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解剖学辅导指导:小腿后部血管和神经

合集下载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后区共17页文档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后区共17页文档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后区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2.骨科解剖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血管及神经

2.骨科解剖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血管及神经

2.骨科解剖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血管及神经骨的构造一、人体解剖学的方位术语:以解剖学姿势为标准,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近腹者为前,又称腹侧;近背者为后,又称背侧。

以身体正中面为准,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在四肢,前臂的内侧也叫尺侧,外侧叫桡侧;小腿的内侧叫胫侧,外侧叫腓侧。

凡有空腔的器官,在腔里者为内,在腔外者为外。

以体表为准,近表面为浅,距表面远者为深。

在四肢根据距肢体根部的距离而有远侧和近侧之分。

二、骨的总论:成人骨一般有206块,约占体重的1/5,按骨在体内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

1.骨的表面形态:每一块骨均为一活的器官,它的形态与功能有一定的关系,为了便于描述,我们了解一下骨的表面形态。

1.1骨面的突起:明显突起------称为突或棘基底较文广------称隆起粗糙的隆起------粗隆长形隆起------嵴小隆起------结节1.2骨面的凹陷:大的------“窝”小的------“凹”长的------“沟”浅的------“压迹”三、骨的整体形态与分类骨的形态和功能是相互制约的,由于各骨功能不同,骨形态各异,基本上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籽骨五类。

1.长骨呈长管状,由中间的骨干和两端的骨骺构成,分布于四只肢,在运动中的起杠杆的作用。

长骨包括一体两端。

体又称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

在骨干的一定部位有血管出入的小孔,称滋养孔。

两端膨大部称骺,具有光滑的关节面,在活体有关节软骨覆盖,干和骺之间的部分,在幼年时有骺软骨,可使骨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

干和骺融为一体遗留有线形的痕迹,称骺线。

2.短骨近似立方体,长成群聚集,分布于承受压力较大部位。

(如腕骨)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的壁以保护腔内器官,(如胸骨、肋骨)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和面部。

(如椎骨)。

5.籽骨形如豆状分布于手足的肌腱内,并位于着力点处。

(如髌骨)四.骨的构造和功能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构成,并有血管、神经分布。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导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导

.解剖操作简介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

它是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系统解剖学不同,系统解剖学是通过理论大课的讲授和实验小课的示教见习进行学习;而局部解剖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实地解剖操作和少量的阶段总结性大课进行学习的。

因此,实地解剖操作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

通过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获得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官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在实地解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尸体标本,在教员指导下,严格按照解剖操作步骤和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解剖,细心观察和辨认各层次结构,并作阶段性的归纳总结,真正按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在解剖尸体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解剖操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步骤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第一次进实验室前学员要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室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分成4个小组解剖1具标本,每个小组由3~5名学员组成。

3、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要安排主刀、助手、阅读教材和指导者。

每个角色要定期交换,使每个学员都有解剖操作的机会。

4、准备好各种操作器械,如刀、镊、止血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等。

5、放置好尸体的位置。

二、常用的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在实地解剖过程中,常用的器械有刀、剪、镊、止血钳和组织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锯子、骨凿和锤子等。

1、刀有解剖刀和手术刀两种,现一般使用手术刀。

通常用于切开皮肤、翻起皮瓣以及切割各种组织。

持刀的方式有执笔式持刀法和指压式持刀法之分。

前者与持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

2012解剖学辅导指导:小腿后部的皮肤和浅结构

2012解剖学辅导指导:小腿后部的皮肤和浅结构

1.皮神经
(一)腓肠内侧皮神经 medial sural cutaneous nerve由胫神经发出,伴小隐静脉下行,至小腿中、下1/3交界处与腓肠外侧皮神经汇合构成腓肠神经sural nerve,仍伴小隐静脉行向外下方,分布于足外侧缘。

(二)腓肠外侧皮神经lateral sural cutaneousnerve由腓总神经在腘窝内分出,于腘窝下外方浅出至浅筋膜内,沿小腿后面外侧下行,分布于小腿外侧皮肤,末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汇合成腓肠神经。

