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二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2019高考历史二轮基础巩固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二轮基础巩固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8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4题〕古代中国“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言必称三代”说明秦朝和两汉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B、“子曰诗云”强调诸子百家和唐朝诗歌对中国文化影响绵长C、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D、古代文学呈现古典与高雅的趋势2、《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一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①小农经济②工官制度③儒家伦理道德④法家法治观念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3、〔2018年1月湛江市一模14题〕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4、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群臣强烈要求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不接受.这说明〔〕.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5、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诚敬存之B.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D.读圣贤书6、〔2018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1题〕以下观点,表达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的有A、“天下为主,君为客”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真理”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7、〔2018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一模〕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A、①②B、①C、②D、③8、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社会根源是〔〕。
高三历史教案-2018年高考热点突破(4)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受到的冲击 最新
儒家思想及演变一、知识梳理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儒家的思想主张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再加上法家等治国思想实践失败的教训特别是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挥使其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而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
《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
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
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
(4分)(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3)材料三中朱熹、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2分)(4)材料四作者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4分)对待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2分)【答案】(1)关键:取信于民(2分)“未取得成功”的原因: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
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崇。
(4分)(2)主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原因: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需要(2分)(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2分)(4)观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答出两点即得4分)态度: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2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即可概括出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取信于民。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传承与交流 知识点总结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传承与交流 知识结构专题线索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思想上自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过程。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儒家思想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这一思想体系能够不断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线索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科技成就辉煌,农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成就突出,四大发明更是推动了近代西方社会的成功转型。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线索三 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交融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突出,源远流长,学校、书籍、图书馆等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民族间、中外之间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圈形成和扩大。
考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时期 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儒学,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西汉时期(改造和正统)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此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魏晋隋唐时期(挑战与危机)佛、道、儒三教并存,玄学盛行,儒学危机,儒家学者掀起复兴儒学运动 宋明时期(转型与成熟)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王守仁在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2.传统文化优秀内涵内涵表现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孔子提出“仁”;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高考历史二轮重难点突破 16 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含2013真题)[ 高考]
十六、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核心考点】(一)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1.战国时期:被冷落(1)原因:其学说强调道德感化,重视伦理亲情,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2)先秦时期的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秦朝:遭压制、摧残(1)原因: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秦政权,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2)特点: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3.西汉:独尊(1)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倡导“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宣扬“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2)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4.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1)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2)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
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3)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
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长效热点03 儒家思想的演变自然经济下的古代中国-备战2018年高考历史-高考题中学考法-中国史 含解析 精品
专题一自然经济下的古代中国长效热点03 儒家思想的演变该热点是高考考查重点。
备考时要注重把握和理解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孔孟儒学到汉代儒学,再到宋明理学以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注意联系近代康有为等人在维新变法背景下对儒学的改造、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西方思想碰撞的背景下知识分子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儒学的发展命运。
另外,在备考时要特别掌握儒学对当今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真题探源(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解题思路】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和答案来源【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资料-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十二)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考查内角度一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角度二 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儒家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
(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心、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考向二秦汉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2018年1月9日考向二秦汉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高三检测)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从中可以得知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参考答案】B【解题必备】命题者常通过文献资料和社会现象等方式考查秦汉以来儒学的发展历程,复习备考时注意把握汉代儒学的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具体内容如下:一、汉代“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的形成1.形成过程(1)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2)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西汉,面临着生产遭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学科%网(3)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温和的儒家思想为宜。
汉武帝一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崇儒尚法”,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2.发展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存在时间较长的汉、唐、明、清等封建统一王朝。
3.影响儒、道、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华部分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作用。
