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说材料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说材料陕州外国语学校霍全新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了解教材,掌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必修课。
今天我解说教材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说。
一、教材地位与编者的意图本章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物态变化之后引入的,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将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如长度、体积、质量、密度,以及测量这些物理量的工具和方法,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者希望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物理研究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编排体系和结构特点从整章来看,教材编写图文并茂、联系实际,循序渐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从每小节来看,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情景和物理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新知、加以应用、拓展提高;另外教材中还有小资料、科学窗、做一做等栏目,这些栏目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掌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
5.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6.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1.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
2.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3.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
五、教学难点1.量杯的刻度特点。
2.探究密度概念的实验。
3.应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
六、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
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其他物理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
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定义。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难点:1. 物质的性质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特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形态等特征。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解释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3. 解释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4.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如冰融化、水蒸发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本质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实例,如铁的生锈、醋的酸味等,引导学生分析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的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区别。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二章综合 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二章综合名师教案2 北师大版一、复习目标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对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6.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7.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二、知识要点三、典型例题例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 可能是[ ]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单位换算的题目.1.76×109nm=1.76×109×10-9m=1.76m答案:A.例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解析]在长度测量中,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精确到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答案:dm(或分米)例3.某同学在沿铅块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随后就把铅块放在天平右盘里,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砝码,从而称出铅块的质量,该同学在实验中出现的两个明显错误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必须首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第一次平衡后才能称量,而此题中没有调节第一次平衡就直接称量了.在称量过程中,左盘应放物体,右盘放砝码,而此题物体砝码位置放反了,本题例重考查天平的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答案:(1)没有调节横梁第一次平衡就来称物体.(2)物体、砝码的位置放错了.例4.给你一架天平,一个烧杯,水,怎样才能测得菜油的密度?[解析]由可知,要测量菜油的密度,必须先测得菜油的质量m和体积V,才能求出其密度ρ,现有天平,烧杯,可测得菜油的质量,但没有量筒或量杯,而无法直接测量菜油的体积,只有借用水(水的密度已知),测出烧杯的容积,或某一记号下的容积,然后倒入等体积的菜油,才可测出它的密度.答案: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则水的质量,由,求得水的体积.(3)在烧杯水面处做一记号后,把水倒掉后并擦干烧杯.(4)在烧杯中缓缓倒入菜油,使油面与记号(原水面)相平,则菜油的体积.(5)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菜油的总质量m2,则菜油的质量m油=m2-m0.(6)菜油的密度.例 5.铝球的体积为400cm3,质量为810g,问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铝=2.7×103kg/m3)[解析]判断物体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是密度知识应用的一类典型题,综合性较强,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比较密度、质量或体积。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2章 物资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4节 新材料及其应用
第4节新材料及其应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其他新材料的有关应用,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录像、教师讲解、同学汇报,了解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2.能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体验收集整理信息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2.通过学习新材料的有关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乐于参加调查、收集资料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品质.【重点】了解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难点】对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交流过程的指导.知识点一纳米材料1.引入.你知道为什么有的裤子不渗水吗?卫星靠什么作为动力来源呢?2.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10-9 m.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合105 nm.4.纳米尺寸物质引起的一系列效应:(1)纳米尺寸物质对光的反射能力非常低.(2)纳米尺寸物质的机械、力学性能成倍的增加.(3)纳米尺寸物质的熔点会大大的降低.(4)纳米尺寸物质有特殊的磁性.5.纳米材料的应用(可通过视频).知识点二“绿色”能源1.引入.(1)一位学者给我们列出了这样一些数字: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将在40年时间内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内用光,煤炭也只能用220年.(2)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意识到那种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将会导致地球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恶化,造成对人类生活方式的破坏.