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 第八章 几个重要的科学发展观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

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

辨析题1只要依靠科技进步就能限制或消除科技应用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错!首先要看到,造成消极后果的主要原因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类本身,是人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问题。

对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消极后果,必须依靠社会进步来解决,而不能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

至于科学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那更是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克服。

2科学与技术都是无禁区的。

或者科学(技术)都是无禁区的错!对科学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科学指纯粹的基础研究,它揭示自然界的性质及规律,即基础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广义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狭义的科学,即进入应用研究之前的基础研究,一般来说无明显价值负荷,与应用关系密切的科学研究才会有较明显的价值负荷,但大多数科学研究,包括一些基础科学,一开始就又与应用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研究的禁区,根据不同的划分有:第一、康德意义上的禁区:科学技术与道德信仰被划分在不同的范畴中。

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道德、信仰问题,科学有禁区。

第二、ﻩ价值目的指向性意义上的禁区:虽然科学本身并无道德之分,但其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与社会的价值观相关。

这个禁区实质性规定是只能为善不能为恶。

若科学研究成果会使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大于得益、或是挑战了现存道德规范,则应属于科学禁区。

如克隆人的研究在现有的道德规范下还是属于科学的禁区。

第三、ﻩ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

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是指在纯粹的科学范围内,由于科学本身的不成熟性、局限性而直接规定的科学禁区,它只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挑战禁区进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得到解决。

3.8.14题讲的是一个事情:全球性问题的产生的实质。

3、工业化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错!1.具体阐述:人类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是实质上却是与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

这种观点,在理论形态上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取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打印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打印版

绪论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讲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他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核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以什么方式存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或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1. 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行,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

从自然辩证法看科学发展观

从自然辩证法看科学发展观

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从自然辩证法看科学发展观学院姓名学号2010 年12 月从自然辩证法看科学发展观【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剖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态势、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依据。

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看问题,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通过学习和领会自然辩证法,对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剖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态势、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教学目的主要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概括总结自然科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揭示自然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以及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

因此,要密切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论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提纲1、古代自然科学与朴素辩证法自然观2、17、18世纪自然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3、19世纪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1、自然观在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2、古希腊自然哲学对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形成的作用与意义3、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影响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教学时间3学时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以案例剖析为辅。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明确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把握自然界物质系统及其层次结构的基本观点,认识自然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以及渐变和突变(突现、分叉)是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阐述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和发展的无限性。

要求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现代自然科学的丰硕成果,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二教学提纲1、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2、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3、自然界的系统演化三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1.自然界的物质系统、自然科学的系统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自然观的关系。

2.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3.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一般进程4、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达尔文进化论对自然界演化方向提出的挑战5、自然界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对称性破缺在物质系统演化中的意义是什么?教学时间3学时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认识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自然界)中的位置,明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想,熟悉生态自然观的生态学基础,掌握生态自然观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从理论及实践层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自然辩证法重点(手打版)

自然辩证法重点(手打版)

自然辩证法:
1.重点、系统方法、创新
2.扩散理论等名词
3.科学技术中心转移、“英法德日美”为什么转移、转移中什么起重要因素
4.什么叫社会建制
5.科学共同体、有形学不定无形、科学家气质、露顿
6.UCDOS、PLACE、默顿齐曼(代表什么)
7.科研伦理道德
8.科学技术思想(新加,了解)
9.国家创新型建设、什么是创新型国家(5个标准)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内容)
11.科学技术方法论、系统思维、创新方法
中特:
1.导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五个社会主义国家。

2.政治、经济、政策,为什么我们是中国特色
3.初级阶段的认识,为什么
4.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特点
5.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为什么提出,怎么走)
6.经济体制改革,计划——市场——改革开放(收入分配,西部大开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大国空巢,计划生育)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报告又提出。


(变化)(十七大→十八大变化24个字,结合实际)
9.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什么叫)对提升综合实力/国际地位的影响
10.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大学生就业
11.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
12.全球九大危机
13.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什么执政党反腐倡廉,走怎样的道路)
14.当代中国与世界(了解)
15.主要政治经济建设。

华农自然辩证法重点要点

华农自然辩证法重点要点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

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直观性、思辩性、猜测性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的经典力学)3、基本观点:机器的自然图景、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4、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二三章、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1、自然科学革命(两朵乌云)2、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3、系统科学二、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内涵1、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3、自然系统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4、自然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科学划界科学划界就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及伪科学之间的界限。

