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区域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区域经济发展首先,科学发展观将引导区域经济发展更注重人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观将引导各地区更加关注民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例如,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提升整个区域的人力资本。
其次,科学发展观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提倡节约型社会建设。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观将引导各地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废物资源化利用等环保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科学发展观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区域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避免区域之间的差距过大。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观将引导各地更加注重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例如,通过发展中小城市、产业转移等方式,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之间的互利共赢。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驱动,鼓励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观将引导各地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例如,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持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发展模式。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

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作者:杨蔚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1期杨蔚(湖北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湖北孝感4321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公共设施、住房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对城市进行规划,有利于弥补城市规划中的不足,提高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关键词:科学发展;城市规划;政策;管理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03-0076-02一、科学发展观和城市规划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城市规划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使城市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因此,城市规划人员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正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容。
城市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从在整体上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的具体工作目标是在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实现整个城市的协调和有机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政治性。
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但体现政府的指导,而且还体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导向。
因此,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城市规划,有利于解决城市规划中的不足和各种问题,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没有有效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城市规划存在理论与实际的严重不一致的现象,相关部门必须加以重视。
就目前来看,城市规划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不合理在城市规划中,空间、土地、环境等都是必须重点考虑的内容。
但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盲目的城市化建设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大量征用集体土地,大力建设开发区,造成了土地的大量浪费、空间分配严重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
科学发展观举例

科学发展观举例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指导思想,强调以科学为导向,注重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旨在解决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下面是一些与科学发展观相关的例子:
1.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提倡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的优化。
例如,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能源效率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 农村发展:科学发展观鼓励城乡发展协调,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
例如,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农村扶贫政策,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3. 教育改革: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政府在教育改革中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 城市规划:科学发展观强调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中国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例如建设生态城市,保护生态环境。
5. 医疗卫生:科学发展观关注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公平。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这些例子说明了科学发展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实践,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效地解决各种发展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谈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关系

谈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观 的重要 关系
魏俊 辉 哈尔滨市建 筑设 计院
【 摘 要】科学发展观 是根 据我国现 阶段 发展形势提 出 来的推进我 走 向稳定 , 协调 的发 展之 路, 对 城市进 一步优化 生存 环境 、 创造 发展 条 件、 增 强城 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起 到积极的 推动作用。
邦 的目的; 才能 实现伟大复兴的 目 标。 科 学发 展 观的 主要 内容 求。 科学发展 观的具体 内容包括 四大 方面 , 分别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 3 、 发挥 城 市规划 综合 调控作用 , 中国城镇化和 城 市可持续 发 展取 全面发展 观 、 协 调发展 观以及可持续 发展观 。 其 中可持续 发展战 略方针 得了重要成就 是引起人们共 鸣的, 因为人们在 发展生产 的过程 中开发利用的不合 理, 中国政 府 高度重视 可持续 发展 , 坚持 以人为 本 , 结 合中 国国情 , 提
一
2 中国 国情 决定 必须 走中国特 色城镇 、 能 源、 矿 产资源 和环境 状况对 经济发展 已构成严 重制 约, 面临 着人 口、 资源 、 环境与社会 经济协调发展 的挑战 。 我 国人均 资 源不足 , 环境 容量有 限, 在全 球对 资源 的竞争 日 趋激 烈的情 况下, 我 国人 均资源 量不足与消耗量 快速 增长的 矛盾愈来愈 突出, 实现 人 口、 资 源、 环 境 的协调 发展 对我 国的经济 社会 发展和 城镇 化提 出了更高 的要
安排 , 是 依法维 护公共利 益、 实 现经济 、 社 会和 环境 协调发 展的 公共政 策。 国内外 经验证 明 , 城 市能 否获得可持 续发 展, 首先取 决于是 否有科 学 合理 的城市规划指导 城市开发、 建设 和管理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城市规划