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各类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2.干电池只能用一次,丢弃会污染环境;铅蓄电池能多次使用,但太笨重不宜携带;锂电池:体积小,质量轻,能够多次充电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小;硅光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对环境的完全不会造成污染.3.了解.(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电能的效率为20%左右,价格比较贵.(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电能的效率小于20%,价格比较高.(3)非晶态硅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电能的效率只有13%左右,价格比较便宜,适合推广使用.(4)美国波音公司开发的由砷化镓半导体同锑化镓半导体重叠而成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高达到36%,但这种太阳能太贵,只能用于卫星上使用.知识点三记忆合金1.记忆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钛和镍.2.记忆合金的物理性质:当物体温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跟进训练】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将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1~100 nm,他们的物理性质与较大尺度时相比,发生了异常的变化,这就称为纳米材料.2.下列电池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是( D ) A.干电池 B. 铅蓄电池C.锂粒子电池D.硅光电池3.记忆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特性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外形的变化.4.关于“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中,理解正确的是( C )A.所谓“绿色”能源是指颜色是绿色的能源,如包装纸是绿色的锂电池等B.硅光电池比锂电池更优越绝对无污染C.记忆合金是一种有记忆,能记住原来形状的一种特殊金属D.一般金属合在一起,能制成记忆合金5.我们学习了新材料及其作用,除了纳米材料、“绿色”能源、记忆合金外,写出你还知道的一种新材料的名称.答:超导材料.1.纳米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2.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太阳能.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
初中物理中的物质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中的物质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密度、比热容等概念。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密度计、温度计等。
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物质的比热容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比热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密度计、温度计、烧杯、水、不同密度的固体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2. 演示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密度的固体。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未知物质的密度?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已知物质的密度。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解比热容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用公式表示为 c =Q/(mΔt),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的热量,m为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2. 演示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比热容公式计算未知物质的比热容?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比热容公式计算已知物质的比热容。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拓展思考:密度和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上?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二.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名师教案2 北师大版
2.2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常用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由于质量是学生认识各种物质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天平的正确使用又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因此本节内容比较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 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数量级观念。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的初步认识。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会利用它测量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感受测量是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质量的含义。
(2)会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难点:(1)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
(2)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四、教法分析质量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常接触的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学生的实践较少,对于质量单位缺乏感性认识,1kg到底有多少,缺乏经验。
因此上课时要多举几个生活中常见1kg的例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另外天平的操作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熟练使用比较困难,多练习几遍才能掌握。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理念: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1.首先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的,为什么铁锤比铁钉重?” 让学生讨论明白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其次引入质量的概念,铁锤比铁钉重,是它们含有铁的量不同,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差别,为了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的概念。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再次创设问题情景,准备一块橡胶泥,让学生捏成各种形状。
问这块橡胶泥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发生了变化,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将一个冰块在容器里化成水后质量会如何变化?师生讨论得出结论:质量不变。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看清它的 量程和分度值
(2)量液体时,量筒应平放在 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 液面的底相平;与凸形液 面的顶相平.
思考:对于不溶于水也不 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 体,怎么测量它的体积?
排 水 法
测 量 不 规 则 的 物 体
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 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 的体积-----排水法
问题1:你能测出教室的体积吗
用公式法:体积=长×宽×高
小结:对于象教室一样由规则的 形状构成的物体我们可用公式计 算
问题2: 实验室是用什么仪器来测 量液体的体积呢?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 量杯或量筒.
• 思考:仔细观察量筒和量杯刻
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没有”0”刻度 不同点:量筒中的刻度 是均匀的,量杯中的刻 度是不均匀的.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 线的长度?
• 1.化曲为直法 • 适用于测量较短曲线的长度,如 地图上铁路线长度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圆锥体的高?