科学划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的观点、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科学实在论的观点。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知识由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科学理论要素构成。

三、科学价值(科学精神)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第六章、科学理论的创立一、科学问题1、含义:2、选题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社会需求原则二、科学观察三、科学实验四、科学理论的创立1、创立理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验证阶段(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2、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第七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一、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1、内容: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编辑锁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中文名自然辩证法外文名Dialectics of Nature来源马克思主义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哲学思辨目录1 简介2 概念3 来源4 传播发展5 主要内容▪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相关学科▪学科简介▪学科创立▪研究对象▪逻辑主线▪与科学的关系▪历史形态▪著作名称▪写作过程▪内容简介▪发现▪出版情况▪影响▪评价6 相关图书▪基本信息▪内容简介7 研究会▪成立▪组织机构自然辩证法简介编辑在目前中国的学科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哲学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

1990年之前,“科学技术哲学”的名字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

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仍称此名。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

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重点
一、自然观
1、(已有的自然观、未来的自然观的产生)
请以某一种自然观为例,谈谈对于自然观产生的方法论的理解。

2、把生态自然观结合于当今社会发展,要结合自己专业,谈谈
生态经济的理解(结合模仿循环经济)(客观对主体所产的作用、意义、主体对其的反映)
二、科学观
1、科学价值、科学作用、科学伦理(可以从科学的内、外在功
能来阐述科学体系本身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对于社会)
站在前人的基础,以批评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2、请谈你在未来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如何进行科学选题。

3、科学观:概念、科学观的认识->科学方法论->达到(此处2
个字,不详)应用
4、科学发展:
a、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矛盾,
不同理论观点(学派)之间的矛盾;各门自然科学之间发展
不平衡的矛盾)
b、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纵向(时间)渐进与飞跃;横向
(空间)分化与综合(当代科学发展的分化与综合起势变强
了,大小学科分支数以千计,边缘、交叉学科,横断学科);
科学中的转移
c、科学发展的模式
d、科学的社会组织
三、技术观
1、如何正确认识技术的伦理(体现在人的品质,对社会、他人
的影响)、功能(技术的发展对其直接的效果是使社会生产力水
平迅速提高,推动社会进步)、价值。

(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
不同(目的、对象、过程,问题)
2、请谈谈技术构思及其方法的认识
3、技术发展机制的认识(含义+PPT2页)(数量、质量的变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8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8章
从过程1到过程2,一般理论1成了认识的背景,指导并解释经验观察2,这就暗含一个前提:个阶段, 作为认识起点的知识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多,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如果相信累积式发展模式,则: 对发现抱乐观态度;科学的发展就是这种必然真的知识的不断增多的过程; 整个科学史就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历史。
产生于理论内部的问题
地心说统治时期逆行的问题 悬天说提出后“天会不会掉下来”问题 爱氏引力理论提出后光线会不会弯曲的问题 产生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之间 天体演化和地质进化提出后会问“地球表面的生 物怎么来的?”上帝创造的吗? 产生于理论和观察的矛盾 日心说理论和恒星周年视差。
1
2
如何归并的呢?
首先要有事实 1、2 ······m 经验定律 1、2、········ n 更高层次定律 1、2、········o 理论
归并
归并
归并
1
2
3
4
事实1,事实2······事实m 经验定律1,2,·····经验定律n 更高层次定律1,2······o 理论
1
n>0
2
必然的推论:定律和理论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亚里士多德
从观察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返回到观察,以指导观察。前者采用“归纳”,后者采用“演绎”。
经 验 观 察 1
经 验 观 察 3
一 般 理 论 2
经 验 观 察 2
一 般 理 论 1
归纳
演绎
归纳
演绎
过程1
过程2
认识背景指导、解释观察2
用图表示:
经 验 观 察 1
经 验 观 察 2
一 般 理 论 1
传统认识
新发现冲击着传统(反常出现)
“危机时期”:反常的数目越来越多。对旧范式发生了怀疑,共同体出现分化。

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重点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辨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结石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收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等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

