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6年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的基本思路。
在经济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提高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水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中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成功地维护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二、农业和农村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化,发展小城镇,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中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
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文化创新和惠民文化建设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教育事业逐步普及,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同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恢复了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遗症,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大目标
在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4年翻一番,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国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成为国
际一流的文明大都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发展思路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打造
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体系。
(2)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深化创新,营造良好投资氛围,加强
财税、金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3)着力提升增长质量,完善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拓展经济发展新
动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中小微企业发展比重,加快培育创新企业及
创业集群成长。
(5)大力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节能环保减排能力,促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和低碳生活方式。
三、预期成果
(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至
历史低点,全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鼓励支持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纲要
鼓励支持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纲要)一、鼓励支持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会展业,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会展,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五)广告和会展:坚持国际、国内会展并重,吸引国内外会展商在京举办会展,吸引国际着名会展商在北京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申办国际组织的专业会议和展览。
鼓励发展会展服务业,建立健全会展服务体系。
到2010年,文化会展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经全球展览协会认证的名牌展览达到15个以上。
《支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做好沟通协调,服务首都会展经济:(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大力支持各类来华展览会、技术交流会及商品展示会的开办,服务首都会展经济。
(二)加强沟通,明确海关监管要求和监管场所设置标准,支持新国际展览中心等展览场所尽快投入使用。
(三)为国际展会经营者、展览场所经营者、物流企业等提供政策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加强参展商品通关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加快口岸通关速度。
(四)发挥展品监管仓库作用,对大型国际性展会实行驻会监管,减少参展企业运作成本。
(五)积极支持发展常设展示厅,并作为大型展览会的有效补充,形成北京地区展览行业的点、面结合;通过展览会与保税物流功能的衔接,拓展展览会业务功能。
《广告会展类税收优惠政策》营业税:展销、展览组办业务,属于代理服务业务,对其取得的收入,允许以扣除实际代付的场租费、展台搭建费和参展客商差旅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照章征收营业税。
异地考察组办业务,暂比照旅游业营业税征收规定执行。
文件依据:《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对代理业征收营业税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地税营〔2001〕507号)。
上述减免税项目不需要审批二、相关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根据本决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国家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24年北京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北京旅游市场规模分析1. 前言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北京旅游市场逐渐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对北京旅游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2. 北京旅游市场的现状北京旅游市场发展迅猛,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北京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旅游业在北京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北京旅游市场的特点北京旅游市场具有以下特点:•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北京拥有世界遗产多个,如故宫、长城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北京不仅有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还有特色文化体验、名胜古迹游览、主题公园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多样化的游客群体:北京吸引了不同国籍、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发达的旅游基础设施:北京的交通、餐饮、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4. 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北京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国际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加,北京将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产品创新:北京将进一步拓展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例如开发更多的主题旅游产品;•旅游+文化产业:北京将注重将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智慧旅游:北京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利用新技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旅游体验。
