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通假字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荆轲刺秦王》5.日以尽矣矣,通“已”。

6.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9.具告以事具,通“俱”。

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13.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4.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氓》15.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16.于嗟鸠兮于,通“吁”。

17.犹可说也说,通“脱”。

18.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采薇》19.岁亦莫止莫,同“暮”。

20.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21.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棘,通“急”。

《离骚》22.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3.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24.何方圜之能周兮園,通“圆”。

2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2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孔雀东南飞》27.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8.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短歌行》29.契阔谈䜩䜩,通“宴”。

《兰亭集序》30.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31.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3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33.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3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以颁,通“斑”。

35.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劝学》36.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7.虽有槁暴有,通“又”。

38.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高考再怎么改革,语文都是必考科目,而文言文通假字是必考中的必考。

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欢迎阅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吊:同“掉”;落。

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

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队:通“坠;坠落。

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同“夺”;强取,夺取。

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而:同“如”象。

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蕃:通“繁”;多。

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奉:通“俸”俸禄,薪俸。

名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盖:通“盍”,为什么。

疑问代词。

”兴化部是日遂淩出华林部远甚。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

名词。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

动词。

“媵人持汤沃灌。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跟竖、直相对。

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高一课文常见通假字辑录

高一课文常见通假字辑录

【资料链接】课文常见通假字辑录(按拼音顺序排列)◇案:通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颁:通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倍:通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辩:①例: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②例: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采:通例: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绌:通例:屈平既绌《屈原列传》◇卒:通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趣:通例: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丁宁:通例: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而:通例: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反:通例: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伏:通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之死》◇父:通例: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游褒禅山记》◇不:通例:可与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共:通例: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盖:通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驩:通例:请毕今日之驩《苏武传》◇还:通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竟:通例:亡不越竟《晋灵公不君》◇距:通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倔:通例: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决:通例:与武决去《苏武传》◇离:通例:“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缪:通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冥:通例:北冥有鱼《逍遥游》◇莫:通例:莫春者,春服既成《侍坐》◇内:通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而:通例:而征一国者《逍遥游》◇泮:通例:隰则有泮《<诗经>两首》◇畔:通例:畔主背亲《苏武传》◇傍:通例: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冯:通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禽:通例:一时收禽《张衡传》◇取:通例: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纫:通例: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女:通例: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蓐:通例:常在床蓐《陈情表》◇善:通例: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世:通例: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祭十二郎文》◇受:通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孰:通例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例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当:同例: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庭:通例: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涂:通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说:通例:犹可说也《<诗经>两首》◇无:通例: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两首》◇亡:通例1: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例2:武父子亡功德《苏武传》◇希:通例: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侍坐》◇郤:通例: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见:通例: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乡:通例:北乡自刭《信陵君窃符救赵》◇生:通例:君子生非异也《劝学》◇羞:通例: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祭十二郎文》◇于:通例: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两首》◇厌:通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要:通例:要项伯《鸿门宴》◇以:通例:日以尽矣《荆轲刺秦王》◇景:通例: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说,通例1: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例2:秦王必说见臣《荆轲刺秦王》◇有:通例: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陈情表》◇章:通例:芳菲菲其弥章《离骚》◇蚤:通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振:通例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例2: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知:通例1: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例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属:通例: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战国策》◇从:通例:约从离衡《过秦论》◇尊:通例: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文言文综合阅读专题【技巧点拨】1.首次阅读:标出段落序号,用“//”标出段内层次,理清重要事件。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高中语文必修 选修文言文通假字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 选修文言文通假字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文言文通假字全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彼尔维何。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简介
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是指在不同的古代文献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字形但读音不同的字。

对于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本索引整理了一些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供学生参考使用。

索引
1. 人/仁
- 同音字:亻、㕣、㐭
2. 人/壬
- 同音字:亻、㕣、㐭
3. 己/已
- 同音字:已、巳
4. 有/又
- 同音字:又、 、旴
5. 至/止
- 同音字:止、旨、早、
6. 陶/匋
- 同音字:匋、逃
7. 畏/威
- 同音字:咼、
8. 禁/琴
- 同音字:琴、禁、感
9. 肉/宙
- 同音字:肉、宙、咮
10. 金/今
- 同音字:今、金、斤
...
使用说明
该索引按照通假字的常见程度进行了整理,并提供了相应的同音字作为参考。

在阅读高中文言文时,遇到这些通假字可以参照索引进行对照,加深理解。

注意:该索引只提供了一部分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还有其他的通假字并未列入索引。

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献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和推测。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高中文言文所有通假字,分享给各位家长,希望能帮助你的孩子复习和记忆!100例文言文通假字史上最全的文言文通假字汇总1、共通供,供给2、阙通缺,侵损3、说通悦,心服4、知通智,聪明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及例句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中的一些常见通假字及例句:
1. 案:通“按”,审察、察看。

例句: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 罢:通“疲”,疲劳。

例句: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
3. 颁:通“斑”,头发花白。

例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4. 板:通“版”,字版、木板。

例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
5. 暴:通“曝”,晒干。

例句: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劝学》)
6. 趣:通“趋”,往、赴、趋向。

例句: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梦游天姥吟留别》)
7. 缪:通“缭”,连结、盘绕。

例句:山川相缪。

(《赤壁赋》)
8.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编制。

例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9. 诎:通“屈”,弯曲。

例句: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10. 取:通“娶”,娶妻。

例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必修科目,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

