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一章直线运动全章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第1章 直线运动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第1章 直线运动

第一章⎪⎪⎪直线运动第1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双基落实课)知识点一 质点和参考系 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不同于几何“点”, 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2)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2.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

(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则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

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小题练通]1.(多选)(鲁科教材原题)在下列情况中,人或物可以被视为质点的是( ) A .研究一名学生从家步行1 km 到学校的运动情况 B .研究一名学生做课间操时的运动情况C .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途中通过一座铁路桥所用的时间D .研究一只铁饼被运动员抛出到55 m 外落地前在空中飞行的轨迹解析:选AD 学生本身的大小相对于其行走的1 km 路程可忽略,同理,选项D 中铁饼的大小也可忽略,所以选项A 中的人和D 中的物可视为质点。

研究学生做操,需要研究其肢体的动作,不可视为质点。

研究火车过铁路桥所用的时间,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可视为质点。

故A、D正确。

2.(教科教材原题)开始,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某一站台上,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运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

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东行驶,乙车不动B.乙车向东行驶,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驶解析:选D 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运动,是以自己为参考系,甲车正向东行驶;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没动,是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也在向东行驶,并且和甲车运动速度相同,D正确。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一章直线运动第4讲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一章直线运动第4讲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4讲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巩固1.(2016北京海淀期中,11)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

图中O、A、B、C、D 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在纸带上选定的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2)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②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

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cm,s5=6.78 cm,s6=7.64 cm。

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m/s。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综合提能1.(2016北京东城期末,14)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他们将质量为m1的物体1与质量为m2的物体2(m1<m2)通过轻绳悬挂在定滑轮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竖直方向上,物体1通过铁夹与纸带相连接。

开始时物体1与物体2均处于静止状态,之后将它们同时释放。

图1图2所示为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O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D…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在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高考复习强化】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阶段综合测评

【高考复习强化】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阶段综合测评

阶段综合测评一直线运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2.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得0分) 1.2011年6月16日凌晨发生的月全食从当天凌晨2时22分24秒开始初亏,整个月食过程持续时间为3时39分58秒.这次月食较大的一个特点是全食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达到了1小时41分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时22分24秒指的是时间间隔B.3时39分58秒指的是时间间隔C.在观测月全食时可将地球看成质点D.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解析: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时间间隔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所以2时22分24秒指的是时刻,3时39分58秒指的是时间间隔,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所以在观测月全食时不可将地球看成质点,在地球上的人观察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故选项A、C错误,选项B、D正确.答案:BD2.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解析:火箭点火升空瞬间速度很小,火箭得到高速气体的反冲力,加速度可以较大,选项A正确,选项B、D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故选项C错误.答案:A3.一只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5 m处有一石子以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石子所受阻力,g取10 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石子恰能击中气球B .石子一定不能击中气球C .若气球速度增大,石子一定能击中气球D .若气球速度减小,石子可能不能击中气球解析:以气球为参考系,石子做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10 m/s 2的匀减速运动,当石子速度为零时,经历的时间为1 s ,位移为5 m ,此时恰能击中气球,即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气球速度增大,相当于石子初速度减小,则石子一定不能击中气球,即选项C 错误;气球速度减小,相当于石子初速度增大,则石子一定能击中气球,即选项D 错误.答案:A4.(2014届上海市奉贤区期末)一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 .4 s 内物体在做曲线运动B .4 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C .物体的加速度在2.5 s 时方向改变D .4 s 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为8 m/s解析:4 s 内物体在做直线运动,4 s 内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A 、B 错误;物体的速度在2.5 s 时方向改变,4 s 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为8 m/s ,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答案:D5.如图为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在0~1 s 内加速度为正,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 s 末的速度为2 m/s,1~2 s 内加速度为0,物体以2 m/s 做匀速直线运动,2~3 s 内又做匀加速运动,末速度为 3 m/s,3~4 s 内做匀减速运动,末速度为1 m/s ,选项A 项正确.答案:A6.(2014届武汉市武昌区联考)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 、B 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 ,此时A 、B 间距为3L ,A 距地面为L ,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A 、B ,不计空气阻力,且A 、B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释放开始到A 落地历时t 1,A 落地前的瞬时速率为v 1,从A 落地到B落在A 上历时t 2,B 落在A 上前的瞬时速率为v 2,则( )A .t 1>t 2B .t 1=t 2C .v 1∶v 2=1∶2D .v 1∶v 2=1∶3解析:由题意可知L =12at 21,L +3L =12a (t 1+t 2)2,故t 1=t 2,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而v 1=at 1,v 2=a (t 1+t 2),故v 1∶v 2=1∶2,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7.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1 s 内导弹匀加速上升B .1~2 s 内导弹静止不动C .3 s 末导弹回到出发点D .5 s 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解析:在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0~1 s 内导弹匀加速上升,1~2 s 内导弹匀速上升,第3 s 时导弹速度为0,即上升到最高点,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C 错误;v ­t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在0~3 s 内,x 1=12×(1+3)×30 m=60 m ,在3~5 s 内,x 2=-12×2×60 m=-60 m ,所以x =x 1+x 2=0,即5 s 末导弹又回到出发点,选项D 正确.答案:AD8.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s =6 m ,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当t =4 s 时两车相遇B .当t =4 s 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C .两车有两次相遇D .两车有三次相遇解析:t =4 s 时两车速度相等,甲车的位移x 1=(16+8)×2=48 m ,乙车的位移x 2 =40 m ,x 1-x 2=8 m >6 m ,故两车在4 s 前就已经相遇,选项A 错误;t =4 s 时甲在乙前2 m 处,故选项B 错误;当t =6 s 时甲乙两车第二次相遇,此后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做匀减速运动在t =10 s 时两车第三次相遇,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答案:D9.(2015届甘肃省河西三校高三月考)一步行者以6.0 m/s 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汽车20 m 处时,绿灯亮了,汽车即刻以1.0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A .人经6 s 时间能追上公共汽车B .人追不上公共汽车,人车之间的最近距离为2 mC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36 mD .人追不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解析:设两者速度相等时用时为t ,对汽车:v =v 0+at ,即:6=0+1×t ,解得:t =6 s ,此时:x 人=vt =6×6=36 m ,x 车=v ×t =6+02×6=18 m ,x 车+d -x 人=18+20-36=2 m ,此时未追上,以后就追不上,相距最近为2 m ,在人追车的过程中,当人的速度比车大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当车的速度增加到比人的速度大时,两者的距离越来越大.故选项B 、D 正确.10.(2015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月考)右图描述了一位骑自行车者从原点出发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达到最大速度时位于区间ⅠB.此人达到最大速度时位于区间ⅡC.此人距离出发点最远时位于C点D.此人距离出发点最远时位于B点解析:由位移时间图线知,在区间Ⅱ内,图线的斜率最大,则速度最大.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图象直接得出,人距离出发点最远时处于B点.故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答案:B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11.(8分)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 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______________.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2.60 cm,s2=4.14 cm,s3=5.69 cm,s4=7.22 cm,s5=8.75 cm,s6=10.29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 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由逐差法求解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s4+s5+s6-s1+s2+s3T2=s4+s5+s6-s1+s2+s336T2=9.60 m/s2(2)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是因为重锤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过大或者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的摩擦阻力过大.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可以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换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采用频闪照相法.答案:(1)①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s 4+s 5+s 6-s 1+s 2+s 336T 2 9.60 (2)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换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采用频闪照相法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数值和单位)12.(10分)一矿井深4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当第7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落至井底,g =10 m/s 2,问:(1)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多少?(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解析:(1)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为t ,根据h =12gt 2, 解得t =3 s ,则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Δt =t 6=0.5 s. (2)这时第3个小球下落的距离 h 3=12g (t -2Δt )2=20 m ,第5个小球下落的距离 h 5=12g (2Δt )2=5 m ,则Δh =h 3-h 5=15 m.答案:(1)0.5秒 (2)15米13.(12分)(2015届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一模)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进行4×100 m 接力(如图所示),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 m 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1)乙在接力区需奔出多少距离?(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解析:(1)乙起跑后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 21=2ax 1 v 22=2ax 2v 2=v 1×80%得x 2=0.64x 1=16 m故乙在接力区需奔出的距离为16 m ;(2)设乙加速至交接棒的时间为t位移x 2=0+v 22t =0.4v 1t =16 m 、x 1=v 1t 则Δx =x 甲-x 2=0.6v 1t =24 m ;故乙应在距离甲24 m 处起跑.答案:(1)16 m (2)24 m14.(14分)汽车前方120 m 有一自行车正以6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 m/s 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 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解析:(1)设经t 1时间,汽车追上自行车,由题意得: v 汽t 1=v 自t 1+x解得t 1=10 s.(2)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 m/s 2,设第二次相遇所用的时间为t 2,则 v 自t 2=v 汽t 2-12at 22解得t 2=12 s.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用时t 3,则: t 3=v 汽a=9 s <t 2 故自行车追上汽车前,汽车已停下.停车前汽车的位移x 汽=0+v 汽2t 3 设经t 4时间追上,则v 自t 4=0+v 汽2t 3 解得t 4=13.5 s再经过13.5 s 两车第二次相遇.答案:(1)10 s (2)13.5 s15.(16分)在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 =6.0 m ,若汽车启动时都以a =2.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 =10.0 m/s 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 =40.0 s ,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启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3)事实上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启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迟后Δt =0.90 s 启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个司机迟后0.90 s 启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解析:(1)汽车加速时间t 1=v a=4.0 s t =40.0 s 时间内,汽车能行驶的位移x =12at 21+v (t -t 1)=380 mn =x l≈63.3, 根据题意,能有64辆汽车通过路口.(2)记t 0=3.0 s ,当计时灯刚亮出“3”时,第65辆汽车行驶的位移x 1=12at 21+v (t -t 1-t 0)=350 m 此时汽车距停车线的距离:x 2=64l -x 1=34 m 第65辆车刹车的加速度:a ′=v 22x 2≈1.47 m/s 2. (3)设能通过k 辆汽车,则第k 辆汽车能通过路口要满足:12at 21+v (t -t 1-k Δt )>(k -1)l 数据代入后解得k <25.7所以能通过25辆汽车.答案:(1)64辆 (2)1.47 m/s 2 (3)25辆。

