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与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构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构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构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大趋势下,明确推进素质教育与科学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统一于坚持以人为本以及教育内容的统筹兼顾。

落实素质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统筹兼顾素质教育内容,有重点的推进学生创新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推进受教育主体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实现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目的,实现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标签: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发展状况和综合竞争力的高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整体,并赋予它指导整个社会发展普遍意义。

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全新内容的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在教育方法上,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实现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彻底改变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公认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根据这一系列规定,我们不难看出,素质教育是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个体潜力,力争使个体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模式。

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应有之意: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2]30。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总目标,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以社会全面进步、经济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为根本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基础,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1999.06.13•【文号】•【施行日期】1999.06.1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三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 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强化评价的导向作用
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引导 学校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
注重评价的多元性
科学发展观要求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和不同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
科学发展观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 源,提高教育投入效益,为素质 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 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 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 教学能力,为素质教育提供人才 支持。
科学发展观对素质教育评价的引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 长和优势。
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
信息化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 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
01
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
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 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各级各类学校开始注重学 生的全面发展。
深化阶段
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不 断深化,注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 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03
科学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指导 作用
科学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 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施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施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摘要:我国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变,这一深刻转变倒逼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深化体制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组织保障。

从而使素质教育保实施、促发展、见成效、可持续。

建立精简高效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实现学校与市场亲密接触,所学与所用无缝对接。

关键词: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126-02“素质教育”这个词,对于一个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然而,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也可以说,素质教育一开始就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状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今,世界的竞争集中体现在教育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上,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又是提高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迫切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主要阵地,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受教育者的道德、智力、适应性、应变性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教育和提高。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高等院校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是计划经济。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均都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范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供给都是由计划来决定。

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哪些层次的人才,需要多少,高等院校招收多少学生,设置什么专业,开哪些课程,学生毕业后分配工作等。

这些都由国家计划来决定。

高等院校则严格执行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就可以了。

当时全国高等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比较少,社会需求则相对较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根本不存在找不到工作或失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与素质教育

科学发展观与素质教育
人才 。
育事业息息相关。 教育与整个社会发展 紧密相联 , 育在 实现 自 教 身可持 续发展 的 同时 , 对促进 经济 、 会、 社 人和 自然的可持 续发
展起 着关键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教 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 , 并且极 大地拓展 和丰富了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 内涵。素质教育是 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的教育 ,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 中的具体 运用。 持久的科 学发展 通过 学校素质教育 实现 , 科学发展观是素

后与苏州高新 园区、 国游戏公 司签订合作协议 , 韩 应实际需求为 企业输入人才 , 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这些都是教育事业改
革和发展有益 的探索与实践 。

科 学发 展观 是教 育事 业改 革和 发展 的方 法论 ,
并且极 大地拓 展和 丰富 了教 育改革 与发展 的 内涵
科 学 发 展 观是 推 进各 项 事 业 改 革和 发 展 的一 种方 法论 。 同
好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 、 和“ 怎样培养人” 这样两个根本问题。
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具体到教育事业 中,有两个层面。其

自然 , 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 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 ; 素质教 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 各位教育工作者也要提高 自己的素质。


是 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的目标 , 即整个教育结构 、 教育布局 、 教
可持续发展 的同时 , 对促 进经济、 社会 、 人和 自然的可持续 发展 起着关键作用 。可见教育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大价值
和重 要 义 。
强 职业教育 吸引力作为 中长期 教育 改革与发展 的一个 战略 目
标 , 动整个教育改革发展 突破瓶颈制约”进而对争抢高考 ‘ 带 , 独 木桥 ’ 的教育观念 、 价值 观念 与社会观念产生重 大影 响 , 为素质 教育破除障碍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素质教育问题是指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
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教育内容的单一性、考试的笃信性、学
生自主能力的欠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技术等,以
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此外,还要注重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

2.经验教育与真实教育并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从实践中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

例如,学生可
以参加各种实践项目、社团活动或志愿服务等,以便更好地培养其实际能
力和社会责任感。

3.减少考试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

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开展面试、课程报告、观察记录等以及记
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水
平和潜力。

4.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应该让学生能够思考问题、自主学习、自主生活,以及独立处理各种
情况。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
社交能力等。

以上是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对素质教育问题所推荐的对策,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同时使得社会也受益于这项教育发展。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素质教育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素质教育

第8卷第3期2008年6月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B E I PO L Y T E C H N I C C O L L E G E融育研翊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素质教育靳翠梅(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3)【搞要】作为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正在引起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方兴未艾。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当前的素质教育,会发现它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和改进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9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017(2008)03—0049—0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落实这一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成果,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开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