2.小隐静脉smallsaphenousvein
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伴腓肠神经走行,行经外踝后方,再沿小腿中线上行,与腓肠内侧皮神经伴行,至腘窝于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穿腘筋膜,注入腘静脉。

股后部浅静脉汇入小隐静脉上段,此外,行程中有许多交通支与深静脉、大隐静脉交通。

下肢后部解剖实验报告

下肢后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下肢后部主要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 了解下肢后部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二、实验材料1. 下肢后部解剖模型2. 解剖刀、剪刀、镊子等解剖器械3.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步骤1. 观察下肢后部骨骼结构(1)观察股骨:股骨是下肢最长的一块骨骼,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为股骨头,与髋臼相连;中段为股骨干,为骨盆与膝关节之间的连接部分;下段为股骨髁,与胫骨相接。

(2)观察胫骨:胫骨位于小腿内侧,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为胫骨粗隆,与股骨髁相连;下段为胫骨下端,与踝骨相接。

(3)观察腓骨:腓骨位于小腿外侧,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为腓骨颈,与胫骨相连;下段为腓骨下端,与踝骨相接。

2. 观察下肢后部肌肉结构(1)观察臀大肌:臀大肌位于臀部,是人体最大的肌肉之一。

起始于髂骨后部,止于股骨上段。

(2)观察股二头肌: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侧,起始于股骨外侧髁,止于胫骨外侧髁。

(3)观察半腱肌:半腱肌位于大腿后侧,起始于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内侧髁。

(4)观察半膜肌:半膜肌位于大腿后侧,起始于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内侧髁。

3. 观察下肢后部血管结构(1)观察股动脉:股动脉位于大腿后侧,起始于腹主动脉,止于腘动脉。

(2)观察腘动脉:腘动脉位于膝关节后侧,起始于股动脉,止于胫后动脉。

(3)观察胫后动脉:胫后动脉位于小腿后侧,起始于腘动脉,止于足底。

4. 观察下肢后部神经结构(1)观察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始于骶丛,止于足部。

(2)观察胫神经:胫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一个分支,起始于坐骨神经,止于足底。

(3)观察腓总神经: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一个分支,起始于坐骨神经,止于小腿外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下肢后部骨骼结构清晰,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明确。

2. 下肢后部肌肉结构完整,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起止点、走向和作用明确。

3. 下肢后部血管结构完整,股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走行、分支和供应范围明确。

下肢血管、肌肉、神经解剖

下肢血管、肌肉、神经解剖

的纤维隔。
精选文本
15
2. 股 管
股疝的形成:
腹内压升高时,腹盆 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 经股环至股管而形成股 疝,以老年女性为多见。
精选文本
16
3. 股动脉及其分支
(1)3条浅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
(2)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穿动脉(4-5条)
精选文本
17
4. 股静脉及其属支
下延伸的筋膜鞘。被二个
纵向的纤维隔将鞘分为外、
中、内三部分。
股鞘内容:
外侧容纳股动脉
中间容纳股静脉
内侧部即股管
精选文本
14
2. 股 管
位置:
股鞘内侧份,长约1-2cm。下端为盲端,适对隐 静脉裂孔。上口为股环,覆有股环隔。
股环周界:
前界: 腹股沟韧带
内侧界: 腔隙韧带
后界: 耻骨梳韧带
外侧界: 股静脉内侧
股静脉与股动脉伴行, 向上移行为髂外静脉。
主要属支为大隐静脉。
精选文本
18
5. 腹股沟深淋巴结
位于股静脉上部周围 及与股管内。
收纳下肢、会阴部、 臀部等处的淋巴,其输 出管注入髂外淋巴结。
精选文本
19
6.股神经及其分支
股神经经肌腔隙进入股三角,
位于股动脉外侧。
股神经的分支有:
肌支:支配股前群肌
和耻骨肌。
从前向后为:
隐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精选文本
22
二) 股后区
1.肌肉:
2.血管神经:
坐骨神经:于股二头肌长头与大收
肌之间下降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
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分支至