教育最新K12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

教育最新K12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

第一章直线运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二者运动的v-t图象均为直线.如图,已知两物体在4s末相遇。

则关于它们在0~4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两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B. 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C. t=2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t=0时刻,a在b前方3m远处【答案】C2.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

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

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

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D3()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答案】D4.某公司为了测试摩托车的性能,让两驾驶员分别驾驶摩托车在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出摩托车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描绘在计算机中,如图所示,发现两摩托车在t =25s时同时到达目的地。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摩托车B的加速度为摩托车A的4倍B. 两辆摩托车从同一地点出发,且摩托车B晚出发10sC. 在0~25s时间内,两辆摩托车间的最远距离为180mD. 在0~25s时间内,两辆摩托车间的最远距离为400m【答案】D5.自行车和汽车同时驶过平直公路上的同一地点,此后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自行车在t=50 s时追上汽车,则:()A. 汽车的位移为100 mB. 汽车的运动时间为20 sC.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D. 汽车停止运动时,二者间距最大【答案】C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甲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为两段直线,乙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为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曲线,如右图所示。

配套K12(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精炼: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配套K12(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精炼: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多过程问题[方法点拨] (1)多过程问题一般是两段或多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组合.各阶段运动之间的“转折点”的速度是关键物理量,它是前一段的末速度,又是后一段的初速度,是两段运动共有的一个物理量,用它来列方程能减少解题的复杂程度.(2)多过程问题一般情景复杂,可作v -t 图象形象描述运动过程,有助于分析问题,也往往能从图象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简单办法.1.(多选)(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下期中)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时,改为做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和所用时间分别为x 1、x 2和t 1、t 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x 1x 2=t 1t 2B.a 1a 2=t 1t 2C.x 1t 1=x 1+x 2t 1+t 2D .v =2(x 1+x 2)t 1+t 2 2.(2017·湖南怀化一模)如图1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 点出发,沿直线AC 运动.甲以加速度a 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乙以加速度a 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点后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亦为v .若a 1≠a 2≠a 3,则( )图1A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 到达CB .甲一定先由A 到达CC .乙一定先由A 到达CD .若a 1>a 3,则甲一定先由A 到达C3.为了研究汽车的启动和制动性能,现用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分别进行实验.让甲车以最大加速度a 1加速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再以最大加速度a 2制动,直到停止;乙车以最大加速度a 1加速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加速度a 22制动,直到停止.实验测得甲、乙两车的运动时间相等,且两车运动的位移之比为5∶4.则a 1∶a 2的值为( )A .2∶1 B.1∶2 C.4∶3 D.4∶54.(2018·山东实验中学月考)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v 从甲地开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t ,该列车以速度v 0从甲地出发匀速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0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0的时间是t0(设列车刹车过程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若列车仍要在t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0应为( )A.vtt-t0B.vtt+t0C.2vt2t-t0D.2vt2t+t05.如图2所示,两光滑斜面在B处连接,小球由A处静止释放,经过B、C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为3 m/s和4 m/s,AB=BC.设小球经过B点前后的速度大小不变,则球在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及球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分别为( )图2A.3∶4 2.1 m/s B.9∶16 2.5 m/sC.9∶7 2.1 m/s D.9∶7 2.5 m/s6.(2018·湖北黄冈模拟)跳伞运动员从350 m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落,最初未打开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打开伞,打开伞后以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 m/s,求跳伞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g取10 m/s2)答案精析1.ACD [由题意得,x 1=v 2t 1,x 2=v 2t 2,则x 1x 2=t 1t 2,故A 正确;由v =a 1t 1=a 2t 2,得到a 1a 2=t 2t 1,故B 错误;对于整个运动过程,x 1+x 2=v 2(t 1+t 2), 所以x 1+x 2t 1+t 2=v 2=x 1t 1=x 2t 2,v =2(x 1+x 2)t 1+t 2,故C 、D 正确.] 2.A3.B[作出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设甲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1,总时间为t 2,因为两车的位移之比为5∶4,则有(t 1+t 22v m )∶(t 22v m )=5∶4,解得t 1∶t 2=1∶4,乙车以最大加速度a 1加速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加速度a 22制动,直到停止,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乙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是甲车匀减速运动时间的2倍,则甲车匀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相等,可知甲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加速度a 1∶a 2为1∶2,B 正确.]4.C 5.C6.59 m解析 设跳伞运动员应在离开地面h 高处打开伞,打开伞时速度为v 1.落地时速度为v t =4 m/s ,打开伞后加速度a =-2 m/s 2由题意可得:打开伞前跳伞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v 12=2g (H -h )①打开伞后跳伞运动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v 12=2ah ②由方程①②联立解得:h =291 m故跳伞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为:Δh=H-h=(350-291) m=59 m.。

2019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测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含答案

