差20-30分,优秀率、及格率也相差很大。
离市教育局的三率达标要求也很远。
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力,面对现状,我们学校行政班子在2007年暑期决定召集全镇数学老师开展数学教学大讨论,查找原因,集思广益,寻求破解难题之策。
二、原因分析影响成绩的原因: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学生、老师、家长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下面主要分析教师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关于课程目标和功能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它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当然不同的学段目标要求是不同的。
老师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考虑好。
如果没有目标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当前我校许多教师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随意性比较大,指向不明确:一堂课制定的目标,教师认为放在哪一部分实施都可以,有的根本不具备教材的内容及其功能。
制定的目标有的是对学生要求掌握的要多一些,而有的本身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掌握。
有的是知识与技能问题,而有的是情感教育问题,但不一定每堂课都要求把所有目标都要考虑到,都涉及到,事实上也是难办到的。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题中期报告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编号:JXKT-XS-04-069一、课题意义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深入研究,对照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多元化目标要求,我们认识到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的感知,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创造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条件,把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从真正意义上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指导思想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创学设计为核心,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2、研究原则本课题在研究中,我们确定以下研究原则:(1)、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的理论研讨,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一套适应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2)发展性原则。
教育的动身点和归宿点是人的主体性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教学课件,其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情境,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3)辅助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承载传输信息本领有限的教学工具,只能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辅助性功能,不能取代也无法取代其他教学手段,如教师讲授、实验的演示和练等。
(4)最优化原则。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准运用多媒体技术最佳结合点,达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
3、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经历总结法来进行研究,通过选择典型课例来进行教学效果对比。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研 究 报 告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南邵中心小学张淑凤2010年11月18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面临着对教育的未来、教育的方式方法的重新认识和重大变革。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理念,并对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这为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和方向以及良好的契机。
本次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体现这一改革趋势,应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研究“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将对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深化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开始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突破,它引发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更新、更广泛、更前沿的信息,从而自主的进行学习,这使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学习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也洒向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然而,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落实到学生身上,关键在课堂教学。
近几年来,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很多学校对教学策略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例如:“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因材施教策略”、“课堂教学指导策略”、“研究性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验学习策略”等等,这些研究对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我校教师虽然认识到位,但是在如何选择教与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增强教学实效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计算正确率手足无措;课堂提问缺少技巧,不成系列;阅读教学实效不强等等。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四川省屏山县龙溪乡中心学校蒋吉维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
国外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综述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已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
比如刘显国的《课堂提问艺术》、王俊《课堂提问的“肥”与“瘦”》等论著,对课堂提问的艺术及策略都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在课题研究领域,也有许多教育研究者就不同的学科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王雪梅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中,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以及对授课教师的访谈,从有效性的角度来了解和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实然状态,以及教师对于提问的理解,尤其是教师对有效提问的理解和反思,从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关于有效提问存在什么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有效提问的相应策略。
陕西省宁陕县师训教研中心的陈自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中,更深入地看到现今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低效、无效,并对其进行分析,全面归纳总结小学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技巧,提炼出一套规范语文有效性提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探索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与策略,将这种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
通过这一研究,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促使教师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有效提问,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与同学间有立体互动、有实质内容、有人文内涵、有知识深度,帮助学生构建既有共性又个性的阅读体验,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结构重组的最优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邳州新城中学吴新平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的轨道,面向全部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教兴国”,培育一代“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有知识、有能力、懂礼貌、会生活”的新人,特别是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补课,在课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迫在眉睫,最近几年来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社会、家庭对人材观的错误熟悉,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造成学生心理负面压力,无益于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乃至制约人材的培育。
现今高中数学教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现状必需改变。
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知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数学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锻炼思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程。
二、研究目的: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探讨有效教学进程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式,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真正表现面向全部学生,使学生取得全面、主动的发展,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有效的途径。
通过研究,改革数学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培育学生受用终身的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学生取得充分的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
三、课题研究目标:把“指导学生自学策略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机结合”作为本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报告怎么写6篇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报告怎么写6篇篇1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回顾和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的进展,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二、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学期,我们团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工作内容1. 教研活动组织本学期,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明确了每周的教研活动和主题。