二、全面认识理学(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对理学的基本认识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1.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汉代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同时,汉代新儒学又增加了“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汉代新儒学所继承,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
汉代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全面评价董伸舒的新儒学思想(1)“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制度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
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6.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不完善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程度上看,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这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
备战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备战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汉代太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的太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思想,《诗》《书》《春秋》都是儒家经典,《墨子》是墨家经典,故排除③,所以答案选C. ①②④。
是汉代太学教学的主要内容,2、下列属于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主张的是( )A.天理的核心是“仁”B.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强调“知行合一”【答案】D3、下列有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批判的内容及影响,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挑战正统,提倡个性B.批判专制,否定帝权C.批判抑商,主张工商皆本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答案】D4、汉武帝以前的丞相,多为功臣或功臣子弟;汉武帝之后,丞相中出身于齐鲁地区的人开始增多,昭帝朝四位丞相中的两位、宣帝朝五位丞相中的三位就来自上述地区。
这反映出汉代()A.君主专制的加强B.儒学地位的提升C.中央集权的强化D.政治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结合教材知识,汉武帝开始推崇儒家教育,儒家思想治国,而之前儒家思想并未成为正统思想,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知识,齐鲁地区是孔孟故里,丞相是主管全国政务的最高官员,在儒家教育官方化的时间并不长的情况下,急需可以用儒家治国的人才就需要从齐鲁地区选拔,故选B。
这是地域问题,选齐鲁之地的人做丞相,不代表君主专制就会加强,故排除A。
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来说的,选齐鲁之地的人做丞相,不是为了是控制齐鲁一地,故排除C。
汉王朝并非定都于齐鲁,故排除D。
5、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他将《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的治乱兴衰。
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
第03周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君之周末培优君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原卷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关于诸子百家形成的源头,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这样写道:“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据此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是A.卿士阶层的瓦解B.官僚政治的初步形成C.铁犁牛耕的推广D.周王室的衰微2.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不合时宜B.礼法并用C.厚古薄今D.源远流长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4.《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
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
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
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5.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构建“天”的哲学的目的是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性B.吸收道家、阴阳家的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6.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汉至清儒家思想的发展及演变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汉至清儒家思想的发展及演变1.汉武帝时期采取〝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霸道杂之。
〞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位置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D.有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2.有学者以为:〝秦朝消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临时被推祟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成功。
〞这里,〝法家的一个成功〞指的是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B.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C.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D.法家思想民主原那么的成功3.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
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文雅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A.失掉各个阶级和阶级的分歧认可B.末尾成为居于统治位置的官方哲学C.实际体系日渐完善并走向迷信化D.对维护君主民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4.下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
这说明A.〝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体系B.陆王心学没有突破程朱理学藩篱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D.陆王心学承袭程朱理学中心思念5.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基本上反映了A.社会治安好转招致生灵涂炭B.商品经济不时开展的诉求C.民本思想替代君主民客观念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6.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开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开展演化的重要转机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练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高频点3 (专题提升)儒家思想的演进与现代价值含答案
高频点3 儒家思想的演进与现代价值(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浙江绍兴一模)如何理性看待社会中的等级身份,彰显平等价值。
东西方思想家中有人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有人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有的倡导“人生而自由”。
下列人物中,分别表达了这些主张的有( )①墨翟②孟轲③塞内卡④卢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墨子“兼爱”的思想中包含平等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故①正确;孟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政、德治、性善论、民贵君轻等,未涉及自由平等的内容,故②错误;塞内卡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该学派主张“人生而平等”,故③正确;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2.(2015·湖南岳阳二模)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
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解析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观点太片面,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荀子和韩愈等儒家学者对名家和佛教思想中不切实际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折射出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思想特点,故C项正确;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没有全面体现材料本质,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5·四川广安二模)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
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解析“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属于西方英美法系特点,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儒家思想,注重“仁”和“礼”思想,法律体现礼刑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属于印度法系,故C项错误;“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属于思想特点,不是法系特点,故D项错误。
【精品】高考历史-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卷
2019年高考历史第三部分专题17 突破点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1.[重庆2018调研]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
这说明( )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2.[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月考]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
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B.政治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3.[山西太原2018期中]孔子弟子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由此可知,孔子在此追求的是( )A.为政以德 B.天下有道C.民贵君轻 D.敬天保民4.[宁夏银川一中2018月考]《中华文化史》一书中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 B.君主受命于天C.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为主君为客5.[辽宁沈阳2018 一模]《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可以让匹夫功成名就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实现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6.[河南名校联盟2018段考]汉代的经和传分离,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
材料说明当时( ) A.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B.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C.儒学研究陷入零散与烦琐D.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7.[安徽芜湖2018一模]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不久因劣迹斑斑、不学无术被废黜,封为海昏侯。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业水平过关