2019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测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测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为汽车a、b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a、b曲线关于他们两交点的连线对称,且在t2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t2这段时间内,两车位移等大B.在t1~t2这段时间内的相同时刻,a车与b车加速度大小相等C.t1时刻两车也相遇D.t1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2.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3.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x=6t-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从t=0到t =2 s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A.-18 m/s、-2 m/s、6 m/sB.-18 m/s,-2 m/s、2 m/sC.-2 m/s、-2 m/s、-18 m/sD.-18 m/s、6 m/s、6 m/s4.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5.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甲乙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 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 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6.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 时刻开始,物体的v-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 m/s 和-1 s,由此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7.如图所示,水龙头开口处A的内径d1=2 cm,A离地面B的高度h=80 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A处流出的水流速度v1=1 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则该水流束在地面B处的截面直径d2约为(g取10 m/s2)()A. 2 cmB. 0.98 cmC. 4 cmD.应大于2 cm,但无法计算8.某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A. 0.5 sB. 0.72 sC. 1.5 sD. 2 s9.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5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B.汽车在40~50 s内的速度方向和0~10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C.汽车在50 s末的速度为零D.在0~50 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900 m10.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一段5 m位移所用的时间为2 s,紧接着通过下一段10 m位移所用时间为1 s.则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A. 3 m/s2B. 4 m/s2C. 5 m/s2D. 6 m/s211.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1 s,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B.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前进了10 mC.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D.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12.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同时从P点出发,分别沿不同的路径1和2 同时抵达Q点.设甲同学在全过程中的位移为x1,平均速度为v1,乙同学在全过程中的位移为x2,平均速度为v2,则()A.x1>x2,v1>v2B.x1>x2,v1<v2C.x1=x2,v1=v2D.x1<x2,v1<v213.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的时间间隔是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A.g(T-T)B.g(T-T)C.g(T-T)D.g(Ta-Tb)14.假如轨道车长度为22 cm,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下图所示,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A. 0.20 cm/sB. 2.0 cm/sC. 22 cm/sD. 220 cm/s1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16.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A.B.C.D.17.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 m、倒数第2 m、最后1 m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B.平均速度之比是3∶2∶1C.平均速度之比是1∶(-1)∶(-)D.平均速度之比是(+)∶(+1)∶118.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 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A.p小球先到B.q小球先到C.两小球同时到D.无法确定19.如图所示是一个网球沿竖直方向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A.网球正在上升B.网球正在下降C.网球的加速度向上D.网球的加速度向下20.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成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第Ⅱ卷二、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21.假期中,小芳乘坐火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她用身边的器材测量火车的加速度.小芳的测量过程如下:她一边看着窗外间隔100 m的路标,一边用手表记录着时间,她观测到她所在车厢从经过第一根路标到经过第二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12 s,从经过第一根路标到经过第三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22 s.请你根据她的测量情况,求:(1)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火车经过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2.学校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小明是学校的升旗手,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 s,旗杆高度是19 m,红旗从离地面1.4 m处开始升起.小明从国歌响起时开始升旗,若设小明升旗时先拉动绳子使红旗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持续4 s,然后使红旗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使红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与开始升起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国歌结束时红旗刚好到达旗杆的顶端且速度为零.试求:(1)计算小明升旗时红旗的位移s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2)红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v.(3)使红旗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x.23.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v1=16 m/s的初速度、a1=-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v2=4 m/s的初速度、a2=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24.A、B两物体(视为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物体A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2 m/s2,物体B在A的后面相距L=16 m处,以v1=1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两物体追逐时,互从近旁通过,不会相碰.求:(1)经过多长时间物体B追上物体A?(2)共经过多长时间A、B两物体再次相遇?(3)A、B两物体两次相遇前相距最远的距离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在t2时刻,两车相遇,在t1~t2时间内,a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则a的位移大,可知t1时刻,b车在前,a车在后.故A、C、D错误;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象可知,在t1~t2这段时间内的相同时刻,a车与b车加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2.【答案】C【解析】限速标志上的数值为这一路段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的最大值,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为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值,不能超过这一规定值,故只有C正确.3.【答案】A【解析】由瞬时速度公式可得t=2 s时的瞬时速度为v=(6-6×22) m/s=-18 m/s,质点经时间1 s 速度减为0,由x随时间t变化关系可知在t=0到t=2 s内发生的位移为Δx=-4 m,所以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为==-2 m/s;由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知在t=0到t=1 s内发生的位移为x1=4 m,所以从t=0到t=2 s内通过的路程为s=12 m,所以t=0到t=2 s间的平均速率为′==6 m/s,A对.4.【答案】B【解析】由a=可知,在Δv很大,但不知道Δt的大小时,无法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故选项A 错误;高速匀速飞行的战斗机,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量为零,加速度为零,故选项B正确;炮筒中的炮弹,在火药刚刚燃烧的时刻,炮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很大,故选项C错误;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变化很快,速度可能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变小,故选项D错误.5.【答案】B【解析】由图象知物块先向左减速,后反向加速到v1再做匀速直线运动,t1时刻离A处距离最大,A错误;t2时刻二者相对静止,故t2时刻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距离最大,B正确;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右,C错误;在0~t2时间内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在t2~t3时间内物块做匀速运动,此过程摩擦力为零,D错误.6.【答案】C【解析】根据v-t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图线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则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故C正确,D错误.7.【答案】B【解析】水流由A到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v=2gh可得:v B=m/s,由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横截面的水的体积均相等,可得:v1·Δt·πd=v B·Δt·πd,解得:d2≈0.98 cm,故B正确.8.【答案】B【解析】v1=80 km/h=m/s,v2=48 km/h=m/s,设反应时间均是t,加速度大小均为a,则v=2a(56-v1t),v=2a(24-v2t),联立可得,t=0.72 s,选项B正确.9.【答案】A【解析】由加速度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间30 s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10 s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a-t图象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得,v m=a1t1=20 m/s,A对;50 s末的速度为v=20 m/s-1×10 m/s=10 m/s,B、C不对;在0~50 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x =v m t1+v m t2+(v m+v)t3=850 m,D不对.10.【答案】C【解析】第一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5 m/s,第二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10 m/s,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a==m/s2=5 m/s2.11.【答案】C【解析】从B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过程中,汽车A的运动如图所示:B发出超声波时,汽车在C位置汽车反射超声波时,汽车在D位置B接收超声波时,汽车在E位置经分析可知:TCD=TDE,xCE=20 m所以xCD=5 m,xDE=15 m,TCD=s=1 s可见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需2 s.对汽车A:Δx=aT,所以a=10 m/s2由以上可知只有选项C正确.12.【答案】C【解析】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因此两个同学的位移相同,即x1=x2,而平均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由于位移相同,用时也相同,因此平均速度也相同,C正确,A、B、D错误.13.【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从b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所以a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a=g()2=,b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b=g()2=,故a、b之间的距离为ha-hb=g(T-T),故选A.14.【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轨道车通过该监测点用时1.0 s,由v=知,v=22 cm/s,C项正确.15.【答案】D【解析】由x=v0t+at2与x=5t+t2的对比可知: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0=5 m/s,加速度a=2 m/s2.将t=1 s代入所给位移公式可求得第1 s内的位移是6 m,A错误;前2 s内的位移是14 m,平均速度为==m/s=7 m/s,B错误;相邻1 s内位移差Δx=aT2=2 m,C错误;由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得任意1 s内速度的增量都是2 m/s,D正确.16.【答案】A【解析】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向上抛出的小球落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也是v,之后的运动与竖直下抛的物体运动情况相同.因此上抛的小球比下抛的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A项正确.17.【答案】D【解析】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成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1∶(-1)∶(-),则倒数第3 m、倒数第2 m、最后 1 m内的时间之比为(-)∶(-1)∶1,平均速度之比为∶∶1=(+)∶(+1)∶1,故只有选项D正确.18.【答案】B【解析】可以利用v-t图象(这里的v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s)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v-t图象中做出p、q的速率图线,显然开始时q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q 用的时间较少.19.【答案】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互为逆运动,两者的运动具有对称性,所以网球可能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也可能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无法判断运动方向,但是无论两者哪种运动,都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向下,故D正确.20.【答案】D【解析】在研究乒乓球旋转情况时,尽管乒乓球体积和质量很小,但其不同位置的转动情形不同,即此时乒乓球不可视为质点,故选项A、B错误;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也可以看成质点,例如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选项C错误.正确选项是D.21.【答案】(1)0.152 m/s2(2)10.8 m/s【解析】(1)火车从第一根路标到第二根路标的过程,位移为x1=100 m,时间为t1=12 s,中间时刻速度v1=火车经过第二根路标到经过第三根路标的过程,位移为x2=100 m,时间为t2=10 s,中间时刻速度v2=a=解得a≈0.152 m/s2(2)由运动学公式得,火车经过第三根路标时速度v3=v2+a解得v3≈10.8 m/s.22.【答案】(1)17.6 m40 s(2)0.4 m/s(3)0.1 m/s2【解析】(1)设红旗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由题得到红旗上升的位移大小x=19 m-1.4 m=17.6 m.由题红旗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a1=a3,根据v=a1t1=a3t3,即对称性得知这两个过程的时间相等t1=t3=4 s,红旗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48-2×4)s=40 s(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1=t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2=vt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3=t3由x1+x2+x3=17.6代入数据解得v=0.4 m/s(3)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0.1 m/s223.【答案】24 m8 s【解析】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设经过时间t1相距最远.由题意得v1+a1t1=v2+a2t1所以t1==s=4 s设两车各自的位移为x1、x2,此时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Δx=x1-x2=v1t1+a1t-(v2t1+a2t)=[16×4+×(-2)×42] m-(4×4+×1×42) m=24 m.再次相遇时,两车的位移相等,即x1=x2设经过时间t2,两车再次相遇则v1t2+a1t=v2t2+a2t解得t2=0(舍)或t2=8 s,所以8 s后两车再次相遇.24.【答案】(1)2 s(2)8 s(3)9 m【解析】(1)设经过t1时间B物体追上A物体,则有:L+at12=v1t1解得t1=2 s(2)设经过t2时间A物体追上B物体,由上面方程可得t2=8 s(3)设A、B两物体再次相遇前相距最远的距离为s,所用时间为t,此时A、B物体有相同的速度v1,v1=ats=v1t-L-at2联立可得:s=9 m.。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一章直线运动全章 Word版含答案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一章直线运动全章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直线运动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B.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C.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D 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一定相等,选项A错误;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选项B错误;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但是速度是指平均速度在时间趋近于零时的极限值,选项C错误;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

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歼1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答案 B 空中加油时两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本题选B。

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由于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很大B.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一定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C.加速度不变(且不为零)时,速度也有可能保持不变D.加速度逐渐增加时,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答案 B 匀速行驶的列车,加速度为0,A项错误;由a=知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始终相同,B 项正确;加速度不变(不为零)时,速度均匀地变化,故C项错误;如果加速度逐渐增加但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将做减速运动,故D项错误。

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3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2 s内的位移是10 mB.前3 s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C.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是4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3 m/s答案 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式可知,该质点的初速度v0=3 m/s,加速度a=4 m/s2,所以第2 s内的位移s2=(3×2+2×22) m-(3×1+2×12) m=9 m,A项错误;前 3 s 内的位移x=(3×3+2×32)m=27 m,前3 s内的平均速度= m/s=9 m/s,B项错误;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Δx=aT2=4×12 m=4 m,C项正确;任意1 s内速度增量Δv=at=4 m/s,D项错误。