我们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研讨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教育专家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
2. 课程与教学改革我们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倡导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质量监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定期的教学检查、学生测评、教师互评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成果与亮点1. 教研成果显著通过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教研成果。
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们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2. 教学资源建设我们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效率。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们进行教学交流和合作。
3. 团队建设成果突出通过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的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教师们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我们的团队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展示了我们的实力和成果。
数学教研的活动总结范文(精选8篇)
数学教研的活动总结范文(精选8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数学教研的活动总结范文(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到你!数学教研的活动总结1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围绕学校工作目标,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使数学教学工作有序地铺展开来。
开学初,我们认真学习了学科教学常规,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精细管理教学的每一个过程。
每位老师都明确数学学科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辅导、教学评价与分析等基本常规。
期中,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对本教研组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辅导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教学常规进行自查和互查。
二、同研一节课,共同求发展本学期,围绕工作重点,我组全面铺开了“同研一节课”的活动。
我们教研组团结协作,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到教研组活动经常性,尤其是发挥校本教研优势我们基本保证上做到每周一次小活动,每月一次大活动,进行理论、业务学习或专题讨论,加强行为的反思层面,突出教研课题化。
教研组的教师,还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并勇挑重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能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三、认真做好其他教学工作1、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必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
加强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注重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数学思维。
平时通过每周一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数学周活动,开展口算竞赛,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而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篇11.研究的问题本课题以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初、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为载体,以新中学数学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展开。
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部分:1.1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通过研究,认清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认清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问题所在,提出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当把握好的基本关系。
研究成果是一组有新意的、能指导教材编写的论文。
1.2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探索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点,如探索创新的开放的数学课程教材结构体系,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机制,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
研究成果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等以及一组相关论文。
1.3普通高中新数学课程教材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寻找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模式,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接受式与活动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途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
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以及论文。
1.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通过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特别是数学探究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
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本)》、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和论文。
2.研究思路本研究按照“文献研究——建构理论——教材编写实践——教材实验——归纳、反思——修正教材”的路线进行,从对数学教育改革的历史分析开始,在分析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以当代数学课程理论、数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等为依据,构建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把握的基本关系、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等理论;在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将理论付诸于教材编写的实践,并通过教材实验以检验理论构想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再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教材实验数据和实验区师生对教材的反馈意见,经过认真分析、归纳,作为教材修订的依据,落实在教材修订过程中。
关于数学教研总结报告
关于数学教研总结报告在数学教研总结报告中,我想要分享以下几点经验和观察: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我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法。
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资源和工具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例如,我使用教学软件和互动白板来展示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还引入了数学游戏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此外,我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三、评价和反馈机制: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经常进行形成性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这种评价和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我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且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此外,我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同学评价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四、课外辅导和个别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是不同的。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经常提供课外辅导和个别指导。
这种个别化的辅导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我发现个别指导对于他们的理解和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012年1月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被山阳小学确立为校级课题,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
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研究背景。
1.重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应立足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让每一位学生学得有用的数学。
让学生从小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这一点为出发点。
本课题从学生学的角度,探索学生解决问题时选择基本策略的过程,形成了怎样的策略?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即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标准对学生的总体目标要求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国内外“解决问题”研究现状决定解决问题策略研究对实践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这一重要概念,明确提出“具有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程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难看出,“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3.上海版教材的特点决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研究”的必要性义务制教育上海版教材中对问题解决没有单独列为“章节”,而是渗透、融合在各个知识点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更明确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结合本课题,把上海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相结合,把问题解决策略结合上海版教材中的问题一起实施、一起解决、一起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报告
“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最根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开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
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余节课,一名小学生有90.48%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渡过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上下的客观依据。