历时十多年时间。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正处于教育改革征程中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明确而有力的理论依据。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素质教育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一、素质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存在于素质教育中,而素质教育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

(一)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中西方哲学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它是相对于以物为本,以神为本的价值取向而提出的。

在科学发展观中,。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持续深化素质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持续深化素质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深化素质教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第一要项就是要“以人为本”。

今天通过对“素质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的学习,对我国的素质教育与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从以前的素质教育理论大讨论,到现在新课标新理念的落实,无疑是对陈旧教育的重大改革,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无疑对正在蓬勃发展的素质教育注入源头活水,必将引领素质教育持续深入地展开。

同时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大形式下,又给“素质教育”增加了内涵。

一、素质教育要“以生为本”(1)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与对学生的教育中,安全教育是最主要的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

没有安全保障,还谈什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切都成为空谈。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对于安全教育不仅要长期抓,细致抓,而且要抓得有效。

有效应主要体现在面对生活如何预防危险;面对困难,如何进行救人与自救就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增强这样的意识,关注生命。

(2)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该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其实,学生的各项技能是能够互补的,我们在发展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也在发展着学生的智育。

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这样是对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同样也会抑制学生智育的发展。

我们的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读书啊!读书”的说教声中变得麻木、愚昧了。

他们最终只能成为书的奴隶,而不是书的主人,就不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实践中。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读的越多越反动越迂腐”,也就是为什么在学校读书时的尖子生,走出社会反而能力往往不如当时的后进生的原因所在了。

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综合全面的发展理念,是社会发展总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的理论。

它强调以提高社会生产力为主导,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活力,最终达到构建社会信仰、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繁荣富强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让全体人民共享繁荣富强和美好生活,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国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是注重综合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应从整体上考虑,把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文明等统筹规划,形成合理的综合发展思路。

综合发展思想就是要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相结合,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既要求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又要求注重综合发展,既要求去极端致富,又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既指导现行的发展模式,又阐释这一发展模式的具体要求和原则,深刻指引着中国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谈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

谈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

谈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首先,在全国上下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我觉得很有必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绩的同时,当前我国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科学发展的引领人,更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推动各项建设工作。

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民生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此为指导,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学习和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要把握好几个基本问题:一、教育事业的主导方面,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领域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教育和经济密切相关,但教育事业绝不是经济基础范畴的一项重要内涵,其主导方面,是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遵循上层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进一步确定教育的上层建筑特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有选择性地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指导意义、基本的方法、判断的依据等,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不要全部照抄照搬,一些侧重于经济发展的论断,就要学习把握,更多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上层建筑建设理论学习好、实践好。

二、理清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既包括了经济的发展,也包含了社会的进步。

(一)在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方面,有两点:一是教育事业发展依赖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总体来说,教育是一项花钱的事业,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可靠的教育投入,要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就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是教育发展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教育对于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经济,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持续。

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和探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果市场经济模式单纯地追求高速增长,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制度保障,势必会引发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二、加强市场监管和政府调控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整个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府的作用是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使市场经济能够按照规则进行。

如果政府只是简单地放任市场的发展,不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和检查,难以避免市场对环境、资源的非法侵占,也容易让不法商人谋取暴利,影响消费者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内部监管,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措施,增强市场行为监管和检查的能力,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国企管理不规范,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改进国企员工岗位责任和分配机制等,以此推动国有企业的单位有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高。

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经济,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政府决策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提高农村经济收入的多样性,加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五、推进环保和生态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顾及环境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如果只单纯地追求增长,忽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长期来看,将会大大危害人类的生活环境。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科 学发 展观 的第 一要 义 是发 展 。社会 主 义 的根
本任 务 是解 放生 产 力 ,发展 生产 力 ,发 展才 是硬 道
理 。在 当今 中 国 , 实践 这个 硬道 理 , 要途 径就 是 要 首
域 “ 好 又快 ” 又 的运 行标 准 , 要求 质量 优先 , 求 “ ” 要 好
增加 快 、 济增 速快 , 快 ” 经 “ 是在 好 中 的快 , 是在 经 济
发展 中 , 我 国社会 发展 水平 同样 得 到增 长 , 使 生态 环
场 经 济体 制下 的经 济建 设 , 搞经 济建 设 , 是要 发展 就 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而科 学发 展 观 的第一 要义 正是
第2 4卷第 5期 21 年 l 01 0月
濮 阳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u a g V c t n la d T c n c lC l g o r lo y n o ai a n e h ia o l e n P o e
Vo . 4 No 5 12 . 0c . t 201l
济 的发 展 方 式 是 实 现 国 民经 济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的 途
体 制的 完善
径 , 么 , 善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体 制则 是实 现 国 民 那 完 经 济 又好 又快发 展 的保 障 。 因此 , 学发 展 观为社 会 科 主义市 场 经济 提 出一个 贯 穿整个 过 程 、涵盖 各 个领
发展 , 并指 出 , 要在 加快 转变 经 济发 展方 式 , 善 社 完
方 法支 持下 的要 义 , 因此 , 我们 在发展 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的过程 中 , 要做 到 以人 为本 , 充分 实 现广 大人 民

