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爱莲说》教案 (新版)语文版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明确:这就是“衬托”手法,用“菊花’与”牡丹“来衬托”莲“,表达作者得思想感情。
通过让学生在分组中学会团结协作,同时也拓宽学生得思维空间,可以提高学生得自主阅读能力,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检查预习,疏通文意。
1、提问:题目就是“爱莲说”,那么,在您瞧来,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这几次都就是从什么方面介绍得?
2.作者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您同意作者得瞧法吗?请说明理由。
3、本文就是写“爱莲”,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1、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明确: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方面描绘了莲得可爱形象。
诱思导学,分析寄托。
1、有人说:做人做事只在特定时刻需要“出漪泥而不染”。您如何瞧待这个问题?
2、整篇文章通过“莲”来表达自己得志趣,在我们所学过或接触到得文章里,有过这样得文章吗?举例谈谈。
3、请同学介绍您最喜爱得一种花或树等,并说明您喜爱得理由。
1、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根据自己得社会经历,畅谈自己得独特见解。
2、背诵课文,考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及对字词、句子、大意得理解程度。
3、(幻灯投影)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小组在线:疏通全文文意。
1、根据平时收集、积累来回答:莲花
2、个人背诵,齐背课文、
3、翻译、齐读、背诵。
4、小组合作,互相提问、讨论注意重点字词特别就是重点实词得用法。
“良好得开端就是成功得一半。”“兴趣就是最好得老师。”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爱莲说教案语文版
23.爱莲说周敦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境。
(可展示实物,也可制作课件配以诗文、音乐。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
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
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研读课文1板书课题。
(边讲边板书:爱莲说周敦颐dūn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
“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指导顺畅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2)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
(3)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
评点时,注意形义的点拨。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染(rǎn)亵(xiè)玩隐逸(yì)噫(yī)鲜(xiǎn)有闻(4)学生齐读课文。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爱莲说》精品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精品教案语文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周敦颐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掌握衬托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体味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属于后一种。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人。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通判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后来,人们便把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板书课题——爱莲说。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2、随堂练笔: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案例名称
《爱莲说》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提供者
陈友财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问题的设计上,关注体现梯度;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2.讨论分析。明确:这里将“莲”人格化,通过莲的形美,来体现它的神美。从而在“莲”上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情怀。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明确:这是“衬托”手法,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你知道《爱莲说》教案怎么写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1教学设想:《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生:(略)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师: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教案(语文版)
《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说”的特点;2. 继续掌握文言词汇,背诵并默写全文;3. 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诵读——悟读——拓展情感态度方面: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重点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
难点目标:以花喻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1. 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一)1. 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 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明确]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
参考:“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爱莲说教案语文版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分析文章的方法。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爱莲说教案语文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3课《爱莲说》。本课是语文版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通过赞美莲花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文章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展示了莲花的美丽和纯洁,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心灵。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种植莲花,观察莲花的生长过程,体会莲花在自然界中的顽强生命力和美丽姿态,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莲花池的清洁工作,亲身体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教师也会通过学生的课堂笔记和提问记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莲花的故事或展示莲花绘画作品等方式,引出《爱莲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爱莲说》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结合课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文二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文二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篇4一、教学目的1、知识: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2、能力: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德育: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4、重点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
5、目标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上一课字词(二)由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让学生读自己查阅的关于赞美莲花的文章或片断(5分钟)。
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和),看他是怎样抒发对莲花的赞美之情的?(三)简介(见课文下注释)(四)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
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五)请听课文朗读的录音,给生字注音。
(六)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理解文意。
“甚”“蕃”“独”“予”“濯”“清涟”“妖”“蔓”“益”“净”“植”“亵玩”“隐逸”“鲜”“宜乎”(七)学生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
(八)分析课文。
1、课文第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予独爱莲?①“我”为什么独爱莲?因为莲的形象和品质。
莲有怎样的形象和品质?比喻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7个短语让学生先翻译这7个短语,再说比喻意。
教师归纳:文中对莲的描写包括7个短语,句句写莲,而又语语喻人。
写莲的可爱形态,也就是写君子的高尚气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的是莲花的洁身自好,不以妖艳取悦于人。
比喻了人既不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茎挺直独立,决不旁逸斜出。
喻人的胸襟磊落,豁达正直,不结党营私。
“香远益清”——写莲的芳香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而越发清香扑鼻。
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亭亭玉立,纤尘不染,任人观瞻,而有凛然不可侵犯的风姿。
喻人的庄重仪态,高尚气节,威武不屈,令人敬重。