小腿后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小腿后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1.切口和翻皮瓣沿内、外踝连线做一横切口;在小腿后面正中线做一纵切口(上起膝下横切口,下达踝部横切口),将皮瓣向两侧翻起。

2.分离浅结构:(一)在小腿后面中线处浅筋膜内寻找小隐静脉,向上修净至其穿入腘筋膜处,向下修至外踝后面与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相连处。

(二)在分离小隐静脉时,注意与它伴行的腓肠内侧皮神经,向上分离至其穿入浅筋膜的部位,向下追踪至与腓肠外侧皮神经汇合处。

(三)在腘窝的外下方,分离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向下追踪至与腓肠内侧皮神经汇合成腓肠神经,再追踪腓肠神经至踝部。

(四)保留小隐静脉、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及腓肠神经,修去小腿后部浅筋膜。

3.分离并检查小腿后群肌纵行切开小腿后部深筋膜,观察小腿后群浅层肌,表层的腓肠肌的深面为比目鱼肌,在腓肠肌外侧头的深面为跖肌。

横断腓肠内侧头,交比目鱼肌自胫骨起点处切断,将二肌向外侧翻起,可见比鱼肌深面有一致密的筋膜隔,切除该筋膜隔以显露深层肌。

深层肌有位于胫骨上端后面的腘肌,呈三角形,它的下方有三条长肌,居于外侧的拇长屈肌较粗大,内侧是较纤细的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居于二者之间。

在检查诸肌时须注意观察各肌的起、止点(多数肌的止点在足部,应于足底解剖时注意),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4.解剖小腿后面深层的血管、神经、沿腘动脉向下分离,可见在腘肌下缘腘动脉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前动脉向前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胫后动脉为腘动脉的直接延续,与胫神经伴行于浅、深两层肌肉之间,下行经跟腱内侧,屈肌支持带深面踝管的第三格。

转至足底。

胫后动脉的粗大分支腓动脉,起于胫后动脉上部,在拇长屈肌深面沿腓骨内侧下降。

胫神经与胫后动脉全程伴行,发出分支至小腿后群肌。

5.踝管解剖修净屈肌支持带,检查其向跟骨发出的纤维隔,从前向后依次检查各格及其通过结构;①胫骨后肌腱;②趾长屈肌腱;③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④拇长屈肌腱。

在修净前可用注射器向肌腱周围注入少许液体(水或福尔马林),以观察肌腱的腱鞘。

1/ 1。

熟记小腿血管、神经走形,下刀稳准快!

熟记小腿血管、神经走形,下刀稳准快!

熟记小腿血管、神经走形,下刀稳准快!由髌韧带向下摸到的骨性隆起即胫骨粗隆,是明显的骨性标志。

由此向下是胫骨前缘或胫骨前嵴,微弯行,直至踝部。

小腿前侧肌肉由内向外依次为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

胫前动脉行于外为趾长伸肌及长伸肌,内为胫骨前肌之间。

胫前动脉位于腓深神经的内侧,有2条伴行静脉,经过小腿伸肌上支持带,在距小腿关节之前及二踝之间易名为足背动脉。

外侧肌群介于小腿前、后肌间隔之间,有腓骨长、短肌,腓浅神经由肌质内穿过。

01胫前血管束上1/3段显露径路【体位】俯卧位,患侧足背垫一沙袋,使膝关节屈曲,小腿松弛,患足内缘与另足的踝部交叉。

【操作步骤】1、从小腿上外侧作纵形切口。

2、先用拇指在皮肤表面自上而下按触,直至紧贴胫腓骨之间弧形相结合处,拇指的平分线即代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的邻接面(图1(1))。