• 2.等量替换法 • 适用于测量圆锥体的高及圆柱体 的直径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
• 3.积累平均法 • 适用于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铜 丝的直径
刻度尺
甲
乙
3.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米作 单位,则记录结果中小数点后数字有 4 位。 4.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m,则所用刻度尺 的分度值是 1cm 。 5.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21.15厘米,这把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6.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教室门的高度,三次测量的读数分 别是2.14米、2.16米、2.17米,则门的高度值应取( B) A:2.14米 B:2.16米 C:2.17米 D:2.157米 7.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们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分别 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 50毫升,1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立方厘米的石块体 积,应选择上述量杯中的(B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本章小结知识树思想方法 1.特殊测量在长度、体积、面积、质量、密度的测量中,除了熟练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外,还应了解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一般来说特殊方法有:累积法——用来测量不易直接测得的微小量;分割法——用来测量较大量;替代法(转换法)——间接测量等.【例1】 (湖北十堰)鄂西山区的原始森林中是否存在野人,一直是个谜.然而在神农架发现的类似人的神奇大脚印为野人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列可供选择的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图中野人脚印的面积.可用器材:刻度尺、坐标纸、天平、厚薄均匀的硬纸板、剪刀、铅笔、小石块. 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及表达式.思路与技巧 法一是将不规则形状转化为规则形状,方法是在方格纸(坐标纸)上描下“野人脚印”,边缘线超过半格按一格算,不足半格的不计,计算出总的小格数n ,用刻度尺测出十小格的边长a,则每格边长为10a ,面积1002a ,“脚印”面积为1002na .法二将面积测量转化为测质量.方法是将不规则形状的质量与规则形状的质量进行比较.答案 以法二为例:步骤:(1)在硬纸板上描出“野人脚印”的形状记为A ,另用刻度尺描出一个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记为B(2)将A 、B 用剪刀从硬纸板上小心剪下,并用天平称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3)用刻度尺测出硬纸板的厚度d 因硬纸板密度一定,故d S m A A ⋅=dS m B B⋅ 故“野人脚印”面积S A =B A m m ·S B =BA m m ×100cm 2. 举一反三1.1 如何用一张纸条、一把刻度尺和一枚大头针准确测出一支铅笔的周长? 1.2 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另外给你一个空墨水瓶和一些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2.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同种物质做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但它们的比值即密度是不变的.【例2】 (宜昌)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1) 请你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如图结2-1所示):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要求写出两条).在物理学上通常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3)用蜡块和干松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比为多大?图结2-1思路与技巧 (1)用描点法作图;(2)结合表中数据及图像分析,先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的数量关系,再分析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或联系;(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答案 (1)图略,是两条过原点的线段(2)结论是开放的.如: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②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③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④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一般不同等,物理学上常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3)ρ蜡=V m =3109cmg =0.9g/cm 3ρ木=3105cmg =0.5g/cm 3若m 蜡= m 木,则ρ蜡·V 蜡=ρ木·V 木木蜡V V =蜡木ρρ=95. 举一反三2.1 (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 1与 2(2与 3、1与 3)或 4与5(5与 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C.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D.同种物质制成的不同物体,质量大的体积一定大综合探究【例3】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 ③测定一捆钢导线的长度; ④鉴别钢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⑤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 你认为能完成的实验是( )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⑤D.全部思路与技巧 天平能测质量,量筒和水利用排水法可测固体的密度,因此利用上述器材可以测出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根据测得的密度可鉴别物质.因此①②④均可完成.用天平称20枚大头针的质量m ,然后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总质量M ,则这堆大头针的数目n=mM×20枚,可见⑤也可完成.而欲测一捆钢导线的长时,先用天平称其质量m ,查表找出钢密度ρ钢,则钢线体积V=钢m,视钢导线为柱体,其总长L =SV,题中不能测出钢丝直径(横截面积),故无法完成. 答案C.。
分层教学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2
分层教学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2.掌握物质的硬度、脆性、延展性等性质的测量方法。
3.熟悉物质的密度。
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物质性质的教学目标,并向学生发出提问:什么是物质?有哪些类型的物质?为什么需要研究物质的性质?三、知识讲解1.物质的性质分类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物质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人造物品和自然物品中物质的种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和一些常见的物质类型。
2.硬度、脆性、延展性等性质的测量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硬度、脆性、延展性等的概念,并展示他们的实际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硬度、脆性、延展性等物质的性质,并帮助他们学习了解物质属性的变化原因。
3.物质的密度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如何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学习不同物质的密度值对于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从而了解物质密度的作用。
四、知识扩展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相关研究,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了解关于物质性质的扩展性和应用,并即时分享他们的发现。
五、课堂小结教师梳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指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现了解这些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以及了解物质性质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继续深化他们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教师要求在每一个学生在家自己发现关于物质性质的应用,并在下次课上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实验和学习来让学生了解物质属性的变化原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通过实现了解不同固体物质性质之间的作用,以及通过科学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在上传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更加完整地展示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和长度的特殊测量教案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1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和长度的特殊测量一、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知道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误差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要知道物体的尺度必须进行测量,测量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
2。
通过体积、长度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学会正确测量体积以及特殊长度的测量。
1。
测量实质的理解。
2。
特殊的测量方法。
刻度尺、硬币、圆柱体、金属丝、量筒杯。
从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开始测量一、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提出实验内容,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及细节进行实验提出实验内容:1。
测物理书的宽2.测硬币直径3。
测圆柱体周长4。
测金属丝直径5.《地理图册》P35页上成都到重庆的公路长6。
物理书上的一页纸的厚度组织讨论:如何测量更准确如何记录数据二、绘制表格,标出单位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学习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收集物理课本的宽并记录。