5. 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对策为了进一步发展北京旅游市场,有以下几点对策:•加强品牌建设:北京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北京可以利用各种推广渠道,如网络、社交媒体等,扩大市场份额;•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北京需要进一步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提高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培养:北京需要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合作与交流:北京可以与其他旅游目的地进行合作与交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024年北京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北京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本报告旨在对北京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市场的规模、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旅游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
游客数量从去年的X万人次增至今年的Y万人次,增长率达到Z%。
这显示了北京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3. 游客特点3.1 国内游客北京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游客,其中主要特点如下:•多元化需求:国内游客对北京的需求非常多样化,包括历史文化遗址、自然风光、购物和美食等方面的需求。
•家庭出游:家庭游成为国内游客的主要出游方式。
他们更注重旅游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节假日集中:国内游客的到访多集中在节假日,如春节、清明节和国庆节等。
3.2 国际游客北京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主要特点如下:•文化交流:许多国际游客来到北京是为了体验中国的文化,参观历史名胜和博物馆等。
•商务旅游:与此同时,许多国际游客也是为了商务会议和参观考察等目的来到北京的。
•长期停留:相对于国内游客,国际游客更倾向于在北京停留较长时间,探索更多的景点和体验更多的文化活动。
4. 发展趋势4.1 新兴旅游业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发展,北京旅游市场涌现出一些新兴业态,如在线旅游平台、共享经济模式等。
这些新兴业态推动了旅游市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4.2 文化体验旅游随着游客需求的变化,文化体验旅游逐渐成为北京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
游客期待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观赏传统表演和体验地方特色,来了解更多的当地文化。
4.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作为中国的国家首都,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市场也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例如推广环保旅游、提倡低碳交通等。
5. 结论北京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市场特点是多元化需求和不同游客类型之间的差异。
同时,新兴旅游业态的出现以及文化体验旅游的兴起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申报指南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京财文【2006】2731号)等有关政策规定,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如下:一、文艺演出业1.体现时代特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创精品演出。
2.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文艺演出。
3.构建国内外营销渠道、开拓海外市场。
4.适应首都北京文艺演出业发展需求、促进文艺演出业繁荣发展的演出场所的改造和利用。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业1.列入国家或北京市的重大出版工程。
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或体现北京特色的原创作品。
3.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反盗版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的开发利用。
5.印刷领域艺术品复制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应用。
6.推动出版物的发行、版权交易与输出。
三、影视制作和交易业1.具有时代特点、民族特色,具有较大传播发展潜力的影视、动画原创作品。
2.数字广播、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数字音视频等新媒体内容制作。
3.数字广播、数字电影、数字电视(高清)、手机电视、网络数字音视频等新媒体技术开发。
4.推动影视作品的交易与输出。
四、动漫与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和交易业1.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动漫网络游戏作品。
2.面向海外市场的动漫网络游戏作品的研发与输出。
3.三维网络游戏通用开发平台引擎的研发。
4.动漫网络游戏可复用工具库的研发与应用。
5.动漫网络游戏建模系统自动生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6.动漫与游戏互动发展技术的研发。
7.网络数字音视频传输公共平台的研发和产业化。
五、广告会展业1.有明显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广告业态。
2.有利于促进城市广告会展业发展的条件改善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奥运场馆设施赛后利用的大型国际会展等活动。
4.移植北京举办的国外或外地品牌展会。
解读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
解读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解读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五期间,中国旅游业主要取得八个方面的成就:旅游产业基本完成起飞,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新阶段;国际旅游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国内旅游进入大众化阶段,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成为旅游发展重要方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履行入世承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日渐显著。
总结这期间的发展经验,主要是六个坚持:坚持服务大局,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游客需求;坚持产业化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政府主导;坚持联合协作;坚持高标准,努力实现国际接轨。
作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部署的专项规划,“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针对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寻找着力点和工作方向。
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国家规划相衔接,在内容上突出培育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特征,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中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配合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十一五”旅游发展将促进城乡区域统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基地。
东北地区旅游业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
中部地区,依托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发挥河南、山西、安徽以及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旅游资源和优势,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沿海地区则是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示范地区。