切开皮肤及浅、深筋膜。

分开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的间隙。

此两肌弯形相接,分开时不要撕裂。

胫前血管束即在间隙内,位于趾长伸肌的深面,在骨间膜之前。

血管弧的前方被其分支胫前返动、静脉系住,须将其自骨间膜上小孔穿越处挑起切断(图1(2))。

胫前动脉至小腿前部时,位于腓深神经的内侧,有两条伴行静脉。

在小腿中1/3,神经在动脉之前。

3、如骨间膜上方的孔径较大,易于将血管弧向后方拉出;如孔径较小或被胫骨前肌压挤,则需扩大径路,将骨间膜沿血管束内侧向下切开(图1(3)),用手指穿过或扩大这一径路,即可将血管弧安全地从前方移向后方(图1(4))。

图8-9-1 胫前血管束上1/3段显露径路(1)切开前侧骨筋膜室的上部时,先找到肌肉间隙;(2)切断胫前返动脉,以便游离血管弧;(3)在前侧游离血管弧;(4)在血管内侧扩大骨间膜上的小孔,将血管弧拉向后侧切口02胫前血管束下2/3段显露径路【体位】仰卧位,患侧小腿和足部稍内翻。

【操作步骤】1、在小腿下半部用小指压于胫骨前肌外侧,然后沿小指外缘作纵形切口,长约15cm(图2(1))。

8、下肢后面深层

8、下肢后面深层
第八单元 下肢后面深层的解剖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股后群肌、小腿后群肌的名称,作用及 神经支配。 2.腘窝的境界、内容及其排列。 3.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走行、 分支、分布。 4.踝管的组成及其通过的结构。 5.腘动脉、胫后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二)了解
1.足底部血管、神经的行程、分布。
分支:一般在腘窝上方分为胫
神经和腓总神经,在股
后部发出肌支支配大腿
后群肌
三、股后区的血管
主要来自股深动脉,该 动脉发出3~4条穿动脉,穿 动脉贴近股骨干而穿过耻骨 肌、短收肌和大收肌到达股 后部,形成上、下相连的股 后动脉网。由网发出分支到 股后区肌及髋、膝关节。 与各动脉伴行的静脉, 分别注入股深静脉
腘窝、小腿后区深层 的解剖
一、腘窝
位置:位于膝后的菱形肌间隙
境界:
上外 上内 下外 下内 窝顶 ---股二头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 ---腓肠肌外侧头 ---腓肠肌内侧头 --- 腘筋膜 股骨的腘面 窝底(前壁) 膝关节囊
腘肌
内容:由浅到深为胫神经与腓总神
经、腘血管及其周围淋巴结
二、小腿后群肌
3、胫后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4、胫神经 tibial nerve
起源: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 行程:在腘窝内与腘血管伴行,在小 腿经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降,过 内踝后方,在屈肌支持带深面分为足底 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二终支入足底 分支: ⑴关节支:即膝上内支、膝下内支和膝 中支与同名动脉伴行,分布于膝关节。 ⑵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 ⑶皮支:为腓肠内侧皮神经 腓肠神经 腓神经交通支
浅层: 腓肠肌 小腿三头肌 比目鱼肌 跖肌 深层: 腘肌 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 踇长屈肌 神经支配:均为胫神经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一、引言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作为一种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其解剖学基础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阐述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二、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的解剖学特点1.神经纤维分布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主要由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组成。

坐骨神经分为腓神经和胫神经,腓神经主要负责小腿后侧和足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胫神经主要负责小腿前侧和足背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2.血管分布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含有丰富的血管,主要包括小腿后侧皮下血管、胫后血管、腓血管等。

这些血管为神经纤维和肌肉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3.肌肉组织小腿后部肌肉主要包括腓肠肌、胫骨后肌和拇长屈肌等。

这些肌肉与神经纤维和血管紧密相连,共同构成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

三、岛状皮瓣的定义及应用岛状皮瓣是指一种将皮肤、皮下组织和神经血管束整体转移的皮瓣,其血供来源于蒂部周围的血管。

岛状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质地优良、移植成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皮肤缺损、神经损伤和肌肉病变等疾病的治疗。