提问;三名同学的操作都是正确的,为什么结果会不完全一样?1。
介绍误差的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准确;测量方法不完善。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尽量选择精确度高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三、体积的测量任何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也就是具有一定的体积.体积用符号V表示,在国际制单位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³)。
学会使用量筒量杯,知道它们的度数方式,会使用它们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使学生记忆深刻。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②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米和裳和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③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合作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④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不同,知道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的方法。
⑤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质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①体验和感悟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必要性,通过实际测量,体会必须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②通过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获得对国际单位的初步了解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②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体积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通过长度的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道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学习重点:使用测量工具选择正确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难点:正确认识误差,能大致估测物体长度和体积。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自主阅读图2-1,图2-2,图2-3,图2-4,了解物质的几何尺度大小是否相同?阅读并思考图2-5表示的是什么意义?思考: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是1027m,最小尺度是10-15m。
这句话对吗?任务二:长度的测量自学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长度,用什么符号表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它们之间是怎样预算的?3、估测黑板的长度、宽度,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记录下来。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_3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节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我们所生活的物质世界的一些基本的属性,在生活中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本节在学习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质量和体积之间存有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可能是物质的某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这个概念。
教材上对于密度这个概念没有在开始直接给出,而是通过问题引出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可能存有某种关系这个问题,从而通过实验来实行探究,然后得出密度的定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密度是学习压强、浮力知识的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完成本节内容需要有质量、体积等知识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有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等实验基础。
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客观现象探究其背后隐含的客观事实,理解形成物理概念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合作探究和小组间的分享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本课所涉及的这个实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探究性实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一些测量类的实验的演示,大致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和要领有了一定的了解,仅仅对与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比较陌生。
通过本课的学生,为学生总结出来探究性实验的步骤。
同时,通过前面质量和体积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物理思维,对于实验器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般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进一步增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为引出密度奠定坚定基础;※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探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北师大2011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密度实验,如制作密度柱、测量物体密度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讨论与分享: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密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思考和分析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其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教师通过饮料瓶被压瘪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密度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并意识到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与讲授相结合:教师在讲授密度知识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来理解和掌握密度概念和公式。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特性和计算方法,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如何测量和计算密度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际问题,如找出掺假的糖果、判断文物的真伪等,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其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鼓励学生提出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和计算密度,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知识出发,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逐步体会密度的含义及应用,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探索科学的求知欲,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在质量和密度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实际问题的基础,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能解决很多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2.学情分析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归纳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和间接测量2.难点实验设计和误差分析五、教学设计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知识回顾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师检查学友填空)检查学师学友完成学案上的填空题,学师检查学友的答案,指导学友改错一组学师学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落实上节课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鉴别物质合作学习情况在生活中,密度的知识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你知道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是用什么金属做的吗?从而引入例题1要求学师学友独立完成,然后学友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其他小组学师学友找到展示小组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同之处。
把密度知识应用到我们生活友和大家分享答案独立思考完成例题1一组学师学友来讲台上展示(学友展示,学师来点评学友的展示)聆听,思考其他小组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思考,学师学友讨论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②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米和裳和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③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合作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④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不同,知道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的方法。