赋 互 不相 同 ,不 同城 市在 国 民 经 济 和 社会 发 展 中 的地 位 也不 相 同 。每 个 城 市 的 生 产 力 水 平 、产 业 结 构 、 地 理位 置 、 人 文 历 史 、 自然 景 观 、 经 济 资 源 都 存 在 差 距 ,应 当 因 地 制 宜地制定规划方案 ,充分发挥各 自 的优 势和 特 点 。
之 ,城 市 规 划 应 当 由具 有 强 制 件 和 权 威 性 的 政 府 机 关 ,经 由 法 定 程 序 和 过 程进 行 制 定 这 种 公 共 选 择 机 制 应 当 尊 重 城 市 居 民 的 利 益 表 达 要 求 ,并 鼓 励 市 民通 过 多 种 途 径 参 与 城 市 规划 活 动 。城 市 规 划 一 经 制 定 并 颁 布 , 就 具 有 权 威 性 和 法 律 效 力 ,城 市 所 有 法 人 和 公 民 都 必 须 遵 守城 市 规划 法 。 3 前 瞻 性 . 城 市 规 划 既 需 要 解 决 城 市 发 展 的 现 实 问题 ,也 要 考 虑 到 城 市 的长 远 发 展 要 求 , 要 充 分 考 虑 各 种 可 能 出 现 的新 问题 。 因 此 。城 市 规 划 应 当 具 有 前 瞻 性 和 预 见 性 , 应 当 充 分 预 测 到 城 市 经 济 、 社 会 、 环 境 、 人 文 、科 技 、教 育 等 若 干 变 量 因素 的 发 展 变 迁 。 也 就 是 说 要 充 分 参 考 其 它 发 达 城 市 曾 经 或 已 然 出 现 的 问 题 , 并 在 城 市 规 划 中 事 先 留 有 余
( muaiey Cu lt l,NO.5 v 1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城市规划
杜 广 庆 ( 云 港 市委 党 校 江 苏 连 云 港 连 220) 2 0 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规划

!"# $%# &’(#)$(*(’ +,)-./$ ,* 0.1.2,/3#)$ $, 45(6# 789:) ;2:))()< -./) 012345 "67189:7 ;91<2 45=:>2?1:@ =:A! B?4! C17D2@;971 $$%&&&! E91@2F =>"$8?@$ " )>G2@ DB2@@1@H 1; ?95 I:;? 1ID:>?2@? ;?5D J:> ?95 7>G2@ =:@;?>7=?1:@ 2@4 45K5B:DI5@? :J 2 =1?<A L5 ;9:7B4 I2;?5> ?95 ;=15@?1J1= =:@=5D? :J 45K5B:DI5@? 2@4 ;9:M 1? :7? :@ ?95 =:@41?1:@ ?92? D5:DB5 ;9:7B4 >5H2>4 97I2@ 2; ?95 5;;5@?12B G2;1;! >52B185 2@4 H>2;D ?95 ;D1>1? :J ?95 ;=15@?1J1= =:@=5D? :J 45K5B:DI5@?AL5 ;9:7B4 2@2B<;5 ;:I5 D>:GB5I; 1@ ?95 7>G2@ DB2@@1@H 7;1@H ?95 =:@=5D? :J >5H2>41@H 97I2@ 2; ?95 5@;;5@?12B G2;1; ?: H7145 2@4 =2>>< :7? ?95 =1?< DB2@@1@HAL5 2B;: ;9:7B4 I2N5 ?95 ;=15@?1J1= =:@=5D? :J 45K5B:DI5@? 7;5 2; H7141@H 145:B:H< 2@4 D5@5?>2?5 ?95 M9:B5 D>:=5;; :J 7>G2@ DB2@@1@H G< N55D1@H ?95 ;D1>1? :J & O1K5 PB2@; 2; 2 L9:B5 % 2; ?95 J7@42I5@?2B >5Q71>5I5@?A A.B C,86" " ?95 ;=15@?1J1= =:@=5D? :J 45K5B:DI5@?’ H7145’ 7>G2@ DB2@@1@H 2@4 45;1H@1@H ’ >5H2>4 97I2@ 2; ?95 G2;1;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在城市建设中,人的需求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城市建设要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工作、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条件。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提倡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倡导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
城市建设不仅仅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还需要协调城市各种资源的利用。
科学发展观提倡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注重城市发展中各种要素的统筹安排。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压缩城市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要协调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城市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不能只看眼前的发展,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倡城市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还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在城市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科学决策和民主参与。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科学发展观要求决策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方法,依靠专业的科学研究和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倡导广泛的社会民主参与,将人民群众的意见纳入到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与民主参与等方面。
只有秉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规划管理——以仙桃市城乡规划为例