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阔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如何精心设计小学课堂教学构造.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怎样为广阔一线教师解决急难、认明方向、提出优化途径、提供最优化方案呢.近几年我们从知识构造、认知构造的优化入手重点对课堂教学构造中的性质、任务、教学规律以及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展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21世纪我国的教育大计在于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现代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必然是对跨世纪人才进展素质教育。
然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开展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贯彻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无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教师的教,而轻学生的学,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其主要表现:〔一〕教学观念上,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简单地把学生的大脑视为知识的容器;〔二〕在课堂教学构造的安排上,缺乏宏观调控和整体部署,导致课堂构造松散,教学指标不能落到实处;〔三〕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单一状态;〔四〕在教学手段上,因循守旧,依靠一支粉笔,一嘴,搞题海战术,而得到的是高分低能的教育效果。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高段数学组安泽县唐城小学20XX 年 6 月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一、研究课题:高段数学组研究课题《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分工情况: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高段数学组7位数学教师共同承担了《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课题研究工作。
三、研究目标: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我们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继续进行小学教育科学“十一五”研究课题——《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主课题的研究和学习,包括国内外支持互动共享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收集。
2、确定相关子课题,层层突破,综合研究,完成课题。
四、研究成果:(一)、在“优化作业设计”原则上,要把握三个“度”(二)、在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上,要体现三个“注重”(三)、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关键是教师(四)、教学两案合一,充分发挥“四十五分钟”的作用。
(五)、家校联动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保证《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关键词:求成易使作业优化学生设计减轻负担数量导致摘要:《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固的“旧知”;二是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时限要求,暨不能急于求成,导致学生马虎应付,也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使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点拨,时过境迁。
3、难易程度。
作业留得太深,...《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所谓“优化作业设计”,就是从基础的教学手段入手,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学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既减少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在“优化作业设计”原则上,要把握三个“度”1、数量限度。
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如果一味追求数量,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虽然迫于压力,也能完成任务,但是采取消极应付方法,导致效能低下。
关于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
关于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一、研究意义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双减”政策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大多数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和应用题。
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应具有新型作业观。
教师要从学生学会的角度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巩固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及解题技能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在对作业的设计时要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作业。
为此,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以此改善原有的作业形式,使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天性,锻炼学生的能力。
新型作业设计,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其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
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促进学生的学业知识和基本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对作业进行设计和使用,可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克服教师的惰性及应付心里,能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我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差异显著。
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生活基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班级中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学生群体中事实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发展的作业设计策略,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构建一个较完善的体系,以促进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研究出一套可操作、科学、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方式,让学生摆脱束缚,还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走出身心疲倦的沼泽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摘要:数学作业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本课题通过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通过教师设计、建立模型――交流研讨、修改设计――实践检测、验证效果――反思小结、完善设计的优化过程,形成了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关键词: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小学数0学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是红河州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编号:1151028).本课题按计划应在2008年9月结题,研究时间为两年.但由于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的方向作了调整,并于2008年9月向红河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延期一年的申请,所以到现在才结题.课题研究期间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州、市教科所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得到了我校领导和学校教科室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学校全体数学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加之我们课题组七位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和攻坚克难的精神,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我们研究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新课程作业观的要求.新课程的作业观认为:“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作业,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是新课程作业观的要求.2、减负精神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就显得很重要.在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课本上的习题和练习册中的习题为主,很少有教师去分析课本上和练习册中的习题是否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是否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因此,使布置的学生作业缺乏针对性和必要性,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的作业模式中.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怕做作业,甚至于不完成作业.“作业”中的“作”是“作出”,“业”是“业绩”,换句话说,作业理应是教师科学设计的结果,是教师智慧的结晶.为倡导教师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意识,让“减负不减质”真正落到实处,开展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要面对并解决的具体课题.3、我校大班额的教学要求.我校班级人数较多,大班额教学给教师作业的批改带来较大工作量,教师都希望从大量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设计少而精的作业,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基于以上因素,我校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共同参与学生的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识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意义的教育理论是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现代数学论认为:获取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运用知识去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观点对优化作业设计具有指导意义.4、关于“优化”的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单元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因此,优化的理论是衡量优化作业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理论.