在海峡西岸旅游区、粤港澳旅游区、长江三角洲旅游区、环渤海旅游区、黄河中游旅游区、长江中下游自然文化旅游带、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川黔渝旅游区、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区、丝绸之路旅游区、东北旅游区这12个中国主要旅游区中,长三角旅游区、长江中下游自然文化旅游带应成为安徽对接的重要区域。
定位北京未来产业发展
现代服 务业 :
商 贸服 务业 。以提 升 生活 品 质和 竞 争力为核心 .以构建 以企 业为主体 、
弓 导 相关 产业 发展 为 出发 点 调 整发 产 学研 结合 的 创新模 式为支 撑 ,以高 l
首都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十一 五 ”时期 . 稳定提升具 有 展商 贸服 务业 。 将 建设 功能完备 、 色鲜 技 术服 务和 高新 技 术制造 业相 亘 融合 特
研 发产 业 。着 重改善 公 共 技术 支
和版 权贸易 、 影视节 目制作和交易 、动 导 向 着 力发展商务 服务业 。 建设 产业 撑和服 务支撑 建 立专业 研发基地 , 吸 漫和 网络游戏 研发制作 .广告会展 .古 层次高 、 辐射 力强 、 具有 国际竞争 力的 弓l 国公 司和 国 内大型企 业 设 立研发 跨 玩艺术 品交 易 、设计创意 、文化旅 游 商务 服务 体 系 把北 京建 成为 全 国乃 中心和 决策 运营 中心 发 展科 技 中介
区域 优势的金融 文化 创意 、 房地产和 明 符合世界城 市 . 宜居 城市发展 要求 相 互支 撑为 取 向 ,以 国际 产业 转移 和 商贸等 支柱产 业 积极 培 育发展 空 间 的现 代都 市商 业体 系 .基 本达 到 国际 信 息化 快速 发展 为 契机 重 点发 展 以 较 大 的旅 游会 展 、现代 物流 和商 务服 大都市现代 化商业 发展 水平 。 务等潜 力产 业 。在做 大服 务业 总量 的
维普资讯 7日发布实施 的 ( L 06 2 d
房地 产 业 。 以落 实城市 总体 规 划 至 亚太 地 区重 要商务服 务中心 。
京市 十一五 ” 时期产业 发展与空 间布 为落脚点 , 化发展 房地产业 。 力实 优 努
北京市旅游业综述
2011~北京市旅游业综述一“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总体发展状况旅游产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经济要行稳致远、有动力,必须发挥旅游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成就及主要数据,充分反映出旅游业作为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性产业的巨大作用。
(一)旅游业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时期,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旅游委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增加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至2015年末,实现接待旅游者2.74亿人次[1];旅游总收入达到4611亿元(见图1)。
五年间,旅游总人数累计增长48.3%,年均增长8.2%;旅游总收入累计增长66.4%,年均增长10.7%,表明北京市旅游业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图1 北京“十二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二)旅游业对北京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其增加值对第三产业贡献近10%2011~2015年,北京市旅游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并高于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3.7个百分点。
2015年北京市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720.2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70.1%,年均增幅达11.2%。
2015年北京市旅游餐饮和购物消费额2318.2亿元,年均增幅9.8%(见表1)。
2015年北京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10年的7.2%提升到7.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接近10%。
(三)市民旅游规模与收入逐年递增,且收入增长快于人数增长2010~2015年,市民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2015年,市民在京游人数达到1.06亿人次(见表2),比2010年增长73.3%,年均增长11.6%;收入达到387.3亿元,比2010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1%。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文件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文件京兴政发…2006‟45号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兴区“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中心,各街道办事处:《大兴区“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经2006年10月18日区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大兴区“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序言“十一五”时期是大兴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发展阶段。
《大兴区“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根本出发点,以系统性、可操作性和相关联性为原则,结合“十一五”时期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十一五”时期大兴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规划适用范围为北京市大兴区行政辖区,规划实施期限为2006年—2010年,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
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十五”期间大兴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生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企业节能降耗、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了较好基础,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短缺,能源利用效率低。
水资源不足。
辖区内地表河流已干枯多年,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采集地下水,地下水超采率高达51%,目前,地下水位埋深与1980年的3.07米相比,下降了12.1米,并且在黄村、庞各庄、榆垡、礼贤等地已经形成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大兴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约为201立方米,远远高于北京市50.9立方米的平均水平。
后备土地资源匮乏。
未利用土地(荒草地、沙地、滩涂等)面积92091.4亩,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92%。
能源利用效率低。
煤、电、油、气等主要能源完全依赖外购。
2005年,能源总消费量为233万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1.52吨标准煤,高于北京市0.86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规划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规划前言本规划所述的城市基础设施为综合交通、环卫、能源、给排水、邮政信息、防灾等六大系统。
本规划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奥运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管理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着重理清今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的脉络。
本规划主要阐述“十一五”期间朝阳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目标和基本任务,力求勾勒出结构完善、公平均衡、运行高效、适应需求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蓝图。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一)供给总量初具规模综合交通系统。
区内轨道交通总长33.69公里,共有19个站点。