自然辩证法第八章师

自然辩证法第八章师

⑶使传统工业得到改造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产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如 激光、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开发、新能源等新 兴工业。这类工业犹如旭日东升,发展很快,被称为 “朝阳工业”。另一类如钢铁、汽车、橡胶、造船等 传统工业。这类工业犹如日薄西山,有日益衰退的趋 势,被称为“夕阳工业”。 尽管如此,新兴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还远不能同 传统工业相比。而且,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传统 工业也得到改造,生产还将继续发展。现在,所有工 业发达国家都正在运用各种新技术,改造钢铁、有色 金属、造船、汽车制造、石油、建筑、纺织等传统工 业部门,不断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和产品的换代。当 然,由于新兴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传统工业在整个 经济中的地位将会明显下降。
三、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⒈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 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 第一,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是指在科学 第一,求真务实精神 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第二,怀疑批判精神。怀疑的批判精神作为一种 第二,怀疑批判精神 科学规范,要求科学工作者对所有的知识,无论其来 源如何,在其成为正确无误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仔 细的考察,而不盲目恪守那些已经丧失绝对真理的权 威理论或传统观念。 第三,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三,开拓创新精神 中,对于新问题的分析和创造。
⒊推动人类道德的进步 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精神是崇尚实践、尊重事实、 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真理,这些都与人 们追求合理的人际关系、追求良好的社会道德有着本 质上的一致性。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着 人类道德的进步。 第一,科学技术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从 第一,科学技术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而推动着人类道德观念的变革。 而推动着人类道德观念的变革。哥白尼的日心说、达 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都曾强烈地震撼着上帝创世说, 给统治西方若干世纪的宗教道德观念以沉重打击。 第二, 第二,某些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有力地冲击了 传统的道德观念,为新的道德观念的确立开辟了道理。 传统的道德观念,为新的道德观念的确立开辟了道理。 优生技术、人工受精、试管婴儿、器官移植、安乐死 等都曾引起了关于道德评价的激烈争论,但这些成果 目前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 和接受。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2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 . 自然辩证法创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 .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 .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 .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 . 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

一、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研究对象:自然界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的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坚持了唯物论,告别了用神话来解释世界。

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不彻底性,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辩证法科学发展观

自然辩证法科学发展观

自然辩证法科学发展观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旨在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实践提供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自然辩证法基础上的,旨在促进人类社会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即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发展要保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保证人类长期和健康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的发展战略的基础。

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一直是指导中国政府的重要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几个重要的科学发展观
自然科学的本质最典型地体现在自然科学的理论上,因此,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持不同的观点就形成不同的科学观。

本章介绍20世纪四个有代表性的科学发展观,它们既与科学观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联系,也与科学理论的发展有联系。

它们主要包括:累积式科学发展观、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观和科学研究纲领观。

第一节累积式科学发展观
凡认为科学理论是通过归纳而得到,并通过不断的归纳过程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概括为累积式科学发展观。

累积式科学发展是关于科学理论发展的较早且较有影响的观点。

这种科学发展观在现代科学革命发生以后,才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式科学发展观
1.古典归纳主义
古典归纳主义是在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片面强调演绎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代表人物是培根
古典归纳主义的要点是:
科学的基础是关于经验事实的命题,科学研究是对这些经验命题进行归纳,从中发现一般原理,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归纳把这些一般原理逐步上升到最基本的原理。


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使归纳主义观点广为流行并产生巨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累积式科学发展观。

在上述古典归纳主义的基础上,累积式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认为,随着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事实材料的增加,以及对事实的更加精确、深入的认识,愈来愈多的更一般的定律和理论被建立起来,科学的真命题就愈来愈多。

所以科学的发展是量的积累和递增;科学只有进化,没有革命,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飞跃。

2.惠威尔的累积式科学发展观
英国的惠威尔(W.Whewell,1794—1866。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惠威尔曾是三一学院院长,现代人给了他许多头衔:科学家,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教育家等。

惠威尔可以说是
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科学动力学的人,也是第一个主张在科学史的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哲学的人。

惠威尔把科学进步看作是事实和观念的结合。

事实:在他那里,事实就是为新的定律和理论提供原
料的知识,这些知识既包括经验知识,也包括
作为这种原料的定律和理论。

(由于那时普遍认为科学知识都是关于世界的真
陈述,所以他们也不区分经验知识和对经验知识
的解释)
观念:观念是把事实结合在一起的原理。

在他那里,观念不是从感觉中推导出来的,相反,
感觉是受观念制约的。

如时间、空间、数目和原
因等一般概念以及各门科学的基本概念都包括
在观念之内。

惠威尔根据对科学史的研究认为,科学发现由前奏、归纳和后续等三个步骤所组成。

前奏:包括事实的搜集和分解,以及观念的阐明。

事实的分解:即,将事实还原为一些基本
事实,这些基本事实陈述空
间、时间、数和力等观念之
间的关系。

观念的阐明:即,使各门科学中应用的概
念得以澄清。

科学家们之间
的讨论常常能达到这种澄
清的效果。

归纳:这一步是通过归纳把事实和观念结合为定律和理论,即用观念把事实捆绑在一起。

例如,开普勒第三定律:对于任一行星来说,其围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T的平
方与该行星的平均半径R的立方之比是一
个常数。