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策略,切实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的现象,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为我校教师今后的作业设计提供借鉴.3、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不仅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课题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1、研究内容开展优化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进行优化作业设计策略探索,形成优化作业设计的模型.2、研究的重点(1)在实践中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策略.(2)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数学质量.3、研究的难点(1)把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上升为理论.(2)减轻学生过尊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五、课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作业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认识的再现过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作业设计就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作业设计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改、提高、完善的过程,从理论的学习中进行作业设计,从作业设计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我们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行动的指南.因此,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①从教师教学工作需要出发,在实际的数学工作中寻找问题,并在教师们的教学过程中研究;②在研究过程中及时了解、观察群体或个体的行为变化,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2)文献法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为研究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全面把握研究方向.(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和存在问题,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数学作业设计案例,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合理化、科学化,形成系统的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和模型.2、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教师、学生、家长的需要出发,以下面的流程为主线,开展研究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确立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加强理论学习――建立初模――交流研讨――实践检测――反思小结的形式展开研究活动.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工作.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借鉴方法和经验.建立初模:在研究中,课题组合理分工,参与研究的教师,结合实际每人负责设计一个或几个的作业设计的初期模型.交流研讨:课题组成员结合学生的学情等对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模型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教师依据交流意见和建议修改和完善作业设计模型.实践检测:设计教师把设计的作业模型拿到课堂上进行尝试练习,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并作好作业情况记录.反思小结:检测结束后,组织教师反思小结,验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针对学生练习的情况,再度质疑,提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作业设计模型的完善提供经验.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对象、及进度1、研究时间:2006年9月~2009年9月,周期为三年.2、研究的对象:以课改实验班级为对象.3、研究进度:(1)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2)开题认证(3)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鉴经验、制定课题实施方案.(1)进行学生、家长、教师问卷调查.(2)课题组按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3)进行阶段小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4)初步形成作业设计、论文等物化成果(5)对优化策略进行修正、再实践(1)汇编作业设计、论文等研究成果(2)编辑研究学生作业集(3)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4)申请鉴定验收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一)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和教育刊物,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提升教师作业设计理念.课题组成员大多是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因此,课题组采用自学、集体学习的方式,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等,来提升了课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作业设计的理念;利用网络学习了《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等文章,来提高课题教师对优化作业设计的认识.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更新了教师的作业设计理念,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智慧,统一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集体凝聚力.使教师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知识底蕴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二)建立课题学习与交流制度.课题组成员每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一次,内容有对课题的方案和计划加以学习和调整,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有找相关理论学习和范例研讨;有共同探讨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集体研究对策,并按时做好活动的会议记录.每学期开始,课题组都要制定出学期课题活动计划,并按课题活动计划开展活动,保证课题研究过程有序、有效.(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策略.具体做法是:1、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学要求和重难点.只有教师在掌握了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所应突破的难点时,才能预测学生掌握知识可能出现的情况,也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做到设计的作业“有的放矢”.因此,组织教师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是每一个学期开学课题研究的第一项活动.2、科学分解研究任务,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在研究中,我们把研究内容进行了分解,在三四年级开展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主要承担人是刘静、徐翠莲、王莎莎.五年级开展优化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主要承担人是杨发昌、白莉萍.六年级开展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的研究,主要承担人是毛淑美、马永仙.参与研究的教师,每人每月依据自己承担的研究内容,负责设计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作业设计模型(教学新知识内容前).每个教师所承担的作业模型设计好以后,交到课题组建立作业模型库.3、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策略..课题组利用科研活动时间或具体情况,适时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对教师提供的作业模型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作业设计模型,完善后的作业设计模型,再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每一个知识内容结束后,及时组织教师反馈教学情况,捕捉教学盲点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把事先设计好的作业模型投影在大屏幕上,让教师仔细阅读、认真推敲,结合教学盲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后,由作业模型的设计教师结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作业模型的设计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分析学生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撰写出作业小结.在实践活动中,经过教师设计建立初模――交流研讨、完善设计――课堂检测、验证效果----反思小结、再度完善的优化环节,初步形成了作业设计模型.建立了作业模型库通过这样从过程上、内容上的优化,既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使每一次作业设计都更科学、更合理、更有价值.八、研究成果三年来,在州、市教科所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和教科室的指导与帮助下,在课题组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成果如下:(一)总结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设计的作业做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既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关注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能力.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要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水平等来设计作业,使设计的数学作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收到最好的效果.设计作业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教学要求和教学重难点来设计练习,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两方面去考虑,在疑难处、障碍处、易错处,精心设计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少走弯路.特别是及时针对课堂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设计学生练习中发生错误的习题的变化题,进行再次巩固.3、基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是指作业的设计必须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应把主要的作业量放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上,切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在设计作业时,要使作业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其次必须突出基本技能的提高,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健康和谐地成长.另外,作业设计还应突出基本概念的掌握,只有熟练掌握概念,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掌握知识.4、兴趣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是指作业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亲近性的数学作业,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5、生活性原则:生活性原则是指数学作业要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真实感受到数学有用.作业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6、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作业要在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设条件.