最新-市场经济角度谈素质教育的发展 精品

最新-市场经济角度谈素质教育的发展 精品

市场经济角度谈素质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素质教育问题至今近20年了,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为社会广泛所认同,然而实践起来情况却不很好,所谓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就是其写照。

过去,应试教育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泛滥,而现在应试教育还向高教领域扩张之中。

考级,考证、考研等日趋应试化,而且高校应考能力的培训正趋向于产业化之中。

这些问题不能谓之不严重。

然而素质教育的实现也随着我国资源配置市场化进展得到新的机遇之中。

我们要把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对策应当从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主要指高等教育,也包括中专教育分两个阶段来考察。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的新人出发,要求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和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普通劳动者,所要求的素质只是一个成人或成长的标准,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然而问题在于基教阶段的出口是升学导向型,而教育阶段的层次是成下大上小的正三角形势态。

这样高一级层次的教育资源又是相对较少的从而就成为具有较强稀缺性的优质教育资源,然而接受高一层次教育所支付的成本大体上是计划价格,这样就形成了求大于供的局面。

必然造成了卖方市场,引起需求者之间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主要不是通过价格的即收学费市场机制来实现。

从而就形成卖方高一层次学校对学生素质的择优来选取升学的对象。

而择优的标准唯一可以精确量化考核的就是各门文化课程的考分,至于其他德体美劳等方面,难以精确量化。

如果评选,在我国社会风气不正的情况下是行不通的,甚至还会产生腐败。

因此分数择优就成了高一层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唯一可靠不等于科学的标准-加上我国历史文化又有学而优则仕和开科取士的传统,在人们尤其是学生、家长普遍认为以分取人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公正、公平的好办法。

这就为应试教育的张扬构成了认识渊源。

至于教育资源优质的评价标准,说到底还是工作好找和报酬较高,人们在花费同样的教育成本,当然要选择名牌院校和高一层次的升学机会既包括的中考升学,也包括升入公办大专,因此学生及其家庭支持应试教育还是一种经济上的理性行为。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在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理论创新中,处于核心位置。

对于这一重大理论,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深入的研究和阐发。

而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问题,则是首先应该搞清楚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过程中概括出来的理论精华,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必然原因,它是与党中央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相联系而提出来的。

胡锦涛同志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他说:“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胡锦涛同志在阐述这个重大概念时,联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这不是偶然的。

这一点,从随后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关系上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被正式写入党的文件和会议公报中的。

那么,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二者是什么关系呢?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开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结这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结论:第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二者的结合是好的,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整个社会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速而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发展道路成功的根本所在。

这一点,如果和世界上同样搞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发展中大国相比较,看得更加清楚。

就是西方的政治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初普遍怀疑这条道路能否成功,预言很快会失败、出现动乱的声音,现在大大减少了。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能够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道路,一定要坚持这一改革方向,决不能怀疑和动摇。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它不仅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辟了新的进程,而且也为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要使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教育与其他各种社会关系中存在着的最直接最本质联系的关系。

因为社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是通过经济基础实现的。

历史上教育总是受经济的制约,又反过来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这种制约与反作用的内容,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

首先,教育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相适应。

一切脱离经济发展的教育发展是有害的,同时也不可能实现。

其次,教育的结构要和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演变相适应。

就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系统而言,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决于它的结构;经济发展战略系统的本质是以产业结构为纽结的产业部门战略。

因此,教育的结构要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必须使其和产业结构相适应。

第三,教育发展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现代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说明,教育发展培养的人才,必须和产业结构演变速度同步,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教育是一种未来的事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行性的特点。

教育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它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水平。

它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既对教育发展提供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又对教育提出不同要求。

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体系、结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乃至人才规格,无不与那个国家生产发展水平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

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决定。

二、经济体制改革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1、更新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人才人才教育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与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发展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二者统一于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共同促进社会与人类本身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素质教育环境
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是人类生存与适应环境所应具有的先天禀赋与后天发展的结合。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适应能力,这就是发展的素质教育观,是一种适应能力培养与进化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素质教育究竟应如何发展,关系到社会价值观的取向问题。