在这些科目中,有些字词的写法容易混淆,我们称之为“通假字”。

下面将分别从高中必修一到五的科目中,总结一些常见的通假字,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科目的知识。

一、语文1. 诗词中的“若”与“弱”在古代诗词中,经常会出现“若”和“弱”两个字,它们的写法相似,但意义不同。

例如:“若即若离”表示关系纠缠不清,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则是形容感情淡薄。

因此在阅读和写作时,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

2. 论述中的“论”与“轮”在写作议论文或论述时,经常会使用到“论”和“轮”这两个字。

例如:“论证”和“轮流”。

它们的写法相近,但含义完全不同,容易引起歧义。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字词,以避免造成误解。

二、数学1. 几何中的“圆”与“园”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圆”和“园”这两个词,它们的写法相似,但含义不同。

例如,“圆”是指由一组等距离的点构成的集合,而“园”则是指花园或公园等场所。

因此,我们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以确保准确理解和应用。

2. 代数中的“式”与“事”在代数学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式”和“事”这两个字。

例如,“方程式”和“事件”。

虽然它们的发音相似,但意义完全不同。

因此,在代数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字词,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英语1. 词汇中的“知”与“智”在学习英语词汇时,经常会遇到“知”和“智”这两个字。

例如,“knowledge”和“wisdom”。

它们的写法相似,但含义不同。

其中,“知”表示了解和掌握某种信息的能力,而“智”则表示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英语词汇时,我们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以确保正确理解和运用。

2. 语法中的“实”与“识”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实”和“识”这两个字。

例如,“实词”和“虚词”。

它们的写法相近,但含义不同。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摘要:一、引言二、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1.通假字的定义2.必修一到五通假字的分类三、具体通假字举例1.必修一通假字2.必修二通假字3.必修三通假字4.必修四通假字5.必修五通假字四、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五、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正文:【引言】通假字是汉字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涉及到音、形、义三个方面。

在我国的汉字教学中,通假字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必修一到五中的通假字进行汇总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相同或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但意义不同的字。

在高中必修一到五的教材中,通假字的出现频率较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同音通假:如“辨”与“辩”,“盖”与“盍”等;2.近音通假:如“者”与“诸”,“得”与“德”等;3.形近通假:如“戍”与“戊”,“鸟”与“隹”等;4.义近通假:如“说”与“悦”,“知”与“智”等。

【具体通假字举例】【必修一通假字】1.“给”与“帴”:如《荆轲刺秦王》中的“给其所需”。

2.“倍”与“背”:如《陈情表》中的“倍道而行”。

【必修二通假字】1.“祇”与“只”:如《庐山谣》中的“祇树”。

2.“以”与“已”:如《逍遥游》中的“以游无穷”。

【必修三通假字】1.“谢”与“榭”: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谢公宿处”。

2.“缆”与“揽”:如《满江红》中的“缆船”。

【必修四通假字】1.“陡”与“徒”:如《登高》中的“陡峭”。

2.“秋”与“愁”:如《秋浦歌》中的“愁肠”。

【必修五通假字】1.“历”与“雳”:如《赤壁赋》中的“历历可数”。

2.“稍”与“梢”:如《水调歌头》中的“稍逊一筹”。

【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通假字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原意,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1.系统学习: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系统地学习通假字的定义、分类和具体例子;2.归纳总结:将所学过的通假字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实践应用:在阅读和写作中,注意观察通假字的使用,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

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

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1. 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5.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6.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7.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8.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9.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0.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11.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唱异域之歌。

”12. 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3.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4.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15.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党同伐异,此姦人之所大恶也。

”。

必修四通假字

必修四通假字

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寡人之于国也】
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来使木材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
则明知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劝学】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合从缔交从,通“纵”
相举为一举,通“与”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锄耰棘矜棘,通“戟”
【过秦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句中稍停顿的地方【师说】
并曾赋敛曾,通“增”,增加
仓库少内内,通“纳”,纳税
再拜便辟辟,通“避”,退避
【晏子治东阿】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
【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

因此,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份,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

①音同或音近的字替用本字。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倍”能“背”,意为“违背”。

②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如:“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责”能“债”。

③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字。

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形声字“指”通声旁字“旨”,意为“旨趣”。

④改换同声旁字的义符(形旁)来替代。

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被”通“披”。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 (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高一到高二上期的语文通假字

高一到高二上期的语文通假字

高一到高二上期的语文通假字厝:同“措”;放置。

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

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抵偿。

动词。

“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通“挡”抵挡。

动词“曹军不能抵当。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当:通“挡”:遮挡。

动词。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吊:同“掉”;落。

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

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队:通“坠;坠落。

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敓:同“夺”;强取,夺取。

动词。

“再敓门,门闭不得出。

”堕:通“慕”;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

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无他,但手熟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以头抢地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非死则徙尔。

”蕾:通“繁”;多。

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反:同“返”返回,归来。

动词。

“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

动词。

“盖亦反其本矣。

”反:同“返”;往返,返回。

动词。

“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奉:通“俸”俸禄,薪体。

名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语文必修四必修五通假字总结

语文必修四必修五通假字总结

通假字是高考语文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必修四必修五通假字有哪些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必修五通假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8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82、肉袒伏斧质。

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苏武传》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94、法令亡常“亡”通“无”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98、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100、傍行八道傍,通“旁”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腾王阁序》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逍遥游》108、北冥有鱼“冥”通“溟”109、而征一国“而”通“能”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陈情表》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117、四十有四通“又”看过""的还:。

必修一至五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至五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梨树。

)《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部】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通假字
必修4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

(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