配套K12(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精炼: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配套K12(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精炼: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方法点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v -t 关系、x -t 关系、x -v 关系)原则上可以解决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因为那些导出公式是由它们推导出来的,在不能准确判断用哪些公式时可选用基本公式.(2)未知量较多时,可以对同一起点的不同过程列运动学方程.(3)运动学公式中所含x 、v 、a 等物理量是矢量,应用公式时要先选定正方向,明确已知量的正负,再由结果的正负判断未知量的方向.1.一小球以3 m/s 的初速度沿一光滑斜面向上做加速度恒定为4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起始点为A ,小球运动到A 点沿斜面下方2 m 处的B 点时的速度及所用的时间为(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A .5 m/s 2 sB .-5 m/s 2 sC .5 m/s 0.5 sD .-5 m/s 0.5 s 2.(2018·湖北荆州质检)“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 0(t 0<t )时刻距离海面的深度为( )A.vt 2 B .vt 0(1-t 02t ) C.vt 022t D.v (t -t 0)22t3.(2017·吉林长春质检)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 ,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8 s ,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A .16节B .17节C .18节D .19节4.(多选)一滑块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开始2 s 内的位移是最后2 s 内位移的两倍,已知滑块最开始1 s 内的位移为2.5 m ,由此可求得( )A .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 2B .滑块的初速度为5 m/sC .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D .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 m5.(2017·山东济南模拟)如图1所示,甲从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 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 1时,乙从距A 地s 2处的C 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 地,则AB 两地距离为( )图1A .s 1+s 2 B.(s 1+s 2)24s 1C.s 124(s 1+s 2)D.(s 1+s 2)2s 1(s 1-s 2) 6.(2018·河南洛阳期中)如图2所示,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 m 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 m/s 的初速度、0.4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泄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 ,汽车启动后以0.5 m/s 2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脱离?图2答案精析1.B2.D [“蛟龙号”上浮时的加速度大小a =v t,根据逆向思维,可知“蛟龙号”在t 0时刻距离海面的深度h =12a (t -t 0)2=v (t -t 0)22t,故A 、B 、C 错误,D 正确.] 3.A [火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第一节车厢通过时有L =12at 12,全部车厢通过时nL =12at n 2,解得n =16,故选项A 正确.] 4.CD [设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运动总时间为t ,把滑块的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最后2 s 内的位移为x 1=12a ×22=2a ,最初2 s 内的位移为x 2=12at 2-12a (t -2)2=2at -2a ,又x 2∶x 1=2∶1,解得总时间t =3 s ,故C 正确;第1 s 的位移为x 3=12at 2-12a (t -1)2=2.5 m ,解得a =1 m/s 2,故A 错误;总位移x =12at 2=4.5 m ,故D 正确;滑块的初速度v 0=at =3 m/s ,故B 错误.]5.B6.见解析解析 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 1,速率为v 1,则x 1=v 0t 1+12a 1t 12,v 1=v 0+a 1t 1 代入数据得t 1=20 s ,v 1=16 m/s而汽车在t 2=20 s -1 s =19 s 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 x 2=12a 2t 22=90.25 m ,速度为v 2=a 2t 2=9.5 m/s假设再经过时间t 3,泥石流追上汽车,则有 v 1t 3=x 2+v 2t 3+12a 2t 32代入数据并化简得t 32-26t 3+361=0,因Δ<0,方程无解.所以泥石流无法追上汽车,汽车能安全脱离.。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单元A卷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单元A卷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非常小时,Δx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C.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Δt,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 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

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

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B .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C .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D .在比较平均速度时,两人不能看作质点3.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 2。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1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1

第01章 直线运动【满分:11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甲从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 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 1时,乙从距A 地S 2处的C 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 地,则AB 两地距离为: ( )A .12S S +B .2121()4S S S + C .21124()S S S + D .212121()()S S S S S +-【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关键抓住时间相等,结合位移关系进行求解,本题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 一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 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B .t 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C .t l 时刻,两者相距最远D .0~t 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解析】乙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乙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A 错误;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2t 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物体,则2t 时刻,乙物体还没有追上甲,故B 错误;2t 时刻之前,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增大.2t 时刻之后,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甲仍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减小,所以2t 时刻相距最远,故C 错误;根据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20t ~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D 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为考查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关键要抓住速度的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测【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离地面足够高的地方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速度大小变为10m/s。

此时()A. 小球的位移方向一定向上B. 小球的位移方向一定向下C. 小球的速度方向一定向上D. 小球的速度方向一定向下【答案】 A点睛:要知道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分成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分段研究,两个过程有对称性.也可以看成一种有往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处理.2.如图所示,在水平线OO′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一条长为L(L<h)的轻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和B,小球A在水平线OO′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上,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从OO′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等高位置时,从OO′上静止释放小球A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1将与小球B同时落地B. 在小球B下落过程中,轻绳对B的拉力竖直向上C. h越大,小球A与小球B的落地时间差越大D. 在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答案】D【点睛】小球1、2以及AB 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位移公式列出它们的距离与时间关系的表达式即可正确解答.3.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

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

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

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 )A. v t =v 0+atB.2xk T ∆= C. v t 2-v 02=2ax D. 312222124......s s s k t t t === 【答案】D【解析】伽利略最初猜想沿斜面向心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kt ;由此伽利略推论位移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则:x=k′•t 2,即: 2'xk t= ,结合以上的分析,则比较2xt即可: 121321x t =; 222213032.5=21x t =; 322329833=31x t =; 42245263341x t ≈=; 52258243351x t ≈=; 6226119233=61x t =; 7227160032.65=71x t =; 822821043381x t ≈=;由以上的数据比较可知,各组数据中2x t 都约等于33,考虑到测量的误差等原因,可以认为2x t是一个常数,即位移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四个选项中,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4.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s 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课后分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课后分