四、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特征1.神经血管束的保留在制作岛状皮瓣时,需将神经血管束与皮肤一同切下,确保神经纤维和血管的连续性。

这样可以保证皮瓣移植后的神经功能和血供。

2.皮肤血供的维持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蒂部周围的血管。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保留这些血管,以确保皮瓣移植后的皮肤血供。

3.肌肉组织的连续性在移植皮瓣时,应将肌肉组织一同转移,以保持肌肉的连续性和功能。

五、临床应用及手术方法1.适应症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适用于小腿后侧、足部和足背的皮肤缺损、神经损伤和肌肉病变等疾病的治疗。

2.手术步骤(1)切口设计:根据患者病情和皮瓣转移范围,设计合适的切口。

(2)暴露神经血管束:分离皮瓣与神经血管束,保留神经纤维和血管的连续性。

[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后区解剖

[医学]局部解剖学:下肢后区解剖

Semimembranosus Semitendinosus
三、腘 窝 Popliteal Fossa
• 境 界 Boundary • 内容及其排列关系 Contents
腘窝的边底顶界 腘窝的境界 Boundarys of Popliteal Fossa
腘窝的内容 Contents of Popliteal Fossa
• 皮肤 • 浅筋膜及其皮 神经、浅静脉
Small saphenous v. Lateral sural n. Medial sural n. Sural n.
小腿骨筋膜鞘 Osseofibrous tubes of leg
小 腿 后 肌 群
小 腿 后 区 的 血 管 神 经
足 底 的 血 管 神 经
浅层结构
皮 肤 skin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皮神经 cutaneous nerve
深层结构:臀筋膜 Fascia of buttock、 臀肌、臀肌间隙、血管神经
深层结构:臀筋膜 Fascia of buttock、 臀肌、臀肌间隙、血管神经
骶结节韧带
Sacrotuberous lig.
• 修洁从梨状肌下孔 穿出的坐骨神经、 股后皮神经、臀下 动脉、臀下静脉、 臀下神经;
• 切断骶结节韧带, 修洁从梨状肌下孔 穿出→穿坐骨小孔 →坐骨直肠窝内的 阴部内静脉、阴部 内动脉、阴部神经。
6. 解剖股后区深层结构
• 清除深筋膜,保留股后皮神 经;
• 修洁出半腱肌、半膜肌、股 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
• 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或切断 股二头肌长头,追踪并清理 出坐骨神经及其至股后群肌、 大收肌的肌支。
• 寻找并清理出股深动脉的穿 支。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
基础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是一种常用的皮瓣移植方法,用于修复胫骨和腓骨骨折、胫骨与腓骨软组织缺损、慢性下肢溃疡等情况下的软组织修复。

该皮瓣的解剖基础是小腿后部的胫腓肌肌腱群和胫腓神经及其相关血管。

1. 胫腓肌肌腱群:小腿的胫腓肌分为胫骨小头肌和腓肠肌。

在小腿后部,两者的肌腱交叉叠合,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肌腱群,通常称为腓胫肌肌腱群。

该肌腱群起自腓骨下1/3和胫骨上1/3的内侧和后方,依次通过韧带与相应的趾屈肌连接。

2. 胫腓神经:胫腓神经是由腓神经和胫神经组成的神经网。

它们位于小腿后部,沿着胫腓骨走行。

胫神经位于胫骨的内侧,腓神经位于胫骨的外侧。

这两个神经在小腿后部交替出现。

3. 相关血管:与胫腓神经并行走行的还有胫腓血管。

这些血管通常有两根胫前动脉和一根胫后动脉,由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分支相互交通形成。

在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移植手术中,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大小和位置的岛状皮瓣,以及与之对应的胫腓肌肌腱群、胫腓神经和相关血管。