2. _2 2 强化规划执法问责制。各级政府领导应加强科学决 策的自觉性 ,严格执行经依法审批的城乡总体规划 、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人大机关应加强规划执法监督 ,对擅自变更 规划的行为 ,严格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 , 对规划
部门工作人员的失职等违 亏 为也应依法问责 。 223 .. 创新规 划管理体制 a集中规划统一 管理权 ,是实践证明可行 、科 学的规划 .
重视 城市 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 、公租房的规划和建设 以及旧 城改造规划工作。 21 创新合作机制。规 划编 制工作是个 系统工程 ,需要 .2 . 政府 、专 家、公众 的配合 和参与。要认真落实 “ 政府组织 , 专家领衔 ,部门配合 ,公众 参与 ”的十六字原则 ,这是规划 科学性的重要保障。 a要切实重视专家在规 划评审中的作用 ,进一 步优化规 . 划委 会人 员组成 结构 ,增 强规划 委员 会的市 政 、消防 、园 林、建筑设计 、城市美学等专业评审功 能。 b . 要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 渠道。在完善规划公 示、听证 制度的同时 ,可 以聘请 “ 民规划师 ” , 市 让那 些热 心规 划、 关注规戈 、了解规划、且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信力 的市 民参与规划的咨询和评 审 ; 继续完善 社区规划 监督员制 度和城乡规戈监察网络建设 , U 强化规划实施和规划监督。 21 创新城市形态 .. 3 a要凸现地 方特色 。仙桃市要大 手笔 规划汉江滨江 景观 . 带 ,大力提升汉江及其沿岸的经济活力和休 闲空 间 , 紧编 抓 制临江旧城改造整体规划 ,并尽快启动滨江带 改造工作 , 使 仙桃 “ 水城市 ”特色 更 显 ;充 分利 用南城 新区现池 塘 密 滨 布 、沟渠纵 横的 优势 ,因势 利导 地疏 通城 内汪 洲 河 、洛 江 河、 肖杨河 、十全湖等天然河湖水系 , 结合池塘 、湖泊 等得 天独 厚的地形地貌 ,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 生态公 园、奥林 匹 克公 园 ,使 仙桃 的 “ 乡 园林 ”品牌和体 操 品牌更 响 、更 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关系摘要:作为社会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的发展方向与规模依赖于政府对城市的规划,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对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认识的进步,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愈来愈重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
abstract: as a social modern sign of civi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scale on the government to the city planning, city planning of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o contemporary human socie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know progr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planning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一个社会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商品流通和现代工业的集散地、交通中转的枢纽,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
改革开放来,特别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城市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城市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环境、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一、城市规划的内容
通常,人们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问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
它是由城市权力机构制定,并经上级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等部署,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等布局的地方性法规或法律效力的文件。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们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对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认识的进步,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各国政府和社会上各方面人士的共识,它给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应该考虑到新的理论依据,确立了新的目标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两个观点:一是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
因而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解决环境与经济的矛盾问题,寻求其生
态合理性,这种思想的视野是建立在全球整体环境上的基础上的。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生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经济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等各项权利的社会环境。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行动中,就有开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持续发展研究,为城市现代化和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模式等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就不仅是建设规划,而是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为城市开发、建设、发展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可供选择的方案。
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保证今天的开发、建设的决策不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即可持续发展问题。
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城市规划方面,主要是空间上的协调发展和发展的连续性问题。
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决于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城市规划
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发挥作用。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拓展了城市规划的责任,特别对城市总体规划而言,迫使我们将目光由规划期所界定的时限,投向更远的未来,由规划边界所界定的城市建设区投向更广阔的区域生态远景,由相对单纯的物质空间投向更复杂的社会空间。
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城市规划一方面强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城市质量,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城市风貌形象质量、城市文化质量等的逐步提高。
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引导城市走向稳定,协调的发展之路,对城市进一步优化生存环境、创造发展条件、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向
城市规划工作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方面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特别是发展中的国家,其立法与执法的法制建设不完善,城市开发建设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往往就会破坏已确定的规划,造成城市发展的无序,导致总体上的不经济,这就是城市规划管理中随意『生的体现,也是在社会上比较侧重宣传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划自身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的缺欠,城市不能得到合理发展,同时也常常会给来自各个方面的建设投资造成阻碍,使城市丧失很多的发展机会,加之现行的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的内容还基本上局限在建筑与市政建设的范围,对于完成以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规划,确实显得很无
力,这是城市规划编制中要不断研究改进的问题。
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念至少在如下几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
要求:1)如何确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方法体系;2)在规划环节怎样才能保证城市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3)如何体现“科教兴市”从总体上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4)资源、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客观约束,通过何种形式才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得到有效反映;
五、我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科学的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规划是政府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活动集聚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各项开发与建设行为,以及对城市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是依法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国内外经验证明,城市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首先取决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2、中国国情决定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挑战。
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在全球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人均资源量不足与消耗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愈来愈突
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发挥城市规划综合调控作用,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促进城镇化和各级各类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美好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
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袁亚琦.浅析生态规划与城乡法定规划的衔接切.山西建筑,2010, 36(10):27-28.
马武定.城市化与城市~+-t-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叨.城市规划汇刊, 2000(2):38—40.
顾汇达.深圳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釉j1.城市规划汇报,2000(3).
陈科明. 对生态城镇的规划建设发展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o):8一l0.
于春普. 系统化、生态化、现代化——城市生态学与开拓城市规划的新思路.北京规划建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