这7个短语从七个方面写莲,合起来描写莲的整体形象。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服及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一、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托物言志及衬托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认识古代仁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而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三、教学设计理念及思路本文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美文,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因而在课堂上可以学生为主理解课文内容,可通过教师范读、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此外,围绕“莲”设计诸多环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充分发挥其联想与想像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法为主,结合设疑提问法、对比分析法、自读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运用多媒体平台,使复杂的内容简约化,并通过图像、动画、音乐、朗读、视频等,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及其步骤(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音乐《茉莉花》,预设情境。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并用一句话说明理由,引入本课所写之物——莲花。
(展示莲花图)2、请学生找出古诗词中赞美莲花的诗句。
(展示莲花池美景组图)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教师解说“莲”莲花,又称荷花、芙蓉,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
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人们不只欣赏莲的外形之美,更欣赏莲的内在品质。
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曾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传世美文《爱莲说》,足见其爱莲之深。
(二)解题及作者简介(幻灯片投影显示)1、标题:“爱莲说”就是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2、体裁:“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爱莲说》教案(2)(新版)语文版
23.爱莲说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
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
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题解1.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说本文写作背景。
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扫清生字词yí 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yì yī xiǎn颐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隐逸噫鲜3.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重点讲解两个重要的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第23课《爱莲说》教案(语文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23课《爱莲说》教案(语文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讲〞的特点。
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技能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明白得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探究明白得莲花的高洁品行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明白得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预备1.教师预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预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讲明课文中不明白得的词语,画出文中不明白得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
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讲〞这一文体。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见过莲花吗?观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不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爱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讲»,尽管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爱莲花要紧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讲»的要紧目的也不是颂扬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那个咨询题。
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爱以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为鼓舞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铬,而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闻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讲»。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画过它,颂扬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行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
2、反复诵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电脑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什么图案吗?对了,是莲花图案。
(学生回答,老师予以肯定。
)莲花自古以来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
赞美莲花的诗句非常多,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就是赞美莲花的。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莲花形象,然后大家谈谈莲花美在哪里?(学生进入、欣赏并且发言)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莲花有关的文章《爱莲说》。
二、简介作者、文体: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
三、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范读、齐读。
四、疏通文句:1、自主阅读,结合注释解析生字、难词。
2、互提解疑。
3、竞赛方式掌握重点。
“可爱者甚蕃”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美艳而不庄重。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益:更加。
“亭亭净植”植:树立。
“予谓菊”谓:认为。
“陶后鲜有闻”鲜:少。
《爱莲说》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爱莲说》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问题的设计上,关注体现梯度;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和教材的注解理解课文大意,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②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字词;③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教学重点】: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旨,理解衬托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预习指导】1.查找资料,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及作者简介.2.搜集有关荷花的知识(如:名字.习性.诗句等).3.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读出节奏.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出示PPT师: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小脸白无暇,洁净又大方,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生:荷花)师:播放有关于荷花的图片(直观性.可感性以及美的享受)师:大家还知道莲花的其它名字吗?(生:荷花.君子花……)师:其实它还叫菡萏.芙蓉,是名称最多的花,也是一种姿态优美.品行高洁的花,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笔下,《诗经》里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那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莲花的诗句呢?(学生回答后)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荷花为题材的文言文《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学生猜谜语学生说荷花名字.说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谜语和说诗句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预习展示,整体感知.1.分析题目,简介〝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生展示后)师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际,莲花盛开,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本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一说,然后师小结:题目〝爱莲说〞意思就是论说作者喜爱莲的道理)2.简介作者(让学生先自由介绍,然后教师小结)本文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宋朝人,哲学家,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3.诵读课文.1)示范读.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2)指生个别读,然后让学生正音.(师强调如下字词)蕃(fán)淤(yū)濯(zhuó)亵(_iè)鲜(_iǎn))3)生自由诵读.4)齐读.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学生展示交流学生听读学生朗读展示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奏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形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三.分组自学,质疑讨论.1.借助于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句意,翻译全文,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注意重点字词特别是重点实词的用法)2.