专题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业水平过关(十六)一、单项选择题Ⅰ1.(2018·广州学考模拟)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从而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得学术下移,故A 项正确。
答案:A2.(2018·潮州学考模拟)“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无为而治”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主张。
答案:C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从不同阶层、群体出发,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因此答案选择B项。
答案:B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 ) A.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C.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D.提供了兼爱思想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主张“仁”、“仁政”,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故C项正确。
A项是法家的思想主张;B项是道家的思想主张;D项是墨家的思想主张。
答案:C5.(2018·佛山学考模拟)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B.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解析:A、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影响。
儒学之所以发展为正统思想,是因为其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选B项。
答案:B6.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需要C.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大一统”主要强调的是政治上的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的则是思想上的统一。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人教版高
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X,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 项错误。
【答案】C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X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质量检测(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2017·深圳调研)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
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解析:选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材料中内容相符,故A项正确。
2.“尚贤”是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的共同主张。
其中,墨子更是提出“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关系变动剧烈B.宗法等级趋于崩溃C.加强集权急需人才D.手工业者地位提高解析:选A材料“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体现了一种选贤任能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关系剧变,故A项正确。
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解析:选D一方面,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是对孔子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其理论又是对孟子思想的彻底否定与颠覆,故D项正确。
4.《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
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问学”一分为二。
这表明()A.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B.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C.知识与道德的密不可分D.王阳明继承了朱学的衣钵解析:选B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其在本质上都属于儒学思想的范畴,在世界本原、人性等方面都是一致的,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本质区别就是在探究“理”的方式上不同,朱学主张“格物致知”,而陆学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这是一种治学方法方面的差异,故B项正确;强调知识与道德的密切关系,这是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观点,故C项错误;明代理学大家王阳明是继承了陆学的衣钵,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1.07儒家思想
3. (16江苏卷)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 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
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 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
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 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7.(2018全国卷二)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 “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 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 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工夫之则猛烈押 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2.(16全国一)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 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唯物天下唯气
人欲存 反专制
经世致用
兴亡实务 批天理 存人欲
同:认同天理;维护纲常;吸收佛道。 异:天理来源;认识把握天理的方法途径。
项目 先秦儒家 汉儒 魏晋隋唐 宋理学
心学 明清新声
人物 观点 特点 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月9日
考向二秦汉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8年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高三检测)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从中可以得知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命题者常通过文献资料和社会现象等方式考查秦汉以来儒学的发展历程,复习备考时注意把握汉代儒学的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汉代“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2)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西汉,面临着生产遭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3)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温和的儒家思想为宜。
汉武帝一方
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崇儒尚法”,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2.发展
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存在时间较长的汉、唐、明、清等封建统一王朝。
3.影响
儒、道、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华部分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作用。
二、全面认识理学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对理学的基本认识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3.程朱理学
(1)主要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2)思想主张
①程颢、程颐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②朱熹(理学之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地位
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
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儒学走向成熟。
4.陆王心学
(1)主要代表及主张、王阳明
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吸取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2)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了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体现了务实和自强的精神。
⑤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消极方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和重理轻法观念等属于封建糟粕,应予以批判、抛弃。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
以“孝廉”作为选才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
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
也
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B.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
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
A.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郁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
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
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
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
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
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
(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
(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D【解析】“孝”是儒家所提倡的,而以“孝廉”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会起到加快儒学政治化进程的作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春秋战国时士人就已经步入了政治舞台,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是注重孝廉但并不能保证官员廉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答案】(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
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2)不同点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
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
社会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
(3)主要趋势:世俗化、社会化。
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
第二小问,由材料“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和“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可见朱熹传播理学的路径有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第(2)问,由材料“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
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
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可见,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可以从传播对象、社会论和社会意义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