课后分级演练(三)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A级——基础练】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解析:B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为速度,在0.2~0.5小时内甲图线斜率大于乙图线斜率,且斜率都不变,故v甲>v乙,a甲=a乙=0,A错误,B正确.0.6~0.8小时内,x甲>x乙,C错误.t=0.8 h甲、乙出现在同一位置,甲、乙位移相同,但在整个过程中甲曾经到达s=10 km处而乙只到达s=8 km处,故s甲>s乙,路程不同,D错误.2.如图为一段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线.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 )A.大于2 m/s B.等于2 m/sC.小于2 m/s D.无法确定解析:A 由题意知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到第4 s的平均速度,图线AB段对应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 m,时间为1 s,故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2 m/s,而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P是中点位移不是中点时刻,所以P点的速度不为2 m/s;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一半时间内的位移小于位移的一半,则在位移中点的速度要大于2 m/s.故A正确.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运动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在t2时刻丁车在丙车的前面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C 位移-时间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所以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B错误.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2时刻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而两车又是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所以在t2时刻丁车在丙车的前面,故C正确.0~t2时间内,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4.(2017-2018学年度梁山一中、嘉祥一中第一次联考)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运动的x-t图象,图象A是一条直线,图象B是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做曲线运动B.物体B初速度是10 m/sC.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t=8 s时,两物体相遇解析:B x-t图象描述的是物体做直线运动而不能反映曲线运动,A错;t=4 s时v=0,由x=v t=v0+v2t,得v0=10 m/s,B正确;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t=8 s时A的位移为40 m,B的位移为0,两物体相距离最远,D错.5.(2017·郑州质检)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在某一时刻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此时甲的速度为5 m/s,乙的速度为10 m/s,甲车的加速度大小恒为1.2 m/s2.以此时作为计时起点,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条件可知( )A.乙车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加速运动B.在前4 s的时间内,甲车运动位移为29.6 mC .在t =4 s 时,甲车追上乙车D .在t =10 s 时,乙车又回到起始位置解析:B 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据此判断乙的运动过程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减小,选项A 错误.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0~4 s 内,乙图象面积大于甲图象面积,所以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在t =4 s 时甲不可能追上乙车,选项C 错误.前10秒,乙图象面积一直在增大,位移在增大,速度一直沿同一方向,所以乙不可能回到初始位置,选项D 错误.在前4 s 的时间内,甲车运动位移x =v 0t +12at 2=5 m/s×4 s+12×1.2 m/s 2×(4 s)2=29.6 m ,选项B 正确. 6.(多选)(2017·黄冈中学模拟)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 -t 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 点的切线与AB 平行,过C 点的切线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 .t 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C .0~t 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D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解析:AD 题中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由图可知t 1时刻两图线相距最大,即两车的距离最大,故A 正确;t 3时刻两车处在同一位置,故B 错误;图线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0~t 1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之后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故C 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故D 正确.7.(2017·长春期中)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 =0时刻开始,物体的x t -t 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和-1,由此可知(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D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m/s解析:C 由x t -t 图象和对应的直线方程对比得,x t =b +at 变形得x =bt +at 2,该式与x =v 0t +12at 2对比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B 项错;物体的初速度v 0=b =0.5 m/s ,C 项对,D 项错.8.(2017·兰州一中月考)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1v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1v-x 图线斜率等于质点运动加速度 C .四边形AA ′B ′B 的面积可表示质点从O 到C ′所用的运动时间D .四边形BB ′C ′C 的面积可表示质点从C 到C ′所用的运动时间解析:D 由题中1v -x 图象可知,1v与x 成正比,即vx =常数,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图线的斜率不等于质点运动的加速度,B 错误;由于三角形OBC 的面积S 1=12OC ·BC =12·x 1v 1体现了从O 到C 所用的时间,同理从O 到C ′所用的时间可由S 2=12·x 2v 2体现,所以四边形BB ′C ′C 的面积体现质点从C 到C ′所用的时间,D 正确,C 错.9.(2017·孝感重点中学联考)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C 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得,0~1 s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at ,速度为正方向,答案D 错.第一秒末的速度v =1 m/s,1~2 s 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为减速,v ′=v -a (t -1),当第二秒末,速度减小为0,答案B 错.2~3 s ,加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0,物体为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 =a (t -2),即从第二秒开始又重复前面的运动,图象如C ,选项C 对、A 错.10.斜面长度为4 m ,一个尺寸可以忽略不计的滑块以不同的初速度v 0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时,其下滑距离x 与初速度二次方v 20的关系图象(即x -v 20图象)如图所示.(1)求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若滑块下滑的初速度为5.0 m/s ,则滑块沿斜面下滑的时间为多长?解析:(1)由v 20=2ax 推知,图线“斜率”为12a,所以滑块下滑加速度大小a =2 m/s 2. (2)由图象可知,当滑块的初速度为4 m/s 时,滑块刚好滑到斜面最低点,故滑块下滑的初速度为5.0 m/s 时能滑到斜面最低点.设滑块在斜面上的滑动时间为t ,则x =v 0t -12at 2,即4=5t -12×2t 2,解得t =1 s ,t =4 s(舍去). 答案:(1)2 m/s 2 (2)1 s【B 级——提升练】11.(多选)如图,一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可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滑,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L ,木块经过1、2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前端P 从点1到点2所用时间为t 1-t 22+L a (1t 2-1t 1) B .木块前端P 从点1到点2所用时间为L a (1t 2-1t 1)C .木块通过点2的平均速度为Lt 2D .1、2两点间的距离是L 22a (1t 22-1t 21)解析:AC 设木块前端P 通过点1后t 12时间时速度为v 1,通过点2后t 22时间时速度为v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 1=Lt 1,v 2=L t 2,C 正确.设木块运动的加速度为a ,由v 1加速到v 2用时t ,则v 2=v 1+at ,t =L a (1t 2-1t 1),由时间关系可知,木块前端P 从点1到点2所用时间为t 12=t -t 22+t 12=t 1-t 22+L a (1t 2-1t 1),A 正确、B 错误.设木块由v 1加速到v 2通过的位移为x ′,则有2ax ′=v 22-v 21,解得x ′=L 22a (1t 22-1t 21),匀变速过程中,t 12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等于t 22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故x ′≠x ,所以D 错.12.(多选)甲、乙两辆玩具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 .乙车在0~10 s 内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C .0~10 s 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D .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 点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 m/s 解析:BCD 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甲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 错误;乙车在0~10 s 内位移大小为8 m ,则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 ,B 正确;图线交点表示相遇,C 正确;乙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 ,P 对应乙车的位移中点,若乙车在P 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P 对应的速度大小(曲线P 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0.8 m/s ,D 正确.13.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50 m 处,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两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30 s 末,甲、乙两车相距100 mB .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C .在20 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解析:D 在30 s 末,甲车位移x 1=400 m ,乙车位移x 2=300 m ,甲、乙两车相距(400-300-50) m =50 m ,A 错误;甲车速度方向不变,B 错误;图象斜率绝对值不同,加速度大小不同,C 错误;在30 s 末甲车在乙车前面50 m ,说明甲、乙两车已经相遇一次,30 s 后乙车会追上甲车,D 正确.14.如图甲所示,在平直的道路上,依次有编号为A 、B 、C 、D 、E 五根标志杆,相邻两杆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一辆汽车以v 0=20 m/s 的速度匀速向标志杆驶来,当司机经过O 点时开始刹车,由于司机有反应时间,汽车先匀速运动一段距离再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开始刹车后的0~7.5 s 内汽车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如t B =5.5 s 、t C =7.5 s 分别是司机经过B 、C 杆的时刻.求(1)司机的反应时间t 1;(2)A 杆距O 点的距离x OA .解析:(1)由汽车的v -t 图象可得,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a =Δv Δt =10-62m/s 2=2m/s 2,t B =5.5 s 时,汽车的速度v B =v 0-a (5.5-t 1),代入数据解得t 1=0.5 s .(2)设相邻两杆之间的距离为L ,司机由B 到C 的过程中,v 2B -v 2C =2aL ,代入数据解得L =16 m .汽车在0~5.5 s 内的位移x OB =v 0t 1+v 0(t B -t 1)-12a (t B -t 1)2,代入数据x OB =85 m ,A 杆距O 点的距离x OA =x OB -L =85 m -16 m =69 m.答案:(1)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s(2)A 杆距O 点的距离为69 m15.(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段考)货车A 正在公路上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 时,两车距离仅有75 m.(1)若此时B 车立即以2 m/s 2的加速度启动,通过计算判断:如果A 车司机没有刹车,是否会撞上B 车;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A 车发现B 车开始到撞上B 车的时间.(2)若A 车司机发现B 车,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两车均视为质点),为避免碰撞,在A 车刹车的同时,B 车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应时间),问:B 车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这段公路很窄,无法靠边让道)解析:(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A 、B 两车相距最近或相撞.设经过的时间为t ,则:v A =v B对B 车v B =at联立可得:t =10 s A 车的位移为:x A =v A t =200 mB 车的位移为:x B =12at 2=100 m因为x B +x 0=175 m<x A所以两车会相撞,设经过时间t 相撞,有:v A t =x 0+12at 2 代入数据解得:t 1=5 s ,t 2=15 s(舍去).(2)已知A 车的加速度大小a A =2 m/s 2初速度v 0=20 m/s设B 车的加速度为a B ,B 车运动经过时间t ,两车相遇时,两车速度相等,则有:v A =v 0-a A t v B =a B t且v A =v B在时间t 内A 车的位移为:x A =v 0t -12a A t 2B 车的位移为:x B =12a B t 2又x B +x 0=x A联立可得:a B ≈0.67 m/s 2.答案:(1)两车会相撞 5 s (2)0.67 m/s 2。

【配套K12】(新课标)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过关检

【配套K12】(新课标)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过关检

第1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过关检测(一)(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18·安徽四校联考)下列所给的运动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解析:选A.速度-时间图象中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位移,所以A 中面积不为零,所以位移不为零,不能回到原位置,B 、C 中面积为零,位移为零,回到初始位置;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在t s 物体的位移为零,即又回到了初始位置.2.(2018·福建仙游一中模拟)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 m ,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他发现第6节车厢经过他时用了4 s ,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8号车厢最前端),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A .2 m/s 2B .1 m/s 2C .0.5 m/s 2D .0.2 m/s 2解析:选C.设第6节车厢刚到达旅客处时,车的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则有L =v 0t +12at 2从第6节车厢刚到达旅客处到动车停下来, 有0-v 20=2a ·2L ,解得a ≈-0.5 m/s 2或a ≈-18 m/s 2(舍去),则加速度大小约为0.5 m/s 2.3.(2018·贵州遵义四中模拟)一位4岁小男孩从高15层的楼顶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的高度为3 m ,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 s ,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g =10 m/s 2)( ) A .3.0 s B .1.7 s C .0.4 sD .1.3 s解析:选B.楼高为:h =15×3 m =45 m .由h =12gt 2解得:t =2hg=2×4510s =3.0 s ;Δt =(3.0-1.3) s =1.7 s ,至多允许反应的时间为1.7 s ,故选B.4.(2018·安徽合肥一中月考)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经过两端距离为64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该物体的加速度是( )A.23 m/s 2 B .43 m/s 2 C.89m/s 2D .163m/s 2解析:选D.第一段64 m 的平均速度为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故v 1=644 m/s =16 m/s ,第二段64 m 的平均速度为第5 s 末的瞬时速度,故v 2=642 m/s =32 m/s ,故加速度为a =v 2-v 1t =163m/s 2,D 正确. 5.(2018·福建仙游一中模拟)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 s 、2 s 、3 s ,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分别是( ) A .1∶22∶32,1∶2∶3 B .1∶23∶33,1∶22∶32C .1∶2∶3,1∶1∶1D .1∶3∶5,1∶2∶3解析:选B.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x =12at 2知:x 1=12a ·12,x 2=12a (1+2)2-12a ·12,x 3=12a (1+2+3)2-12a (1+2)2,可得:x 1∶x 2∶x 3=1∶23∶33,这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22∶32,B 对.6.(2018·安徽黄山质检)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 A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B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无关 C .a 1、a 2必须满足a 1a 2a 1+a 2=2vtD .a 1、a 2必须是一定的解析:选C.由v m2t =vt 解得v m =2v ,为一定值.根据v 2m 2a 1+v 2m2a 2=vt 和v m =2v ,解得a 1a 2a 1+a 2=2v t,选项C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2018·吉林松原市油田段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象分析可知( )A .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乙两物体在t =0时刻的位置不一样C .甲、乙两物体在t =2 s 时有可能相遇D .前4 s 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等解析:选ACD.由速度-时间图象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A 对;由图象不能判断甲、乙两物体的初始位置,B 错;因不知两物体的初始状态,故两物体在t =2 s 时,有可能相遇,C 对;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与时间图象所包围的面积,即为位移,可知前4 s 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等,D 对.8.(2018·江西吉安市一中模拟)如图,s -t 图象反映了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线上行驶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 s 时两车速度相等B .甲车的速度为4 m/s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 2D .乙车的初位置在s 0=80 m 处解析:选BD.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斜率大小越大,速度大小越大,则知5 s 时乙车速度较大,故A 错误;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甲=s t =205m/s =4 m/s ,故B 正确;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t =10 s 时,速度为零,将其运动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s =12at 2,根据图象有:s 0=12a ·102,20=12a ·52,解得:a =1.6 m/s 2,s 0=80 m ,故C 错误,D 正确.9.(2018·山东枣庄三中模拟)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 ,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 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度大小均为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上抛的初速度与B 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v B .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C .A 上升的最大高度与B 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D .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的同一高度处一定是B 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解析:选AC.设两物体从下落到相遇的时间为t ,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 0,则由题gt =v 0-gt =v 解得v 0=2v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B 自由落下到地面的速度为2v ,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 B =2v g ;竖直上抛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t A =2×2v g =4vg.故A 正确,B 错误;物体A 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A =(2v )22g =2v 2g ,B 开始下落的高度h B =12g ⎝ ⎛⎭⎪⎫2v g 2=2v2g,显然两者相等.故C 正确;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时,B 下降的高度为h =12gt 2=12g ⎝ ⎛⎭⎪⎫v g 2=v22g=14h B .故D 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0.(12 分)(2018·黑龙江大庆质检)利用图a 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由于不小心,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b 所示,根据给出的A 、B 、C 、D 四段纸带回答:(1)在B 、C 、D 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2)纸带A 上,打点1时重物的速度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已知大庆地区重力加速度大小是9.80 m/s 2,请你分析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原因即可).解析:(1)由A 图可知:s 2-s 1=aT 2=9 cm ,因此s 4-s 2=2aT 2=18 cm ,故纸带C 满足条件,即在B 、C 、D 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C.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可知:v 1=s 1+s 22T =0.302+0.3920.2m/s =3.47 m/s.由逐差法可得:s 4-s 1=3aT 2;所以:a =s 4-s 13T 2=0.572-0.3023×0.12m/s 2=9.00 m/s 2. (3)重物下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空气阻力和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因此会导致所测的重力加速度小于真实值.答案:(1)C (2)3.47 9.00 (3)阻力的影响(答出摩擦阻力、空气阻力均给分)11.(16分)(2018·福建仙游一中模拟)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 到达离地面40 m 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求: (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大小;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3)火箭从发射到返回发射点的时间.解析:设燃料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v 1,所用时间为t 1,火箭的上升运动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做匀加速上升运动,第二个过程为做竖直上抛运动至最高点. (1)对第一个过程有h 1=v 12t 1代入数据解得:v 1=20 m/s.(2)对第二个过程有h 2=v 212g代入数据解得:h 2=20 m所以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 =h 1+h 2=40 m +20 m =60 m.(3)第二个过程用时:t 2=v 1g代入数据解得:t 2=2 s 火箭从最高点落回发射点用时t 3 由h =12gt 23得t 3=2h g代入数据解得:t 3≈3.5 s 总时间t =t 1+t 2+t 3=9.5 s.答案:(1)20 m/s (2)60 m (3)9.5 s12.(18分)(2018·广东中山市一中模拟)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 v 0=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 =30 m 处有一只狗,如图甲所示,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 .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t =0),长途客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求:(1)长途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2)长途客车制动时的加速度;(3)若狗正以v 1=4 m/s 的速度与长途客车同向奔跑,问狗能否摆脱被撞的噩运? 解析:(1)由图象可知,长途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x =20 m/s ×0.5 s +12×20 m/s ×(4.5 s -0.5 s)=50 m.(2)长途客车制动时的加速度a =Δv Δt =0-204.5-0.5 m/s 2=-5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客车行驶方向相反.(3)当客车由v 0=20 m/s 减速到v 1=4 m/s 时,需要的时间t =Δv a =4 m/s -20 m/s-5 m/s 2=3.2 s 司机从看到狗到速度减为v 1=4 m/s 所通过的位移为x 1=v 0t 1+v 21-v 202a =20×0.5 m +42-2022×(-5)m =48.4 m而狗通过的位移为x 2=v 1(t 1+t )=4×(0.5+3.2) m =14.8 m 因为14.8 m +30 m<48.4 m ,所以狗会被撞上. 答案:见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综合检测 教科版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综合检测 教科版