我们主张和坚持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既不否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价值的创造与获得能力,又要正确对待素质培养的科学发展。

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一、市场经济、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观释意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各种产品和各项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市场的自由价格与机制所导引,受供需平衡与市场规律的影响,不像计划经济那样一般由国家的行政事业与职能部门进行划拨与控制,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素质”一词相当抽象,带有玄学思辨的色彩。

它本来是指人天生的品质和固有的禀性,但“素质教育”却与此相去甚远,它如今指的是人后天培养的无形的知识、能力背后的文化素养。

“素质教育”应理解为人文教育:即人是具有目的性、能动性的自由主体,知识和能力是在人的全面把握之下,并且处在不断丰富、更新、发展之中;文化是人的自我觉悟、提升与创造,教育则是人们相互间的启迪、对话、理解、融会贯通。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市场经济与素质教育
素质的培养与健全离不开环境这个主要因素,素质与环境是相互关联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对于素质的影响力,在素质的不同方面影响效果是不同的。

通常来讲,环境对人的人格、性格的影响力大于对身体的影响。

在人的成长进化过程中,当前所具有的素质是在消化了在此之前曾经起作用的环境因素,独立于环境之外的素质,是先天与后天融合的能力组合。

我们在教育中所讨论和研究的素质,是综合了遗传关系与后天能力的开发所共同组成的复合组织。

素质本身并不只是遗传的东西,每个人先天的素质都是借助于同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的交互作用,并且要通过交互过程中所介入的社会文化脉络,才赋予价值的。

我们这样讲,并不是否认遗传学法则,而是在对遗传素质意义的探求中,积极地改善环境与适应环境,进而达到教育的目标,谋求人的更好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活动应当特别重视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1)教育个体正确认识市场这个人类生存的大环境。

对于生存与环境的关系,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阐述的原则就是“适者生存”。

这个在生物界延续了上千万年以上的规律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样不可例外。

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残酷的,如同生物界的弱肉强食一样,新公司的崛起与老公司的倒闭就是市场竞争的直接效果。

我们如果要查找真正的原因,那就是企业的生存能力与适应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的直接效果。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当今的学生如何学会生存,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开发自己的潜能,掌握一技之长,学会和谐相处,与生存的周围环境相协调。

既不悲观于前景,又培养自身的素质,这就是环境的适应。

(2)适应环境应具备的素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对待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弱点就是眼高手低、高分低能,这不能不说是素质低下的表现。

(3)素质教育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协调一致。

素质教育既不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更不能落后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素质教育的水平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一致。

素质教育应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

三、市场经济、素质教育的和谐进步统一于科学的发展观
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不断推进,推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力资本的开发与运用。

谈到现在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进程时,埃斯特林(Easterlin,1981)指责那些贫穷国家中人力资本水平
太差,未能成功地引入和使用国外先进技术。

然而,这种将人力资本视为经济发展关键因素的观点忽视了一些反常现象。

在1960年、1970年和1985年,智利的中等教育升学率与同期香港的升学率基本相等。

或许,发展教育是实现持续和快速增长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如果经济环境银糟,人们可能无法施展才能,谋求更高的生活标准。

撒哈拉非洲的情况似乎就是如此,那里的许多国家教育发展非常快,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其人均收入却一直都在降低。

如果制度建设非常落后,教育所产生的社会收益会大打折扣。

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腐败、无能和不负责任的政府在提供教育方面效率可能较低;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的经济环境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

这个出现在国际上的真实情况所蕴含的哲理就是教育的发展超前而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素质教育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以致于腐败、无能和不负责任事件屡屡发生。

就如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样,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同其相适应,这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科学发展观。

延伸到市场经济与素质教育这一组关系中,我们所期望的现实就是市场经济与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要高度统一于有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之中。

市场经济、素质教育的发展能够和谐科学地发展,像撒哈拉非洲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严重脱节的事情就不会出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正如曾培炎同志所概括的,它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发展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二者统一于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共同促进社会与人类本身的发展与繁荣。

“素质教育”的方式是启发式教育:假定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无止境的好奇心、追根究底的执著精神,教师以自己的理解、领悟、信仰、思想与之对话,用自己的人格和行动启发、引导学生的心灵,把知识当作种子、火花点播到他们心中,促使学生形成鲜活有力的知识之树、思性之火。

这样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文化的主体。

唯有这样,人类文明进步的活火才能传递,文化发展的灵魂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教师要利用社会上正面与反面的经济现象来启发与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当前的经济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素质教育的提高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