⑤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质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①体验和感悟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必要性,通过实际测量,体会必须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②通过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获得对国际单位的初步了解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②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体积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通过长度的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道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学习重点:使用测量工具选择正确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难点:正确认识误差,能大致估测物体长度和体积。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自主阅读图2-1,图2-2,图2-3,图2-4,了解物质的几何尺度大小是否相同?阅读并思考图2-5表示的是什么意义?思考: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是1027m,最小尺度是10-15m。
这句话对吗?任务二:长度的测量自学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长度,用什么符号表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它们之间是怎样预算的?3、估测黑板的长度、宽度,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记录下来。
4、说出你所见过的测量工具,思考并说明测操场的长度用刻度尺?测书本的宽度有什么刻度尺?为什么?5、结合图2-7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动手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与自己估测的数值进行比较。
任务三:体积的测量自学P28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如何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换算的。
反思:关于测量你认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二、自我检测1、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值(1)一个中学生的高度约为1.6×102。
(2)一支铅笔长约1.8 。
(3)一瓶550ml矿泉水的体积是cm3。
2、一本书,去除书皮有500页,厚度为2.3cm,那么一张纸厚度为cm.3、要给窗户配玻璃,选用下列哪种工具合适?A、分度值为1cm的米尺B、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C、量程为20cm的毫米刻度尺D、量程为20m的厘米刻度尺4、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D、记录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记录单位三、系统总结李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有哪些?知识间存在哪些联系?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四、课后反思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②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③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②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会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质量的概念、单位、换算及其测量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质量的概念自学P29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质量?举例说明。
2、观察图2-11思考,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关系。
3、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常用的单位还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4、认真阅读表格,了解一些物体质量的近似值。
5、估测一下物理课本的质量。
任务二:物质质量的测量1、联系实际说出你所知道的质量测量仪器。
2、观察图2-14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
3、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用托盘天平测出物理课本的质量,对自己的估测做出评价。
二、自我检测1、在下列空格内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学生的质量约为50 ,一瓶酒的质量是0.5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
2、航天员将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食物带到太空中去,它的质量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6kg的冰全部融化成水后,其体积会变小,那么质量是kg,合kg。
4、某同学使用天平测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片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他将右端的螺母向调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所示情况,他应。
三、系统总结李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有哪些?知识间存在哪些联系?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四、课后反思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要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密度的概念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探究物质的密度提出问题:体积相同物质,质量是否一定相同?体积大小不同的物质,质量是否一定不同?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看法。
学生实验:利用天平比较体积相同的圆柱体铜和铅的质量;比较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的质量。
猜想假设: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什么?设计探究方案:1、选取作为探究的对象。
2、确定所测物理量。
3、选用作为探究的工具。
4、设计记录数据表格。
交流完善方案,确定最佳方案。
分组实验,动手操作(3-6人一组)分析处理数据,归纳得出结论:1、同一种物质三次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2、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3、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全班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反思:实验所运用方法?实验中的优缺点?实验中新发现?学习任务二:学习密度表让学生阅读密度表,写出自己发现。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态是有关的。
思考: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学习任务三:密度的应用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枚金戒指的真假?有什么办法很快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量?如何很快知道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的长度?讨论交流,总结得出密度的三个方面应用,一是可鉴别物质;二是可以计算物质的质量;三是可以计算物体的体积。
处理教材例题,规范格式要求。
思考: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密度的应用?二、自我检测:1、水的密度为,它的物理意义是。
当把水倒掉一半后,剩余水的质量是,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铝锅的质量是810克,铝盆的质量是270克,他们的体积之比为,密度之比为。
3、两个实心物体质量之比为3:4,密度之比为5:2,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4、某金属的质量是44.5千克,体积是5立方分米,金属的密度是。
5、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100克的盐水、酒精和水,他们的液面最高的是()A、盐水B、酒精C、水D、液面一样高6、一枝蜡烛在燃烧过程中()A、因为质量减小,所以密度也减小B、因为体积减小,所以密度变大C、其质量改变,但体积不变D、因为质量、体积均改变,故密度肯定改变7、有一质量为790克,体积为120立方厘米的铁球,求这个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三、系统总结李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有哪些?知识间存在哪些联系?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四、课后反思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其他新材料的有关应用,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看录像、教师讲解、同学汇报,了解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②能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体验收集整理信息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
②通过学习新材料的有关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乐于参加调查、收集资料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了解一些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播放录像,让学生观看一新材料的应用。
讨论交流:了解到哪些新材料的应用,谈谈新材料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归纳总结:新材料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学习任务二:自学教材,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的应用。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纳米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2、什么叫纳米材料?3、举例说明纳米材料有哪些神奇的效果?4、使用“绿色能源”有什么好处?5、记忆合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6、记忆合金有什么独特的物理特性?思考:还知道有哪些新材料的应用。
二、自我检测1、“纳米”是的单位,将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nm,他们的与较大尺度时相比,发生了异常的变化,这就称为纳米材料。
2、下列电池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是()A、干电池B、铅蓄电池C、锂粒子电池D、硅光电池3、记忆合金的主要成分是它独有的物理特性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的变化。