《直线运动》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8~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如图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9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C )A.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B.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50 km/hC.赛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为150 km/hD.赛车经过路标C时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km/h,故A,B错误.赛车经过C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50 km/h,故C正确.赛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方向为运动方向,并不是由A指向B,故D错误.2.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直尺,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计算反应时间.为简化计算,某同学将直尺刻度进行了改进,先把直尺零刻度线朝向下,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相对应的反应时间(单位为s)刻度线,制成了“反应时间测量仪”.下列四幅图中反应时间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 C )解析:由题可知,乙同学手的位置在开始时应放在0刻度处,所以反应时间0刻度要在下边.由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2可知,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随时间的增大,刻度尺上的间距增大.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图C是正确的.3.某质点在0~3 s内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B.t=3 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C.质点在第2 s内的加速度与第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与第3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由于v 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线可知,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大于第2 s内的位移,故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故选项A错误;由图线可知t=3 s时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0~2 s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和2~3 s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代数和,故此时质点的位移不是最大,选项B错误;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质点在第2 s内的加速度与第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为正,第3 s内的位移为负,“面积”大小相等,故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与第3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正确.4.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 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B )A.p小球先到B.q小球先到C.两小球同时到D.无法确定解析:可以利用v t图像(这里的v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s)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v t图像中作出p,q的速率图线,显然开始时q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q用的时间较少.5.动车的时速可达300 km以上,但它的启动加速度并不是很大,是一种非常舒适的高速列车.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10 s,紧接着通过第二个60 m 所用的时间是6 s.则( A )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解析:设通过第一个60 m的平均速度为v1,可以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速度v1m/s;通过第二个60 m 的平均速度为v2,可以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v2=10 m/s.即经8 s时间,动车速度由v1变为v2,根据v t=v0+at得a=0.5 m/s2,由再接下来的6 s和前面的6 s是连续相等的时间,则有Δx=aT2,即x-60 m=aT2,解得x=78 m.故选项A正确.6.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 t图像如图所示,图像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近D.物体c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位移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线斜率看出,a,b两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正负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a物体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则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故C错误.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x=v 02,可知,x t图像是抛物线,所以物体c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7.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相距20 m同向行驶,乙在前、甲在后.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辆车刹车时的v t图像如图,则( C )A.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112.5 mB.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90 mC.若两车发生碰撞,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解析:由题图得,甲汽车的加速度2,t=20 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则v t=v0+at=5 m/s,若两车发生碰撞,则开始刹车时两车的间距Δx≤x甲-x乙(5+25)×20(5+15)×20 m=100 m,选项A,B错误;因为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且甲的加速度大,即甲的速度减小得快,当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时,若甲没追上乙,则甲与乙不可能发生碰撞,故若两车发生碰撞,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选项C正确,D错误.8.我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经过约8天的绕月飞行,从近月点开始制动下降.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着陆在月球的虹湾以东区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嫦娥三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B.在观测“嫦娥三号”绕月运行周期时可将其看成质点C.8天是时刻,21时11分是时间D.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解析:“嫦娥三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月球为参考系的,A错误;在观测“嫦娥三号”绕月运行周期时探测器的形状和大小是次要因素,可以忽略,能看做一个质点,B正确;8天表示探测器绕月球飞行的时间,21时11分表示探测器着陆的那一瞬间,为时刻,C错误;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D正确.9.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2∶1B.∶1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2∶1D.∶2解析: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则a1∶a2=1∶2,故A错误;知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均为,即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B正确,D错误;根据知,加速和减速运动的位移之比为2∶1,C正确.10.某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BC )A.第1 s内加速运动,第2,3 s内减速运动,第3 s末回到出发点B.第1 s末和第4 s末速度都是8 m/sC.第2 s末物体位移是10 mD.第3 s末速度为零,且此时开始改变运动方向解析:物体在第1 s内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第2,3 s内沿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由Δv=at 可知,图线与t轴间“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可知,3 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所以第3 s末没有回到出发点,故A错误;第1 s末速度为v=a1t1=8×1 m/s=8 m/s;根据“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得4 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8 m/s,所以第4 s末速度是8 m/s,故B正确;第2 s末物体的位移x21t1·t28×12+8×1×4×12) m=10 m,C正确;第3 s末速度为零,接着重复前一个周期的运动,仍沿原方向运动,故D错误.11.将一个物体在t=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0.8 s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 m/s(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物体一定是在t=3.2 s时回到抛出点B.t=0.8 s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16 m/sD.t=0.8 s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解析: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0.8 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gt=10×0.8 m/s=8 m/s,由于初速度不为零,可知t=0.8 s时刻速度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上,不可能竖直向下,物体处于抛出点的上方,故B,D错误;由v t=v0-gt,代入数据解得v0=16 m/s,则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1则回到抛出点的时间t=2t1=2×1.6 s=3.2 s,故A,C正确.1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像(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BC )A.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该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0D.该物体在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0解析:+2ax,对比图像可知,a<0,即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加速度大小为正确;该物体在位移中点时v2则C正确;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零,故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v0,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4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所打纸带如图(乙).(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1)由打出的纸带可知,实验时纸带的(选填“A”或“B”)端应和重物相连接.(2)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重物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可知纸带的B端应和重物相连接.(2)根据x23-x78=5gT2得2=9.60 m/s2.答案:(1)B(1分) (2)9.60(3分)14.(7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加速度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两个光电门A,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由静止释放的滑块沿倾斜气垫导轨匀加速运动通过光电门A,B,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B的遮光时间分别为Δt a,Δt b和遮光条从A到B的时间t.(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mm.由所测物理量计算得到滑块加速度大小a= (用Δt a,Δt b,t,d表示).(2)在该实验中选用的遮光条宽度很窄,其理由是.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 mm+0.05 mm×5=2.25 mm,滑块经过A的速度v a经过B的速度v b因此滑块的加速度为(2)在很小的位移内,近似地认为平均速度为瞬时速度,所以遮光条宽度很窄时可减小测量误差.答案:(1)2.25(2分) 分) (2)很小位移内,平均速度可认为是瞬时速度(2分)15.(8分)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L,由A到B和B到C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4 s,t2=2 s,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的加速度;(2)A点与出发点的距离.解析:(1)AB段的平均速度v1分)BC段的平均速度v2, (1分)小球的加速度分)(2)v=v0+at得小球经过A点的速度v A=v1, (2分)A点与出发点的距离为. (2分)答案16.(9分)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游泳池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小木球离水面7.2 m高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经1.50 s后落入池底速度刚好为零,假定木球在水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木球在水中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游泳池水的深度.解析:(1)设木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由运动学公式得h1分)代入数据解得t1=1.2 s (1分)木球入水时的速度v=gt1=12 m/s (1分)木球在水中运动的时间t2=1.5 s-t1=0.3 s(1分)木球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2=-40 m/s2, (2分)加速度大小为40 m/s2. (1分)(2)游泳池水的深度h220.3 m=1.8 m. (2分)答案:(1)40 m/s2(2)1.8 m17.(12分)两小车在相互靠近的两条平直的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A车在后,B车在前,初速度分别为v A=6 m/s,v B=2 m/s.当两车相距x=3.5 m时,A车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 A=1 m/s2刹车并停止运动,求:(1)A车超过B车后,保持在B车前方的时间;(2)A车超过B车后,领先B车的最大距离;解析:(1)设A车经时间t追上B车,对A车,x A=v A A t2 (1分)对B车,x B=v B t (1分)相遇时有x A=x B+x (1分)解得t1=1 s,t2=7 s (1分)显然t1为A车追上B车所用时间,由于t2故t2为A车停下后被B车追上的时间; (1分)设从开始到A车被B车追上用时为t3,则v B t3解得t3=7.25 s (1分)所以Δt=t3-t1,解得Δt=6.25 s. (1分)(2)设当A车与B车速度相等用时为t4,则v A-a A t4=v B,t4=4 s (1分)则此过程中A车位移x A′=v A t4A分)B车位移x B′=v B t4 (1分)故A,B最大间距为Δx=x+x B′-x A′, (1分)解得Δx=4.5 m. (1分)答案:(1)6.25 s (2)4.5 m18.(12分)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这种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相较人工收费,通道通行能力大大提升.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道路上有并行的甲、乙两辆汽车,都以v1=15 m/s的速度朝收费站沿直线匀速行驶,现甲车过ETC通道,需要在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虚线EF处速度正好减为v2=5 m/s,在虚线EF与收费站中心线之间以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收费站中心线后才加速行驶恢复原来速度,虚线EF处与收费站中心线的距离d=10 m.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在中心线前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至中心线处恰好速度为零,经过20 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行驶恢复原来速度.已知甲、乙两车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1 m/s2,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2 m/s2.(1)甲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原来速度过程中的位移大小是多少?(2)假设进入人工收费通道的是一列车队且匀速行驶,车距都为Δx,当乙车从中心线启动行驶78.125 m时,乙车后一辆车刚好停在中心线上,则Δx为多大?解析:(1)甲车过ETC通道时,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1分)可得x1=50 m (1分)加速过程中恢复原来速度的位移x2分)可得x2=100 m (1分)所以总的位移x总=x1+d+x2=160 m. (1分)(2)乙车匀减速时间为t1,在中心线处的停车时间t2=20 s,匀加速78.125 m的时间t3分)在乙车所用时间t=t1+t2+t3内,其后一辆车是先匀速行驶,后减速行驶,刚好停在中心线上的.该车匀减速时间也是t1,因此该车匀速行驶的时间为Δt =t2+t3=32.5 s, (2分)故两车正常行驶时的车距等于在前一辆车停车时间t2和加速时间t3内以速度v1匀速行驶的距离,即Δx=v1(t2+t3)=487.5 m. (3分)答案:(1)160 m (2)487.5 m。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教科版)试题:第一章 直线运动 综合检测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教科版)试题:第一章 直线运动 综合检测