作业设计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作业.如学习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后,可以让学生在和家长买菜时,称量各种蔬菜的重量;在家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等.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7、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指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作业不仅体现在层次的不同,还体现在形式的变化上.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和内容,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8、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作业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设计作业时,可设计“一问多答”,即一个问题不是唯一固定的答案,而是有较多个答案;“一问多思”即一个问题的答案虽然是唯一的,但解决的思路不是唯一的.“题目问题开放”、“题目条件开放”的作业,在做开放题时,教师鼓励学生写出不同的答案,可以较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二)归纳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类型与特点通过研究,我们归纳出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类型的特点:1、课堂作业:“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作业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随堂作业和整理与巩固作业.(1)随堂作业:是指新授课中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而设计的课堂作业.新课前的作业在于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为学习新知作铺垫.新课中的作业能引领学生探究新知识.新课后的作业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能暴露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在教学中,还要不断从学生的作业中,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2)整理与巩固作业:是指新授课结束后(可以是一个课时或一个小节知识),为整理和巩固新知识而设计的课堂作业.整理与巩固作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对比性.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作业设计要把握简约中的丰富,追求巩固中的拓展.2、课外作业:也就是家庭作业.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它具有生活化、综合性、趣味性的特点.课外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1)书面作业:是指为巩固新知识而设置的作业.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书面作业要采取“分层设计”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2)实践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的以操作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为主要特征的作业.实践性作业设计要注意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设条件.3、单元作业:就是在某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结束后,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分析单元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为目标,设计有利学生高效获取知识的单元综合性练习.单元作业设计应体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基础,二是注重知识的拓展.单元作业内容为:(1)基础性作业:是指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训练内容的作业.设计作业时,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上.(2)生活性作业:是指紧密联系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作业.作业设计时,重点放在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3)探索性作业:是指以单元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去探究、去发现结论的作业.设计作业时,重视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4)拓展性作业: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容纳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作业.设计作业时,重视拓展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的了解.(5)开放性作业:是指以单元知识为基础设计条件开放或问题开放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补充条件或问题,填写多种答案或选择多种解法的作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三)提炼出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通过对优化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初步提炼出以下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1、过程优化策略:(1)提供初步模型――紧扣“学情”商讨――修改补充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优化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作者:林爱飞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4期
负责人:林爱飞
其他成员:金银翠张夏燕
《数学课堂教学优化问题设计的研究》是笔者承担的2011年县级课题。
一年来,在县教研室、学校教科室关专家的指导下,经过扎实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提问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因此有必要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1.教材例题优化
2.教材习题优化
3.课堂问题优化
4.课后习题优化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找并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探索各种问题设计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
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小结,课题结束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及论文。
4.案例分析法
根据教学实践形成案例并进行反思。
四、研究对象及步骤
1.研究对象
实验班:201、202班、301班;对照班:203、204班、302班、303班、304班。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2月)
设计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选择实验教师,制订实验计划,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设计课堂问题,探索设计课堂问题的科学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使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及业务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优秀教案、案例、课题展示课、优秀论文、实验数据报告等。
五、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立足教材,优化教材
(2)重视情感教育,营造热爱数学的氛围
(3)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节省时间
(4)培养质疑能力,鼓励标新立异
(5)做到因材施教
(6)合作激发策略
2.实践成果
(1)自身素养的提高
通过学习,在理论指导下投身教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崭新的数学教育观,认识数学教育的规律,增长了教研能力,业务水平大大提高,成绩突出,校际开设公开示范课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
(2)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潜创造力”得到开发,形成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创新素质明显提高。
试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地探索新知,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对开放性问题能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探索,撰写的小论文中两篇分县二、三等奖,学生竞赛获县二、三等奖。
(3)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以前上课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很被动。
现在课堂非常“热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各种新问题、新思路不断涌现,经常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紧追老师不放,问个不停,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创造性想法常给老师新的启迪,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性大大提高。
4.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年多来,笔者承担的试验班学生参加各种统考成绩名列全县前三,2012年301班学生参加中考成绩优秀率排名第二。
实验班的数学成绩在学校同年段同学科中遥遥领先。
六、实践研究后的讨论与思考
在课题研究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中,引发了我们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我们虽然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入手,但由于笔者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问题优化用不同方式呈现
对笔者而言,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2.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
由于有的时候笔者不能充分考虑,无法全面预设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对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完全满足。
这样就对教师驾驭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及时“充电”,提高自我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3.学生层次不整齐,个体差异性大
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的影响,阻碍课题的某些方面的顺利实施。
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总之,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先从教师学习新理念、转变旧观念开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精心设计好问题,优化问题,优化提问,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时刻从日常教学中积累研究素材,注重自我反思总结,搞好数学研究与数学教育研究,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教学与研究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魏军.新教材使用策略浅说[J].成材之路,2008(2).
[2]薛芳.如何设计有效问题,优化课堂提问[J].青春岁月,201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五中)
编辑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