支路以上道路总长达到1589.8公里,总面积达到27.29平方公里,路网密度约为3.3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为5.8%,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状主干路嵌套方格棋盘式支路的城市道路网。
各种停车泊位达到247842个。
环卫系统。
全区共有垃圾压缩站12座,密闭式垃圾楼156座,密闭式垃圾中转站58座。
已建成日处理能力1000吨以上的高安屯垃圾填埋场。
粪便处理站3座。
环卫车辆520部及环卫停车场3处。
共有485座公共厕所。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荣获全国首批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能源系统。
拥有110kV变电所33座,220kV变电站15座。
全面启动城市电网“9950”建设改造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及城市居民住宅用电设施“一户一表”改造工程。
全区有超高压站3座,高中压站(箱)39座,中低压站(箱)991座,共计1033座,另有在册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站8座,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19座。
全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853万平方米。
给排水系统。
全区内共有水源一厂、二厂、五厂、八厂、九厂等市政集中供水设施,覆盖所有街道和部分城乡结合部地区,新建集中供水厂2处,新、改建单村供水站154处。
雨水管道、排水管道、污水管道逐步从中心城区向农村地区延伸,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区内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
北京地区会展业经济分析报告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得 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会展资源十分丰富。首先,北京汇聚了中央政府 的各级职能部能、全国性的同业商协会,聚集了全国最主要的一批金 融机构、科研院所、企业总部,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会展业发展所需 要的政策、信息、交往等方面的需求;其次,,近年来北京城市综合 服务功能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已成为全国的交通枢纽 和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再次,北京智力高度密集,聚集了 几乎所有行业领域的精英。
北京地区会展业经济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北京地区会展发展现状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概况
1、北京会展业发展规模及收益状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首 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会展业出现了不断壮大的局面,展会 活动由最初的以展示、介绍为主的小型展会,逐步发展到以商 务、交流和贸易为主的大型展会。在展览与会议方面,通过举 办世界妇女大会,奥运会等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并吸引世界的 资源。在办展层次上,一部分展会经几年的培育和运作,逐步 成为世界知名的展会。例如,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中国 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等。
第一部分 北京地区会展发展现状
三、北京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趋势
北京市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
北京市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旅游热门城市,旅游产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北京市旅游产业进行SWOT分析,从中找出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和机会和威胁,为进一步发展和促进北京市旅游产业提供参考。
一、优势分析1. 城市资源优势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天坛、鸟巢等,它们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2. 公共设施完善北京的公共设施非常完善,如地铁、公交、交通等,大大方便了游客的出行。
对于国际游客,机场也非常方便。
3. 社会治安好相比其他城市,北京的治安要好很多,游客不用担心遭遇抢劫、诈骗和其他危险。
4. 区域优势北京市位于华北经济中心,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自然资源也丰富,例如承接冬季奥运会。
5. 文化资源丰富北京文化底蕴深厚,非常适合文化旅游,可以体验到古代文化、宗教文化、现代文化等元素。
二、劣势分析1. 品牌推广不足北京的旅游品牌还不够强大,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城市,北京在全球市场上推广的知名度还不足。
2. 旅游资源要素的滥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大量被私人占用和滥用,例如长城、故宫等。
这种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旅游资源环境的恶化和游客服务水平的下降。
3. 服务质量不高目前北京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从旅游信息咨询到交通接驳、餐饮住宿、导游解说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三、机会分析1. 政策的支持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北京旅游产业得到了巨大的推动,未来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仍然会给北京旅游业注入强大的动力。
2. 全球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行业的对外开放,世界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北京将有更多的机会吸引国际游客。
3. 新技术创新带来的机会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如大数据、虚拟现实、无人机等,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四、威胁分析1. 经济不景气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旅游消费的压力加大,游客的出游计划和预算都会有所减少,导致旅游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之三_区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之三
区县发展分报告
目录
分报告说明........................................................146 一、北京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与科技工作新机遇..................150
(一)区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150 (二)区域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统筹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152 (三)首都高度积聚的科技资源对郊区辐射不足,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远未 充分发挥..........................................................153 (四)区县科技工作步入新的战略机遇期,科技促进区县发展大有可为 .156 二、“十一五”时期北京区县重点科技需求分析.........................157 (一)北京区县科技需求的总体分析 ...................................... 158 (二)四个功能区重点科技需求分析 ...................................... 160 三、北京区县工作“十一五”时期重点科技需求凝练....................172 (一)区域重点产业竞争力提升方面 ...................................... 172 (二)城市管理与建设方面 ............................................... 182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 .......................................... 185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 ............................... 188 (五)全民科技素质提升方面 .....................................191