《直线运动》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8~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如图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 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9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C )A.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B.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50 km/hC.赛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为150 km/hD.赛车经过路标C时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km/h,故A,B 错误.赛车经过C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50 km/h,故C正确.赛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方向为运动方向,并不是由A指向B,故D错误.2.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直尺,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计算反应时间.为简化计算,某同学将直尺刻度进行了改进,先把直尺零刻度线朝向下,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相对应的反应时间(单位为s)刻度线,制成了“反应时间测量仪”.下列四幅图中反应时间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 C )解析:由题可知,乙同学手的位置在开始时应放在0刻度处,所以反应时间0刻度要在下边.由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2可知,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随时间的增大,刻度尺上的间距增大.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图C是正确的.3.某质点在0~3 s内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B.t=3 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C.质点在第2 s内的加速度与第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与第3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由于v 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线可知,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大于第2 s内的位移,故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故选项A错误;由图线可知t=3 s时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0~2 s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和2~3 s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代数和,故此时质点的位移不是最大,选项B错误;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质点在第2 s内的加速度与第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为正,第3 s内的位移为负,“面积”大小相等,故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与第3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正确.4.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B )A.p小球先到B.q小球先到C.两小球同时到D.无法确定解析:可以利用v t图像(这里的v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s)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v t图像中作出p,q的速率图线,显然开始时q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q用的时间较少.5.动车的时速可达300 km以上,但它的启动加速度并不是很大,是一种非常舒适的高速列车.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10 s,紧接着通过第二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6 s.则( A )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解析:设通过第一个60 m的平均速度为v1,可以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速度v1通过第二个60 m 的平均速度为v2,可以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v2即经8 s时间,动车速度由v1变为v2,根据v t=v0+at得a=0.5 m/s2,由再接下来的6 s和前面的6 s是连续相等的时间,则有Δx=aT2,即x-60 m=aT2,解得x=78 m.故选项A正确.6.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 t图像如图所示,图像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近D.物体c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位移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线斜率看出,a,b两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正负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a 物体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则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故C错误.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x=v0t+2,可知,x t图像是抛物线,所以物体c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7.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相距20 m同向行驶,乙在前、甲在后.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辆车刹车时的v t图像如图,则( C )A.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112.5 mB.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90 mC.若两车发生碰撞,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解析:由题图得,甲汽车的加速度2,t=20 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则v t=v0+at=5 m/s,若两车发生碰撞,则开始刹车时两车的间距Δx≤x甲-x乙(5+25)×20 (5+15)×20 m=100 m,选项A,B错误;因为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且甲的加速度大,即甲的速度减小得快,当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时,若甲没追上乙,则甲与乙不可能发生碰撞,故若两车发生碰撞,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选项C正确,D错误.8.我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经过约8天的绕月飞行,从近月点开始制动下降.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着陆在月球的虹湾以东区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嫦娥三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B.在观测“嫦娥三号”绕月运行周期时可将其看成质点C.8天是时刻,21时11分是时间D.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解析:“嫦娥三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月球为参考系的,A错误;在观测“嫦娥三号”绕月运行周期时探测器的形状和大小是次要因素,可以忽略,能看做一个质点,B正确;8天表示探测器绕月球飞行的时间,21时11分表示探测器着陆的那一瞬间,为时刻,C错误;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D正确.9.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2∶1B.∶1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2∶1D.∶2解析: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则a1∶a2=1∶2,故A错误;知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均为即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B正确,D错误;根据知,加速和减速运动的位移之比为2∶1,C正确.10.某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BC )A.第1 s内加速运动,第2,3 s内减速运动,第3 s末回到出发点B.第1 s末和第4 s末速度都是8 m/sC.第2 s末物体位移是10 mD.第3 s末速度为零,且此时开始改变运动方向解析:物体在第1 s内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第2,3 s内沿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由Δv=at可知,图线与t轴间“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可知,3 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所以第3 s末没有回到出发点,故A 错误;第1 s末速度为v=a1t1=8×1 m/s=8 m/s;根据“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得4 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8 m/s,所以第4 s末速度是8 m/s,故B正确;第2 s末物体的位移x21t1·t2(8×12+8×1×4×12) m=10 m,C正确;第3 s末速度为零,接着重复前一个周期的运动,仍沿原方向运动,故D错误.11.将一个物体在t=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0.8 s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 m/s(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物体一定是在t=3.2 s时回到抛出点B.t=0.8 s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16 m/sD.t=0.8 s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解析: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0.8 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gt=10×0.8 m/s=8 m/s,由于初速度不为零,可知t=0.8 s时刻速度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上,不可能竖直向下,物体处于抛出点的上方,故B,D错误;由v t=v0-gt,代入数据解得v0=16 m/s,则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1s,则回到抛出点的时间t=2t1=2×1.6 s=3.2 s,故A,C正确.1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像(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BC )A.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C.该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0D.该物体在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0解析:对比图像可知,a<0,即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加速度大小为正确;该物体在位移中点时v2则正确;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零,故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0,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4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所打纸带如图(乙).(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1)由打出的纸带可知,实验时纸带的(选填“A”或“B”)端应和重物相连接.(2)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重物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可知纸带的B端应和重物相连接.(2)根据x23-x78=5gT2得g=2=9.60 m/s2.答案:(1)B(1分) (2)9.60(3分)14.(7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加速度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两个光电门A,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由静止释放的滑块沿倾斜气垫导轨匀加速运动通过光电门A,B,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B的遮光时间分别为Δt a,Δt b和遮光条从A到B的时间t.(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mm.由所测物理量计算得到滑块加速度大小a= (用Δt a,Δt b,t,d表示).(2)在该实验中选用的遮光条宽度很窄,其理由是. 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2 mm+0.05 mm×5=2.25 mm,滑块经过A的速度v a经过B的速度v b=,因此滑块的加速度为a=(2)在很小的位移内,近似地认为平均速度为瞬时速度,所以遮光条宽度很窄时可减小测量误差.答案:(1)2.25(2分) 分) (2)很小位移内,平均速度可认为是瞬时速度(2分)15.(8分)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L,由A到B和B到C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4 s,t2=2 s,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的加速度;(2)A点与出发点的距离.解析:(1)AB段的平均速度v1分)BC段的平均速度v2, (1分)小球的加速度分)(2)v=v0+at得小球经过A点的速度v A=v1分)A点与出发点的距离为x=分)答案:(1)16.(9分)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游泳池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小木球离水面7.2 m高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经1.50 s后落入池底速度刚好为零,假定木球在水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木球在水中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游泳池水的深度.解析:(1)设木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由运动学公式得h1分)代入数据解得t1=1.2 s (1分)木球入水时的速度v=gt1=12 m/s (1分)木球在水中运动的时间t2=1.5 s-t1=0.3 s(1分)木球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a=2=-40 m/s2, (2分)加速度大小为40 m/s2. (1分)(2)游泳池水的深度h22×0.3 m=1.8 m. (2分)答案:(1)40 m/s2(2)1.8 m17.(12分)两小车在相互靠近的两条平直的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A 车在后,B车在前,初速度分别为v A=6 m/s,v B=2 m/s.当两车相距x=3.5 m时,A车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 A=1 m/s2刹车并停止运动,求:(1)A车超过B车后,保持在B车前方的时间;(2)A车超过B车后,领先B车的最大距离;解析:(1)设A车经时间t追上B车,对A车,x A=v A A t2 (1分)对B车,x B=v B t (1分)相遇时有x A=x B+x (1分)解得t1=1 s,t2=7 s (1分)显然t1为A车追上B车所用时间,由于t2故t2为A车停下后被B车追上的时间; (1分)设从开始到A车被B车追上用时为t3,则v B t3解得t3=7.25 s (1分)所以Δt=t3-t1,解得Δt=6.25 s. (1分)(2)设当A车与B车速度相等用时为t4,则v A-a A t4=v B,t4=4 s (1分)则此过程中A车位移x A′=v A t4A分)B车位移x B′=v B t4 (1分)故A,B最大间距为Δx=x+x B′-x A′, (1分)解得Δx=4.5 m. (1分)答案:(1)6.25 s (2)4.5 m18.(12分)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这种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相较人工收费,通道通行能力大大提升.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道路上有并行的甲、乙两辆汽车,都以v1=15 m/s的速度朝收费站沿直线匀速行驶,现甲车过ETC通道,需要在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虚线EF 处速度正好减为v2=5 m/s,在虚线EF与收费站中心线之间以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收费站中心线后才加速行驶恢复原来速度,虚线EF处与收费站中心线的距离d=10 m.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在中心线前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至中心线处恰好速度为零,经过20 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行驶恢复原来速度.已知甲、乙两车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1 m/s2,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2 m/s2.(1)甲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原来速度过程中的位移大小是多少?(2)假设进入人工收费通道的是一列车队且匀速行驶,车距都为Δx,当乙车从中心线启动行驶78.125 m时,乙车后一辆车刚好停在中心线上,则Δx为多大?解析:(1)甲车过ETC通道时,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1分)可得x1=50 m (1分)加速过程中恢复原来速度的位移x2分)可得x2=100 m (1分)所以总的位移x总=x1+d+x2=160 m. (1分)(2)乙车匀减速时间为t1,在中心线处的停车时间t2=20 s,匀加速78.125 m的时间t3分)在乙车所用时间t=t1+t2+t3内,其后一辆车是先匀速行驶,后减速行驶,刚好停在中心线上的.该车匀减速时间也是t1,因此该车匀速行驶的时间为Δt =t2+t3=32.5 s, (2分)故两车正常行驶时的车距等于在前一辆车停车时间t2和加速时间t3内以速度v1匀速行驶的距离,即Δx=v1(t2+t3)=487.5 m. (3分)答案:(1)160 m (2)487.5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直线运动
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
B.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
C.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
D.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D 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一定相等,选项A错误;质点
不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选项B错误;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但是速度是指平均速度在时间趋近于零时的极限值,选项C错误;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