然后,医生会进行精细的解剖和切割,将岛状皮瓣和相关组织完整地分离出来,并移植到需要修复的部位。

小腿的血管

小腿的血管

股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股动脉向下经收肌管下降入腘窝, 改名为腘动脉,腘动脉至腘窝下 角处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 侧动脉
胫后动脉为腘动脉的另一终支,在小 腿后群浅、深两层肌间下行,经内踝 后方入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 底外侧动脉。胫后动脉在行程中分支 营养小腿后群、外侧群肌和足底结构。
股静脉
腘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
大隐静脉 内侧端
小隐静脉
外侧端
足背静脉弓
下肢的深静脉 下肢的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在膝 部以下一条动脉有两条同名静脉伴行, 上行到腘窝汇合成为一条腘静脉。
股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股动脉向下经收肌管下降入腘窝, 改名为腘动脉,腘动脉至腘窝下 角处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前动脉
胫前动脉在行程 中分支营养小腿 前群肌
经小腿骨间膜上方的孔穿 至小腿前群肌深面下行
足背动脉
足背动脉分支 营养足背结构 胫前动脉经小腿骨间膜上方的孔穿 至小腿前群肌深面下行,至踝关节 前方移行为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在 行程中分支营养小腿前群肌,足背 动脉分支营养足背结构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1. 引言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是一种重要的组织修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包括其组织结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等方面。

2. 岛状皮瓣的定义和分类岛状皮瓣是指在一个或多个血管的供应下,通过切断与周围组织的连接而形成的具有独立血液供应的皮肤组织。

根据岛状皮瓣的血液供应方式,可以将其分为深层岛状皮瓣和浅层岛状皮瓣两种类型。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属于深层岛状皮瓣。

3. 解剖学结构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结构:3.1 皮肤小腿后部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多层角质化细胞构成。

真皮是皮肤的中层,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皮下组织则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

3.2 肌肉小腿后部的肌肉主要包括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腓肠肌位于小腿后部,由胫骨和腓骨组成。

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前方,起到支撑和运动的作用。

3.3 血管小腿后部的血管主要包括腓总动脉和腓总静脉。

腓总动脉是供应小腿后部肌肉和皮肤的主要动脉,腓总静脉则负责回收血液。

3.4 神经小腿后部的神经主要包括胫神经和腓神经。

胫神经负责小腿前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腓神经则负责小腿后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4. 血液供应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血液供应主要依赖于腓总动脉和腓总静脉。

腓总动脉分为前、后、外侧支等多个分支,这些分支负责供应小腿后部的肌肉和皮肤组织。

腓总静脉则负责回收血液。

5. 神经支配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胫神经和腓神经。

这些神经负责小腿后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在进行岛状皮瓣手术时,需要注意保护这些神经,以避免术后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6. 临床应用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和重建手术中。

它可以用于修复小腿后部的创伤、溃疡、瘢痕等缺损,恢复患者的正常外形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胫后动脉为腘动脉的直接延续。

在腘肌下缘分出后,向下行于小腿屈肌浅、深两层之间,经内踝后方,通过屈肌支持带深面转入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两个终支。

胚后动脉主要营养胫骨和小腿后群肌。

另外还发出以下分支:
(一)腓动脉peroneal artery是胫后动脉最大的分支。

在胫后动脉起点下方3厘米处分出,先在胫骨后肌的浅面斜向下外行,再沿腓骨的内侧缘,拇长屈肌的深面下行,至外踝的后上方浅出,绕过外踝下方,移行为外踝后动脉,分布于外踝和跟骨。

(二)内踝后动脉medial posterior malleolarartery在内踝后方起于胫后动脉,营养踝关节。

2.胫后静脉posteriortibialvein 有两条,伴同名动脉上行至腘窝下缘与胫前静脉合成腘静脉。

3.胫神经tibialnerve为坐骨神经的两个终支之一,行经比目鱼肌腱弓的深面,伴胫后动脉下行于小腿浅、深层肌之间。

经内踝后方,屈肌支持带的深面,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胫神经除发出腓肠内侧皮神经外,还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以及营养膝关节的关节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