北京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序言〝十一五〞时期,是首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加快服务业进展,关于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首都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是对«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内容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北京市服务业进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2006年至2020年本规划编制的要紧依据是: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国务院对«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4.«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5.«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6.«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注:本规划中的服务业是指第三产业。
第一部分进展基础一、进展现状〝十五〞时期,全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坚持〝三二一〞产业进展方针,大力进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进入稳固增长的内涵式进展时期。
目前,服务业已成为支撑经济进展、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充分就业、提升生活品质的主导行业,在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连续进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服务业快速进展,对首都经济社会连续和谐进展发挥了主体支撑作用。
〝十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3%左右,2005年达到4761.8亿元,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69.1%,居全国首位,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对首都经济社会进展的主体支撑作用显著。
〔二〕服务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完善了首都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北京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长,北京市的旅游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市内的旅游资源,北京市制定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游客体验。
2. 目标与原则本规划的目标是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北京市旅游业的竞争力,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保护旅游资源:保护和恢复北京市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持续创新发展:鼓励创新和科技应用,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促进合理开发: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经营,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内容3.1 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北京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规划将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具体举措包括:•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并制定相应的修缮和管理计划。
•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与恢复,保护北京市的山水生态环境。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相关研究与学术交流。
3.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将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游客的出行环境。
具体举措包括:•建设更多的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设施,提升旅游景区的卫生环境。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方便游客的出行。
•加强旅游信息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
3.3 旅游产业发展北京市将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具体举措包括:•支持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和文创产品的开发。
•鼓励旅游业与农业的合作,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农家乐、采摘等农业体验项目。
•加强旅游业的国际合作,推动跨境旅游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
中规院及旅游中心简介08.12.21
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规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直属科研机构,是全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和学术信息中心。
具有城市规划编制(城规编第081001)、工程设计(证书号010082-sj)、旅游规划设计(旅规甲04-2003)、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文物设甲字010SJ0003)、工程咨询、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智能化集成甲级资质;具有承包境外市政工程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项目资质,全国性事业单位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出国(境)培训工作资格证书。
中规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全国城市规划科技情报网等十余个学术团体的挂靠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成员单位和国家外专局批准的城市规划境外培训单位;建设部指定的全国城市规划标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部地铁和轻轨研究中心、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和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包括水质监测国家实验室)均设在中规院。
中规院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学术机构建立了联系,是国际住房与城市规划联盟的团体会员。
中规院倡导并实践“求实的精神,活跃的思想,严谨的作风”的院风。
现有员工510多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参事1人。
在职技术干部3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7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级科技人员40余人)。
中规院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设计、科研管理程序与方法,特别是近几年在科技进步、学科专业门类开拓、人才素质培养和技术手段、技术装备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
自1982年以来,承担完成了科研、规划设计、咨询、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编制等各类任务3500余项。
获国家和部级奖励的科研成果50余项,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奖160余项。
北京的旅游产业有哪些发展趋势