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答案 B 空中加油时两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本题选B。

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由于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很大
B.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一定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C.加速度不变(且不为零)时,速度也有可能保持不变
D.加速度逐渐增加时,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
答案 B 匀速行驶的列车,加速度为0,A项错误;由a=知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始终相同,B 项正确;加速度不变(不为零)时,速度均匀地变化,故C项错误;如果加速度逐渐增加但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将做减速运动,故D项错误。

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3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2 s内的位移是10 m
B.前3 s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
C.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是4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3 m/s
答案 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式可知,该质点的初速度v0=3 m/s,加速度a=4 m/s2,所以第2 s内的位移s2=(3×2+2×22) m-(3×1+2×12) m=9 m,A项错误;前 3 s 内的位移x=(3×3+2×32)m=27 m,
前3 s内的平均速度= m/s=9 m/s,B项错误;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Δx=aT2=4×12 m=4 m,C项正确;任意1 s内速度增量Δv=at=4 m/s,D项错误。

5.小球每隔0.2 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度为6 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

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取g=10 m/s2)(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答案 C 小球在抛出点上方运动的时间t== s=1.2 s。

因每隔0.2 s在抛出点抛出一个小
球,因此第一个小球在1.2 s 的时间内能遇上n=-1=5个小球,故选项C正确。

6.火车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开始刹车后的第 1 s 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答案 C 由Δx=-aT2知a=-2 m/s2,在第1 s内,由x1=v0t1+a得v0=10 m/s,汽车减速时间t=-=5 s,
则 6 s 内的位移应为运动 5 s 内的位移,x=·t=25 m,C正确。

7.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前2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3秒末物体速度为6 m/s
C.前5秒物体的位移为30 m
D.5秒末物体返回出发点
答案 B 前2秒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项错误;由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可计算出前5秒
物体的位移为:x=(2+5)×6 m=21 m,所以C、D选项均错误。

由图可直接读出3 s末物体的速度为6 m/s,B 正确。

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 AB=BC=CD=DE,一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 B∶v C∶v D∶v E=1∶∶∶2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 E=2t B=t C=2t D/
C.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v B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v A=v C-v B=v D-v C=v E-v D
答案 D 由-=2ax及v0=0得v B∶v C∶v D∶v E=1∶∶∶2,即A正确。

由x=at2得t=,则
t B=,t C=,t D=,t E=,由此可知B正确。

由=得 t AB=t BE,即物体经过B点的时刻为整个过程的中间时刻,故=v B,C正确。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时间相等(而不是位移相等),则速度增量相等,故D错误。

9.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可求得( )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答案 C 质点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照相机照相时,闪光时间间隔都相同,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质点通过的位移为x1,第二次、第三次闪光时间间隔内质点位移为x2,第三、四次闪光时间间隔内质点位移为x3,则有x3-x2=x2-x1,所以x2=5 m。

由于不知道闪光的周期,无法求初速度、第1次闪光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故只有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0.(12分)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

在纸带上选择7个计数点A、B、C、D、E、F、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①A、B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s;
②小车在B点的速度v B= m/s,CE间的平均速度= m/s;
③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

答案①0.1②0.250.45 ③1.0
解析①由题可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5× s=0.1 s
②v B=== m/s=0.25 m/s
== m/s=0.45 m/s
③由Δx=aT2知
a=
=×10-2 m/s2
=1.0 m/s2
11.(17分)如图1所示,某直升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6分4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 位置,如图2所示。

已知x AB=5 km,x BC=10 km。

问:
(1)直升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在AB段直升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1)100 m/s (2)1 m/s2
答案(1)设BC段直升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运动的时间为t2。

在AB段直升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1,加速度的大小为a。

对AB段,由平均速度公式得到:
(v+0)/2=x AB/t1①
对BC段,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
v=x BC/t2②
根据直升机10时56分40秒由A出发,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得:
t1+t2=200 s③
联立①②③,代入已知数据解得
v=100 m/s
(2)在AB段,由运动学公式-=2ax得:
a==1 m/s2
12.(17分)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10 m/s,B车在后,速度v B=30 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0=75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 m 才能停下来。

求:
(1)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度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Δt=4 s 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答案见解析
解析(1)B车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由v2-=2a B x
解得a B=-=-2.5 m/s2
画出A、B两列火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计算出两列火车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分别为:
x A=10×8 m=80 m
x B=×8 m=160 m
因x B>x0+x A=155 m,故两车会相撞。

(2)设A车加速度为a A时两车恰不相撞,则两车速度相等时,有:v B+a B t=v A+a A(t-Δt)
此时B车的位移x B'=v B t+a B t2
A车的位移x A'=v A t+a A(t-Δt)2
为使两车不相撞,两车的位移关系满足x B'≤x0+x A'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 A'≥0.83 m/s2
即A车的加速度至少为0.83 m/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