质疑.(向老师提问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的解释或翻译)3.检查自读情况.1)通假字〝蕃〞通〝繁〞,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词类活用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蔓缠绕(不蔓不枝)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枝缠绕(不蔓不枝)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传(香远益清)3)一词多义之:①.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③.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的作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者:①.……的人(可爱者甚蕃)②.〝者〞〝也〞结合,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③.表语音停顿(同予者何人)4)特殊句式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介词)③.同予者何人?(反问句)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宾语前置句)4.带着爱莲的感情齐读课文.5.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小组合作,互相提问.讨论注意重点字词特别是重点实词的用法.师生互动交流朗读课文通过让学生在分组中学会团结协作,同时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四.合作探究教师PPT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1.题目是〝爱莲说〞,那么,在你看来,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这几次都是从什么方面介绍的?2.作者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3.本文是写〝爱莲〞,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4.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精讲,学生听讲批注相关知识通过学生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回答让学生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五.小结梳理,布置作业1.再读课文.2.小结: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3.随堂练笔: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1.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2.在领悟作者精神的同时,把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运用到写作当中.1.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2.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迁移,学以致用.3.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六.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媚于世体态---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风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托物------------------------喻人菊花牡丹对比烘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爱莲说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4.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爱莲说:一种文体。
“莲”是上下结构,草字头应在“连”字之上。
周敦颐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
蕃fán:多独:仅,只自李唐来:唐朝淤泥:污泥濯清涟而不妖: 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不蔓màn 不枝: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益:更加。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在水上。
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xiè: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相当于“呢”。
隐逸:隐居。
噫yī:唉。
陶后鲜有闻:鲜:少。
(xiǎn)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当然三、课文朗读: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四、课文导语:五、常识(分发)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写作背景:《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qióng(茕子(孤儿);茕孑(孤单);茕困(孤苦);茕妻(寡妇);茕疚(因孤单而感忧伤);茕居(寡居) 】嫠(lí.寡妇)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
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
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于南康郡任职时,亲率下属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温馨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
借花述志。
六、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1、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莲花、菊花、牡丹2、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不爱。
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
(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
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3、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庄重);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比喻君子美名远扬);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
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或:“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5、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敬佩、赞美之情。
6、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菊花,花之隐逸者。
牡丹,花之富贵者。
莲花,花之君子者。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是隐逸者,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
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
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第 2 段对菊花、牡丹作出评论,表明爱憎。
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为什么把菊称为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菊花的这种“蕊寒香冷蝶难来”的高洁不正是陶渊明“穷则独善其身”的不苟随时俗的人格写照吗?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为何是富贵者的像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人生态度?描写唐人"盛爱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白居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徐凝)”。
通过这些诗句了解当时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世人纷纷追求奢华的这一社会背景。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提问:君子是怎么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
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
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小结:作者在文中表面是写人们对三种花的喜爱,实质是写人们对三种人生理想的选择。
是在用隐逸者的消极避世和富贵者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君子的倚世独立、不慕荣利的可敬可赞。
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有德者——鲜——惋惜——(正衬)——陈述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慨叹——托物言志——疑问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趋利者——众——讽刺——(反衬)——感叹句▲“菊之爱”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写菊是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
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
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8、比较文中八个“之”的用法:文中有八个带“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水陆草木之花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本文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
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从宽处讲,排比句也可看做骈句。
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属于骈句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两处骈句应该怎样来读呢?“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读时要一扬一抑。
读排比句时,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10、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本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
一个“爱”字连贯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
11、托物言志、衬托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赞美兰花,兰花无论位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赞美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