北京的旅游产业有哪些发展趋势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北京的旅游产业也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文化是北京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故宫、长城、颐和园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京剧、胡同文化、老北京小吃等传统文化元素,都为北京的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未来,北京的旅游产业将更加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通过创新的展示方式和体验活动,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开展文化主题的旅游线路,如“故宫的四季”“长城的故事”等,将文化讲解与实地游览相结合。
另一方面,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推出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与故宫、颐和园等相关的文创纪念品;打造文化演艺项目,如以北京历史为背景的大型实景演出,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领略北京的文化魅力。
二、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旅游在北京旅游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 APP 实现景区门票预订、智能导览、在线讲解等功能,大大提升了旅游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未来,北京将进一步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景区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智能监控、智能停车等系统。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游客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精准分析,为旅游企业的市场推广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在旅游服务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智能客服能够为游客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的咨询服务;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和偏好,为其推荐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三、绿色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旅游成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北京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如香山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延庆的百里山水画廊等,为绿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目录前言第一部分旅游业发展规划第二部分会展业发展规划附表1“十一五”期间各区县旅游产品发展导向附表2“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35个旅游景区前言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通知的精神,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奥运行动规划》、《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2004-2008)》为主要依据,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旅游业和会展业具有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明显等特征,是体现首都特点和发挥首都优势的重点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在北京市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被列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大力发展和培育的现代服务业六大重点行业之一。
编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是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和会展业的产业功能,明确“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引导旅游业和会展业稳步、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旅游业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1.良好基础北京旅游业在“十五”期间见证了重要的发展背景和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特别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北京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北京旅游业经济总量始终居于全国前列。
虽然2001年北京旅游市场受到“9?11”事件冲击,但仍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实现了两个突破:年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和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年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300万人次和年旅游外汇收入突破30亿美元。
2003年至2004年北京旅游业遭受SARS及“禽流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出现减速和负增长,但全行业发扬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精神,很快实现了旅游市场的全面恢复和发展,2005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十五”期间,北京市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456.8万人次,比“九五”期间增长21%。
旅游外汇收入累计147.3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1%。
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58亿人次,比“九五”期间增长26%,其中外地来京游客3.78亿人次,比“九五”期间增长29%,本市游客1.8亿人次,比“九五”期间增长22%。
国内旅游收入4936亿元人民币,比“九五”期间增长107%,其中接待外地游客旅游收入总计为465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09%,接待本地市民旅游收入总计为28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70%。
“十五”期间北京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1)三大旅游市场共同发展,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十五”期间北京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北京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中转地。
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升,旅游人数和旅游创汇保持平稳增长。
市场客源结构仍然稳定,但出现分散化趋势,大洋洲和非洲市场增长速度超过亚、欧、北美洲,印度和中东地区等新兴客源市场增长速度超过传统市场。
以商务、会议为主要目的的游客比重不断增加,旅游目的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向。
长途交通、住宿等刚性旅游消费占总费用的比重逐渐下降,购物等弹性旅游消费比重持续小幅度上升。
国内旅游市场迅猛发展,外地来京人数和本地市民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旅游效益增幅明显。
城乡客源市场同时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游客和农村游客比重增加。
旅游目的向名胜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每年三个“黄金周”明显成为北京旅游高峰期,旅游假日经济基本形成。
出境旅游市场需求旺盛,规模扩张迅速。
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数量的增加,北京出境旅游飞速发展,通过旅行社出境旅游的人数由2001年的21.0万人次发展到2004年的51.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35%。
商务出境旅游势头较猛。