这个定律就是用“公转周期的平方”、“距离的立方”、“正比例”等概念把行星的公转周期和离太阳的距离等事实捆绑在一起。

由此可知,惠威尔的归纳概念有几个新特
点:
第一,归纳不是逻辑意义上的,而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它是用观念综合事实的过程,是达到真
理的一种多少有点冒险的途径。

第二,事实的综合靠科学家创造性的洞察力,不是靠几条归纳规则。

犹如破译密码,要依次发明、试探若干
尝试性的假说,然后用观察事实与假
说的演绎推断是否一致来排除错误。

所以归纳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是一个
发明和试验的过程。

第三,因此,归纳不只是事实的单纯搜集,
它还是以新的观点看待它们。

后续:这一步是指从通过归纳所获得的理论中
演绎出关于事实的推断。

这样的推断有
两种:
一种是与归纳的事实种类相同的的事
实。

(即现在所说的“科学解释”)
另一种是与归纳的事实种类不同的事
实。

(即“科学发现”)
惠威尔的科学发现可以用下面照片所给出的图来表示:
惠威尔把科学的进化发展比作支流汇合成江河。

科学通过把过去的成果逐渐合并到现在的理论中去而进化。

如伽利略定律、开普勒定律被合并到牛顿理论中。

因此,科学的发展不是一系列间断性的革命,而是连续
性的进步。

旧理论不管多么荒谬,它总是对科学的进步有所贡献。

如燃素说被氧化说取代了,但它把燃烧、酸化和呼吸归为一类过程来研究,在化学史上起了进步作用。

凡是一个理论能把事实捆绑在一起,即使是以错误的理由捆绑在一起,就是对科学进步作出了贡献。

支流—江河的科学发展模式反映了惠威尔的历史主义观点,也是科学累积式发展模式的最早代表。

二、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一)逻辑经验主义:背景、目的和纲领
1.逻辑经验主义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产生不仅导致了一场新的科学革命,而且也引发了一场哲学危机。

这两论是在德语国家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些国家的科学界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倾向是机械唯物主义、新康德主义和新实证主义(马赫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宏观和微观宇宙都服从事物本
身固有的力学规律,科学就是要发现
支配运动着的物质、生命和世界的机
械规律,发现的方法是直接的观察,
没有先验的概念作为中介。

新康德主义:一种宣扬回到康德、反对“形而上
学”、拥有许多派别、主张主观唯心主
义的哲学流派。

新康德主义认为,科
学是要发现感觉的普遍形式和结构,
即现象的结构,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
结构,而是柏拉图式的理念的结构。

科学定律就是描写这种结构的,因此
科学知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德国的朗格、以海尔曼·柯亨为代
表的马堡学派、以文德尔班和李凯尔
特等人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是其主要
代表。

新实证主义:法国的孔德,英国的约翰·穆勒和赫
伯特·斯宾塞等是第一代实证主义,
马赫主义,彭加勒的约定主义等是第
二代,所以称之为新实证主义,也是
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马赫的
新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陈述必须是
经验上可证实的,但经验是纯主观的,
科学理论中的所有陈述必须能够还原
为关于感觉的陈述,因此没有先验要
素、绝对空间和时间的地位。

然而,相对论和量子论表明,世界并不是完全按已知的力学规律发展的,科学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科学理论不能归结为感觉,因此它们与这三种哲学都是不相容的。

要接受相对论和量子论就要放弃这些哲学观点。

物理学中信奉机械唯物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的学派反对相对论和量子论,对新物理学表示同情的只有信奉马赫新实证主义的学派。

但是接受相对论和量子论就不能把马赫主义坚持到底。

所以,随着新物理学逐渐得到承认,出现了哲学危机,逻辑实证主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是以石里克为首的维也纳学派以及以赖兴巴赫为首的柏林学派,成员几乎都是科学家、数学家和转为哲学家的科学家。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则是它的前身。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