(2)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体系日趋健全“十五”时期,北京旅游业全面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持续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旅游产品和接待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加强。
旅游业从单纯的产业功能开始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功能转化,分工趋于专细化,旅游企业间合作、整合加剧,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行业融合加速。
旅游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行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十五”期间观光旅游产品继续发展,依然占据着各类旅游产品中的首要地位。
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增长迅猛,品质逐步提高。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奖励旅游、修学旅游和会展旅游等重点产品的开发取得初步成效。
旅游产品已由观光为主向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修学奖励、高科技体验等多元方向转变,开发模式亦由散点式向网络化、品牌化和区域整合方向发展。
2.“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环境(1)发展趋势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显示出市场细分化、区域无障碍化等特点。
来华旅游者构成更加趋向多样化,老年人、青少年和女性游客比重增加,商务、会议、奖励旅游比例加大。
来华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感兴趣,注重参与和体验,追求新奇与刺激,热衷探险与猎奇。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速度全面加快。
旅游业现已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许多地方将旅游业作为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全国旅游区域化趋势明显;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升级步伐加快,旅游产业的品牌化提升、城市创优、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改善等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此外,中国旅游发展趋势的另一个主要特征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解决旅游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关键。
(2)历史机遇“十一五”期间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为北京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持续动力。
特别是北京市确定了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确定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地位。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北京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指明了方向。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强化和人口的疏解,为都市旅游的发展、旅游要素的配套与提升创造了良好契机;平原郊区城市化的推进,对山前平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远郊山区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北京自然类旅游产品的升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国际旅游市场更加活跃,国际往来迅速增加,为北京旅游业的双边与多边合作创造了更多商机。
北京承办奥运会将极大地提高北京的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给北京旅游业发展带来新一轮增长的重大机遇。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为北京旅游业注入了新的内涵。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需要北京旅游发挥重要的服务功能,同时北京旅游也将借助奥运契机,加快旅游行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
(3)主要挑战行业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并且呈现出产业外延扩大、旅游需求多样化和行业加速融合等趋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缺乏与中央各有关部门和本市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和加强。
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落后于旅游发展需求,城市旅游解说系统、标识系统和散客服务设施不够健全,旅游咨询网点布局有待优化,功能需进一步完善。
旅游产品创新不足。
传统旅游产品优化升级动力不足,现代娱乐等新兴旅游产品开发进程缓慢,大型会展设施、主题公园等现代旅游精品项目缺乏。
二、“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1.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结合北京社会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抓住奥运重大机遇,着力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
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推动城市旅游资源整合,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
围绕奥运中心任务,大力开拓都市旅游,重点开发商务、会议、奥运旅游、现代娱乐等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加强区域协作与互动,构建区域一体化的首都旅游圈,推动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旅游,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2.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保持北京旅游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旅游首善之区,国内外旅游者首选之地,国际一流旅游名城。
(2)预期指标2010年接待海外游客530万人次,年均递增8%;旅游外汇收入55亿美元,年均递增9%。
2008年接待海外游客4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8亿美元。
2010年接待国内游客(不含北京市民在京游)1.11亿人次,年均递增6%;国内旅游收入1770亿元,年均递增7%。
2008年接待国内游客1.0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500亿元。
出境(团队)旅游人数150万人次,年均递增20%。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旅游发展主要指标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入境旅游游客(万人次) 390 420 480 490 530旅游创汇(亿美元) 39 42 48 50 55国内旅游游客(万人次) 8800 9300 10000 10500 11100旅游收入(亿元) 1300 1400 1500 1660 1770三、发展任务(一)旅游市场开发与管理1.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北京入境旅游市场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类:成熟市场——包括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市场。
这类市场规模总量大、市场份额高,发育较成熟,而且还有较大潜力。
“十一五”时期,一类市场以巩固与大力拓展为工作重点。
通过细分市场定位、拓展合作领域、创新促销方式、优化提升老产品、培育新产品等途径,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由自然增长向自觉增长转变。
二类:新兴市场——包括东欧、印度、蒙古、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和地区。
这类市场目前规模总量不大,但表现出很大的潜力空间。
“十一五”时期,二类市场以精心培育与积极拓展为工作重点。
通过强化北京整体形象的宣传,增进双方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业界人士的往来和双向交流,扩大北京影响力。
对客源层的开发强调针对性,精心培育和积极拓展并重,加大促销力度,增加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